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酒》教学设计)
童心醉春酒
——《春酒》教学设计
江苏 南京市第39中学 马延俐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的人情美,领悟人情中和谐的风俗美。2.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感悟思想感情和语言韵味。(教学重点)3.感受家园的温馨美好,理解文章的思乡主题。(教学难点)
一、导入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有关春节的趣事、习俗。(城里的、老家的„„情境导入)的确,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文中寓含的情感。2.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
文章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
三、品读美点看形象
(一)童趣——女儿
“我”是回忆的主体,那当年的我是怎样一个小姑娘?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童年琦君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示例:“我呢,就在每个人的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靠”“点”“舔”,这些都是小姑娘特有的动作,寥寥几笔,一个快乐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形象跃然纸上)
主要还有: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是文中对我的描写,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后文又补叙一句话“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却还吃成这样,还要捧一大包回家,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小孩子的贪心,别人家的东西好吃的天真幼稚,活泼可爱。
2.“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
(运用细节写出“我”的天真可爱。小孩子多得到礼物的欢乐,一览无余。)
3.“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句话中“偷偷”写出了我的调皮和天真,也让我们看到了八宝酒的甜,香,充满了孩子无法抵御的诱惑力。
4.“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
(写出了我对酒的珍惜,舍不得喝,以及孩子特有的得到满足后的欣喜。)
5.“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这一段文字活泼灵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儿时的欢乐跃然纸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小花猫的沉睡,不也让我们看到了春酒的甘醇浓郁么?)
6.“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又可以让我们见到一个调皮的,偷吃后又不忘说几句好听话讨好母亲的可爱小姑娘。
(学生分析之后,老师做适当总结: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个快乐、自由,天真、幼稚,调皮、可爱的小姑娘形象。语言虽然质朴简练,但儒雅,有一股灵气,并且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在故乡大家是如此喜欢这位小姑娘)
(二)家园——母亲
在作者的记忆里最值得怀念的是她的母亲,那么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注意归纳)对母亲描写的语句主要有:
1.“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这句神态描写写出母亲的热情和以自己酿的酒香为荣的兴奋。)2.“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的仔细地告诉别人。”(这句话写出母亲的善良淳朴,热情爱帮助别人的性格。)
3.“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添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这句语言描写,从后文我总说只喝了一杯,其实肯定不止一杯也没流鼻血,可见母亲用善意的谎言体现对女儿的关爱。
总结: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个对生活中质朴勤劳,对女儿慈祥关爱,对乡邻大方热情的母亲形象。
(三)乡情——乡味
1.文中温馨的家园除了温柔贤淑的母亲给我的,还有谁呢?(乡邻)2.乡亲们和琦君家里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相亲相爱,和睦和谐] 3.从文章中怎么看出的?(指导学生找实际的事例来分析)
文中主要是喝会酒这一情节,喝会酒本来就是因为12个人一起凑钱帮助有困难的人,体现了乡亲的善良淳朴,具体的是细节是阿标叔擦煤气灯,以及吃酒时的场景,划拳吆喝,兴高采烈。由此可以看出乡亲们是亲如一家的,亲密随和的,温馨融洽的。
四、分析春酒看技巧
看的出来,这是一个十分温馨和睦的家园,有勤劳母亲,有善良乡亲,有快乐的童年,这个家的味道是甜甜的。这甜甜的味道,其实在琦君的心里,她早已把它浓缩凝聚在了一件事物上,那就是春酒。琦君运用了多处不落痕迹的巧妙写法,让春酒的香甜醇美散发出来。
1.“八宝酒,„„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记得在《湖心亭看雪》中有“强饮三大白”的语句,同样是三大杯酒,感情却不同,《湖》中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爽,而本文的三大杯却从酒的数量来表现出八宝酒的香甜诱人,连我这样的小孩子都想一口气喝它三大杯,那其他人呢?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八宝酒好喝的程度。
2.“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再看这两句,都有“舔”这个动词,一处是小猫舔了洒在我身上的八宝酒,竟呼呼睡去,醉了,衬托出酒的醇香;而“我早已不知舔了多少指甲缝的八宝酒”更是用夸张的手法,从孩子的直觉角度写出了八宝酒的香甜诱惑难以抵挡。
3.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设文眼,却又不露痕迹,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家乡的味道”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许多年之后按母亲的办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等,这一切都围绕“家乡的味道”展开。
小结: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不仅是春酒好喝,更因为春酒中谱写了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回忆。作者是深深的陶醉其中的。
五、探究首尾觅主题
任何优秀作品的开头、结尾都值得我们去玩味,这些地方往往会透露出作者最精妙的东西。本文开篇就提到“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为什么“长”?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共鸣,特别是在农村生活过的学生更能感同身受,从儿童的眼中迅速进入充满童真童趣,充满浓厚民俗家乡味的故乡,去品味春酒的香甜,童年的美好。
„„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为什么热闹的“超过五天新年”?
