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季羡林成功教案
《成功》教学设计
九年级备课组
主备: 李娟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体会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重点、难点]
1、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
2、难点: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 2009)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于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于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2、导语:论“成功”是个老话题,但作者凝聚了毕生的治学经验,见解独到,老话题却做出了好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整体感知
1、列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第二段(5~9):作者承认“天资”、“机遇”的作用、但更强调 “勤奋”是决定因素。
第一层(5-6):要客观对待天资。
第二层(7):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第三层(8):机遇是存在的,有时对人影响极大。第四层(9):分析成功的三个条件,说明勤奋的重要性。第三段(10):指出王国维的疏漏,突出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研究课文
1、提问: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作者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谈到成功之道,推出简洁明了的公式,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不拖沓,不罗嗦。作为一代大学者,这样的开头使人觉得诚恳与平实。
2、提问:作者见解独到表现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在于他承认“天资”与“机遇”对成功的作用,同时又能非常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两个条件。
3、提问:作为学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不掉。用“学术界艺术界自命天才的人”说明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引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说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用自己亲身经历说明机遇有时很重要。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最后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成功必经的三种境界阐释,并指出其疏漏,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这些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提问: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机遇是不期而来,我们无能为力”。你能对这两句话作一些说明吗?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可以修改或作些补充。
讨论并归纳:“无能为力”指的是无法改变,无法强求。天资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天资低那更要勤奋,因为勤能补拙。机遇是别人的,是不期 而来的,但是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对人成功的影响在偶然中孕含着必然。作者说这两者的“无能为力”其实是为了突出“勤奋”的重要性,它对我们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5、本文引用了很多古代学者治学的名言,请同学们摘抄下来,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的名言警句,制成知识卡片。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反复诵读王国维的“境界说”,领会其中的深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
讨论并归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诗在这里的意思是写一个人对成功的渴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为了成功吃尽苦头,“伊”指的是自己的预期目标。为了成功吃再多的苦也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的是寻寻觅觅,经过千辛万苦,成功却悄然而至,令人欣喜无比。
四、小结
本文阐述了成功与天资、勤奋、机遇的关系,指出勤奋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本文说理充分,逻辑紧密,语言准确,值得我们欣赏借鉴。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授后小记:
1、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读书方法。本单元的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学会牛吃草。
2、要用丰富的材料来阐述课文所讲的道理。
第二篇:成功 季羡林 教案
成 功 季羡林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2.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准确理解作者关于成功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浩劫(jié)蓦然(mò)言简意赅(gāi)焚膏继晷(guĭ)憔悴(wù).......阑珊()囊萤映雪(náng)悬梁刺股()....2.作者简介:季羡林 1911生,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思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他认为人要想成功有哪些条件?什么条件最重要?为什么? 【明确】论点: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条件:天资+勤奋+机遇
作者认为勤奋最重要。因为对天资和机遇人们无能为力,而勤奋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2)作者对成功的三个条件各持什么态度?是如何论证的?(指出论证方法)【明确】天资: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勤奋: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机遇: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作者亲身经历)
【小结】从作者对这三个条件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考非常严密,是辩证地、客观地分析,没有随心所欲,没有自以为是,而是准确、科学地阐述了三个条件。(3)成功的三个条件,作者用“+”连接,论证时是否可以前后调换顺序?为什么? 【明确】不能调换顺序,首先论证部分的顺序要与公式的顺序相符合。其次,根据这三个条件的特点决定。因为天资是先天的,也可以看成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或基础,所以放在第一个。勤奋是后天的,但是最重要,所以紧接着就要讲勤奋。而机遇是人们无能为力的,所以放在最后。
(“细节决定成败”,小小的顺序隐藏着这么大的奥秘呢。)
四、自主探究
1.在第七段中作者是怎样来阐述“勤奋”这一重要条件的?
