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五篇)

时间:2019-05-13 00:4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第一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百度图片1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F%B9%C3%C0%D4%AE%B3%AF%B5%C4%CD%BC%C6%AC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导入:

学习了前面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今天我们学习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板书课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

2、在青山的掩映下,让我们有一次记起那场战争。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百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C3%AB%B0%B6%D3%A2%BF%B9%C3%C0%D4%AE%B3%AF%B5%C4%CD%BC%C6%AC

设计意图;了解课文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创设情景,催发学生的情感。

二、自主阅读,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从整体把握文本,初步感知,了解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⑴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⑵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⑶ 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指导学生朗读,评议。

② “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⑷ 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②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⑸ 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②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读中想象,读说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深化感悟、领悟写法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毅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1、学生有感情地读文。

2、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⑴ 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

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的眷恋。”

⑵ 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布置作业

第二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学情分析

五年级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学习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坚强、无私的伟人胸怀。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课前准备:

培训小组长:小组长掌控全组 整体协调。课前让组员充分预习课文,完成好导学案,做到心有准备。()课前组长了解本组学情,以便在讨论环节有的放矢,在展示环节有目的的分配任务。课中组长把展示、点评机会让给b c层同学展示,自己应准备补充、质疑、拓展。最重要一点是 组长要做好组员讨论时的记录,不浪费时间,随笔记录,以做到高效。并要统一组员的意见,形成一个答案,体现小组合作。课后监督组员修改导学案,质疑自己仍不会的问题,上报语文科研小组。

1.提前走进教室,书写好学习目标、课题,投影课件,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材,导学案,双色笔,铅笔,练习本,把桌子上收拾干净)2.画好评价表 3.下发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之一》中有这样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读过这句诗吗?什么意思。同桌间交流,指导朗读。(理解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

概,读出无畏无惧的豪情)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具有如此豪情与气概的人——毛泽东。

二、出示学习目标,解读学习目标。男生读、女生读。

三、导学案反馈。(提前放在大屏幕上),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查然后知不足)

四、自主纠错。(一分钟)

一、概括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的爱子()在()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这时彭总请求把岸英的遗体(),而朝鲜的首相今日成却要求把岸英(),最后主席还是作出了把儿子的遗体埋在(),电文稿上写着()表达了主席()精神。

五、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毛泽东的语句,并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将你最感动的地方写在下面)。

2.朗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毛泽东的语句,并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将你最感动的地方写在下面)

六、合作学习交流。围绕探究案交流、质疑。

七、展示、点评、质疑

(一)1.体会悲痛――惊闻噩耗

朗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毛泽东的语句,并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将你最感动的地方写在下面)

俗话说:哀莫过丧子,一位对于儿子寄予巨大期望的父亲,却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默读课文。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毛泽东的心情悲痛。用“――”划出。A、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 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C、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D、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稿放在上面。E、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过渡:一直顽强的伟大开国领袖,泪如泉涌,如此地悲痛。你用几个词来总体说一说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悲痛欲绝、痛不欲生)课件出示这些句子。

(应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情描写)再朗读这部分。

过渡: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已经为中国人民先后失去五位亲人;曾经有过9个孩子,为了人民解放事业此时只剩2儿3女的毛泽东,作为父亲此时又失去一个儿子,这个打击是怎能承受得住的呢?然而他是父亲,也是主席,此时他面对一个抉择,什么抉择?

(二)体会矛盾―――艰难抉择。(学习七、八、九自然段)

1、指两名学生分别读写毛泽东心里的部分。此时毛泽东的心情是怎样的?

2、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与作为主席的毛泽东相互说服。主席选择了把儿子留在朝鲜。你从哪 里看出来的?

3、分析、体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示探究二拓展:假如你是毛泽东的秘书,当你看到“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你会想什么?你会如何安慰主席呢?

