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0:4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十一周 第六单元 21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教学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 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 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22.牧 场 之 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四、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五、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六、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教学难点】 解读、悟读课文,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3.简介词的内容。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二、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3.默写两首古诗。

第十二周 24 麦 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教学难点

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二、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三、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3.组内交流。4.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4.挂图。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词语:.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听写词语。.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组内交流。.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3.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习作: 1.精彩回放:

读一读:上节课整理好的好词佳句。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学生习作: 教师启发思路。

教师个别指导。同桌互相交流 推荐代表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反映自己农村家的 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精读课文有《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略读课文有《牧场之家》《麦哨》。课后还安排了本册教材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还有一个词语盘点、一个学习园地。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单元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体验乡村生活,并培养学生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2、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通过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单元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单元课时安排:十课时。

21、《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生字,记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1)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1)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附: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房前花屋后竹《春》 鸡───—大踏步走自然和谐 别有风趣鸭───—见人不惊奇趣迷人 吃晚饭───—搬到门前(夏)纺织娘───—催人入梦(秋)

教学后记:

22、《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四、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五、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六、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附:板书设计

碧绿草原牛成群

牧场之国

骏马飞驰任自由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羊闲猪乐鸡安闲

牲畜归圈夜悠悠

教学后记:

22、《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背诵三首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3简介词的内容。4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附: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境美──人忙

成人──日夜辛劳

四时田园杂兴

儿童──天真可爱

白鹭 桃花 鳜鱼

渔歌子

乡村美境

斜风细雨

教学后记:

24、《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日 教学过程:

一、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附: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或者好词好句。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时间: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第三课时

一、精彩回放

1、读一读、上节课整理好的好词佳句。

2、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3、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4、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二、学生习作

1、教师启发思路。

2、教师个别指导。

3、同桌互相交流

4、推荐代表交流

5、师生共同评议。

6、独立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一、展示台:

1、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2、展示反映自己家乡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教学后记:

单元后记: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不是讲完这一刻的生词、课文、语法、练习就行了,你讲完了,学生会了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所含着的情意以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6分钟)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好,听我讲个故事,听后给这个故事加个合适的题目。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

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我看到路却不断摔跤呢?”盲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你有明亮的眼睛,而我什么也看不到。”视力正常的人一听更加疑惑不解了。盲人不慌不忙地接着说:“就是因为你拥有明亮的双眼,能看清楚远方,却也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脚下,对于眼前坎坷的道路还没有看清楚就大步地走了过去,所以一不小心就被绊倒了。而我与你相反,因为看不到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将脚下的路探清楚后再踏出每一步,因此才走得很平稳,不会摔跤”。

视力正常的人听了连连点头。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的故事的,题目叫――17

触摸春天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一说你们的疑问。(谁触摸春天?怎样触摸春天的?为什么要触摸春天?春天怎么触摸?……)

二、引导初读(10分钟)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读课文解决疑问的心情了,那就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不动唇、不出声、不用手指读,只用眼睛扫视,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跳过去,不回读。时间为2分钟。读后说说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触摸春天的。

(1)

自读

(2)

反馈,板书:安静

盲童

(3)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是两个齿的钉耙锄地――有两下子啊!随着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对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的问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2、大家默读课文时遇到的不认识的字词,请自学解决: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拼音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评价初读(16分钟)

1、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吗?(投影出示)

盲童

小径

流畅

权利

磕磕绊绊

一瞬间

弧线

飞翔

缤纷

清香袅袅

(1)先自由地读一读,不会读的字词可以看看课文里的拼音。

(2)指名读,读错纠正,(3)齐读。

2、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就为读通课文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等一会儿和杨老师比赛读书,好不好?

(1)

自读

(2)

比赛

哪些同学想和我比试比试?请举手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的挑战者们,你们和我谁先读啊?

四、指导写字(8分钟)

1、课文我们暂时先读到这里。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投影出示词语)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

小径

流畅

磕磕绊绊

权利

弧线

飞翔

一瞬间

缤纷

2、请你们认真观察、分析、记忆字形。

3、在今天所学的生字中,“弧”比较难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弧”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瓜”的“竖提”中的竖是这个字的主笔,要写得垂直。“弧”这个字才端正美观。“瞬”容易写错。这个字的倒数第二笔是“竖折”。

4、听写生字词。

5、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词语自改,正确的打Ⅴ

错误的订正,并在写的美观的字上加★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同学们通过读书,对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这个问题有新的认识了吗?其实要想全面准确地弄懂这个问题,必须要到课文中找到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才行。这个工作,我们到下节课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1分钟)