【明确】作者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勤奋的事例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重要条件。还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句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来说明勤奋是很重要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故事可以做为课前预习作业进行布置,课内可以让 进行交流。)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
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家境贫穷,勤学苦读。悬梁刺股——悬梁: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 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刺股: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文章的第6、7、8节分别是从天资、勤奋、机遇三个方面来讲的。2.有人认为文章第9小节纯属多余,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
【明确】 不赞同。从内容上说,第9节强调了只有勤奋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这是作者观点中最重要的一点。从结构上说,这一节也是全文的重点,在三个条件都阐述完毕之后,重提勤奋,文章也显得很有节奏,重点突出。
【小结】说到这里,我们才明白了原来第9节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突出重点的反复,抓住这一节你也就理出了全文的结构,理清了作者观点的关键所在。多奇妙的一小节,希望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能有这样的精彩小节。3.第九段中作者又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展开论述的?
【明确】作者首先将机遇、天资、勤奋进行对比,指出天资、机遇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而勤奋是由人来决定的,突出了勤奋的重要性。作者除了运用对比论证以外,还有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嘻;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来强调勤奋对于成功来说是最关键的。
4.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机遇是不期而来,我们无能为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无能为力”指的是无法改变,无法强求。天资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天资低,就更要勤奋,因为勤能补拙。机遇是别人的,是不期而来的,但是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对人成功的影响,其实是在偶然中蕴含着必然。作者说这两者的“无能为力”其实是为了突出“勤奋”的重要性,它对我们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天资是由天来决定,但我们可以利用勤奋来弥补。完全可以寻找和创造机遇,怎么能说是无能为力呢?
5.精读文章最后一节,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引用了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请同学简要的复述一下他的“境界说”。【明确】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晏殊(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王国维借题发挥,以小见大,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是哲学上的感性认识阶段,所以称为治学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柳永(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无怨无悔。这是王国维对治学态度、治学手段的准确表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辛弃疾(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王国维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2)作者评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的三种境界分别指的是什么?作者引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种境界是预期,第二种境界是勤奋,第三种境界是成功。
作者引用他的境界说是因为王国维的学说中包含“勤奋”的因素,因此季羡林先生借这一点再一次提醒人们“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必须以勤奋的精神去做学问或是干事业。最后再次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
五、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
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行11圈。材料三: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
材料四: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五:秦末,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当时项羽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谋士范增之言杀掉刘邦,沽名钓誉,听信项伯仁义之说放走刘邦,最后天下被刘邦所夺。
(此教学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对几个故事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合作思考这些素材佐证了作者关于成功的哪个观点。)
六、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关于成功的观点,构成成功的条件一定有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确定好目标,勤奋努力、抓住机遇获取成功。
第三篇:季羡林成功教案
19.成功
课型(讲读)
一课时
时间: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体会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教学重点
1、逐一剖析的写法。
2、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一、导入
论“成功”是个老话题,但作者凝聚了毕生的治学经验,见解独到,老话题却做出了好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整体感知
1、列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三、研究课文
1、提问: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作者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谈到成功之道,推出简洁明了的公式,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不拖沓,不罗嗦。作为一代大学者,这样的开头使人觉得诚恳与平实。
2、提问:作者见解独到表现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在于他承认“天资”与“机遇”对成功的作用,同时又能非常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两个条件。
3、提问:作为学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不掉。用“学术界艺术界自命天才的人”说明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引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说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用自己亲身经历说明机遇有时很重要。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最后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成功必经的三种境界阐释,并指出其疏漏,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这些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提问: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机遇是不期而来,我们无能为力”。你能对这两句话作一些说明吗?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可以修改或作些补充。
