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3 00:3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⒊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具、学具准备:挑子图 苹果图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呢? 师:它是谁呢?

师:请听,谁来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师:比一比谁的火眼金睛。

(15个草莓、13支铅笔、17个桃子)师:为什么一下子就猜出多少个?

师:满十个,放在一起。有神奇的作用,使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多少个? 师:例如:10+5= 10+6= 10+7= 10+8= 师:十加几就等于十几。这样算起来比较简单。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探讨算法 师:刚才我们都是把10个桃子和几个桃子和起来的,现在猴妈妈从盒子里拿走了一个,盒子里还有几个呢?(出示图片)猴妈妈让小猴算一算桌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会帮小猴列算式吗?(师板书出算式9+4)师:那么,9+4等于几呢?1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先自己思考后可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呢?(数着算的,9,10,11,12,13)

板书:数

(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请小朋友上来演示,并完成板书.(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师: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你听懂了他的想法吗,谁能更清楚的来重复一遍他的想法呢?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追问: 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这1个桃子是从那来的?(板书4分成1和3)(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小结: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都不错.师:那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只移1个呢? 师:同桌之间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师:9+4把4分成了1和3。9加1等于10。10+3=13。9加1等于10。

师:其实我们在算9+4等于几时就把它变成10+3.这样比较容易算。是不是这样?看着大屏幕。一起和老师轻轻地说:9+4 把4分成1和3。9+1=10,10+3=13。师:其实我们再算9+4把它变成10+3 师:为什么要把它变成10+3.因为十加几比较好算。师:你学会了吗? 2.动手操作

师:左边摆9个,右边摆5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 师:怎样移动使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多少个呢? 师:并把摆的过程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9+5 师:谁来把你刚才的过程表示在黑板上。9+5=14 师:你为什么要移1个。因为和9····移了1个,5就分成1和4.师:其实,我们在算9+5等于几时就把它变成了10+4,这样就比较简单。

3、教学试一试

师:把学具往前一推、老师为了奖励小朋友,给你们带来了许多花。数···左边有9朵,右边有7朵。一共有多少朵呢?算式是··· 9+7 师:在算9+7的时候,你会把它变成10加几呢?把你的想法在这幅图里圈一圈。9+7 师:为什么要把7分成1和6呢?把过程同桌之间说一说。4.形成技能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l题)师:聪明的小猴搬方块。数···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聪明的小猴会怎样搬,使人一眼可以看出有多少块?

师: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呢?小猴为什么只搬1块过去呢? 师:那么小朋友会把小猴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填在书上,再交流)

三、练习形式多样巩固知识 1.想想做做2 师:你能圈出10根,再填得数吗?9+3= 9+8你能圈出10根,再填得数吗? 9+3= 9+8 师:刚才我们算过的我们来读一下,9+3-------9+8 教师追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师:其实我们在算9加几其实就是在算10加几 师:那么我们在算9+2时就是算引出9+()+()师:反过来在算9+1+8就是算9+()

2、学生独立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轻轻的读、发现规律

2、大声齐读、发现规律

3、分享成果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得数个位上为什么会比那个加数少了1呢?

3、学生个别回答小蚂蚁推箱子

师:根据这个小朋友发现的规律,如果老师出这样的加法题,你能比较快地算出得数吗? 师:你能反过来吗?得数15是小蚂蚁箱子应推在数子几上

3、变式练习送小动物回家 教学反思:

今天我借班上了《9加几》这堂课,课后对本节课教学进行了认真反思。《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听音乐猜谜的方式引出熟悉的孙悟空来和我们比赛火眼金睛,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在生活中有这种需求,但是在重要的是让学生有 “凑十”这一种需求,因此在铺垫的时候就侧重于10加几的口算,而且10加几的形式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来源于生活,从而体验10加几比较简单,从而为学生顺利运用“凑十法”扫清障碍,但是又不妨碍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观察,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移一移,变一变、说一说、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个桃子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让孩子把它变成10个,来移一移、说一说,图文并茂,让孩子切实的感受到“凑十”法的简单。就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比较简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鼓励开展多种评价、与孩子打成一片

