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微课教案《品特色句子》[范文模版]
品特色句子,学仿创方法
(简案)
一、引导学生体会本册教材中三类有特色的句子,感受语言的精美。
1、具有特殊表达方式的句组;
2、含有特殊字词的句组;
3、富有特色联想的句组;
二、重点学习“如何围绕中心词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1、教师通过“月球色彩奇异”这个句子指导学生学习
2、总结出三大方法:
(1)审题明中心
(2)合理用修辞
(3)巧用好句式:排比句式(并从曾经的学习中拓展出反问句式、双重否定句式、感叹句式)
三、指导如何写出“特色”
四、教师半扶半放,根据“方法”指导口头练笔
五、学生根据教师的将中心词写具体的题目,自主选择一处进行练笔
课堂信息反馈(学生展示中点评指导)
六、课堂总结
品特色句子,学仿创方法
(详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具体生动表达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语言创作的热情
2、学习围绕“中心词”具体生动表达的方法,用学得的方法进行练笔
3、教会学生仿写中融入个人独特思考,写出有自我特色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分类出示本册有特色的句子,感悟特色句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
同学们,精美的语言如灿烂的阳光,温暖人的心房; 精妙的言词如雨后的甘露润泽人的心扉。如何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有魅力,就需要我们学习既有条理,又要具体生动的表达方式。这就是我们4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
(二)点题
今天,许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透过课本,品味特色句子,学习仿创方法(ppt点题)
孩子们齐读课题
(三)分类感悟特色句的精美
在我们四年级语文书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特色句。老师给大家作了这样的梳理(点ppt出示句子)第一类:具有特殊表达方式的句子
1、河!
快了,快到了!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2、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
3、西双版纳有着多么迷人的月色,桂林山水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
教师小结:孩子们读得真好。这一组句子,是通过特殊的句式,以及特殊的标点,向我们传递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切情感。(ppt插入:特殊表达方式
耐人寻味)
第二类:特殊字词
1、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1)教师:这个温暖含义深刻。(ppt插入:温暖更指老人的朴实善良,感动了我)
2、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教师:这句话中的心多么特殊,不得不引人思考。(ppt插入:两个心含义不一)(2)教师小结:这一类是通过特殊含义的字词,深深吸引读者去思考。(ppt插入:特殊字词
引人深思)
第三类:特色联想句(1)学生齐读
A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响——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吗?
B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2)小结:这两个句子的奇妙联想,不得不让我们赞叹语言的魅力所在。(插入ppt:特色联想 栩栩如生)
(3)简要小结:孩子们,看,特色句往往通过耐人寻味的特殊表达,以及引人深思的特殊字词和栩栩如生的特色联想,向我们传递了作者深切的感情。教材中这类的特色句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发现 积累。
二:重点学习围绕中心词仿写的方法
引入:孩子们,你们想写出有特色的句子吗?(想)
在4年级的语言表达中,围绕中心词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方法。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围绕中心词来写句子。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这段话(一齐读)(一):出示例句:
1,请同学们看看这段话写作对象是什么? 指名:月球表面的色彩 月球表面有什么特点?请用一个词告诉我。(奇异)
教师:这个词简练得写出了月球的色彩,它就是这段话的中心词。3小结:看,孩子们,我们通过认真审题,就能明确中心(粘贴学法一:审题明中心)
4、那月球的奇异色彩体现在哪里呢?请用文段中的句子告诉我。学生回答:有时、、、有时、、、有时、、、5 单独出示:有时
有时
有时
教师: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仔细观察这3个小分句,你发现它们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吗? 学生:排比。
教师:孩子们答得很好。是啊,排比的句式,增强的语气,突出了月球表面颜色的变化多端。
除了排比,我们还学过哪些修辞手法呢? 学生: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师:孩子们积累的真多。在写句子中,我们要合理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这样才能笔下生花。(粘贴学法二:合理用修辞)7.这3个小分句除了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你还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学生:字数同,结构同、内容同
