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最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2:4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路旁的橡树》最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路旁的橡树》最新教学设计》。

第一篇:《路旁的橡树》最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筑路工人的动作神态语言,让学生通过想象,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借助课文语言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欣赏宽阔笔直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树,同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

2、揭示课题。

3、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然后找一找课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形容公路和橡树的?

2、交流讨论:

公路:宽阔平坦 漂亮 马蹄形

橡树:粗壮 结实 挺拔

随机板书这些词,让学生读一读

3、默读课文,看看公路与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汇报:

在修筑一条公路时,延伸过去的地方,遇到一棵高大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树,工程师和工人们经过精心设计,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完成了筑路计划。

图示了解马蹄形的意思。

5、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了一棵树而拐了一个弯儿,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6、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看法。

7、那么过往这里的人又有什么看法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⑴ 指名读句子。

质疑: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

⑵ 这些筑路的人指哪些人?(工程师和工人)

⑶ 为什么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让我们来仔细地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在筑这条路时他们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体会一下。

2、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⑴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课件出示句子,思考:面对这棵阻碍筑路计划的橡树,大家都沉默不语,但是此刻,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正波澜起伏,你们能猜想一下,他们此刻正在想些什么吗?

⑵ 让学生想象工程师和工人不同的心理活动,同时体会两个不同叹气的内涵。

⑶ 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句子。

⑷ 他们又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句子: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想想他们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怎样说?

补充句子: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⑸ 最后,他们作出了什么决定呢?

⑹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课件出示楔子的图片,了解什么是楔子。为什么要在100米的地方打进去呢?

4、师引读:

几年过去了,公路建成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5、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结合插图理解:

这条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是为了留下这棵橡树而特别设置的。这弯曲的马蹄形,似乎在告诉过往的每一个人(学生练习说话)

6、课件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让学生齐读,说说,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对高尚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珍爱这棵树,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出于对生命的尊重)

7、这棵挺立在路旁的高高的橡树,成了这条宽阔的公路旁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响,它似乎也在告诉人们

你听到橡树说的话了吗?让我们写下来吧。

8、交流汇报。

四、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带给我们的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配套教材中还有几个故事,希望大家课外去读一读,更希望我们也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去写下这样生动的故事,相信这些美丽的故事,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五、课后延伸1、1998年,为了建水月亭大桥,政府花了100多万元的资金,移植了紫微小学校门口的百年老树──香樟树,请你对这件事展开调查,并写写自己的看法。

2、收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下周召开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板书设计】

公路:宽阔平坦 漂亮 马蹄形

橡树:粗壮 结实 挺拔 高尚

第二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标要求】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能力。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文,悟出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3、德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一套。

【教法】

电教辅助法、图文对照法、诵读体会法。

【学法】

诵读体会法、讨论理解法。

【教后感】

这篇文语言朴实,真实感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重点的词句,多读多想,理解文内容,感悟矿物所要赞扬的精神。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了解内容

1、师:我们刚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最终被大自然惩罚的事,是否同学们还记得?可是在有的地方,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学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事──

2、揭示题:路旁的橡树。学生齐读题。

3、学生和老师一起初读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文,把文读通顺。

2、您读懂那一部分?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的吗?(共同解决疑难)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教师组织正反辩论)

5、说说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填空: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因为。

9、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0、师:现在,你们就是左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的橡树和这马蹄形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先让学生练说,再指名说。)

三、总结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你想对小村庄的村民说些什么?(进行口语交际)

3、爱树护树,争当环保小卫士,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第三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一、概述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筑路人为保护橡树

而展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身边环境献计献策献力量。师生共议寻求正确理解。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在感情读中体会并传达出筑路人在处理橡树与路的关系时矛盾的心情和态度的变化。师范读或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点拨。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潜心读文,走进课文描写的情景,获得真切的感受。注重学生的自悟,同时又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发表个性化见解。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七、依据的理论

积极探索新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

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

八、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九、教学时间

两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前苏联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叫苏霍姆林斯基,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提问法:人们在做什么事时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样解决的?(2)填补法:在修路时,碰到了一棵、的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为橡树。他们有一颗的心。

(依次可为:宽阔平坦漂亮粗壮结实挺拔马蹄形让路高尚)

(三)、自主阅读,感悟课文

1.再读课文,提出自己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预设: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2.在小组内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并讨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指导阅读,领会主旨

1.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就以上画出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

(1)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预设: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2)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 3.课件出示句子。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1)句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2)指名朗读这句话,读出舒缓的语调,低沉的语气。4.教师朗读第八、九自然段: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

尚的心。”

5.课件出示第九自然段。(1)“不约而同地赞叹”说明什么?(2)“高尚的心”又说明什么?

