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边 的橡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一课的学习,对于本课会比较容易理解,但文中别样的深意同样能给三年级孩子以心灵的震动,让他们感受文中人物的灵魂美。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并从筑路人的行动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
五、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引领要简单,学生的学习要扎实。唯有如此,教学才能有效。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解惑,在读中升华。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 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关于人和树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
【 设计意图:从前一课入手,让学生带着对树的重要、珍贵的认识阅读课文,便于 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翻开书本2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课堂上最美的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先来检查一下早上的预习情况。
1、示拼音小老师带读,去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生字词这只拦路虎轻而易举就被你们赶跑了。
2、交流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四)学习文本,抓重点感悟:
1、课文中也有一句话表达了对工程师和工人的赞美,请找一找。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谁能给高尚换个词?(善良、伟大)
对,有爱心有道德的人就是高尚的人,课文中的工程师和工人们用行动赢得了高尚。
2、默读课文,找找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用横线划出。
第一: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示句子: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你发现了什么?(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橡树比作哨兵)橡树和哨兵两个不一样的物体有什么相似点?
现在你就是这棵橡树,请你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笔直、有力、挺拔地站立着(请生演示,笔直,挺拔,有力)评:这英姿多么威武。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指生读。评:瞧瞧,这橡树多么有生命力!读得多有气势,这橡树美得不一般!你的英伟,老师对你肃然起敬!
男生读,女生读,齐。(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橡树挡住了工人们施工的进程,此时此刻,工人们心里会怎么想?(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是的,橡树的美与生命力深深地震撼着工人们的心,他们停下了脚步,此时此刻,我不禁赞叹----读第九段赞叹的话
设计意图:在指导朗读环节,教师采用了让学生谈感受或有感情的朗读两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体验,以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课文。
除了这儿,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第二: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指生说,工程师,请问你为什么叹气,(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筑路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选择让人很无奈)在座的工人们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也一定如工人们一般担忧、沉重吧。谁能读出这种感受?
评:如果你把语速再放慢些、语调再低沉些,相信会气氛会更沉重。听了你的朗读,我都不知如何是好了。情况好糟糕,我们该怎么办,好担忧。
橡树牵动着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他们如此担忧,他们的不知所措让我忍不住赞叹道-----齐读第九段赞叹的话
正当他们手足无措,万分担忧的时候,工程师做出了一个决定。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第7段
第三: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谁读?请你?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笔圈出表示工程师动作的词。
找到了哪些动词?工程师毫不犹豫的这一系列连贯动作,你感受到什么? 如果此刻就是你工人中的一员,看到这一幕,你心里怎么想? 是的,我想正如工程师自己所说的,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你会责备他吗?你会吗?你会吗?
是的,所有人都不会,工程师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让我们一起支持他!齐读。正是这一伟大的决定使我们看到: 第四: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马蹄形是什么样子的?插图,板画
生活中怎样的公路是最好的?(宽阔、平坦、漂亮)
但人们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却将公路筑成了马蹄形,你感受到什么?(爱树木,保护环境)这个马蹄形是为橡树量身定做的,只在一个地方,人们真是用心良苦啊!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我不禁想赞叹-----不仅是我,在座的你们,坐车过往的人,甚至是全世界,看到这一场景,都不约而同赞叹道------齐读第九段 五)升华
带着对筑路人的尊重,对橡树的珍爱,让我们同桌互动,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完了课文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评:你读懂了他们的心啊!环保小卫士就是你,我要对你竖起大拇指。
美好的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维护,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设计意图:在教学结束时,我引导情感升华的学生去争做一名爱护树木的环保小卫士,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六)积累好词佳句
积累好词佳句,摘录意义深刻的句子。
八、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背诵好词佳句
九、板书设计
第二篇:8《路边的橡树》教学设计
课题:《 路边的橡树 》
备课教师: 王沛传 任课教师: 王沛传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作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生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具有独立识字和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本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路旁的橡树》一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行理解,但要让学生从这件寻常小事上抽象体会出环保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教学方法】:引导、活动
【教学准备】:搜集橡树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会赏识
以爱育人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第7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村庄的人们靠着一把斧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就是这把斧头毁掉了他们的一切。因为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类遭受了大自然的惩罚,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述的也是人与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板书)过渡:先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
三、感悟“橡树的美丽形象”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着它,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介绍橡树:这就是橡树,平时我们不容易看到橡树,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橡树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过渡:刚才我们对橡树进行了初步了解,课文中也有专门描写橡树的语句,下面我们来看自学指导一。
