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一、导入: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一幅画面会令你的心灵为之震撼——在茫茫戈壁的深处,在浩瀚沙海的边缘,在一片阳光骄纵、风沙暴烈的盐碱地上,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在向恶劣的环境挑战,那就是其貌不扬却感天动地的胡杨。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说,胡杨三千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板书课题)
二、复习词语:坚韧 根茎 炙热 噩梦 蒸熬 滋润 祈求 孑然凄立 挚爱 摧肝裂肺 遍体鳞伤
三、自由地快速读课文,思考:
1、胡杨生长在什么地方?(沙漠)
师:你们对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熟悉吗?想了解他们怎么办? 指导学生要学会看书,可通过课后的“学习链接”,了解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过渡语:。这就是胡杨的生存环境,胡杨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在这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2、作者笔下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1)胡杨,秋天最美的树。(2)胡杨,是最坚韧的树。(3)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4)胡杨,是我生平所见最悲壮的树。
胡杨是秋天最美、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树。四:合作交流:
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请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一部分内容自由读,反复读,边读边思考并勾画能反映胡杨特点的重点词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从第2自然段中体会到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哪些语句能体现胡杨坚韧的特点?
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 作者通过列数字的方式表现了胡杨的“最坚韧”。
过渡语:尽管沙漠夏天炙热,冬天严寒,又有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和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但是胡杨都不怕,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2、从第3自然段中体会到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哪些语句能体现胡杨无私的特点?
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
作者通过拟人、排比、对比的方式表现了胡杨的“最无私”。
过渡语:是啊,同学们胡杨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一样冲锋在前,像屏障一样挡住了风沙,正是胡杨的无私,才有了身后我们这些城市的繁华、乡村的兴旺、有了山清水秀的美景,有了芸芸众生安然的生活。
3、从第4自然段中体会到胡杨是最悲壮的树 哪些语句能体现胡杨悲壮的特点?
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
作者通过拟人、排比的方式表现了胡杨的“最悲壮” 过渡语:因为至爱脚下这片热土,所以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所以胡杨——(“死后千年不倒”); 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所以胡杨——(“倒下千年不朽”)。不死的、不倒的、不朽的是什么? 胡杨的精神
4、思 考:同学们,我们再来回顾这三个自然段,看看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胡杨的特点,接着具体来说明这个特点,并且是围绕第一句话来说明的。先用一句话概括事物的特点,然后围绕这一中心具体细致的描写,这叫做总分或者叫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今后同学们在向人介绍一种事物特点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把特点说明白,并且让人详细地、真实地体会到了事物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认识的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面对胡杨,我们感到了自身的狭隘与渺小,面对胡杨,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面对胡杨,有人唱歌赞美她,有人写诗赞美她,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诗——《胡杨礼赞》。
《胡杨礼赞》节选 零上四十度的炙热 你青翠挺拔
零下四十度的严寒 你铁骨铮铮
霜风击倒倔强的身躯 你挣扎着爬起
沙尘掩盖遒劲的四肢 你奋力撑出 虽断臂折腰
你依然顶天立地 „„
你是大漠的壮士
六、链接阅读,拓展运用
快速阅读同步读本中《牵牛花》和《傲雪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文章的表达方法。
七、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仿照课文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梅花是生命力顽强的花。
牵牛花(叶圣陶)
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着用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边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工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苞,像谷粒那样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苞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苞才开得成。
