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名调查报告教学设计
《地名调查报告》教学设计
解北一小
陈方元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文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2.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地名的由来(部分地名由教师提供,让学生查访其由来)。
2.搜集与地名有关的故事,或发生在这些地方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想不想知道是哪几位老朋友?
出示:解放北路
梁家巷
高笋塘
荷花池
驷马桥
齐读
2、同学们,见到这几位老朋友,是不是格外亲切? 抽生再读(注意读出亲切之感)
3、那么,这几位老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说:
4、课前布置大家找市区内感兴趣的地名作一些调查,都调查清楚了吗?
板书:调查
二、全城搜索,全班互动
(一)交流调查的地名
1、小组交流自己调查了哪些地名?
2、学生代表汇报
3、同学们通过调查,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这些地方都是成都的骄傲。
(二)采访调查的(方法)过程
1、大家是通过什么方法调查这些地名的?
抽生汇报
板书:采访
上网
实地考察
2、你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地名,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调查?
抽生汇报:
板书:来历
现在
3、采访个体,回忆调查过程
(1)你调查的是哪个地名?你是什么时候进行的调查?
(2)你那天的调查顺不顺利?讲一讲你的调查经历或故事。(随机指导学生发言)(3)面对调查结果,你的心情怎样?
(三)汇报调查的成果
1、现在,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知道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谁来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针对汇报情况作指导
三、书写调查报告
1、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在北京也做了一次地名调查报告,他让我把他的调查报告带给大家看看
出示:
2、完善板书,弄清格式
3、好朋友丁丁的调查报告写得多清楚呀!我们也能像丁丁那样能干,写出自己的一份地名调查报告。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5、现场展示
第二篇:地名调查报告
地名调查报告
地名调查报告1
河南省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相邻,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因是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故称南阳盆地。
南阳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河南、湖北、陕西的交通要道,是中原经济主体区与连南启西的重要支点。
加上雨量充足,气候温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
“南阳”的意思是说它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
远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约七八千年前,先祖们以辛勤劳动与聪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
周朝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许等诸侯。
春秋时楚设宛邑,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时,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
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朝代更迭、区划改变,但南阳这一地名,一直被保留沿用,在历史的长河里,愈来愈丰富了它的涵义,在时代的演进中,充分显示出它的顽强的生命力。
如今,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城,是全国汉文化最集中的旅游区之一,是中原主要的旅游胜地,它是一块潜力巨大、有待继续开发的宝地,是一方充满希望的热土!
地名调查报告2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文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2.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地名的由来(部分地名由教师提供,让学生查访其由来)。
2.搜集与地名有关的故事,或发生在这些地方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想不想知道是哪几位老朋友?
出示:解放北路梁家巷高笋塘 荷花池驷马桥
齐读
2、同学们,见到这几位老朋友,是不是格外亲切?
抽生再读(注意读出亲切之感)
3、那么,这几位老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说:
4、课前布置大家找市区内感兴趣的地名作一些调查,都调查清楚了吗?
板书:调查
二、全城搜索,全班互动
(一)交流调查的地名
1、小组交流自己调查了哪些地名?
2、学生代表汇报
3、同学们通过调查,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这些地方都是成都的骄傲。
(二)采访调查的(方法)过程
1、大家是通过什么方法调查这些地名的?
抽生汇报
板书:采访 上网实地考察
2、你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地名,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调查?
抽生汇报:
板书:来历现在
3、采访个体,回忆调查过程
(1)你调查的是哪个地名?你是什么时候进行的调查?
(2)你那天的调查顺不顺利?讲一讲你的调查经历或故事。(随机指导学生发言)
(3)面对调查结果,你的心情怎样?
(三)汇报调查的成果
1、现在,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知道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谁来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针对汇报情况作指导
三、书写调查报告
1、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在北京也做了一次地名调查报告,他让我把他的调查报告带给大家看看
出示:
2、完善板书,弄清格式
3、好朋友丁丁的调查报告写得多清楚呀!我们也能像丁丁那样能干,写出自己的一份地名调查报告。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5、现场展示。
地名调查报告3
五多山风景区位于南阳市南召县四棵树乡以西,南召县以北40公里,南阳市东南75公里。
五多山是文献记载的历史名山。《山海经》称其为帝山,《明嘉靖南阳府志》曰:“此山五峰并立,处女花、禅寺花、墨云花、娇女花、马尾藻花并立,故名五朵山。”
五岳也叫歪五。至于外物多,民间有个传说:我的祖先去物多山修行的时候,在山脚下累了就坐下来休息。这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太阳火辣辣的。山神和地神为了给祖先遮阴,让五岳向东倾斜。结果祖先们看到自己就要倒下,吓得跑开了。这一跑跑到巫山,就在那里完成了。所以有了五岳,这两个地方就成了人们景仰真武帝的名胜。但当地居民说,这是先人开始做出积极成果的地方,有灵气,因为山神和地神都在这里。真的帮了他。
五朵山上建有许多寺庙,朝圣者在第一天和第十五天成群结队地虔诚地朝拜。包浦峡峡谷风景如画,美如仙境。潺潺的流水一路欢唱奔腾。五座吊桥挂在流水之上,摇摇欲坠。五朵山景区经常让人流连忘返。
地名调查报告4
河南省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相邻,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因是三面环山,南部开口马蹄形盆地,故称南阳盆地。南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河南、湖北、陕西交通要道,是中原经济主体区与连南启西重要支点。加上雨量充足,气候温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生产、生活环境。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南阳”意思是说它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远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约七八千年前,先祖们以辛勤劳动与聪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历史文明。周朝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许等诸侯。春秋时楚设宛邑,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时,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虽然朝代更迭、区划改变,但南阳这一地名,一直被保留沿用,在历史长河里,愈来愈丰富了它涵义,在时代演进中,充分显示出它顽强生命力。
如今,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首批对外开放历史文化城,是全国汉文化最集中旅游区之一,是中原主要旅游胜地,它是一块潜力巨大、有待继续开发宝地,是一方充满希望热土!
地名调查报告5
宝鸡市在陕西关中西部,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历史典故城市。它是华夏始祖炎帝故乡,周秦王朝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
宝鸡原来名字叫做陈仓,因为有陈仓山而得名。两千多年前,秦文公在这里修建了“陈仓城”。秦始皇统一七国后,在此设下陈仓县。唐朝时改名宝鸡县,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宝鸡历史可追溯到上古三皇时期。相传,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帝就诞生于宝鸡蒙峪。据考证,宝鸡原有三个神农祠,其中以九龙泉神农祠最壮观。九龙泉,泉出九穴,其水清澈透底,香甜甘美。此遗址在今宝鸡渭河南岸神农乡峪泉村。
宝鸡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要地。汉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陈仓改名为宝鸡是唐朝安史之乱时事情。最初,唐肃宋是改陈仓县为凤翔县,后因城南鸡峰山常有“宝鸡啼鸣”,唐肃宋认为是吉祥之兆,于是他改“凤翔”为“宝鸡”,将陈仓县改称为宝鸡县。从此,宝鸡这个吉祥而美丽地名就一直被沿用下来了。
现在宝鸡市管辖地区有三个,即金台,渭滨与陈仓区。管辖县有九个:凤翔,歧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县。市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5万,其中市区人口75万。
地名调查报告6
五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南阳市南召县四棵树乡西部,北距南召县城40公里,东南距南阳市75公里。
五朵山是文献记载历史明山,久负胜名。《山海经》称其帝山,《明嘉靖南阳府志》说:“此山五峰并峙,圣女朵、禅庵朵、摩云朵、娇女朵、哑女朵并肩而立,故名五朵山。”
五朵山又称歪五朵。关于歪五朵,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祖师爷要到五朵山修行,走到山根有点累就坐下休息。当时正是正午,骄阳似火,山神与土地爷为了让祖师爷有个荫凉就让五朵山向东以歪,结果祖师爷一看要倒,吓得起来就跑,这一跑就跑到了武山,在这里修成正果,因此就有了五朵山,这两地都成为人们敬仰真武大帝名胜之地。不过,当地居民说这里才是祖师爷开始修成正果地方,有灵气,因为这里山神与土地爷。真正帮助了他。
现在五朵山上修建了许多庙宇,每当初一与十五成群结队香客就在这里虔诚叩拜。暴瀑峡峡谷,风景如画,美如仙境,潺潺流水一路欢歌奔腾,五座吊桥高悬于流淌不息溪水之上,走上去晃晃悠悠,如腾云驾雾。五朵山风景区常常让人们流连忘返。
地名调查报告7
澥浦是宁波下面的一个镇相传在很久之前,有一个地方民风很坏,偷鸡摸盗,甚然成风。观音菩萨看到后打算亲自去那里走一趟,看看是否还有善良之人。于是菩萨化身为一个卖油的老太太来到了那个地方。菩萨在街上卖油的时候故意多给油少收钱,看看是不是有人会主动提出来。但是整整三天都没有人提出来,反而奔走相告亲朋好友,在老太太地方买油好处多多。就在菩萨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跑来买油,有礼貌的说:”老妈妈,我买半斤油”。菩萨同样多给了二两油只收了半斤的钱。菩萨看着年轻人远去的背影打算再等一下试试。年轻人回到家后,他卧床在家的妈妈说:”儿啊,今天的油怎么这么多啊?”年轻人低头一看的确是比平时多了。连忙拿了钱跑出门去。此时菩萨已经收拾好东西走到了城门口,年轻人气喘吁吁地追上来说:”老妈妈,你多给了油,这是补给你的钱。”。菩萨收下钱后,意味深长的对他说:”孩子,记得每天早上来城门口看看这石狮子,哪一天这石狮子变红了,就赶紧带着家人往东边跑。”年轻人虽然听不懂菩萨的话,但是他想老妈妈这样说肯定有她的道理。于是每天早上他都要到城门口去看看石狮子。时间久了,门口卖肉的屠夫就很好奇了,问他这是干什么。年轻人就把菩萨的话说了一遍。屠夫哈哈大笑,说他自己在这里卖了二十多年肉了,从来没见过石狮子变红,也没有听说过石狮子会变红。
第二天一早,屠夫打算捉弄一下年轻人,就在他来之前偷偷把一盆猪血倒在了石狮子上。年轻人来了后看到石狮子变红后连忙跑回了家,背起母亲就往东边跑。他没跑出多远,就看到背后电闪雷鸣,铺天盖地的水呼啸而来。四面八方都是越来越多的水,年轻人跑的很累了不知道哪里能找到落脚的地方。这个时候他的前面忽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螃蟹,它对年轻人说:”善良的年轻人,快到我的背上来吧,我带你们去找个美丽的地方。”于是在巨蟹的帮助下,他们在茫茫水面上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小岛安家落户了。因为这个地方是由螃蟹找到的,人们就用”蟹”字来命名,至于”浦”是因为靠海的关系。(浦,泛指靠江靠海之地)后来因为时间久了,人们渐渐地就用”澥”字来代替”蟹”字了,既为了不忘记螃蟹,又表示靠海之地。不过现在还是很很多老澥浦人习惯写成”蟹浦”哦!
