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塞腰鼓》,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知识目标: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3.能力目标: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入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教师板书课题
三、师:请大家把课本打到123页,快速浏览文章,自己解决生字词。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小声读一下。(过程2~3分钟)
四、结束浏览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张安塞腰鼓表演图片(3~4张),请大家看一下这与文中描述是否一致。(教师对图片做简单讲解,图片选用比较有张力、有气势的)
五、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本文记述了一个 的过程,描述了一个 的场面。注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请大家思考一下。(明确:安塞腰鼓表演)
六、既然是过程,那么当然就又先后,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为主体,那么就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板书设计见附录)谁能用课本上一个字来概括表演前和表演后的氛围特点?(生:静。)
师:那么中间表演的过程可以用哪个字概括?(生:动或闹。)
那么这篇文章的整体气氛依次为静、动、静。动静结合,互为衬托。仔细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的“静”和结尾的“静”一样吗?谁可以在“静”字前再加一个字,把这两个“静”区分一下?(生:前为安静,后为寂静。)谁能区分这两个词语的不同?
明确:安静一般形容有生物而保持安静的状态,寂静一般用来形容环境的安静。例句如:学生都在认真地写作业,教室十分安静。
2、我在田野中漫步,四周一片寂静。
七、文章既然描写了一个场面,那么必然有构成这个场面的要素,想一想文章中构成场面的东西有哪些?(明确:茂腾腾的后生、系着红绸子的腰鼓、黄土高原、起伏的群山、火红的高粱。)
想象一下,这些东西聚合在一起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明确: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等。)
八、那么想一想,如果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它?(明确: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分应激情澎湃,情绪激昂。)
九、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然后大家展示。朗读之前我把个人的一个朗读心得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幻灯片内容:四部朗读法: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
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好了,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
十、学生片段朗读展示,老师及同学点评。人数控制在3~4人,如没有学生朗读静态段落,教师可进行提示。如有能力,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后进行朗读示范。(至此用时不超过25分钟。)
十一、播放《安塞腰鼓》视频朗读。(互联网上有寒风朗诵并制作的本文配乐配表演朗诵,非常精彩,总长7分36秒,建议使用。)
十二、通过读课文,看场面,听朗诵,设想一下,假如你现在就是在现场的一名观众,你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什么,或者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它?(明确:文章第12自然段。个人总结的词语有劲、自由等。)
教师提示:劲也好,自由也好,实际上都是生命的跃动。我认为用生命去概括最好,安塞腰鼓诠释了生命,激情与张扬,放纵与自由;生命的激情也支撑着安塞腰鼓,刚劲与活力。
十三、设想一下,假如你是表演队中的一员,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明确:什么也没想,只把它看成是一种激情的宣泄、生命的激荡,他不会在乎周围有没有观众,有没有人关注,他在用“敲起来”和“跳起来”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十四、展示教师个人感悟(幻灯片形式)
一场安塞腰鼓,实际上就是人生的完整历程,在起始的安静中积蓄、孕育到人生辉煌时的挥洒与张扬,再到老去时的沉思与宁寂。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慢慢沉寂下来的是鼓声,而久久震撼我们心田的是那近乎疯狂的搏击着的生命。“我们崇尚专注一生的事业,我们更赞赏自由奔放的灵魂”,那千年黄土孕育的奔流黄河滋润的安塞腰鼓啊,你敲击着生命之门,跳动着生命之舞,燃烧着生命之火。
当远处那声渺远的鸡啼响起,我感到有另一种生命在涌动。
十五、作业
1.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字左右。2.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修辞和句式特点。《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以及移步换景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品味文中的乐、悲之情,并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虚词的积累
2、学习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
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古文。《小石潭记》是“记”文中的名篇,写景与抒情都有独到处。
学情分析: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步骤、方法、重点等。教学设想:多读。多媒体协助教学。把学习生自主性学习调动到极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依图猜文,导出作者柳宗元,简介作者作品 二、整体感知
1、听读:(多媒体播放朗读视频),之后全班齐读,然后各推荐一名男生女生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注意字音,断句,节奏,语气并体会感情)2、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集体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先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最后教师总结。
3、生字辨音(课件出示)
篁竹 huáng 清洌 liè 为坻 chÍ
为屿 yŭ 为嵁 kān 佁然yĭ
俶尔 chù 翕忽xī 差互cī 寂寥 liáo 悄怆 chuàng 幽邃suì 4、解释重点词语意思(课件出示)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2)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像长蛇爬行那样 3)明灭可见 或现或隐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5)日光下澈 向下 6)影布石上 照映
7)隶而从者 随从、跟从 8)以其境过清 因为、凄清
5、翻译有代表性的句子(课件出示)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梳理文章内容(给出答题要求:一人读原文,一同学用译文解说小石潭美景)
问题一:怎样发现石潭的?
