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变魔术的活动,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的理解。
教具、学具:CAI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彩色卡纸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我们曾经认识的朋友,谁来说一说它们叫什么?(教师出示并粘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彩色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长方形、正方形,教师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那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底有什么区别吗?今天就让我们来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好吗?(好!)
老师给你们每一个小组都发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现在我们就来动动小手与大脑,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最愿意开动小脑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1)探究长方形角的特征。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你们书桌上的长方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有
几条边,有几个角?(四条边、四个角,师板书)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是数出来的,师板书学法:
1、数)同学们真聪明,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了它有四个角、四条边,那么它的边和角又有什么特征呢?首先,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形的这四个角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同桌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得非常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长方形的这四个角有什么特征呢?说一说你们小组用了什么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1: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们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出来的。(板书:2.量)师:你怎么量的,能不能给大家演示一下。(生演示)师:看老师量的方法跟你们的一样吗?(投影)(2)探究长方形边的特征。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我们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长方形角的特征,那它的四条边又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再动动脑筋,用自己喜欢方法去探究长方形边的特征。同学们还是同桌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生1: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生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结果。生:我是用直尺量出来的。师:能说说你们量的结果吗? 生:汇报测量结果。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通过测量我们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两条长一些,有两条短一些,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两条长一些的边叫做长,两条短一些的边叫做宽。(在图片两侧写上长、宽)师:老师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测量方法。(投影)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们小组采用了“折一折”的方法。(师板书:
3、折)师:你能上来边说边演示给大家看吗? 生3:长方形横着对折,上下重合说明长方形的上下两边是相等的;竖着对折,左右重合,这说明长方形的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师: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还可以怎样说? 生: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师板书: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你的方法真好。(3)练一练
师:长方形角和边的特征,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老师要检测一下,你们是否掌握了。(出示练一练
(一))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1)探究特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用数、量、折的方法探究了长方形的特征,请同桌的两个同学用上面的方法继续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比一比哪一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同学愿意上台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汇报得出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2)练一练。
师:正方形的特征你掌握了吗?老师再来检查一下。
出示练一练
(二)3、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引导找相同点与不同点。
师:我们已经研究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手指板书)
生: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都相等。(2)大屏幕出示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读一读。(3)分角色表演儿歌。
4.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师:在上面的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动脑、动手,表现真是太棒了,下面老师要看看你们的小眼睛谁最亮,观察的最仔细。(出示PPT)
(师演示生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交流发现结果)
师小结:从一个大长方形里剪去一个小长方形,当剩下部分图形的长与大长方形的宽相等时,原来的长方形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三、巩固知识、展示成功(投影出示)1.在下面括号中填上适当的数。
2、数一数图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拼一拼,用我们学过的图形拼一个你喜欢的图案,比比谁拼的最漂亮。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变魔术吗?
(生自由回答。)
师:现在老师要变魔术给你们看一看。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教具,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反复做几次。)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跃跃欲试。)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亲自动手做一做。你在拉动时注意观察拉动后的长方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新图形又是什么样的?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教师在小组内随时指导。)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难发现长方形拉动后角不再是直角了或是角的大小变了,但边的长短没有变。)
(2)以小组汇报方式在全班反馈:新图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描述新图形的形状。
(学生语言表达不一定清楚,但只要意思对,教师这时都要给予鼓励。)
(3)你们知道长方形变化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吗? 6
(学生回答。这时有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是平行四边形,如说不出教师可以直接揭示。)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体验、小组交流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2.说一说
(1)师:这样的图形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在哪儿?
(给学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是为了有较完整的思维,小组交流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2)小组形式汇报反馈。
当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时,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鼓励他把话说完整。
(3)课件演示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到平行四边形离我们并不远。)
3.画一画
(1)师:你们想把刚才在生活中找到的这些平行四边形在点子图中画出来吗?
