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二班教案:有趣的房子
教案:有趣的房子
目的:通过活动,让小朋友们对于各种房子的风格、特点及用途有了更深入地认识,也对建筑师的职业性质和技能有初步印象。
资料准备:安全帽、建筑图片、深色马克笔、贴纸 过程:
1、自我介绍
带安全帽出场
引出建筑师的鲜明外观特点(虽然建筑师一般不带这个帽子),引导小朋友产生建筑师这个职业的基本概念。
2、提问环节
什么是房子?房子里有什么?可以做什么事情?出去玩或者日常上下学有没有特别有趣的房子?
引导小朋友理解什么是房子,房子有哪些用途,引导对房子的初步感觉,带进主题:有趣的房子。
3、图片展示
上海科技馆——刚春游去过,可能小朋友比较有印象,告诉小朋友房子里可以有很多东西可以游玩
东方明珠——特征明显(球体组合、糖葫芦……),结合手绘简单展示建筑师的工作:设计师画好图后交给工人叔叔砌砖,⊙﹏⊙b汗
迪斯尼城堡——小朋友比较感兴趣,带入建筑形状:尖顶、圆窗、摩天轮……,建筑色彩:红顶、黄墙、绿树……,可以手绘米老鼠头像,加深印象
新加坡金沙酒店——空中之船,很大很大的游泳池,酒店,下面的公园…… 外国某办公楼——篮子,引导想象:可以用来装水果、蔬菜等等,根据小朋友回答答案手绘水果蔬菜,加深篮子印象 湖州喜来登酒店——马桶圈,桥洞……,下面有湖可以划船,上面的房间可以看风景 广州方圆大厦——甜甜圈,字母O,圆盘…… 苏州东方之门——门、裤子、腿、字母H……
颠倒屋——颠倒的房子,窗形状,英文单词,颠倒屋里的物件…… 上海中心、金茂大厦——直立的铅笔,蜡烛,火箭……
4、复习
再把图片回放一遍,简单再介绍一次,再告诉小朋友建筑的形状可以很多种,颜色也可以很多种,可以像很多种日常的物品,建筑可以很有趣,提问以后要跟叔叔一样做一个建筑师设计房子吗?也许大师的苗子此处诞生O(∩_∩)O哈~!
告诉小朋友平时要注意观察,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找资料,看图片,明天跟老师、小朋友交流。
5、奖励
贴纸:活跃的小朋友,或者回答正确的,鼓励性质的,最后剩下的由老师分给大家
第二篇:小二班教师节教案
教师节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内容:认识教师节
活动时间:2013年9月9日
活动班级:小二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9月10日是我们中国的教师节。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关心关爱老师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大胆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多张老师平时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的照片,制成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教师节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
2.师:“教师节快到了,你想对老师说一句什么话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提醒幼儿说话要完整。
二、基本部分
1.说一说你身边最熟悉的老师,长的什么样。
我们班有几位老师?谁能说一说咱们班的老师都长的什么样?(请个别幼儿说)
2.看幻灯片,了解老师的劳动。
看看老师们每天都在干什么呢?(逐一放幻灯片)老师们每天工作都很辛苦。
3.让幼儿说说怎么尊重老师的劳动,怎么关心老师。(吃饭的时候不浪费粮食,活动的时候听老师的话等等)
4.听诗歌
(1)教师先朗读一遍诗歌,请幼儿欣赏。
(2)“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3)“诗歌中谁要感谢谁呢?”引导幼儿回答。(浪花感谢大海,松树感谢高山,小苗感谢大地,羊群感谢草地)
(4)“老师好象谁?”“老师和我们一起干什么?”(老师好象妈妈,就在我们身边;唱歌跳舞游戏,学习画画语言……)
(5)“什么像白云飞上蓝天?”(歌唱老师的歌儿,像白云飞上蓝天)
5.学习朗读诗歌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朗诵诗歌。
第三篇:小二班健康教案
小二班健康教案: 我要上厕所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大胆向老师表达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时及时入厕,养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湿裤子、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课间、图片。
2、表格、哭脸笑脸标志。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小刚的裤子湿了》。
2、集体讨论:(1)、故事里的小刚怎么啦?他为什么会尿湿裤子?
