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野外救助法》教案
7、野外救助法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预防和处理野外活动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2、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自理、自护能力。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增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活动重点:学习处理野外活动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
活动难点: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自理、自护能力,增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活动方法: 引导自读法、小组研讨合作交流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揭示课题
万物复苏,春回大地,大自然焕发出勃勃生机。节假日不少同学喜欢一起或和家长一起投身于大自然怀抱,接受阳光、空气、水的沐浴,体验和感受野外生活的乐趣。这不仅能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而且能在集体活动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群体意识,是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大自然有其美好的一面,也有残酷的一面,野外活动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快乐的野外活动由于你的粗心也许能酿成一场灾难。因此,掌握野外活动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出示课题、目标)
二、“真实再现”
教师引导过渡:野外活动我们很快乐,但是,残酷的大自然往往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我们忽视了安全隐患,危险到处存在。
1、小组研讨《真实再现》中的案例,交流所得。
2、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
教师小结:同学们,上面的案例,告诉我们安全问题应时刻牢记,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周全,把安全放在首位。
三、行动在线:
活动一:野外危险“大搜索”:
1、为保障野外活动的安全,使我们自身不受伤害,你能说说自己的野外遇险经历?并谈一下感受。
2、学生讨论后列举野外活动安全危险或者讲述自己的野外遇险经历。
学生讨论-----我的遇险故事 野外脱险经验-----大搜索 活动二:防范危险
1、在野外活动存在的各种危险中,需要防范哪些可能发生的危险?
要求:小组研讨课本37页内容,总结交流,然后推选代表集体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野外活动的危险因素: 自然环境、生物、受伤、社会性危险、交通事故。。。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选择带有普遍性的和典型性的野外安全问题:
触电、防火、中暑、迷路、溺水、虫咬、滑坡、洪水等。
4、确定野外活动四大危险:中暑、迷路、溺水、蛇咬。活动三:中暑怎么办
1、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2、谈话引导:
通过前面的一些活动,大家了解到野外活动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到野外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面对这些问题,重在预防。其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救护技能。
3、教师总结:顺口溜
夏季中暑找阴凉,解开衣服散热量,喝些盐水擦身体,酒精擦身自颈上,毛巾外敷降体温,病情严重送医院。活动四:迷路怎么办
1、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2、小组研讨交流,然后推选代表集体交流。
3、教师总结:顺口溜
鲜艳物品挂树枝,弄出声响发信号,手电镜子反阳光,燃烧树枝发火光,开阔地带摆标志,顺利脱险保安康。活动五:野外安全剧场
1、教师引导:习近平主席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安全教育更不能纸上谈兵,关键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下面我们去野外安全剧场运用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2、教师创设情景:
(1)我们到河边垂钓,有一位同学突然溺水了,怎么办?(2)周末我们一起去爬山,走小路时突然迷路了,怎么办? 要求:
(1)表演时要有解说员。
(2)一组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评价,指出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
六、小结:
安全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全将伴随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牢记“安全重于泰山”,并把所学的有关“野外安全”知识合理运用到生活中去。祝愿大家一生平平安安。
七、拓展延伸
小明一家要外出旅游,你会提醒小明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第二篇:7 蚂蚁的救助 教案
蚂蚁的救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教学难点:
能够体验作者的情感,认识到做人的道理。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
2、演示文稿(小蚂蚁活动的视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归纳板书
蚂蚁的救助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用力互相关爱 奋力互相帮助 继续衔舍身相救
3、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选做题。
2、积累词语。
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第三篇:7、蚂蚁的救助教案
《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我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理解概念和词语。2.我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第二课时
1.我能通过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蚂蚁救助同伴的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我能分享自己听闻到的救助事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理解概念和词语。2.我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核心概念:救助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2、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学前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 完成目标一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谁来说一说你印象中的蚂蚁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蚂蚁的救助。
二、出示概念:蚂蚁
蚂蚁:昆虫,体小而长,黑色或褐色,头大,有一堆复眼,触角长,腹部卵形。雄蚁和雌蚁有翅膀,工蚁没有。在地下筑巢,成群穴居。
三、出示学习目标,解读学习目标。
四、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的过程中将不理解的词或者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五、老师出示生字词拼读五遍。
师问: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吗,学生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1、解决完不理解的词语后,学生齐读词语三遍。挣扎:尽力支撑或摆脱困境。
生命力:指事物具有的生存、发展的能力。生灵:指有生命的东西。实施:实行。本课指付诸行动。救援:援救。
杀生:宰杀牲畜、家禽等生物。本课指杀害生命。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罪过:过失。
亲吻:用嘴唇接触,表示亲热、喜爱。触抚:触动、抚摸。偶然:偶尔;有时候。
本领: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2、教师出示去掉拼音的词学生读两遍,教师问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
3、多种形式读词语。
五、学生齐读课文。课文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完成目标二
一、学习生字,出示会写字。
重点指导“浇、枚、翼、番、速”等,师问:你还有哪些字需要老师讲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蚂蚁救助同伴的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我能分享自己听闻到的救助事件。学习流程:
一、复习生字词。
再次确认:有哪些不清楚的词语?