主席失去儿子彻夜痛哭,如果我在主席身边,我一定痛着主席的痛,我会对主席说:主席我们都是您的孩子,岸英不在了,但岸英死得其所,牺牲的伟大,您还有千千万万个孩子在看着你呢。

四、总结全文。

1、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毛泽东是父亲又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 大的主席。

2、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读

这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孩子门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播放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主席的决定,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了解时代背景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然后,让孩子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再配乐朗诵描写毛主席复杂心情的语句,催人泪下的语句配上凄美的音乐,使的孩子们感受颇深。再让孩子来体会毛主席的动作及决定,主席那博大无私的胸怀便“水到渠成”地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对句子的领悟进步很大。可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下阶段我应多加强朗读训练。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博大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我觉得在这块的处理比较好,首先让学生找到这样的句子,前面已经有了读的基础,初步感受到了主席的情感,再理出这些句群,体会作者展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我还将之与作文指导联系起来,让学生课内运用作者的方法来写一写主席在这天晚上的一系列表现。

第三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推荐)

辛寨镇鲍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王沛传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

“拟”应读“ nǐ”,不要读成“ 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不要读成“xún”。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考:

辛寨镇鲍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王沛传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5、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作铺垫。

三、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

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⑴ “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⑵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⑶ 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①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②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

辛寨镇鲍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王沛传

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⑷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⑸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⑹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

我们不由得不说: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总结全文

辛寨镇鲍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王沛传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彭得怀总司令

朝鲜首相金日成

破格云回遗体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朝鲜)

毛泽东:尊重朝鲜人民的的意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许马革裹尸还。

第四篇: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四、教学准备 乐学稿、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诗句引入

1.清代诗人龚自珍写过这样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通过课前的预习,知道它的意思吗?指名学生回答。

2.1950年11月25日,北京,中南海,毛泽东的卧室,就放着一张毛主席签了字的电文稿,上面也写着这句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标题也用了这句诗。读课题,这句话里忠骨指的是谁?

3.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毛岸英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学习词语

1.指导读好“拟定、奔赴、踌躇、殉职。”

2.理解“勋鉴”的意思。

(三)读懂电文,提出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主席收到的三封电报,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电报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说说三封电报的主要意思。

第一封: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执行任务时光荣殉职。指导学生通过理解“殉职”,了解毛岸英是保卫朝鲜牺牲的,也是保卫祖国牺牲的。

第二封:彭老总请求破格运回遗体。指导学生通过理解“破格”,了解志愿军战士牺牲后都埋葬在了朝鲜这一历史。并从中体会彭老总对主席的体贴与尊敬。

第三封:金日成请求将岸英的遗体埋葬在朝鲜。指导学生从:“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朝鲜首相要把中国烈士葬在朝鲜”中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烈士的敬仰。

3.毛泽东最后的决定是什么?

(四)自主读文,深入感知

1.这是一个怎样的决定呀?用心读课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填空,并从课文描写毛泽东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的句子中,和小组同学交流你这样填写的理由。再邀请小组成员一起读一读感受深的那句话。

小组合作要求: 划出相关句子,对小组成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懂的?

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与交流。预设:

(1)悲痛的决定。

①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从“整整一天、一支又一支、热了几次、原封不动”。引导学生从这些描写时间和动作的词语体会到毛泽东的悲痛。教师示范读,引导学生读这些词语时,可以通过加重语气和放慢语速的方法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②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指导学生将“这次怎么会„„”补充完整。加深体会毛泽东感到震惊,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加深体会毛泽东的无比悲痛。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主席让心爱的儿子去农村艰苦的环境中,进一步感受主席不搞特权的品质。

③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从“打湿的枕巾”体会一位父亲一夜未眠,满怀哀痛的心情。

(2)顾全大局的决定。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指导学生读懂反问句,通过语言描写感受主席心中不仅装着自己的儿子,也装着所有献出生命的志愿军战士,体会领袖无私宽阔、顾全大局的胸怀。指导朗读时,反问句的语气要加重;作出决定时,语气变轻,语速要放缓。

(3)艰难的决定。

①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引导学生扣住“想”与“打消想法”,体会主席在见与不见的选择中痛苦犹豫的心理。

②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

(五)升华感情,拓展运用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音乐缓缓响起,同时出现主席和毛岸英生前的合影,教师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主席的卧室,主席已经出去了,只看见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小练笔、反馈。

六、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悲痛

踌躇

慈爱的父亲

艰难

胸怀宽大的领袖

第五篇: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1.认识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作为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查找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导语:学习了前面的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他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他的六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相继献出了生命。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伟人、这位领袖,了解他得知长子牺牲时,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吧。