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它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着一两张满批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花苞,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有时看着墙上的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料,明晨竟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生之力” 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的盛大呢。
傲霜篇(峻青)
夜里有些冷。早晨起来,拉开门一看,嗬!下霜了。
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院子里也白皑皑地铺上了一层寒霜。那棵树叶婆娑爬满了大半个院子的葡萄,它肥大的叶子,也布上了一层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儿,使得那叶子骤然厚了许多。但是,风一吹,这顶着霜花的叶子,可就刷刷拉拉地飘落下来了。还有,院角里的那棵梧桐,从昨天夜里起,叶子就在刷刷拉拉地向下落,今天早晨落得更多了。院子里遍地都是带霜的黄叶。哦,真有点儿“西风紧,黄叶飘零”的景象了。但是,且慢,瞧,那边的菊花,却完全是另外的一种样子。昨天黄昏的时候,它们还都含苞未吐,只一夜的工夫,就展蕊怒放了。你看,它们开得是多么热烈,多么茂盛。那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西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满院子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难怪人们说秋菊傲霜呢,可真的是经霜一打,它倒越发显得精神了。
我向来喜欢花木,而百花之中,尤其喜爱菊花。每当九月秋尽万木凋零的时候,大地上已经很难看到不枯萎的花草了,只有菊花在迎霜冒寒开得灿烂一片,绚丽似锦。好像它们决意要和西风较个长短,要与寒霜见个高低。
西风越紧,它们开得越茂盛。寒霜越大,它们开得越艳丽。真不愧是一种富有晚节的可爱的花儿。我爱它们超凡脱俗的风姿,我爱它们平易简朴的本色,然而,我更爱的是它们那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
《胡杨礼赞》节选
零上四十度的炙热 你青翠挺拔
零下四十度的严寒 你铁骨铮铮
霜风击倒倔强的身躯 你挣扎着爬起
沙尘掩盖遒劲的四肢 你奋力撑出 虽断臂折腰
你依然顶天立地 „„
你是大漠的壮士
第二篇:《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一、课件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在茫茫的大漠,当黄沙袭来时,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时,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堡也被掩埋了„„然而,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争,与风暴搏斗,它就是——胡杨。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风胡杨》一课。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课文后面生字的读音。读完课文,说说在你眼中,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课文不仅写了胡杨树,还写了“我”,写了我的什么呢?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师板书(最美、最坚忍、最无私、最悲壮)
指名由学生回答:我的祈求和我的坚信。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文本对话,走近胡杨。
(指着回答胡杨是最美的树那位学生)这是最美的胡杨树,你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好吗?
1、品读“只生在沙漠”的“只”字,体会胡杨的生存环境恶劣。
2、品读“一边是„„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的塔里木胡杨林”。从面积上比较,大沙漠和胡杨林哪个大?谁来读大沙漠那一句?读出大沙漠的“大”。
师:在这么大的沙漠里,却生长着秋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胡杨林,这就是一种美,一种壮美!生读胡杨林的那一句。
生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出沙漠的大和胡杨的美。
(指着回答胡杨是最坚忍的树那位同学)这是最坚忍的胡杨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谁来读第一句?谁来读二、三句?
师:第一句是概括地写胡杨最坚忍的树,那二三句就是——具体地写胡杨的坚忍。这是一种概括与具体的段落写法。
指名,你来读第二句。你读出了什么?(胡杨的坚定)
指名,你来读第三句。生读: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下耸立。这是胡杨耐热。生读: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这是胡杨——耐寒。„„耐碱、耐旱。胡杨能耐热、耐寒、耐碱、耐旱,说明胡杨有极强的忍耐力。这就是胡杨的忍。现在你知道坚忍这个词的意思了吧?——解词:坚忍就是坚定而有忍耐力,不动摇。
(走到回答胡杨是最无私的树的那位同学身边)这是最无私的胡杨树,这也是最无私的胡杨树„„,这是一排最无私的胡杨树,前面是——沙漠,他们就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你从哪个句子还可以读出胡杨的无私?
品读“可它们不在乎,将„„留给了自己”。
重点品 “留”。留什么?摧肝裂胆的风沙、破坏力极强的风沙。这一留就留出了胡杨的最无私。再读这句话。
(走到回答胡杨是最悲壮的树的那位同学身边)这是——最悲壮的胡杨树。我想请你来读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好好读读这个自然段,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笔把它画出来。
品读: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胡杨生一千年,死后一千年,倒下一千年,一共是——三千年,时间长不长?生命力顽强不顽强?这就是最悲壮的树,再读这句话。
还有画其他句子的吗?品读:„„死后仍枝丫奇曲地挺立着。看着那指向天空的枝丫,你想到了什么?(诉说、控诉、祈求„„)诉说着什么?怎样诉说?看着那指向大地的枝丫,你又想到了什么?(问地)问什么?怎样问?这就是最悲壮的树,再读这句话。
在历史的长河里,这最悲壮的、可歌可泣的胡杨又是怎样过来的呢?