(3)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6.读了课文后,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说一说。

《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谢村镇湑水中小

陈均儒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教材的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考虑到在一节课里要基本完成教学内容,我为四年级的孩子选择了这篇比较短小浅显的课文。尽管评课的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但我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保留自己的判断!老师们为了鼓励我才尽量说优点,我自己知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遗憾。这只能说明,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不够强,现场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思考和实践是走向成熟的捷径。

我想如果能把自己授课的过程全部摄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的话,一定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预料的不一样的。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敏锐地

察觉他们的思维过程,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和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筝”飞得多远,“线”永远在老师的手中。在教学中,我原想以中心突破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全文,但是,由于疏漏了让学生说感受的环节,自然引不到中心句去。而且从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上来看,学生更迷茫的不是最后一句,而是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在对学生学情的估计和及时调整策略上,我显然缺乏教学机智。我想在探究“工人们和工程师为什么叹气”这个问题前,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解决“马蹄形”是什么形状,从而对课文意思有一个初步的概括和了解。在引出“有必要让树,还是把树砍了吧?”这个问题,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争辩思维,更有兴趣地去读书。

因此,教学是要充分预设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到不同的班级去教,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最要紧的是现场灵活的调控能力。在细节上,还有很多毛病,比如一开始自己也有些紧张,说明缺少实践锻炼的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够灵活,导致不小心把后面一张幻灯片提前放了出来;对时间的控制不够完美,导致教学出现了几十秒的多余时间,又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又终点回到了中国;对板书的设计虽然比较有新意,但是当时考虑到时间,漏了“和谐画卷”这几个词,我想如果加上,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在辛苦的过程里,我们会得到自我的提升,搞课题、上课都是一样。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话:“做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吧!在过程里,我们感受着快乐!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这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

第四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抓住人物言行,品悟人物品质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篇课文,课文写了筑路时有一棵橡树挡在前面,最后路从橡树的旁边绕了过去的事情。表现了筑路人乐于保护环境的高尚品质。课文主要采用了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来表现人的品质。我们要根据课文特点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引入

人们为了盖房、做家具、做斧头,就不顾一切盲目地上山砍树,一片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们心里很难过。可是,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难读的多读几遍。

1读准下面的字音: 延伸

楔子

灌木丛

马蹄形

○2理解下面的词语:

挺拔

责备

不约而同

4、把“路”和“树”结合起来,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反复读句子“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

2、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引导

人的心灵总是通过人的语言,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筑路人言行的句子。

4、读下面的局咋子,讨论后面的问题。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1“沉默”是什么意思?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沉默?又为什么叹气呢? ○2工程师说的话和工人们说的话有矛盾吗?如果有矛盾,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3工程师最后是怎样做的,说些什么? ○4橡树没有砍,○它长成什么样子呢,路也修好了,它是什么样呢?这样的结果表现了筑路人什么样的心?

5、因为树没有砍,所以它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因为树没有砍,所以宽阔、平坦又漂亮的路才能依偎在树的旁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呀。现在我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样的路,你对筑路人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联系生活,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如果你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

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橡树 : 高大

挺拔

结实

公路 : 宽阔

漂亮

笔直

马蹄形

工人 : 高尚

第五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课堂实录 授课:程 兰(歙县城关小学)

评析:周旭明(徽州区潜口镇中心学校)

一、开课谈话,导入课文

师:刚刚听了对老师的介绍,你们对老师现在有些什么了解? 生:老师已经从教28年了。生:老师是徽师毕业的。

生:老师以前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很好,学会倾听也是一种本领。刚才我们聊了一会儿,现在我想听一听你们朗读的声音。

生读第二组课文单元提示。

师: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摇头晃脑的,我知道你们带入感情去读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保护环境。

