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0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期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期行教学设计》。

第一篇:期行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科教学设计

《期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并总结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3、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说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 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学文言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演讲:“好书伴我成长”

请一位同学上台演讲,演讲完后,同学举手评价。

(设计意图:这是本校的惯例,课前一分钟演讲很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口才和评价能力。)

一、谈话导入:

1、师:的确,在书本中和生活中,我们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那么,同学们,你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期行》,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还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可解释课题(约定一同出门),题目是编者加的。

2、介绍课题类型和作者: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本文的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设计意图:自然导入课文,使学生明白我们所要学的课文的主旨,并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热情。且使学生对课题的类型和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二、疏通句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或录音读——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不同形式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疏通句篇,不认识的生字词可相应的提出来,在读时解决,争取做到能流利地朗读这篇文言文。)

三、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四人小组讨论,实行一组答对一次奖励一面小红旗的形式)

2、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教师相应引导,并在小黑板上板书字词的意思。)

期 :动词,约定的意思。不 :现在写作否 委:丢下、抛弃 引:牵引、拉 顾:回头看

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3、四人小组讨论后请代表来翻译,比一比哪组更厉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师过渡:同学们合作得非常愉快,相信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理解,那么,谁能上台来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听,其它的同学边听边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呢?

板书: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驳客,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理解整篇文言文的意思,并用激励的方式,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再一次加深理解,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四、说一说,你怎样来评价文中的人物:(1)你对友人的评价怎样?请同学们独立思考。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2)学了本文,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可同桌讨论。

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无信、无礼)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师小结: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但我们也应有颗宽容的心,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和同桌讨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的精神,不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辨明是非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那是因为古代交通信息不发达,如今,如果你是太丘,你应该怎样做?

(2)同桌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明白了故事所讲述的一个道理,并教会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来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先在小组内朗读,然后自告奋勇上台朗读,其它学生相应评价),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设计意图:在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使整节课的内容得到升华。)

七: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完这篇文言文后,能在通过总结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上,做到独立地自学文言文。)八:小小故事会:

课后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一听,也希望同学们回家后多搜集一下有关诚信的故事,如《曾子杀猪》,下节课我们将收集到的故事讲给其它同学听。

(设计意图:旨在锻炼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检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并通过这一方法,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期 行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驳客,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第二篇:《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寒,径,斜”这三个生字,并理解它们在古诗中的含义。

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4.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逐步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1.能通过诗歌传递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理解“晚”在诗句中的意思。明白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出“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3.体会诗人为什么要用“红于”而不用“红如”,体会诗人赞美秋天枫树能经得起严寒考验。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解读诗题。

1.同学们喜欢秋天吗?秋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咱们来欣赏这几幅有关秋天的美景图吧。

2.原来秋天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在这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如梦如诗的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板书:山行)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正音,自学知意。

1.同学们,根据上节课的生字学习,你能正确、流利的读一读吗?请自由练习!(生自由练读)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听出了你的喜爱,而且“寒”“径”“斜”读得很准确。

我们也能像她那样正确地读一读吗?(生齐读)

古诗词最讲韵律,对仗,节奏,你们能读出诗的韵味吗?该怎样划分节奏?读出节奏。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读着这优美的诗歌,我们仿佛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深宁静的山林,一处处深秋时节的美景纷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行进在山路上的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景色?(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首先看到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1.这样的景色美吗?美在哪里呢?

从“寒山”这个词语也可以感受到这儿的景色很美。

“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板书:寒)

深秋时节山上的植物不再是单一的绿色,而是变成了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这些五颜六色的色彩让人感觉到很美。

2.石径美不美,美在哪?

“径”是什么意思?(板书:径)

3.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这条小路怎么样?

(这是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小路,这条小路是弯弯曲曲的。)

4.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条小路是弯弯曲曲的?

从“斜”字可以看出来。(板书:斜)

5.你真棒,“斜”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意思。“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6.“远”字写出了什么?