演示课件,师配乐旁白。听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1、胡杨的数量在骤减;
2、战争毁灭了大量的胡杨树;
3、楼兰文明、罗布泊消失;
4、拦水造坝围垦开发等拓荒行为,使河流断流。
5、沙漠化越来越严重。
用课文中的一句来说,就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除了水和文明一同消失之外,消失的还有大片大片最美的、最坚忍的、最无私的、最悲壮的胡杨树。
师:胡杨也有哭的时候,当楼兰古城消失的时候,胡杨树在哭;当罗布泊退化成沙漠的时候,(指名由学生读)胡杨树在哭;当长达数百里的胡杨林在干渴中倒下时,(指名由学生读)胡杨树在哭;当与胡杨树朝夕相处的野生动物绝迹时,(指名由学生读)胡杨树在哭;当它保护的城市村庄遭遇沙尘暴时,(指名由学生读)胡杨树在哭„„
是啊,人们拓荒一日不止,胡杨流泪就一日不停,后代噩梦就一日不醒。
于是,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开始了祈求,读第七自然段。这三个祈求你读出了什么?逐个学生读,读出祈求的意味„„
于是,我想哭,为谁而哭?读——我想哭,想为那些„„的精神而哭。重点指导“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个别读,男女读,齐读。
然而我不会哭,因为我坚信,读——“胡杨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呢?(板书:苍天的眼睛)
因为有了坚信有了希望,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终有一天,我们又会看到大片大片的葱郁的生机勃勃的胡杨林。
想听老师读这一自然段吗?(播放课件)音乐起,师范读。你们读。音乐起,学生读。
四、回归全文,升华主题。
师利用板书勾画出一棵树,这就是胡杨,(指着课题)这就是西风胡杨,这就是烈烈西风中的胡杨,是(最美的、最坚忍的、最无私的、最悲壮的,有死而不朽精神的胡杨,有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胡杨,有奋勇拼搏精神的胡杨)
看着这样的胡杨,上苍也被感动了,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师: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生读: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指着板书)再问:你们是谁?生回答:“我是最美的胡杨!我是最坚忍的胡杨!我是最无私的胡杨!我是最悲壮的胡杨!”
第三篇:《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方法:
讲授,沟通
学习方式:
朗读、小组合作、自学及自评。
一、教学过程:
(一)教师方面
①导入情境
打开课本,指导学生看图(课本内),从两幅图中观察胡杨的外貌的不同,引出课题。(2’)②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8’)
2、问题引入:(22’)
(1)胡杨树在地球上有多久的历史,它主要生长在什么地方?
(2)作者从哪几方面赞颂胡杨?(坚韧、无么、悲壮)
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赞颂胡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胡杨为什么会有“哭”的时候?
(4)作者有什么样的祈求?(对上苍,对胡杨,对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为什么要祈求?
集体讨论:本篇课文,作者把胡杨都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比作战士,与沙漠进行抗争)
找出作者对胡杨树开容的词,为什么会用这些词语。(孑然凄立、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等)
为什么作者对胡杨会心痛,对胡杨作者有怎样的信念?(我坚信:………)有感情地朗读八、九自然段。
3、思维拓展
作者对胡杨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古老的树种,他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而且,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定会十会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
4、全课小结(6’)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胡杨在作者眼中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树种,而且是一种可贵品格。同时感受到作者对胡杨深切的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之情,表达出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5、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2’)
(二)学生方面。
1、学生观图,直面感受
2、读课文;看小黑板,读(组)词
3、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4、画波浪线,找出描写胡杨的形容词,郎读词语
5、自由讨论交流,总结回答问题
6、指名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新疆的奇特风貌以及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3、课件或挂图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大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
(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六、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七、拓展(完成课后☆题)
八、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板书设计
9、西风胡杨
最坚韧
最无私
治疗伤者
胡杨
最悲壮
祭奠死者
最伟大
激励来者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3
一、课件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在茫茫的大漠,当黄沙袭来时,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时,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堡也被掩埋了。然而,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争,与风暴搏斗,它就是——胡杨。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风胡杨》一课。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课文后面生字的读音。读完课文,说说在你眼中,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课文不仅写了胡杨树,还写了“我”,写了我的什么呢?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师板书(最美、最坚忍、最无私、最悲壮)
指名由学生回答:我的祈求和我的坚信。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文本对话,走近胡杨。
(指着回答胡杨是最美的树那位学生)这是最美的胡杨树,你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好吗?