上堂课同学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听写了生字词。这堂课我们抓住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和安静及来一次心灵对话

二、读书感悟(30分钟)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盲童――安静用手和心触摸春天的。

(1分钟)

1、请看屏幕:这就是课文描写安静用手和心触摸春天的语句。你们找得对吗?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些语句(配乐),请你们边听边想像安静触摸春天的画面。(2分钟)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二)假想阅读,体情悟道。

(分钟)

假如你现在就是安静,自由地读读这些语句,做做触摸春天的动作,抓住红颜色的词语体会体会当时的感受。

1、指名读第一语段。上台做“穿梭”的动作;回答:从“穿梭”“极其准确地伸向”你感受到什么?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读出来。(板书:伸向)

2、指名读第二语段。回答:“竟然”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上你体会到什么?她以前抓住过蝴蝶吗?从哪里知道的?(在安静指间扑腾的蝴蝶在安静的心中不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啊)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表达出来。(板书:拢住)

3、指名读第三语段。回答:安静的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张望啊?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表达出来。(板书:张望)

4、她双目失明却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还能抓住睁着眼睛的花蝴蝶,但又放飞了蝴蝶,明明眼睛看不见蝴蝶,还要张望蝴蝶,你们说安静的“神奇的灵性”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三个语段体会体会。(板书: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三)把自己当成课文中描写的人物,读书体会,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学习的方法。

课文除了描写安静触摸春天,还描写了的表现,杨老师已经找出了这些语句。请你仿照刚才的读法,把自己当成,读读这些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一直没有惊动安静?

屏显有关语段: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小结感悟。

(1分钟)

用细腻地语言描写了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句话点明了要向我们表达的中心。让我们一起朗读这句话。

(五)读写迁移。

(4分钟)

同学们还记得我第一堂课给你们讲的故事吗,请你学习本篇课文的写法,试着给这个故事写一个点明中心的结尾

走路的启示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我看到路却不断摔跤呢?”盲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你有明亮的眼睛,而我什么也看不到。”视力正常的人一听更加疑惑不解了。盲人不慌不忙地接着说:“就是因为你拥有明亮的双眼,能看清楚远方,却也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脚下,对于眼前坎坷的道路还没有看清楚就大步地走了过去,所以一不小心就被绊倒了。而我与你相反,因为看不到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将脚下的路探清楚后再踏出每一步,因此才走得很平稳,不会摔跤”。

视力正常的人听了连连点头。

(他想:走路如此,做其他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啊!

无论自己多有把握的事情,也一定要步步为营,千万不要因为过分自信而使自己陷入疏忽之中,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在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上遭到失败。)

(六)语言积累。(4分钟)

多美的课文,好好读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等一会儿,我们看插图试着背背。

三、引导实践(1分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课后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小报。下周交流评比。

附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伸向

生活

安静

合拢

蝴蝶

热爱

春天

(盲童)

张开

生命

张望

创造

自己

多彩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永生的眼睛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5.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6.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教师导入:《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21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b.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之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进一步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2.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鼓励学生从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多角度进行大胆评议,发表不同看法。

交流体会,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3:生命生命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2.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题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3.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

奋斗

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2.“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5.“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体验与反思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作业

1.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2.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21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与方法;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随课文的叙述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2.体会从平凡事物、普通场面展现乡村生活的美。3.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具准备

制作一幅乡村风光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住过农家小院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啊,乡村风光是那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乡下人家,去欣赏田园生活的独特风光吧!(板书课文题目:乡下人家)二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三 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1)字音。

结(jiē)出 场(chǎng)地 扎(zhā)到水下

(2)字形。

率:笔顺。

巢:上半部分是三个撇点。辛:最后一横要短。

(3)词义。

时令:季节。向晚:将近晚上。

3.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乡下人家在不同时候、不同季节独特迷人的风光。)描写顺序是什么?(按房前屋后,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夜里这种空间、时间交织在一起的顺序描写。)4.探讨的问题。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物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 四 自由讨论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场景,与组内同学交流,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交流概括。

(1)瓜藤攀檐(2)鲜花轮绽(3)雨后春笋(4)鸡鸭觅食(5)院落晚餐(6)织娘催眠

五 选择喜欢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最普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1.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

2.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者来到乡下人家,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谁能说说乡下人家的哪处景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回顾回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随作者走进这迷人的画面,品味其独特的美景吧。

二 研读品味,体会情感

1.自己品味,找出最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读一读,想想你喜欢的理由,并把相关段落展现的美读出来。

