第一篇:《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 《奇妙的克隆》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上网或图书馆收集有关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克隆”的图片资料。
二、教学课题:《奇妙的克隆》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逐步提高科普文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三、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用小标题的形式,按照逻辑顺序,有条理的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试验、以及克隆的应用、发展。文章紧紧围绕文题中“奇妙”两字生动、通俗的向读者介绍“克隆”这一最新的尖端科技的知识。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
课前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授课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个绝招让我们羡慕不已:他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而这一想象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
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仙人掌;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等)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展示草莓、富贵竹、仙人掌、克隆绵羊多利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引出本课主要内容。
资料链接:http://wenwen.soso.com/z/q247857616.htm
(二)教授新课
1、解决字词。
2、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本文脉络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说明克隆的含义,克隆实验,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用小标题把全文分为四部分,分别从不同侧面说明,同时前后又有紧密联系。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展开竞赛。
按课文四个版块,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1)朗读第一部分,发掘问题。
问:①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②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③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
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作者介绍克隆时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
解决以上问题后,若学生还有疑问,教师当堂解决。
(2)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领域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问:①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
②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③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④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
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学生找出后,教师追问: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3)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问:①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③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④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三)课堂小结
对竞赛优胜小组以肯定、奖励后,教师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搜集关于克隆的更多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我看克隆人”。(把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大组,各自搜集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二)组织学生,展开辩论。
投影幻灯片,指出辩论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有条理性,声音洪亮。(2)观点明确,论据充足。
(3)在驳斥对方观点时应该有“理”,更应该有“礼”。
教师视课堂辩论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资料帮助,如需要可展示如下内容: 反对克隆人
1、克隆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
2、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
3、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
4、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支持克隆人
1、“不让我们克隆人,就是不让我们修正我们的错误,人类历史难道能够这样构造吗?”——《纽约时报书评》
2、“当然应该‘克隆’人,如果谁第一个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就是我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比尔·盖茨
3、“克隆人绝对是科学上了不起的进步,克隆技术必将创造21世纪的辉煌。”——麻省理工学院生命工程教授约翰·布洛克
4、“人体商业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无与伦比的成就,毫无疑问,克隆技术的出现将为世人创造一个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市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资料链接:百度搜索_http://baike.baidu.com/view/127959.htm
“无性繁殖”克隆等 到底是福音还是魔咒?_环境_中国网
(三)布置作业 小作文:
克隆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假如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附:板书
奇妙的克隆
说明对象: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 说明顺序:克隆含义——克隆实验和发展(按生物进化,由底到高)——克隆造福人类
实验对象、研究成果 :
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辩论赛 我看克隆人
正方 反方
六、教学反思
《奇妙的克隆》是八年级上册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文章用了四个小标题,从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利弊四部分,从不同侧面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教学时首先用大家所熟知的孙悟空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说自己搜集的资料,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仙人掌、富贵竹、草莓、克隆绵羊多利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在拓展延伸的部分设计了一个辩论赛:正方——克隆技术能为人类造福,反方——克隆技术不能为人类造福。以课本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加上课外所搜集的事例、数据、故事等作为论据,展开了激烈辩论。通过这一环节,课文中较难理解的“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将说明方法的理解落到实处,着重引导学生找出说明方法,并体会文章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是将深奥的事理阐述得通俗易懂。
第二篇:《奇妙的克隆》的教案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
2、难点:学生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他神通广大,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关于克隆的设想。他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二、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探究
1、明确什么是克隆。
⑴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
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⑵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2、讲解说明方法
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㈠克隆的科技成果
1、分组自学。自学要求:
⑴自学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⑵将文中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知识依照一定的顺序设计成表格,反映克隆的科研成果;
⑶各组派一名代表作简单的解说;
⑷提出需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说明的顺序。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3、小结上述内容。
㈡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1、阅读思考。
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
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2、组织辩论。
要求: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观点鲜明,论据充足;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3、教师小结
想阻止科学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终要进取。齐读结尾这段话。
三、拓展学习
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三篇: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教 材 分 析 概述 重点 难点
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
学生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教具 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㈠克隆的科技成果
1.分组自学。自学要求:
⑴自学“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⑵将文中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知识依照一定的顺序设计成表格,反映“克隆的科研成果”;