在教学评价方面,为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随堂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形式进行,为激励学生学习数学获得成功,创造一种和谐环境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比较完整,让孩子说完整的话,比一比谁说的响,比一比我的方法好等等,不断的让孩子体会的数学带来的乐趣。从复习引新,到设景激趣,到探求新知,以及应用拓展等,环节紧扣、严密,教态得体大方,并善于把课内外的知识、学科间的知识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新课的导入中有一盘散的草莓,孩子猜不出有多少个,想办法,要把十个圈一圈,这样才能让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多少个,新旧知识的联系就更紧密了。但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同伴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尽快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二篇: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8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引入:看小猴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例题图)

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盒子里有9个红苹果,盒子外面有4个绿苹果)根据图中的意思,你能提什么问题呢?(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

引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怎样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9+4=)

2、探究算法

思考:9+4等于几呢?

(1)生猜测。大部分学生肯定知道得数是13,可也有部分学生是不知道的。在学生们的争论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各自探索:9+4等于几呢?

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思考。

(3)组织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①1、2、3、4……12、13,一共有13个。

②盒子里有9个,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个。

③从盒子外面拿一个放进盒子里,9个加1个,就是10,再加外面的3个,是13个。

3、引出“凑十法”

(课件演示)根据回答解说:从盒子外面的4个苹果中拿1个到盒子里,盒子里由原来的9个加了1个就是10个,再加上盒子外剩下的3个就是13个。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师:先想到将一个苹果放进盒子里凑成十就好算了(黑板板演过程):从盒子外面的4个苹果中拿1个,也就是把4分成了1和几?(板书:9 + 4 =)3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把这1个苹果放到了盒子里,也就是9和1合起来是10(板书:9 + 4 = 13

“9加几”教学设计 1 3

最后再算10+3=13(补充板书)10

像这样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我们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领读)

4、整理算法

9+4,在计算时先把4分成1和3,再算9+1=10,10+3=13。

追问:为什么一定要把4分成1和3,不可以分成2和2?

5、指导完成“试一试”

引导学生先说说题意,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再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学生完成后,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再说说计算9+7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7分成1和6?

6、比较:9+4与9+7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了,这两个算是都是9加几,从而点明课题。通过比较,使学生再次感悟到,计算9加几时,要先把9凑成10(也就是要先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完成第1小题。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提问:小猴在干什么?它想计算几加几?它准备怎样算?

引导:你能根据小猴的操作过程,完成图右边的填空吗?学生完成填空后,再指名说说计算9+6的思考过程。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同桌说说“凑十”的计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圈出10根小棒,再填空。学生完成后,讨论:圈出10根后旁边还有几根?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各自计算,边算边想有什么发现,而后说说每组中的的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开火车完成,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各自完成。

(2)交流每题得数。

(3)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回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学九加几的课件

2.九加几的教学反思

3.小学一年级数学《九加几》的教学设计

4.9加几教学设计反思

5.几十加几十教学设计

6.小学数学一年级《9加几》教学设计

7.《9加几》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8.人教版《9加几》教学设计

9.七加几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篇:“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

周立萍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或课件),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情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反思: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反思:“基于问题学习”就是要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真实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

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反思: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于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上面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可以及时内化计算方法。]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反思: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4、直接写得数(“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反思: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反思: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学生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反思:《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三个阶段。问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想法,还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与互助,并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可以使他们从多角度看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第四篇:九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

【内容分析】

“9加几”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节内容,教学安排3个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即教科书96—99页。这个单元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十分的重要。【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法及10加几的式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计算经验。而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不仅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规律,而且能让他们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所以,我首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展示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和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设计简单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最后,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创新意识。【课程标准】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体会九加几的凑十方法。【教学参考】

1、掌握九加几的凑十方法。

2、体会九加几中多种方法的应用,并能利用他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地探索,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学习难点: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2捆(10根一捆)、苹果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刚才下课小朋友玩得高兴吗?好,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我们的数学世界。