2.小组内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注意重点词句,体会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来体会景物的美,还可以通过想象把景物更充实地描绘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把这种美读出来。

三 总结提升,感悟写法

1.品读了乡下人家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你体会到了什么?(亲切、自然、真实、普通,和生活密切相关。)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

老师小结:乡下人家的独特就体现在它的自然真实、和生活密切相关,迷人就在于它体现出了一种淳朴的美、和谐的美、无人工雕琢的美。

3.是啊,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非是乡下人家极为常见的瓜藤、花、竹、鸡、鸭等景物,却体现着自然、美好、和谐、令人欣赏、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这正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之妙。

4.除此之外,作者还有哪些写法上的高明之处值得你学习?(运用了一些对比手法、拟人修辞手法,有些词句生动准确,作者观察仔细、体味深刻,把情融于其中。)四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2.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五 延伸拓展,交流感受

1.读一读《在天晴了的时候》,看看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怎样描写的,你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

3.课下再搜集一些关于国内外的乡村生活的资料或了解一下我国不同地区乡村生活的特点。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架 装 鸡花 领 食 衣 鸟 苦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碧绿)的藤叶(凉爽)的浓阴(可爱)的鸭子(高大)的房屋(鲜嫩)的竹笋(清凉)的微风 3.用不同的字表述“看”的意思。

看:瞧 瞅 望 瞪 视

4.读下面的一段话,请你将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画下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

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5.请将下列联系密切的词句用线连起来。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

2.认识本课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重点语句,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

3、通过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草原、动物与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重点难点

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教学过程

一 自读提示,导入题目

请同学们读提示,看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了哪些要求。(课文描写的是有着“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体会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③抄写喜欢的词句。)那么,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牧场之国”去感受一下异国的田园风光吧。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提出不懂的问题。三 汇报交流 1.字音。

圈里(juàn)模样(mú)好似(sì)

2.词义。

仪态端庄: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这里指运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着。

悠然自得:指悠闲,内心感到非常满足的样子。本课指绵羊生活在绿色草原上,快乐无忧、舒适满足。

3.主要内容。

在绿色的国度里,动物们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地生活,即使傍晚来挤牛奶的人也是默默无语,漆黑的夜晚更是一片静谧,给人以优美迷人、自然和谐之美。

四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老师引导。

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所介绍的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细细地读,看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自读欣赏、体会。(体会中指导朗读,读出牧场的自然和谐、优美迷人。)3.小组汇报。4.全班交流。

(1)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它们在吃草,悠闲自得。

(2)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

(3)真正的荷兰:在绿色草原上,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

(4)真正的荷兰:傍晚,有人驾船默默挤奶,船只行驶舒缓

平稳,车船离去又是一片平静;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低地无声,夜晚漆黑,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片静谧,一幅沉寂的静夜图。

五 总结全文,升华拓展

1.老师小结:真正的荷兰,牧场有无垠的碧草、成群的牛、马、猪、羊和小鸡,它们悠闲自得,快乐舒适,没有人打扰,没有人侵犯,是一幅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

2.通过作者介绍,我们了解了荷兰的牧场,感受到牧场独特的异国风情,但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呢?(既是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又是对荷兰独特牧场风光的赞叹。)3.请你也以这种形式,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或你自己搜集的有关荷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好吗?(准备,展示。)

课堂作业 1.给多音字组词。模 圈 2.读读,连连。

3.读了课文,也了解了荷兰的一些风土人情,请你用自己的笔介绍一下“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出你对荷兰田园

风光的喜爱之情。古诗词三首

教学要求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前两首古诗。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

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吧。学习了《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之后,相信大家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 交代任务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 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 1.作者简介。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终生未仕。诗学晚唐,精致细腻、清新淡远。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有《苇碧轩诗集》。

2.阅读诗文。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诗,纠正字音。(2)理解古诗的意思。

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

诗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②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了:读liǎo,结束。

诗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忙完了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了。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播放音乐带,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展示了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 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1.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他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这些诗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

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诗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②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

诗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得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树阴下学着种瓜。

4.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配乐朗读。)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图。

五 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张志和的生平资料。2.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带。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宋代两位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请学生背诵)这节课,我们学习唐代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

二 回顾词的特点

1.谁还记得我们第一课学的一首词?你们还能背背吗?(《忆江南》。)2.词有什么特点?