(2)出示附页3中的点子图。学生动手画一画。
(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随机指导。)
(3)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中自我反思。)
4.拼一拼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7
(1)师:现在我们来做拼图游戏,用你们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认识的平行四边形。
(2)生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用多种组合拼出平行四边形。学生拼图过程中可以与同伴随意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以上的数学活动,可能已经疲劳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此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拼一拼,进一步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实践作业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到它。请你们对生活中物体再进行观察,去找一找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图形。
第二篇: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根据周长的含义,应用图形的边的特征进行探究。因此,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通过动手量一量,动笔算一算,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针对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以数形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与简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相同规格的长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1)让学生观看课件后思考: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计算美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用2个长加2个宽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算式是6+4+6+4=20(厘米)。
方法二 用6×2算出两个长的长度,再用4×2算出两个宽的长度,最后把它们加起来,算式是6×2+4×2=20(厘米)。
方法三 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因为另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与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算式是(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概括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①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对算法进行优化。
(学生讨论之后,认为方法三最简便)
②引导学生根据方法三的算式,尝试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讨论,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③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计算喜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方法一 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算式是5+5+5+5=20(厘米)。
方法二 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5×4=20(厘米)。
(3)引导学生讨论并概括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然后汇报。
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比较美羊羊和喜羊羊谁走得远。
(学生汇报:20厘米=20厘米,美羊羊和喜羊羊走得同样远)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完成教材85页“做一做”1、2题。
2、完成课堂活动卡。
设计意图:适时地进行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87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人教版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3.通过“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材分析〗
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认识,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想一想使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本节课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试图把抽象的知识活动化、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学具准备: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三角尺、直尺、剪刀等;装有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及边角料的若干信封。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曾经认识的朋友。(课件出示若干正方形、长方形。)你能说出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吗?
(生很容易就找出来。)
师:这些朋友我们以前只是认识,想不想深入地了解它们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它们,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最愿意开动脑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及一些边角料的信封。
1.探索二者的特征
师:让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内先研究一下用什么方法,然后进行操作。
(学生进行活动,非常认真、热烈,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研究得非常认真,相信一定有了结果,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们小组是用尺子量的,量的结果是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我们可以说……
生2:(抢着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生3:我们小组采用了“折一折”的方法。
师:你能上来边说边演示吗?
生3:(大声)能!
生3:先把正方形沿中间这条斜着的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横着对折,上下重叠,竖着对折,左右重叠,这说明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你的方法真好。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4:笑笑在用三角尺量角,我们也用三角尺量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屏幕,你能填上去吗?
(课件出示“填一填”的内容,学生一起填,大声说出来。)
(反思课堂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又有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小组合作,又要独立思考,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自己探究,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游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同桌合作,一个说图形的名称,一个蒙住眼睛在信封里摸图形,然后同桌互换。
(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做游戏。)
3.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下面请大家用一些边角料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的作品合格吗?我们怎么检验一下?
生1:用三角尺量一量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生2:我觉着不用量,折折就行了。
生3:(非常着急)不行,如果角不是直角,只折是检查不出来的。
生4:我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准确。我们既要量,也要折。量一量角,折一折边。
师:你能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
师:真不错!同学们能够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制作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反思巩固练习,立足于基础,力求变化。通过游戏、小制作,使学生在创造性的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以及创新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4.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师:这个信封里装着一张彩色纸,你猜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到底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请仔细观察。
(师把彩色纸拉出一部分。性急的同学喊道:长方形。师继续拉。)
生:长方形、正方形。(声音不一。)
(师继续慢慢拉,学生的答案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徘徊。师把彩纸全部拉出。)
生:(齐声高呼)长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从刚才老师的拉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中有正方形。
生:不对!正方形中有长方形。
生:不对!还是长方形中有正方形。
(学生争论起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长方形的特点是……
生:对边相等。
师:那么,正方形是不是对边相等呢?
