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创情境
抓言行
悟形象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小学 朱小华
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文章中两次出现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得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文中又重点通过刻画人物言行,用四个小故事“只身求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苦读”来表现范仲淹刻苦学习、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品质,使人读后深受感动。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可由于本课所描写的人物与背景距离他们生活的时代较远,要想使学生感得真切,悟得深刻,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否则学生难以明白范仲淹是怎样刻苦求学的更难以理解他为什么要如此刻苦求学。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情,我制定了以下可操作性较强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范仲淹刻苦求学的四个故事。过程与方法: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物的理解。
2、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抓人物言行,树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文后,能热爱敬重范仲淹,自觉学习他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借助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读中理解词句,读中感受情意,读中酝酿表达。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采用以下教学方式方法:学文前收集资料,走近范仲淹;学文时批画句子,走进范仲淹;学文后深情诵读,赞扬范仲淹。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范仲淹划粥割齑的视频资料
2、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网上搜集范仲淹的相关资料(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分组收集,即:生平、作品、故事、名言等方面)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近范仲淹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知道了文中讲了范仲淹刻苦求学的四个小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900多年前的北宋,走进范仲淹,研究范仲淹,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细品词句,走进范仲淹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的1、6两个自然段,读后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收获。
3、关于范仲淹,你们还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
4、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想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你们认为应该用哪个词?——杰出(幻灯出示本词)。让我们齐读文中的第一句话,读出你们的感受!(幻灯出示此句)
5、过渡:范仲淹能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与他小时候的刻苦求学是密不可分的。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刻苦读书的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下面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2——5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范仲淹语言和行为的句子,用铅笔画下来,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汇报交流: 故事一:只身求学
预设句子一(幻灯出示): 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1)这一句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行为)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什么?(生活艰苦)(2)他一人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想象一下,小小的范仲淹还会遇到哪些苦难?请用同样的句式说说。()了,就()。
(3)补充资料: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到山东淄州的一户姓朱的人家。其实,朱家是当地的富户,但范仲淹为了励志,常去附近山上的一座寺庙寄宿读书。冬季,山上的寺庙非常寒冷,最低温度可达零下20多度,此时的范仲淹还只是个孩子。(补充资料时,幻灯出示材料,教师配乐《读书郎》深情诵读)(4)听了资料你想说什么?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预设句子二(幻灯出示):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1)、“这宝贵的学习机会”指什么?他是怎样珍惜这机会的?(2)、“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词语中你又读出了什么?(刻苦读书)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师小结:小范仲淹只身求学,困难重重,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让他能废寝忘食的苦读诗书呢?引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幻灯出示)
过渡:学习如此刻苦的范仲淹吃的是什么呢?谁能讲讲划粥割齑的由来? 故事二:划粥割齑
预设句子三(幻灯出示):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请你先讲一讲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2)这种生活真是“极其艰苦”!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幻灯出示):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
那时,他的生活艰苦。
(3)视频播放:范仲淹划粥割齑的故事,学生观看,谈感受。
师过渡: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发奋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这一句是对范仲淹的什么描写?(行为)
(1)、“毫不介意”是什么意思?请你读出他的毫不介意。
(2)、从 “从凌晨”到“夜半”,算算一共多长时间?再算算你们每天在校学习的时间?对比之下,你想说点什么?生汇报。
(3)、你们想不想和范仲淹一样呢?把句中的“他”换成“我”,读一读——(幻灯出示句子,将句中的“我”变成红色)然而,我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在意.我发奋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小结: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你们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请问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们?引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幻灯出示)
故事三:谢绝佳肴。预设句子四(幻灯出示):
“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请你千万不要生气。”
(1)、这一句是对范仲淹的什么描写?(语言)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2)、范仲淹除了谢绝了好友的佳肴,还谢绝过好友的什么?——银两,他会怎样委婉地谢绝?请你发挥想象编一段他们的对话。
小结:因为你们合理的想象,让我又认识了一个能抵制诱惑甘守清贫的范仲淹。那么,让他能抵制诱惑甘守清贫的强大力量又来自哪里呢?引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幻灯出示)
师过渡:后来,当皇帝华丽的轿辇堂皇驶过时,人们怎么做的?范仲淹又是怎么做的?哪两个词写出了他们不同的表现?——争先恐后 闭门不出(学生汇报后幻灯出示)
(1)、假设情境:习近平大家知道吗?如果他要来我们学校,你想见他吗?(2)、将“想见”与“不想见”的学生分成两大组,教师随机采访其中一个小组同学:你为什么要争先恐后的去看皇帝? 采访另一个小组同学:你为什么闭门不出?