地名调查报告8
中国的地名很多,每个地名都有它的起源。只要多了解历史,就能找到隐藏的乐趣。
地名的由来可以分为很多种:有的以地方特产为地名,如桂林盛产月桂,枣庄盛产大枣,铅山产铅;有的以实际地理位置命名,如桂山以南的贵阳,黄河以南的河南,极北的北京;有的是以人名命名的,比如张自忠路,赵一曼路,中山路。最有趣的是以历史故事命名的'地名,从中可以学到有趣的故事。
比如新乡以西的获嘉县,就是以历史故事命名的。中国汉朝时,南越国国相陆贾造反,国相相当于现在的宰相。他杀了南越的国王和王后,还杀了很多汉朝的大臣。汉武帝得知后,非常气愤,分头派五支军队去抓陆贾。吕佳被迫逃离。
第二年,汉武帝东巡。在路上,一个军队回来告诉他,他抓住了陆贾,把他的头送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很高兴,就下令把他得到陆贾人头的地方命名为“霍家”。
地名是一段历史。知历史,知地名,知地名,知历史。学生不要以为地名只是简单的地名。他们只需要查资料,动脑子就知道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
地名调查报告9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近年发现的金沙遗址,将成都的建城历史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
远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逐渐从川西北高原沿岷江河谷迁徙到成都平原,他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垦殖,创造了灿烂的“蜀文化”。
距今三四千年前,即相当于夏代纪年的早期阶段,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明,它是古蜀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西周时期,一些游牧部落开始从成都平原周边高阜丘陵逐渐向平原水洼地区迁移。
周末,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
成都羊子山土台、十二桥的“干栏”式房屋遗址、商业街船棺遗址和金沙遗址,证明古蜀人活动的中心就在成都。
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16处之多,其中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蜀王陵、永陵、金沙古蜀文化遗址等更是中外闻名,欢迎大家到成都旅游观光。
地名调查报告10
五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南阳市南召县四棵树乡西部,北距南召县城40公里,东南距南阳市75公里。
五朵山是文献记载的历史明山,久负胜名。
《山海经》称其帝山,《明嘉靖南阳府志》说:“此山五峰并峙,圣女朵、禅庵朵、摩云朵、娇女朵、哑女朵并肩而立,故名五朵山。
五朵山又称歪五朵。
关于歪五朵,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祖师爷要到五朵山修行,走到山根有点累就坐下休息。
当时正是正午,骄阳似火,山神和土地爷为了让祖师爷有个荫凉就让五朵山向东以歪,结果祖师爷一看要倒,吓得起来就跑,这一跑就跑到了武山,在这里修成正果,因此就有了五朵山,这两地都成为人们敬仰真武大帝的名胜之地。
不过,当地居民说这里才是祖师爷开始修成正果的地方,有灵气,因为这里的山神和土地爷。
真正的帮助了他。
现在的五朵山上修建了许多庙宇,每当初一和十五成群结队的香客就在这里虔诚叩拜。
暴瀑峡的峡谷,风景如画,美如仙境,潺潺流水一路欢歌奔腾着,五座吊桥高悬于流淌不息的溪水之上,走上去晃晃悠悠的,如腾云驾雾。
五朵山风景区常常让人们流连忘返。
地名调查报告11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发现金沙遗址,将成都建城历史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
远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逐渐从川西北高原沿岷江河谷迁徙到成都平原,他们在这块肥沃土地上辛勤垦殖,创造了灿烂“蜀文化”。距今三四千年前,即相当于夏代纪年早期阶段,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三星堆文明,它是古蜀文化发展一个巅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源头。西周时期,一些游牧部落开始从成都平原周边高阜丘陵逐渐向平原水洼地区迁移。周末,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成都羊子山土台、十二桥“干栏”式房屋遗址、商业街船棺遗址与金沙遗址,证明古蜀人活动中心就在成都。
作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16处之多,其中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蜀王陵、永陵、金沙古蜀文化遗址等更是中外闻名,欢迎大家到成都旅游观光。
地名调查报告12
河南省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毗邻湖北省和陕西省,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因为是三面环山,南开的马蹄形盆地,所以叫南阳盆地。南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河南、湖北、陕西的交通大动脉,是中原经济主区和连接南方与西部的重要支点。加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南阳”是指位于伏牛山之南,以汉水之北而得名。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大约七八千年前,祖先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周天子非常重视这块富饶的土地,曾经把沈、陆、谢、李、李、曾、徐等王侯瓜分了。春秋时期,楚国建立了万依,战国三十五年秦王赵翔第一次建立南阳郡时,就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称。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虽然朝代更迭,区划变更,但南阳这个地名一直被保留和使用。在历史的长河中,丰富了它的内涵,充分展示了它在时代演进中顽强的生命力。
如今,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它是中国最集中的中国文化旅游区之一,也是中原地区的主要旅游胜地。是一片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巨大的宝地,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地名调查报告13
华清池南依骊山,在西安东约30公里临潼骊山脚下北麓,北临渭水,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优越地理位置,旖旎山水风光使其倍受历代帝王垂青。古时已是长安附近旅游胜地,自周幽王修建骊宫至唐代几经营建,先后有“骊山汤”、“离宫”、“温泉宫”。唐玄宗李隆基诏令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赐名“华清宫”,亦名“华清池”。后安史之乱,建筑残存无几,宋、元、明、清至民国逐渐衰败。
解放前震惊中外“西安事变”发生在这里,这次事件直接引起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战史上重要转折点。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后,依照唐代形制几经扩建,始具现今规模。唐华清宫遗址是我国现存惟一一处皇家御用汤池群与我国最早一所皇家艺术院校,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唐梨园艺术陈列馆,以翔实文物资料展示出华清池60沐浴史与3000年皇家园林史。
现在华清池只是唐华清宫一部分,是在清代重建基础上不断整修扩建而成,占地面积85560平方米。景区分为东部沐浴场所、西部园林游览区、南部文物保护区三部分,东部沐浴场所设有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冲浪浴等高档保健沐浴场所,西部园林游览区主体建筑飞霜殿殿宇轩昂、宜春殿左右相称,南部文物保护区展现发掘出土文物。
华清池不仅见证了封建统治者奢华生活,见证了中华民族同心协力抵御入侵者团结精神,还见证了祖国飞速发展今天,当然她还能看到祖国灿烂明天。
地名调查报告14
题目:
陕西的西安
报告内容:
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它的兵马俑文明中外,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古老城市。
西安市位于我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3平方公里,属于温热带,平均温度13。3℃,最冷月平均气温—0。9℃,最热月平均气温26。4℃,全年无霜期232天,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据说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年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
现在的西安除了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物和文物,还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施和建筑物,西安变得越来越美,使许多中外人士慕名而来,西安是一个魅力城市。
xxx
20xx年xx月xx日
地名调查报告15
题目:家乡澥浦地名调查报告
内容1.查阅资料 2.咨询家长
报告内容:
关于澥蒲,妈妈告诉我还有一段故事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民风很坏,偷鸡摸盗,甚然成风,观音菩萨看到以后打算到那里走一趟,看还有没有善良人。
于是菩萨化成一个卖油的老太太来到这儿。菩萨在街上卖油的时候故意多给油少收钱,看看是不是会有人主动提出来。但是整整三天都没有人提出来,反而奔走相告亲朋好友,在老太太地方买油好处多多。就在菩萨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跑来买油,有礼貌地说:“老妈妈,买半斤油。”菩萨同样多给了二两油只收了半斤的钱。菩萨看看年轻人远去的背影打算再试一下。年轻人回到家后,他卧床在家的妈妈说:“儿啊,今天的油怎么这么多?”年轻人低头一看的确是比平时多了。连忙拿了钱跑出门去。此时菩萨已经收拾好东西走到了城门口,年轻人气喘吁吁地追上来说:“老妈妈,你给多了油,这是补给你的钱。”菩萨收下钱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孩子,记得每天早上来城门口看这石狮子,哪一天石狮子变红了,就赶紧带着家人往东边跑。”
于是,年轻人每天早上来看石狮子。时间久了,门口卖肉的屠夫就很好奇了,问他干什么,年轻人把菩萨的话说一遍,屠夫哈哈大笑,说他在这里卖肉二十多年了,从没见过石狮子变红,也从未听说过石狮子会变红。
第二天早上,屠夫在年轻人未来之前,把一盆猪血倒在石狮子上,捉弄一下年轻人。后来,年轻人看到石狮子变红了,便带家人往东跑。他没跑多远,便看见四面都是水,呼啸而来。年轻人跑了很远才找了一个落脚的地方。这时在他眼前出现了一只巨大的螃蟹,它对年轻人说:“快到我的背上来,我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他们在茫茫的水面上找到了一个小岛安家落户了。因为是螃蟹找到的,人们就用“蟹”来命名,至于“浦”是因为靠海的关系。
时间久了,人们渐渐用“澥”字来代替“蟹”字了。不过,还是有一些老人写“蟹浦”呢!