(学生若有所思:是这样的。)
师:所以呀,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学生恍然大悟。)
(反思通过生动活泼又简单的小游戏,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三)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1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机会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使用动态的.学习材料,精心组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3.不足与困惑
(1)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师未能及时纠正与说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需不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呢?比如:本节课中,学生把对角线说成中间斜着的线。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对于学生精彩的表现,教师未能及时给予充满鼓励的评价,只是蜻蜓点水。
(3)这样的课,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但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还要达到教学目的,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该如何把握,我一直在思索。
〖案例点评〗
本节课,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来完成,在活动中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教师能够充分提供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大胆的汇报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使得课堂真正做到活动化、自主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弊端。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教版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63~6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 1×2=2(米) 8+2=10(米)
d、4+1=5(米) 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人教版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利用信息媒体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信息输入和传递的能力。
二、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设想:
这节课力求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在网络教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会灵活计算与应用,解决数学问题。
1、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主体与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学习获取知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重点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理解,为了突出重点,老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课件,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师提出的研究提示语,学生进行拼摆长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长宽得出面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
2、运用多媒体学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电脑课件的操作,学习新知识。通过数形结合,实际操作,突破知识重难点,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电脑中进行动手操作,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拼摆测量填写完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研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利用面积单位拼摆或用尺子测量,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更好的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服务。在练习中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问题不仅可以求助于教师,还可以求助于同学帮助解决。这样的设计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在学习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使电脑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随时可以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学习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充分的自主与教师有效的指导相结合。
四、教学媒体的选用:
授课环境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课件分教师演示课件和学生学习课件。
教师课件,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正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通过数面积单位个数并求面积,为新知识做好准备。新授中教师机出现的研究提示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导航。 学生课件,突出自主学习的特点。在新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在学生机上动手操作,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拼摆或测量,填写完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进行归纳,研究长方形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练习部分,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电脑对学生计算的结果进行判断,实现人机对话。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
1、复习新知:
师引语,让学生说一说前面学习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有关知识
(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作准备。
2、引入新知:
师:这节课你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教师引入:有的同学想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生1:我还想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生2:我想知道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生3:我知道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
生4:……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入新知识。
3、探究新知:
师:请看图形,你能很快地说出面积是多少吗?
(1)、师操作电脑演示(1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1)面积单位个数一个一个出现(2)面积单位个数一排一排出现(3)面积单位个数一列一列出现 小结:你们怎样求出图形面积的?
学生观看教师电脑课件学生说出面积(1)面积12平方厘米(2)面积15平方厘米(3)面积9平方厘米
生1:数小方格方法数出面积
生2:计算出来的
生3:……
通过学生数面积单位个数认识面积的大小为新知识作铺垫。
(2)、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上机操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活动要求:
学生每人一台电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帮助解决。学生上机操作摆图形的面积。
<1>给出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随机摆出3个长方形计算出面积。
<2>用尺子动手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两种方法自选)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件将原来抽象的内容通过数形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师研究提示语:
(1)每排摆的面积单位数和长有什么关系?
(2)摆的排数和宽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小结:每排有几个面积单位,长就是几,摆了这样的几排,宽就是几,也就是长方形所含的面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和宽的数的乘积。电脑出示:长4厘米,宽2厘米,求面积长是5厘米,宽3厘米,求面积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摆的过程。
汇报:每排摆4个面积单位,长就是4厘米,有这样的2排,宽就是2厘米,长方形面积就是长乘宽长方形面积=长×宽
六、课后小结:
(1)学习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学生谈谈自己的本节课的收获
(4)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反思小结,体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人教版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
2.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3.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如果没有,可用学具代替)、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实物图片,七巧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8根小棒(6长、2短)
1.小组活动:你能用这8根小棒摆一些图形吗?看哪一个小组摆的又快又多.
2.交流:请各小组到投影上边摆边说有几种.
3.设疑:图形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提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每个角是什么角?它们的边和角的特点都一样吗?这两种图形可不可以变成别的形状?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主动探索,研究问题.
1.认识长方形.
(1)独立探索,小组交流.从学具中拿出长方报纸片来,动手观察一下它的角和边,会发现什么?(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2)小组汇报:请小组各出一名代表发言,分别说一说通过研究发现了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并且说一说怎样想的或者是怎样做的找几个组说一说.(如果有用折纸这一办法的,请他说明怎样做的,演示一下,并给予表扬)
(3)辩论: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小组讨论)
(4)教师总结:刚才有的同学利用身边的.学具量一量,有的同学用折纸这个方法发现长方形相对着的两条边相等,也就是说长方形有两组对边相等,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演示动画“长方形、正方形”】
(5)学生之间交流长方形的特点.每个人都用纸折折看,再验证一下.