二:石潭的全貌怎样?
三:潭水和游鱼怎样?
四:石潭的源头怎样?
五:石潭的环境怎样? 三 重点研讨:
(一)再读课文,先品“景”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读完全文,小石潭给你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
小石潭很,因为它。
2、研讨下列问题: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感悟,再品“情”,体会以景写情
1、正所谓情由景生,同学们,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根据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
四、总结全文
1、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和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发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抓住特点描绘了小石潭的景物,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五、板书: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阿尔乡九年制学校
邵文佳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阿尔乡九年制学校
邵文佳
第二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至16自然段。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3.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
1.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2.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播放黄土高坡的曲子渐弱)安塞,地处陕北高原腹部,这块特殊的地域环境,在长期的孕育过程中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地域文化。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它以粗犷豪放的动作,铿锵有力的节奏,欢腾跳跃的舞姿,展现了排山倒海、宏伟磅礴的气势。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今天学习的课文就叫做《安塞腰鼓》。(出示课题)
2、欣赏安塞腰鼓片段
二、初读课文
1、陕西作家刘成章用他饱含诗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安塞腰鼓,让我们来感受他给我们内心带来的震撼和冲击。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学习提示:
(1)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字词、语句打上问号。(2)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交流
1.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组生字词。
出示: liáng zhòu bèng 高粱地 骤 雨 蹦 跳
zǎo bó lì
酸枣树 搏 击 战 栗(1)粱 搏 栗(动画:将易错的部首闪红)(2)打开书后习题2,用钢笔描红。
2.接下来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几组词,你能感觉到了什么? 出示:蓬勃 亢奋 碰撞 元气淋漓
震撼 烧灼 威逼 奇伟磅礴
壮阔 豪放 火烈 惊心动魄
这安塞腰鼓气势磅礴,令人震撼,作者也不由得在文中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 腰鼓!”
三、初步感知。
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课文里出现几次?
对,这样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第一次出现在第8节,„„)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第8节)
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1节)
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4节)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第16节)
2、同学们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些句子?
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先后出现4次,可见这安塞腰鼓给作者带来的震撼,他才会如此反复赞美。
A.你看,这火烈的舞蹈场面: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B.你听,这激越的鼓声。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C.你瞧,击鼓的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D.你欣赏,那变幻的舞姿。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
作者被安塞腰鼓深深地陶醉了,反复地发出赞叹,其实这种写法本身就是一种美,它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更加深刻清晰。
3.理清文章脉络。
(1)浏览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2)认真思考,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
四、学习第一段 鼓响之前
1、自由读
2、讨论:腰鼓表演开始前,你看到了什么
背景 一片高粱地
后生 茂腾腾 朴实 沉稳而安静
腰鼓 呆呆地
这时给你的感觉怎样?(静)
3、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为后面的文章蓄势,高粱地是边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声势,那“沉稳而安静”的表情显示着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些都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
4、齐读第一段
表演时,安塞腰鼓的到底有多精彩,下一节课一起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伴着陕西民歌,我们再一次走进黄土高原,去观赏、倾听、感受和品悟安塞腰鼓。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安塞腰鼓的?(静、动、静)课文中怎么描述着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的?浏览课文6-16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场面、鼓声、后生、舞姿)
二、品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艺术美。
(一)感受安塞腰鼓舞蹈的场面美
(PPT)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静静地默读,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画出最让你震撼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读、画、写)感受写得精炼一点,哪怕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能表达你的感受就行。2.交流:
感悟“一捶”——
这是怎样的一捶?