(3)、师小结:好一个能排除干扰静心读书又自信的范仲淹,难怪他能考上进士,还当上了大官。
(4)、幻灯出示补充资料,师配乐《为了谁》诵读:范仲淹从政以后,以天下为己任。他修建捍海堰,使大量土地不被淹没;他改革军制,巩固边防;他锐意改革,减轻徭役„„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因此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公元1052年,63岁的范仲淹被调往颍州,但在赴任途中溘然长逝。为了他所挚爱的国家和人民,他不仅苦读诗书,而且花尽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积蓄。他去世时,其家人贫病交困,仅借官屋暂栖,略避风雨。范仲淹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包括西夏甘、凉等地的少数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众举哀,连日斋戒。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哭哀悼。
三、创设情境,赞颂范仲淹
师创设情境:范仲淹先生虽然已经作古,但他刻苦读书忘我学习的精神却会永远影响着我们.同学们,让我们齐读这句话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生接读)“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幻灯出示句子)
师创设情境:范仲淹先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形象却不会远去。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句话来表达我们的追忆——(生接读)“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幻灯出示句子)
四、总结全课,体会写法:
读了这篇文章,范仲淹刻苦读书、胸怀天下的形象已深深定格在我们心中。那么,文章是抓住什么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的呢?(人物言行)好的,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你的习作中去。
五、板书设计
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求学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苦读
志向远大 以天下为己任 读书刻苦 生活艰苦 甘守清贫„„ 附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
——《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小学 朱小华
今天执教了《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后感受颇深。这堂课我处处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以读为本”、“创情境,抓言行,悟形象”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读中批画句子,在读中想象情境,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感悟形象。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刻苦学习。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这样的一节课,既凸显了本色语文的内涵,又巧妙地融进了我对“三生”课堂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具体来说,我认为我的课堂上的语文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这堂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教学主体板块非常突出,富有语文特色。我的这堂课主要由四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都有鲜明的语文特色。
第一板块,导课简洁,直奔主题。开课伊始,我带领学生简单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范仲淹刻苦求学的哪四个小故事?这样能较快的把学生带进课堂。
第二板块,交流收获,走近范仲淹。范仲淹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关于他的资料,很多很多。这些资料的获得,既可以来自文本,也可以来自课外。我巧妙地兼顾了这两者,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1和6两个自然段,然后汇报收获,接着又让学生交流来自课外的资料。这些资料的展示,不仅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见识。相信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走近了范仲淹,除了能看到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大形象,甚至能听到他忧国忧民的深深叹息。
第三板块,以读为本,走进范仲淹,这一板块是教学的主体板块。在这一板块中,我先引导学生默读2——5自然段,找出描写范仲淹言行的相关句子,然后交流汇报,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朗读训练中,逐步加深对句子的感受,逐步加强对人物的认识。
第四板块,巧借资料,激发情感,赞颂范仲淹。最后一个板块我补充了范仲淹从政之后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范仲淹的毕生都在践行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学生情感已经达到了不得不发的程度,他们或用自己的语言,或用文中的语言,或用课外搜集的语言去赞颂范仲淹以表达他们由衷的敬佩之情。
当然,以上各个板块既彰显特色,又有机融合,这又得益于我巧妙的过渡。比如,第一个板块结束之后,我这样过渡:“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900多年前的北宋,走近范仲淹,研究范仲淹,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第二个板块结束之后,我的过渡语又一次起到了有机融合的作用:“范仲淹能成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与他小时候的刻苦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下面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2——5自然段,找出描写范仲淹言行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 其
二、运用多种方式的读,增强学生理解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借“文字”悟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总之,学生语文课上所有的感知感悟感想感叹都离不开读,都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我在开课之初要求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第一、六两个自然段,促使学生理解范仲淹远大的志向和他忧国忧民的崇高抱负。又如,在学生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时,我反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范仲淹的读书时间之长、生活之苦。当然,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初始的读往往缺乏情感的流感。对此,我总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朗读指导。如指导读“杰出”一词要用高语调读出敬佩与赞扬之情,又如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复指导学生要读出节奏读出气势。
其三、多次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用“语文”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生自身交流的需要,也是学习语文的需要。如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句子“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启发学生想象范仲淹还会遇到哪些困难,让学生进行“()了,就()”的句式训练。又如,在学习第三个故事“谢绝佳肴”时,我又启发学生合理想象范仲淹拒绝好友的银两时会怎么说,以此扎实推进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果说,整体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精彩,那么我的这节课能讲得如此充满语文味,这不仅得益于我流畅的整体设计,鲜明的教学主线,也离不开有力的朗读指导、巧妙的过渡、精炼的小结及课前课后精心的准备。
当然,金无足赤,再精彩的课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交流了范仲淹划粥割齑的故事后,又播放视频片段给学生欣赏,是不是有画蛇添足之嫌?
