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时间:2019-05-13 00:1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第一篇: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理清思路,搭好框架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2、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3、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4、以精讲多练为策略;

5、以多感官参与为手段;

6、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一堂成功的课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

作为教材都具有两面性:既有生动、形象、有趣的一面,也有抽象、难懂、枯燥的一面,如果教师不做课堂教学设计,只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去讲授,怎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呢!

2、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所谓揭示规律,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紧紧抓住教材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知识和关键环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3、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关键在一个“寓”字,寓思维训练于学科教学之中,重点抓两方面训练:

(1)思维品质训练

①敏捷性—看出本质,迅作判断。

②灵活性—不同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

③深刻性—善于概括归纳,抓住事物本质。

④广阔性—思路通畅,思维面广。

(2)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性—不拘泥于一种答案,想问题从四面八方展开。

②求异性—不苟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与方法,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

③逆向性——打破常规,从对立的、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4、以精讲多练为策略

例如:课堂设计的“三精两适”策略(特级教师宁鸿彬):

三精: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炼;

两适:适度、适量。

5、以多感官参与为手段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课文《小站》——

6、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教学是个整体,要从整体出发,全面构思。不

能把教学搞得支离破碎。

■教学内容——系统化;

■教学目标——认知、操作、情感和谐统一;

■教学活动——教与学、师与生和谐统一;

■学生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统一。

(二)设计的程序

原则:先大后小、先粗后细,分六步。

第一步:分析—— 教材思路

第二步:编制—— 教学目标

第三步:确定—— 重点难点

第四步:设计—— 教学过程

第五步:筹划—— 教学手段

第六步:形成—— 教学方案

(三)设计的方法

着重“三路”统一:

教材的“思路”

学习的“思路”

教学的“思路”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抓住核心,明确方向

1、认知(知识)目标:把握知识点,掌握基础

知识;

2、操作(能力)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

3、情感(思想教育)目标:以知识和操作为载体提升情感或思想认识。

三、教学内容设计

——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教学内容设计,就是教师科学、艺术地处理教材的过程。

所谓处理教材,就是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和环境条件,对教材进行某种增删、调整、选择的艺术处理过程。

(一)在处理教材中突出重点

(二)在处理教材中突破难点

(三)寻找教材新的“生长点”

四、方法、手段设计

——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一)教学方法的设计

讲授法、教师活动、谈话法、演示法、自学法、讨论法、学生活动、探索法、研究法、实验法、说理法、教育活动、锻炼法、陶冶法

2、综合性教学方法

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例如:

魏书生创造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

上海市育才中学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等。

(二)学法指导

当前教育改革,特别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学习中要突出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

1、学法指导的内容

(1)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

(2)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

(3)学科学习方法:以各科学习特点为内容的学习方法。

2、学法指导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不强制灌输,重在引导感悟。

(2)针对性原则: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3)操作性原则:不繁琐笼统,操作方法具体明确。

(4)差异性原则: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

(5)巩固性原则:不一蹴而就,反复强化,长期训练

(三)教学手段的设计

1、课的导入

“良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

(1)“开门见山,揭示新课”式

特点:短、平、快。

例如,特级教师陈金才在上《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采用了这种方式: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我想考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路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

生:学校的礼堂里。

师:(摇头)思路不够宽阔。

生:在深圳。

生:在中国。

生:在地球上。

(2)“联系旧知,提示新课”式

例如,于漪老师在教《天山景物记》一文的导入:

“我们过去学过哪几篇游记?”(学生回答后,教师再 问): “游记有什么特点?”(学生呈思索状态,教师 讲道):“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较轻快的笔调,生动 的描写,记叙游览中的见闻,某个地方的政治、社会 生活、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等,以此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像《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 色彩的,如《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长江峡》。

今天我们学习《天山景物记》,这是一篇以山川景物 为内容的抒情色彩很浓的优美的散文。”(板书题目)

(3)“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式

例如,地理课教“比例尺”,老师上课就问:

“哪个同学的爸爸妈妈最近要出差?”一位学生回答: “我的爸爸明天出差去成都”。老师说:“你学过地理,请 查一查地图,重庆到成都有多少公里?其他同学也可帮 助查。”地图上根本没有标出重庆成都的距离,大家都没 有查出,趁孩子们为难之际老师说:“没关系,只要你们 学了这一课,保证大家都能查,因为地图上有‘比例尺’。”老师板书“比例尺”。这个导入的巧妙之处在于使学生产 生了“打破沙锅纹(问)到底”的思想,急于求得答案,于是就产生了求知欲。

(4)“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式

钱梦龙老师教《死海不死》时,为了让学生自己获 得关于盐水比重的概念,并猜想死海“不死”的原因,以 一个小实验作为课的导入:他在同学们迷惑目光注下,把鸡蛋投入了大烧杯。鸡蛋沉到了低。“谁有办法让鸡蛋 浮起来?”老师问。“拿个酒精灯或电炉来,把鸡蛋煮熟 了也许能浮起来。”一个学生说出了他的想法。“不,只 能用讲台上提供的条件。”钱老师规定了思考的范围,同 学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都集中到了大烧杯旁边的那一碟 食盐上。不少同学举手,希望到讲台上来试一试自己的 办法。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性高涨。

(5)“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式

例如,一位教师教小学数学《可能性》时的导入:

师:同学们,玩过“石头、剪刀、布”游戏吗?谁来和老 师玩一玩?玩之前猜一猜我和××同学谁会赢?(进行第 一次游戏,结果老师赢)

师:想赢老师吗?(第二次游戏,结果学生赢)

师:如果我们再玩一次,猜一猜,结果会怎样?

众生:可能老师赢,可能××赢,也可能平。

师:对,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可以确定结果,有些 事不能确定,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 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6)“故事引入,启迪思维”式

例如,在教“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时,为了让学生认 识到速算法的好处,上课开始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他小时侯喜欢数学,10岁的时 候,老师出一道题,1+2+3+4„„+99+100=?当别的孩 子动笔运算的时候,小高斯却算出得数是5050。同学和 老师感到很惊讶。你们知道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对 吗?原来他采用了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后来高斯成为一 个大数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速法”。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7)“审题入手,提纲挈领”式

例如,老师在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是这样设计 导入的:

板书课题,在“假”字下加着重点。问学生:“‘狐’指 什么?‘虎’指什么?”

学生查字典,思考。

①“假”字有几个读音,有几个含义(假期,请 假;跟“真”相反;假话;借用,利用:假借。)

②“狐假虎威”中的‘假’怎么读音?怎么解释?这个 题目是什么意思(狐狸借老虎的威风)

(8)“直观演示,提供形象”式

实物、标本、教具(挂图、模型、投影、幻灯、音乐、电影、电视等)

例如,初中语文第五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 课,教师从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导入课文。

(9)“借助谈话,增进了解”式

特级教师刘云生借班上课《一次特殊的实验》的导入:

师:孩子们,大家好!我姓刘,大家就叫我刘老师。跟我打打招呼,好吗?

(没有人敢发言)

师:我听你们老师说,你们班最棒。谁来打头炮,我首先送谁一张名片。

生:Hello,刘老师!

师:中英文双语打招呼,够国际标准!(送上一张名片,并和学生握手)

(全班哄笑)生:Nice to meet you, Mr.liu

师:我成“国际友人”了!(送上一张名片)

(众笑)

生:刘老师,您好!

师:我又“回国”了!(送上一张名片)

(众笑,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

师: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很会和别人相处,真是铁锹敲锣——响当当!呵呵,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大家这样“聚精会神”地看着我,会联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了卓别林。(众笑)

师:(笑嘻嘻地说)我有那么丑?

(10)“群策群力,学生登台”式

让学生上台作课的导入,例如特级教师汪兆龙在鲁迅小说《药》一课的导入设计:

上课铃响过,学生走上讲台,这是老师课前布置的一项特殊作业:假如我是语文老师,将如何导入新课?要求:以旧带新,兼顾复习与预习。

学生甲走上讲台: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呐喊”自序》,文中提到“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请问:什么是曲笔?” 台下的同学纷纷举手,学生甲请一位同学回答: “鲁迅先生所说的‘曲笔’是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种写法。”

“对,请坐!”学生甲继续问:“那么,鲁迅先生在哪两篇小说中用了曲笔?”