词有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渔歌子》。但后人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就与词牌无关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

三 学习《渔歌子》 1.作者简介。

张志和(730?~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wù)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被贬官后,不再复仕,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

2.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对照注释,结合画面,了解词意。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情感。3.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词《渔歌子》,纠正字音。(2)说说词的意思。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词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一派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意: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溢于其中。)4.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谈谈你的感受。(1)配乐朗读。(2)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将山前高飞的白鹭,岸边盛开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鳜鱼及斜风细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充满情趣的渔翁垂钓图。展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5.练习背诵。四 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三首古诗词后,你对乡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环境清新自然、让人心情舒畅;劳动人民勤劳质朴,自得其乐,值得学习。)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背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把诗句补充完整。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月里,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都忙活开了,刚忙完了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没有一刻闲暇。我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勤劳,他们不误农时,辛勤劳作,值得赞扬。

3.用自己的话把《渔歌子》第一句的画面描绘出来。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高飞,溪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岸边粉色的桃花开得正艳,这真是一幅绝妙的春景图。

4.快来读读下面的古诗,说说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过 故 人 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麦 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2.认识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的语言,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轻柔的音乐带。教学过程

一 自读提示,导入新课 1.由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①课文描写的是孩子们的生活。②要求:了解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出喜欢的理由。

2.乡村儿童的生活一定很有趣,当你看到题目《麦哨》时,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吹麦哨的样子,那动听的声音,孩子们

在麦田边玩耍游戏的情景……)快来读读课文,看看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吧!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质疑。

三 小组交流,体会情境 1.交流字音。

2.谈谈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交流疑问。3.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四 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1.字音。

剥开(bāo)黑白相间(jiàn)吮吮(shǔn)多音字:和

2.主要内容。

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以及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可爱的形象。

五 品读欣赏,体会情趣

1.找出你喜欢的部分,反复读读,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喜欢的理由。

2.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第3自然段:写湖畔割草的孩子样子非常可爱,脸蛋像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第4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再现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田间风光,也营造了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读出这种风光的美好及喜爱之情。)第5自然段:写孩子们在天然运动场活动的欢快、活跃的情景。(读中体会这种情感。)第6自然段:写农村孩子特有的享受,他们识得一种带甜味的茅草,渴了嚼嚼吮吮,那甜美清凉的滋味太美了。(读中再来体会这甘美的享受。)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那欢快、柔美、悠远的哨声好像一直响在我们的身边,那好像就是孩子们的欢笑,就是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童年。

六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孩子们欢快、美好的生活,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了乡村自然环境的美好,孩子们天真、淳朴、可爱,他们快乐的田园生活让人羡慕。)2.课文在展现孩子们的生活时,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1)开头结尾以麦哨相呼应。(2)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3)色彩描写突出。

板书设计

割草的孩子 + 丰收的麦田

麦哨声声

课后反思

1.上课前,最好先让学生收集田园风光的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淳朴。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更深入。

3.课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读课外相关文章,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课堂作业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的读音,用“”表示。随声附和(hã hâ)黑白相间(jiān jiàn)剥开(bō bāo)首尾呼应(yìng yīng)吮吸(shǔn yǔn)撩起(liāo liáo)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红扑扑)的脸蛋

(金黄)的油菜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齐刷刷)的麦芒(雪白)的萝卜花(甘甜清凉)的滋味

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田间鼓着腮帮,吹着麦哨,奔跑嬉戏的情景;听到了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一声呼,一声应,此起彼落,“呜卟,呜卟,呜……”;想到了乡村孩子们生长在大自然的环境里,他们的生活快乐无忧,充满情趣,让人羡慕。

语文园地六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感受乡村景物的美好和乡村欢乐的生活,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2.进一步了解乡村生活。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积累描写田园乡村的诗句。

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乡村的风光及生活。通过说与写乡村生活,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展示台活动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重点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2.进一步感受乡村的田园生活。3.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具准备

1.学生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加以整理,做好交流准备。

2.把活动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写在黑板上。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近一段时间对这组课文的学习,了解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田园生活,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幅幅自然质朴、清新美好的画面。同时,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或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对乡村景色、田园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产生了无比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田园和乡村,用我们的语言来抒发我们美好的感受吧!二 交代任务

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田园风光、了解的作物生长情况、调查的生活变化情况、感受的田园美景、体验的乡村生活、搜集的资料信息等项训练成果加以整理,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准备交流。

三 小组交流

1.每人进行交流,相互评议,互相感染启发,选出最出色的代表准备班上交流。

2.老师深入小组进行指导,了解学生深入乡村、感受生活、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

四 班上汇报

1.各组派代表进行演讲,并准备接受提问。

2.其他同学在倾听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可以指出不足,可以谈听后的感受。

五 总结提高

同学们,你们的介绍使我们又一次欣赏了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感受了乡村丰富多彩的田园生活,体验了其中的乐趣,激起了我们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向往和热爱之情。让我们继续走进田园,感受乡村生活吧,相信你们一定会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乡村生活,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进行习作指导,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具准备