2.出示抗美援朝资料。

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原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

队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

过渡: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呢?通过读课文,认真感受他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自学新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1.自由默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拟定(nǐ)勋鉴(xūn)殉职(xùn)奔赴(fù)踌躇(chóu chú)黯然(àn)嘛(mɑ)遗体(yí)情不自禁(jīn)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情况。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勋鉴: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给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艺界。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支配。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三、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思考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感受大致分两个方面:个人情感“悲痛”等;思想品质方面“胸怀宽广,无私”等。

3.重点把握以下语句: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提问:朗读句子,想一想毛主席接到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他在干什么,想什

么,是什么心态;他为什么整整一天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当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时,他想到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聚少离多,作为父亲总觉得心酸;但岸英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而是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毛岸英都平平安安地回到了自己的身边。从“整整”“只是”“还是”,我们能体会到毛主席在回忆岸英的成长经历,他的心情是极度悲痛的。)

点拨:一位父亲在得知儿子牺牲后,能这样无声地回忆,无声地隐藏自己的悲痛,着实令人震撼。从他“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我们能感受他的内心剧痛。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提问: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感受。

(作为父亲的毛主席深爱自己的儿子,儿子成长的历程是艰辛的,但每次都能平安归来,谁知这次毛岸英赴朝鲜,竟然是永久的分别。强忍着巨大的悲痛,毛主席只是小声地叫儿子的名字,他的悲痛以及对儿子的爱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表现出他的宽广胸怀。)

(3)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提问:朗读句子,想一想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朝鲜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

(毛主席是领袖,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此时他已经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他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

(4)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提问: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毛主席面对抉择的心理活动,感受他身上的凡人情怀和不同于凡人的宽广胸怀。

(这是描写毛主席面对抉择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葬在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金日成首相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这是当时毛主席要思考的问题。“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毛主席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

牺牲的子女相见,自己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作出了将儿子葬在朝鲜的这一艰难、痛楚的决定。)

点拨: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毛主席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强忍悲痛,作出将儿子葬在朝鲜这一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5)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提问: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毛主席此时内心的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毛主席收到了两封意愿截然不同的电报,经过痛苦的抉择,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主席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出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出毛主席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

点拨:此时毛主席又起情感波澜,签字就意味着毛主席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毛岸英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哪!我们从中能体会到毛主席既是伟人,也是凡人。

(6)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提问:结合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毛主席写的诗句的理解。

(毛主席写的这句诗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上又有何妨。)

点拨:毛主席引用的这句诗,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主席,毛主席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强忍着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感情。“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宽广的胸怀。──伟人的风范。

(7)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提问:读了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在漫漫长

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我们被震撼了: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深爱他的儿子,老来丧子,使他悲痛欲绝──常人的情怀。

四、小结,深化感悟。1.小结:

毛主席把一生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的悲痛啊,但他却毅然地把自己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厚重,他的胸怀似海般广阔。

2.感情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再一次体会毛主席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悟到的?为了使自读课文的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地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可学生的朗读还欠加强指导。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组织好朗读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学生集体感情朗读的时间欠充足,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可在体会情感中没有涉及到描写人物的方法,我觉得在体会情感和了解写作方法有一个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这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下载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很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毛泽东,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也记得爷爷奶奶提起毛泽东时眼中流露出的崇拜和怀念,......

    青山处处埋忠骨(推荐五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周玲玲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颇有感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问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不幸牺牲,毛主席很伤心。朱总司令希望把毛岸英的遗......

    《青山处处埋忠骨》反思范文合集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例片段教学反思 教师自评:本片段教学紧紧抓住毛泽东的“丧子之痛”为线索,引领孩子自主、深入地感悟毛泽东丧子后极度痛苦的心情以及其对儿子毛岸英的遗......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小编整理]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一组的前面两篇文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伟大领袖的风采。但是伟大的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伟人......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修订版)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学生对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运用学过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上课教案5则范文

    一、 了解毛泽东,激情导入 师:孩子们知道刚刚播放的这首歌曲歌颂的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毛泽东。(板书:毛泽东)请用一句谈一下你对毛泽东的印象? 生: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