另一学生回答:“《药》和《明天》。”

学生甲用手示意他坐下后,又说:“鲁迅先生在《药》中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上一个花环,瑜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么死的?他死后,鲁迅为什么要用曲笔‘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呢?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这些问题都能解决了”

说到此,他转身板书了一个大大的“药”字,然后就下了讲台。

3、课堂练习

(1)课堂一般会有哪些练习?

① “打桩”式练习:巩固知识的基础练习

一般在讲新课以后,为了巩固新知识而进行的练习。

②“阶梯”式练习:突破难点的铺垫练习

一般是在讲新知识之前,为了扫清障碍,解决难点 而进行的由潜入深的练习。

③“反一”式练习:归纳总结的系统练习

一般是在课中与课后,为了让学生将知识归类和系 统化而进行的练习。

4、小组合作活动

(1)存在问题:注重形式,忽视内涵,缺乏实效。

①学生欲望不强。常见的形式是按座位前后四人组成,没有顾及到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故造成有些学生宁愿自己学习,也不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

②参与状态不匀。小组成员中有的抢着发言,有的一言不发,有的借机闲聊。能在倾听别人意见基础上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为数甚少,这样的讨论基本上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③活动过于频繁。有的教师凡问题都要通过小组讨论加以解决,学生忙于肢体上的“动”,缺乏思维上的“动”

④讨论质量不高。教师对讨论问题的设计比较随意,有的问题多于简单,学生感到没有讨论的必要;有的难度过大,学生无从下手。(2)如何改进

①提出合适的讨论问题

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应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使学生能解决又不能轻易解决。同时,提出的问题要有合作的可能,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适合课堂小组讨论的内容: ■ 辨析概念,寻求规律; ■ 操作实验探究; ■ 选择作业策略; ■ 完成竞赛性作业; ■ 学生间的互评互查

(2)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多数学生习惯于倾听教师讲课,对同伴的观点则显得不耐烦。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鼓励“沉默”的学生积极发言,对于“太过于表达”的学生,要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选择发言的时机,还可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诸如概括、总结等。

(3)帮助学生掌握小组讨论的方法

■讨论前,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独立操作。

■讨论时,让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形成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己的见解。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发言学生能代表小组意见,发言要求能让大家都能听懂。

5、结课

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

与课的导入一样,课的结束也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介绍8种结课方式:

(1)“总结概括”式

(2)“画龙点睛”式(3)“表格填写”式

(4)“作业练习”式

运用最多(略)

(5)“提取精华”式

在结课时提取本课最精彩的一笔,让学生欣赏强化,给他们更深的印象。例如,可进行“本课最佳解题”,“本课精彩回答”的讲评。还可再次运用课文中的格言来启迪学生,例如,《荔枝蜜》结课,可用“蝴蝶在游荡中炫耀漂亮的姿态,蜜蜂在劳动中创造甜蜜的生活”。《宇宙里有什么》,可用“恒星只要存在一日,总不会忘记肩负发光发热的神圣职责”。这些格言让学生加深对主题思想的领会和对课文的印象(6)“创设悬念”式

教师故意留下一个“尾巴”,课已尽,意无穷。陈景润献身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就是其于中学时代,他的数学老师在一节课结尾时介绍过“哥德巴赫猜想”,并说:“这是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一堂课上完了,可以让学生带着一种满足感走出教室(句号),可以让他们带着一种震撼力走出教室(惊叹号),也可以让他们带着无限遐想走出教室(省略号),同样,让学生带着新的困惑和问题走出教室的课(问号),也可能是一堂好课。

(7)“揭示规律”式

(8)“延伸发展”式

以德国小学三年级自然课为例:《研究土豆表皮的作用》,教师不是在课堂内空讲土豆表皮的作用,而是要求学生通过两周的对比实验,总结出动、植物表皮带有规律性的作用。

教师选择两个土豆,一个大一点,削掉表皮,另一个稍小一点不削表皮;称一下,分量一样;两个土豆都吊在通风的屋中。学生每天称两个土豆的重量、观察土豆的颜色。两周后发现,两个土豆在重量、颜色方面都有差异:削皮的土豆重量明显轻,颜色变黑;不削皮的土豆重量和颜色基本保持原样。

两周后,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土豆的表皮有保护水分的作用,能保持土豆新鲜,不变质。教师进一步提问:“土豆表皮的作用是这样,那么红薯、苹果呢?所有植物表皮的作用是怎样的?所有动物表皮的作用又是怎样的?人的表皮作用呢?”