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一,解读学习目标。
三、粗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四、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四、板书设计: 蚂蚁的救助 用力互相关爱 奋力互相帮助 继续衔舍身相救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五、作业:
1、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积累词语。
六、板书设计: 蚂蚁的救助 用力互相关爱 奋力互相帮助 继续衔舍身相救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第四篇:救助教案
知识目标:让学生懂得,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并不全是来自于灾害本身,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慌乱和对灾害来临时自救知识的匮乏造成,因此应该学会一些灾害自救互救的常识。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的常识和技巧。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虽然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人们相互救助的温情可以减轻灾区人们的伤痛,意识到灾害无情人有情。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在面临灾害时,如何进行自救互救的常识和技巧。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到面对自然灾害时,从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人民解放军的救助、人民群众的救助等不同方面,感受到灾害无情人有情。活动准备
1、学生搜集在面对灾害时采取的自救方法。
2、调查身边的人参加过哪些捐助爱心的活动。
3、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活动一:可怕的自然灾害
(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是巨大的,意识到面对灾害时,应该学会自救)
1、师:地球上常常会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呢?
生: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雪灾、火山爆发、海啸……
师:这些灾害是大自然中的不可避免的,让我们再来的感受下这些可怕的自然灾害吧!课件出示——自然灾害图片。
2、师:看见我们美好的家园就这样破坏、生命瞬间消失,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好大啊!生2:这些自然灾害好可怕!
3、师:我这还搜集到这样一条新闻报道,出示课件——统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生1:地震的破坏力很大!
生2:我发现在自然灾害面前应该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逃生,这样会安全一些。
4、引入课题。
师:对,逃生是人的本能,怎样逃生才是最正确、合理的呢,如何将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灾害中的救助》。课件出示——课题 活动二:灾害中的自救
(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科学的自救方法)洪水
1、了解武汉的所在位置。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洪水方面的地图吗?出示课件——显示中国江河分布地图。(显示武汉地区)
师:找到武汉所在地。从这幅地图中你认为我们这儿最易发生什么自然灾害? 生:洪水。
2、师:咱们武汉是江城,洪水的多发地带,当你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场特大洪水。相机出示课件——98洪水,了解自己的家乡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带。
(解说:1998年的夏季,暴雨一场接着一场,长江里的水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冲破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许多孩子一下子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变成孤儿,泪水、血水交织在一起)
3、师:同学们,假设我们遇到了这样的洪水,我们该怎么办?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做个试验。相信这个试验能给你启示。
(课件——播放紧张音乐)假设洪水来了:请两组同学上台做实验,其他同学观察。采访逃生最快的小组同学,请问你们的经验是什么? 生1:我们一个个的出来,不拥挤 生2:女士优先
生3:不能慌张
4、师: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的灾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冷静的心态,这是很重要的。
5、师:安全疏散后,我们往哪里跑呢?