播放自制课件,向学生展示生动的运动会场景,并告之只有完成闯关游戏,才能进去观看。第一关:填空 9+()=10 9+1+0=()(轻易闯过)第二关:数的分解(轻易闯过)

第三关:口算 10+7=()10+2=()9+4=()9+7=()(此关没过,引出新知)

(设计意图:“闯关”游戏有如磁铁,在一节课的开端就吸引学生,让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中,带着问题进入运动场,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答案。这个游戏也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凑十法”的运用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引导设计

1、观看课件显示的运动会场景,镜头拉近至分饮料的情节。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运动会上,为了给运动员解渴,我们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还有多少盒?(2)小组探讨,互相启发,共同解决;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介绍解决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逐一出现各种方法: A、数数法:1、2、3、„„

12、13,一共有13盒。

B、接数法:箱子里有九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是13盒。

C、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到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可以叫学生上来演示)D、教师提出问题:大家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E、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凑十法,就让学生摆弄学具,在操作演示中再次体会“凑十”过程。请一名学生述说计算过程。屏幕上同步显示过程。

3、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 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教师提出问题: 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小朋友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怎样计算九加几。

教师提出问题:要计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板书: 9 + 4 = 13 10 教师提出问题:9+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面的饮料。

提问: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十盒?(加1盒)这一盒从哪来?(盒子外面的4盒饮料中取出1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13盒),所以9+4等于多少?(等于13)

4、利用教材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7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7)

①9+7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②探讨9+7的计算方法。③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板书: + 7 = 16 1 10 ④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⑤独立完成第98页的例2

5、小结:

今天具体研究“9+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件带着学生走入运动会场,生活也就走进了数学课堂。在“引导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如何从情境中去挖掘可提供问题的素材,又是怎样组合成问题,让学生明了问题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为下一个环节“尝试设计”做了充分的准备。我放手让学生思考,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整体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逐渐形成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自己能够接受数学上的优化,放手让学生思考,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方法不做优劣评价,真正做到尊重学生选择。)

(三)尝试设计

同学们接着看课件,依次显示:跑步项目,跳绳项目,踢毽子项目,跳远项目等。教师提问:你能发现并设计出9加几的数学问题吗? 分小组活动:

1、收集信息。还有哪些运动项目?各有几人?

2、尝试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3、解决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式,允许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算出得数。

4、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么想的。(设计意图:依据现实生活的情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己设计学习问题,是现在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运动会情景图,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收集信息,再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这个环节的设计,前后呼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反馈练习

1、开火车口算。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课件显示练习十七第3题

根据图意填写算式,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说一说,“蚂蚁虽小,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渗透团结合作精神的教育。(设计意图:反馈练习中,我用生动的CAI课件创设了游戏情境,并通过小蚂蚁的团结力量,激发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本课教学的主体培养目标在此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五)评价激励

1、小组内互评

2、全班交流

同学们真棒,自己会设计数学问题了,并且能动脑筋去解决。你还有什么新想法和新见解?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及他人的表现,启发学生互评,并进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六)游戏:《找朋友》、《幸福拍手歌》

(七)作业设计

留心观察教室里、学校里、家中的事物,提出一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八)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凑十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开展“探索—发现”学习。观察是一种充分展示学生能力的过程,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为开展“探索与发现”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展开思维、发展能力。如:出示一组算式: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思考,最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刚开始学生说的都是一些表面的问题,但是他们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说出这些已经很不错了,这时候老师加以点拨就恰倒好处了;其实,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老师培养出来的,我听很多老师说为了赶进度就什么都自己说,不愿意让时间白白的浪费,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怎么会好起来呢?在我的课堂中,我很注重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接着说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接着让别的学生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二、引导学生在比较与概括中开展“探索与发现”学习。比较是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或数学材料,辨别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比较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彼此之间存在的同一性与相似性,以便揭示其背后的共同模型。而概括则是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的共同特征归结出来。如:在以上算式中,让学生比较、分析,得出其中的规律。