第三篇:地名调查报告
地名调查报告
地名调查报告1
题目:
成都的宽窄巷子
内容来源:
1,实地考察、拍摄;
2,查看网上图片和文字资料。
报告内容: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北以支矶石街与宽巷子中间划线并纳入成都画院北墙为界,南以井巷子为界,东以长顺上街与宽窄巷东街口为界,西以下同仁路与宽窄巷子西街口为界。
1659年,清军攻占成都,为了防止八旗兵与成都居民接触,就修建了城中城――满城。成都的满城建于17,它以将军衙门为中心,其主要街道的布局极像一条巨大的蜈蚣:将军衙门是蜈蚣头,长顺街是蜈蚣的身子,密集的街道和胡同则如蜈蚣身上众多的脚。其中,宽巷子窄巷子就是长顺街这条蜈蚣东向的两只脚。当时的名字并不叫宽窄巷子,而是被分别称为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直到民国初年,这种明显具有北方风格的名称才被宽窄巷子所取代,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宽窄巷子,古老而悠闲,漂亮又个性的商铺里,有美丽的手工饰品、有传统的木制玩具、有甜美的冰淇淋、有浓郁的咖啡、有扑鼻的香茶、有精致的特色小吃可谓应有尽有,法国梧桐掩蔽下的石板路上,人来人往,充满了热闹的气氛。这里的四合院落灰砖青瓦,木门雕棂,而每一扇大门的两旁,还有一对造型各异的古朴石像有鼓,有人,也有动物。尽管今天的宽窄巷子充满着无可忽略的现代气息,却并不影响它固有的本来面目,这里的一切,依旧展现着从前的秀美和迷人的古典魅力。
xxx
20xx年xx月xx日
地名调查报告2
泉州各地地名:
鲤城、丰泽、洛江、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溪美、桥南、青阳、深沪、官桥、水头、石井、双阳、马甲、罗溪、桃城、达埔、
鲤城之名的由来:
鲤城区史有“鲤城”、“温陵”、“刺桐”等雅称,自唐久视元年(7)武荣州迁徙至今鲤城始,1300年来一直是历代州、郡、府、署、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和政府所在地。1985年12月,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原泉州市建制改为鲤城区。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鲤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为鲤城、丰泽、洛江三个市辖区。新的鲤城区是泉州市的中心城市,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信息事业发达,国土总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辖鲤中、开元、海滨、临江4个街道办事处和江南、浮桥2个镇。
鲤城区地处东南沿海,从上古时期到封建社会前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较少,开发程度较低,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独立的行政区设置。两晋时期,北方士民大规模南迁,带来中原文明,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唐久视元年(700年),武荣州治设在今鲤城城区。开元六年(718年),置晋江县为州治专县,县治也设在今鲤城城区。此后,城区逐步发展为“梯航万国、商船辐辏”的港口城市,成为闽东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一直沿袭千余年。
1951年,析晋江县城关及近郊八乡成立泉州市(县级)。之后,泉州市(县级)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对推进晋江地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1986年1月1日,泉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在原泉州市区域置鲤城区。1997年8月,鲤城区区划调整为鲤城、丰泽、洛江三个行政区。
20xx年,鲤城区辖4个街道、2个镇:临江街道、海滨街道、鲤中街道、开元街道、浮桥镇、江南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9215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海滨街道40275临江街道23160鲤中街道51115开元街道61929浮桥镇50041江南镇65637
20xx年11月30日,鲤城区人民政府(泉鲤政文〔20xx〕145号)批复同意开元街道办事处撤销红梅、红松居民委员会设立红梅社区居民委员会,其管辖范围:东至崇福路,南至东街,西至财贸干校围墙,北至梅石路。有住户1412户,人口约5062人。20xx年,撤销江南、浮桥2个镇,设立江南、浮桥2个街道办事处。20xx年末,鲤城区辖6个街道(开元、鲤中、海滨、临江、江南、浮桥),77个社区。20xx年末,总户数72152户,总人口267359人(全部为非农业人口);其中各街道人口(人):开元64150人、鲤中65666人、海滨42935人、临江27859人、江南38767人、浮桥27982人。
20xx年,鲤城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开元、鲤中、海滨、临江、浮桥、江南),77个社区。
晋江之名的由来:
晋江之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一说法是:“以晋南渡时,衣冠避此者多沿江而居,故名,县名因之”。也就是说,晋代时,中原的士族为避战乱,南渡长江,逃入闽南,定居于今晋江两岸,即将这条河流取名为晋江,晋江地名也因之而命名。持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南宋祖穆的《方舆胜览》和王象之的《舆地纪胜》,此后一些地方志书及谱牒也持这种说法,如明代的《天下一统志》、《闽书》、《八闽通志》、《泉州府志》;清代的《大清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泉州府志》、乾隆和道光《晋江县志》;民国的《福建通志》,以及清光绪晋江《灵水吴氏家谱》等。其二说法是:晋代时,由于有大量中原汉人入闽,故晋武帝析建安郡置晋安郡,下统晋安等八县。晋江流经之地属晋安县辖区,故江取县名首字“晋”字为名。持这种说法的有明代陈懋仁的《泉南杂志》等。其三说法是:南安江易名晋江与晋人南迁有关,但当时晋江仅处于泉州城北一里至南安丰州双溪口这段江面。唐开元六年析南安东南地置晋江县,县治设于泉州城内。《新唐书》载:“晋江县北一里有晋江。”其他江段各有名称,如安溪境内称兰溪,永春境内称桃溪,南安境内称东西溪。后来由于江重地名,即将南安江改称晋江。因而认为晋江之名起于晋代,而整条江更名成于后代,县名即由江名而命名。
关於以上晋江之名由来的多种说法,笔者不敢妄加论断,志书、谱牒所载应该都有其依据。不过有些文史资料可供今后研究参考。一是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对福建谱牒研究时发现,北方汉人成批迁居入闽早于晋代,始于东汉、三国时,如晋江的黄姓等家族。晋江的不少族谱及地方史料中亦记载汉代的中原士庶迁居闽南肇基创业的史绩。二是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尚无晋江
之名。而南北朝年间,梁朝析晋安郡,置南安郡。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云:“陈立为南安县。因县南安,江取以为名”。即后于晋代的南北朝时晋江名为南安江。三是唐开元六年(718),由于刺史冯仁智的奏请,析南安东南地,置晋江县。晋江县之建始于此。根据上述文史资料,究竟先有县名晋江,还是先有江名晋江,留待今后考证。
晋江上游有东、西溪,东溪源于桃溪、出永春县;西溪源于兰溪,出安溪县。东、西溪至南安双溪口合流,即为晋江干流。经南安南部的一段名黄龙溪,经鲤城石笋山下的一段名笋江,自笋江而下至南门外的一段名浯江,自浯江而下至溜石渡的一段叫溜石江。晋江的正源为西溪,源于安溪县西北部戴云山东南麓。据泉州市政府组织的最新考证为安溪县桃舟乡达新村梯仔岭东南坡,将于该处设“晋江源”石碑。据此量箕晋江主流自源头至前埔(河口)全长182公里,于浔浦注入泉州湾。晋江为晋江市的主要过境客水,流经晋江市境内约14公里,流域面积仅70平方公里,是金鸡灌区的引水河道,年平均流量为163秒立方米,经流系数68.6%,在福建五大河流中含沙量最多。
晋江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下游南岸,置县于唐开元六年(718),行政区划几经析变。1992年3月6日撤县设市。20xx年晋江市陆地面积6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3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0公里,全市人口102万人,汉族占97%,有回族、畲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晋江市东濒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接壤,北和泉州市区毗邻,东紧连石狮市,是全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也是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20xx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为中等规模城市。
泉州地名由来及民间传说之——连理生韩琦
北宋景德年间,泉州知府韩国华与婢女连理生下韩琦的故事,长期在泉州一带广为流传。宋、元南戏、古泉州梨园戏的七子班均有剧目《韩国华》(亦称《连理生韩琦》或《攀枝花》)演出其事。
话说北宋年间,相州安阳人韩国华到京城会试,进士及第,任大理评事,通判沪州,升右赞善大夫,监察御史,还奉旨出使高丽(今朝鲜、韩国)和契丹,皆出色地完成外交使命。后授刑部员外郎,改兵部员外郎,人判大理寺,调任河阳、潞州知府。真宗景德年间,泉州已经发展成为对外通商的大港口,韩国华以太常少卿出任泉州知州。知泉州期间,国华质性纯直,勤政廉洁,爱护百姓,人们都称颂他是一位好官。
有一天,韩国华府中的榕树竟然奇迹般地开出攀枝花,婢人连理觉得它与开元寺桑树开莲花同样是一种祥瑞,便把它采摘下来献给韩国华,不想,韩国华见连理楚楚动人,一见倾心,便私自纳为妾。
连理,姓蔡,晋江十一都南塘乡(今晋江市东石镇张塘村)人。父蔡植松,字培德,号南亩,曾随母舅从商,经常贩货往返于漳、泉之间,结识漳州商贾孙谮,彼此交往日久,结为金兰。后蔡植松娶孙谮表妹郑素芬为妻,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生下连理。连理天生丽质,聪颖过人,童少时便知书识礼,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宋真宗景德元年(10)五月间,蔡植松因岳父郑太公病危,即将连理托付婶娘代抚,与妻郑氏买棹急趋漳州省亲,舟行途中忽遇海寇打劫,蔡植松夫妻双双落水身亡。蔡植松夫妻过世不久,蔡家又遭火灾,房屋焚毁,所有财物化为乌有,婶娘也不幸罹难。景德四年至大中祥符四年(1007—10)韩国华任泉州府尹期间,此时连理举目无亲,无依无靠,被卖入韩府为婢女。
话说韩国华私纳连理为妾后,十分宠爱,引起嫡夫人嫉妒,处处寻衅生事,连理天天吃苦头。后来,韩夫人发觉连理怀孕,夫人不是无端辱骂,就是有意鞭打,甚至施加种种刑罚,想以此让其流产,彻底消除心头之恨。有一天,趁丈夫不在家时,在连理快临盆时寻了事由将她打赶出门。
连理流落街头,步履艰难,腹中阵痛不断加剧,无处可去,便栖身于州顶小城隍庙(晋江县城隍庙)。就在夜里,在供案桌前那块专供善男信女求签问卜的石板上,生下了一个婴孩。连理为保婴孩的性命,咬紧牙关振作精神,草草地给婴儿断脐包好,并撕下一条衣裙,手沾血水在上面写着:“此系国华子,连理投水死”十个字,扎在婴儿身上,忍痛把婴儿孤零零地留在那里,连理至东门外投水自尽,后被救起。婴孩天亮后被人发现送入韩府,韩老爷看到儿子诞生,心里高兴,但得知连理已死,心如刀割。夫人知道连理已死,婴儿安全,正称她的心意,就取名韩琦,并真心真意地抚养教育他成长。连理自杀未遂,到泉州东门外烟墩山七里庵出家为尼(今七里庵古庙尤存)。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二十年很快就过去了。韩国华夫妇在韩琦幼年时双亡,由其兄抚养,到宋仁宗时,韩琦弱冠举进士,名列第二。至做了宰相,经老家奴将连理生韩琦的全过程说出来,母子才在七里庵相认。
连理卒于明道二年癸酉(1033年)九月廿一,享年42岁。时韩琦官至宰相,遵从生母遗训,于嘉祐年间(1034—1038年)告假至晋江南塘祭奠外祖父母在天之灵,悼词悲切感人。南宋,泉州太守真德秀为记这一史实,特于南塘乡立韩魏公之旗杆,至今当地仍保存夹住旗杆之遗石。
在“满街皆是圣人”的泉州城,因人得名的地名亦是比比皆是。
东街菜巷的洪衙埕因洪承畴曾在此兴建府邸而得名,洪承畴在壮年之期由明朝的“能臣”摇身一变成为清朝的“贰臣”令他的家人深以为耻,故府邸虽宏阔,却无一家人愿在此居住,就是这样一个令家人都不愿提及的所在,却因“洪衙埕”这个地名被人知晓至今。而与之相映成趣的是菜巷南段的“通天巷”,其名得自洪承畴的弟弟洪承■,因其感愤于哥哥降清一事,便在其府第对面建了一座通天宫,供奉宋代抗金名将张巡、许远。许远的塑像怒容满面,伸出右手直指洪府。“通天”与“滔天”谐音,寓有怒责洪承畴罪恶滔天之意。其地因此得名“通天巷”。说来有趣,两条短短的巷子本也寻常,却因两个有几分“针锋相对”的巷名而瞬间分立在不可逾越的道德鸿沟两端,民众和历史终究以独特的方式做出了自己的评判。
洪承畴虽然“大节有亏”,却仍不失为一位闻名天下的“人物”,并不广为人知的明代慈善家李五则因世人感念他的善行,取其门扉上的“世锦芳留”的匾额,将其宅第所在花巷北和古榕巷东端的一段小巷唤作“锦芳留巷”。此外,西街西段的“甘棠巷”,名似因景而来,其实也是为了纪念明万历年间勤政爱民的宰相李廷机。相传,李廷机告老还乡之时,明神宗赐他策马“三鞭为界”建府第,他不愿占夺民宅,骑着马在五塔巷边一片旷地上,轻轻拍了三下马鞭后就勒住缰绳,结果只建了一座小小的府第。天启年间,大学士张瑞图出于对李相国的崇敬,取周朝召公在甘棠树下审案的爱民典故,将此巷命名为“甘棠巷”;又称该地域为“贤相里”。
此外,五夫人巷,又称“虎夫人巷”,因巷中一位姓陶的媳妇在丈夫死去后孝敬公婆,感动了天上的金甲神,在泉州发生瘟疫之时,就在其睡梦之时化身老虎驮着陶孝妇环城驱瘟的传说而得名。都督第巷因俞大猷府邸在此而获名,模范巷则因俞大猷的一营有功士兵曾驻扎在此,百姓称他们为英雄模范,而得冠“模范”美名。
功过是非也许会逃过史家如椽巨笔,但终究无法逃过天下人的悠悠众口,漫步泉州街头,仰望一个个带有人名印记的巷名门牌,它们就像是最简短又鲜活的人物传记,无论是英雄贤达,还是贩夫走卒,都被它收录其中,没有一个恶行逃过它的法眼,也没有一个善行不被记取。
地名调查报告3
题目:家乡有趣的地名——饮马口
内容来源:1. 采访长辈 2.看地图和资料 3.实地考查
报告内容: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新乡市,我们这里的街道小巷有许多有趣的名字,比如:石牌坊、花园、石榴园、城里十字……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让我最感兴趣的是——“饮马口”。
饮马口的位置在平原路与和平大道交叉口向东。“饮马口”这个有趣的地名,顾名思义一定和马有关吧?的确。关于饮马口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呢!
