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设计
24、麦哨
欢快 柔美 无拘无束
《麦哨》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由课题产生的问题,这样在交流中感受到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绿色的美丽,孩子们玩耍的内容贴近自然„„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这样不仅巩固了读的感情,也加深了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课后我又鼓励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值得高兴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读得投入、有兴致,一些平时不能大胆读的同学,也能大胆主动地参与其中,读自己想读的语句,课堂气氛活跃。
《麦哨》说案
首先,说教材。
《麦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的一篇课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它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幽静、恬美的画面,带领我们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麦哨》给我们带来的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本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展现给大家的是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舒适,文中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细品田园之美,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麦哨和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在田间嬉闹的场景,不用说城市里的孩子,就连现在乡下的孩子也无法体会到这种“欢快、柔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和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我给这篇课文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重点:品味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能深切感受田园风光,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教法及学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补充最美的乡村的图片,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朗读感悟法:有疑问时,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多读理解深入;品位语言,多读朗朗成诵。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麦哨,感受田园生活,感受乡间嬉戏的孩子们的生活。
3.自主感悟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应用生本自读自悟、生生互读互悟,师生共读共悟等形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自主地感悟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等了解“欢快、柔美”的乡村生活。
接下来,我将从“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点题明理;赏读课文,品味语言;小结课文,拓展练习”五个方面来说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导入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本课导入运用了图片课件导入,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我设计如下的导入:先让学生观看《美丽乡村》生活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通过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板书:麦哨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让学生对本篇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让学生们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并课件出示生字“畔、兜”等8个生字,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准备参与交流,特别是多音字的分析和形近字的比较。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最后,我会让学生们同桌互读课文,并同时思考两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整体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环节:细读课文,点题明理
这个环节是我的教学重点部分,我将从四个阶段来展开:
第一阶段,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我将会让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引导他们找出课文的两个关键词,并说说其意思。
第二阶段,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首先,我将会提问学生,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欢快、柔美”【板书:“欢快、柔美”】然后,我会请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课文的“欢快、柔美”,感受乡间生活。最后,我会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第三阶段: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在这个阶段,我将会播放《牧童短笛》音乐,让学生和我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通过音乐的渲染,来触出动学生的心灵。接着,我会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能力。最后,我会请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欢快、柔美”的具体事例。以此,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
第四阶段,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他们充分感悟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让他们做回小诗人,把给出的诗歌补充完整。
第四环节: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喜欢的部分,然后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解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我会选其中的三个语句进行赏析。在此,我以一个语句为例并作如下的预设: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这句中的“简直”表示什么意思?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我们阅读时,用该读出一种什么语气呢?
通过这种分析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在课文中的作用,帮助他们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帮助他们增长知识,积累语言。
第五环节:小结课文,作业拓展:
这个环节我会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自己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引导他们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浸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所以,我的板书完全是按照我的教学思路而来,简洁而又突出重点,更具诗情画意,把文章的重点全部诗意地概括出来。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24.麦哨(欢快、柔美)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生命 生命》 人教新课标
17、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读“扰、诊”等5个生字;
(2)会写词语:震撼、欲望、骚扰、茁壮、糟蹋、骚扰、茁壮、有限”。
2、过程与方法:
(1)读中理解、抓重点句中找关键词“归纳出三个事例,体会蕴含的道理;
(2)利用“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作者生活背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体会,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读中理解后归纳出三个小事例,理解事例中蕴含的道理;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激发阅读
告诉老师你们今年几岁了?还记得自己刚刚出生时的故事吗?来,听一听(课件录音)。是的,这就是我们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这就是我们对生命的第一声呼唤!那么,生命是什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最有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杏林子的文章——(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命
1、请孩子们打开书,听老师朗读课文,思考(课件):课文写了哪几个与生命有关的事例?你能加上小标题吗?(汇报,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2、是的,作者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三、研读文本,感悟生命
师:生命无处不在。飞蛾求生,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些句子给你感受最深?把它画下来。
1、反馈交流(出示句子)
师: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带着你的理解读)。
3、如果此时,你就是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想?(练习说话)
4、你们可知道一只飞蛾的生命有多长?一般只有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啊,小小的飞蛾拼命地挣扎。(引读)它挣扎着
——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如果你能把这二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来,就更好了。(自由读,指名读,女生读)
师:(示句)我们知道,只要作者的手指稍一用力,飞蛾就不能动弹了。但它在绝境中却不放弃,让我们用朗读赞美它对生命的珍爱吧!(男生读)
5、小结:小小的飞蛾用它鼓动的双翅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课件)(板书欲望)
6、让我们带着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一起读课题——生命生命
7、这是作者手中触摸到的生命,那么,作者眼中的生命又是什么样的?
△瓜苗生长
1、照上面的学习方法,反复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勾画出最能触动你的心灵的词句?
(出示句子)1)师:这句话话中的“冒”字可以换什么词?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2:小瓜苗冒出来了,作者为什么用竟然?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1.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香瓜子的努力?
2.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能活几天呢?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劲往上冒?
小结 是啊,即使它的生命只有7天,它会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5天,它也要冲破— 即使它的生命只有1天,它也一定要冲破——
顽强不屈地高喊着:生命,生命!(回读课题)香瓜子用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课件,板书:不屈)
(过渡)飞蛾,瓜苗对生命的呼唤,让作者赞美,敬重生命。所有这些,激起杏林子对生命的渴望!谁愿意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想想杏林子是怎样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呢?