师:大家再读读这里面的词语,是否是让有更深刻的感受?
这三个词一个比一个更好,是排比句,发狠了,说明了这些后生一开始就搏击;忘情了,说明了他们把所有的事情都忘记了,指把自己的心放在这“隆隆隆隆”之中,在那里使劲地捶着。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里。
师:这一节中还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吗? 感悟“排比”——
生: “【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斗虎一样,是强劲的风姿。”从这里可以看出后生们的每一个细胞都活动,都在跳跃着,跟着那种节拍在活动。师:那是用怎样的句式来描写这种感觉的呢?
师:这种排山倒海之势的排比句来表达这样的感受。【出示课件:排比句——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同学们,作者在这里用排比句对安塞腰鼓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好好读读,体会体会,哪些词?
生:【自由朗读体会排比句——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 师:这样的感觉使我们感到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PPT)生齐:燥热了,师:这腰鼓使—— 生齐:„„
师:这腰鼓使这世界立即变得—— 生齐:„„
师:作者情不自禁地感叹——
生齐: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我们就带着作者的这一唱三叹,再次走进课文的8—17小节。PPT学习提示
提示一下,这样的感受不要长,最好精炼一点,哪怕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能表达你的感受 都行。
(二)感受安塞腰鼓鼓声的力量美
1、安塞腰鼓不仅场面豪放火烈,而且声音震撼人心。你听!教师领读,指导朗读(PPT)
2.(PPT)仿写: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还可能碰撞在哪里……
这是隆隆的鼓点,这是隆隆的气势,这是隆隆的震撼,作者又一次发出赞叹——(师生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感受打鼓后生的形象美
1、山崖在动,心在动,人在动,一切都因为这安塞腰鼓在动!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的心灵,是谁给我们带来这样隆隆的听觉震撼?你们看!
2、是打鼓的后生们!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啊!请大家自由朗读12—14自然段。
3、{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吗?(风华正茂 朝气蓬勃 血气方刚 元气淋漓 ……)}
4、是怎样的元气淋漓呢? PPT出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促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能量!
5、师:这句话中,连用了三个搏击,同学们,什么是搏击?
6、引入“那农民衣包裹着呢……”打鼓的后生们吃的是红豆角、老南瓜,穿的是粗布衣服,过的是艰苦的生活,他们就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
7、PPT师: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咽菜,挑水打井,用坚韧与顽强与命运——搏击;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
8、现在,你知道打鼓的后生们,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在与什么搏击呢?
9、(出示打鼓图)生活这么艰辛,环境这么恶劣,但是,你从这些后生们的脸上,看到害怕了吗?看到退缩了吗?看到绝望了吗?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笑容,透过笑容,你还能看到什么?)(是啊,高原人民多么的坚强和乐观,他们用鼓槌敲碎了痛苦;用舞姿和鼓点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追求!)
10、读出他们与恶劣的环境搏击的那股顽强与乐观吧!读出你对他们的赞美!完整朗读12自然段。
11、指名读:来,带着他们的顽强与乐观,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12、领读“黄土高原哪,你——……
师生齐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感受安塞腰鼓的舞姿美
1、安塞腰鼓的好,还好在——
引读课文——每一个舞姿都——
2、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3 听,鼓声响起。(播放安塞腰鼓音乐)
作者给这段鼓声配上了画面。出示:愈捶越烈……痛苦和欢乐……
4、指名读。
师:这段话里,用词很特别。你们看?
作者连用了三组词义相对的词儿,这三组词语表达了这些后生的什么心声呢?你能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说出他们的心声吗?请大家先自己试着说,然后说给同桌听。
5、指名说。
6、对,这正是打鼓的后生的心声!也是整个黄土高原人民的心声!把他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勤劳和坚强读出来!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读出来!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现这舞姿变化、声影茫茫的壮阔场面!
(五)写腰鼓戛然而止,写得非常简略。读一读18小节,“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如何理解?