准备实践生活中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了解了质朴清新的田园生活,感受到了乡村的可爱,激起了我们对乡村、对田园的向往之情。今天,你们就把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写下来的内容诉诸笔端,尽情地抒写吧!二 明确要求

1.读“口语交际·习作”,看看这次习作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2.交流汇报。

(1)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2)内容表达要清楚,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3)写后认真读读,改改。三 选择材料

1.选择印象深和感触大的景物、人物或事,表达出对田园、乡村的热爱之情。

2.小组交流材料,互相评议。

3.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内汇报评议。4.针对自己的问题再作调整。四 确定题目

1.要能概括全篇内容,简洁而醒目。2.可以是短句、词组。

3.可以以地点、景物、人物、事物为题。五 理清顺序

写景——按地点的变化来写,如《乡下人家》。写人——按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写,如《麦哨》。写物——按事物的不同状态、特点来分别介绍。写感受——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认识,最后结合实际

写感受。

六 确定详略

将最能突出乡村生活特点的内容详写,其他略写。七 自拟草稿 八 互读互评互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三项训练。2.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积累描写田园的古诗句,进行田园风光展示。

3.提高表达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读“我的发现”中的内容,请学生体会带点词的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2.交流汇报。

作者将用来写人的词语来描写动物、植物,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读后使人觉得生动活泼。

3.再找找文中类似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二 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诗句,读通读顺。

2.练习说说诗句的意思。(老师指导,学生能略知大意即可。)3.再读读诗句,说说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描写的都是田园生活。)4.熟读背诵。三 展示台

课余时间,将小组搜集的田园风光的资料、图片或优秀习作编辑成小报,再由班委办一期有关田园风光的板报,也可以将搜集或亲手制作的一些实物插挂在展板上作为点缀,使展板呈现出乡土风情。

第五篇: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0、乡下人家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4.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1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

?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20.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 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21、* 牧场之国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德育目标: 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 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三、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大家相互评议)

四、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体会荷兰牧场白日的生动和谐

师问: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牧场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

a我从“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两句话中感觉到的。给人感觉是,只要你站在绿色低地上,视线能看到的地方,就全都是黑白花牛,整个牛群如同一个大家庭,在没有人的低地上,老牛像一个威严的家长似的,管理着草地上的牛群。整个低地似乎就是它们的天下。

b我从“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这儿感到的。“赞许”的意思是因为感到好而加以称赞。他肯定是在绿草地上生活的自由、快乐、满足才赞许的吧!

(师过渡:你体会得真好。那如果猪会说话,它会怎样加以赞许啊?)

c他一定会点着头说:“多么广阔的绿草地啊,你是我们快乐的家。”

d它也许会说“在这里,没有人类来打扰我们,也没有敌人威胁到我们的安全,我和朋友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多么幸福啊!”

e它可能没说那么多,只是一个劲儿地像个粗汉子似的嘟囔:“哦,我的家,我的家!”

师过渡:你为什么认为他会这么说?

F、因为书上不是说:“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呼噜”就和我们人喃喃自语差不多吧!

师总结: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到猪的快乐,也看到了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真是一幅生动和谐的家畜家禽游憩图呦!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要让我们能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低地上的动物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22、古诗词三首

课型:

古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诗词的内容,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诗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 麦哨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德育目标: 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课前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下载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沙漠中的绿洲 ★一、教材分析: 《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如何克服困难,在沙漠中植树种草的,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单元导语和整理

    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整组教学 专题 走进田园 热爱生活 一. 单元要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文章。都围绕乡村生活,田园风光来叙事描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曙(sh^ zh&) 匣(xi1 ji1) 蘸(ji`o zh3n)狱(y# y&) 敞(ch2ng b#) 穆(li3o m&)乃(n2i r9ng) 棠(t1ng sh2ng) 铸(sh7u zh&)二、读字组词。裙( ) 篇(......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1.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难点: 感受......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分析(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分析(人教版) 第六单元 21 乡下人家 一:学习目标 :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编排了二篇阅读文章,二篇略读课文。《乡下人家》主要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习作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年级 上册 第六单元作文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有两个内容可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两者选择其一。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美丽的集邮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根据本课的特点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诗歌之美。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大胆想象。4、有感情的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