经过思考和推测,学员回答:“红薯、苹果表皮的作用与土豆是一样的,植物表皮的作用也是这样。”由此推出,动物表皮作用和人的表皮作用也有这样的功能。

五、编写教案

(一)编写教案的原则

1、符合科学性:依纲扣本,避免知识错误。

2、加强创新性:构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

3、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避免千人一面。

4、坚持操作性:以简驾繁,避免臃肿繁琐。

5、考虑变化性:灵活运用,避免死板教条。

(二)教案编写的内容(10大项)

1、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2、教学目标:说明本课在认知(知识)、操作(能力)、情感(思想教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

3、课型:说明本课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4、课时:说明本课是第几课时。

5、教学重点:说明本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6、教学难点:说明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易产生的困难和障碍。

7、教学程序(教学过程):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等。

8、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处理书面或口头作业。

9、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10、教具: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例一:初中语文第五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设计

1、课题: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掌握本课语言、动作描写和人物刻画的写法;

(2)操作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学习鲁达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精神

3、课型:新授课。

4、课时:第二课时。

5、教学重点:使学生把握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6、教学难点:对鲁提辖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7、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表演法、讨论法、质疑法、发现法。

8、教学程序:

(1)兴趣导入

①导入本课内容:从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导入本课;

②回顾课文情节:简单复述情节,画出文章结构示意图。

(2)探索新知

①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②阅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对鲁达典型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的语句;

③赏析精彩片断:播放电视剧《水浒传》分析、体会鲁达性格的灵魂——“义”的一面(通过讨论、辩论、交流,达成共识)。

④巧妙设趣(用投影仪打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鲁达性格的另一面:脾气粗野,但粗中有细;

⑤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板书

⑥归纳主题思想,写作特点:采用分组讨论、共同归纳形式(3)能力反馈

①从讨论中选出对鲁达性格概括正确的项;

②从讨论中选出对塑造人物方法判断正确的项。

(4)教学终结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体会,出示投影仪,抢答并简述理由,选出代表到前面作总结发言。

(5)作业指导

以《鲁达的爱和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 的读后感(课后完成)。

附1:板书设计

2:教具、学具:投影片、投影仪、电视DVD

例二:

小学四年级语文“鲸”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类课文与其他类型课文相比,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已经学过的《日新月异的电视机》《智能机器人》等说明文相比,《鲸》一文对鲸是一种“似鱼非鱼”的水中哺乳动物以及形体大、食量大、肺活量大等特征描写十分突出,在表达上综合地运用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此外,作者用词准确,描写形象,文字浅显,条理清楚,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些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来理解《鲸》这篇课文,并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2、学生分析

对于说明文的文体结构特点以及说明方法,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电视机》《智能机器人》等文章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剖析方法来感悟文章内容。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已初步养成独立圈画、批注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也能在组长带领下较有序地开展。但根据前一阶段经验,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对文本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缺乏对文章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因而本节课重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自主学习文章内容,探究文章表达方法,并通过对关键词的辨析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事物的意识和分类思考的能力。

第二篇: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是对教学实施的预想。只有科学艺术的教学整体设计,才能使学生醉心于学习,积极探索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之外,还要精心设计教法,即搞好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科学艺术的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从五方面着手,下面就以历史和语文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说明。

一、精设导语,激发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篇,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新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让学生愉悦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导语的设计可遵循“激发兴趣,设置悬念,触及重点,创设气氛,切记??嗦”五个原则。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导语,都要短而精,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感召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例如,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内容枯燥,然而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导语设计:“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旅游看看两宋的经济,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我紧接着问学生:“我们带什么钱币去啊?是人民币吗?”这个问题把学生强烈地吸引住了,都积极地去看书思考。这则富有感召力的导语设计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好的导语对课堂教学,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从学习心理上对学生起着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对导语的设计要非常精心,这是实施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的关键。