饮马口,很久以前,这里是两个小村庄,西边的叫宋王庄,东边的叫小赵庄,两个村庄房挨房,街连街,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村庄。宋王庄西边有条南北大道,南通黄河,北到卫辉、辉县。庄北紧临卫河,这一段河水流平缓,河面宽阔,堤岸上绿树成荫,南来北往的行人都好在这里歇脚、饮马。天长日久,人来马往,河坡里踩出几条平坦坦的小路来。
有一年夏天,岳飞带领岳家军抗击金兵来到这里,正逢三伏天,岳飞看将士热得受不了,于是传令安营休整。将士们个个渴得头晕眼花,战马渴得摇头晃脑。这时,宋王庄和小赵庄的乡亲送水来了,将士们端起大碗一口气就是半碗。
岳飞的跟马侍从张保,端过水碗,咕咚咕咚喝了一碗又一碗,突然想起岳元帅的青鬃白马还没有饮水。回头看,马却不见了,向北一望见几个人正牵着马向北走着,走在最前边的正是岳元帅,一个人牵了五六匹战马,张保马上追过去和乡亲们一起跟着岳元帅向河边走去。来到卫河堤边,战马一见水,就咕咕地喝起来。岳飞站在堤岸,向四周细细看了一遍,称赞这里真是一个饮马的好地方。
一住几天,岳飞常常和士兵到这里饮马、乘凉。路上,河边留下了岳飞的一行行脚印……这里成了小赵庄和宋王庄的乡亲们爱慕和自豪的地方。过了许多年后,两个庄上的老年人一合计,就把两村合成一个庄,起名叫“饮马口”,借以敬仰在这里饮过马的民族英雄岳飞。
这就是“饮马口”这个名字的来历。现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饮马口”这个昔日的村庄,已经变成了繁华的商业区,道路两旁耸立起了一座座的高楼大厦,很漂亮。每天车水马龙,热闹极了。
地名调查报告4
学情分析
家乡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那里生活;陌生是因为他们对家乡的历史并不太了解。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家乡的物产风光等有一定的了解,从大人口中也获得了某些地名的来历,但对详细内容不甚了解。他们对家乡的认知大多是零散的、表面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山西”名称的由来,能说出临汾曾经叫过的名字的来历。
2.通过读书交流,能说出两三个地名的命名方式。
3.体会家乡丰富的文化,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名称,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样。能不能说说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生:我叫xxx。我姓x,爸爸妈妈希望我这颗小苗能在雨水的滋润下快乐的成长。
生:我叫xxx,爸爸妈妈希望我讷讷更有雨露的滋润,永远不干枯,以后能取得成功。
生:我叫xxx。以前不叫这个名宁,后来因为那个名宁不好听,又改过好儿个,家人希望我能长得漂漂亮亮的,所以就改名为xxx了。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名宁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是出于家人美好的期望,有的出于某种特定的含义。人名如此,地名也一样。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地名,他们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板书:家乡名称的来历)
二、探究“临汾”名称的来历
师:我们的家乡叫什么?一起说
生齐:临汾
师:你还知道临汾的哪些名称啊?
生:
师:谁再来说说?
生:
师:还有许多同学想说,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你知道的地名,还要说清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组交流
临汾市辖区:尧都区侯马市(县级市)霍州市(县级市)洪洞县翼城县隰县汾西县安泽县永和县古县浮山县曲沃县襄汾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蒲县
师:好了,刚才老师听见同学们说了许多地名,课前老师还
给每个人发了一张临汾市地图。能不能试着把刚刚小组内提到的地名在地图上找一找圈画出来呢?试试看。
生:圈画
师:有些地名可能这张地图中没有,如果感兴趣的话课后再去查找一相关的资料。我们临汾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奇特好听的地名。比如临汾的县市区像侯马、洪洞、霍州等,旅游中心有陶唐峪,大槐树等,不用来临汾,光看这些名字就已经很吸引人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我们身边的社区街道的名称也非常有意思比如金家街、大纺、王家桥等等。那这些地名都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32—33页,边看边思考书中都提到了哪些地名?这些名称的命名有哪些依据?请把你的答案圈画出来。
生看书
生:书中提到了五台,是因为境内有五台山而得名。师:就是说,这是依山傍水形成的地名。(板书)
生:书中还提到了应县。
师:这是根据什么来命名的?
生齐:根据地势因素形成的地名
师:非常好。(板书)还有吗?
生:还有纪念人物事件的
生:还有传说
师:原来地名的命名有这么多的方式,通过同学们的课前调查和搜集,你知道我们“临汾”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吗?生:关于临汾名称的由来有很多,
其一:;其二:;其三:。
师:大家知道“临汾”这个城市名字的由来吗?
北魏时在今临汾市区建“白马城”,移平阳县于此。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嫌“平阳”与“平杨”谐音,改平阳县为临汾县,取“滨临汾河”之意。1971年在此设临汾市,20xx年设地级临汾市。辖一区两市十四县。
被传为陶唐故都、伊祁旧里的临汾,素来有卧牛城之称。1977年10月,有人在城墙东北角取土时,挖出一个石匣,匣中有一尊铁卧牛,并有明朱洪武年间的碑记一块。铁牛重124斤,底座重33斤半。这大概就是临汾被称为卧牛城的见证。临汾城池始建于西晋,距今约1600多年。铁卧牛是什么时候埋入城墙之中,无从考证。出土碑记中有“癸丑(1373)冬十有一月二十有五日”字样,修整城墙时,就从城东北角挖出过此铁牛;另谓五代梁开平二年(908)九月吾州刺史徐怀玉刻记,记载梁晋交兵时,寇退而修城就曾挖出过此物,当时“以为祥”,便原封不动地将铁牛埋在原处。明癸丑年第二次出土后,当时亦认为是“退灭寇兵之祥”,便择吉日,藏之。1977年10月则是铁牛第三次出土。现在这尊铁卧牛已在临汾市尧庙展出。
临汾城墙上为何要埋铁牛呢?说来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相传,古时汾河里出现了一个水怪,每到半夜子时,便探头出来喷出一股污浊水气和黑雾,罩满天空,遮住星斗月亮,然后爬到岸上,绕着城墙来回转动,寻觅人畜。所到之处,树木摧折,沟豁皆平,庄稼都被糟蹋得七零八落,那时,人们晚上都不敢出来,一到黄昏,家家户户都关锁门户,致使城里城外被搅得鸡犬不宁。官府见此,派谴缉捕吏带官兵出城捕怪,却无济于事。无奈,只得四处张榜,广招勇士,悬赏捉怪。
城内有一位为人仗义,见多识广的张别古,他与性情耿直,颇有胆略的儿子张豪,见府衙官榜后,二人趁深夜窥探,确认是一只甲鱼怪作祟,张别古听老人说过,水怪最怕见到耕牛和听耕牛吼叫,于是,父子二人如此这般地商量了一番,便揭榜进衙。知府大喜,连忙升堂,根据张氏父子二人预定的计划,立即派出人役,帮助他们设陷井,备白灰,堆柴火,选犍牛。当半夜水怪出来时,隐藏在一旁的那头犍牛,忽然瞪圆眼睛,“哞”地叫了起来,这一叫引得其它牛也都“哞哞”的叫个不停。水怪听见牛吼,恐惧的扭头就走。众人役出来拦截,把白灰向水怪撒去,棍棒齐下,而水怪凭着厚实的鳞甲,却丝毫无伤,反而喷出一股浊水和黑雾,使人们难
地名调查报告5
河南省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相邻,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因是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故称南阳盆地。南阳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河南、湖北、陕西的交通要道,是中原经济主体区与连南启西的重要支点。加上雨量充足,气候温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南阳”的意思是说它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远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约七八千年前,先祖们以辛勤劳动与聪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周朝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许等诸侯。春秋时楚设宛邑,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时,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朝代更迭、区划改变,但南阳这一地名,一直被保留沿用,在历史的长河里,愈来愈丰富了它的涵义,在时代的演进中,充分显示出它的顽强的生命力。
如今,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城,是全国汉文化最集中的旅游区之一,是中原主要的旅游胜地,它是一块潜力巨大、有待继续开发的宝地,是一方充满希望的热土!
地名调查报告6
宝鸡市在陕西关中西部,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历史典故的城市。它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的美誉。
宝鸡原来的名字叫做陈仓,因为有陈仓山而得名。两千多年前,秦文公在这里修建了“陈仓城”。秦始皇统一七国后,在此设下陈仓县。唐朝时改名宝鸡县,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宝鸡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三皇时期。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就诞生于宝鸡的蒙峪。据考证,宝鸡原有三个神农祠,其中以九龙泉的神农祠最壮观。九龙泉,泉出九穴,其水清澈透底,香甜甘美。此遗址在今宝鸡渭河南岸神农乡峪泉村。
宝鸡自古以来,就是关中的要地。汉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陈仓改名为宝鸡是唐朝安史之乱时的事情。最初,唐肃宋是改陈仓县为凤翔县,后因城南鸡峰山常有“宝鸡啼鸣”,唐肃宋认为是吉祥之兆,于是他改“凤翔”为“宝鸡”,将陈仓县改称为宝鸡县。从此,宝鸡这个吉祥而美丽的地名就一直被沿用下来了。
现在的宝鸡市管辖地区有三个,即金台,渭滨与陈仓区。管辖的县有九个:凤翔,歧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县。市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5万,其中市区人口75万。
地名调查报告7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地点)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地名调查报告8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发现的金沙遗址,将成都的建城历史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
远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逐渐从川西北高原沿岷江河谷迁徙到成都平原,他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垦殖,创造了灿烂的“蜀文化”。距今三四千年前,即相当于夏代纪年的早期阶段,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明,它是古蜀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西周时期,一些游牧部落开始从成都平原周边高阜丘陵逐渐向平原水洼地区迁移。周末,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成都羊子山土台、十二桥的“干栏”式房屋遗址、商业街船棺遗址和金沙遗址,证明古蜀人活动的中心就在成都。
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16处之多,其中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蜀王陵、永陵、金沙古蜀文化遗址等更是中外闻名,欢迎大家到成都旅游观光。
地名调查报告9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家乡地名由来等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评价的能力,了解家乡民间文化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说地名故事、说名胜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活动重难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课前准备:收集地名多媒体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猜班内学生姓名)
二、了解家乡地名
(一)说地名比赛
看谁说的多
小结:(出示课件)地名是地理实体的标记,是识别不同地域的符号,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交往的工具,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文化宝藏。
出示(山西版图)了解山西地名
(二)分类说地名(出示课件)小组交流
1、交流与山水有关的地名
2、地势生成的地名
3、与战争有关的地名
4、源于历史人物的地名
5、源于历史事件的地名
小结:地名不仅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而且反映社会历史,锦绣山河、风土人情,风景名胜。
小游戏:相关地名里的故事、古诗、诗歌、歌曲
三、走进阳泉有关的地名和来历
盂县山西最古老的县份之一,盂县古名仇犹。春秋时期,盂属晋国。乃春秋晋大夫盂丙之邑,故城在今阳曲县东北大盂镇,因县境山峦回合,中低象盂得名。后屡废屡置。1942年盂县划为盂平、盂阳、盂寿三个县,1945年8月盂城解放,三县又并归盂县。1983年9月划归阳泉市管辖。境内有藏山风景区,为赵氏孤儿故地。盛产煤炭。
平定县春秋属晋,战国属赵。汉初设上艾县,北魏称石艾,唐更名广阳。宋初于境内置平定军,改广阳县为平定县。金、元、明、清时平定为州或直隶州,民国元年改为县,1983年划归山西省阳泉市。境内有娘子关风景区。
四、家乡地名的故事说一说(风景名胜、名人事迹)
五、评评家乡的地名
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地名,根据咱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说说它是运用哪种方法命名,有什么用意?