教师:这类句子运用了共同的构句特点,显得美观。这就是我们常常用到的排比句式。来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排比的美感吧、(学生朗读)
教师:孩子们读得真有感情。希望排比句式运用到我们今后的语言表达中。
8、出示三种典型句式的范例,引导学生拓宽思路(1)反问句式(2)双重否定句式(3)感叹句式
9、总结学法三:巧用好句式: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做学习的有心人,从特色句中积累精美句式,然后巧用这些句式,让语言更具魅力(粘贴:巧用句式)
10.对围绕中心词写句子再次进行梳理总结:通过老师呈现的特色句子,我们明白了要把中心词写具体,生动要做到三个步骤(1)审题明中心:认真审题明确中心,让写作围绕中心词展开。(2)合理用修辞:如果能用上巧妙的修辞手法,你的文笔会更加吸引人
(3)巧用好句式:善做积累让特色句式为我们传情达意吧。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仿写的三大方法吧。
三.简明点出、创意要领
要想让自己的语言更有创意,老师送给大家两个小妙招(1)独特思考(2)人无我有
教师: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情感就能做到独特。还要写别人想不到的内容,尽量做到人无我有
四.半扶半放引导小练笔
在这里老师有一个口头的小练笔“天上的白云形状各异————————,一起来说一说吧。1.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读了这句话谁来告诉老师写作的对象是什么? 3.学生:白云 4.教师:正确
5.我们要抓住白云的什么特点来写呢? 6.学生:形状各异
7.教师:对,审题正确,明确中心。形状各异就是这个句子的中心词
8.教师:白云的形状各异会有是什么样的呢? 9.学生小组讨论,想好后汇报:有的有的有的 10.教师:随机结合之前总结的写法进行点评。
五.结合仿写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选择性练习,围绕中心词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仿写的方法个步骤,学以致用,选择一个喜欢的句子,围绕中心词,写具体,写生动 1 2.3.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审题是否清楚,中心是否明确,句式修辞是否统一,内容是否恰当
六、课堂最后小结:今天我们品悟了特色句子,体会到了特色句的语言精妙、优美。还学习了,围绕中心词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特色句,用你的细心去积累巧妙的方法,让灵动的文字饶然纸上。谢谢大家!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思品微课稿
《说说我们的学校》,微课稿
一、学习内容:三年级上册
品德与社会 《说说我们的的学校》
二、学习目标
1.知道学校的基本情况,能做简单的介绍。
2.通过交流,感受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自豪感及对学校的热爱 之情。
3.主人翁意识,能尽力为学校出谋划策,做些有益的事。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热爱学校。引导学生尊敬老师,尽力为学校做些有益的事。
四、学习过程
1.(出示首页)你好!欢迎进入我的微课堂。我的课题是说说我们的学校
2.同学们,我们是石门县楚江镇第一完全小学,大家在这里生活了几年?你了解我们的学校吗?如果有客人来,你准备怎样介绍我们的学校呢?我们的学校座落在县城的九澧路上,是一所百年老校,在老百姓口碑中可是有名得不得了!3.学校在哪里? 我们学校的新大门
学子风采:你看:这位姐姐就是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怎么样?你羡慕了吧!这样的学子,我们学校可是有好几位哟。
学校获奖可真不少,好多奖牌啊?
5.大家知道这些地方是干什么的吗(介绍)教务处
学生活动中心
心理咨询室
少先大队
乒乓球社团
羽毛球社团
6.近两年我们学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草绿了,花开了,小草小花都在茁壮的成长,那我们的校园呢? 学校变宽敞了,树木长高了,变化最大的当属我们的操场了,以前灰秃秃的水泥地面变成了高大上的塑胶跑道。7.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第三篇:小学思品课教案
小学思品课教案——《美丽的生命》
教育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关键点: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动植物生命的习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小奖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老师见了你们班的小朋友,知道了你们班是个温暖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大自然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呢?(生答)想看看它们吗?跟我来!(课件展示)动植物的画面。认识他就大声的说出来。
(二)、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1、看了这个***,你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它们是多么可爱呀,生长在大自然中,充满了活力,让我们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看,小蝴蝶花正在给我们做鬼脸呢?我们给他打个招呼吧!(生给蝴蝶花打招呼)你看它,长得多好呀。再看一看我们小朋友,身体长得多棒呀!