1、品读“只生在沙漠”的“只”字,体会胡杨的生存环境恶劣。
2、品读“一边是xx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的塔里木胡杨林”。从面积上比较,大沙漠和胡杨林哪个大?谁来读大沙漠那一句?读出大沙漠的“大”。
师:在这么大的沙漠里,却生长着秋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胡杨林,这就是一种美,一种壮美!生读胡杨林的那一句。
生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出沙漠的大和胡杨的美。
(指着回答胡杨是最坚忍的树那位同学)这是最坚忍的胡杨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谁来读第一句?谁来读二、三句?
师:第一句是概括地写胡杨最坚忍的树,那二三句就是——具体地写胡杨的坚忍。这是一种概括与具体的段落写法。
指名,你来读第二句。你读出了什么?(胡杨的坚定)
指名,你来读第三句。生读: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下耸立。这是胡杨耐热。生读: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这是胡杨——耐寒。xx耐碱、耐旱。胡杨能耐热、耐寒、耐碱、耐旱,说明胡杨有极强的忍耐力。这就是胡杨的忍。现在你知道坚忍这个词的意思了吧?——解词:坚忍就是坚定而有忍耐力,不动摇。
(走到回答胡杨是最无私的树的那位同学身边)这是最无私的胡杨树,这也是最无私的胡杨树xx,这是一排最无私的胡杨树,前面是——沙漠,他们就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xx你从哪个句子还可以读出胡杨的无私?
品读“可它们不在乎,将xx留给了自己”。
重点品“留”。留什么?摧肝裂胆的风沙、破坏力极强的风沙。这一留就留出了胡杨的最无私。再读这句话。
(走到回答胡杨是最悲壮的树的那位同学身边)这是——最悲壮的胡杨树。我想请你来读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好好读读这个自然段,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笔把它画出来。
品读: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胡杨生一千年,死后一千年,倒下一千年,一共是——三千年,时间长不长?生命力顽强不顽强?这就是最悲壮的树,再读这句话。
还有画其他句子的吗?品读:xx死后仍枝丫奇曲地挺立着。看着那指向天空的枝丫,你想到了什么?(诉说、控诉、祈求xx)诉说着什么?怎样诉说?看着那指向大地的枝丫,你又想到了什么?(问地)问什么?怎样问?这就是最悲壮的树,再读这句话。
在历史的长河里,这最悲壮的、可歌可泣的胡杨又是怎样过来的呢?