二、巧妙过渡,衔接自然

课堂上,教师巧妙的过渡语可为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思维导向,使不同的内容之间衔接紧密、自然连贯,让学生感觉主线鲜明,整体性强。所有课堂教学应仔细推敲过渡语,这样做不仅使教师讲得顺畅,学生听得明白,还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仍以上面提到的七年级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为例,在学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过渡语:1.我们先去宋朝的田间地头看看农业情况如何?2.参观了农业再去看看手工业,看看能买点什么纪念品?3.再去看看商业大城市和海港好吗?从上面的教学设计看,整个课堂教学沿着过渡语,明晰了内容,合理推进,自然得体,使得所有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方法灵活,注重实效

文科要讲的内容往往是庞杂琐碎的,因此教师要把诸多教学内容巧妙的组织起来,以科学艺术的手段组合,这将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一堂课如果没有科学艺术的整体设计,从头至尾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进行平推式的教学,其结果往往是教师费力,学生烦腻。所以,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教学手段的灵活艺术性,才能使学生走上一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来选择教法。只有针对教材、学生实际设计出的教学发方案才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结合起来设计教法。一般来讲,一个单元乃至一堂课可能是一种教法为主,也可能是两种或者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顺利完成教学目的的,便是好的教法。

进行科学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师还应注重实效性,切不可在形式上一味追求,如果不顾教学效果生硬搬用某种教学模式,效果必定不好。教师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离开教学目的去追求教学形式的方法,不仅无益于教学质量,而且还会浪费教学时间。

四、选作练习,课外延展

当内容学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整理课堂所学知识,把零散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的内容,并复习巩固。为巩固强化效果,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运用,教师应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进行练习是促进转化能力的中间环节。练习题可选用课后的,也可以另外编写习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习题或写读书笔记。

课外延展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完成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它是拓宽学生知识领域的一条途径。例如,《土地的誓言》一文,作者抒发了对故土的热爱眷恋之情。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对故土之思的诗句,还可以写个以故乡为话题的片段。这样紧跟教材,同步练习,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练习题及课外延展内容,教师必须检查、讲评,将完成的情况及时向学生反馈,激励好的,纠正错的。

五、科学板书,增强效果

板书设计使教师用准确凝练的文字、生动的图示等对教学内容所做的概括,它是落实教学目的的艺术手段之一。板书便于学生加强记忆、理解、巩固有关知识,具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特点。所以,好的板书能提高教学质量。

不管使用何种板书,一切以便利教学为前提。好的板书设计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学的眼睛。所以,教师必须设计具有审美价值的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起到增强教教学效果,开拓学生智力的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整体设计关系到教学的难与易、简与繁、成功与失败,所以课堂教学整体设计必须用心。相信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更多更好的教学整体设计会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责编 张翼翔)

第三篇:《课堂教学设计——整体化取向》读后感

《课堂教学设计——整体化取向》读后感

近期读了马兰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整体化取向》一书,获益良多。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模式开始慢慢趋向固定化,越来越不像更不愿来改变。而在该书的阅读过程中,让我体会了教学设计的另一种思想,让我有了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面对相同的教材有了不同的感触,思泉涌动,连自己都激动万分,就像刚接触到教材,有着无数种诠释,有着不灭的激情。马兰老师激活了我的心,我将用我火热的内心在课堂感染学生。

摘录一:

什么是学习?如果教学的目标就是促进学习,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来理解学习是什么。学习是指学习者的知识发生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经验带来的。因而,学习可以被定义为基于个人的经验而带来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一定义表明学习有三个成分:

(1)学习是行为的长期变化而不是短期的过程,例如学习语词处理系统。个体某些行为的短暂变化并不能被视为学习。

(2)学习涉及认知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行为变化反映出来的。例如在学习语词处理系统的过程中,学习者处理程序时从不知到知的变化。