出示自学指导一: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思考: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完成下面的填空。
起因:筑路工人在修建一条()的公路时被一棵()橡树挡住,经过: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把路修成了()。结果: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的心。
1、自学
2、检测句子
(1)指名学生读、齐读。
屏幕出示: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老师把这句话变一变。(出示)
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读一读,这样变好吗?为什么?说说把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学会赏识
以爱育人
(3)现在请你们把刚才我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放入其中,再练习读一读这句话。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们读出橡树的高大美丽,让我感受到了充满生命的活力。)
3、填空
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修建一条(宽阔、平坦、漂亮)的公路时被一棵(高高的、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挡住,为了保护这棵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了(马蹄形),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奖章该颁给谁
橡树被保护下来,它很感动,决定为给保护它作出贡献的人颁一块奖章,可是该把奖章颁给谁呢?它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边读边替橡树动动脑筋:这块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呢?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划出来读一读。
1、自学
2、交流:你认为这块奖章应该颁给谁呢?说说你的理由。自学指导三
小组四人中,想法相同的人一起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共同练习读一读。汇报时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的一个句子。
1、自由练习
2、指导朗读: 品读“工人们”
①“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们被它的生命力和美所震撼,不愿砍掉它,停了下来;在读这句话时,要声音响亮、有气势,读出赞美之情。
②“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和“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工人们内心的那种不知如何是好、为橡树的命运担忧的内心,读的时候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
③“橡树也不可砍。”的朗读虽不要高昂,但要语气坚决、果断。品读“工程师”
学会赏识
以爱育人
①“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把脸转向橡树,叹了口气”以及他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体悟到他内心的矛盾、为难,读的时候语速应较慢,语调要低沉特别是在读工程师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时,要把握好分寸,读出无奈、为难的语气。
②“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要读出问题得到解决后的轻松的语气。
这里的“他”是指谁?他做出了什么决定,不会有人责备我们了?(改变修路计划,没有把树砍掉。)“谁”可以是哪些人,为什么不责备“我们”了。
3.完整出示课文第2至7段内容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部分,读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时理解的朗读要求评价,评价后再指名读。
4.合作探究,形成共识
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认真读书,你们的看法有没有改变?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四人为一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不同的还可以辩一辩。奖章既要颁给工人们,也要颁给工程师。说说理由?
工程师和筑路工人都能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五、体会高尚的心
人们设想的路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可修好后的公路却是:它像箭一样笔直,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出示:坐车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完成板书)
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AB类学生全做)
2、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AB类学生全做)
3、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并说出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A类学生做)
七、板书设计
学会赏识
以爱育人
8、路旁的橡树 工人 工程师 一颗高尚的心
反思重建
在教学时我利用了课文插画,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悟课文。一开始当学生读到“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描写橡树外形的句子时,并没有多少感情。“哨兵”他们没见过,“粗壮、结实、挺拔”的树也比比皆是。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插画,画中橡树边有几辆汽车,画得很小,这就衬托出了橡树的高大。同学们一看到在橡树边显得那么小的汽车时,都发出了惊叹,这声惊叹其实就是工人们和工程师为砍树而犹豫的原因。在不需要我多加描述、解释的情况下,一幅画就帮助他们理解了。
课文的难点是理解工程师和工人的心理变化。学生之所以难理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在筑路时有哪些权利,什么又是不可以做的。学生很天真,他们认为改设计方案很简单,这样就无法理解工程师和工人们的沉默不语和那沉重的叹气声。所以接下来我就为他们讲解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工作及权利,以及违反规定之后可能会有的后果。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解后,理解起课文内容更容易了,这时我又和学生一起将整个故事重现,用老师的述说、动作、语言,将学生带到施工现场,进一步体会。并让学生将工程师和工人的想法说出来,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许学生说的和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但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肯定。
学会赏识
以爱育人
第三篇:路边的橡树教学实录
《路旁的橡树》课堂教学实录
一、认识橡树,导入新课
出示书树的图片,说说树的样子。
1、出示柳树: 师:这是什么树? 生:柳树。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柳树的样子吗? 生:柳树的枝条像小姑娘的辫子。
师:对呀,柳树的枝条就像你的长辫子。2.出示榕树:
师:这是什么树? 生:橡树。
师:这是榕树,榕树是温州的市树,有()的历史,你能用一句话来夸夸榕树吗?
生:粗壮、结实„„ 3.出示橡树: 师:这是什么树? 生:橡树。
师:今天学的课文就是橡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课题前的标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谈谈略读课文与平时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
一、学习“略读提示”
1、读略读提示,划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2、出示提示,指名读。用红线标出要求: ①、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再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师: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懂的地方用“——?”划出。
生:讲了工程师、工人们和橡树的事。师:(板书故事中的人物:工程师、工人们)学习提示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讲的是人和树的故事,再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人和树之间的什么事?