六、尝试给家乡道路命名
七、作业:交流地名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关注学生名字入手,引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课堂的轻松、愉快。再比赛说地名拉近学生对山西地名的了解,最后引入山西地名不同的来历,突出本节课的活动主题。虽然,活动前布置收集资料,了解地名来历史变化,以“地名”为主线,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关注了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以“生”为本,贴近生活。但是,学生课前的资料是有限的,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动手做,这项活动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就无法进行,因而课堂上讲述,他似乎没有事可做。在活动交流一环节就没有很好地完成。学生对地名还是不够清晰。最后对家乡地名的评价就没有完成。以后注重学生的课前作业的指导,为课堂做好准备。
地名调查报告10
华清池南依骊山,在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北临渭水,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山水风光使其倍受历代帝王垂青。古时已是长安附近的旅游胜地,自周幽王修建骊宫至唐代几经营建,先后有“骊山汤”、“离宫”、“温泉宫”。唐玄宗李隆基诏令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赐名“华清宫”,亦名“华清池”。后安史之乱,建筑残存无几,宋、元、明、清至民国逐渐衰败。
解放前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在这里,这次事件直接引起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后,依照唐代形制几经扩建,始具现今规模。唐华清宫遗址是我国现存惟一的一处皇家御用汤池群和我国最早的一所皇家艺术院校,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唐梨园艺术陈列馆,以翔实的文物资料展示出华清池的60沐浴史和3000年皇家园林史。
现在的华清池只是唐华清宫的一部分,是在清代重建的基础上不断整修扩建而成的,占地面积85560平方米。景区分为东部沐浴场所、西部园林游览区、南部文物保护区三部分,东部沐浴场所设有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冲浪浴等高档保健沐浴场所,西部园林游览区主体建筑飞霜殿殿宇轩昂、宜春殿左右相称,南部文物保护区展现发掘出土的文物。
华清池不仅见证了封建统治者的奢华生活,见证了中华民族同心协力抵御入侵者的团结精神,还见证了祖国飞速发展的今天,当然她还能看到祖国灿烂的明天。
地名调查报告11
五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南阳市南召县四棵树乡西部,北距南召县城40公里,东南距南阳市75公里。
五朵山是文献记载历史明山,久负胜名。《山海经》称其帝山,《明嘉靖南阳府志》说:“此山五峰并峙,圣女朵、禅庵朵、摩云朵、娇女朵、哑女朵并肩而立,故名五朵山。”
五朵山又称歪五朵。关于歪五朵,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祖师爷要到五朵山修行,走到山根有点累就坐下休息。当时正是正午,骄阳似火,山神与土地爷为了让祖师爷有个荫凉就让五朵山向东以歪,结果祖师爷一看要倒,吓得起来就跑,这一跑就跑到了武山,在这里修成正果,因此就有了五朵山,这两地都成为人们敬仰真武大帝名胜之地。不过,当地居民说这里才是祖师爷开始修成正果地方,有灵气,因为这里山神与土地爷。真正帮助了他。
现在五朵山上修建了许多庙宇,每当初一与十五成群结队香客就在这里虔诚叩拜。暴瀑峡峡谷,风景如画,美如仙境,潺潺流水一路欢歌奔腾,五座吊桥高悬于流淌不息溪水之上,走上去晃晃悠悠,如腾云驾雾。五朵山风景区常常让人们流连忘返。
地名调查报告12
华清池南依骊山,在西安东约30公里临潼骊山脚下北麓,北临渭水,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优越地理位置,旖旎山水风光使其倍受历代帝王垂青。古时已是长安附近旅游胜地,自周幽王修建骊宫至唐代几经营建,先后有“骊山汤”、“离宫”、“温泉宫”。唐玄宗李隆基诏令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赐名“华清宫”,亦名“华清池”。后安史之乱,建筑残存无几,宋、元、明、清至民国逐渐衰败。
解放前震惊中外“西安事变”发生在这里,这次事件直接引起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战史上重要转折点。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后,依照唐代形制几经扩建,始具现今规模。唐华清宫遗址是我国现存惟一一处皇家御用汤池群与我国最早一所皇家艺术院校,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唐梨园艺术陈列馆,以翔实文物资料展示出华清池60沐浴史与3000年皇家园林史。
现在华清池只是唐华清宫一部分,是在清代重建基础上不断整修扩建而成,占地面积85560平方米。景区分为东部沐浴场所、西部园林游览区、南部文物保护区三部分,东部沐浴场所设有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冲浪浴等高档保健沐浴场所,西部园林游览区主体建筑飞霜殿殿宇轩昂、宜春殿左右相称,南部文物保护区展现发掘出土文物。
华清池不仅见证了封建统治者奢华生活,见证了中华民族同心协力抵御入侵者团结精神,还见证了祖国飞速发展今天,当然她还能看到祖国灿烂明天。
地名调查报告13
宝鸡市在陕西关中西部,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历史典故城市。它是华夏始祖炎帝故乡,周秦王朝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
宝鸡原来名字叫做陈仓,因为有陈仓山而得名。两千多年前,秦文公在这里修建了“陈仓城”。秦始皇统一七国后,在此设下陈仓县。唐朝时改名宝鸡县,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宝鸡历史可追溯到上古三皇时期。相传,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帝就诞生于宝鸡蒙峪。据考证,宝鸡原有三个神农祠,其中以九龙泉神农祠最壮观。九龙泉,泉出九穴,其水清澈透底,香甜甘美。此遗址在今宝鸡渭河南岸神农乡峪泉村。
宝鸡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要地。汉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陈仓改名为宝鸡是唐朝安史之乱时事情。最初,唐肃宋是改陈仓县为凤翔县,后因城南鸡峰山常有“宝鸡啼鸣”,唐肃宋认为是吉祥之兆,于是他改“凤翔”为“宝鸡”,将陈仓县改称为宝鸡县。从此,宝鸡这个吉祥而美丽地名就一直被沿用下来了。
现在宝鸡市管辖地区有三个,即金台,渭滨与陈仓区。管辖县有九个:凤翔,歧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县。市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5万,其中市区人口75万。
地名调查报告14
中国的地名很多,每个地名都有它的起源。只要多了解历史,就能找到隐藏的乐趣。
地名的由来可以分为很多种:有的以地方特产为地名,如桂林盛产月桂,枣庄盛产大枣,铅山产铅;有的以实际地理位置命名,如桂山以南的贵阳,黄河以南的河南,极北的北京;有的是以人名命名的,比如张自忠路,赵一曼路,中山路。最有趣的是以历史故事命名的地名,从中可以学到有趣的故事。
比如新乡以西的获嘉县,就是以历史故事命名的。中国汉朝时,南越国国相陆贾造反,国相相当于现在的宰相。他杀了南越的国王和王后,还杀了很多汉朝的大臣。汉武帝得知后,非常气愤,分头派五支军队去抓陆贾。吕佳被迫逃离。
第二年,汉武帝东巡。在路上,一个军队回来告诉他,他抓住了陆贾,把他的头送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很高兴,就下令把他得到陆贾人头的地方命名为“霍家”。
地名是一段历史。知历史,知地名,知地名,知历史。学生不要以为地名只是简单的地名。他们只需要查资料,动脑子就知道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
地名调查报告15
五多山风景区位于南阳市南召县四棵树乡以西,南召县以北40公里,南阳市东南75公里。
五多山是文献记载的历史名山。《山海经》称其为帝山,《明嘉靖南阳府志》曰:“此山五峰并立,处女花、禅寺花、墨云花、娇女花、马尾藻花并立,故名五朵山。”
五岳也叫歪五。至于外物多,民间有个传说:我的祖先去物多山修行的时候,在山脚下累了就坐下来休息。这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太阳火辣辣的。山神和地神为了给祖先遮阴,让五岳向东倾斜。结果祖先们看到自己就要倒下,吓得跑开了。这一跑跑到巫山,就在那里完成了。所以有了五岳,这两个地方就成了人们景仰真武帝的名胜。但当地居民说,这是先人开始做出积极成果的地方,有灵气,因为山神和地神都在这里。真的帮了他。
五朵山上建有许多寺庙,朝圣者在第一天和第十五天成群结队地虔诚地朝拜。包浦峡峡谷风景如画,美如仙境。潺潺的流水一路欢唱奔腾。五座吊桥挂在流水之上,摇摇欲坠。五朵山景区经常让人流连忘返。
第四篇:《地名》教学设计
《地名》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名》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名》教学设计1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让学生在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丁丁、冬冬等人物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由来,鼓励学生找本地的地图,经过读图的活动,发现地名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地名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
1、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让学生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3、以“地名”为主线,开展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教学前,师生都应做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收集资料,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活动做动员、鼓励和示范,并教学生写好活动计划。
3、教学生写调查报告。
四、课前准备
1、家乡的地图一幅。
2、布置学生收集本地的地名、全国其他地区的地名及有关资料。
五、教学时间
6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长沙)长沙的哪些地方是我们熟悉的?(学生自由发言)
想不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丁丁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引导学生读图,找一找地名,感受地名的特点,如春华胡同、秋实胡同,中山西路,刘家堡,山东大街、银川大街、拉萨大街,正义西路等等。
2、联系家乡的地名,启发学生思考、猜测图中地名的由来。
例如“中山路”,我们这儿也有,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
(三)看自己家乡的地图
1、说说家乡熟悉的地名及由来。
2、你知道哪些地名有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有何感想?