(3)学习依赖于学习者的经验,例如能读懂语词处理系统的手册。单纯的身体方便的变化,如疲倦、点头等都不能算是学习。更重要的是,不仅要看学习者学到了什么,还要看他是如何解释所学到的东西的,也就是看他的个人经验。摘录感受:尽管在“学习”这个感念中,一直有两个成分,也就是学习是持久的和基于经验的。但是对于“学习”之后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却一直存在着争议。书中的问题引申出了梅耶的学习隐喻论。学习即反应增强,学习即知识获得,学习即知识建构。在这三种隐喻中,我们可以看出梅耶最看重的还是最后的知识建构隐喻,认为他在改进教育方面的潜力最大,也最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有学习是什么到学习后的变化是什么,这些思考是我所不曾想过,现下想来就如同我们自己在学习欧姆定律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的老师不会只要求我们记住一个孤立的公式,而是会让我们根据欧姆定律学会设计一个实际电路图。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学的也是如此,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学习,学习后的变化才能真正的做好课堂教学。

摘录二:

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设计过程,也是一组用于单元课程设计的标准,即:先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达到理解的目标,然后再考虑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确实掌握了学习目标,实现了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并组织教学活动来达成目标。逆向设计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即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去理解;我们说追求的持久性理解的东西是什么。2.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即如何确定学生已经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且符合具体标准;如何证明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相关内容。3.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

这种逆向设计具体有以下两个具体的特征:首先,它在单元课程设计的逻辑上是顺向的,但从人们思维习惯的角度来说是逆向的。教师往往习惯于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前就直接进入课时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而逆向设计则要求我们打破这种习惯,先要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事先考虑评估学生是否达到理解的相应标准和方法。最后教师才开始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和学习经验,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法和媒体。这种做法能够确保具体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匹配,而且教学活动完全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以至于不偏离方向,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其次,逆向设计并非是一种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系统过程。有时候教师对某个教学要素或者某个具体阶段进行调整,就势必要调整其他的要素和环节,使教学活动与预期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保持一致。所以,在具体的逆向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这三个步骤的任何一个阶段着手进行,但是必须保证最终的设计前后一致,即教学的各个要素相互协调一致,而且整个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这种逆向设计与一般说说的“教学设计”或者“教学系统设计”有何联系和区别呢?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告诉我们教学设计的原则是要先鉴别教学目的,也就是确定教学目标;接着是镇定证明学生已经实现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以及相应的评价方式;最后安排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媒体。简而言之,教学设计遵循“确定教学目标——评估目标——导向目标”的程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逆向设计在理念上与“教学设计”或“教学系统设计”是一致的,都是从目标开始的。当然,逆向设计并非是一种教学设计模式,而仅仅是一种设计过程,是一

种设计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具体方法。

摘录感受:这段文章是讲述关于逆向教学的方法,这个是对我们日常教学的一种冲击,在理论与现实在脑袋中的强烈冲击时,灵感才能呈现。逆向教学设计真正实施需要以下四个步骤来完成,(一)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在这一步骤中要确定能深入持久的理解,确定关键问题所在,并且要确定本单元中学生将掌握什么样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二)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完成该步,需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然后设计真实情境的任务,最后还需要制作量规,才能完全完成。

(三)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和学习体验。即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意愿和逐步探究主题。

(四)反思并重构教学活动序列,这一步骤非常重要,能很好的实现意义架构和知识的迁移。以上几步需要在摸索中慢慢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最后逆向教学设计的妙处才能得以体现。

摘录三:

斯滕伯格讲了一个虚构的故事——《灰熊的午餐》。话说有两个孩子到森林里游玩,一个孩子是学优生,各门功课成绩好,发展一帆风顺,不仅老师夸奖他,父母赞赏他,自己也是喜不自禁。另一个孩子是“平庸生”,虽说不上落后多少,但在学校肯定是不起眼的,成绩平平,资质一般,除了偶尔有点小聪明,表现上乏善可陈。有一天两人在森林中散步,突然遇到了一头凶猛饥饿的灰熊迎面扑来。学优生在惊慌之中居然用“距离=速度*时间”这样的公式“算出”了灰熊将在多少秒钟后扑倒他们的身上,另一个“平庸生”则没有这样的本领。学优生大惊失色之余,看到那位老兄竟然蹲在地上换跑鞋,不禁大为恼火:“难道我们坐等着灰熊扑上来不成吗?”谁知对方的回答竟然是:“我们当然跑不过灰熊,当时只要我跑得过你就成!”可怜的学优生成了灰熊的午餐,“平庸生”却躲过了一劫。

