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能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那么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呢?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是要围绕新课标的规定来进行。
“知识与能力”层面,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整体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的同时也要要突出个性,知识点切忌不可拔得过高,挖得过深,导致学生认知失衡。拿作家简介为例,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只需要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让学生了解就行,不需要在上面做过多的深入。同时,教学目标中知识点的组织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如何学生思维的逻辑,要有重点和难点,切忌不可无重难点、无中心、地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盲目而不知所措。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来讲,这篇课文中元素很多,可以围绕童趣来讲,也可以围绕写景来讲,更可以围绕叙事来讲等。如果教学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没有偏重,则会造成学生接受上的疲劳,以及教学的杂乱无章。
“过程与方法”层面,这一层面是以往课标所没有的,着重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在制定这个层面的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习惯的问题,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学生课堂能否“活”的起来。
“活”的成效有多大?拿研究和讨论这一环节为例,我们都知道,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研究和讨论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和丰富一个人的认知能力的。但是,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不论大问题,小问题,都要拿出来讨论一下,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在这样的讨论中有多少学生得到了提高,有没有学生在这样的讨论中滥竽充数?因此,我认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制定应该选择在教师预想中的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及可以普遍受益学生的内容进行教学。(在应试教育下的新课改,我认为过程和方法的制定,还是要学生有能力和勇气迎接考试,这样我觉得才对得起含辛茹苦的家长和莘莘学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要着力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信息时代,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学生难以抉择,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作为一个心灵的工程师,应当肩负起为学生引路的职责,根据课文的内容,有意无意地去引导学生学在社会中趋利避害,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具有人文性的一个层面。
最后,我想说的是,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制定是立体的,是环环相扣的,不能重蹈顾此失彼、用简单叠加或以知识目标代替整体目标的现象的覆辙。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有所着重,“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双基”不牢,所有的拓展目标都将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成为“无本之木”失去新课改的生机与活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一)课堂设计富于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教师应该在一节课中尽可能的有所变化,不要一讲到底、一练到底、一背到底等,以免课堂出现沉闷,学生不感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镇中心小学,学生每天上午7:00到校,10:50离校;下午2:00到校,4:50离校.晚修7:30-8:30,一天的学习时间比较长,来回奔波,学生容易疲劳,课堂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再加上教具比较简单、缺乏,若不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做到灵活多变,学生很快不会产生兴趣,甚至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那么怎样进行变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好一节课的开端:一节课的开端,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联旧引新、制造悬念、故事激趣、渲染气氛、描绘形象、激发情感、设疑问难、直观演示、解题释意、引用资料、联系已知、启发谈话、概括提示、寻找发现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不同年级采用不同要求和方法:如低年级,由于年幼好动,,所以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时适当补充些学生感兴趣的小趣闻、小轶事等,还可以编排一些游戏,使学生置身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中级由于学生面临学业水平测试,学习并不是太轻松,但复习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让学生自己列复习提纲、默写竞赛、自己根据考纲编写考卷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高年级面临毕业考试,所以学起来就更不轻松了,教师更要注意方法,除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外,还可以用多媒体上课,除了复习书本内容外,增加历年的毕业试题及相应的背景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
3、不同的技能训练相结合,如选择、判断、材料分析等。并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重要措施。
4、动、静结合起来,如既有情景剧、竞赛等让学生兴奋的活动,又有默写、分析等让学生安静的活动。
5、多种互动的形式相结合,如师生、生生个人、小组集体互动相结合。(强调一下,在师生互动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和学生融为一体。)
6、旨在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的和旨在提高分析能力的活动相结合。
7、教师控制的练习和学生自由运用材料活动相结合。
8、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积极思维的活动与活泼的活动相结合。
(二)关注差异,巧妙式提问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方式,理解的层次,注意力的落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个差异精心设计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如:我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可这样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在学习课文之后,问:“你懂得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样,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更加乐意去寻找答案。
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它们能面对教师和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如《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文,教学本文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能用现代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吗?”学生先读课文,然后展开讨论,很多同学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一点或几点的看法。最后教师总结:“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一面转过去面对着太阳时,天气就慢慢热起来,背对着太阳就凉一些,这就是早上凉,中午热的缘故。实际上地球与太阳始终保持一定距离。”通过问答,既可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地、有条理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与之相应的语言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时课堂提问应注意:对知识面窄、学习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提问要简单些,注意给他创设一种合适的气氛,鼓励他们大胆地回答问题。如果回答错了,也不要挑剔其弊端;对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设问题可以难一点。老师正确引导了这些学困生,使他们感到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经过“提出问题”,“思考准备”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连贯紧凑