第二篇:《范仲淹故事》教学设计
《范仲淹故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范仲淹故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范仲淹故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范伸淹的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3)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中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2)启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雨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关键语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ppt:两首诗词《江上渔者》《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画像。
(1)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词?(指名朗读)诗词的作者是谁呢?(指名介绍范仲淹)
(2)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他不仅是北宋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乖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3)范仲淹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传颂的最有名的诗句,展示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谁知道那句诗?
课件出示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指名读)谁能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检查字词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闭门不出贫寒
划粥割齑于心不忍千载难逢和衣而眠佳肴
(出示ppt: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概括一个小标题。想好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写了几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从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小标题是什么?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联系?(四个小故事: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2-5自然段,这四个故事都是写范仲淹刻苦读书的。)
板书: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
3、小组讨论:你认为本文可以分几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总括;第2-5自然段:具体些范仲淹刻苦读书故事;第6、7自然段:写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做法。重点是第二部分。)
四、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课成语及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1、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2、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哪四个小故事?
二、学习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轻声读第一个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适当做些批注。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
ppt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句式“了,就用”来说话。(课件出示)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
2、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他的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交流汇报,相机点拨。
(1)范仲淹他怎么样读书?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2)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4、小结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
读文---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三)自学第三、第四个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个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有不同建议的在全班交流时商讨。(学生学习,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可是范仲淹都(拒绝、粗茶淡饭)。
(2)ppt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仲淹兄,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将来再见也不晚。”此时此刻,你觉得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朗读重点句。
(四)学习第三部分(6、7自然段)。
过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
1、指名读第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积累句子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如: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
四、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诗词。
2、找找其他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
范仲淹的故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故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ppt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ppt:两首诗词《江上渔者》《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画像。
(1)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词?(指名朗读)诗词的作者是谁呢?(指名介绍范仲淹)
(2)范仲淹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传颂的最有名的诗句,展示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谁知道那句诗?
课件出示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指名读)谁能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检查字词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毫不介意 粗茶淡饭 废寝忘食 闭门不出 贫寒
划粥割齑 于心不忍 千载难逢 和衣而眠 佳肴
(出示ppt: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概括一个小标题。想好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写了几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从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小标题是什么?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联系?(四个小故事:只身求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不出。)(2-5自然段,这四个故事都是写范仲淹刻苦读书的。)
板书:只身求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不出
3、小组讨论:你认为本文可以分几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总括;第2-5自然段:具体些范仲淹刻苦读书故事;第6、7自然段:写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做法。重点是第二部分。)
四、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课成语及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识
1、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2、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哪四个小故事?
二、学习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轻声读第一个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适当做些批注。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
ppt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废寝忘食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句式“ 了,就用 ”来说话。(课件出示)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板书:划粥割齑)
2、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他的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交流汇报,相机点拨。
(1)范仲淹他怎么样读书?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2)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4、小结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
读文---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三)自学第三、第四个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个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有不同建议的在全班交流时商讨。(学生学习,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板书:佳肴),可是范仲淹都——(补板书:拒绝 粗茶淡饭)
(2)ppt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仲淹兄,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将来再见也不晚。”此时此刻,你觉得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板书: 埋头苦读)
(3)指导朗读重点句。
(四)学习第三部分(6、7自然段)。
过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
1、指名读第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积累句子: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诗词。
2、找找其他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一读。
附板书:
范仲淹的故事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身求学:废寝忘食
划粥割齑:闻鸡起舞
拒绝佳肴:粗茶淡饭
闭门不出 :埋头苦读
《范仲淹故事》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二、三部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感悟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3、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法朗读指导法质疑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交流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指名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范仲淹又了解了多少呢?