演示课件,师配乐旁白。听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1、胡杨的数量在骤减;
2、战争毁灭了大量的胡杨树;
3、楼兰文明、罗布泊消失;
4、拦水造坝围垦开发等拓荒行为,使河流断流。
5、沙漠化越来越严重。
用课文中的一句来说,就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除了水和文明一同消失之外,消失的还有大片大片最美的、最坚忍的、最无私的、最悲壮的胡杨树。
师:胡杨也有哭的时候,当楼兰古城消失的时候,胡杨树在哭;当罗布泊退化成沙漠的时候,(指名由学生读)胡杨树在哭;当长达数百里的胡杨林在干渴中倒下时,(指名由学生读)胡杨树在哭;当与胡杨树朝夕相处的野生动物绝迹时,(指名由学生读)胡杨树在哭;当它保护的城市村庄遭遇沙尘暴时,(指名由学生读)胡杨树在哭xx
是啊,人们拓荒一日不止,胡杨流泪就一日不停,后代噩梦就一日不醒。
于是,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开始了祈求,读第七自然段。这三个祈求你读出了什么?逐个学生读,读出祈求的意味xx
于是,我想哭,为谁而哭?读——我想哭,想为那些xx的精神而哭。重点指导“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个别读,男女读,齐读。
然而我不会哭,因为我坚信,读——“胡杨还在xx苍天的眼睛还在”。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呢?(板书:苍天的眼睛)
因为有了坚信有了希望,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终有一天,我们又会看到大片大片的葱郁的生机勃勃的胡杨林。
想听老师读这一自然段吗?(播放课件)音乐起,师范读。你们读。音乐起,学生读。
四、回归全文,升华主题。
师利用板书勾画出一棵树,这就是胡杨,(指着课题)这就是西风胡杨,这就是烈烈西风中的胡杨,是(最美的、最坚忍的、最无私的、最悲壮的,有死而不朽精神的胡杨,有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胡杨,有奋勇拼搏精神的胡杨)
看着这样的胡杨,上苍也被感动了,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师: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生读: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指着板书)再问:你们是谁?生回答:“我是最美的胡杨!我是最坚忍的胡杨!我是最无私的胡杨!我是最悲壮的胡杨!”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4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胡杨的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胡杨的品格,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
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
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三)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五、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六、拓展(课后☆题)
七、板书设计:
西风胡杨
历史:沙漠里最古老的树种
性格:坚韧
无私
悲壮
伤痛:河水骤减胡杨不倒
胡杨流泪精神永存祈求的呼声:上苍带来雨水
胡杨再坚持一会儿
人们关注环境
六、教学反思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回顾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直观导入,激发情感教学伊始,我播放胡杨的录像,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胡杨,为之后的情感激发奠定了基础。
2、品析语句,加深认识通过对胡杨描写的语句,感受胡杨可歌可泣的性格。
3、激情朗读,唤起共鸣有了认识的基础,感情的基调,指导激情朗读,唤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赞美胡杨,关注环保。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想象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丰富的图片资源、开放式的网络资源、形式多样的批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进而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归纳课文的写作方法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胡杨喜爱、同情和赞美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品味胡杨性格,读中感悟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
措施:借助多媒体手段,结合课文内容,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领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对环保事业的关注进而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措施:借助网络资源,资料补充,理解文中“祈求”三个层次的含义,与作
者情感共鸣。
学习者分析
一、语文层面:
首先,五年级学生已熟练掌握了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学习方法;其次,学生已经养成了“批注式阅读”的学习习惯,能够圈点批画出自
己的独特感受;
另外,学生具备了读写结合的能力,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感想付诸笔端。
二、信息技术层面:
学生对互联网已经有了接触和认识,形成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养成了使用信息的意识,能用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
第一环节提精生情,初识胡杨之“美”,铺陈高贵底蕴。
直观感受胡杨是“最美丽”的树,奠定本节课的感情基调—赞美胡杨,完成胡杨是“最美丽的树”这一特点的教学。
课件配合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联动下,奠定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感情基调。
使用PPT的图像功能,为学生呈现胡杨树的图片,让学生在直观的图片中看到胡杨树的种种姿态,不由得心中发出赞叹。
利用PPT的声音功能,配以一曲苍凉的《暮尘音悲曲》,让学生感受到悲壮的同时,对胡杨肃然起敬。从而达到提精的目的。
第二环节
走进文本,品读胡杨之“最”,触碰高贵灵魂。
抓住重点词句,圈点批画,在读中理解胡杨是“最坚韧的树”“最无私的树”“最悲壮的树”三个特点。感受到作者为胡杨赋予了人的性格,感悟到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走进文本,品读语言文字,读中自主感悟。
2、导学结合,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写作方法。
3、情境再现,读中物化自我,升华内心情感。
配合图片和声音,在学生理解了胡杨的特点之后,再次感受胡杨的种种姿态,将心中已经涌动出的那份情感释放出来,感受到胡杨精神的可贵,发自内心的赞美胡杨,达到与作者心息相通的目的。
第三环节情感转变,感悟胡杨之“悲”,唤起环保意识。
探究胡杨生存环境变化的原因,结合课外资料认识到人类在利用资源的同时忽视了保护意识,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
1、借助网络资源,对比中感受胡杨生存环境的变化。引发学生情感的变化。
2、细读课文,读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与之产生共鸣。
借助西域文明的复原图片和现在楼兰废墟的视频画面,在强烈的视觉反差下必然引起学生的情感变化,为反思胡杨生存环境变化的原因做好铺垫。
第四环节
以读代讲,理解“祈求”内涵,坚定保护信心。
理解三个“祈求”的含义,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突破教学难点。
以读代讲,读写结合,感物咏志,抒发内心情感,坚定保护环境信心。