连贯紧凑是一节有效课的必备条件,一堂课既要有变化又有顺序,一堂课并不是一堆或有趣或无趣的活动的无序集合,而应该是一个内在联系的活动序列,这些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从而使学习朝着教师努力的方向发展,将不同的活动任意堆砌在一起会使人觉得不舒服和混乱,因此,必须事先考虑好教学活动如何安排。如:
①在动的活动前安排静的活动,学生一旦动起来就很难静下去,因此,如果课的中心活动是需要沉静思考的,那么它应该安排在动的活动之前。
②考虑过渡。如果相连的两个教学环节差别很大,如讲授《圆明园的毁灭》,学生刚欣赏了圆明园的美景,还沉浸在陶醉之中,下面就要讲授圆明园的毁灭,教师则需要考虑如何设计过渡语或简短的活动,使学生顺利地转入下一个环节所需要的状态。③在课的开始和结束时安排集体活动,课开始时的集体问候、宣讲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课结束时的集体小结,可以给予学生结构紧凑的感觉。个人或小组活动安排在课的中间进行会更顺利一些。
④课应该在一种积极肯定的气氛中结束,这并不是说一定要用笑、或趣味活动来结束,对整堂课的回顾,对所学到的内容的小结,对学生表现的肯定都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任务放在最后,给予学生满足感。这种情绪体验对学生兴趣和信心的建立大有好处。
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但课堂教学不应该被课前的设计所束缚。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作为行为决策的依据,而不是以事先写好的依据。特别是当教学不能按计划进行时,教师不勉强为之,而要随机应变。
(四)评估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有必要回顾教学情况,反思教学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以改进的方面等,为今后的教学决策提供参考,这也是教师实现职业进步的重要途径。
对教学的评估和反思不能只停留在笼统感觉的层次,得意回答“满意”或“不满意”对教学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教师需要问自己一些具体的问题以引起对教学的深入思考。如:
1、教学是否按计划进行?如果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为什么?
2、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怎样判断?
3、学生是否喜欢这堂课?怎样判断?
4、学生的反应与你的期望一致吗?哪里不一致?为什么?
5、对本堂课,你自己最满意的是什么?不满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6、如果有机会,哪些地方你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三、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材的内容如何有效连接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服务。不可能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万能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见仁见智。制约教法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包括教具、学生,内因则是教师自身: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素质都是制约教法的因素,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与综合运用。
1、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法,或讲授为主,或实验探究为主,或学生自主交流为主。所以,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的指导性因素应是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既应包含着知识内容目标,也应包括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意态度方面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掌握相应的教学目标分类知识和方法,能够把教学中总的抽象的目标分解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并依此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2、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的课时内容也不一致,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同样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把握各自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特点的教学需要,选择所需要的教学方法。
3、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教学处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他们所具有的基础知识水平条件的制约。同一年级或同一班级的学生对某种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可能会有很明显的差异;同样,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同样一种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分析研究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向更高的水平和阶段发展。
4、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学设备条件(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空间条件(教室、场地、实验室、活动室等)和教学时间条件等,对教学方法功能的全面发挥也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会更进一步地开拓教学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5、教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他的表达能力、思维品质、教学技能、个性特长、教学风格特征、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控制能力等方面。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并能根据自己的素养条件,丰富和改造现有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高水平的教学风格。
第二篇: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岔河九年制学校
字莲
有效课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同时注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经过长时间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使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作为授课教师我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搞好备课。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敲出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充分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课标要求设计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的课堂练习。教师授课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而是希望通过自己授课达成学生自己所具备的一种能力,所以设计好当堂练习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设计出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巩固课堂知识的课堂练习,这就需要授课教师认真的推敲,认真的准备才能达成有效课堂学习的目的。
(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所准备的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学生不是电脑更不是机器,所以千篇一律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进行及时调整,以满足教学需要。