因为新年里有着下文提到的诸多禁忌。这对小孩子来说是“觉得很受拘束”很不喜欢的,回忆上学期《阿长》中也提到诸多的禁忌,也曾让迅哥很难接受,但是我们要明确,在传统习俗中,春节的多种禁忌,并不是我们常提的迷信,而是人们在佳节中对生活寄予的美好祝愿,是淳朴民风的具体表现。这也是琦君美好童年回忆中很难忘的一部分。
那么“热闹”在哪?水到渠成的引出下文喝春酒,喝会酒两种作者家乡的风俗。这两种风俗美吗?(美),这种美是因为什么?(因为有了善良的母亲、乡亲和快乐的童年)也就是说,这种浓浓的风俗美更是渗透着让人难以忘怀的人情美。
我们再看最后两段。思考:道地的家乡味到底是什么味?
琦君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人在美国,母亲早已离开她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早已找不回来了,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早已是隔山隔水了。而她自己酿出的一杯春酒,已经不带有当年的热闹,当年的美好,当年的记忆,充其量只能是寄托心中无尽的思念的一个载体„„
我们还可以从文中儿子的话“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体味出琦君正因为经常和儿子说起儿时的美好回忆,念念不忘故乡的一草一木,风俗乡邻,特别是会酿酒的母亲,以至于儿子也在羡慕中挑剔母亲的分岁酒,拉出琦君藏在杯底的那份浓浓情思。
小结:那份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正是萦绕在“我”心中的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喝春酒、喝会酒的情结。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春酒不仅仅在写酒,还在写家园,写家人,写童年的美好回忆。
六、课堂小结
故乡的风俗之美:新年虔诚地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添了几许神秘;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家家邀饮春酒、贺喜道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
故乡的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通明,人人兴高采烈。寥寥几笔,淳朴的民情便流淌开来。
让我们再次朗读全文,在琦君的童心中寻找那杯让人陶醉的甜美的春酒,寻找那份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在音乐声中读出浓浓的乡情,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
七、课后作业
查找并阅读琦君其他充满乡愁的回忆性散文,如《桂花雨》,《月光饼》、《下雨天,真好》等等,深入体会琦君在回忆的童真中缓缓流淌的淡淡乡愁。
第二篇:春酒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春 酒
琦 君
教 学 设 计
19、春
酒
琦
君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悟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品味细节描写,体会精彩语言。
3、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丰富情感。教学重难点:
品味细节描写;感悟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背景音乐《思乡曲》,相关图片)师: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
有一份情,一缕缕,就能牵动你的心;
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他的影;
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温馨…… 那酒,那人,那事——是“地道家乡味”啊!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品味那甜甜的《春酒》。
二、检查预习。
1、作家简介。
同学们,你们了解琦君吗?