以声音创设情景,带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将内心想说的话写出来全班交流。如果因时间有限不能全员交流,也可以把感受上传到班级主页中继续交流,将这项作业延伸到课外。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6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西风胡杨》。下面我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一、说教材:
(一)、内容:
这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篇课文在第二单元的教材编排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旨在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既表现了它的特点与品质,更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是落实单元专题训练
“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的好范本。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二、说教法学法
为此,我选取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本课的教学。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创设情境,对话交流,体会情感。抓住“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体会两种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大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
(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六)、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七)、拓展(完成课后☆题)
(八)、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四、说板书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在学习
“胡杨之最”这个版块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了胡杨的三个特点:“坚韧”“无私”“悲壮”,学习了解“胡杨之悲”时,我板书了最能表现胡杨悲惨遭遇的三个词语“哭泣、担心、祈求”,升华情感时板书了“赞美与保护”两个词。此设计既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作者环保的主张,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单元训练主题材的指导下,我抓住了“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互动交流,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西风胡杨》教学反思
《西风胡杨》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专题,在《西风胡杨》的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以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理念为指导,课前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2、抓住“两个版块”,体会两种情感。一是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胡杨的赞美,二是学习“胡杨之悲”部分,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同情。在要求学生了解胡杨的特点,领会作者仔细观察,运用对比,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将质疑的方法教给学生。例如;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借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逐步学习了解总起句和中心句。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里的一种树。学生并不熟悉,课文中有两幅插图,但是并不清晰。于是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图片,让学生更了解胡杨。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这些图片在放映时速度太快,一闪而过,加之图片过多,学生只是在看大屏幕,没有注意到书本上的内容。课堂上师生没有很好的配合学生答非所问。由于过度紧张,原来预想好的程序紊乱。朗读的时间少,没有注意到“美文美读”
从这堂课中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教好语文,首先自己要加强学习,丰富语言。如果老师的词汇,感情不是很丰富就无法胜任语文教学。。其次我认为语文教学部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尽量增加信息密度,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量,用教师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课外查阅资料也是获得信息的一种方法.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要求会认的1个生字。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采用“质疑——析疑——解疑”的途径学习2、3自然段。教学重点:
采用“质疑——析疑——解疑”的途径学习2、3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你们都见过那些树?(松树、柏树、杨树、柳树、槐树......)是的,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常见的树种。(电视展示):看,这就是胡杨。它同被称作“活化石”的银杏树一样,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古老树种。深秋的胡杨就如同枫树一样,黄的似金,红的似火。骆驼在林间悠然地散步,牧民骑着马,赶着羊群在林间穿梭。此情此景,你觉得胡杨怎样?(美丽)
今天,我们就走进一篇描写胡杨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字词。
1.屏幕展示:坚韧
炙热
不朽
身躯
滋润蒸熬
人类
围垦
祈求
西域
耸立
赐给根茎
摄氏度
摧肝裂胆
2.指读。
3.强调平翘舌音:耸
滋
赐
摧
炙
氏
4.强调字形。重点:祈
韧
三、初读感受。
1.自己读全文,说说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来说一说吗?2.教师板书:坚韧、无私、悲壮。
四、精读课文。
1.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声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中心句,用O标出中心词。
(2)“坚韧”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具有坚韧的特点?(3)质疑:为什么说“胡杨是坚韧的树”?(4)抓重点词句解疑。
a.引导学生抓重点词体会胡杨生长环境的恶劣。
(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侵入骨髓的盐碱、铺天盖地的黄沙。)
b.如此恶劣的生长环境中,胡杨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找出相关词语标出来。
(根茎长、穿透、寻找、深深植根)
c.小结:正因为这样,他不怕侵入骨髓的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黄沙,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
(5)有感情朗读。范读、引读、练读、指读。
2.学法总结,屏幕出示:
(1)朗读后画中心句,标中心词。
(2)谈对中心词的理解。
(3)针对中心词的质疑。
(4)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解疑。
(5)感情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
重点:胡杨的“无私”体现在哪?