二、学生是整个学教活动的主题,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授课氛围。授课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严肃课堂纪律又不能过分的压制学生,要让授课的过程充满轻松愉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知识。一个学生看到就战战兢兢的授课教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里,不仅不能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认真学,还要担心随时随刻承受授课教师的暴风骤雨,所以授课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授课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授课教师不能在学生犯错之后进行喋喋不休的批评教育,即使是批评教育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像市井之徒一样口不择言,甚至体罚学生,这样才能避免让学生讨厌自己乃至整门学科。
(三)教师要适当利用表扬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懂学生的心里,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既能满足一下学生小小的虚荣心,同时也是为课堂的积极互动打下了基础。授课不是一个授课教师自说自话的过程,而是老师和学生需要的是相互之间的积极配合,这样既能达成教学目标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授课不是授课教师一个人的活动,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只有带着问题参与进来,才能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如果学生提前没有进行预习,只是被动的去接受,采用“填鸭式”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都将事半功倍甚至是无效。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是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目标重要方法。
总之,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以上总结的方法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如何达成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授课教师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总结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陈 磊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4期
一、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删减,精选最必要的,抓住其精华、要点进行教学,为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参与和理解。例如,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只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为什么先 “为变徵之声”再“为慷慨羽声”,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学生很好地体味了课文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采用的突出重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技巧,不仅在情节上加深了理解,而且对如何塑造人物也有了深刻体会和认识。
二、优化教学结构
例如,我特别引入老教材中的《病梅馆记》作为例子,该篇托物言志,妙语双关。传统的教法是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并告诉学生本文是一篇表面议梅、实际议政的政治杂文,再引导学生对表面的议梅与深层的议政进行同步理解。这样安排教学结构,虽有利于学生破译梅之喻意,理解作者之意图,但这充其量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应式的理解,实在是违背了阅读教学的规律,也大大降低了本文的教学价值。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是这样安排《病梅馆记》的教学的:第一步,初读(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步骤:方案一:听读——自读——齐读;方案二:①幻灯展示重要字词、句读,找一学生读,以检查预习效果,最后齐读一遍。②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第二步,再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即自学探究,标注疑惑;合作交流,质疑解疑。三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问题一,品读第一段,思考:“而江浙之梅皆病”是哪些人造成的?问题二,通读全文,同学们觉得本文仅仅是写“梅”吗?学生说出是写“人才”后,接着问“病梅”指什么,“温故知新”起见,再问“同学们学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吗?进而让学生说出托什么言什么。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从学习的一贯陈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阅读方面真正有收获。
三、创设教学情境
一是质疑激思,把学生带入疑问的情境中。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中心人物是烛之武,欣赏重点应是烛之武的说辞。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在文题“退秦师”之前加一个状语,以体现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智退秦师”,有的说“巧妙退秦师”,有的说“巧辞退秦师”……答案丰富多彩,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二是精选时文,增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感。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讲究导语设计艺术,调动初读课文的积极性。重视启发讲解艺术,增强分析课文的启发性。注意教学结尾艺术,增强总结课文的鲜明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四篇:如何有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更提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数学教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下,为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更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落实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起一种冷淡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者只会带来疲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还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不仅更主动并且兴趣更浓。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边教学活动,而更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素质教育下,学生是教学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要求下,良好的教学氛围更显得重要。我们需要良好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能够想说、敢说。我们需要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不再畏惧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从而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在数学学习中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例如,在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的应用题中,我们可以模拟现实的情景导入教学,这样就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因为教学内容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学生能够更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例如,我在“分式的约分”一节教学法导入中是这样设计的:
①■与以前所学哪一知识写法类似?
