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
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意义和教学策略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练习课教学意义
练习课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练习课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
二、练习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多数的练习课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掌握如何。
2、是为练习而练习,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泛泛而练,面面俱到。
3、层次不清楚。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4、形式单一,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
5、不重视反馈。对练习结果心中无数。
6、不讲究效率。原因:一是教师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的把握还不到位;二是对练习课缺乏重视,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对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应有的价值。
五、练习设计与教学中常用的策略
1、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一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首先,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而不应该平均使用力量;其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
2、练习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课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练习容易使人乏味疲劳,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兴趣的激发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练习内容要鲜活,内容的选择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可感知的、熟悉的内容,增加亲近感;二是:呈现方式要灵活,趣味性要强;三是:课前准备要充分,多采用卡片、挂图、基本的教学具、小黑板等。
3、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编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练习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练习的不同要求,从而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实现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4、练习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要及时反馈。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一节课常常要安排多次反馈性的练习,以便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每当学生完成练习,他们最为关心的是练习结果正确与否,但是这种关心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对练习印象最鲜明、最清晰的时候进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质量,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识练习课的地位作用,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练习,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不仅要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篇: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
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
资中县重龙镇中心学校 黄伟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练习课的地位和作用
练习课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练习课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
二、练习课设计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多数的练习课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掌握如何。
2、是为练习而练习,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泛泛而练,面面俱到。
3、层次不清楚。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4、形式单一,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
5、不重视反馈。对练习结果心中无数。
6、不讲究效率。原因:一是教师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的把握还不到位;二是对练习课缺乏重视,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对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应有的价值。
三、练习课的基本要求
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练习的数量要适当,既要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
四、练习课的一般结构和基本流程:
(一)练习课的一般结构
(1)检查复习。主要是回忆已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本课内容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进行一些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算训练和应用题的基础训练等)。
(2)揭示课题。明确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3)练习指导。练习课应防止机械重复的练习,应该有指导地进行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教师的练习指导,可简要分析练习中要应用的法则、定律,并要求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时可先组织板演练习,然后通过对错题的评讲,进行练习指导,这样做比较自然。
(4)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练习要分层次,要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练习题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益。
(5)练习评讲。对练习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评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当堂解决问题。通过练后评讲,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6)课堂小结。可先让学生自己小结:通过练习课,自己有什么提高,弄清了什么问题,总结解题规律和分析练习中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练习。
练习课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往往练习分几个层次进行,可采用练一段,评讲一段;再练一段,再评讲一段,课堂结构中的第三、四、五段可重复几次。
(二)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1、基本训练。多采用口答、视算、抢答、比赛等方式。
2、范例精解。精选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强的内容作为例题供同学们研究。
3、综合训练。围绕练习目标、重点、难点组织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组织练习。
4、拓展延伸。练习课一定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拓展,把培优落实在课内。
五、练习设计与教学中常用的策略
(1)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一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首先,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而不应该平均使用力量;其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
(2)练习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课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练习容易使人乏味疲劳,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兴趣的激发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练习内容要鲜活,内容的选择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可感知的、熟悉的内容,增加亲近感;二是:呈现方式要灵活,趣味性要强;三是:课前准备要充分,多采用卡片、挂图、基本的教学具、小黑板等。
(3)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编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一是练习的内容要做到由易到难,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二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练习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练习的不同要求,从而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实现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4)练习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要注重应用性和开放性。在练习中,一要注意体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二是注意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的设计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而且问题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求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条件的开放性<2>、问题的开放性<3>、思路的开放性。<4>、结论的开放性。