讨论并归纳:“无能为力”指的是无法改变,无法强求。天资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天资低那更要勤奋,因为勤能补拙。机遇是别人的,是不期而来的,但是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对人成功的影响在偶然中孕含着必然。作者说这两者的“无能为力”其实是为了突出“勤奋”的重要性,它对我们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5、本文引用了很多古代学者治学的名言,请同学们摘抄下来,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的名言警句,制成知识卡片。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反复诵读王国维的“境界说”,领会其中的深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讨论并归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诗在这里的意思是写一个人对成功的渴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为了成功吃尽苦头,“伊”指的是自己的预期目标。为了成功吃再多的苦也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的是寻寻觅觅,经过千辛万苦,成功却悄然而至,令人欣喜无比。
四、小结
本文阐述了成功与天资、勤奋、机遇的关系,指出勤奋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本文说理充分,逻辑紧密,语言准确,值得我们欣赏借鉴。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补充教学: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王国维的 “境界说”,体会作者引用这几句话的作用。第一境:高瞻远瞩,选定目标——预期(立志)
第二境: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勤奋(追求)
第三境:豁然开朗,妙手偶得——成功
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无能为力”。请你谈 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你又可以怎样修改或作些补充? A.成功需要天资
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 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
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有人说杨丽萍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勤奋固然重要,但成功路上有时天资也不容忽视。)B、成功需要机遇
材料一:比尔盖茨19岁时看到了电脑软件行业的巨大商机从哈拂辍学,后来成了世
界首富。盖茨成了盖茨,我们依旧“微软”。
材料二: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使人类在认识生命奥秘的道
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当时有很多人提名牛胰岛素的研制者应当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可由于作出此贡献的人多,国内因为报名争议得很厉害,送给评审委员会的名单多达 14人,而诺贝尔奖只奖给有突出贡献的一两个人,这样他们与此奖擦肩而过。
材料三:秦末,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当时项羽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谋士范增之言杀掉刘邦,沽名钓誉,听信项伯仁义之 说放走刘邦,最后天下被刘邦所夺。(机遇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C成功需要勤奋
材料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
攻克了世界数学难题。
第四篇:《成功》季羡林 公开课教案
《成功》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归纳中心论点,体会其独特之处。
2、理清课文思路并体会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教学重点:
1、能正确归纳中心论点。
2、理清课文思路并体会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思路、归纳中心论点。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分析、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大师成就,读文先读其人 板书:成功
导入语1: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有的人走到了成功的彼岸,而有的人却中途失败,说明:他没有掌握诀窍,从大家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一种期盼——对成功的期盼,下面我们先走近大师,这位有“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三大美誉的季羡林,看看他所取得的成就。
链接季羡林的成就资料,自读或指名读。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98岁。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他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2.佛教史研究 3.吐火罗语研究 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 7.比较文学研究 8.东方文化研究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10.散文创作
导入语2: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道走进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成功》一文。聆听他对成功的见解。那么什么叫成功? 《现代汉语词典》: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农民:看见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就是成功。工人:看见一台新出厂的机器,觉得就是成功。拿破仑说:成功在于征服,在于从士兵到将军的过程。比尔盖茨说:成功是让全世界的人都用我的视窗系统
1、渔夫说:成功是捕鱼后,坐在船头晒太阳。
2、清洁工说:成功是每天早晨给人们一个干净的环境。
3、我说:成功是自己所教的孩子事业有成。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季羡林先生一起探讨成功之道,采撷芬芳的成功之花。
二、聆听大师教诲,初探中心论点
1、导入语:季老的经历,令我们赞叹不已,看得出大家渴望成功的欲望更强烈了,想知道他的成功秘诀吗?接下来请大家静心聆听他的教诲。作者写此文时,已近九十高龄,用的是“谈话式”,是一个过来人写给后来人的看的,是谆谆教诲。
请一位同学以季老的身份朗读课文,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对成功所持的观点。
(朗读要求:以长者的口吻、以谈话式的语气,平和舒缓地朗读。)
2、组织点评:强调以长者的口吻、以谈话式的语气,平和舒缓地朗读。
3、讨论: 对成功的观点:天资+勤奋+机遇 = 成功 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天资:人与人之间的天资是不相同的 勤奋: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 机遇:机遇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4、你觉得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三、仔细研读课文,理解中心论点
引入:我们知道,天资、勤奋、机遇都是构成成功的基本条件那么作者又怎样分析这三个条件的呢?(一)自读5、6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待天资的呢?
1、作者对天资持什么的态度?又是怎样佐证自己的态度的?齐读第6节。(白板淡入)(首先承认有天资,同时,主张每个人都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作者以对“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的评价来证明自己的态度。)(淡出红色呈现点击“首先必须承认,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
2、作者对文革中和现在的自命天才的人的评价分别是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至今不解”、“不敢赞一词”。)(淡出蓝色呈现)(“至今不解”是客气,并非是说自己孤陋寡闻,而是不屑于提那种荒谬,这是一种讽刺的说法。“不敢赞一词”,也是一种幽默讥讽的说法,意思是“不会去说”。)(二)自读第8节,思考:作者又是怎样看待机遇的?作者对机遇持什么态度?又是怎样佐证自己的态度的?(齐读第8段。)(作者认为机遇因为“往往为人所忽视”,所以作者指出要正视它的存在,而且指出其重要性,并以现身说法来来证明。)用魔术笔划出“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划出“以我自己为例”(三)作者是怎样看待勤奋的?