摘录感受:在这个《灰熊的午餐》故事里如果撇开道德层面来看这一问题,我觉得虽然“平庸生”的学业能力或者说是智商不及学优生,但是能急中生智,另辟蹊径解决问题,证明他有实践智力。在书中也提到了故事的后续,“平庸生”在灰熊事件后吓得不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慢慢恢复。于是又一次在森林里散步,不巧又遇到了那只饥肠辘辘的灰熊,但遗憾的是,这次身边没有了“替死鬼”。无奈之下,“平庸生”想到有人在干坏事的时候,如果进行祷告就会促进对方良心发现。于是他蹲下来闭上眼睛,嘴巴开始念念有词。果不其然,灰熊也照

样开始祈祷了,但奇怪的是祈祷结束后,灰熊还是心安理得的扑了上去,可怜的“平庸生”虽然有实践智慧,但他仍然成为了灰熊的午餐。因为“平庸生”还缺乏创造智慧和分析智慧,换句话说,创意,执行和反思三者缺一不可。

马兰老师的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摘录的语段,它就像是大海里的浪潮一般,一波接着一波的冲击着我的思绪,让我应接不暇。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以另一个视角,另一种观点,另一种全新的思绪,来诠释这看似一成不变的教材,让课堂“澎湃”起来。

第四篇:单元整体目标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管理

目前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与管理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2012.02.23

目前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与管理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一、什么是单元整体目标设计

单元整体目标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以单元为一个整体,围绕着一个主题,对每个课时、课型进行的教学设计。与以往的教学设计不同,单元整体目标设计更注重单元的整体性,以及单元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课与课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支撑,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整体化以及系统化。

二、新课标指导下的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与管理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新课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都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了相应应达到的等级。因此,这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精读、词汇、语法、泛读、写作、听力及口语课等几种课型的设计,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要以单元整体目标为基础,设计出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各种课型,并恰当地分配到相应的课时。

以这种思想为指导,高中英语教学的管理也相应地转移到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上来。学生是整体发展的个人,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也是一个整体性的建构。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必须从这一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单元整体目标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

三、目前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与管理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及管理还存在这许多问题。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从整体出发,从整个单元主体的角度去思考每个课型、课时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与整个单元话题的关系,从而割裂了英语教学和学习的连贯性。这对于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很多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不能有效地进行总结、复习和巩固,更不用说他们的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了。

四、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与管理教学的理论依据

“单元整体教学”是建立在“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上的,它的心理学基础是1912年始创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者认为: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立场出发,不仅学生将学习情境视为一个整体来感知,教师更应努力把学习情境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因为学生对语言刺激应是综合的,而非单纯借助语句分析等特殊刺激就可以达到预期目的。

现代语言学的创始者,“结构主义”的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也认为:语言学不应把语言分为一个个元素:语音、词汇、语法等等,孤立地对其进行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程晓堂也指出,应该把语音作为整体来学习。因为意义和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而被割裂为碎片且离开语境的字母、音标、单词甚至句子都不利于学习,更不利于培养实际的语音运用能力。

五、单元整体目标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和管理教学策略

据此,笔者认为,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以单元整体目标思想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的改革,主要建议有以下几点:

1.教师应加强对教材整体的把握。通过研究新课标,教师要将新课标要求同教材、单元及相关话题进行结合,设计出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联系密切的课堂教学。

2.教师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和设定发展目标,积极参与学校及教育部分组织的教学研讨、教学互动等活动,放眼整体,不拘泥于一两个学校,甚至是一两个班的英语教学。

3.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一个整体发展的个人,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为己任,从听说读写译各个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反思、总结,进而不断提高。

4.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为整体教学多提要求和建议。以一个班、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校为整体,寻求更多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经历和经验。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形式多样化的。既突出整体性,又不失各部分的特色。借此契机,笔者在此希望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能够取得可喜的成果。

第五篇:教与学整体设计(范文模版)

课堂教学是结论与过程统一

随着理论探讨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推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认为,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要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教学目标就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其核心是课堂教育要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对旧理念的突破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所以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展示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训练,这样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才干。

《教与学整体设计》各分册都严格按照“课时”编写,并且要求每课时必须凸现“教与学师生互动”这个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强调拓展教材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现教材知识的全貌;强调不能停留在教材提供的现有概念、判断、结论上;强调要用教师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并且能在师生互动这个平台上,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以便擦出新的思维火花。