有一句话能很好诠释她的人生, “隔一条海峡,梦回童年旧 事;竭毕生尽力,写尽故园情思。”
头发花白的她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橘子红了,桂花香了,我回来了;橘子确红,桂花真香,但我老了。
内心的快乐与忧伤都凝聚在这短短的话语中。
2、字词积累。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请齐读屏幕上的词语。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薏仁米
枸杞
橄榄
煨炖
如法炮制
家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弄清了字词,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请同学们停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成屏幕上的问题。
课文写的是什么酒?(春酒/八宝酒)
涉及哪些人?(童年的“我”、母亲、乡邻们)
主要写了哪些事?(吃春酒、喝会酒)
四、合作探究,品读鉴赏。
说到酒,我国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成功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送别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忧伤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那么,琦君笔下的酒又被赋予了怎样的情感呢?为此 咱们班准备成立一个摄制组,专程赶赴作者的家乡——浙江永嘉,根据文中的描写,请在童年的“我”、母亲、乡邻中任选一 人拍摄一个(组)镜头。
请用下面的形式作答。
我是导演,我最想拍摄的人物是。
我要拍的这个(组)镜头是
。我的这个(组)镜头想表现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大声讨论,待会儿请代表来展示你们的作品。
(学生代表展示作品,教师给予简要点评。)
老师发现:同学们拍摄的一组组精彩镜头,把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主要得益于成功的细节描写。老师也找出了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
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这一典型细节,形象逼真地描绘出童年的“我”的天真、得意、兴奋、喜悦的神态与动作;“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活画出了小孩子得到心爱的宝贝后那种激动、向人炫耀的神情态度。
细节描写往往只抓住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来凸显人物个性特征。
大家在以后的写作时也不妨用上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五、课堂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探讨,我们发现: 本文题为《春酒》,作者怀念的却不仅仅是家乡的春酒,而是通过春酒表现家乡的风俗美、人情美,抒发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说到风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节日习俗、地方风俗,请列举你所熟悉的风俗习惯,展现家乡的风俗美。
2、故乡有太多太多的事物值得留恋和回忆。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杯“春酒”,那么请用“(什么)寄托了我(对谁的什么感情),因为(什么原因)
。”的句式在草稿纸上写一句话,诉说你的那份情。
老师举两个例子:(图片)
八宝酒寄托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因为甜甜的八宝酒是道地家乡味。
罗汉豆寄托了我对童年的怀念,因为看社戏途中偷豆吃豆的快乐“我”至今难忘。
(学生写作,交流,教师简要点评。)
师:同学们通过写作交流,就会发现:心灵一旦有了寄托,情感便会自然流泻。
3、其实,自古至今,文人们都喜欢借助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特别是抒发对故乡亲友的深情。搜寻你的记忆,列举出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参考: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同学们课后可以把这些句子搜集整理在一起,便于积累。
七、布置作业。
老师准备了两个练习请同学们课后完成。
1、练习。说给儿子
听了儿子的话,作者忍不住意识到“这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那么她会对儿子说些什么?请以作者的身份拟一段话。
2、推荐阅读:
萧乾《枣核》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体会它们与《春酒》一文的异同。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珍惜花样年华,追求诗意人生。让我们在《月之故乡》的优美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谢谢同学们!
第三篇:春酒 教学设计
春 酒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的赏析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理解借春酒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的赏析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配乐(《思乡曲》)齐读:
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乡色酒 乡色也好 你满 你圆 乡愁也满 人也圆
台湾作家舒兰的《乡色酒》盛满了她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琦君的《春酒》又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思呢?
二、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切入文本,通过品读赏析语句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投影,一生读,齐找重读词,再齐读。师:什么是家醅? 生:自家酿的酒