②■作为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
③■作为类似的问题同样可以化简,即约分。(引出课题)
由于分式的约分与分数的约分从定义、方法及根据上都有很多类似之处,通过类比分数的约分学习分式的约分,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让学生把头脑中储备的分数知识提取出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既陌生又说不出的矛盾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三、数学教学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上文中提到在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实际生活的例子开展教学。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生活实例开展教学。数学学科本身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单纯的知识讲解只会引起学生的抵触与反感。尤其是在中学教学中,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我们可以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刺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更好地把生活实例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此外,我们在教学之余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这样,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更有针对性地使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使用学生更感兴趣的实例。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数学知识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数学教学更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而且运用实例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于永正老师说过:老师进课堂时就应该准备一千顶高帽子,由衷的赞美就如同射进学生心灵的一缕阳光,浸润心田的一滴雨露。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设置“问”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敢提出问题的学生和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要给予适时鼓励,哪怕是一朵小红花、一片掌声、一句称赞的话,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会使其更乐于投入到学习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我们班的一名男生基础较差,不善于举手发言。有一次,在我讲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练习题,我发现他举手了,就先请他上来板演。他做得非常正确。于是我抓住机会对他进行了表扬,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此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听课比以前认真了,举手的次数也多了。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在这种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竞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竞争的方法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我们提倡前者,反对并制止后者,只要将竞争建立在合理的规则上,并掌握其中的分寸,竞争就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渴望自己的闪光点能在同学、老师面前表露出来并得到肯定。根据这种心理,把课堂当赛场,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是有必要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对学生解答、练习等情况进行打分评分,对优胜者予以奖励。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增强。如果是群体之间进行竞争,则还能对促进其内部合作,改善团内成员关系有特殊作用,这又增强了团体活力。如我在教学“概率”一章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小雪不慎将自己的银行卡被盗贼偷走,密码由六位数字组成,请问小偷输入密码后,能一次性取走她卡里钱的概率有多大?同学们各抒己见,经过一番辩论得出最后结论,概率仅有1/1000000,在这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交替中,实现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从而获取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开展数学教学一定要改变以往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教学,而且在注重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参与热情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落实等方便的研究和落实。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更需要我们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也应更综合、全面地考虑和落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人思维能力。
第五篇: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十大策略
基于现在课时少,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成绩下滑等原因,我们提出“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目的就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返璞归真,提高成绩”。
1、首先要正确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判断我们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什么东西?得到什么?这是任何课堂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要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师生共同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定位为: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发展、最快乐的体验这三点。就是指“有效果(高)、有效率(快)、有效益(强)”。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外延包括:学情分析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媒体手段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