⑶各组派一名代表作简单的解说; ⑷提出需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2.组织学生讨论说明的顺序。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3.小结上述内容。
㈡克隆技术造福人类。1.阅读思考。
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
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2.组织辩论。
要求: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观点鲜明,论据充足;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3.教师小结 想阻止科学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终要进取。齐读结尾这段话。
三、拓展学习
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四篇:奇妙的克隆 教案
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巩固,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 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 导入 :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
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
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奇妙的克隆”。■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课堂导问: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学
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 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
术发展的脉络。
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
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
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
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
问题的冷峻思考。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研读探究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
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
(过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c.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探究小结: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
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方法辨析: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通过上面小结,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结果,教师再作归纳。合作探究 a.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b.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c.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提示: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
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拓展延伸
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教师可以提供网上、报上的各种言论帮助学生思考,同时也应紧紧抓住课文结尾引
用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拨。■学生小结
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注意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从方法上、思想情感上考虑。■延伸作业
将课堂小结“我学到了„„”写成书面文字;从网上、报上、书籍中查询科学前沿的新兴技术。附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植物界的克隆: 动物界的克隆: 鱼类 两栖类
哺乳类一“多利”的诞生 利与弊:
第五篇: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
2.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运用。难点:克隆的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授课类型: 新知课
五、授课方式: 启发式
一、导入
相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在西游记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孙悟空一拔猴毛就可以立即变出许多小猴来,当然这仅是神话小说当中的一个情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人类也能实现类似的神奇,那就是奇妙的克隆技术。在对课文进入正式的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后面的生字词
作者: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专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学家
二、阅读课文
解决字词。
1、注音:
囊 克隆
繁衍
胚胎
蟾蜍
两栖
相安无事 náng
ke long
fan yǎn
pēi
chán chú
qī
三、分析课文
1.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幻灯片上的图片
(1),这是2012年,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成果。经过近4个月妊娠期的4头代孕母猪,相继分娩出了四蹄能够发出绿色荧光的猪宝宝。这是该校专家应用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培养出的转基因克隆猪,紫外线照射下,转基因克隆猪的四蹄呈荧光色(2),最新克隆实验能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理论上,这些细胞可以转换成任何一种病人需要的组织。比方说,这些基础细胞可以生长成心脏细胞修复心脏疾病,或是生长成治疗脊髓损伤神经细胞。
囊胚是胚胎体外培养的终末阶段,它通常形成形成于卵子受精后的第 5-7 天。自然状态下,人类胚胎以囊胚的形式植入母体,这样能获得较高的胚胎植入率。
2、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说了这么多,那么究竟什么是克隆?请同学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克隆是什么》并找出答案,(2)相对于无性生殖,当然还有一种被称为有性生殖的 理解了什么是克隆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拿几项研究成果?(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3)介绍克隆羊多利的形成过程,图解看视频
(4)在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现在让我们来对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以及说明顺序做一定的讲解。
(5)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作者介绍克隆时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
(6)简单了解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7)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去答题
(8)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以及介绍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你能说出克隆技术的哪些好处?你认为克隆技术会带来害处吗?
(9)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问: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作者认为克隆能从哪些方面造福人类?
可以有效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 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 可以挽救珍稀动物
对于研究癌生物学、免疫学、人类的寿命有很大作用 ③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作者的态度一方面:“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另一方面:想阻止科学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终要进取。
④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知道了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三、小结及作用:
同学们学习这节课后,可以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作业:完成书后习题及练习册
(1)举例子。(2)分类别。(3)列数据。(4)作比较。(5)画图表。(6)下定义。(7)作诠释。(8)打比方。(9)摹状貌。(10)引资料。
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作用。
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举例说明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列数字: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作比较: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明。其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
画图表: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节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打比方: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宝石。
作比较: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举例子:晕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
画图表:(略)
列数字: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列举数字进行说明)
下定义: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就是指温度上低下高的紧贴地面因而能形成对流的一层。(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
分类别: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云分为预示晴朗的云和预示阴雨的云。(把一个大 的范围分为一个个小的范围)
作诠释: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对事物进行解释)
引资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引用别人的话或资料)
摹状貌: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