(2)、你尿过裤子吗?尿在裤子里会有什么感觉?
3、引导幼儿体验尿湿裤子的感受:(1)、出示体验。
(2)、请幼儿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现在是冬天,天气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时告诉老师尿在裤子里,就会像刚才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样,冰冰凉凉、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裤子里会很脏、很臭。
4、引导幼儿说说有了大小便该怎么做。
二、引导幼儿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在活动中能大胆表达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课件一:蒙氏自主活动中
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2、课件二:集体活动中
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3、课件三:做操时
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4、课件四:户外活动时
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你喜欢刚才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熟悉幼儿入厕环境,培养幼儿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1、图片一:厕所里外环境——简单介绍入厕方法
2、图片二:厕所男女标志——区分男女厕所
3、图片三:男、女孩入厕——正确入厕
4、图片四:清洁员清理厕所——提醒幼儿要将大小便便到便槽里。
四、判断对错
1、介绍表格及哭脸笑脸标志
2、引导幼儿根据图中幼儿表现判断对错,并贴到表格中合适的位置。
五、组织幼儿集体入厕 活动延伸:
1、学习正确大小便方法。便后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强幼儿入厕能力的培养
小二班礼仪教案——我是小主人
设计意图:
培养幼儿的代客礼仪,通过情景表演、讲述及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客人来之前应准备什么,客人来时如何招待客人,客人走时如何道别,从而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和热情好客的品质。活动目标:
1.主动学说招待客人常用的短句;在教师的启发下,学说招待客人常用的短句;在教师的启发下,和大家一起学说招待客人常用的短句;
2.养成热情、主动待客的习惯。活动准备:
排练好情境表演;游戏用具一套,布置好的情境;画册《能干的小主人》。活动过程:
一、出示情境,引起兴趣。
(一)参观情境,提问这是谁的家?你们喜欢小朋友来你家做客吗?如果你是小主人,你是怎么做小主人的?
(二)介绍角色,这是小红,是主人,这是小明,是客人。你们想知道小红是怎样做小主人招待小明的吗?
(三)提出观看要求:请大家看表演《我是小主人》,看看小红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情境表演,学说招待客人的短句。
(四)观看表演一遍,提问这个表演的名字叫什么?
二、幼儿观看表演第二遍。
(一)根据表演内容进行提问。
(二)幼儿学说短句。“你好,请进,欢迎你来我家玩!”“请坐!”“请喝果汁,请吃水果和点心!”“小明,这是我喜欢的书和玩具,我们一起玩吧!”“小明再见,欢迎下次再来玩!”
三、看画册,幼儿尝试做小主人
欣赏画册请幼儿分批练习做小主人,表扬扮演得较好的幼儿。
四、教师小结: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小二班安全教案:我该怎么办
设计思路:
现代的孩子已处于二十一世纪,他们应该是活泼主动、大胆不怕困设置各种难题,通过角色扮演,一边发现问题,一边随机教育,不但要让幼儿学会保护的方法,而且要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共鸣,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发生各种危险时,所应该采取的措施。
2、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活动准备:警车(玩具)一辆,用椅子搭成的家,爸爸妈妈的头饰,坏人的头饰
活动流程:游戏导入--------谈谈议议---------游戏巩固 实施要点:
(一)游戏导入
1、教师创设情景
指导语:有一天,有一个陌生人进入了家里。可是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就只有一个小朋友,该怎么办?
指导语:有一天,有个坏人突然闯进了幼儿园,要挟我们,怎么办?
2、随着幼儿的答案,请个别小朋友表演。
(二)谈谈议议
指导语:刚刚这样子对不对?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总结:如果有陌生人在敲门,而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不能开门!
如果坏人闯进幼儿园了,我们要安静的想想办法,不能害怕。可以打电话求救,也可以请求别人帮助我们!
(三)游戏巩固
根据小朋友及老师总结的答案及过程,请小朋友上前表演。
活动建议:幼儿在谈到各种自我保护方法时,可能会说出各种办法,有的可能是不合理的,教师不必当场反驳,可以根据幼儿的表演,来请小朋友谈谈。
第四篇:小二班安全教育教案
小二班安全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活动时注意什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和相应的策略。
2.通过观察图片,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了解这样玩的危险性。
3.积极参与户外活动,感受自我保护过程中的愉快心情和活动过程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
(1)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问:请大家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这样玩好吗?为什么?