2、植物在生长,动物在生长,小朋友也在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想知道吗?走,跟我再去看看吧!(展示课件:小草生长、花儿开放、小鸡、青蛙成长画面。师相机解说:如,小蝌蚪长成青蛙了,我们祝贺他。
3、问:小草会生长,大树会生长,还有什么会生长?
鸡妈妈会生宝宝,马妈妈会生宝宝,还有什么会生宝宝?(学生交流)
4、对,(课件展示):植物会生长,动物会生长,我们都会生长。凡是会生长的都有生命!)板书:生命
5、许许多多的生命让我们的大自然更美丽,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瞧,我从这个男孩眨巴眨巴的大眼睛看到生命的活力,他真可爱;今天,我在一
(四)班教室门口,从梧桐树的嫩芽中看到了大树的生命。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的生命?(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的实践和体会。)
(三)、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1、过渡:我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是美丽的。(板书:美丽的)
2、(师出示一盆鲜艳、美丽的花),李老师也养了两盆花,你看到它美丽的生命了吗?(生回答)
我精心的照顾她,它就用鲜艳的颜色、各种的姿态来展示出它们生命的美丽,给我带来了快乐!
3、师出示一盆植物(芦荟),我还养了一盆芦荟,你能发现它的生命吗?(生答)芦荟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衣,但它也给我带来了快乐。你能猜猜为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小结:像芦荟这样的植物、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却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校园才像花园一样,我们的地球才多姿多彩,才充满了活力。
4、你像认识一样照顾过植物、动物吗?(相机问: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实践体验)那它们知道你在关心爱护它们吗?(交流)
5、对呀,动植物是有感情的。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所有的生命只要在我们的关爱下, 它们就会生长得越来越美丽,活得越来越快乐。
6、(课件展示):动植物不仅有感情,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白天争开眼睛,看看美丽的世界。晚上,小朋友们睡觉了,牵牛花也睡觉了。(让学生体会动植物的感觉)
7、、课件展示:你看,有的动物还很聪明,能用独特的方式保护自己。(师做简单讲解)。
过渡:每一种动植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都用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生命的美丽展现出来;而且它们还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交流。
我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你知道小动物怎样说话吗?(课件展示动物间充满的亲情的画面)。瞧:小猪、小鸟它们可能会说什么呢?(想像、交流)
小猪、小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会说话,也会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一样,有美丽的生命。(课件展示)
8、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客人,我先请出小白兔,想和他说说话吗?(展示各种小动物)把小动物分到各组去,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和它们亲密接触。
(四)、拓展。
过渡: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活得那么快乐,想想都好开心;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长得那么美丽,想想都好幸福。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来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
1、发花盆、种子让学生自己动手种花。师示范种花过程。--学生种花(放音乐《种太阳》)。
2、我们要天天照顾自己种下的花,比一比,谁的花最先发芽,最早开花。老师请你做好观察记录。(讲解)
(五)、总结:
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播下的种子,在你们的关心、爱护下早点生根、发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接出果实,展现出它美丽的生命。
(六)板书设计
生命——美丽的——珍惜、爱护
第四篇:语文微课教案(通用)
语文微课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微课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微课教案1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
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
满意地()点头
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
“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2、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
(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
(2)释疑: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动词在后,形容词在前,相当于后置,“得”修饰“跳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
3、小结归纳:
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相信你再也不会弄错“的地得”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
语文微课教案2一、概述
1、课名:《礼仪展风采》,是思想品德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堂思想品德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10分钟;
3、本课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懂得礼仪对个人的要求,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2)能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2、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等方式,知晓基本社交礼仪姿势。
(2)通过多媒体给他们演示相应的影像资料、图片、感受礼仪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懂得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是本框的难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学生是中学八年级学生;
学生对基本生活礼仪知识的欠缺;
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学生面临的是青年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很重要;
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五、教学策略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为主,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归纳、提炼出主题;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在具体教学中,恰当运用角色扮演、自我反省等方法,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六、课前准备
⑴、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
2、浏览与礼仪有关的网页;
3、准备与礼仪有关的图片,制作幻灯片。
⑵、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礼仪有关的资料;
2、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准备。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生课前问好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所以再熟悉不过,同学们认为“课前问好有无必要”?通过学生发言,导入本课主题——礼仪展风采。
礼仪习惯的培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纠正自身的不文明言行。那么,你都知道哪些礼仪知识?