人们都沉浸在其中,如痴如碎,如梦如幻。一声“渺远的鸡啼”打破了这寂静,让人回到现实,我们能感受到了一个“静”字,与开头相呼应,首尾圆合。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与上文相对照,更加突出腰鼓舞的壮阔和火烈,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对整个腰鼓舞的描写,真是场面惊心动魄,结构层次分明,描写绘声绘色。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你读出了什么?
三、回味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文字美
1、感谢黄土高原,他孕育了这样的一群人们,他衍生了这样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2、鼓美、人美、文也美。
出示找一找:
1、到课文中去找出你觉得写最美的一句话。
2、在它的旁边写下你喜欢它的理由,留下你读书的印记。
3、用朗读表达出你的情绪。预设:
每一个舞姿都是……每一个舞姿都是……
(说出你喜欢他的原因。还有谁也喜欢这个句子?)
(充满了力量,听到了呼呼声,感受到舞姿的变化多端,浓烈的艺术享受……!)指导朗读。(指名两名学生读)
是呀,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读一读,背一背,将这样的美好留在我们的心间。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播放安塞腰鼓声音,让我们来给这段腰鼓表演配上画面吧。试背。齐背。
4、像这样,写的优美的排比句课文里还有很多。同学们,还有哪些句子呢?作者的神思妙笔,让文字与腰鼓表演浑然一体,读起来如此激越豪放。其实,这篇文章不仅仅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它的每一句话都写的很美,每一句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四、反复吟叹,总结延伸
1.著名文学评论家厚夫先生这样评价安塞腰鼓:某种意义上讲,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已经变成中华民族坚定不移,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出示朗读)
2.让我们带着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带着高原人民的敬佩,再一次发出赞叹吧: 出示: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五、作业
1.背诵12至16自然段
2.完成《补充习题》
第三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陕西省镇巴县平安初级中学
刘祥明
邮编723601
电话*** 教案背景:《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可设计2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学生提前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教学课题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生动形象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的场面描写。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在朗读中体会安塞腰鼓的内涵。
3、情感态度: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来的激情与力量,在读中感悟、想像,为了加强感悟,做好朗读训练指导,我利用了百度搜索,搜索了安塞腰鼓的图片、安塞腰鼓的朗读视频,身临其境的感受安塞腰鼓的激情与磅礴气势。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歌颂了充满激情的生命和生命中奔腾的力量。作者用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也表现了西北人民虽然生活贫困,却似“高粱”一样朴实、坚强、健壮。虽然身体 “消
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重负的力量;黄土高原的人朴实、健壮,充满生命的活力,相比经济发达的江南,缺了些世故圆滑,但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巨大的力量。这里的生命还在期盼“搏击”,对未来充满期盼。设计思路: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养育的后生勃发出来的奔腾的生命和感受到磅礴的气势,这种激荡奔腾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要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中去体会,必须借助视频朗读,整体感受安塞腰鼓中表现出来的“激情勃发的生命与力量”,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安塞腰鼓表演的情节,感悟黄土高原孕育的奔腾的生命体现的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读。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品味安塞腰鼓的内涵,借鉴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设备、连接网络的计算机、电脑有播放影音的组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百度搜索 :http://zhangmenshiting.baidu.com/data2/music/4722922/4722922.mp3?xcode=632ae285f775c6d2165aae570e00d8bd&mid=0.37805037210938 下载好的歌曲(提前链接并下载成功并在上课前4分钟播放)。播放完后,教师点评导入:(3分钟)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杏花春雨的江南;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一望无垠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陕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由多年历史沉淀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教师板书课题----《安塞腰鼓》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文章,标注生字读音。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小声读一下。(8分钟)
2、请看投影屏幕,欣赏几张安塞腰鼓表演图片,请大家看一下这与文中描述是否一致。百度搜索链接(3分钟)http://image.baidu.com/i?word=%B0%B2%C8%FB%D1%FC%B9%C4&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m=hao123教师对图片做简单讲解)
3、学生思考并归纳:本文记述了一个 的过程,在文中分几部分写了安塞腰鼓?(明确:安塞腰鼓表演;既然是过程,文章写了安塞腰鼓表演的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2分钟)。
四、播放《安塞腰鼓》视频朗读。
1、通过读课文,看场面,听朗诵,设想一下,假如你现在就是在现场的一名观众,你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什么,或者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它?百度搜索链接课文朗读视频:8分钟http://)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4.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用那些词句、修辞手法来描写安塞腰鼓的?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口述:(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6、想象一下,安塞腰鼓给你了你什么样的感觉?用词语概括。(明确: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
六、那么想一想,如果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它?(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结束后)
(明确: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分应激情澎湃,情绪激昂。)