2、正确理解“备课、教学、学习”的含义。
备课:是指“准备课”。教案设计只是一部分,还需要准备仪器、挂图、录音机、小黑板、练习题等等。
教学:是指“教给学生怎样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既得教,还得学”。是双主体的地位,老师靠学生来完成目标任务,学生靠老师来引导辅导完成学习任务。余文森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条铁律“先学后教、先教后学、温故而知新”,总而言之,教是为了学,学离不开教,一个目的就是学会。
学习:是指“学而时习之”,学的是学习的方法,学练结合,“练”是指读、忆、思、问、议、评、练等,方法灵活多样。
3、把握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四原则:
学练结合: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评一点。学,要让学生自主、主动去发现,也就是探究;教,要师生共同总结,互动探讨;练,要有针对性练习,学了,教了,会了吗,要靠练习来检验;评,要发现放大学生的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及时反馈,才能提高。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互为主体,相互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诱导、指导、辅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小组探讨、师生总结。是教师带领学生“攻城破阵”,是利益共同体。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
分层递进:一个课堂的任务,可以分成几个模块,或者说几个层次,采取模块学习,“学、教、练、评”一个模块,再进入下一个模块,循环递进,循序渐进,一步一环,一步一结,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当堂达标:就是指这一节的任务目标必须当堂训练,当堂完成,让学生全部学会,课堂总结的时候,回顾一下,这一节到底学了哪些,会了哪些,我们的目标到底完成了哪些。这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标志,最基本任务,硬性指标。
4、理解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教师作用”四要素:
引导——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要学会循循善诱,巧妙设计问题,要把一个大问题,难问题,破解成几个学生易于接受的小问题,环环相扣的问题,最后学生水到渠成的得到答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开发思维,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到达目标。
诱导——有效保护。激发起学习积极性后,要保护这种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亢奋。学生的兴奋点在上课后的15分钟,那么如何调动保护,就得需要技巧,如加强纪律要求,表扬与批评等。教育的最大技巧就是“爱”,当你拥有一颗爱心的时候,你也就拥有了一切教育技巧,教育艺术。如导入的技巧,提问的技巧,评价的技巧,都源于爱。指导——有效调控。要做导演,做指挥家,就像带领学生去打仗,让学生“忙而不乱”,让课堂“活而不乱”,既有温度,又有深度。要学会做“钉子汤”。
辅导——有效评论。善于做评论员,及时表扬和指出错误,善于发现优点,善于发现问题,让激励产生激励,让勇气产生勇气。
5、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方面四要素:(结合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教有目标:教有方法:教出美感:教的有效:
6、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方面四要素:(结合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学有兴趣,学有效果
7、有效课堂教学四反思:
有效吗?怎样才有效?有没有更有效的?怎样才是最有效的?
8、有效课堂教学六环节:
目标提示,问题导入,启发探究,归纳提升,当堂训练,快速反馈。
9、有效课堂的显性标志:
一是“有目标”,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
二是“高成绩”,必须当堂达标,让学生该学会的学会,这是硬性指标;
三是“师生对话”,就是说,是“双主体”“互动的”,问题从学生那儿得出,学生能提出问题,有“问题”敢问,而不是“我讲你听”,而不是“问答式”;
四是“小组落实”,把小组作为一个“小班”,有组织,有纪律,有布置,有检查,把老师的任务,学生的问题,在小组交流,在小组展示,在小组落实;
五是“快节奏、大容量”,快节奏不是大踏步,而是小快步,步步为营,大容量不是内容多,而是要挖深挖透,拓展延伸。
六是“学练结合”,先学后教,对于某个知识模块,采取“明确目标—问题导入—启发探究—归纳提升—跟踪训练—快速反馈”的模式,学生先学,不会的再教,接着练一练,小组里快速检查,学一点,练一点,踏踏实实的在课堂上完成任务。真正让学生在课堂学会。而不是“课上不足课下补,白天不足晚上补。”
10、有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有效误区”:
应该说,从2003年新课改之后,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对于课改理念,有的教师还是“有形无神”,没有掌握精髓,细分析,当前有的课堂存在“有温度没深度”“有热度没效度”。我们提倡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就要按照市教研室宿文传主任提出的“剔除无效、减少低效、增加有效、倡导高效”的思想,去观察课堂,剖析课堂,反思课堂。通过一轮听课,我感觉,我们的课堂还存在许多误区:
1、“精讲精练”不是“少讲少练”。要把握讲“经典”,练“难点”。
2、“小组落实”不是“小组围坐”。要利用好小组检查落实机制,实现“兵教兵”。
3、“启发点拨”不是“点击课件”。要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的循循善诱的问题引导。
4、“学生主体”不是“学生中心”。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围绕学生团团转。
5、“教师主体”不是“教师主宰”。要控制课堂而不是主宰课堂,要注意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
6、“快节奏”不是“大踏步”。快节奏是指小步快走,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夯实每个知识点。
7、“大容量”不是“内容多”。大容量是指对于每个知识点要挖深挖透,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8、“师生对话”不是“师生问答”。问题要从学生那儿得出,而不是预设好所有问题,要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