活动:礼仪知识大擂台
1、说一说:
社交礼仪的掌握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请同学们列举基本的社交礼仪。
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
社交礼仪有很多,并且就在我们身边,如:路遇熟人主动打招呼;上公交车女士优先,老人孩子优先,主动让座;还有餐桌礼仪、握手礼仪、待客礼仪、电话礼仪等。
打电话是现代人交往、沟通的很重要的方式,讲究电话礼仪更能展示我们的风采,有助于塑造我们良好的自身形象。
2、演一演
请小主持人主持学生表演见面礼仪。(发现优点,提出改进意见,明确认识。)请学生设计、展示古今中外见面时的不同礼仪。
学生通过现场演示,能够懂得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见面礼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都体现了一种礼貌,一种文明。
3、想一想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发现他们都很讲礼仪,面对这些礼仪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对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对外国礼仪、对少数民族礼仪。)
礼仪对我们个人都有哪些要求?
如此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展示。老师评价并提出希望。
4、课下思考
在学校生活中,哪些场合最能展示我们的风采?这些场合都有哪些特定的要求?
语文微课教案3【学习目标】
1、感知斑羚飞渡的过程,体悟飞渡场面的悲壮。
2、反思人类行为,学习斑羚在飞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学会感恩。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有情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联想拓展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合作探究斑羚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学会感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生死关头,为我们上演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那一群悲壮的生灵让我们震撼,那一个个陨落的身躯,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一幕生死的抉择,将永驻你我心间。”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回忆,在那个雨后彩虹高悬的日子里,在险峻的伤心崖上,一群斑羚进退维谷,猎狗,前面万丈深渊,涧下水流湍急——他们……
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第9段。
1、圈画动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斑羚飞渡的画面。
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2、圈画动词,发挥想象,画出飞渡的情景。(我参与,我展示)
3、试着利用手势比划飞渡的情景。(结合文字,尝试动手,同伴交流,体验快乐)(我比划,我快乐)
我们现在根据文意,完成这样一个比喻:(我仿写,我接龙)
老斑羚像跳板,助同伴跨越了死亡之崖;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本文中的斑羚已经不再是自然意义上的斑羚,而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的化身。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斑羚”?请向同伴讲述你所知道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我讲述,我聆听)
在甘萍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结束。
语文微课教案4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学背景: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习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含义。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式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后,学习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语文微课教案5教学目标:
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重点:
(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
1、位置
2、形态
3、结构
4、材料
5、周围环境
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
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二、看课文是怎么说明的:
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
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2、建筑时间;3、使用时间;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
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1)历史悠久;
2)非常雄伟;
3)制造奇特。
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把握课文。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赵州桥以及卢沟桥的说明文字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认识?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第九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说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读全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认识?
自由发言。
二、研究说明的语言的特点
处理课后联系第二题。
再读课文找出语言准确的另外的例子再加体会。
三、对你所了解的世界名桥加以介绍。
四、介绍你的家乡的一座桥
第五篇:特色课教案
特色课教案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李惠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第三章中占有重要位置,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从根本上懂得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则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这两个经典实验,因此,这两个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是本小节的重点。
“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是本节内容的难点,这也正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教材按照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思考,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实验的最关键的设计思路就是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分别观察它们的作用。
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辨证主义世界观的树立。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2.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教具准备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彩色图。
2.噬菌体侵染实验的Flash动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对孟德尔规律的学习以及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我们已经知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鱼细胞中的染色体有关,人们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让学生阅读P42-43有关内容)
问题: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和当时的科学研究水平是分不开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蛋白质和DNA认识水平是怎样的呢?