第二课时
(一)找规律
1、列举以下地名分类排列,启发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地名里含有方位词,如北京、南宁、西安……
地名里含有和水有关的词,如上海、杭州、香港……
表示颜色的词,如青岛、黑河、黄山……
含有地方特产名称,如铜陵、桂林、铁岭……
含有人名,如张自忠路、佟麟阁路、中山路……
含有姓氏,如赵家庄、孙家屯、苏家沱……
2、根据以上分类,你还能写出一些地名吗?(让学生将收集的城市名称介绍给大家)
(二)读一读
1、朗读课本上的词语。
2、交流自己的资料,在介绍中外城市名称的过程中,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识字。
(三)说一说
1、查找一个地名的相关资料,把了解的知识(包括地名的来历、变迁、特点)报告给大家。
2、说说自己从地名中掌握了什么知识(从历史、经济、人物、民族、社会发展等方面谈)。
第三课时:“地名游艺会”
(一)活动准备
1、收集了大量关于地名的信息之后,启发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开展“地名游艺会”活动。
2、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学生可以按照兴趣分组,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然后共同游艺。
3、在组织设计阶段可以先收集地名谜语,再自己创编谜语;收集吟诵含有地名的古诗;把地名串写成相声或者有趣的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4、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设计活动有困难的小组或者活动难度大的小组进行指导,在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
5、布置教室。
6、游艺会分为五项,前四项每个小组必须参加,第五项为附加题,以最后累计的分数高低取前三名。
(二)活动项目
1、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
(1)老师出谜面,学生抢答,看哪组猜对的多。
金银铜铁(无锡)倾盆大雨(天水)四季温暖(长春)
双喜临门(重庆)风平浪静(宁波)戈壁滩(长沙)
(2)各小组互相出题,看谁答对的多。
2、找一找诗里的地名。(见教材内容,略。)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中山路、南京路、北京路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说出三个带“阳”字的城市名:岳阳、洛阳、衡阳
说出三个带“州”字的城市名:湖州、杭州、苏州
4、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每组轮流说)
5、把地名串联在一起,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加分题)
(三)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1、内容:主要是对地名的历史渊源、变迁等情况进行调查,经过分析,客观地写出书面报告。
2、基本结构:包括题目、内容来源、报告内容、附件注释、调查人姓名、时间。
3、引导学生在阅读例文时发现报告内容,要用事实说话,如第二自然段是丁丁根据采访和看资料获得的信息,第三自然段写出自己调查的。同时,在报告中写出了调查的结论:“可以说这条苏州街,是用民脂民膏建成的。”
4、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5、引导学生对撰写出的报告进行评议、修改。
6、学生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第六课时
(一)学习自读课文《趵突泉》
1、介绍写作背景。
《趵突泉》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文中描绘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
3、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泉水的特点和泉眼的样子的。(泉水清浅、鲜活)
4、课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趵突泉怎样的感情?
5、回答冬冬的问题:济南为什么叫“泉城”?
6、朗读课文。
(二)学习《秦皇岛的来历》
1、自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说说“秦皇岛”地名的由来。
3、朗读课文。
《地名》教学设计2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24人。根据这几天的观察了解,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良好,学习刻苦,进取心强,但也有数七八个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生活懒散。一位学生属智力障碍,四位学生毫无学习基础,班级里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本学期,我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围绕“地名”展示的综合课,与前几册的第七单元一样也是一个开放性单元。地名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个单元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丁丁家乡的地图,是引导学生活动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图,找一找地名,感受地名的特点,如中山西路、刘家堡、山东大街、银川大街、拉萨大街、正义西路等等。小朋友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特点,引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展开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自觉认字。
2、了解本地区小范围的地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2、将地名简单分类,培养相关的分析,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家乡地图。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了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谜面:两个胖子合着睡();两个节日一起庆祝();东、西、北都不通()猜一个城市名。生:猜谜语师: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地名这一生活知识。(板书)
二、观察课本地图。师:在祖国的各地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名,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找出丁丁的家、第一小学的位置。
2、为丁丁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图,写出要经过的地方:①:家
《地名》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文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2.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地名的由来(部分地名由教师提供,让学生查访其由来)。
2.搜集与地名有关的故事,或发生在这些地方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想不想知道是哪几位老朋友?
出示:解放北路梁家巷高笋塘 荷花池驷马桥
齐读
2、同学们,见到这几位老朋友,是不是格外亲切?
抽生再读(注意读出亲切之感)
3、那么,这几位老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说:
4、课前布置大家找市区内感兴趣的地名作一些调查,都调查清楚了吗?
板书:调查
二、全城搜索,全班互动
(一)交流调查的地名
1、小组交流自己调查了哪些地名?
2、学生代表汇报
3、同学们通过调查,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这些地方都是成都的骄傲。
(二)采访调查的(方法)过程
1、大家是通过什么方法调查这些地名的?
抽生汇报
板书:采访 上网实地考察
2、你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地名,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调查?
抽生汇报:
板书:来历现在3、采访个体,回忆调查过程
(1)你调查的是哪个地名?你是什么时候进行的调查?
(2)你那天的调查顺不顺利?讲一讲你的调查经历或故事。(随机指导学生发言)
(3)面对调查结果,你的心情怎样?
(三)汇报调查的成果
1、现在,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知道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谁来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针对汇报情况作指导
1、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在北京也做了一次地名调查报告,他让我把他的调查报告带给大家看看
出示:
2、完善板书,弄清格式
3、好朋友丁丁的调查报告写得多清楚呀!我们也能像丁丁那样能干,写出自己的一份地名调查报告。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5、现场展示。
《地名》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教学重点:
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学校和家庭的周围,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方,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河山……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
观察丁丁家乡的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自由说一说)
小组讨论:你发现丁丁家乡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人文内涵吗?
2、小组交流。
如:中山路、鲁迅公园这是人的名字。
香港路、哈尔滨路、北京路、上海路等,这些是城市的名字。
八达岭团岛、小鱼山等这些是地理的名称。
……
3、找来自己家乡的地图,看看家乡的地名有什么特点?
日积月累。
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地名,现在我们将这些地名进行分类。
含有方位的词;表示颜色的词;含有和水有关的词;含有地方特产的名称;人名;姓式。
你在收集、介绍城市名字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样解决的呢?
接着课本中的地名往下读。
《地名》教学设计5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单元。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地名命名的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寓托思想情感)命名、其他多种形式命名。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道路名称比较熟悉,但对于祖国的地理知识比较匮乏,课外书读得不多。
教学目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重点难点
掌握更多的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策略
由学生先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使用。课堂上通过互相交流,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在我们学校和家庭的周围,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方,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
1、小组讨论:你发现青岛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2、交流:
如:中山路鲁迅公园这是人的名字
香港路哈尔滨路北京路上海路等,这些是城市的名字
八达峡团岛小鱼山等这是地理的名称
1、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地名,现在我们将这些地名进行分类:
含有方位词的:
表示颜色的词:
含有和水有关的词:
含有地方特产名称:
人名:
姓氏:
2、你还知道特别命名的城市的名字和外国城市的名字吗?
3、你在收集、介绍城市名字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样解决的呢?
布置作业
预习初显身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里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一个地名游艺会。
二按照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可以设计以下的形式:
1、猜城市名
金银铜铁
倾盆大雨
四季温暖
风平浪静
双喜临门
飞流直下三千尺
天无三日晴
水边人家
两个胖子睡一头
戈壁滩
2、找一找诗中的地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今在江苏扬州市城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在安徽。楚江:在安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四川。江陵:今湖北。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
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
4、填成语,组地名
至高无____ ____底捞月
人定胜____ ____落石出
语重心____ ____暖花开
金石为____ ____官许愿
难能可____ ____春白雪
人才济____ ____征北战
五湖四____ ____诛笔伐
声东击____ ____如泰山
说东道____ ____死不屈
一步登____ ____津有味
5、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
6、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三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布置作业
预习开卷有益
第三课时
1、板书课题。
“趵突”是跳跃突起的意思。
2、投影(观察)
使学生对趵突泉有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
3、同学们看,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简介趵突泉。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一)第1自然段
1、齐读本段。
2、“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
3、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趵突泉的?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
(趵突泉的溪水、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出示投影片,图文对照的进行描述。
讲读第2自然段
1、什么样的水叫活水?
2、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活”是什么意思?
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活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这段的最后一句话写什么?
讲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2、下面写什么?
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3、读出写泉池的句子。
4、读出写泉水的句子。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划出有关的词语
5、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的?请用“~~~~”划出。
指名读倒数第2句。
这句话什么意思?
6、齐读这段最后一句。冬天的泉更美,表现在哪里?谁能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词语是哪些?
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
讲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
2、“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这是一句什么句式?
3、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
3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
4、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小泉眼的美丽有趣?
5、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
6、结合课文解释摇曳和五光十色
“摇曳”换个词说可用哪个词?
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读完后,再对照投影图片找出描写小泉特点的句子
8、朗读课文
1自由读,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读音
3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布置作业:
预习笔下生花
一、回忆本单元有关地名的文章和游艺活动。
1、回忆初显身手中
“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的内容
2、重点指导地名调查报告的写法
地名调查报告,主要是对地名的历史渊源、变迁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经过分析综合,客观的写出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题目、内容来源、报告内容、附件注释等,在报告结尾写明调查人和时间。
调查报告的语言要简明扼要。
3、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
启发学生将调查获取的信息和游艺会上设计的活动内容写下来即可
三、学生构思,一气呵成。
有根有据(真实);有情有意(有中心);
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
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把握住衡量的尺度,四、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要点:内容与中心是否吻合;是否存在病句;有无错别字。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修改作文。
组长要对组员的修改情况作记录:
六、充分展示。再差学生也要念,学生习作需要鼓励的,良性刺激和正面鼓励非常重要。在小组内有所记录,每月公布一次,不管长短和质量。笔下生花的意思是:只要写了,就是一朵花。
《地名》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活动,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教学重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地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了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谜面:两个胖子合着睡();两个节日一起庆祝();东、西、北都不通()猜一个城市名。
生:猜谜语。
师: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地名这一生活知识。(板书)
二、观察课本p63的地图。
师:在祖国的各地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名,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找出丁丁的家、第一小学的位置。
2、为丁丁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图,写出要经过的地方:①:家—哈尔滨大街—自由西路—自由东路—银川大街;②:家—哈尔滨大街—中山西路—中山东路—银川大街。
从他上学路上经过的地名你们发现了什么?(以城市名称、人名命名)
3、用你的“火眼金睛”再找找图中的地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以方位、族姓等方式命名)
4、师简介地名的命名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命名以及其它多种形式的命名)
三、观察家乡的地图。
(一)、师:地名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泉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星罗棋布的大街小巷存有包罗万象、别致有趣的地名,让我们来看一看家乡的地图。
1、找找图中你熟悉的地名;
2、小组讨论:你发现图中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3、汇报、交流;
(二)、师:泉州古老而又浓厚的文化韵味,充满着多么迷人的魅力。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快板,请同学们仔细听,边听边找出其中的地名。1、听快板;
2、交流快板中提到的有关大泉州的地名;(生介绍,师补充)
3、生跟读快板。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师:地名不仅别致有趣,而且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就能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第五篇:地名的调查报告
地 名 调 查 报 告
题目:北京的五棵松
内容来源:?网络参考?采访家人?实地考查
一说到北京的“五棵松”,人们马上会想到五棵松地铁站,它位于西四环与长安街的交叉处,东南面是301医院,西面是永定路。
据说清朝时有个提督叫劭英,他死后墓葬在这里,在他的墓地里有五棵古松,非常醒目,后来当地人就经常以这些松树为汇合地点的标志,久而久之,“五棵松”的名字就叫开了,一直流传至今。1966年北京修建地铁一号线时,原松树枯死掉,后来为了纪念,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处又栽了五棵松树,以符其名。
现在,北京的五棵松已经发展成为集商业、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交通枢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区,附近有五棵松立交桥、五棵松摄影器材城、永定路小学、五一小学、西点百货、301医院、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五棵松体育场等,其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棒球比赛和篮球比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今天的五棵松已不是往昔的五棵松了。篇二:地名调查报告教学设计
《地名调查报告》教学设计
解北一小 陈方元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文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2.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地名的由来(部分地名由教师提供,让学生查访其由来)。2.搜集与地名有关的故事,或发生在这些地方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想不想知道是哪几位老朋友?