出示课件——讨论:假如洪水来临时,往哪里跑最安全?(有时间逃跑)生1:高处跑
生2:比方说屋顶、山坡、大树等等
师:出示课件——假如洪水已经来了,我们来不及撤离?又该怎么办呢? 生1:抓住逃生的悬浮物品 生2:制作逃生筏
生3:等待救援,带好简易食品
6、师:同学们的方法,很科学又合理,让我们再来听听主持人的一些逃生好建议吧!出示课件——洪水自救。地震
1、联系身边的例子,引入地震自救方法讨论。
师:虽然我们本地区容易发洪水,其它灾害比较少发生,可我们总有出门的时候啊,我的爸爸在去年出差的时候,就差点遇上了汶川地震,当时由于一些改乘飞机了,想起来真是让人感到后怕!我也为爸爸感到幸运,不过想,假设要是真遇到了该怎么办呢?
2、小测试:师:假设遇上了地震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测测吧!检测地震自救安全系数,看谁的方法最合理、最科学,自救安全系数最高。
A、卡片抽取题目检验。(指名学生代表大家抽取地震发生时的所在位置)B、快速选题,说出选择道理。情景一:高层楼房
师:当地震来临时,我们正处在……,怎样逃生?(小组讨论交流)。生1:不能坐电梯,躲到空间跨度小的地方 生2:保护好头部 生3:关掉煤气、电源 生4:可以躲进厨房
生5:保持冷静,在余震过后,迅速撤离 情景二:公共场所
师:当地震来临时,我们正处在教室、电影院、商场、体育馆……,(请某以小组同学模拟示范,其他小组同学观看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同学作为地震自救专家,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生1:我认为应该可以躲在坚硬的桌子下面 生2:我觉得应该远离天花板上垂吊的物品 生3:保护头部是对的 生4:躲到空间跨度小的地方 ……
情景三:室外(大家一起交流)
师:当地震来临时,我们正处在室外,又该怎么做?才能将伤亡程度降至最低? 生1:保护头部
生2:跑到空旷的地方去 生3:远离高层建筑物
生4:远离危险地区如:加油站、炼油厂……
3、小结。
师:如果发生地震了,应该学会根据当时所处的场所和情境,采取相应措施,把我们的伤亡程度降至最低。
4、师:就拿汶川地震来说,在救援过程中就出现这样的生命奇迹。请看这样一组数据,课件出示——汶川地震100小时生命奇迹 师:100小时:1 人获救 117小时:1人获救 148小时:2人获救 164小时:1人获救 179小时:1人获救 ……
216小时:1人获救
266小时后:80岁的老人,从废墟中解救出来
5、师:刚听到你们的感叹声一阵一阵,甚至还为他们鼓掌,这是为什么啊? 生1:没有想到这么久了还有人活着,真是生命奇迹啊!生2:我为他们感到高兴,拥有了人生最宝贵的生命!
生3:真不简单……
6、师:假设你被困住了试想一天后,你会怎样?3天后呢?5天过去了,此时的你又会怎样呢? 生1:一天后,我感到很害怕,想有人来救我,又怕没有人来救,心里很恐惧 生2:三天后,我会觉得没有救我的希望了,我要放弃我的生命了 生3:五天后,唉!我想我的生命要终结,我放弃我的生命
7、师:这种情况下人的生命信念最为脆弱,可你们看看他们却坚强的活着,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生2:我们一定要坚守生命信念,才能赢得宝贵的生命 生3: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生命,要勇敢的活下去!
8、小结。
师:说的真好,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坚守生命信念,才有生的希望,同时,我们国家、政府也不会放弃、不会抛弃这些受灾地区的人,虽然灾害是无情,但人是有情的。活动三:灾害无情人有情
(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当灾害降临的时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意识到灾害无情人有情)
1、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汶川地震的感人事情吧!出示课件——感动中国音频图片。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
生1:我感动的流泪了,除了感动只有感动!
生2(含着眼泪):我觉得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国家的每个人都会去帮助受灾的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解放军叔叔尽全力帮助受灾地区的人,真让人感动。
生3:我也很感动,我想对灾区的朋友们说,虽然你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是困难是暂时的,我们中国13亿人,都会来帮助你们,你们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师:我的感受和大家一样,感动中国,感动常在。当灾难降临在我们面前,国家领导人送来了真切的关怀和问候,让我们感到心里很踏实,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我们的解放军叔叔,他们的来到让我们心里感受到很安全,全国人民互帮互助,他们的行动让我们感受到心里暖暖的,共筑中国友好大家庭。
2、师:我们不能仅仅沉默、难受,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你们看我们华师附小的老师和学生也积极参加了献爱心活动。课件出示——华师附小献爱心活动回忆一下,我们是不是也参与了捐赠活动呢?