生: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却挺立着一棵橡树。
师:最后公路成了——(马蹄形),师在黑板上用线条画出一条马蹄形,现在请同桌看看板书,互相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同桌互说,师再指名说。
师:我们借助略读提示,能把课文内容说得既简洁又清楚。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几到第几自然段就是写这件事的?在课文中做上记号。生:1——7
四、研读1—7自然段
1、质疑:
师:读读1—7自然段,想想刚才有疑难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还有没有其他疑难的问题? 生:什么是“楔子”? 师:(出示一个楔子,这是做什么用?)师简介楔子的作用。生:什么是“马蹄形”?
师:看看板书,这就是马蹄形。
师:除了提词语的问题,你还会提“工程师、橡树、工人们”的什么问题?
生:工人们为什么“沉重地叹着气”?
生:工程师为什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生:为什么工程师说“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师归纳问题: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一棵橡树叹气又左右为难?
2、再读1—7,解决问题
生:橡树和工程让工人们、工程师左右为难。
师:计划中的路是怎样的?哪句话告诉我们?
生读句子: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师:计划中的路还会怎样?
生:它像箭一样笔直。
师:碰到的橡树又是怎样的?
出示: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师:你印象中的橡树是怎样的? 生:粗壮、结实、挺拔„„(指名读)
师:粗壮、结实、挺拔的树,你舍得砍吗?
生:舍不得。(带着感受读句子)
师:像哨兵一样的树,你舍得砍吗?——生带着感受再读
师:工人们,工程师舍得砍吗?——生带着感受齐读。
3、课外补充:
师:其实,橡树还是„„在欧洲被视为“神树”,有“森林之王”之称。生再读句子: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师:所以工人们和工程师左右为难。
读句子“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师读第8节: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对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生:我觉得工人们和工程师做得很对。
生:他们没有砍掉这棵粗壮、结实的大树,做得很对。师:读读8、9节,说说书中的人是怎么看的? 出示: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生读,师评:老师发现你在发自内心的赞叹。再指名读,齐读。师:你是怎么认为的?看课文背面,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
出示:结合课文内容,写写你的看法。A、____真____,_____。B、____真不简单,____。C、____真幸运,____。生说看法。
五、课后质疑:
如果是一棵普通的大树,该不该把大路修成这个样子?
《路旁的橡树》课堂教学实录
一、开课谈话,导入课文
师:刚刚听了对老师的介绍,你们对老师现在有些什么了解? 生:老师已经从教28年了。生:老师是徽师毕业的。
生:老师以前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很好,学会倾听也是一种本领。刚才我们聊了一会儿,现在我想听一听你们朗读的声音。生读第二组课文单元提示。师: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摇头晃脑的,我知道你们带入感情去读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保护环境。生:人与自然。
师:对,本单元说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四课。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是橡树,而不是花,不是草,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橡树。
指名读课题,突出“橡树”。
师:是路旁的橡树,而不是河边的,山上的,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路旁。
指名读课题,突出“路旁”。
师: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谁和谁之间有联系呢? 生:路旁和橡树。
师:对,是路和树之间有联系。其实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以后预习课文或是看课外书,从课题入手,就会明白得更多。我们再齐读课题。
赏析:“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被程兰老师奉为教育格言。但程老师并不为教方法而教方法,“学会倾听是一种本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多好的学习方法啊,就在师生自然的谈话交流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进去,当真是润物细无声。着眼文题,让学生明确“路”与“树”有联系,导入环节提纲挈领,简洁高效。
二、初读课文,了解路旁的橡树
师课件展示:这就是路旁的橡树。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出了这棵橡树的特点,把它画出来。
生: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师:同学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师:很显然,这个橡树的特点是? 生:粗壮、结实、挺拔。师:请说完整。
生:这棵橡树的特点是粗壮、结实、挺拔。师:说得很好。这里把橡树比作了什么? 生:草原的哨兵。
师:哨兵是干什么的呀? 生:站岗。
师:为谁站岗啊?