出示:解放北路 梁家巷 高笋塘 荷花池 驷马桥
齐读
2、同学们,见到这几位老朋友,是不是格外亲切?
抽生再读(注意读出亲切之感)
3、那么,这几位老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说:
4、课前布置大家找市区内感兴趣的地名作一些调查,都调查清楚了吗?
板书:调查
二、全城搜索,全班互动
(一)交流调查的地名
1、小组交流自己调查了哪些地名?
2、学生代表汇报
3、同学们通过调查,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这些地方都是成都的骄傲。
(二)采访调查的(方法)过程
1、大家是通过什么方法调查这些地名的?
抽生汇报
板书:采访 上网 实地考察
2、你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地名,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调查? 抽生汇报:
板书:来历 现在
3、采访个体,回忆调查过程
(1)你调查的是哪个地名?你是什么时候进行的调查?
(2)你那天的调查顺不顺利?讲一讲你的调查经历或故事。(随机指导学生发言)(3)面对调查结果,你的心情怎样?
(三)汇报调查的成果
1、现在,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知道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谁来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针对汇报情况作指导
三、书写调查报告
1、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在北京也做了一次地名调查报告,他让我把他的调查报告带给大家看看
出示:
2、完善板书,弄清格式
3、好朋友丁丁的调查报告写得多清楚呀!我们也能像丁丁那样能干,写出自己的一份地名调查报告。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5、现场展示篇三: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我区地名工作科学发展
民政局 史春雷 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立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地名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地名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为民服务的关键举措。为促进地名工作科学发展,我们采取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座谈等方式,对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自启动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以来,地名工作逐步实现了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的转移,探索了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名服务发展之路。今后一段时期,应以建立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地名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地名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
根据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和《葫芦岛市地名管理办法》,我区在细化地名标志管理、楼门牌管理、建筑物名称管理、地名规划编制、地名管理行政处罚规定等系列规章和标准的基础上,还强化了地名命名更名论证制度、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实行了地名规范化管理。
2、地名规范化环境进一步完善
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更加强了地名命名更名管理,规范了地名拼写译写,纠正了一些不规范地名,净化了地名环境。对我区地名进行了全面清查,清理整顿非标准地名处理16条,共整理出1306条标准地名信息,规范了地名更名、命名工作。
二、地名标志体系基本完成目前,我区基本完善了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共110个。为当地群众工作、生活、交流、交往提供了方便,通过各类导向牌的设置,服务了经济建设,丰富了全区的景观文化。同时,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地名标志导向体系,确保全区都有符合标准、数量足够、布点合理、便于公共使用的地名标志。
三、大力推进地名规划工作
地名规划是加强地名服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内容。行政区划应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制定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葫芦岛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完成了我区的行政区划变更和调整和调整工作。
四、扎实推进数字地名工作
数字地名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点,也是进展较为迅速的一项工作。按照民政局研制升级的《地名数据库管理系
统》新版软件,进行录入、更改、标会等,完善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属性数据录入和图形库建库工作,共采集11大类地名数据有1306条。
五、地名文化蓬勃发展
为了不断深化地名理论的研究,近年来,我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原有的有关地名文化书籍,编纂了我区地名区制大典。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使地名文化活动日益活跃,群众参与地名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
几年来,我区的地名工作检查积极探索、注重创新,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服务促进发展。以人为本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民服务是地名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有力推进了地名工作的新发展。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群众要求为向导,根据社会需要开展工作,大大拓展了地名服务领域;始终依靠群众力量,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实现了地名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始终尊重人群众意愿,做实各项工作。
2、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注重统筹安排,分类指导,较好实现了地名管理的协调发展;注重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 解决核心问题带动整体协调发展;注重统筹服务与管理,促进服务和管理水平同步提高,较好实现了各项事务的协调发展;注重协调配合,加强沟通协商,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和谐局面,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科学发展。
3、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依靠创新推进发展。改革创新是地名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工作上的每一次深化,每一次实践,每一次发展,都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结果。
4、始终坚持合作共赢,聚智聚力共谋发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公共事业,涉及面广,需要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科学把握和创造性的运用这些经验做法,对于进一步探索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推动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抓紧抓实,措施上扎实有力,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把地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出新的贡献。2014年11月10日篇四:全国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全国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时间:2009年07月22日 浏览: 139次
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地名工作科学发展 ——全国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孙秀东 陈德彧 张伟
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立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地名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地名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举措。为促进地名工作科学发展,我们采取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座谈等方式,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自2005年启动实施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以来,全国地名工作逐步实现了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的转移,探索了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名服务发展之路。今后一段时期,应以建立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地名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全国地名公共服务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努力,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地名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服务领域大大拓展,较好地服务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
(一)地名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民政部积极修订《地名管理条例》,开展地名标准体系建设,2006年12月出台了《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2008年8月修订了《地名标志》国家标准。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广东省2007年新修订了本省的《地名管理条例》,上海市制定了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简称为“一程序、四规则”的五项法规,浙江省近年来出台各级各类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制度160多件,安徽省池州市近年来出台的20多个民政部门规范性文件中,关于地名的就有5个。此外,各地在细化地名标志管理、楼门牌管理、建筑物名称管理、地名规划编制、地名管理行政处罚规定等系列规章和标准的基础上,还强化了地名命名更名论证制度、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实行规范化管理。
——地名规范化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各地加强了地名命名更名管理,规范了地名拼写译写,纠正了洋地名等不规范地名,净化了地名环境。重庆市对全市地名进行了清查,共清理整顿非标准地名250多条,规范了长江、嘉陵江上18座桥梁的命名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含义粗俗的11条地名及时进行了更名;广东省重点规范建筑物名称管理,过去三年共审批建筑物、住宅区名称5000多条,并清理整顿了一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物名称;江西省重点规范乡镇名称,三年来先后对十多个不规范乡镇名称用字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昆明、石家庄等市对洋地名进行了清理整顿;合肥市结合全市道路地名普查,对37条不规范街路巷名称进行了更名。
(二)地名标志体系基本形成继1995——1998年完成国道设标工作、2000年——2005年完成全国城市地 名设标工作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开展了县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全国地名标志导向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覆盖范围更广。地名标志逐步由城市和国道向广大农村地区和普通公路扩展。截至2008年10月,全国共有1909个县城、19000多个乡镇完成设标任务,分别占总数的81%和54%。上海、江苏、浙江、青海等省已率先全面完成城乡地名设标,吉林、湖南、海南、四川、云南等10省完成了全部县城设标工作;四川、辽宁、江苏、浙江、山东等省还超前安排,开展了农村地名设标工作,设置村庄地名标志和农村居民门牌,全国约有45%的村庄设置了村庄地名标志。——标志数量更多。2005年完成的全国城市地名设标工作共在660多个城市设立地名标志5300多万块,此后各地继续补设和更新,城市地名标志数量进一步增加。农村地区地名标志从无到有,数量猛增,目前县乡镇共设立街路巷标志约180多万块,农村设立村标约40万个。
(三)地名规划全面开展
各地按照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先行试点,抓好培训,全国城市地名规划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对部门职责、规划编制要求、图档资料提供、规划实施办法等提出了指导意见;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专项培训,进行了地名规划试点。在全国283个地级市中,60%的城市完成了规划,其中,江苏、浙江、河南、贵州、新疆、青海等省的地级市全部完成,山东、江西、贵州等省有超过80%的县级市完成规划任务。
(四)地名信息化进展迅速 ——地名数据库建设。部里研制升级《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新版软件,普遍开展软件培训,启动数据转换、集成和建库试点,积极筹建国家地名数据库。全国有24个省级、315个地级、2116个县级行政区建 立了地名数据库,20个省级、277个地级、1919个县级 地名数据库完成属性数据录入,7个省级、82个地级、254个县级地名数据库完成图形库建库工作,共采集地名数据约1600万条。——地名信息化服务。按照边建库边服务的思路,各地积极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务方式,逐步展开了电子地图、声讯问路、地名网站、地名触摸屏等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服务。宁波市开通了81890地名声讯服务电话,被评为全市最佳公共服务平台;北京市城八区开通了617数字信息亭,平均每天点击量达60多万次;湖南省在所有市县区全部完成地名数据库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开通地名网站17个,投放地名触摸屏780多台,在社区设立地名信息亭90多个。全国共开通地名网站469个,地名问路电话服务热线266条,设置地名触摸屏2500多台,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经济社会活动交往,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五)地名文化蓬勃发展
——地名理论研究不断深化。近年来编著出版了《数字地名》、《地名学简论》、《地名规划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古今地名大辞典》等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研究著作和工具书。2007年民政部组织了全国地名理论研讨活动,收集了470多篇论文。湖南省组织编制了《湖南省地名志》,浙江省组织了第二轮地名志编修工作,福建省民政厅组织了闽台关系论坛,出版了《闽台地缘关系论文集》。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民政部组织了评选“千年古县”、拍摄大型纪录片“中国地名故事”等活动,许多城市也积极开展历史地名的挖掘和保护工作,纷纷采取措施加强保护老地名,如北京开展了“胡同地名文化保护工程”,南京、济南等城市将老地名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受到联合国赞扬,并被列为试点。
——群众性地名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各地出版了大量地名文化书籍,如《济南老街老巷》、《杭州街巷里弄》、《天津地名文化》、《成都地名掌故》、《故都印记一南京地名文化解读》等。南京、合肥、池州等地开展了十佳地名评选活动,群众参与地名文化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推进地名公共服务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建设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过程中,各地准确把握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将地名工作 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相结合,与本地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相结合,不失时机地解放思 想,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务实求效,不断实现了地名 公共服务工作的新发展,创造了许多有特色、有成效 的创新性做法。主要的做法和经验有:
(一)以地名服务工程为龙头,统筹各项工作进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2005年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启动后,各地紧紧依托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这一平台,以地名标准化为基础、地名信息化为载体、地名文化为支撑、城乡系列地名标志为抓手,统筹各项工作开展,促进了地名工作的全面发展。1.四个专项互相配合。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包含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四个专项内容。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将四个专项紧密结合,互相配合,注重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广西自2002年开始,开展了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工作,补查和更新了40多万条地名资料,为开展地名服务提供了现势基础资料;厦门市结合设标工作,对“村改居”后的地名、以及原来地名使用错误的楼门牌和街路巷牌进行标准化处理,解决地名管理中存在的生僻字、异体字和一地多名等问题;江苏省在开展县乡镇地名设标过程中,指导各地做好乡镇村道路地名命名工作,规范了全省乡镇村地名。合肥市将地名规划、地名命名更名审批以及数字地名建设相结合,在完成地名规划的基础上,对批准使用的规划地名,及时录人地名数据库,并上传地名网站供市民查询。2.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地名公共服务是一项公益性公共事业,涉及面广,关联部门多,特别是在我国地名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的情况下,更需要协调好地名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针对这一特点,各地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各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黑龙江等省恢复了地名委员会,很多城市也保留或恢复了地名委员会,各地普遍成立了由民政、建设、规划、工商、交通、质检等多部门组成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成立了跨部门议事协调机构,各部门联合下发了有关文件,共同推进工作。宁波市在开展地名规划过程中,充分利用规划部门的规划成果和技术力量,认真听取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地名规划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拓展,在时间和跨度上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并对地名规划进行了规范性编修,根据城市建设时序对相关数据、图纸进行综合运用,使地名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融合,进一步提高了地名规划的质量和效果。上海市2006年开展了同名道路整治行动,该活动涉及18个部门和19个区县的相关部门。该项工作不仅规范了800多条地名,还更换了1667块路牌、10726块门弄牌、106块交通指示牌、972块交通站牌以及9807个身份证、4765本户口簿。另外,对邮政、电信、水、电、煤等各有关部门的信息系统数万个数据进行了调整和更换。3.不同地区协调发展。吉林省全面部署,统筹兼顾,积极培育示范县市,促进了全省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吉林省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县分为“单项示范”和“综合示范”两部分,通过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各专项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确定了四个单项和一个综合项目的考核、评比、表彰办法,激发了各地争创一流的积极性。省厅对试点单位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同时,针对数字地名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特点,在软硬件建设、开发上,由省里统一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统一完成了“吉林省区划地名网”和50个市县子站的区划地名网站建设,统一开展了绘制市县城区大比例尺电子地图工作,统一指导开发地名信息查询系统,推动了各地区的均衡发展。4.管理和服务互相促进。各地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在管理中拓展服务,在服务中规范管理。上海市从地名普查和梳理着手,开展了同名道路整治、公路名称梳理整治、居住区和建筑物名称梳理整治、编制区域性地名规划、建立《上海市地名储备库》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地名标准化水平。)为加快地名信息化进程,上海市自2005年开始研建《上海市地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利用gls、database、network等技术,构建一个综合、开放、稳定、安全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市、区两级地名工作基于网络的办公自动化,借助网络提供现势准确的地名信息,宣传地名工作,提供地名资讯查询,建立地名办与社会的交流平台,将地名管理与服务实现了有机融合。5.政府和市场合作共赢。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合作,多渠道筹集资金,有效聚合社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取得良好效果。在地名设标工作上,多数城市采取了政府财政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设标经费问题。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时,福建省注重策划,联手传媒公司打造品牌网站,与福州雀临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公司具体参与网站运营,民政厅负责网站组稿、编辑、更新工作,采取全新方式打造网站品牌。
(二)以为民服务为核心,提高地名服务能力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民服务是地名工作的根本目的。自2004年全国地名工作会议提出地名工作的重心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以来,各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践行“为民服务”的民政理念,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有力推动了地名服务的迅速发展。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各地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需要开展工作,根据当地实际优先发展群众需求迫切的服务项目。始终尊重人民意愿,做实各项工作,不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如地名标志设置力求经济实用,信息化服务力求准确快捷,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工程实效。在编制地名规划、进行地名命名更名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倾听群众呼声,始终依靠群众力量,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促进了地名工作民主发展。2.着重强调优化服务。各地通过转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效率,完善服务内容等各种途径提高服务水平。在服务方式上,由过去传统的纸质资料转变为以信息化为主;在服务领域上,不再仅仅局限于发布提供地名信息,而是拓展到地名标志、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在服务效率上,着力于应用网络等现代化的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在服务内容上,不仅局限于地名本身,而是拓展到与地名有关的地图、经纬度、历史沿革等全方位的信息。3.大力提高服务能力。推进地名公众服务,实现地名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需要有一支掌握现代科技知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各地从充实人员、提高素质入手,大力提高地名服务能力。一是积极开展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一方面培训机关干部,提高他们的政策、业务知识水平,让他们熟悉和掌握信息、网络等实用技术。另一方面,培训技术骨干,负责采集、整理地名信息资源,设计、制作软件。如云南省近两年来共举办地名录人培训班17次,500人次受到了业务培训,提高了业务素质。二是通过招聘充实队伍。在争取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困难的情况下,公开向社会招聘业务人员。有的地方以民间组织和社团为依托,建立地名信息中心,作为企业,通过合同的形式承担一部分具体业务,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人员和费用问题。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地名工作创新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各地解放思想,在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工作
措施等方面大胆探索,推动了地名工作创新发展。1.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地名工作不是政府工作的热点,在有些地方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各地不等不靠,在困难面前千方百计地抓住各种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贵阳市按照省政府“整治脏乱”、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将市区撤除的景观式路牌改造后用于县乡镇路牌的安装,既不铺张浪费,又解决了乡镇设标经费不足的难题。沈阳市抓住“村村通工程”的时机,在全市国道两侧的村镇设置了统一制式的地名标志;抓住第二代身份证换发的时机,大力推进了农村门牌编码和设置工作;抓住邮电、通信建设的时机,推动了地名工作与有关公用事业部门的协作。北京市抓住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清理整顿了不规范的楼门牌,进一步规范了地名标志、公交场站、站牌、车厢等标识。2.依靠理念创新推动实践创新。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在新形势下,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确立了许多新的服务理念。如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名工作全局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使地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相适应。再比如,确立了以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机制提高地名服务效率的理念。更加注重建立科学的地名服务运行机制,整合地名资源,更多地采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服务手段,增强服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3.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北京市建立了由市规划委和民政局牵头、11个部门参加的“北京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拓宽了沟通渠道,增加了信息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地名议事、决策和实施平台。在这一机制下,“地名多家共管”的体制问题不但不再是管理的掣肘,反而使相关各方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灵活的思路、更专业的手段来开展各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为北京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平台,成为推动地名工作不断发展的推进器。重庆市针对原来“分区域、分层次、分行业”的多头管理模式,2005年调整了地名管理模式,将各专(行)业部门管理的地名全部交由民政部门审核,实行统一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多头体制的弊端。同时,还从各大院校等聘请了24名从事地名、历史、地理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地名评审专家组,专门负责地名和地名规划的评审工作。
(四)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促进地名文化建设 1.把握地名文化的先进方向。地名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大力发展地名文化服务,使地名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2.提升地名文化的内涵品味。许多地方在保护老地名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新生地名的锤炼打造,提高新地名的文化品位。在地名规划编制中普遍强调地名的文化内涵,天津市蓟县地名总体规划特别重视地名的人文基础,体现当地的历史人文特点,并将地名保护列为规划的单独一部分。一些城市对格调粗俗不雅、违背社会公德的地名进行了更名,或恢复了历史悠久、群众认同度高的老地名。一些地方在地名法规制定修订时增加了地名文化的内容,为弘扬地名文化提供制度保障。3.发展繁荣地名文化产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地名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长沙市等地的民政部门与有关文化部门、文化产业机构合作,将地名由单纯的传播媒介生产为地名文化产品推向市场和社会,既传播和弘扬了地名文化,促进了地名工作发展,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三、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篇五:安徽地名分析报告
安徽省南北部地名异同及其分析 关键词:安徽,地名,差异,文化。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我国最早出现地名一词的书籍是《国礼》,不过当时多以具体丘名,陇名,坟名,衍名等为主。到了东汉时期,班固作《汉志》对地名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列出水、河、津、原、谷、泾、丘、池、潭、?等近四十种命名门类。极大丰富发展了地名学。被称为大明全才的郭子章关于地名有这么一段著名的言论,“意者地之灵,人之杰不尽系名称耶?地灵人杰,则以曲阜、驺人而生孔、孟,地薄人悍,即以元城、陇西而生莽、卓。” ① 所以他很早就对地名产生了兴趣,他的四个儿子孔建、孔延、孔太、孔陵分别是他在为建宁府推官、摄延平府事、督榷太平府、领凤阳山陵事时出生的,均以当时出生的地名为名。可以说他为我国地名学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的地名命名规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特征。以水为名,以地形为名,以物产为名。如洛阳,合肥,黄山。
2、反映时代变迁。以年号为名,以历史人物、事件为名。如
隆庆市,奥运村。3、4、5、反映社会意愿与企盼。如寿宁县,昌乐县。反映地名的移借。如南陵,公主坟。反映宗教特色。各地的城隍庙、隍庙街。安徽省地跨我国南北方,是一个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都存在明显地域差异的省份在地名特征的某些方面,如地名的类型、沿革、分布等,这种地域差异也有表现。本文将从同异两个方面对安徽各地地名进行研究分析。
一、同
1、安徽各地村落乡镇名之前多冠以姓氏,如孔庄、许庄、汤家(宿州),陈圩、李二庄(蚌埠),孙岗、袁店(合肥)叶村、刘街乡(池州),杨家镇、许村镇(黄山)。需要指出的是此现象北部比南部更突出一些,原因会在后文说明。
2、许多县使用“城关镇”作为县治所在地(县城)的行政建制正式名称,其中长江以北阜阳7个,蚌埠3个,六安2个,宿州、铜陵、淮南、巢湖(现属合肥)各一个,江南,芜湖2个,马鞍山、宣城各1个②。在清代以前,我国的县城是县政府的直属地,没有乡镇建制;民国开始,部分县开始将县城也编为乡镇;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已有大量县城建立乡镇建制,而且多无城名,一般都被当地人民称为“城关镇”。因而在建国后一般就依照习惯,各地设立了众多的城关镇、城关乡、城关区等等;部分县的县治迁移,城关镇不再是县城,但
是治所迁移后一般还是会保留历史原有称谓。自80年代起,各地陆续意识到这个问题,全国千篇一律的诸多“城关镇”开始普遍改名或分设街道为什么安徽北部的“城关镇”要明显多于南部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异
首先,淮河以北地区,地名之中多包含庙、堂、集、营、场,如大庙、尹集、王集、禅堂(宿州),许塘乡、老庙镇(阜阳),张场、高场、倪场(宿州)等,且场在此为上声,新华字典场解释为
1、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
2、集市,同于“集”。江南地区,地名之中多包含山、塘、冲、滩、溪、湖,如芜湖的长山、工山荷花塘、湾塘、卢塘、池州的大塘冲,乌家冲、丁冲、长冲,查阅资料发现“冲”字有山区的平地的意思,属于方言,江南丘陵地带,地势起伏不平,而人们对于自己的居住地多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所以“冲”就作为很常见的村落名。江淮地区.地名特色具有明显的过渡色彩,淮河沿岸,淮南多以人文、社会因素命名地名,而合肥,北部的长丰县属于北部风格,南部的肥西县地名特色更偏向于自然因素主导!市县名的语源类型也具有过渡特征。
北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们聚集而居,宗法氏族观念较浓厚,所以村落乡镇名前冠以姓氏的现象更突出一点!南方山多水长,地势不平,人们居住较分散,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所以其村落乡镇名多包含山、塘、湖等!总体来说,在姓氏 冠名情况中,北部多以姓氏冠以人文景观,而南部多以姓氏冠以自然地貌!
由此可以看出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元素及社会历史因素是安徽北部地名命名的主导因素,历史地名是当地市县名的主要语源类型。自然环境因素是安徽南部地名命名的主导因素,自然要素是当地市县名主要语源类型。而江淮之间属于两种特色的过渡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