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师:注意“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这些词的读音和意思。大家把书拿起来,齐读一遍课文。
师:读得很好。我们以前也学过几首词,谁还记得?
(众生举手回答,有《渔家傲·秋思》《望江南》《武陵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师:大家回答正确。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词的知识。“沁园春”是这首词的——
生(抢答):词牌名。
师:“雪”是这首词的——
生(抢答):标题。
师:这两者谁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呢?
生(抢答):标题。
师:比较长的词一般有两段,称为上阕和下阕,《沁园春·雪》就是这样的。词是讲究押韵的,我们看看这首这首词押的是什么韵。
生:ao韵。
师:对。大家一起把押韵的字读出来。
生:飘、滔、高、娆、腰、骚、雕、朝。
师:下面,大家对照注释互相讨论,疏通这首词的字面意思,要求能够用自己的话,把它的大致意思讲出来。
(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
师:谁先发表意见?
生:我国北方冬天的景象是,到处被冰覆盖着,随处可见到飘雪。远远望去,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的上上下下,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好像想要和天比个高低。等到雪后天晴来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格外娇艳美好。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引得无数的英雄为之倾倒。爱惜秦始皇和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文化稍稍差一些;成吉思汗是称雄一世的人物,却只会拉弓射大雕。这些人都过去了,点算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是要看现在。
师:说得非常好。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或更正的意见?
生:“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翻译得不正确,不应该是爱惜秦始皇和汉武帝,文化稍稍差一些,应该是可惜秦始皇和汉武帝,文化稍稍差一些。
师:言之有理。“惜秦皇汉武”中的“惜”怎么理解啊?
生:可惜。
师:对,记在书上。要注意随听随写,在书上写旁批。这几句的意思是“可惜秦始皇和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文化稍稍差一些;”这首词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赏析这首词。诗词是抒发作者情怀的。咱们看看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学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
师:谁来发表意见,代表个人或代表小组都行。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上阕写北国的雪景,下阕议论
生:我认为这首词是作者触景生情之作,上阕写景,下阕议论历史,生:我认为上阕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热爱之情,下阕议论历代帝王。
师:三位同学讲得都有道理。大家预习过课文,已经初步了解了背景知识。当年身为红军的领导人,正要率军北上抗日,收复河山,面对着大雪中的祖国河山,他是怎样描写的?
(众生思考)
师:同学们看上阕,作者先总写雪景,然后用“望”字领起具体之景,“惟”“顿”静态描写;“舞”“驰”“欲与天公试比高”动态描写,接着写想象之景。文学作品写景是有倾向性的,这样的景色,引起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生(抢答):热爱、赞美、歌颂„„
师:对。
(板书:上阕:写景——北国壮丽雪景 抒发热爱之情)
接着看下阕。“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从上阕写景转入下文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作者举出五位很具代表性的人物,一一加以评说。作者的评论包含什么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
师:谁来发表意见,代表个人或代表小组都行。
生:我认为作者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长文治。从“惜”可看出来。
生:我们组认为作者充满了超越历代英雄的自信。从下文可看出来。
生:我认为作者还是肯定这五个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从“略”、“稍” 可看出来。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不但说出答案,还说出根据。其实只要言之成理就是对的。诗歌本身就具有多义性。那么,评论历史人物是为了什么呢?
(众生思考)
评古是为了论今,针对古代帝王的不足,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师:好了。既然如此,什么人是作者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生(抢答):毛泽东
师:一个人吗?
生:不止吧!
师:那应该是什么人?毛主席代表什么?
生:代表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师:那么,作者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应建立什么样的功业?
生:应该为人民建立一个新中国,让人民大众当家作主。
师: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拥有远大的抱负。
(板书:下阕:论史——历代帝王文治不足 歌颂无产阶级)
师:词的赏析先进行到这里。同学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应该能在课上背诵下来。下面我们看《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国画,听录音,尽可能去记。
(放录音,打投影片——《江山如此多娇》)
师:大家快速地背诵课文。
(学生各自试背,神情专注)
师:好!请一位同学背。林冰。其他同学继续背。
(林冰同学背诵)
师:声音很嘹亮、清脆,但在停顿方面还应注意。再请一位同学。黄前鹏。
(黄前鹏同学背诵)
师:停顿、感情都把握得很好。下面大家齐背一次,不但要准确,而且要求大家把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齐背)
师:大家背得很好。下面我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听听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如何演绎这首词的。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欣赏。
(播放彭丽媛的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行已经有些年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课改的新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节课,我以对新理念的理解实践教改,力图探索诗词教学的新路子。诗词教学,我大体上是按这样的步骤: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包括预习)——点拨引导 品味赏析——回味成诵。我认为这样是符合教学规律的。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三个环节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老师只应该是起主导作用,老师的讲是必要的,但不能太多,点到为止。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积累、感悟。
第二篇:《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
2、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
3、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
学生:不熟悉!