师:在美国也可以酿呀 生:不是家乡味
师:看来作者是怀念家乡的酒了,家乡的酒是怎样的呢? 生: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师:酿酒的这些材料在美国也可以买到呀? 生:作者不仅仅怀念故乡的酒,还怀念家乡的母亲、童年、乡亲。(1)母亲
感觉非常对,在琦君的作品里,母亲占了很大的份量,因为她的几篇感人的文章写的几乎都是她母亲,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让琦君如此魂牵梦萦呢? 预设的句子:
1.“到了明目、补气、健脾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吃太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师:前面很得意的语气,开一壶酒给大家喝,对大家说的,意思是叫大家多喝点,很大方.而后面是对我说的,关心我。针对不同的对象说不一样的话。请一同学读出前后不同的语气。2.“我喝完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说明母亲非常关心我,也体现了母亲对我管教得十分严。
师:她用一个动作“闻我的嘴巴”来表达她对女儿的担心。一个母亲,凑近人的脸庞闻一闻你的嘴巴,是什么感觉? 生:亲密、亲近。
3.“但她还是一样一样地告诉别人”,别人问她要多少,她自己说是没份量,没定规的。但还是一样一样地告诉别人。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是说“我也没有一定份量”的吗?她为什么这样讲? 如果你这样问人家,你希望什么? 生:希望别人告诉我。
师:越详细越好。她母亲体会到了,所以她一样一样地告诉。可是我觉得很奇怪,她为什么说“大约”和“差不多”就行了,“我也没什么份量”? 生:应该是比较谦虚吧。师:是呀,她怎么能说我很厉害的,我酿的春酒天下第一,我来告诉你。这样听的人舒服吗? 补充介绍一点绮君母亲的资料:
绮君的母亲是大家闺秀,父亲是北洋时期浙一师师长,是一个军官。是军阀地主的身份。他们的婚事属亲上加亲一类。就是通过先结婚后恋爱的那种。刚结婚时,过了一段快乐的新婚生活,后来由于其父亲长年在外,娶了一位姨太太,从此以后,琦君母亲在家里的地位显得尴尬无奈。一方面,她的情感被丈夫抛弃的委屈、痛苦;另一方面在家乡做了一个好母亲,好太太。她也要在乡民面前树立起其家族的名望、形象。所以,这就让我们感觉到她做事情这么有分寸。这是她的身份,她的地位,她的性格,她的善良,她的聪慧所决定的。想给大家补充一份绮君母亲的资料。
【投影:琦君的妈妈绣两朵梅花,对琦君说:“这双拖鞋要寄去给你爸爸穿,还要再绣一双„„”
琦君抢着说她要。妈妈瞪她一眼:“小孩子穿什么绣花拖鞋?”接着低声说:“是绣给你那如花似玉的二妈穿的。”
琦君不平,问为什么。
“你不懂!”妈妈叹口气说“我如果只绣一双,你爸爸一定会给你二妈穿的,自己反而不穿。倒不如我索性绣两双,让他们成双成对吧!”
【爱,原来可以如此豁达。】
师: 这是一份怎样的爱啊!我从你们的眼睛里分明看到了一份感动,我们一起把最后这句 话读一遍。
小结及过渡:这样一位慈爱、大方、豁达、勤劳、得体的母亲,会带给琦君怎样的童年生活呢?看看作者是如何用她的生花妙笔来描写童年的自己的。(2)童年 预设的句子:
1.“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段细节描写看了孩子特有的调皮,古怪精灵,一个“偷偷”给人一种 小孩特有的调皮可爱之感。
2.“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却伞洒在衣襟上了”,我的动作,我不舍得喝这又香又甜的八宝酒,也表现出了这个小女孩的天真浪漫,我摔了一跤,却仍把杯子捏在手里更可以看出对春酒的喜爱。
3.通过“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就是没有喝,写出作者对母亲酿的八宝酒的喜 爱。不舍得喝。“走来走去”是因为舍不得喝,妈妈那么小气,就给了我这么一点点,我拿着走来走去,“闻来闻去”写出对春酒的爱。
4.“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哪”,这里有个副词“也”,大家看看这个“也”字说 明了什么?
说明了“我”也非常喜欢喝春酒,她以酒仙自居,好可爱的小姑娘。
5.“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罩 还捧一大包回家”,绮君这里是不是有点问题,把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比喻成蜜蜂似的,蜜蜂好看吗?蜜蜂与蝴蝶哪个好看?那为什么不写像只小蝴蝶而说像小蜜蜂?不仅形状像(鼓鼓 的),味道像(因为蜜蜂吃的是蜜很甜的,我吃的是春酒,我很爱春酒,就像蜜蜂吃的甜蜜。),行为也像(家家户户轮流着喝),这个比喻太好了。大家一齐来读一遍。
6.“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靠、点、舔”这些都是小孩子特有的动作,寥寥几笔,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动起来.语言虽然质朴简练,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
小结:小时候的琦君正如你们感觉的那样,是可爱的、淘气的、开心的、贪吃的,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作者幸福的童年,怪不得作者时时怀念起她的童年。
前面大家还提到了作者怀念故乡的乡亲,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这些乡亲会让作者怀念。
(3)乡亲 预设的句子:
1、“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 他热情好 客、乐于助人的性格就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2、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
3、喝会酒,酬谢会(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要起个会„„正月里,会首总要置酒表示酬谢,而母亲很乐意把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明亮,人人兴高采烈,母亲因别人的赞美高兴得“两颊红红”。笑眯眯的母亲,本本分分的村民,令人难忘);
——乡亲们的纯朴、善良、热情、。
(可能还会有同学说怀念故乡的风俗等等,但我想把重点放在母亲和童年这两方面上。)小结:同学们太会读书了,竟然在一杯春酒里品出了作者这么多的情感来,原来 作者并不仅仅是怀念故乡的春酒,还怀念故乡的亲人、幸福的童年、热闹的年俗。这哪里是一杯春酒,这酒里浸泡着太多的东西,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填写这首 诗,也当一回诗人。拿出你的笔,可以一句、两句,也可以更多。