1、学习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第7自然段。思考:有范仲淹实现他的抱负吗?
(2)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再读感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提问范仲淹还有怎样的志向和抱负呢?
(3)品读、感悟:“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过渡:文章举了哪些事例讲范仲淹要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而刻苦学习的?
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
(一)品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只身苦学”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能感动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2、指名反馈。
3、出示重点句
(1)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2)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理解废寝忘食)
4、归纳学习方法:读、画、写、说
(二)利用上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3、4、5自然段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小组内一起朗读3、4、5自然段
(2)画、写:找出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3)说:同桌或小组内讨论你的答案并说出理由。
2、检查自学情况
(1)理解成语“划粥割齑”。
(2)出示句子①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②送银子他委婉谢绝了,送美味佳肴,却食品发霉也不吃一口。③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④别的师生都丢下书本跑出去,他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随便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
(3)再读这些句子。
(4)师小结:范仲淹为了实现他着远大理想和抱负而刻苦读书,实在令人敬佩,那后人又是怎样赞颂他的呢?
(5)引导学生理解并品读感悟“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总结写作方法
1、懂得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采用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去叙述;
2、回顾板书,明白写人首先必须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
3、再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和崇高精神的。
范仲淹为着理想苦读诗书,成就了他的一生,实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今天,你学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呢?
1、借初中语文课本范仲淹的名著《岳阳阳楼记》读一读,再次感受人物的高尚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身边熟悉的人。
16、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实现
刻苦读书谢绝佳肴理想和抱负
闭门不出
《范仲淹故事》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1、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识记。
2、搜集有关范仲淹的资料。
3、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一).介绍范仲淹。
(二).汇报字、词掌握情况
1、读生字、词语卡片。(分组展示)
2.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划粥割齑、大夫、范仲淹
a.读词
b.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C.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d.你还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3、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 粗茶淡饭 废寝忘食 贫寒 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 划 粥 割 齑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4.仔细读读课文。
5.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出示: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独立汇报)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2.听写练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课后反思:教学《范仲淹的故事》这课时,我是让学生们在课上预习的,给学生安排了充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然后让学生们自由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学中我还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了第2——5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主要事件,同学们都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了。
《范仲淹故事》教学设计5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但能刻苦学习,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介绍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只身苦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不出。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通过突出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
(2)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启迪学生向范仲淹学习,立下远大志向,刻苦读书。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3、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学情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时常有立志而无长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综合这一系列学情,我精心设计了各部分教学环节,相信可以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心理学家陈尔寿说:“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因此,整节课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在读中感悟,想象说话,感悟其精神,学习其品质。
五、说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收集历名人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故事。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通过学生的收集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为整节课打好知识基础。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写下列词语和句子。
词语:杰出、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收不忍、朝廷、千载难逢、粗茶淡饭、争先恐后。
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刚听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体现了什么呢?(板书:忧国忧民)那下面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3、教师指导:“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范仲淹写的,说的是白云中的山巍峨,江水浩浩荡荡,而先生的风度仪态,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而后人则用这一词句来赞颂范仲淹。
4、教师:范先生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的风度仪态指的是什么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5、全班齐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6、教师导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是范仲淹的志向和抱负,他并为此而刻苦读书。(板书:刻苦读书)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是怎样刻苦读书的。
设计理念:通过听写检测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以及积累词语的情况,并从听写的相关词句中,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的高风亮节。
(三)品读语句,体会品质
1、教师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围绕范仲淹的刻苦读书写了四件事情。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四件事情?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上节课的小标题以及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叙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画出文中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自己读了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后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
3、集体反馈
故事1、“只身苦学”(板书)
“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引导学生读这一句时,我就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从而引导学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读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最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故事2、“划粥割齑”(板书)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1)教师:对于这句话描述的情形,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学生读:划粥割齑)