(6)练习要及时反馈。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一节课常常要安排多次反馈性的练习,以便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每当学生完成练习,他们最为关心的是练习结果正确与否,但是这种关心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对练习印象最鲜明、最清晰的时候进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质量,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反馈不只是为了知道谁对谁错,即使对了,也不见得是同一种解题思路,同一个思维水平。所以,通过练习的反馈还应作进一步的了解,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还应该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检查方法,提高自我反馈的意识和能力。总之,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获取矫正性的反馈信息,练习正是获取这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总之,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识练习课的地位作用,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练习,做到精选、多变、巧练,通过点——线——面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形成网络。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不仅要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锁定目标不放松,由浅入深有层次。丰富多彩不呆板,反馈调节重差异。
第三篇: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改善小学数学练习与作业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近年来,关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减轻学生负担呼 声的高涨, 有些人甚至主张取消家庭作业。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一线教师也承受着来自 于社会、家长和上层的压力,他们其实也是希望能提升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很长一段时间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几乎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翻版、克隆,教师在作业 的布置上, 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前一些教师的课堂练习及学生家庭作业质量存在的问题主 要体现在:教师上课讲得多,练的少,没能及时通过针对训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习题 形式单调、重复,习题中缺乏应用, 练习欠缺层次性和灵活性;学生没有形成严谨的作业习惯和态度;个别教师的批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评价方式跟不上课改的要求„„
因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研究改善数学练习与作业,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赋于它新的价值: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这也是我们研究此课题的主要目的和动力。
二、省内外研究现状
虽然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 说,近年许多同行都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如东北师范大学数 学系金巍老师的 《数学家庭作业的新思考》中,提出每日作业划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基础 知识训练;二层是扩展知识应用;三层是问题解决。广东省阳东省教育局教研室李世熙也作 过《小学数学作业的情感化初探》的研究。也有一些地区以主动作业为主题,进行了许多有 益的探索, 形成了若干较为典型和生动的新作业模式。如⑴超市型作业;⑵跨学科作业;⑶ 自编测验性作业;⑷实践性闲暇作业等等。然而教师和学生假如不是亲身去感受、实践,即 使前人有再好的经验也枉然,况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生源有不同情况。现在的学生知识 面也挺广, 接受信息快, 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现实情况, 相信开展 这一课题的研究有更广泛更现实的意义。
三、课题界定、研究目标与假设(一课题界定
本研究课题是面向已启用新课程教材的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探讨课堂教学练习及 学生家庭作业的设计,以及练习和作业的布置方式、评价方式、辅导形式等, 引导学生关注 生活,积极地学习,灵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题假说
充分发挥本校数学科教师的师资优势,通过实验研究的实施,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 念, 落实新课程的要求, 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练习水平, 形成基本技能, 并在自主实践研究中提高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并形成积极的学习和作业态度。
(三研究目标 1.从学生的角度研究:(1学生的练习、作业准确率得到提高,课堂学习变得更有效, 能形成较高的技能。
(2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把学生从重复机械的作 业堆中解放出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从教师的角度研究:
(1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使 广大教师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
(2教师通过学习研究,认识新课程下学生作业的设计理念和评价方式,改进教学 思维和教学方式。
(3 教师的业务理论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得到提升, 在教学中能独立分析教材, 设 计教学,并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一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练习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其内容也也应该具备上述特征。因此, 练习与作业设 计要与课改精神相符 , 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巩固 , 也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 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孩子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 感受成功的喜悦 , 变厌学为乐学。
2.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作业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 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设计与运用是影响教学实效的关键技术。
(二实践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精选题型,注意典型性、多样性、系 统性。如“一题多解”有利于开放思路,培养发散思维、探索解题的各种可能性,多用几种 方法,从中选优;“多题一解”有利于举一反三,分类归纳,找出解同类题的规律。
本研究也将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适应课改的要求, 提高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 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练习设计更有针对性, 改进评价的方式, 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责任心, 在 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巧妙而实在的练习尽快形成一定的技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 率, 也使得学生的作业变得更灵活和有实效, 也能切实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发挥作业的 功能,使作业也成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手段,实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具体做法(一研究的内容
/1.课堂练习设计的基本导向和模式探讨;/2.改进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批改、评价方式的探讨;/3.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探讨;/4.多样化作业和分层辅导作业的设计和辅导。(二研究的重点
探索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的改善方法和实施方式,提高课堂练习和有效作业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三具体的做法
1.了解新课程观下小学数学练习与作业的要求, 通过发放学生的调查问卷和教师座谈, 全面了解本校各年级数学练习与作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根据分析出来的小学生数学练习与作业所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制定出有效改进提 高小学数学练习与作业的措施和方法。