2.认识正方形.
(1)独立探索,小组交流.
“同学们,刚才你们自己动手研究了长方形的一些知识,那么正方形的角和边又有什么特点呢?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2)汇报交流: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小组互相说)
(3)教师总结.“我们用了同样的方法,验证了正方形的边和角的一些特点,也就是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一样长,四个角都是直角.(继续演示动画“长方形、正方形”)
3.小组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演示动画“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师问: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2)教师总结: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发现它们都有四个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它们都有四条边,但是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都相等.
(3)引导学生揭示四边形的概念.
由四边形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4)初步练习:在钉子板上围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4.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1)出示:
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能找出什么图形,你想知道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
(2)投影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知道:它们有4个角,4条边.
教师明确:这些图形也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明:这些四边形相对的边之间的宽度总是保持一定的(用直尺演示出对边间的距离不变),我们就说它的对边是平行的,所以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借助方格来看一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它的边和角的特点.)
(3)小组研讨,汇报总结.
平行四边形角:4个
边:四条相对的边相等
(4)利用学具摆2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5)学生拿出制作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框的学具,用手拉它的一组相对的角.如图:
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引导学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都是相对的边相等.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捏住长方形相对的两个角的顶点一拉,它就不是长方形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平行四边形的角一个变成直角时,四个角就都变成直角,这时平行四边形就又变成了长方形了.【演示动画“变化的图形”】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求:利用手中的小三角形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4个小三角形)
2.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摆一些漂亮的图形,再给它起个名字.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七巧板
游戏目的
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培养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
游戏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各种各样的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游戏过程
1.学生按下面三个要求拼图:
①用任意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②用任意三块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学生自由拼图,可以拼几何图形、建筑物或其他图案,在规定的时间里谁拼得的图形多,谁就是优胜者.
第三篇: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师:毕美丽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与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为此,不论实验教材还是传统教材都是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而引入(拓展)其他平面图形的学习。但新课标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具体安排这块学习内容时,却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不同:①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感知整体——深入剖析、特征建构——分析应用。如分阶段安排:一年级先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二年级再深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探索;②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有机联系,同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强化对比感知。如:本册教材就安排在同一课时学习两种图形特征。二者同时学习,不仅需要解决特征认识问题,其实更主要的是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整理与建构。这也是符合及时强化的学习心理要求的。
这种变化及安排蕴含着如下几方面意图:①加强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的质量。同一堂课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特征,能够给学生一种整体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比分析,及时区分其各异特点,而完善其认知结构。②关注教学思考,教学思想的渗入教育。本节课看似研究两种图形的特征及关系,但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探索认识,要求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对比分析、概括总结。在这种探索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数学学习方法,体验一种实验、解决思考问题的过程。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学习方法迁移(策略),加强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培养。
二、教学内容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学生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对主体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观察力、探索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本节课设计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其中既有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又有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手脑并用,既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体验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学法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其易于演示的特点化难为易,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五、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试一试,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三、练一练,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说一说,总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沙滩上,积木走过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判断它的形状。认一认并进行分类。
2、寻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
3、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板书课题。
1、动手操作,探究边、角的特征。
(1)用小棒自主探索拼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每位学生准备牙签和火柴)(2)、学生投影演示所拼图形,说出拼摆之前是怎样想的?选小棒有什么要求?
在介绍中,通过对话出示“对边”介绍“长”、“宽”、“边长”。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的对边,正方形的四条边。(3)、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角的特征。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等方法验证对相同角是什么角的猜测。做好发现记录。
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 个角,都是 角。
2、感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①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彩色长方形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②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③想一想:
为什么一会儿是长方形,一会儿是正方形,一会儿又变成长方形了呢?(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要求:画得精细,位置摆放适中,设计美观。① 按要求画。
画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② 剪下来,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③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④ 试试剩下的部分至少还能折出几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吗?