认识的两次飞跃

《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的编写人员本着这样一种理念,即相信学生的学习必须要经历“感知(具体)——概括(抽象)——应用(实际)”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感知→概括”,也就是学生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是“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显然,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各分册主编在演绎教材内容时,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的展开过程,设置了“提示”、“思考”、“讨论”、“注意”、“拓展”、“练习”、“总结”、“实验”、“演示”、“解释”、“讲述”等小栏目,好像把知识展开的全过程放在了一个全透明的玻璃容器中,由学生细细地去品味。

诚然,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地方,但课堂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因此,在教与学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的局限性,要确立整体设计的观念。《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在课前把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对教材重点、难点进行梳理,课后配有课堂跟踪反馈,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每单元设置“复习与验收”、“重点知识反刍梳理”、“综合·应用·创新例题选讲”、“能力测试平台”、“课后拓展阅读”、“研究性学习课题”等栏目,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关注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

过程是不可忽略的,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让他们得出结论或识记前人提供的答案,这种做法是舍本求末,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害。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教学专家对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强调教学过程是结论与过程统一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样一种教学范式,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且不能突出教学重点,甚至会模糊教学重点,模糊课堂教学背景。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有待商榷,最起码的问题是:现有的所谓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传统教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传统教学模式最有力的载体,不动摇这一载体,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将成为一句空话。在这一点上《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编写人员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教与学整体设计》通过师生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教与学整体设计》中就如何将教师的教融于学生的学之中,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境界作了有力的探索。

注意教的时机,激发互动

学生在根据《教与学整体设计》自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讨论中得以解决,而有些问题经讨论后,还是似懂非懂,这正是学生渴望启发最强烈的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在渴望的心理状态下,明析事理,收到教与学的高效。

注意教的艺术,乐于互动

《教与学整体设计》中对于疑难问题,教师没有直接讲授,不将自己或前人的较深的思维过程强加给学生。如《教与学整体设计》中有这样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发酵粉是由碳酸钠、碳酸氢钠与某些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而成的,用于蒸制馒头、面包等。(1)在家里用玻璃杯、玻璃片、含生石灰的干燥剂、水、发酵粉等,设计实验证明,发酵粉加水能产生二氧化碳。(2)简述实验操作的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3)发酵粉可以使蒸制的馒头、面包等疏松多孔,请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其原因。”刚开始,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动手。我便引导他们思考:设计的要求应包括哪些?二氧化碳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需要哪些仪器用品?通过这些简单问题的回答,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实验。因此,《教与学整体设计》比较讲究教的艺术,精心设置,创设类似的、简明的、呈现梯度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注意教的对象,全体互动

《教与学整体设计》将疑难问题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引导,真正实现面向全体互动。如《教与学整体设计》中关于实验室蒸馏石油这一实验,我们设计了这样5个思考题:①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位于什么地方?②蒸馏烧瓶中为什么要放几粒碎瓷片?③馏出物和冷却水的流动方向怎样?④为什么接受容器使用锥形瓶?换成烧杯好不好?为什么?⑤到目前为止,有机化学的哪些实验中使用了温度计?其水银球的位置在哪里?这样化解了难点,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后进生创设低台阶、高密度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或对问题全面理解;中等生则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优等生则运用蜻蜒点水,仅点拨关键。这样才能使学生全体互动、得到发展,很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下载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王 整体教学设计

    《老王》教学设计(注:★为微课展示环节)一、新课导入导入语:同学们,总有一种声音给你力量,总有一些语言让你感动,总有一段文字让你流连忘返,总有一张照片让你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

    高职语文整体设计

    高职语文整体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要求: 1.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描述 大学语文是全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之一。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学知识和经典篇章的......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一、教学(学习)目标1.学习介绍科学发现过程和成果、展现科学研究艰辛与乐趣的知识性读物,感受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探......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认识1-5(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

    《植物学》课程整体设计.

    《植物学》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分析 (一)课程分析 《植物学》是园艺、植保、林业等农业技术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现代教育评价》课程是河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师)的公共考试课程,是为培养和检查考生的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而设立的一门......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