a.芸芸众生并不知道胡杨,更不了解胡杨为他们做的一切,可胡杨“不在乎”。
导:如果用一个成语概括胡杨无私的这个具体表现,你会用什么?(默默奉献、不求索取......)
b.把名利让给奇花异草,将猛烈无情的风沙留给了自己。导:如果用一个成语概括胡杨无私的这个具体表现,你会用什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c.大家说的真好。浏览这段文字,胡杨的无私作者是用怎样的修辞方法表达出来的?(排比)
d.指导朗读。
读后小结:胡杨默默奉献、不求索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无私情怀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让我们将这感人的话语深深印在脑海中吧!(齐背)
e.上述排比句式任选一个练习说话。
4.仿写。
(1)浏览2、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在构段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抓住特点,先总写特点,在具体表述。)
(2)下面我们到田野里去看一看,仿这种写法说说看到的情景。
(3)播放课件。
(4)学生练习说话。
(5)指定学生说,评议。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8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三、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现在的胡杨怎样?
二、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四、拓展(课后☆题)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指导指导学生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沙漠神树”的赞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掌握12个词语;
5、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课前准备:
阅读课后“学习链接”,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胡杨林的一些照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观感悟,导入新课
1、上课开始,伴随着一段激昂的音乐,我给同学们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出示胡杨图片)师:同学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这就是潘岳笔下的《西风胡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胡杨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一段激昂的音乐中欣赏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使学生对胡杨有了一些整体的感知,轻松的课前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想不想现在就来读一下课文?请大家打开《西风胡杨》课文,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和同桌一起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思考:胡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
2、指名回答:可以用文中的几个词或几句话来概括。(美丽、坚韧、无私、悲壮)
3、教师小结: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和同桌一起交流学习课文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朗读第1自然段
1、说说你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出示句子:
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
⑵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胡杨的生存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并且对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⑶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
(二)阅读2、3、4自然段,了解胡杨之最
1、身处茫茫大漠的胡杨在作者笔下是那样的坚韧、无私和悲壮。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胡杨的这些性格特点?胡杨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感动? 2、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赞颂胡杨?