“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7.顺着山路向上望去,这条弯弯曲曲绵长的小路一直延伸到哪儿去呢?

山上。

8.这句诗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非常美?

9.这句诗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美吗?

白云生处有人家。

10.“生”是什么意思?

“生”生出,生产

“白云生处”的就是指(白云从这个地方产生出来)

11.生出的白云是什么样的?

很白很白的;朦朦胧胧的;像轻纱一样,很薄很薄。

12.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而且在这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

有人家

有白云看得清楚吗?

不清楚

所以是——隐隐约约的人家。

13.“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16.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17.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

(读出喜爱与赞美)男女生比赛读一读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咱们刚才是怎样理解诗意的?

对,先读,再结合注释,然后通过词语的分析,最后串联诗意的。

请你们使用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接下来第三句和第四句。并完成课件上的任务。

生交流汇报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同学们你们可一定要注意,这个坐跟现在的坐可不一样哦,现在的坐是坐下的意思,而我们古诗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

孩子们,这句诗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种意思:

(1)它点明了时间,后两句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这才是诗人观赏这美丽枫林发出的内心的感叹,而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读古诗,体会情感。小组比赛读一读。看谁模仿得最棒。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2.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

五、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请你代入诗人此时的心情再高声吟诵一下吧(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读出轻重缓急,前面舒缓一些,后面要读出喜爱之情。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2)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

4.配乐朗诵,读出感情。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段或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分享吧。

第三篇:《水乡行》教学设计

《水乡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水乡行》是冀教版第8册第19课,课文主要以作者参观游览的顺序,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光长卷,它是一首现代诗,篇幅短小,清新自然,饱含作者的情感,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教材。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诗中3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2、熟读课文,自学理解生词:深处,解缆,踏停蛙鼓,暮雾等,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以读带讲,想象、对比的方式,感悟水乡独特的风土人情,并陶醉其中。

2、通过古典诗词与现代新诗的巧妙融合,品味本诗的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歌的叙述顺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通过读、诵、背想象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教学重点:通过读,背,想象水乡的优美环境,宁静气氛,理清作者的行进路线,让学生借助想象,通过对诗句的感悟,体会水乡风光的独特,美丽。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资料、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朗读法、背诵法、谈话法

学习训练方法:朗读、背诵,积累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受水乡之美。

(一)多媒体课件出示水乡视频。教师展示并讲解。

师作介绍: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那一块块青翠的稻田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

(二)学生谈看后感受,激起读文兴趣。

(三)引入课题:著名作家沙白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检查预习情况,识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利用小黑板检查生字,生词。

学生练读时需注意的字:橹、帘、榴、缆。

2、解释词语,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交流理解。

课件出示生词:门帘、石榴、一副、蝉声、缆绳。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自读课文,教师听取。

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这首小诗,朗读时,请大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生练读)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同桌同学一人听一个读,读得好就夸夸他,读得不准确,不流利的地方,请你帮他纠正(生练)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每人一小节,指名读,纠正并评论)我想请一名同学把整首小诗再读一遍,在他读的时候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以及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小结:路线: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师:我们随作者坐船从水路上来到水上村庄,接着下了船走进稻田,最后离开了小村庄。到水乡走了这一趟,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你喜欢水乡的优美景色吗?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水乡的独特风光吧。

四、练习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检查课下学习情况。

二、朗读品味,体会水乡之美。

(一)围绕“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这一中心话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体会感受水乡优美的坏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水乡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再读诗歌,说说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

2、喜欢哪幅画面,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感悟课文,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全班交流:先听清老师的要求,汇报时,先说喜欢什么,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的感悟点:

进水乡

我喜欢水路上的风景:水面很广,水云相接,你从哪知道的?(水云铺)我们平时见到的路是什么铺的?(柏油)水乡的路呢?水和云彩铺成的路不但广阔,而且是五颜六色的,特别美丽,走在上面就像走在天上一样如梦如幻。怎样读?请大家一边品味一边读。

游水乡

我喜欢那个小村庄的景色

a因为那里的鱼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挂满树?指导读出鱼网的多

b鱼网像门帘一样,挂在树上,这样的景象你见到过吗?当你第一次见到感觉怎么样?(很特别、很新鲜、惊奇)怎样读?