3.将制定出的有效改进提高小学数学练习与作业的措施和方法, 由实验教师进行教学 实践。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 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 的所遇到的问题及经验心得等拿出来与大家一起研讨解决和交流。同时定期安排课题专项业 务学习以及相互观摩学习, 不断借鉴他人的经验并改进自己的研究策略。根据研究过程反馈 的情况, 加强研究过程的指导, 以保证研究按计划有序地开展, 使研究过程科学化、规范化。4.根据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剖析,以及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心得验证所制
定的措施和方法的有效性, 得出实验效果, 调整改进提高小学数学练习与作业的措施和方法, 增强操作的可行性,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5.根据实验效果,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供其他数学教师借鉴。
六、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每一个参与实验的教师所任教的班上所有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研究——实践——反思、总结——应用、提升”为研究模式,采用综合研 究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等。我 们主要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以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经验总结为主要手段,在尝 试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三效果检测
1.成立实验班和对比班, 通过各类测试与竞赛等成绩数据跟同级学生的成绩对比总结 说明教学实验的成果。
2.发放调查问卷,向参与实验的教师、学生、家长咨询对实验看法和意见,并通过前 后发放的问卷对比学生的态度和认可度,以检验实验的可行性。
3.根据参与实验的教师的实验记录与研究心得反馈学生开展实验以来的学习能力、习惯、态度、兴趣等,进行实验前后效果对比。
4.根据对参与实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布置情况进行观察反馈, 研究教师的 课堂教学行为在实验前后在教学实效方面的情况作对比。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一准备阶段(2007.9~2007.11 1.组建课题组, 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材料, 对课题进行论证, 研究课题开展的方向, 填写课题申报书申请立项。
2.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培训。3.选择实验方法,做好各项调查及测试。
4.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练习形式与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设计改善课堂练习与作业 的措施与方法。
5.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召开开题报告。(二实施阶段(2007.12— 2009.12 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所制订的措施,各实验教师展开各项研究工作。要积极学习和 勤于思考,做好实验的有关工作,上好每一节课并做好有关记录和公开研讨。
2.主动参考有关改善小学数学练习与作业的资料,善于筛选用参考价值的做法,不 断改进自己的研究。写好个人研究的心得体会和反思等,并做好阶段研究的小结。
3.定期做好研究交流和研究工作的汇报,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共同商讨研究工作中 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
4.整理各人研究中的经验做法和心得等资料,形成中期阶段性研究报告,根据报告 调整和修改研究的方案。
5.进行中期成果报告。(三总结阶段(2010.1---2010.7 1.收集和整理各人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前后的情况作出中肯的对比评价,形成比较 完善的而且可操作的改善方案,能给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学习借鉴。
2.把各人的研究成果(论文、案例等整理成成果集。3.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调查报告、实施方案、教学案例、经验总结、研究心得和反思、论文、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成果集、阶段研究工作小结、结题报告。
九、课题的组织机构和成员分工(一课题的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袁小兰、黎金彩 课题主持人:陈家维
课题组成员:王卫华、冯少玲、邓燕芳、欧彩敏、龙连娇、梁爱红、钟丽爱、谭顺颜(二初步分工
陈家维负责主持、组织全面实验工作, 对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和进行研究改善课堂练习的方法和措施, 制订实施方案, 指导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工作,整理研究的材料, 撰写研究 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
王卫华、邓燕芳 :主要协助进行课题分工、培训、方案制订、小结,组织研究练习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方式及评价。
区彩敏、龙连娇、谭顺颜:主要负责练习、作业的题型优化组合。
梁爱红、钟丽爱、冯少玲:主要负责分层作业、实践作业、自主作业的研究。(三完成本课题的保证措施
课题组的其他主要成员为学科的科组长和各年级的科级组长, 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教 研能力, 并大都已进行过新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对新课程的思想理念有深刻的理解, 都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教强的资料收集、整理与汇编的能力。
此实验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计划聘请教学专家进行工作指导, 并同意小组成员 外出听课提高自身素质等物力上的支持。小组全体成员团结协作, 开展好每月 1次的教研活 动, 经常研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 各实验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及时交换经验, 善于积 累总结,不断改进,共同提高。
数学练习与作业设计改革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精心设计,新颖多样。2.注重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3.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思维得到锻炼。
4.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业中感到学习的兴趣,合作的愉快,成功的喜悦。
二、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 展。
/2.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3.数学作业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基本要求: 1.科学性:作业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题目的 编制要科学,准确。
2.层次性:作业设计应多梯级, 多层次, 可设置三类题目:一是基本题, 二是提高题, 三是发展题。
3.生活性: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通过作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4.创作性:作业设计要尽量多一些动手操作的题目, 培养学生动手创作能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
5.多样性:作业设计要多样化,多补充,如观察,制作,试验,读课外书等实践性的 作业。
四、内容和形式:(一内容: 1.课堂作业:以基础性,技能性为主,兼创新性作业的设计。
2.课外作业:包括课外练习,预习,复习及课外实践活动,以知识型,活动型,实践 探索型,开放型为主。
3.作业量与次数:
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四年级数学作业原则上不超 过 20分钟,五、六年级数学作业原则上不超过 25分钟,上交的书面作业每节课一次。(二作业形式: 1.知识型:新授课后,将所学的知识通过作业反馈出来,学生独立完成。
2.技能型:新授课后采用数学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形式的 活动,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
3.实践型: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进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参观访问,探究实 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4.自学型:新授课前,设计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后,自己尝试做课后习题。5.拓展型:教师提供一些问题, 让学生运用发散型思维去思考, 产生不同答案的作业。
五、检查与评价: 1.批改要及时,当天作业当天批改。
2.作业批改要认真,不但要注重结果的对错,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
3.作业批改可全批全改,可抽查批改,也可以小组批改,还可以学生互批,更提倡教 师与学生面批面改。
4.作业的评价要全面,公正,作业评语要多向评价,既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还要评 创造意识,创新习惯,且要以表扬,鼓励的语句为主,批评语句要委婉,体显人文关怀。5.作业批改记录要切实有效,不能走过场应付。
第四篇: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策略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策略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羊尾镇郭家中心小学毛岸辉
