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___年____月____日 授课教师:_______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
在前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的过程和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学会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数据描述方法---折线统计图,结合具体实例,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了探索和尝试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体会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要点与程序。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所反映数据的本质及规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
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课本105页"做一做")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调查自己0-10岁的身高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
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1)描点
(2)连线
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___年____月____日 授课教师:_______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的理解。学情分析: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分析,预测等方法都是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只是把几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因此在教学新课之前必须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复习,预测的方法与过程,这对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有着很大的帮助。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见课本图形)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 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
三、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许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104~110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在前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的过程和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学会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数据描述方法---折线统计图,结合具体实例,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了探索和尝试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体会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要点与程序。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所反映数据的本质及规律。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单元整体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过程与方法: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教学重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课时安排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教学重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难点: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课本105页"做一做")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调查自己0-10岁的身高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三、课堂作业
完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 增减变化的情况。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结起来。
第二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课件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见课本图形)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 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
三、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 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许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三篇:《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104页,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
1.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2.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读懂图意,分析问题。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预测和推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组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区绿化图片。)
师:欣赏过后,说一说你的感受吧。生1:真漂亮。
生2:如果我也能住在这样的小区就好了。生3:这里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
师:我们都知道绿色植物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园林绿化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请看,这是滨海市和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 11
师: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 生: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
【评析: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教师以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小区绿化的美丽景象,从现实的素材入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头脑中有关统计的经验。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折线统计图。
①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谁来说说看? 生1:越来越多。生2:逐年增加。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吗? 生:通过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发现的。
师: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你能想个办法把这个变化情 况用更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有什么好主意?
生:画统计图。
师: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学习卡(1)上完成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吧。
/ 11
(学生活动。)
②班内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师: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你是怎么表示的?谁来交流一下? 生:我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出绿化面积的数量。(屏幕展示学生根据统计表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评析:新课程观要求“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本环节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己选择整理统计的方法,并且通过亲手制作条形统计图,巩固复习以前学过的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回忆和梳理,也为新知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师:与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的确可以直观地看出绿化面积的变化情况。那有没有能更加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
(学生沉思。)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 11
师:认识吗? 生:我在电视上见过。
师:嗯,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其实呀,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板书。)师:我们一起来看一遍这个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注意认真观察。(屏幕动态展示在绘有纵轴、横轴的空白图上描点连线的过程。)师:谁能试着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生:先描点,再标数据,最后连线。师:观察细致,总结到位,了不起!
【评析:借助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在观察、感悟中体会、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相信此间学生获得的一定更多,记忆的一定更深刻。】
(屏幕同时呈现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师:对比观察这两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个直条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和线段表示的。生2:折线统计图看的不是很清楚,而条形统计图可以一眼看出它所表示的数量。师:折线统计图能否看出数量的多少?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生:通过点。
师:也就是说折线统计图中的点的位置是表示数量的多少的。那么老师有一个疑问,连接这些点的线段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看到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相信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哪个小组先来交流?
/ 11 生1:我们小组认为这些线段可以让我们看得更清楚。生2:我们认为这些线段表示上升或下降。生3:可以更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看来大家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以上的探究,你能试着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
生1:点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线段可以表示变化情况。
生2: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板书。)师:表述得既清楚又有条理,希望接下来你能有更优异的表现。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分别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析了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你觉得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哪种方法最恰当?为什么?
生:折线统计图。因为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的确是这样。解决像绿地面积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评析:在观察对比、讨论交流中,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渐走向明朗。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感受着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体会着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并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进一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变化情况。独立制作。
师:刚才我们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了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前面同学们还提到了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怎样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
生:折线统计图。
师:请大家利用学习卡(2)尝试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 11
②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展示你画的折线统计图,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屏幕出示学生画的折线统计图,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画法。)师: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1: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逐渐增加。生2: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呈上升趋势。
师:你能根据数据的变化预测一下2014年临江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数量吗? 生1:17平方米。生2:20平方米。生3:18.5平方米。……
师:那我预测是14平方米,你觉得合理吗?为什么?
生:不合理,因为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呈上升趋势。所以2014年应该比2012年要多。
师:分析得有理有据,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评析:独立制图并分析、预测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3.联系生活,巩固新知。(1)展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折线统计图也是非常常见的,能说说你都在哪里见过吗?