生1:我参加了捐书活动 生2:我参加了捐钱活动
生3:我将衣服捐给了灾区的小朋友
3、师:当你和身边的人在为受到自然灾害的人们捐款捐物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们
生2:我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他们,我认为很值得
生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觉得捐款捐物时我心情很激动,希望能够去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4、小结。
师:虽然自然灾害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当我们相互救助的温情可以减轻灾区人们的伤痛。灾害无情人有情。这不仅还让我想起温总理说过的一句话:课件出示——温总理说过: 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师:现在我们要说:
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 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5、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还小,以后有可能会在祖国各地工作,也许走到更远到世界上的某一个国家,我们无法避免这些自然灾害,当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只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心态、学会科学的自救方法、拥有坚定的生命信念,在党和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没有战胜不了困难。大家说是不是? 生(坚定有力的齐答):是!
6、拓展。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家为自己制作一个灾害自救手册。出示课件——灾害自救手册。板书:
灾 害 中 的 救 助 冷静的心态 灾害无情 科学的方法
人有情 坚定的信念
课题: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灾害中的自救” 主备者:孙晶华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采取的预防和预报措施。
3、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夺走人们宝贵的生命。那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板书)
二、教学活动一:洪水灾害
1、师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那些自然灾害呢?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水灾”,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洪水频发的国家,以及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
2、在认识洪灾危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除客观原因外,人为对植被、河道的破坏是重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自然灾害的预防及自护自救。教学活动二:地震灾害
1、让学生介绍地震发生时会出现的情况。感受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创伤。2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知道怎样预防及自救。教学活动三:火灾
让生知道火灾发生时,应该怎样预防及自护自救。
3、除此这外,学生还可以说说其他常见的自然灾害。
三、灾害中的自救
1、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创设情境,设计演练内容。(1)如果预报将有地震或洪水发生,你和家人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高层的楼房里,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正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这时你该如何办?如果你正在马路上,这时你该如何办?
(3)如果山洪正向你居住的房屋袭来,你和家人应如何躲避洪水?
(4)如果不幸被洪水围困,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来求救或保住性命?如果在地震中不幸被倒塌的房屋压住了,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时你应该如何做? 四:灾害无情人有情
1、让学生感受灾难发生时,可以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怀和支持。
2、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的,有关某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国内国外救助的情况及感人事迹。
五、总结:
帮助学生认识到虽然自然灾害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人类可以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预防它们,虽然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人们相互救助的温情可以减轻灾区人们的伤痛。
儿童自护自救的十种方法
儿童如何应付突发事件和威胁呢?下述十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注意获取感觉
在紧要关头,应该相信直觉。家长不仅要告诫孩子留神从接触的人或事中获取不安的感觉,还要注意倾听,鼓励孩子讲出他感觉不安的人和事。
二、学会识别诱惑
平时,家长应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或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应保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两种普遍策略。如:有的罪犯装作认识你,叫出你的名字(其实他可能是看到了绣在孩子衣服上的名字或跟踪你时听到有人这么称呼过);有的罪犯自称是消防人员;编造你家房子着火的紧急情况,等等。家长应告诉孩子:任何人甚至是警察和消防员,在未得到孩子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都不能将他带走。
三、不要只关注陌生人
家长常会这样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什麽是陌生人?孩子并不一定真正懂得,若让孩子画出陌生人的面孔,一般他都会画出一个可怕的面孔。其实,那些想侵犯孩子的人一般都会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据有关方面调查,对儿童进行性犯罪的嫌疑人中,90%是儿童认识的人。家长应特别提醒女孩儿不要单独外宿或跟异性到任何地方去。
四、要学会大声呼叫
小孩子身单力薄是打不败侵犯者的,因此不用教一个小孩子如何用拳脚打败侵犯者,但是孩子却能做许多吸引周围人注意力的事情。比如用自行车为掩护物,让罪犯难以将你劫持走,同时大声呼救,这样会引起围观者的注意和警惕,争取得到救助的可能。
五、要勇敢地说:“不!”
每位父母都想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但也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破常规。比如,假如有人威逼孩子做无礼或危险的事时,要勇于说“不!”