【投影:“这哪里是一杯春酒,这酒里浸泡了太多的东西,这杯春酒,盛满了,盛满了,盛满了,盛满了,盛满 了。”】
——人情的淳厚与温馨,童年的天真和快乐,母亲的贤惠和慈爱,阿标叔的善良和淳朴……(参考)
小结:同学们,温柔、善良的母亲远离了绮君,而无拘无束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淳朴、善良、热情的乡邻们是隔山隔水。此时的绮君她发出了无限的感慨。让我们再读这句话,相信这会儿大家的感受会更深刻。来,同学们让我们把满腔的感情倾注在这句话上。【投影: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生齐读: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三、从文本走出来,让学生理解作者借物抒情的写法,并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作者这份思乡之情感染了。到哪儿去找呢?现在可以回答我了吗?当然是家乡了,家乡的什么上去找?更具体一些。
生:到家乡的春酒中去找,到醉酒的小花猫身上去找,到阿标叔擦的煤气灯上去找。师:请同学们把句子填完整,并围绕所填的事或物说说,它勾起了你对故乡的哪些回忆。【投影: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呢? 到母亲的春酒里去找, 到厅堂的煤气灯上去找, 到醉酒的小花猫身上去找, 到外婆家门口的小矮凳上去找, 还可以到 去找.四、结束语:
同学们,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思乡是一个游子挥之不去的情结。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还是家乡音。身在异乡的你,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第四篇:《春酒》教学设计
19.春 酒
琦 君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gou3 qi3)门槛(kan3)过瘾(yin3)凑(cou4)齐
酬(chou2)谢 煨炖(wei1 dun4)两颊(jja2)家醅(pei1)2.解释下列词语。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落幕:闭幕。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二、导人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作者简介: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学习课文
学生自主阅读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t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 家乡浓浓的感情。
例如:
①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
②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③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④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⑤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⑥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五、拓展训练
(一)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历经坎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多愁善感的诗人,将他们漂泊异地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月。于是,他们的诗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拨动着后人的心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建<宿建德江>)这两句写的是羁旅之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更是道出了苏轼对相隔一方弟弟的思念,也给了天下人最诚挚的祝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二)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三)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
六、小结
本文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琦君的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五篇:《春酒》教学设计
昌乐外国语学校
八年级语文
朱民华
春 酒
教学目标:
1.赏读细节,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2.关注结尾,感受作者的故乡情结。3.联系生活体验,编织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情结
4.拓展感悟,从诗文中蕴涵的思乡情结升华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故乡情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和学生交流当地家乡话开始。
①周末了,学生小鸟归巢般地飞回家。
②过年了,远行的人归心似箭,纷纷踏上回家的路。
家,是我们远离时永远的回程票。可是,很多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往往是几年、几十年,每逢佳节不得回的。
我有一个在国外工作的朋友,每次打电话来都说想吃昌乐西瓜,特别特别地想!你觉得他要的仅仅是西瓜的味道吗?对台湾著名作家琦君来说,令她念念不忘的是童年那杯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琦君在过年的爆竹声中,就只能把酒话往事,遥寄思乡情了。让我们去细细品尝这杯故乡的“春酒”。二.教师配乐朗读,通过拟酒名初步体会寄寓在春酒中美好丰富的情感(1)问:能否取一个合适的酒名来体现作者寄寓在春酒中美好丰富的情感? 学生取的酒名进行比较。提示哪个酒名最能体现作者流淌在全文中的情感? 思乡酒。
(2)问:这杯思乡酒中包含了作者哪些美好的回忆?
看来这些充满温情的回忆是和我的童年生活、母亲和乡邻们联在一起的。(3)问:在这些充满温情的回忆中,你对作者所写的哪一份回忆印象最深刻呢?