(2)教师:这说明了什么呢?(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
(3)教师: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但他毫不介意,他——(学生读句子)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
“书院的师生也都放下书本,跑去观看。”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
通过其他师生和范仲淹对见皇帝的不同表现,体会范仲淹的自信、刻苦,并使学生懂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整个教学过程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线贯穿,有详有略,并注意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
首先教师语言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之后,教师不急于做出判断,转入第六自然段的学习“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教师出示范仲淹说的话,学生读后谈感受,这时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留下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然后教师追问:“此时,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量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品读句子,领会人物的特点。教学的随机性比较大,教育师应当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重点在引导学生大胆地交流自己在读描述范仲淹言行语句中的咸受,在谈感受中进一步完善对人物的认识,特别是精神品质的领会。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同学们,范仲淹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使他如愿走上了治国爱民的从政道路,实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2、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同学们,了解了范仲淹从求学到从政的历程,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引导学生说: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教师:从范仲淹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要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少年中国说》中诗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齐诵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理念:通过展示名人故事交流了学习成果,通过交流写法和课后练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
(五)作业布置
1、交流写法: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2、课后小练笔: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六、说板书设计
设计本课的板书,我抓住课文重点,采用简洁的文字,使人一看便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如:
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求学
划粥割齑
忧国忧民→刻苦读书谢肴
闭门不出
第三篇:《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
2.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启迪学生向范仲淹学习,立下远大志向,刻苦读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教具准备
摘录重点语句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范仲淹刻苦学习的原因是为了实现从小立下的远大抱负,即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板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课文围绕范仲淹刻苦学习写了哪几个故事?(板书:只身求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不出)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精读品味,学习交流,体验感悟。〈一〉师生共同学习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全班齐读第一个故事:想想范仲淹的那些求学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适当做些批注。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交流环节采用“以学定教、随机点拨、趁势朗读”的教学方式。)出示句子
“累了„„饿了„„”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个词语可以概括这个这个句子的意思?(板书:废寝忘食)
3.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发生,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 —— 了,就用——— ”的句式来说话。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 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是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5.小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读文——画出范仲淹求学行为深受感动的句子,作批注——交流体会 〈二〉、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第二、三、四个故事 1.明确学习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二、三、四个故事(2)画出文中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读一读。
(3)和本组同学交流自己读了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后的感受。
2、引导学生小组自主学习(1)读故事(2)画句子(3)组内交流感受 3.学生汇报(1)划粥割齑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①教师:对于第一句话描述的情形,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学生读:划粥割齑)这说明了什么呢?(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
②生活是如此的艰苦,但范仲淹毫不介意,他是怎样怎么样读书的?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板书:闻鸡起舞)
③教师小结,引读: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但他毫不介意。他——(学生读: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
④品读句子,再次体会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而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2)谢绝佳肴 “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
“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①理解“委婉”的意思(换词、比较、运用)
②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好友给范仲淹送来了银子,范仲淹会怎么想呢?会怎样委婉的拒绝?(让学生对话表演)
③教师:范仲淹不肯接受银两,朋友便送来了美味佳肴。结果怎样? “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
④指导学生读好这一句话。(惊讶、疑惑的语气)④范仲淹为什么不吃朋友送来的美味佳肴?
“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从范仲淹的回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范仲淹,一个肯吃苦、能吃苦又不清高的文人。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3)闭门不出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有抬又继续读书。” ①其他师生对见皇帝这件事是怎么表现,范仲淹又是怎么表现?(板书:埋头苦读)
②从这截然不同的表现你 体会到了什么?
③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第四个故事,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三)、学习第三部分(6、7自然段)
过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
1.指名学生汇报: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远大的志向,体现了范仲淹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人生目标。也道出了范仲淹十分刻苦读书,是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已任的。](1)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爱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板书(爱国爱民)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2.师小结:范仲淹从政以后,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句话的意思是:青山挺拔,江水浩荡,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这句话不仅仅是本文的结尾,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让我们怀着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来读这句话。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品质。让我们再一次聚集于本文的重点语句,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法除了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范仲淹的刻苦读书之外,在写作方法.......发现了什么?