六、让孩子尽情倾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要经常进行交流。如果孩子对某人有所不满,家长不要简单地说,不许说某人坏话,而要和孩子一起予以分析,这样孩子才能畅所欲言。一旦他遇到不惬意的事,或有人搔扰了他,孩子能够向他所信赖的人尽情地倾诉。孩子知道有人时刻在关心着他,就能减轻心理压力,减轻心理伤害,并能及时让坏人得到应得的惩治。
七、明确不可触摸的地方
孩子到了四五岁,家长就应向孩子说明泳衣遮盖的部位是个人隐私区,任何人都无权接触。即使是医生作检查,也应要求监护人在场监督。这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八、能帮你的人很多
遇到麻烦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识,但仅此还不够。假如警察不在附近,孩子就不会求助于任何人。还应让孩子知道,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求助,多一个机遇就多了一个生存的希望。
九、警惕电子领域
无论家里有没有计算机,家长告诉孩子注意电子领域的安全事项也非常重要。孩子可能在学校,图书馆和同学的家里使用因特网,因此,应告诉孩子要注意保守家庭及个人的一些秘密,不要轻易约见在网上结识的任何人。
十、在游戏、演练中增强自护自救本领
仅跟孩子讲述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说了当时可能记住了过后一会儿就忘记。惟一能使孩子掌握的途径是通过角色游戏和演练。经过多次演练就能逐渐掌握要领。在家庭游戏中父母可设计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境,向孩子提出问题,测试他们的反应能力。同时还要演练父母和孩子之间如何保持通讯联络的内容。
第五篇:野外生存教案
野外生存教案
第一课时(简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野外活动的趣味性。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野外活动的相关知识。
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生活实践积累,学会方向的辨别。
2.通过阅读地图,获得野外信息,熟悉地图的种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堂小组合作,使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在探讨中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介绍我们学校的地理校本课程《生活与地理》,模块之一是:野外生存。教师自我介绍。1.投影图片:《中国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分布》,(图片来源:《高考地理复习地图册》-顾宜群主编)
我国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概况介绍 2.活动讨论问题:
喜欢邀友人出门游玩吗?如果不随旅游团出去,你会如何安排自己的行程? 3.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4.主要知识介绍
A.当我们在山野里步行,想要到达目的地时,通常都有最简便的正确路径存在,同时也有迷路时能够安全脱逃的路径存在。
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找出这些安全又便捷的路径才是上策。想要培养寻找正确路径的方法不外是靠经验。如果在较明显的山路步行。可以循着明显的足迹或路标而到达目的地。可是,像此种常规的路径一旦被浓雾笼罩,或到了夜晚,就容易迷路。这时候,凭着经验所培养的寻路技巧就能派上用场。
(学生回答:你在野外如何辨别方向?教师总结)
方法一:可以找一棵树桩观察,年轮宽的一面是南方。方法二:找一棵树,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稀疏。方法三:你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一面为南侧。方法四: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向南的。方法五:利用手表的,你所处的时间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数对准太阳,表盘上12点的方向是北方。方法六:指北针。
B.我们在野外除了要能辨别方向之外,还要有使用地图和指北针的能力。(1)地图
地图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从市售各种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县市地图;街道图;游乐区简图;全球地图……等,然而户外活动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图是等高线图,此种地图能显示地表的各种地形如高山、溪谷、险或缓坡、悬崖或峭壁都能表露无遗。
投影图片:等高线地图
活动:与学生一起读图,然后介绍等高线地图知识。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标示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象,若地表出线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例与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1㎝计即实际距离为1㎞,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1㎝,即实际距离为500m,对于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小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
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经纬度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极),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而且知道下一步到什么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
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一般登山者较会注意的符号为三角点、崩壁、河流、湖泊与坡度。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会,到了野外如何辨别方向,并要会读等高线地图。
板书:
一、方向辨别 1. 看太阳的位置
2. 看树叶的繁茂的一面是南侧 3. 有青苔的一侧是岩石的北侧 4. 蚂蚁洞穴洞口大是朝南 5. 利用手表 6. 指南针
二、地图
等高线地图:1.比例尺
2.图号
3.方位偏角
4.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