2、给小动物排队。
36个小动物要举行广播操比赛,它们要排一个整齐的队形,给他们一个建议吧。在方格纸中画下来。
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新认识?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已经有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用积木走路留下的痕迹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心理放松、自由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
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自主进行拼摆活动,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去回顾、思考长方形、正方形边的基本知识。
学生已对长方形长、短边有初步认知。为此,应及时引导学生建立长、宽的概念。
二年级小朋友进行探究学习,主要是一种探究意识、习惯方法的培养。此时老师不可太放,任由学生去探。为此,我为学生明确指出探究主题及方法揭示。目的是为促成学生探索行为及行为习惯培养。
生动活泼又简便易行的小游戏,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进一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情趣。
通过折一折、想一想,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通过给小动物排队这个实践活动进一步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动脑、动手中主动运用所发现的知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收获,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发展。
点评:
学习几何图形,对低年级同学来讲是较困难的。为此,鼓励并创设学生参与活动机会,是重要的教学组织策略。李老师在本次预案的设计重点力破学生探究活动绩效性及时间控制问题。主要是从如下几方面努力的:
1、针对性的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考。
如何让学生直面长方形、正方形新的学习内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选择点。一般设计,往往是让学生“认图”入课。这样,学生第一关注点时,发现所学内容已学习过,便会对后续探索的希望与热情启而不发,动力不足的。为此,让学生在一定学习情境中自然产生或由教师适时引拨新的认识点?会激发学生探求的渴望与激情。预设中,以让学生自主选“棒”拼长方形、正方形引课。
此意:①让学生动手,迎合小朋友心理特点,能吸引学生。②学生独立操作,必将促使他调动原有认知,考虑什么样图形才是长方形、正方形?③为后续交流埋下时机伏笔。是后续师生交流的“话柄”生长点。④过程中势必充分暴露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现状,是李老师后续组织教学的观察点。
2、本课设计主要着眼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关系的整体入手组织教学环节。从最初的摆图形,说基本特征开始,主要引起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四条、四边”特点关注,这已渗入了二者的共性认识。其次在内容的主探究中,将二者同时以问题呈现,学生边探索长方形,又探索正方形。无意识中,加强学生对二者关系进行自我对比感知,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实践感悟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注重学生在实践中提炼知识的本领,形成整体的能力。
3、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李老师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第四篇: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三年级数学)】 【教材简解】
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认识,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想一想使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重点和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设计理念】
从欣赏中导入,让学生既享受了美,又能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的状态。通过做长方形来探究长方形的特点,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在玩中学,对长方形的特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根据长方形的特点判断几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及时巩固所学长方形的特点,进而导入到验证正方形的特点。介绍长方形与正方形再次巩固了新知。趣味练习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得到拓展延伸。【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这部分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学习”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整个过程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感观,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以及课件展示等,发现问题、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当找到规 1 律后,再进行应用、练习,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数学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老朋友(神秘地),会是谁呢?一边说,一边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学生高兴跟着说出名称,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师:你能在我们的周围、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两个老朋友吗?看,这是我们家乡美丽的风景,你能在这些建筑物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吗?(多媒体播放画面)
生1:窗户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门口贴的方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
师:看来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身上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亲近我们的好朋友,进一步来认识它,研究它。(板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建筑物图片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构建模型,探求新知
(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做一做
师:你们会利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长方形吗?(会),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
师:凭你对长方形的印象和在刚才做的过程中,大胆的猜一猜它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1:我猜它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生2: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把学生的猜想记录到电黑板上。)
师:你们的这些猜想到底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吗?
3、验一验
请你利用手上的文具(直尺、三角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你们的猜想。
(1)学生动手验证,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的做法?