答:当时对蛋白质的认识水平是它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对DNA的认识水平是它是由许多个脱氧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问题:当时认为遗传物质是哪种物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
答:当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原因是人们对DNA的了解很少,而且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把它和生物多样性很难联系在一起,反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较多,和生物的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看似容易理解。
问:向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个观点提出挑战的学者是谁?
答:艾弗里。他在总结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这一重要观点。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格里菲思实验:
首先介绍R型和S型细菌的毒性,菌落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P43,边看书边看图解,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转化实验分哪几个步骤?现象是什么?
答:四大步骤:(1)注射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小鼠正常;
(2)注射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3)注射加热杀死了的S型细菌,小鼠正常;
(4)注射"R型活细菌+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第四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表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着使R型活细菌转变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这一“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当时的格里菲思并不知道,3.单凭格里菲思实验能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
答:不能。因为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蛋白质,多糖以及DNA等物质,还不能说明是哪种物质起了“转化因子”的作用。
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
(二)艾弗里实验:
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思考:1。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答:把他们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就可以证明何种物质为“转化因子”了。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设法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糖类及无机物,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其结果是,只有加入DNA的,R型才转化为S型细菌。这一结果表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艾弗里的实验的第(3)步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只有完整的DNA才能进行转化,脱氧核苷酸没有转化作用。
3.艾弗里研究成果的启示:
进行科学研究要有科学的思路。艾弗里在这个实验中最关键的思路就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另外还告诉人们科学研究就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伟大的研究成果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4.艾弗里的实验是否完美?
答:不完美,因为他所提取的DNA仍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所以有人对实验结论仍有怀疑。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出示T2噬菌体模式图。
说明其头部和尾部都具蛋白质的外壳,头内部含有DNA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出示噬菌体侵染实验的FLASH动画。
思考:怎样证明进入细菌内部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P44-45,然后回答问题。)
1。放射性同位素S和放射性同位素P用于标记噬菌体的何种成分?有什么目的?
答:从元素组成来看,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S而不含P,DNA分子中含P而不含S,这样就可让一部分噬菌体只标记蛋白质而不标记DNA,另一部分噬菌体只标记DNA而不标记蛋白质,从而分别观察这两种大分子物质的变化和作用。
2.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何物质的作用下完成的?根据是什么?
答: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完成的,因为对被标记的物质进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
3.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结果表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简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答:吸附——注入(DNA)——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组装子代噬菌体--释放。
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如烟草花叶病毒,不含有DNA,只含有蛋白质和RNA,对这些病毒来说,RNA就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虽然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但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练习反馈】
1.下列各项中,是遗传物质的是()
核糖核酸 腺嘌呤噬菌体DNA④脱氧核糖核酸⑤核苷酸 A.④⑤
B.④⑤ C.
D.④
2.噬菌体侵染实验过程中,进行搅拌分离,上清夜是()A.蛋白质外壳
B.完整的细菌
C.完整的噬菌体
D.噬菌体和细菌的混合物
3.生物的遗传有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是主要的。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是()
A.DNA和RNA B.DNA或RNA C.DNA D.RNA 4.用甲种病毒的RNA和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一种转基因的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A.甲种病毒的特征
B.乙种病毒的特征
C.丙种病毒的特征
D.子代特有的特征
【课堂小结】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转化作用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子代噬菌体的形成是借助于细菌细胞的代谢机构和原料,有本身的核酸物质操纵的。
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具有细胞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每种事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
【作业布置】
P46.一、基础题.
二、拓展题1.【板书设计】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教学反思】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讲述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本节首先通过“问题探讨”将“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的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让学生知道这个问题好长时间一直困扰着人们。然后介绍科学家研究这个过程的实验的设计思想,即把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然后再讲述实验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将实验过程的探究与科学方法的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本节的教学内容较多,一节课来完成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