1、齐读课文第7节,思考: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来阐述“勤奋”这一重要条件的? 学生甲:作者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勤奋的事例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能讲讲这几个故事吗?出示隐藏的故事。教师:回答很正确,还有其他论据吗? 学生乙:作者还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句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来说明勤奋是很重要的。
教师:知道什么意思吗? 教师:很好,在这一段,季老先生主要运用了事实和道理来说明勤奋的重要性。(教师板书:事实、道理)
2、大声朗读第9节,思考:这一节可否删去?为什么? 学生甲:作者首先将机遇、天资、勤奋进行对比,指出天资、机遇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而勤奋是由人来决定的,突出了勤奋的重要性。
学生乙:作者除了运用对比论证以外,还有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嘻;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来强调勤奋对于成功来说是最关键的。
教师:说得非常好。(教师板书:勤奋是成功的关键)1.作者对勤奋持什么的态度?又是怎样佐证自己的态度的?白板呈现
(肯定勤奋的作用。他指出“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赞同。他认为,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作者列举了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事例,还引用了名言“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和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来证明他关于勤奋的观点。)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阐明观点。
如第七段作者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勤奋的事例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重要条件。简要说说囊萤映雪和悬梁刺股的故事,它们分别说的是谁? 链接点击囊萤二字链接相关故事 作者还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句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来说明勤奋是很重要的。这一段,季老先生主要运用了事实和道理来说明勤奋的重要性。点击焚字链接相关意思
(教师板书:事实、道理)第九段作者又是怎样来论述勤奋的呢? 学生思考:作者首先将机遇、天资、勤奋进行对比,指出天资、机遇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而勤奋是由人来决定的,突出了勤奋的重要性。
作者除了运用对比论证以外,还有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嘻;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来强调勤奋对于成功来说是最关键的。
点击业字链接相关意思
齐读第七、九段,归纳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白板小星星拖曳呈现。
3、指名读最后一段,这一段作者引用了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请同学简要的复述一下他的“境界说”。
学生甲: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人要有奋斗的目标,要有所追求。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人要刻苦努力。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教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再想想,季老先生是怎样来评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的? 学生乙:季老先生说他的第一种境界是预期,第二种境界是勤奋,第三种境界是成功。
(2)季羡林的观点
作者引用并分析了王国维的经典比喻,来说明勤奋是成功之道。作者基本赞成“预期—勤奋—成功”的“成功之道”,但是对此也有保留,认为自己公式中的“天资”与“机遇”也是重要的,请我们注意正确地评估个人天资,不做过高预期,注意不失机遇,但考虑到角度的不同,不再展开论述,而是抓住了“三种境界”中最重要的一条“衣带渐宽终不悔”,提醒人们,必须以勤奋的精神去做学问或是干事业,最后再次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四)进一步明确中心论点
四、分析论证方法,体会相关作用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让我们心悦诚服?