2、教师过渡:学到这儿,同学们还觉得作者潘岳仅仅是在写胡杨这种树吗?在中华大地上,有没有像胡杨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呢?读着这段文字,让我又想起了司马迁、李时珍、哥白尼、居里夫人、任长霞、中国女排、白礼芳等等!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是老师自己的阅读感受
3、对于这样的一种树,你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喜爱、尊敬、……)
4、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最打动你的一段文字或几句话,选择合适的图片和音乐,有感情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悟。(深情地读、憧憬地读、凄怆地读、激昂地读、轻柔地读、你还想怎么读?)同桌互相讨论。老师巡视,学生汇报。同学们先说到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
(1)、点拨“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这一句。先让孩子们进行这样一个句子填空(课件展示)再让他们说说从所填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 “零下40摄氏度”“侵入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再孩子们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时,我相机让孩子们观看这样几张图片,(课件展示),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观看课件,孩子们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2)、点拨“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是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这两句,先让孩子们抓住“挡在”“身后”“不在乎”,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
(3)、点拨“它们生前为保卫。”一句。这里的点拨是在孩子们理解了“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朗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感染了老师。
5、引导学生理解写法: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那么,你知道这种写作方法叫什么吗?(总分)
6、小结:今后在向人们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把特点说明白,并且让人详细地、真实地体会到了事物的特点。
7、作者在介绍胡杨的特点时还运用了什么方法?(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有关词语以及有关句子,让学生在读中进行感悟和想象,体会胡杨之最,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赞美,还用身边的人和胡杨作对比,学习了这部分内容的写法,为学生今后的作文打下基础。)
四、全课小结
是呀,这就是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追求的一种人生吗?一花一草,一叶一菩提,胡杨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了,我们对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了敬佩之情,因为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它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可是,作者为什么而担心?胡杨的的命运将会有怎样的遭遇呢?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我们下节课再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充满激情的小结,升华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也给学生一个悬念,为下节课作好了准备)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试背2--4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后的作业,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美,让学生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板书设计:
最美、最珍贵
最坚韧、9、西风胡杨最无私
最悲壮
附《西风胡杨》课文
西风胡杨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韧(rèn)的树。胡杨的根茎(jīnɡ)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shì)度的炙(zhì)热中耸(sǒnɡ)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suǐ)的斑斑盐碱(jiǎn),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yún)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cuī)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所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yù)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qiūcí]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zhēnɡ’óo),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cì)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kěn)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è)梦。
我站在这孑(jié)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第四篇:《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9.西风胡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通过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和敬重。
教学重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品味,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和敬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
我们班同学的语文素养并不太好,只有几个同学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出来,大部分同学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胡杨图片)这就是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西风胡杨》。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师生谈话,进一步认识胡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
2、思考:在作者笔下,胡杨是又一种怎样的树?
三、品味语言,领略胡杨之最,体会赞美之情。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在胡杨的这些特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在关键文字旁边圈圈画画,也可写上自己的感受。2.交流汇报,指导朗读
最美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什么?(2)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最坚韧
(1)抓住“耸立、挺拔”两个词语,了解胡杨在沙漠中的生存状态。
(2)通过补充句式“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不怕()。”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
(3)这一段,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教师范读一小节,然后指导学生试着读出感情。
最无私
(1)抓住三个“让给”,一个“留给”,体会作者用拟人、对
比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
(2)理解“摧肝裂胆”、“芸芸众生”,并引导学生透过这两个词展开想象,感受胡杨的无私品格。
(3)师生合作,引读本段。
最悲壮
(1)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体会胡杨的悲壮体现在哪里?它是为了什么而战斗?从“死后仍坚定地挺立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谈话:胡杨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你觉得它的行为悲壮吗?它的精神可敬吗?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读这一段吧。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图片渲染,聆听配乐朗读,让学生们感受本文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
4、播放音乐,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1.再读课题,你对胡杨又有了哪些认识?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你心中的胡杨。
2.让我们带着对胡杨的这种敬佩和赞美,再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教学反思:
《西风胡杨》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感情深沉,不仅写出了胡杨之美,更突出了胡杨的无私、坚韧和悲壮,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因此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在朗读时能读出文中蕴含的感情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胡杨的敬佩之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第五篇:《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胡杨的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胡杨的品格,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
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三)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五、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六、拓展(课后☆题)
七、板书设计:
西风胡杨
历史:沙漠里最古老的树种
性格:坚韧
无私
悲壮
伤痛:河水骤减 胡杨不倒
胡杨流泪 精神永存 祈求的呼声:上苍带来雨水
胡杨再坚持一会儿
人们关注环境
六、教学反思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回顾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直观导入,激发情感 教学伊始,我播放胡杨的录像,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胡杨,为之后的情感激发奠定了基础。
2、品析语句,加深认识 通过对胡杨描写的语句,感受胡杨可歌可泣的性格。
3、激情朗读,唤起共鸣 有了认识的基础,感情的基调,指导激情朗读,唤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赞美胡杨,关注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