生:为草原站岗。生:为大自然站岗。
师:哨兵也是解放军战士,战士要为我们做些什么? 生:打仗。生:保卫家园。
师: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人类的家园。说得真好,大家给他鼓掌!师:再请大家齐声读描写橡树的这一句。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同时还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是什么样不平凡的经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生自由读文。
初读后,师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赏析: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逐段教学,直奔“橡树”,提高课堂效率。由“哨兵”一词引申,让学生体会树对人们的重要,足见程老师提炼文本的功力,同时也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研读课文,体会路旁的橡树
师: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很开心。可是这棵橡树伤心得快要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工程师修的路要经过橡树,橡树不能砍,计划也不能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橡树很难过。
师:你都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了,真了不起。谁再来复述一下? 生:根据筑路的计划,未来的树要经过橡树这里,橡树不能砍,而计划也不能改变。师:这条路是要修一条什么样的路? 生:笔直的路。
师:修笔直的路,那橡树就要—— 生:砍掉。
师:橡树不砍,那笔直的路还能修吗? 生:不能。
师:那就在这取舍之间,为难了。工程师和工人遇到这个难题,怎么办呢?再读课文4、5、6、7自然段。生齐读片段。
师:请四个同学分段来读一读。生分段朗读。
师:在这几段话中,工程师和工人表现出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拿出笔画一画描写他们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生动手画词句)然后找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我喜欢“沉默不语”? 师:这是谁表现出来的?
生:工人们。从“沉默不语”中我读出工人们进退两难,橡树不能砍,筑路计划又不能改。(掌声)
师:哦,这时候就沉默不语了,你找到了工人的内心感受。生:我喜欢 “长久”。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师:如果你是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这是你在想什么? 生:我会想,我要改这个筑路计划,该怎么改呢?
师:该怎么改呢?橡树不能砍,笔直的路又不能筑,内心怎么样? 生:很着急!
师:着急、无奈,所以他—— 生: “长久”地看。(掌声)生:我喜欢这两句话:“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师:工人们怎么说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师:工程师是怎么说的? 生: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下面我当工程师,你们当工人,我们来试着读一读。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齐: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加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齐加强:橡树也不可以砍!师:我强调的是—— 生:计划。
师:你们强调的是—— 生:橡树。
师:我为什么强调计划?
生:因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计划不能改,改了老板会骂你的。(众笑)生:因为筑路计划不是工程师说改就能改的。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此时此刻,工人的态度怎么样? 生:很坚定的。
生:坚定地保住橡树。
师:而工程师的态度怎么样? 生:左右徘徊。生:为难。
师:又想保住橡树,又想不改变计划,真是左右为难。师轻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你们很坚定。此时此刻,工程师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生: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元的地方,把楔子打进地里。
师:找一找工程师表现出来的动作,从中体会他慢慢发生的变化。生:拿出、走到、打进。
师拿起一支粉笔: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楔子。现在它成了楔子。
师在黑板上动作演示楔子打进地里。师:楔子打进地里,说明计划已经—— 生:改变了。
师:现在笔直的马路没有了,它成了什么形状? 生:马蹄形。
生:在橡树那儿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师:你知道马蹄形是什么形状吗? 生:不知道。
生:我知道,是半圆的。
师:请你上黑板来画一画。生上前绘画马蹄形马路。师:马蹄形的路和笔直的路相比,好不好看? 生:不好看。
师:可是来往过路的人却是这么说的。(课件出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师:高尚,什么意思?
生:纯洁。生:品质优秀。师:字典上高尚有这两个解释。(课件出示:
1、道德水平高
2、有意义的,不低级趣味)你们认为是哪一个? 生:第一个。
师:高尚的人就是—— 生:道德水平高的人。师: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师:在这篇文章中,高尚指的是什么呢? 生:文中高尚指的是保护大自然的精神。(掌声)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师:下面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假如你是小导游,带着游客来到这里,该怎么向游客介绍这棵橡树呢?这可有点难度哦,谁来试一试。
生:筑这条路的工程师和工人为了保住这棵橡树,就把计划在这里修改成马蹄形。
师:概括得真好。
师:这棵橡树在两座大城市之间,原计划是? 生:要把这条路修得笔直笔直的。师:计划怎么改变的?
生:在一棵橡树那儿弯曲成马蹄形。
生:这条路笔直笔直的,但是到了橡树这里,为了保住橡树,就弯曲成了马蹄形。
师:一篇长文章用一两句话说出主要的意思来,这叫做概括。我们以后要学会把长长的文章进行概括。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生: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师课件展示苏霍姆林斯基照片:他为什么对这棵橡树感兴趣呢?他写这棵橡树,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他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生:他认为,这棵橡树虽然在地球上并不起眼,但是它有着我们爱护它的心。
师: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写这棵橡树,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会怎么样? 生:受到惩罚。师:谁的惩罚。生:大自然。
师: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人们是怎么做的?