2.师生交流,概括:(出示写法总结)(1)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2)用典型的事例刻画人物的形象。
3.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从范仲淹刻苦读书的言行感受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品质,而且文中通过典型的事例使一个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跃然纸上。今天我们要将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4.课后小练笔: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领会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方法。并且做到学以致用,选取典型的事例,去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不仅总结了文章的写法,又将课堂所学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第四篇:16课《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及生字学习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读后交流。1.只身苦学2.划粥割齑3.闭门不出4.谢绝佳肴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 粗茶淡饭 废寝忘食 贫寒 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 划粥割齑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二、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出示: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体育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封面 1.看到这个书名,你会想到什么?
2.今天,我们就从中选取其中一个小故事读一读。
3、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自主预习1.出示(预习提示): 第一步: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第二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步:画出自己不懂的内容。2.学生自主预习
三、检查预习1.听写
伤疤 膝盖 碍手碍脚 双臂 碟子 握住
2课文主要讲了谁?(涅利)写了涅利的一件什么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围绕“涅利”上体育课,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锲而不舍地爬上横木这件事,分几部分来写的。(默读、分段)2.讨论、交流
五、再次读书,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体育课》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2.谁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涅利加仑德洛西……)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默读课文,找出写上体育课的段落,多读几遍,用笔画出描写涅利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把读的感受批注在文章边上。
(二)组织交流
1.出示: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涅利太弱小了,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2)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使出全身憋紫汗珠滚落……)
(3)抓住这些重点词,读出感受(学生抓重点词练读)
(4)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诉大家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吗?(一定要坚持)(5)读出你的坚定,再来读读这句话
(6)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坚持不懈,找出来读读。2.换位体验
(1)看着涅利那样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怎么做?(鼓励他、帮助他)
(2)我们一起来鼓励涅利,用鼓励的语气来读读同学的话。
(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最高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出示:
1.对自己说……
2.对老师说……
3.对妈妈说……
4.对同学说……
三、深入探究,引发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体育课,整个第二大段把体育课上的故事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要写第一和第三部分,那不是画蛇添足吗? 2.学生讨论 3.组织交流
四、总结归纳
你能用图形来表示一下人物关系吗?
五、板书设计
17、体育课
涅利:爬横杆——自强自立
老师、同学:鼓励——关心、爱护
课后反思:《虎口藏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1.读词
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
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二)朗读体会 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
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评读)3.指导后练习朗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写法指导
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找出有关句了朗读体会。
四、巩固练习
1.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2.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五、本节课小结
板书设计:
19*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2)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B.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C.同学互背。
D.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20* 《失去的一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2.指导学生学会“茬、砖、涎”3个会认字。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失去了一天?为什么说他失去了一天,这一天里都失去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2.检查字词
麦茬: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三、学习课文
1.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 妈妈严肃地说:“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画出佩佳在这一天中的表现,再画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2.交流 佩佳:
想再睡一会儿”,他觉得“还来得及呢”“先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又在果园里吃吃玩玩。总之他干事一推再推,最后一事无成。其他人:
拖拉机手这一天翻耕的麦茬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墙,面包师制作的面包,图书馆里一天中人们看完后还回来的书。
3.别人在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没做,他能弥补回这天没做的事情吗?(不能,因为每一天人们都会做很多事,时间是不会倒流的。)4.佩佳错在哪呢?(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在明天去完成。)5.最后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
讨论:佩佳到底明白了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
四、总结
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语文百花园四》
口语交际《电话留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现代社会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
1.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想想电话留言活动内容和要求。2.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3.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
4.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二、进行活动评价
1.阅读教材中“活动评价”部分,明确评价要求。2.进行评价
习作《我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重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评价交流标准:
1.“我和××”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写“××”,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或是互相怀念;是由于误会而导致感情破裂……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
教学反思:
第五篇:范仲淹的故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一:《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2.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启迪学生向范仲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范仲淹刻苦学习的原因是为了实现从小立下的远
3.课文围绕范仲淹刻苦学习写了哪几个故事?(板书:只身求学、划粥割齑、拒绝
佳肴、闭门不出)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全班齐读第一个故事:想想范仲淹的那些求学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
出示句子
“累了??饿了??”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个词语可以概括这个
这个句子的意思?(板书:废寝忘食)
3.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发生,他又会怎样
解决呢?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是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
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5.小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读文——画出范仲淹求学行为深受感动的句子,作批注——交流体会
〈二〉、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第二、三、四个故事 1.明确学习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二、三、四个故事
2、引导学生小组自主学习
(1)读故事(2)画句子
(3)组内交流感受 3.学生汇报
(1)划粥割齑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
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①教师:对于第一句话描述的情形,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学
生读:划粥割齑)这说明了什么呢?(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
②生活是如此的艰苦,但范仲淹毫不介意,他是怎样怎么样读书的?你从哪些词
语看出来?(板书:闻鸡起舞)
生读: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
教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而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
(2)谢绝佳肴
“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①理解“委婉”的意思(换词、比较、运用)
②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好友给范仲淹送来了银子,范仲淹会怎么想呢?会怎样委婉的拒绝?(让学生对话表演)
④范仲淹为什么不吃朋友送来的美味佳肴?