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何以对毛泽东给以这么高的评价?你能介绍一些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
(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
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板书课题。)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
二、自由朗读全文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
345货源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三、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
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
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
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四、个性创作(大组诵读)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
(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个性创作,并加以展示。)
五、活学活用
345货源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们很清楚:《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一篇咏雪言志的文章,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老师手边还有几篇沁园春的词,你能发现这几篇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介绍词的知识:沁园春是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长沙等是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写词又叫填词。
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小词人,以《沁园春·勤中》为题,填一首词。
当堂交流,课后润色。
345货源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初中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
《沁园春•雪》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学生
课时:
一课时
教者:
杨飞
单位:建平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生字的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诵读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1、在诵读词的过程中,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2、学习本文正确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形象生动性。
情感与态度:
1、通过诵读词,体会词所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情感。
2、领略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诗作前,已经接触过毛泽东同志的一些作品,初步了解了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所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对诗词的领悟、品味已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因为年龄及阅历的限制,对诗词意境的把握还会比较肤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品味能力,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同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诗词,分析词中语言形象、精辟、优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词的意境。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通过学生谈总结)在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比较多的注意到他的雄才武略。其实,他的诗词也同样堪称一绝,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
雪》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且使学生对毛泽东又一个整体的认识:既有雄才武略,又有出众才华。
二、范读、听读、谈感受
教师配乐诵读,提出要求:认真听准每一个字音,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学生认真听读,然后谈听读感受。
整体感受诗歌的风格、气势。
三、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提出要求:(1)注意押韵(2)注意:停顿
节奏
重音
感情
(打出幻灯片)
1、学生尝试齐读
2、学生对齐读的朗读加以评价;
3、教师引出创作背景;
4、大声自由朗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5、指名朗读;并让朗读比较成功的学生自谈经验。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学生对诗歌朗读技巧的把握,加深对作品感情、意境的体会和理解,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
四、简介作品写作背景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学生了解词作创作背景。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情的理解。
五、指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
教学上阕:
1、诗人描绘了什么地方的雪景?是怎样的景?用作品中的语句回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指导前三句的朗读并重点品析“千里、万里、封、飘”这几个词。
古诗词中,常有一个字能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叫做“领字”或“一字领起”。你能从上片中找出这个字吗?它领起了那几句话?(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雪景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在你大脑的荧屏上,然后描述给大家听。
3、重点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以《江山如此多娇画卷》引出上阕末尾三句,并由学生进行想象描绘,对写景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加以分析。
5、小结上阕。
6、学生对上阙进行男女分节朗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上阕。
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其中蕴含了诗人乐观、必胜的信心,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作者首先总写,然后分写。作者在分写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先写作者看到的景色,再写作者想到的。在写作者看到的景色时,作者又运用了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静写动的手法。同时,作者在景物描写时,还运用了互文、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下阕:
1、由历史背景及柳亚子的词作引出对过渡句的理解。柳亚子词作“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想想看,它是由《沁园春·雪》词中的哪两句演化来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诗人写到了那些历史英雄?毛泽东是如何评价他们的?由那个字总领的?(惜)
3、文章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最后三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下阕。
5、男女合作读下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下阕。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惜中含贬: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
3、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时今朝的革命英雄,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英雄必将主宰山河的无比坚定的信心。
六、指导学生再次诵读,深入感悟诗词情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十几年后,你们也会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得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这种豪情,齐读《沁园春
雪》。
有感情地齐读词作。
更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七、拓展升华
谈谈学习《沁园春·雪》后的收获或启发。(可以是写作方法、写景角度、遣词造句、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气概等方面来谈)
学生畅所欲言。
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八、布置作业,巩固学习
1、收集写雪的诗词作品,并将其写景与《沁园春·雪》进行比较,写品析文章
2、课外阅读毛泽东其他诗词作品(至少5
首),写读后感。
按要求完成课时作业。
1、加深对《沁园春·雪》写景抒情手法的体会。
2、进一步了解伟人的诗词艺术及人格魅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教学,能够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达成本课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诗歌作品。
2、着重通过多次诵读和分析重点诗句,体会诗词磅礴大气的气势,领悟诗人豪迈旷达的胸怀。
3、以读(听读—自读—分组读—悟读--演读)贯穿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练习,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八、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上阙:描绘北国雪景(总写—分写)
实景:
望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虚景:看
(想象)
抒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下阕:评估颂今,抒个人抱负