/ 11 生:股市、气温、医院测量心跳的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一起来看。(屏幕出示折线统计图图片。)
师: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2)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 11
[全班交流。关注学生对第(4)小题的回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3)这幅折线统计图可能表示的是下面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 11
①地区小学生6—11岁平均身高变化情况。
②某商场2012年6月—11月某进口商品销售量情况。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多层次与多形式的巩固性练习、开放性练习、深化性练习,学生在应用拓展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关注数据的同时打开思路,从折线的形态分析变化,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透视“图外之意”,进行有意义的猜想和联想,让学习呈现出立体、丰满的态势。】
4.总结拓展。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生2:我知道了折线统计图可以呈现出变化趋势。生3:我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来进行推测。
师: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也演变出形式各样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
/ 11 师: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无穷无尽的变幻,造就了无数的物象形态。其实,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大然的统计图。(课件出示树的年轮、地震震波图等。)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查阅这方面的相关资料。
【评析:通过交流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最后,将数学学习延伸至课外,延伸至生活,使学生在拓展中感受数学所独有的魅力。】
【总评】
本节课,教师的设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帮助学生建构起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和体验数学。
这节课教师准备了许多有关的生活素材,注重从观察入手,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例子巧妙地融汇,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再将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和反思等学习活动中逐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动脑思考、人人动口交流、人人动手绘图。在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进行比较,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点,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中悟出特点、获得规律并进行简单预测。在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处、学有疑虑处、思维断层处,教师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加以指点。于是,师生灵感的碰撞、智慧的交锋最终不断生成创新的火花和创造的萌芽。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
教师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明确了折线统计图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把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对比、观察、分析,从中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这种趋势,能进行简单预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统计意识。课堂浸漫着恒久的思
/ 11 维魅力,数学学习的内涵、折射出的统计思想也更深入人心。
/ 11
第四篇: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
下册)》114~115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预测发展的过程。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2.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变化,并能读懂图意,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预测和推断。【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提问:课前老师搜集了近几年到岛上旅游的游客数量。看着这些数据,什么感觉?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这些数据看起来不乱?
观察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思考:如果我们想更直观的看出每年游客的数量,可以用什么表示?
提问: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一眼看出什么?怎么看出来的?还记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吗?
3.思考:刘公岛的管理者想更清楚、更快的看出10年到17年游客
数量的变化情况,再用条形统计图就不合适了,你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
提问:你是在哪看到的?能用手势大体比划一下它整体的样子吗?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折线统计图?
思考:仔细观察这些折线统计图,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兴趣是导向,是学习的动力。教师从现实素材入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头脑中有关统计的经验和对新知的思考。
二、动手操作,交流画法。
1.小组内初步交流画法。2.绘制折线统计图。3.交流展示
作品一:我们一起欣赏这位同学的作品?画的怎样?请小老师为大家讲解一下是如何绘制的?
作品二:你有什么想说的?所以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作品三:你想说什么?你对大家的提醒是?
在探究画法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折线统计图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跟随电脑回顾一下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微视频)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是来源于生活的,让学生说三幅折线统计图共同点的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的过程,然后小组通过交流、观察、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三、探究特征,分析数据
1.提问:在绘制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点用来表示什么? 思考:仔细观察,点的位置与数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提问:线呢?根据线段的走势我们可以分为哪几类?
思考:不同类型的线段各表示什么?你能说一说哪一年到哪一年数量增加了、减少了、不变?
小结:说到这,老师想起了,在音乐课中一个个音符串联起来变成了美妙的旋律,这个线啊,把一个个表示数量的点连接起来,化静为动,让我们看到了数量之间的变化。
3.提问:同样是上升的线,有什么不同?
思考:在这幅折线统计图中,线段的长度、角度与数量变化的幅度有什么关系?你能找到哪一年到哪一年数量增长幅度最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4.提问:刚才我们是一段一段来分析的。从整体上观察,刘公岛的管理者看出了什么样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从整体而言,让学生感悟到数量的整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从而作出预测和决策,这就是折现统计图的价值所在。
预测:大家预测一下2018年游客数量可能会是多少?哪种可能性更大? 5.来刘公岛旅游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我们的经济收入也越来越高,这是好事啊。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工作,确保游客们不虚此行?
【设计意图】体会折线统计图中点与线的作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这些点可以告诉我们什么?这些线又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些开放性的问题留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6.小结:同样一组数据,可以用统计表、条形图统计图表示,还可
以用折线统计图来呈现。你觉得用折线统计图来呈现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如果老师更想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什么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梳理相同的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形式统计。让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并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也为接下来的“选一选”做了铺垫。
四、拓展运用,加深理解
1.提问:咱们就来选一选,老师这儿有一组官网上的数据,请你说一说,你想让大家看什么?你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来呈现这组数据?
【设计意图】华为手机的销售情况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刻画,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优势,感悟对数据关注的角度不同,选择统计图就不同。
2.提问: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思考:面对国产手机的销售量在逐年增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德育渗透:手机的发展只是中国发展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的中国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路、中国桥的制造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看,一幅折线统计图可以让我们有这么多的感受,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4.思考:猜猜这幅折线统计图有可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将折线统计图去情境化,留下更能反映其本质的线,鼓励学生在寻找与之匹配的情境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生活经验。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这节课,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经历了统计的完整过程,由课前的收集数据、通过各种方式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分析数据并作出合理的预测。
回过头来看,这节课我们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探究了画法、并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折线统计图能更好的的反应数据的变化情况,最后应用新知,做出合理的预测。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又何尝不是一幅折线统计图,老师希望同学们的学习如同这幅折线统计图,稳步上升。
2.统计学的乐趣及书的推荐。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最后将数学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学生在拓展中感受数学所独具的魅力。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 数量多少 线 数量变化
第五篇: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例1和“做一做”——单式折线统计图。重难点: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教学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学习目标:
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大家去过科技馆吗?想去吗?瞧!科技馆里多热闹啊!