C从这么多的鱼网你能看出什么?捕鱼为生,人勤劳,鱼米之乡。

D我喜欢那个小村庄,因为那里很美,有红色的石榴,翠绿的柳枝又细又长,风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练读)

E我喜欢小村庄,因为那里十分安静,因为只有几户人家,又都上了锁,(请你读出村庄的宁静)多么宁静而又美丽的水上村庄啊,谁能根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美景吗?(指名说)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生练读)

F我喜欢稻田,稻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稻浪滚滚(你从哪知道的“海”,请你读出你的喜爱之情)我喜欢稻田里的人们,他们非常勤劳(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欢稻田的热闹,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师: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鸣,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请同学们来读,读出喜爱之情(大家练后指名读)

出水乡

我喜欢离庄时的景色,蝉已经不叫了,夕阳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雾,像一层纱笼罩在小水村,很静、朦胧(你怎么知道的)暮雾。我喜欢那个小孩子,因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来)很会划船(一手好橹)那你夸一夸他(生读)

总结: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升一种情感,那是什么?(留恋)留恋什么?(人,风景,稻田„„)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生练读)

水乡特有的风土人情体现在方方面面,水乡人能干,水乡的孩子更能干,在理解文章情感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向水乡孩子学习勤劳、好客、成熟自立的品质。

三、升华情感,留恋水乡之美。

(一)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留恋,有许多的依依不舍。你留恋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填空:

坐在船上,回头再看水乡,我们心中不免留恋,有许多的依依不舍。我留恋的是()。

预设:人,风景,稻田„„

(二)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

(三)学生配乐诗读。

课件出示配乐

师小结:读着这首小诗,水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想请一名同学读一遍整首诗,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它同学闭上眼来欣赏。(指名读)

师:同学们会背吗?(生齐背)

四、拓展延伸,留住水乡之美。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今天我就带大家到著名江南六大水乡古镇。

2、同学们也了解了许多水乡的风土人情,给大家介绍一下。(生汇报)

五、布置课外实践: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篇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板书设计:

水乡行

水路上 → 水上村庄 → 稻田 → 离庄时

水静、船多——榴红、柳绿 ——田忙 ——儿童送客

优美

宁静

勤劳

淳朴

第四篇:山行教学设计(定稿)

山行教学设计

肥西柿树中心校/朱同福

【教学目标】:.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作业布置】: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山行 热爱自然

喜爱枫林,难抑惊喜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

第五篇: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实录

一、导入:先请问同学们,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生: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而且冬雪后的景色也非常美。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生: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冰糕,穿裙子;可以戴太阳帽,可以游泳。生:我喜欢春天,春花灿烂、万紫千红、春风和煦、景色怡人。

师:确实,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只要我们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觉得四季都是美的。但是,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却是一个悲凉的忧郁的季节,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清代女诗人秋瑾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但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里,秋天却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的笔下,秋天更是有着“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山行》,并和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进行比较阅读,跟随他们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去感受赏秋的情怀。(板书:山行 杜牧)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需要达到哪些要求哪?请看大屏幕: 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初读古诗

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屏显画面)同学们跟录音读。自由朗读。

四、理解诗意。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诗意,有不懂的地方,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学生看注释,交流。

师:《山行》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枫叶红的季节应是深秋 生:从“霜”字也可看出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还有“寒”字也点明是深秋季节。师:那么,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除了写霜叶外,还写了哪些景物?(板书: 霜叶)

生;还写了、石径、云、人家。(板书:景: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师:文章怎么写“山、石径”的? 生:

师:由“远上寒山石径斜”,你能想到山势怎么样的? 生:高而缓。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远”、“斜”。

师:“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写出了山势的缓。“远”和 “斜”这两个字也是互相照应,又写出山高。另外写山势缓、坡度不大,从后文也能看出?你找到了吗? 生:“停车”。坡度不大,可以乘车游山。

师:写“云”、写“人家”是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了一个“生”字,有一种版本印成了“白云深处有人家”。你觉得“生处”与“深处”用哪一个更好?说说理由。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生:“生处”比“深处”更好,因为“生处”不仅有“深处”的意思,而且“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师:“深”是形容词,“生”是一个动词,“生”字把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给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位同学在回答的时候运用了联想,他由“云”、由“生”想到了白云飘浮的种种动态。“丰富的联想”对学习诗歌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同学们也运用联想,从“有人家”三字会想到什么?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生:想到小屋,傍晚时分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家人正忙着做晚饭。(两三位同学说)师:古人说:“诗中有画”,从我们这几位同学生动形象的描绘中,我仿佛从“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中看到了一幅“山林人家晚炊图”,感到了深山中也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但最令诗人动心的还不是“石径”、不是“人家”,那么晚了,诗人停车驻足,诗中说,这全是因为——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经霜的枫树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经霜的枫叶图。(多媒体展示一组枫叶图)

师(解说):枫叶流丹,层林如染。傍晚了,诗人还停车驻足,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的,胜于春花的枫叶。

古人写枫叶的名句很多,如:“红树青山好放船”——吴伟业;(屏显)师:这里有青山、有红枫、有流水,诗人坐在船上欣赏自然之景。

“林间暖酒烧红叶”——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屏显)。师:浪漫的诗人在枫林间温上一壶酒,枫叶像被火燃烧一样火红。

师:这两句诗既写了枫叶,又写了人的活动。但这些诗句与杜牧的诗相比,惟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专写秋天枫树色彩的艳丽,说它胜于春花,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的山林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感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那么,作者借这样的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哪? 生: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对全诗的理解与感悟再来诵读这首诗。要想读好一首诗,除了要注意诗的节奏,也就是停顿、语速的快慢外,还要注意理解诗的内涵,理解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感情。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要读好诗,你还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把自己当作诗人,把这首诗当成你自己的。同学们自由朗读。

师:我看很多同学都能背过去了。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生背。

师:再找一同学背。师:我们一齐来背。

师:同学们背得既快又好。《山行》这首诗作者抓住了山、石径、云、人家、霜叶,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样是秋天的美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哪?下面我们来看比较探究中的毛泽东的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师:我们先来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投影)找一学生读。师:听朗读录音。师:自由朗读这首词。

师: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词意。老师讲析词意。

师:这首词和杜牧的《山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写了秋天的景色,赞美秋天的,都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生:都是借景抒情。

师:借的景一样吗,抒的情相同吗?

生:不同。《山行》这首诗由描写眼前的秋天的美景,来抒发一个文人士大夫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而《采桑子·重阳》的视野却非常开阔,描绘了经霜的万里秋色,抒发了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的战斗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自己朗读这首词。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朗诵《采桑子·重阳》,体会这首词所抒发的革命豪情。

板书设计 山行

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霜叶 情: 热爱自然

下载期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期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

    《山行》教学设计(精选)

    《山行》教学设计 山 行 远上寒山石静斜, 白云身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玉二月花。 教材分析: 读了《山行》这首古诗,你会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已百花凋零,然......

    教学设计《山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

    山行 教学设计

    课题:山行 课型:主读课 上课日期:2013年9月25日 姓名:刘勇 单位:滕州市洪绪镇洪绪中学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读课文 3 山行(1课时) 预习积累: 1.查找绝句、律诗等近体......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1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溢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

    《水乡行》教学设计

    《水乡行》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教案 丰县首羡镇和集小学 李敬寒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径”“霜”,理解词语“石径、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诗的意思,认识秋天红叶的静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