生:因为那儿的人们不爱护树木,所以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师:村庄和人们一起—— 生:毁灭了。
生:如果人们不爱护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就像《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一样,村子和人们最后统统消失了。
生:如果不爱护环境的话,会造成土地荒漠化,那么各种灾难都会向你袭来。
师:善待自然,就是—— 生:善待自己。
赏析:研读课文,带着学生咀嚼文章字里行间的味道,课堂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从“沉默不语”中感受到了工人们的为难,从“长久”中体验到工程师的无奈。工人和工程师的简单对话在程老师的演绎下,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学生透过人物语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读文本,挖掘文本,程老师在这里为我们做了精彩生动的示范。
四、联系生活,感悟路旁的橡树
师:爱护环境,没有国界。苏霍姆林斯基这一教育理念,在我们歙县已经得到传扬。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师播放自摄歙县徽杭高速路旁的大樟树和马蹄形高速路的视频,并配乐解说:在离歙县县城8公里的南乡,有一棵大樟树。这儿也有一条徽杭高速路通向远方,这棵大樟树有着和路旁的橡树一样的命运,在这儿的马路也成了马蹄形。这棵大樟树有着500年的历史,它的保护级别是国家一级,现在被列为黄山市重点保护林木。如此粗壮的树干,如粗硕大的树冠,古朴中透着苍劲,它是徽文化的象征,它是文明古城历史的见证。如今,大樟树上,许多小鸟依旧在这婉转,树下,许多儿童的欢笑声依旧在这回荡。这棵大樟树矗立在这蓝天白云下,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面对这棵大樟树,我们不禁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更要感谢那一颗颗高尚的心灵!
师 :看完这段视频,我想你们对高尚有了更深的理解。当你们的老师说徽文化的重要,古迹需要传承时,你们会由衷地赞叹: 生: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当你们的爸爸妈妈驾着车从徽杭公路经过,看着这棵古老的大樟树,你会情不自禁地说:
生: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师:高尚不能只挂在嘴边,我们要付诸行动。要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大家做起。(课件出示)
生齐: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师:这堂课就上到这,下课!
赏析:当程老师伴着优美的音乐解说徽杭高速路旁的大樟树视频时,我们突然感到:语文和生活竟是如此贴近。课文中的“橡树”似乎一下子跳出了书本,生气勃勃地挺立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学习要联系生活,缺忽略了给学生搭建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桥梁。这段精心准备的视频,让学生的思维在课文中自由飞翔后,稳稳地着陆在实际的生活上,使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篇:8路边的橡树专题
课题名称: 8.路旁的橡树
概述:《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分析:
过程和方法: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学习者分析:本课生字不多,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认读,教师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给他们纠正一下读音便可。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
进行交流。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教学任务分析:
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从中受到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教育。
资源:ppt 网络
跨越式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2)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板题读题)
3、你见过橡树吗?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觉得橡树是一种怎样的树? 生:珍贵的树。
二、初读课文(8)
1、带着对橡树的喜爱,自由的读课文,把句子读顺,生字连词画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2、请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正音)
3、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听。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4、这些词语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楔子”与“沥青”。
“楔子”:建筑用作标示的工具,类似木桩的小木棍,一头削尖。
“沥青”:又称柏油,是铺路的材料,具有柔软性。
三、悟读课文(6)
1、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们的高尚?用笔画一画,又脑想一想,有嘴读一读,评一评哪个小组找得既准确读得又有感情?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筑路工人的矛盾、担心、发愁,及决定后的轻松。
3、你从筑路人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四、赏读课文(4)
1、带着你的感情,朗读全文。
2、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一个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呢?
五、拓展阅读(10)
六、小练笔:(10)
我们也来写一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那些保护环境的人
或事。【板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
橡树:珍贵、像哨兵
高尚的心(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公路:笔直、马蹄形
评价及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学生在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时比较到位,部分学生感受到: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谈对“高尚”的理解时,学生感受的不全面,体现出语言较贫乏,阅读课文时不能很好的体味文中人物的心情。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提高。
第五篇:路边的橡树教案
《路边的橡树》教学设计
一、导入部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橡树的课文,请同学们看黑板,把老师写的字读出来。再把题目齐读两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
延伸
楔子
橡树
沥青
灌木丛
2、区分多音字
曲
铺
划
3、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情感深化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原本要修筑的公路是怎样的?
2、修筑这条公路顺利吗?有困难吗?指名学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
3、工人们突然停下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这棵橡树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读一读。
5、看到像哨兵一样的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有什么反应呢?又说了些什么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6、分角色朗读对话。
7、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观点不同,面对这样的难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请齐读八、九自然段。
8、这条公路修好了没有?这个难题是怎样解决的?筑路人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9、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
四、拓展:
什么是高尚?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事情是高尚的?请举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