通过一段时间对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策略的研究性学习,我从网络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对练习课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进一步明确了练习课的任务、功能,了解了其基本流程和教学模式。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练习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生的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型。我认为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特点。
一、要有“情趣”。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习题的单调或者说习题的模仿与套用等,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等,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二、要有“坡度”、有“智慧挑战”。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课的课堂设计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习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三是要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要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满足,有收益。
三、要有“生活味”。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的设计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而且问题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求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
四、要有“内涵”。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一要深入钻研新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 1
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选择重点练习题、设置疑问、分析讲解、启发指导,都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防止无重点的满堂练,转移和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明确每一道习题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据班级特征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对每一道习题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发挥习题的价值。
要注重解题后进行反思或小结。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使解题的方法牢固树立,融会贯通,必须进行反思或小结。这部分最好由师生共同完成,应提倡、鼓励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和技巧。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级,运用不同的小结方式。如,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比较弱,归纳、概括能力尚未形成。由于“图示”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运用图示法进行小结,适合低年级学生。
五、要有“个性”、有“自我”。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练习和交流时间。要让学生感觉是“我在练”、“我在思考”,“我在用‘心’来练习的”,而不是老让学生感觉“老师在统治课堂,我是在为老师而练”,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
总之,无论是什么课型的课,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充满智慧挑战,能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有生活性,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五篇:构建小学数学高效练习课的教学策略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练习课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后上好数学练习课不但需要数学教师具备知识归纳整理的综合能力,还要注意处理如何练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避免练习课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数学思维的系统训练,使练习课焕发活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那如何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呢?以下借助《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为例谈谈构建高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几点教学策略。
一、练习课练在学生易错处,突破练习内容的重点、难点
在进行知识巩固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存在一些知识盲点,对练习的内容、要点一知半解。教师在练习课中处理这些问题时,可以挖掘教学新课时的难点,根据学生的作业练习情况找准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练习探究后结合教师及时的评讲、指导,这样的练习设计既能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又能突破练习的难点。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中学生难以掌握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画相关条件的高。本练习课在突破这方面的重难点时,教师把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过直线外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等学生容易出错、难以理解的内容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练习,让学生解决懒羊羊过马路、设计人行道及如何走最近距离的问题,形象而直观地巩固了该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并能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应通过设置各种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让数学练习课也可以充满活力,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中设计了“猜一猜、画一画、折一折、看看书、量一量、拼一拼”等学生喜爱的环节;同时也创设了懒羊羊过马路、设计人行道及如何走最近距离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三、由浅入深地巩固梳理知识要点,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中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练习方法,如教师先让学生用四根小棒自主地摆一些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说摆的方法,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动手操作和观察中总结知识要点。在复习已有知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后,再设计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等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等一般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的度数。通过复习旧知、动手量度、计算验证等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这样的练习教学也促使数学知识的建构和整理更为系统、合理化,单元知识结构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四、先学后教的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课中都设计有先学后教的教学环节,如教师设计“摆一摆、猜一猜、比一比”的教学活动中,都是先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地尝试练习、思考,他们在汇报后再结合教师及时的讲解、评价,从而系统地归纳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及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的规律。在设计“图形变变变”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小组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一刀后再进行图形的拼组,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先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练习,思考怎样才能拼组成一个新的图形。这样的尝试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精神。另外设计如“折一折、猜一猜、量一量、考考你、拼一拼”等都是先由学生进行尝试性的练习,再通过练习反馈发现学生仍然存在的疑惑,最后结合教师的评讲,指导学生总结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要点。多样化的先学后教教学活动的设计,使练习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思维的空间在练习课中也得到了更多的提升。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要上一节高质、高效的数学练习课,既能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和应用价值,又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得到数学思维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练习以及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促使学生在练习课中学有所得,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思维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