“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从范仲淹的回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范仲淹,一个肯吃苦、能吃苦又不清高的文人。
(3)闭门不出
①其他师生对见皇帝这件事是怎么表现,范仲淹又是怎么表现?(板书:埋头苦读)
②从这截然不同的表现你 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部分(6、7自然段)
过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 1.指名学生汇报: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远大的志向,体现了范仲淹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人生目标。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爱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板书(爱国爱民)
2.师小结:范仲淹从政以后,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句话的意思是:青山挺拔,江水浩荡,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这句话不仅仅是本文的结尾,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师生交流,概括:(出示写法总结)
(1)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3.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从范仲淹刻苦读书的言行感受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品质,而且文中通过典型的事例使一个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跃然纸上。4.课后小练笔: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领会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方法。并且做到学以致用,选取典型的事例,去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板书设计:
篇二: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设计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第一课时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 粥 割 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ppt: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出示ppt: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范仲淹不仅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范仲淹的故事。
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课文讲了范仲淹的几个故事?是那几个?(教
2、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2、教师出示学习提示:(课件1)
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文中写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句子,想一想。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学生简单说后教 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的哪些言行使你深受感动?
师出示课件2)
学习故事
(一)只身求学
1、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
(1)引导:这句话是对范仲淹的什么描写?(行为),(一人离家学习,对比你自己)从他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范仲淹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钻研学问的精神)
(2)谁能将这种感动读出来?
(引导理解“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文中指范仲淹刻苦读书,非常专心努力。
篇三: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s版第16课(第二课时)陆川县珊罗镇长纳小学 吴国坤 电话:***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只身求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不出。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学生在阅读中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概括较好,这在速读和默读训练中能体现出来,但大部分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较差,这就影响到他们对记人记事的文章中作品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的理解,也使他们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缺乏信心。于是,缺少对课文深入学习的热情,每节课不能做到自始至终专心地学习。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创设情境法:利用谈话引起学生对故事人物学习的兴趣;利用ppt课件分步展示重要问题和语句,吸引学生专力于对课文故事和人物品质的学习。
3、表演法:让学生以小品的舞台形式表演文中的小故事,既激发学生参与理解课文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学能力、说话能力和改写故
【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江上渔者》视频配乐朗诵,课前导入运用,创设情景,激发
b、出示ppt:“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长短语句的比较朗诵,不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语言的句子,因此也要展
示学习一些有关行为的句吗? 子,展示行动的句子也可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c.出示ppt: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此句和前面四个故事是因
要么当个好宰相。
国为民,以天下为已任的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五、归纳总结:课文的几个小故事都是讲范仲淹怎样刻苦学 习的,他刻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出示ppt
六、拓展学习: 对课文故事进行表演是为1.才艺大比拼: 了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说说,演演。
2.学会赞扬他人: 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重
要的是能训练学生改编故(1)读了这篇文章,大家有什么感受?
(2)对于范仲淹的高风亮节,你想怎样赞扬他呢?谁能用事的能力。他说过的一句话来赞扬他呢?生答后出示ppt展示: ppt这时相当于舞台背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是3.搜集有关范仲淹的诗词以及故事。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