1、反馈交流:杏林子是怎样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课件心跳)
2.你感受到了什么?那一声声…也给杏林子带来了极大的..(板书 震撼)所以她想到(出示句子),这就是——生接读
3、孩子们,把手放在左边心口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对,这就是你的心跳,这就是你的生命!来,让我们认真地告诉自己──郑重地告诉同桌──自豪地告诉在场所有的老师──
4、(出示句子):引读:我可以——也可以——
A、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你能找出两个关键词吗?
B、给“糟蹋”换个说法。再读句子,你能找到杏林子的决定吗?
那么,杏林子到底用哪种态度对待她的生命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资料(出示资料)。
师:在“好好地使用”和“白白地糟蹋”之间,杏林子选择了——
5、让我们带着对杏林子的崇敬,再来读课题。
(出示句子)孩子们,作者开篇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一起读读。现在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回答吗?:(总结板书,师生合作)生命是什么?
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是瓜苗生长的不屈 是静听心跳的震撼
6、正是有了这些深刻的感受,她深情地写下了这段话。(课件出示)。齐读,说说你的感受。
这段话中有一组反义词,是什么?(板书 有限,无限)什么是有限的(板书生命)?什么是无限的(板书价值)?
7.我们再来看这份资料(出示资料):找一找,杏林子生命的无限价值体现在哪里?
8、是啊,杏林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争取活着,还要活得光彩有力。老师为了表示自己对杏林子的崇敬,把她的这段话变成了诗歌的形式,大家一起读。
9、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以两个生命为题? 你可以为这两个生命加上哪些标点符号,为什么?(带着你的理解读)
五、情感升华、积累语言
1、、是的,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的榜样,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
画面中的人和物,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课件)
2、写话。
3、反馈交流。
板书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欲望 生命有限
瓜苗生长 不屈 价值无限
静听心跳 震撼
第三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
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设计
24、麦哨
欢快 柔美
无拘无束
《麦哨》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由课题产生的问题,这样在交流中感受到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绿色的美丽,孩子们玩耍的内容贴近自然„„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这样不仅巩固了读的感情,也加深了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课后我又鼓励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值得高兴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读得投入、有兴致,一些平时不能大胆读的同学,也能大胆主动地参与其中,读自己想读的语句,课堂气氛活跃。
《麦哨》说案
首先,说教材。
《麦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的一篇课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它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幽静、恬美的画面,带领我们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麦哨》给我们带来的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本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展现给大家的是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舒适,文中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细品田园之美,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麦哨和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在田间嬉闹的场景,不用说城市里的孩子,就连现在乡下的孩子也无法体会到这种“欢快、柔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和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我给这篇课文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重点:品味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能深切感受田园风光,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教法及学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补充最美的乡村的图片,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朗读感悟法:有疑问时,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多读理解深入;品位语言,多读朗朗成诵。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麦哨,感受田园生活,感受乡间嬉戏的孩子们的生活。
3.自主感悟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应用生本自读自悟、生生互读互悟,师生共读共悟等形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自主地感悟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等了解“欢快、柔美”的乡村生活。
接下来,我将从“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点题明理;赏读课文,品味语言;小结课文,拓展练习”五个方面来说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导入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本课导入运用了图片课件导入,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我设计如下的导入:先让学生观看《美丽乡村》生活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通过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板书:麦哨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让学生对本篇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让学生们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并课件出示生字“畔、兜”等8个生字,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准备参与交流,特别是多音字的分析和形近字的比较。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挥学生主
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最后,我会让学生们同桌互读课文,并同时思考两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整体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环节:细读课文,点题明理
这个环节是我的教学重点部分,我将从四个阶段来展开:
第一阶段,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我将会让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引导他们找出课文的两个关键词,并说说其意思。
第二阶段,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首先,我将会提问学生,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欢快、柔美”【板书:“欢快、柔美”】然后,我会请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课文的“欢快、柔美”,感受乡间生活。最后,我会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第三阶段: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在这个阶段,我将会播放《牧童短笛》音乐,让学生和我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通过音乐的渲染,来触出动学生的心灵。接着,我会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能力。最后,我会请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欢快、柔美”的具体事例。以此,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
第四阶段,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他们充分感悟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让他们做回小诗人,把给出的诗歌补充完整。
第四环节: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喜欢的部分,然后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解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我会选其中的三个语句进行赏析。在此,我以一个语句为例并作如下的预设: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这句中的“简直”表示什么意思?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我们阅读时,用该读出一种什么语气呢?
通过这种分析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在课文中的作用,帮助他们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帮助他们增长知识,积累语言。
第五环节:小结课文,作业拓展:
这个环节我会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自己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引导他们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浸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所以,我的板书完全是按照我的教学思路而来,简洁而又突出重点,更具诗情画意,把文章的重点全部诗意地概括出来。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24.麦哨(欢快、柔美)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将心比心2
最新版
8.将心比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么?
四、课后拓展。
五、板书设计:
2017.3.1 最新版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六、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熟读课文,在生活中做到将心比心。
2017.3.1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8将心比心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教学难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将心比心》,认识更多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渎提示:
(1)、课文讲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中哪一个是重点?
(2)、画出课文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然后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过渡: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并进行交流。))
五、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板书设计:
8* 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课后反思: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一篇十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文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预定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第一,针对学生特点设计的教学环节落实较好,效果也不错。第二,设计了比较简洁的板书。第三,较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参与积极。与此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还有点多,应更大胆地让学生自学。第二,课堂有些细节设计还有待调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