(2)鼓励幼儿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大家猜一猜,如果这些小朋友这样玩,可能会怎样呢?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推测,并说出后果的危害。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他比较危险的行为。
(1)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玩的方法比较危险的?这样玩为什么有危险呢?
(2)通过讨论帮助幼儿了解几种不安全的玩法,认识到它们的危害。
三、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玩可以使自己比较安全?
(1)教师:刚才,我们说了许多玩的方法和玩的东西都比较危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玩,应该玩些什么呢?怎样让自己比较安全呢?
(2)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并讲述自己的看法。
四、学习自我保护策略。
教师带领幼儿到教室外面玩大型玩具,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教师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示范、提醒幼儿加强自我保护,教育大家如何保护自己,并学习相应的策略。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交通安全
设计意图:
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促使我们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让幼儿了解一些危险因素,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设计这个活动时,我首先根据小班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与认知发展水平,将目标定位为:了解行人在马路上应该遵守的一些交通规则,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因而活动内容不能过于繁杂,而应简单明确。为此,我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几个场景,教育幼儿不在马路上玩耍,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情景模拟游戏等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并请家长在平时参与教育活动,实现家园共育,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活动目标:
了解行人在马路上应该遵守的一些交通规则,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与成人一起外出的经验。
2、有关模拟游戏的情景创设。
3、课件《看望兔奶奶》。
活动过程:
1、边观看课件(一)边讨论。
(1)兔奶奶生病了,兔妈妈带兔宝宝去看望她。半路上,兔妈妈到水果店给奶奶买水果,兔宝宝就跑到了马路上。她看到花丛中有一只漂亮的蝴蝶,就去捉蝴蝶玩。蝴蝶飞到了马路中央,兔宝宝就一路追过去,差点被车撞上。
(2)为什么兔宝宝差点被车撞到?
(3)教师归纳:兔宝宝离开妈妈在马路上玩耍,差点被车撞上。这样太危险了,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在马路上玩。
2、边观看课件(二)边讨论。
(1)兔妈妈和兔宝宝继续往前走。奶奶家就在马路对面,兔宝宝兴奋地想冲过马路见奶奶,可是被兔妈妈一把拉住了。(2)兔妈妈为什么要拉住兔宝宝?过马路应该走哪里?(3)教师归纳: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4)十字路口有斑马线,行人是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走呢?什么时候可以走?(5)教师归纳:过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6)兔妈妈和兔宝宝走到斑马线前,等绿灯亮时再穿过马路去奶奶家。
3、小结:兔宝宝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危险,你们知道怎样才能避免那样的危险吗?(幼儿回答后,教师用自编儿歌进行归纳:小朋友,要牢记,走路要走人行道,路上玩耍不可以。过马路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确保安全是第一。)
4、在情景模拟游戏“去春游”中或到马路上去实地体验。(1)带领幼儿一边走一边根据场景提问,巩固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场景一:人行道和车行道
师:前面有两种道路,行人应该走哪一种路?(人行道。)
师:行人应该注意什么?(靠右边走,不能边走边玩,特别是不能到车行道上玩。)场景二:十字路口
师:要过马路了,我们应该怎么走?(找到斑马线,看清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场景三:天桥
师: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走?(走天桥就像走幼儿园的楼梯,要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能推也不能挤。)(2)顺利到达目的地之后,引导幼儿对刚才的情况进行小结,启发幼儿把过天桥的要点编到儿歌里去,如“过天桥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
小班安全教育:健康成长
活动目的: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
2、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活动准备:
1、提供若干组成对的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的图片如:“用树枝打闹”、“投掷小石头”、“挥动小刀”等。
2、提供若干个安全品或危险物的实物与卡片,如:空药瓶、易碎物(卡片)、尖锐物(卡片)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分组感知讨论,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1)出示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图片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玩什么?你觉得他们这样玩好吗?也许会发生什么事?(会摔跤、会打痛、会从玩具架上掉下来等等)那你觉得应该怎么玩,小朋友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2)帮助幼儿整理生活经验,了解避免危险的方法: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不玩危险物(如鞭炮、玻璃);正确使用玩具、工具(如剪刀);不追逐打闹等。