“惜”(肯定、批评、自信)
—
END
—
第四篇: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36年2月)
第五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1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主义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
(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提示:最后一句。)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过渡句──承上启下)
3、提出问题。(补充在后边,此略。)
1、论“整体感知”中的问题“2”来引入对词的学习。
既然祖国的江河山水如此的美丽娇艳。那么,词中是如何来描绘这幅美丽如画的江河山水呢?又是哪些“英雄竞折腰”呢?讨论回答这两个问题板书如下:
实──────虚
||
||
总──────分
|||
|||
秦皇汉武……略输
北国风光长城、黄河(静)
冰封……雪飘(惜)
望|看……娇──引:唐宗宋祖……稍逊──往……今……
山舞、原驰(动)
成吉思汗……只识
描写───────抒情
注意:
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并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⑵从表达方式上看:上阙和下阙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⑶请学生说出导语中的问题。
⑷按以上的板书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这首词。
2、讨论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因没上课而无法补充,)
1、给下列加粗的汉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娆()逊()
数()风流人物
2、阅读课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A、写出采用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
B、写出词中过渡性的句子:。
C、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
D、词中押韵的字:;韵脚是:。
E、“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的;“雪”是词的。
F、说说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答:。
G、简要的说说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答:。
J:我们还学过一首写“雪”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歌是代的写的《》,这首诗歌中名句是:。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难点)
2、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3、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重点)
【教学准备】
挂图、课文朗读及朗诵录音。
【教学过程】
一、亲诗人,导新课
1、谈话:
(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出示毛 泽 东巨幅挂像,地球人都知道。毛 泽 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大气十足的诗人。著名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毛 泽 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言志,毛 泽 东的诗词正是表现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词《沁园春·雪》。
2、板书课题并解题。
3、明确目标:
读──思──悟──诵
二、忆历史,知背景
(同学们想知道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吗?)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了原来错误路线,确立了毛 泽 东的领导地位,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 泽 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读
导语: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学生试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要求:
⑴用笔画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
⑵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⑶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标出节奏。(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3、学生揣摩读,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采用分组读或男女生比赛读的方式)。
4、全班练习配乐朗读。
四、思
导语: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设置问题:
1、词中联结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
2、“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还是贬?
(是褒义)那祖国有哪些可赞之景?
(引导分析写法。)
3、你如何理解“封”和“飘”字?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4、下面一个“望”字领起下文,词人望到了哪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引导理解比喻和拟人修辞,明确以动写静的方法。
过渡导语: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样的雪后初晴的景观。)
问:现在晴了吗?(没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联想,即是虚写。)
5、“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有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写这些英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这些这帝王形象,选取其中一位来说。
6、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些英雄的?(学生读出评论句。)你怎样理解?
词中作者评论,仅用了一个字是(等待学生回答“惜”),你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意思?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小组内进行讨论,师生共同交流明确)
明确:“惜”蕴含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即是美中不足,这些封建帝王胸中虽然都有雄才大略,但是都始终缺乏“人治”。此处的议论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使下文的抒情显得水到渠成。
7、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引导学者谈谈个人理解。)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当今风流人物吗?
(学生自己发言,各抒己见。)
小结:全词上阕写景,诗人先写眼前实景,再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阕议论和抒情,对历史英雄人物缺乏“人治”表示惋惜,抒发了对无产阶级领导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赞颂之情。
五、悟
导语:有一位智者说道:领悟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读者与作者同呼吸。
设置问题:
1、词中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顺势回顾有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2、全词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回顾所学的毛 泽 东诗词。《长征》《菩萨蛮·大柏地》《卜算子·咏梅》。
4、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出理由。(见时机而视)
六、诵
1、学生练习背诵诗词。
(男、女生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2、配乐朗诵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
七、友情作业
1、课外延伸:阅读毛 泽 东的更多诗词。
2、美术作业:根据本诗词内容,画一幅北国雪景图。
【结束语】
(在《走进新时代》的音乐声中)同学们,让我们不忘伟人的大志,迈着新时代的步伐,一起开拓未来,走向新的时代,走向新的世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3【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思想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学习诗歌上阕。
〖教学过程〗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
2、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北国雪景,并谈谈你的感受。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长城 惟余莽莽
黄河 顿失滔滔
北国(冰封雪飘)山 舞银蛇(实景)雄壮
原 驰蜡象
晴日→红装素裹(虚景)秀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及全词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词多种表达方式共用的特点。
〖教学过程〗
1、齐颂下阕。
2、提问: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提问: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
(惜)它领起哪些句子?
4、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把握词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检测背诵
1、背诵下阕
2、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一)朗读下阕
(二)自测
1、提问: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5、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6、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7、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1、背诵全词
2、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