为了清楚地了解科技馆每年的参观人数,老师特地收集了有关数据,并制成了这样一张统计表:(课件出示)
请看表头,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相信大家可以看出每年的参观人数。
为了更清楚地呈现每年的数据,咱们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瞧!(课件出示)
由统计表到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变化?什么没变?看看统计表中的每个数据都能从条形统计图中找到吗?咱们举个例子,2013年统计表中是多少人?统计图中呢?.不看数据,只看条形的长短,哪一年参观的人数最多?哪一年最少?
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势呢? 大家说的真好,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从条形的长短看出每个数据的多少,而且可以方便我们比较这组数据的大小。
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的整体变化情况吗?
1、效果预期
看来大家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掌握得都很扎实,这也正是我们学好本节课新知识的基础和保障,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得更好!
2、导入课题
今天咱们再来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瞧!(课件出示)
这组数据也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你知道这叫什么统计图吗?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你知道为什么叫折线统计图吗?
3、揭示目标
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指名回答)
(评价语:你是个有想法的孩子;这个问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你很善于思考;这个问题提得好;你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特点、画法
好,我们刚才一起制定了今天的学习目标——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研究吧!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任务呈现
大家想不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么来的呢? 请看大屏幕,可要仔细观察哦——(动画演示)数据有变化吗?
同学们,刚才咱们把条形统计图变成了折线统计图,是不是说明这两种统计图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呢?既然有了条形统计图,那为什么还要有折线统计图呢?折线统计图是不是有着条形统计图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呢?
请大家带着下面几个问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和你组内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
(课件出示):
对比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变化?什么没变?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势呢?
2、自主学习
学生观察思考后以组交流。
3、展示交流
以组展示。(教师适时评价点拨。)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观察得真仔细,居然发现了真么多折线统计图里的秘密,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咱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点)对,点越高,说明数据越(大),点越低说明数据越(小)。
(板书)点:
折线统计图还可以通过什么来反应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线)线平了表示数据(没有变化),线不平表示(数据有变化),角度越大,说明变化得越(快)。
(板书)线:
大家整体来看这些折线,这组数据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呢?如果是这样(手势),说明这组数据呈现(上升)趋势,如果是这样,说明这组数据呈现(下降)趋势。
(板书)整体:
同学们,这也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呈现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更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正是由于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特点,才能方便我们更好地对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并做出合理地预测,请你结合实际预测一下,2017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指名回答)
同学们,数学学习如果和生活联系起来就更能体现它的价值了,你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吗?你在哪里见到过?(指名回答)
瞧!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课件出示)
这是股票走势图,利用折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帮助人们分析股市行情。
这是1992年到201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统计图,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想法呢?
这是近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整体来看,全球平均气温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
任务二:运用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分析折线统计图。
1、任务呈现
同学们,到现在,我们的研究已经深入了,数学学习就要不断地接受挑战,敢不敢接受更高的挑战?那就让我们用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吧!
学校准备举行一分钟踢毽子比赛,要求各班选一名同学参赛。
(课件出示)这是五2班两位同学一周来的训练情况,如果你是教练,觉得选谁代表本班参加比赛更合适呢?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和组内的同伴说说吧。
2、自主学习
学生观察思考后以组交流。
3、展示交流
以组汇报。
大家分析的都很详细,用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来呀,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数学就是这样——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任务三: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孩子们,想想我们先前制定的学习目标,研究到这里,你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了吗?那接下来我们该研究什么了?对,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1、任务呈现
这是咱们榆次本地一天中12个小时的气温情况数据,咱们能不能把这些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呢? 听清楚要求:
画之前先看一看: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格代表多少摄氏度? 想一想: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有哪些?应该注意些什么? 画完后和你的小伙伴相互检查检查,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要求清楚了,那就开始吧,比比看,谁画的又好又快。
2、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以小组在投影仪上展示。
说说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有哪些?在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对,我们应该先找准点的位置,要看清横轴和纵轴,注意纵轴上每格代表的数据,描好点要在旁边标上数据,然后再把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让我们再次回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这两个目标咱们都达到了没?
我想考考大家,拿出检测题卡,请你在3分钟内快速准确地完成。开始—— 停,时间到!
2、结果反馈
来,以小组对照大屏幕相互检查一下,有什么问题吗?
3、总结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的是什么?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回顾一下本节课:(课件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在小组内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