2、寻找教室里不安全的因素
(1)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小朋友在外面活动时的不安全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午睡室、卫生间都有许多不安全的地方,如教室里的黑板、桌椅等,装水的茶桶等等,如果……(2)
小朋友两两结伴去寻找教室里有什么地方是不安全的。
(3)找到不安全的地方后,为不安全的地方贴上红色警告标记,提醒孩子注意。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橡皮膏小熊
一、设计意图
由于小朋友都喜欢探索周围的新奇事物,加上他们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比较弱,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又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生活上的依赖,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也比较差。所以我们选择了“橡皮膏小熊”这一活动内容,引导幼儿讲讲小熊受伤的原因,同时通过设计标志使幼儿了解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知道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习词:橡皮膏、接、撑、扶、抓。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日常生活中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尝试学习设计安全标志。
三、活动准备
1、贴着橡皮膏的玩具小熊。
2、每人一盆已切割成小块的图片。
3、图文传送器,图片四幅。
4、画纸、蜡笔。
5、课前已认识过一些标志。
四、活动过程
1、出示贴着橡皮膏的玩具小熊,引起幼儿的好奇。学习词:橡皮膏。
2、通过玩拼图游戏,让幼儿找出小熊受伤的原因并说出来。
3、利用图文传送器出示图片,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中的角色,初步理解小熊在活动中没有保护好自己所以受伤了,并学习词:接、撑、扶、抓。
4、组织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5、幼儿设计安全标志,并与大家分享设计成功的快乐。
A、幼儿设计标志。
B、把个别幼儿设计的标志放到图文传送器上向大家介绍。
C、鼓励幼儿把自己设计的标志向听课的老师介绍。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活动:躲开它们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尖利的东西,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2、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伤害身体的方法。
活动准备:
各种尖利的物品,如:笔、剪刀、树枝、筷子等。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师出示带有尖头的笔,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笔碰到小猴的眼睛里,它会大哭?(笔有一个尖尖的笔头,戳在我们的身体上会觉得痛。有时尖尖的东西戳破我们的身体,导致流血。尖利的东西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
1、讨论: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尖尖的?
尖利的东西有很多,如各种刀、树枝的尖头、筷子等,幼儿每讲一件物品教师就拿一样,放在幼儿面前。
2、观看表演,比较不同行为的性质。
请幼儿观看表演,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做才不会让自己受伤害?
(1)小兔子用画画的笔在别人的脸上点墨水。
(2)小猴在玩树枝。
(3)小兔子一边望着窗外,一边在用剪刀剪纸。
(4)小鹅用筷子对着老师的眼睛说话。
3、教师小结。
教师:首先要用正确的方法使用这些物品;其次不要拿尖利的物品和同伴哄闹、玩耍;第三,当周围有同伴在这样哄闹时要提醒他们,并躲开他们。
第五篇:小二班家长助教教案
萧山区前进第一幼儿园小二班家长助教教案
——鸡蛋的沉浮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
2.幼儿能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能积极思维,有主动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教具: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放大的记录纸一张。
学具:1.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各若干。2.磁吸标记、记录表、水彩笔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蛋宝宝沉浮的位置
1.出示内装等量淡水、盐水的两个烧杯,引导幼儿比较:两个烧杯中的水一样多吗。
2.出示鸡蛋一个:今天蛋宝宝要跟水玩个游戏,小朋友想看吗?蛋宝宝到了这两个装着水的烧杯里会怎么样呢?
3.猜猜蛋宝宝在盐水、淡水里的沉浮状况。
(二)找一找蛋宝宝沉浮的秘密
1.幼儿针对观察到的现象自主提问。
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小问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好吗?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哎呀,这倒奇怪了,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寻找蛋宝宝沉浮的原因。
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缘由: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
那么是不是鸡蛋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呢?在加了多少盐后才能浮起来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好吗?
(三)说一说蛋宝宝沉浮的规律
1.继续设疑:为什么鸡蛋在加入1勺、2勺盐的盐水中没有浮动,在加入3勺、4勺……盐的盐水中会慢慢浮上来呢?
2.除了在盐水里鸡蛋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呢?(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想像讲述)
萧山区前进第一幼儿园 小二班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