七、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然后抽同学展示。朗读之前我交给大家一点朗读技巧,慢慢体会。(朗读技巧:1.声音大而不喊,体现浑厚;2.慢而有感情;3.快而不能读错,错了也不要重复。)
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有感情要求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自己感兴趣的片段。
八、学生任选一段,进行片段朗读展示,老师及同学点评。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后进行朗读示范、纠正。2分钟
九、作业
1.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2.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修辞和句式特点。
教学反思:安塞腰鼓的视频朗读用时在8分钟,占用了一节课时的五分之一时间,因此,在视频朗读学习之前,应该安排学生预习,标注出文中描写安塞腰鼓的词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这样便于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第四篇: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
媒体设计:腰鼓表演的片断。
一、导入:
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有个舞蹈节目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他就是安塞腰鼓。今天,你们想不想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魅力?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后,学生谈感受。——人多,场面大,磅礴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安塞腰鼓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以上是我们对安塞腰鼓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看看刘成章是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引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听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1.读课文.请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你从哪里看出安塞腰鼓有这个特点的?
3.再读课文,圈画出你欣赏的语句。指明读自己欣赏的语句,读出相应的语气。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及作用(师适时点拨:长句、短句、排比句、比喻句、反复以及各自的作用)
4.我们一起来看看结尾有什么神奇的魅力。
三、作业:
以“春节放鞭炮”为题材,模仿文中的排比句/比喻句/长句/短句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第五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陕西省镇巴县平安初级中学刘祥明邮编723601
电话***
教案背景:《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可设计2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学生提前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课题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生动形象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的场面描写。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在朗读中体会安塞腰鼓的内涵。
3、情感态度: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来的激情与力量,在读中感悟、想像,为了加强感悟,做好朗读训练指导,我利用了百度搜索,搜索了安塞腰鼓的图片、安塞腰鼓的朗读视频,身临其境的感受安塞腰鼓的激情与磅礴气势。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歌颂了充满激情的生命和生命中奔腾的力量。作者用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也表现了西北人民虽然生活贫困,却似“高粱”一样朴实、坚强、健壮。虽然身体 “消
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重负的力量;黄土高原的人朴实、健壮,充满生命的活力,相比经济发达的江南,缺了些世故圆滑,但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巨大的力量。这里的生命还在期盼“搏击”,对未来充满期盼。
设计思路: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养育的后生勃发出来的奔腾的生命和感受到磅礴的气势,这种激荡奔腾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要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中去体会,必须借助视频朗读,整体感受安塞腰鼓中表现出来的“激情勃发的生命与力量”,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安塞腰鼓表演的情节,感悟黄土高原孕育的奔腾的生命体现的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读。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品味安塞腰鼓的内涵,借鉴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设备、连接网络的计算机、电脑有播放影音的组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百度搜索 :)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
4.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
上的震撼。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用那些词句、修辞手法来描写安塞腰鼓的?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口述:(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6、想象一下,安塞腰鼓给你了你什么样的感觉?用词语概括。(明确: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
六、那么想一想,如果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它?(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结束后)
(明确: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分应激情澎湃,情绪激昂。)
七、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然后抽同学展示。朗读之前我交给大家一点朗读技巧,慢慢体会。(朗读技巧:1.声音大而不喊,体现浑厚;2.慢而有感情;3.快而不能读错,错了也不要重复。)
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有感情要求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
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自己感兴趣的片段。
八、学生任选一段,进行片段朗读展示,老师及同学点评。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后进行朗读示范、纠正。2分钟
九、作业
1.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2.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修辞和句式特点。
教学反思:安塞腰鼓的视频朗读用时在8分钟,占用了一节课时的五分之一时间,因此,在视频朗读学习之前,应该安排学生预习,标注出文中描写安塞腰鼓的词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这样便于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