汇报时要说清楚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和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我是用直尺来量四条边的,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相等。(师适时引导上下、左右两边即是对边。)
生:我用折的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它的角,发现了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生上台演示)
(3)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证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点。
为了把两组对边区分开,得他们起个名字,你们知识叫什么吗?(较长的一组边就叫做长,较短的一组边叫宽,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试验结论,让学生运用发现的结论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的使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重视和兴趣,使学生容易理解长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1、师:长方形的特点大家找到了,那么正方形的特点又会是什么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做一做,猜一猜,说一说。然后再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结果。
生1:我用量的方法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是相等的。
生2:我用折的方法知道正方形四条边是相等的,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它的角,发现了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生上台演示)
3(设计意图:利用已掌握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再结合多媒体演示,更深刻地验证了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探索的成功喜悦。)
(三)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媒体演示长方形的长慢慢缩短,宽不变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自思考片刻,后小组讨论。
汇报: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一样长的时候,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2、对比总结
师:看来呀,长方形还包含了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对好朋友到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直观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从而深刻领悟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在联系。)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小小魔术师
师:大家都喜欢看魔术,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变魔术呢?
(1)拿一张正方形,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学生操作后多媒体演示)
(2)拿一张长方形,在上面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操作后多媒体演示。)
(3)老师这有几块正方形纸片,谁愿意上来变个魔术,把它们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准备4块小正方形纸片。)同学们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个正方形,一共有几个长方形。
2、卡通欢乐屋(媒体出示画面)
(1)米奇身后藏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长是6厘米,另外三条边长是多少?
(2)唐老鸭身后藏着一个长方形,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另外一条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3)一群卡通小动物身后藏着一个图形,一条边是9厘米,它可能是个什么图形?
四、总结回顾,梳理方法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特征的,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老师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只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那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会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
宽
边 长
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正方形 四边相等5
角 4个直角 4个直角
第五篇: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及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教具、学具: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书后附页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机器人,你们看。(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看了这个机器人,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机器人各部分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组成的)
师:是啊,长方形、正方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那么请你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广播的面是长方形的、开关的面是长方形的、地砖的面是正方形的、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窗户是长方形的、国旗的面是长方形等)
师:看来你们的观察很仔细,其实啊,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呢。你们想知道这些秘密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长方形纸,仔细观察,我觉得长方形的这四条边是都相等的,你们同意吗?(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上下两条边明显长一些,另两条边要短一些。
师: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边之间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
师:你说得真好,他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呢?请同学们4人一组,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师:先别急,老师这还有要求呢。(大屏幕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指名读,让大家听清楚)。听清楚了吗?好,下面开始合作学习吧。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学习,师巡视指导学生折一折和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发现,以及怎样发现的,引导学生能比较完整,准确有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指导填好表格内容)。
(学生分组活动,然后交流: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证明了什么?)
师:同学们,刚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合作探究,下面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呢?(学生到前面来进行汇报,拿着完成好的表格和长方形纸,可用展台来呈现表格)
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揭示出长方形的特点,正方形的特点,并说清是怎样发现的,适时进行板书。学生说得不完整的地方或是不正确的地方,可进行小组内的补充说明,必要时教师要给予纠正和完善)
2.师小结:老师这啊也有一些发现,看看和你们的发现一不一样,课件出示表格。看来我们的发现是一样的,你们可真聪明!
3.比较异同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那么请你们再想一想,它们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学生思考后,说出答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是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是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师:说行真好,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啊(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记忆)
4.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长方形,两条长边相对,两条短边也相对,相对着的两条边,叫作对边,长方形有两组对边(指一下),为了使用方便,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两组对边区分开来,把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作长,把较短的边叫作宽。(课件出示)指一下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正方形呢,因为它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我们只叫它边就可以了。你们记住了吗?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别高兴的太早了,我得出几道题考考你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啊?好,请看大屏幕。
三、应用与拓展。
1.填一填。(关于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练习)2.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3.猜一猜,根据图形特点,猜出正方形。
4.折一折,想一想(引导学生发现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用长方形的宽做正方形的边长)
5.智力大比拼(观察得出共有五个正方形)
6.画一画,涂一涂。(在书中的方格纸中画长方形和正方形)7.拼一拼。用书后的附页纸中的七巧板拼成长方形、正方形。看谁的方法多。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围绕所学内容或是感受来谈)老师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能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管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板书设计: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