五、补充两种论据,体会相关作用
1、你还能举出另外的名言或事例来补充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事例: 例1: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孔子读书的牛皮绳断了好几次,说明成功要勤奋。例2:牛顿做事情很投入,煮鸡蛋时把手表放到锅里煮了。说明成功需要专注。
例3:拿破仑能成为大政治家、军事家,是因为他赶上了法国大革命时期,说明成功要有机遇。例4:比尔•盖茨在大学放弃学业,选择工作,取得成功,也说明他抓住了电子行业发展的好时机。机遇很重要。
例5:鲁迅在课桌上刻上“早”字。是说成功要勤奋的。例6:陈毅把墨水当芝麻蘸着饼吃。
例7:爱迪生小时候被认为傻瓜,后来却成了大发明家。名言:
1、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2、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 W(成功)=X(艰苦劳动)+ Y(正确方法)+ Z(少说空话)
3、李嘉成认为成功靠3Q:ZQ(理性智商),EQ(情绪智商)、SQ(心灵智商)师总结: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天分。我想,我们要做的是:抓住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充分挖掘我们的天资潜能,勤奋学习,才取得成功。
引用名言的作用: 事实论证的作用:
2、连连看。
请同学们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 探究练习一
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有人说杨丽萍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探究练习二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探究练习三
材料一:世界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在一次临时安排的“特别演出”中,显示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那时他才5岁,当喜剧演员的母亲在演出时嗓子突然哑了,她不得不离开舞台。面对一片混乱,舞台掌管灵机一动,建议让卓别林上台代替母亲表演,因为他曾看过卓别林当着母亲和朋友们的面表演过。5岁的卓别林面对灿烂的灯光和挤满剧场的观众,无拘无束地表演了几个节目,特别是模仿母亲那沙哑的嗓音,得到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决定了卓别林今后的生活道路,成为杰出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材料二:秦末,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当时项羽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谋士范增之言杀掉刘邦,沽名钓誉,听信项伯仁义之说放走刘邦,最后天下被刘邦所夺。探究练习四
材料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
材料二: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
材料三: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行11圈。
六、理顺文章思路,写清论述过程。
小组合作:参照样式,用一段文字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方法指导)明确:借助词典,诠释“成功”,由此进入话题,提出成功的公式;接着,具体地分析了公式中的三个条件;然后对三个条件进行比较,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治学、工作,走向成功。
七、大胆质疑,大方交流
1、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2、韩愈和王国维都是大学者,他们都强调“勤奋”这一决定因素,作者与他们的观点相比,有何不同?(指明:作者积自己成功的经验,从个人角度,在强调勤奋的前提下,也提请我们注意正确地评估个人天资,不作过高预期,注意不失机遇。这就是他观点的独特之处。)教师:王国维看问题的角度和作者的角度相同吗?作者引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有什么作用?学生丙: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相同,作者引用他的境界说是因为王国维的学说中包含“勤奋”的因素,因此季羡林先生借这一点再一次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教师:回答得很好。(热烈鼓掌)
八、总结全文,教师寄语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成功的观点,构成成功的条件一定有很深的印象,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确定好目标,把握好机遇勤奋努力,相信成功一定会属于那些辛勤的耕耘者,愿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用勤奋采撷成功之花!齐读: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确实,成功的关键是付出,是汗水,是泪泉,让我们携手创造成功。
音乐(《真心英雄》)声中结束本课。板书: 天资 + 勤奋 + 机遇 = 成功 事例道理事例
由“天”决定自己决定不期而来 无能为力狠下功夫无能为力 逐层剖析层层深入旁征博引
结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第五篇:人生 季羡林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大四了,我即将离开学校,走进社会,但平日里我对生活、人生思考较少,心智似乎不太成熟。为此,我带着答疑解惑的想法,品读起《季羡林谈人生》来。
该文由数十篇短文组成,是季老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谈对人生的感悟。尽管季老是一代宗师,但他还是一口一个的“吾辈凡人老百姓”,何其谦虚。并且,他娓娓道出的感悟,都是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朴实无华启人心智。我感触最深的有三个话题。
一是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的。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挥霍无度,甚至纵情声色,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不走运时,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利,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但季老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存活于社会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所称的“中国的脊梁”该做的。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华夏民族的文明历程才得以一枝独秀延续五千年之久,而不像其它的文明曾经辉煌一时,却无法延续。如今很多人,只看到“车与房”,是否目光短浅了些!
二是关于如何做人与处世。季老认为第一点是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他看到了现今环境污染严重,反复强调“天人合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不要学习西方的“征服自然”,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报复。第二点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季老只谈给出了两个字——“真”、“忍”。真,即待人要真情实意,不允许弄虚作假;忍,即相互容忍,彼此体谅。第三点是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说白了,内心矛盾是私心杂念过重,其实保持一颗平衡心,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是关于如何走向成功。季老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季老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遇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并且,季老也反复强调我们要珍惜时间,他引用宋代大儒朱子的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当下,多少正处于青春年华的人荒废学业,或沉迷于游戏,或纠葛于爱情,不思进取,蹉跎时光。殊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这个思想混乱、价值观缺失的年代,如果能够通过向大师学习而使思想得到一点涤荡,会是一件非常有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