第五篇:九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22班 欧玉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的算理。

教具学具:小黑板、口算卡片、图片、小棒、练习纸、头饰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数学小精灵(黑板板书形象,幻灯片出示),不过数学小精灵说要想和他成为好朋友,就必须通过两道关卡。小朋友你们有信心通过这两道关卡吗? 第一关:(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10+3= 10+4= 10+7= 10+8= 10+9= 10+2= 10+5= 10+6=

师:这些算式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并板书:十加几就是十几。第二关:9+1+5= 9+1+7= 9+1+2= 9+1+9= 9+1+4= 9+1+3=

二、创神情境 激发兴趣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我要带你们去一个参加一个活动。

出示主题图运动会,播放视频。

师:运动会真热闹,小朋友们,你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什么? 指名答:(有人在 „)

播放小精灵录音(运动员口渴了,我们去给他们送些饮料吧)我们观察发现:箱子里有9盒牛奶,外面有4盒牛奶,(教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答: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小精灵:你能为这个问题列一个算式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9+4=

师:“9+4”得多少呢?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再用两分钟的时间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指名请学生来说一说算法:点数、接着数、凑十法。重点讲解“凑十法”。请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凑十法的原理。一箱可以放十盒牛奶。从四盒里面拿一盒到箱子里凑成10,十加三就等于十三,所以,一共有十三盒。对吗?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师板书思维图。师:为什么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介绍“凑十法”及它的重要性。

师带读计算过程,再学生齐读计算过程,最后点个别说计算过程 小精灵:既然小朋友们这么有信心,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小棒和凑十法算一算9+5=?呢并在练习纸上填好呢?出示幻灯片。

学生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用幻灯片展示。

师:小朋友真棒,一下子就通过了小精灵的考验。老师接下来用红色和黄色的小圆片来考一考小朋友和小精灵,看看你们谁能答上来?

老师贴圆片学生跟着数,并板书9+7=,请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好。学生展示并说明凑十原理。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正确,那么看看小精灵回答的?回答的对不对呢?(播放小精灵的录音材料)小精灵说计算原理。师:同学们和小精灵都算出来。你们真聪明。

那么,接下来,老师这里有一些口算卡片看看谁能算得又快又好。

三、巩固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进行抢答。教师把口算题贴在黑板上 9+2=11 9+3=12 9+6=15 9+5=14 9+8=17 9+9=18 9+4=13 9+7=16 师:齐读算式,边读边观察得数的特点。学生汇报后老师小结: ①结果都是十几。

②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凑10)掌握了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快又准的计算9加几了。

那我们了解了这个规律,那我们计算9加几时是不是又快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练一练。小精灵出了一道题,想请一个同学来和小精灵一起考考大家。一个学生带着头饰手拿着9+的卡片在数字卡片上移动。学生说出得数。

师:小朋友们真棒!通过了小精灵的考验,那现在,我们也一起来考考小精灵好不好?

学生说得数,小精灵移动卡片组成相应算式。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计算9加几,小朋友们你们都掌握了方法吗?那小精灵掌握了吗?

播放录音小精灵:我当然掌握了,我还要回家把今天学的告诉我的爸爸妈妈呢?小朋友们,再见!

师:小精灵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那我们今天回家也把今天学的告诉爸爸妈妈好不好?

下载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加几教学设计

    《九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9+几》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通过比较,知道用......

    九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9加几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能正确计算9加几,并在探索9加几进位......

    九加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9-82页。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

    九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

    九加几教学设计

    九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九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后箐完小 董有良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和口头......

    一年级数学教案九加几

    导入:1、开火车(10+1=11,10+3=13,10+5=15,10+7=17,10+2=12,10+4=14,10+6=16,10+8=18) T:大家都算对了,而且算的很快,那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题,你们为什么算的这么快啊? (10加几就要往......

    《九加几》教学设计5篇

    《九加几》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理解“凑十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9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