三.赏读细节,深入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蕴涵的美好情感,品出一份道地的家乡味。
方法指导: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例如,朱自清《背影》描写父亲过火车道爬上月台去买橘子的细节。
1.问:描写童年生活的哪些细节特别充满情趣?为什么? 学生品析细节时,可以启发学生结合具体的词语来说说。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昌乐外国语学校
八年级语文
朱民华
例子
①“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里的“偷偷地”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一个“舔”字活画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
②母亲给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也是个酒仙呢。
“只”“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充满孩子气的天真与可爱。“端、闻、走来走去”说明对酒的珍惜。
说小花猫是酒仙充满孩子般自由天真的想象。足见我可爱的童心童趣。③我是母亲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问:这个比喻恰当吗?用像皮球像企鹅不是更可爱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吗?(因为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为形体小更见我的可爱。)
师: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纯真的童趣,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怀念。
2.问:如果老师想把文中描写母亲的许多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个细节?为什么?
知道人物的特写镜头怎么拍吗?提示人物的特写镜头往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可以抓住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同桌交流。(1)学生讨论交流。
(2)回答时尽量引导学生去领悟每个镜头所蕴涵的美好的母性。如从这个镜头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教师可问学生“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 这里把母亲的神态拍成“腼腆”不是更能表现母亲的淳朴吗?“得意”是得到别人夸奖后一种甜蜜的神态,跟喝过酒似的。一副农家妇人的样子。更能突出母亲的质朴和贤惠。
“母亲对我说”,说这话的时候,母亲对我应该是一种怎样的表情?说说你 的理由。(从说话的内容中去揣摩)不是严厉的斥责,而是善意的提醒。表现母亲对我的温柔和慈爱。
小结:母亲身上的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贤淑这正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
3.问:对乡邻们的回忆中,重点提到了谁?花匠阿标叔。花匠阿标叔又是怎样的人呢?善良热心纯朴。
问:从作者对阿标叔的怀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他的身上可以感受到故乡淳朴浓厚的人情。这是一份多么淳朴的乡情啊。三.关注结尾,感受作者的思乡情结。
1.师:这杯思乡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童趣;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此时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吗?(道地家乡味)这些蕴涵在春酒中最美好的情感正是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啊。它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光阴荏苒,她还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昌乐外国语学校
八年级语文
朱民华
关注最后两段。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了。
2.了解作者生平。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 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让学生带着这份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伤,齐读结尾。对故土的眷恋,是萦绕在作者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
四.联系生活体验,编织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情结。
师:故乡情结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对我,一个普通的人而言,故乡情结是 飘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童年时最喜欢吃母亲做的番薯糕。记得母亲把蒸好的番薯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放在一个大筛子上,在阳台上晾晒。那金黄的色泽伴着阵阵香味对我充满了无限的诱惑。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每当这时,母亲总会轻轻拍一下我的手,嗔怪着说:看你急的,番薯糕要晒干了才好吃,甜甜的嫩嫩的,嚼起来才有味道。“现在我偶尔从超市买回一袋地瓜干,却再也嚼不出童年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多年以后当我身居另外一个城市,我依然会想起童年的番薯糕,因为它是我对故乡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回忆。
那么当故乡和你渐行渐远,当它在你心中成为了遥远的回忆,萦绕在你心中的那份故乡情结又会是什么呢?你也像老师那样试着写下一两句话,为自己编织一份美丽的故乡情结。
示例:故乡情结是飘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
是童年嚼在嘴边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
是生命中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回味。师生交流点评。五.拓展感悟
师:故乡情结更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它就已经缓缓流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古到今,诗人们借用更丰富的事物(即意象)来表达对故乡无尽的情思。
问:在思乡诗词中常常借助哪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吟诵有关诗句。
小结:明月、羌笛、乡音、秋风等这些不同的意象上,使思乡的情感变得更丰富更深沉。它已沉淀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那是穿越千年永远不老的文化之根啊。身居异乡的人们,吸吮着故乡文化精神的营养,都会把故乡作为心灵的归属。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昌乐外国语学校
八年级语文
朱民华
而现在海外学子学成归国,客居他乡的华人华侨或回大陆寻根认祖,或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我想这都是缘于凝结在心中的那份深厚的故乡情结啊。正是这种特有的故乡情结,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具有强烈凝聚力的伟大的民族。故乡情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