生: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生:人与自然。

师:对,本单元说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四课。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是橡树,而不是花,不是草,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橡树。

指名读课题,突出“橡树”。

师:是路旁的橡树,而不是河边的,山上的,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路旁。

指名读课题,突出“路旁”。

师: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谁和谁之间有联系呢? 生:路旁和橡树。

师:对,是路和树之间有联系。其实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以后预习课文或是看课外书,从课题入手,就会明白得更多。我们再齐读课题。

赏析:“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被程兰老师奉为教育格言。但程老师并不为教方法而教方法,“学会倾听是一种本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多好的学习方法啊,就在师生自然的谈话交流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进去,当真是润物细无声。着眼文题,让学生明确“路”与“树”有联系,导入环节提纲挈领,简洁高效。

二、初读课文,了解路旁的橡树

师课件展示:这就是路旁的橡树。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出了这棵橡树的特点,把它画出来。生: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师:同学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师:很显然,这个橡树的特点是? 生:粗壮、结实、挺拔。师:请说完整。

生:这棵橡树的特点是粗壮、结实、挺拔。师:说得很好。这里把橡树比作了什么? 生:草原的哨兵。

师:哨兵是干什么的呀? 生:站岗。

师:为谁站岗啊? 生:为草原站岗。生:为大自然站岗。

师:哨兵也是****军战士,战士要为我们做些什么? 生:打仗。生:保卫家园。

师: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人类的家园。说得真好,大家给他鼓掌!师:再请大家齐声读描写橡树的这一句。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同时还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是什么样不平凡的经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生自由读文。

初读后,师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赏析: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逐段教学,直奔“橡树”,提高课堂效率。由“哨兵”一词引申,让学生体会树对人们的重要,足见程老师提炼文本的功力,同时也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研读课文,体会路旁的橡树

师: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很开心。可是这棵橡树伤心得快要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工程师修的路要经过橡树,橡树不能砍,计划也不能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橡树很难过。

师:你都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了,真了不起。谁再来复述一下?

生:根据筑路的计划,未来的树要经过橡树这里,橡树不能砍,而计划也不能改变。师:这条路是要修一条什么样的路? 生:笔直的路。

师:修笔直的路,那橡树就要—— 生:砍掉。

师:橡树不砍,那笔直的路还能修吗? 生:不能。

师:那就在这取舍之间,为难了。工程师和工人遇到这个难题,怎么办呢?再读课文4、5、6、7自然段。

生齐读片段。

师:请四个同学分段来读一读。生分段朗读。师:在这几段话中,工程师和工人表现出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拿出笔画一画描写他们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生动手画词句)然后找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我喜欢“沉默不语”? 师:这是谁表现出来的? 生:工人们。从“沉默不语”中我读出工人们进退两难,橡树不能砍,筑路计划又不能改。(掌声)

师:哦,这时候就沉默不语了,你找到了工人的内心感受。生:我喜欢 “长久”。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师:如果你是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这是你在想什么? 生:我会想,我要改这个筑路计划,该怎么改呢?

师:该怎么改呢?橡树不能砍,笔直的路又不能筑,内心怎么样? 生:很着急!

师:着急、无奈,所以他—— 生: “长久”地看。(掌声)

生:我喜欢这两句话:“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师:工人们怎么说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师:工程师是怎么说的? 生: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下面我当工程师,你们当工人,我们来试着读一读。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齐: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加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齐加强:橡树也不可以砍!师:我强调的是—— 生:计划。

师:你们强调的是—— 生:橡树。

师:我为什么强调计划?

生:因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计划不能改,改了老板会骂你的。(众笑)生:因为筑路计划不是工程师说改就能改的。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此时此刻,工人的态度怎么样? 生:很坚定的。

生:坚定地保住橡树。

师:而工程师的态度怎么样? 生:左右徘徊。生:为难。

师:又想保住橡树,又想不改变计划,真是左右为难。师轻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你们很坚定。此时此刻,工程师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生: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元的地方,把楔子打进地里。师:找一找工程师表现出来的动作,从中体会他慢慢发生的变化。生:拿出、走到、打进。师拿起一支粉笔: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楔子。现在它成了楔子。

师在黑板上动作演示楔子打进地里。师:楔子打进地里,说明计划已经—— 生:改变了。

师:现在笔直的马路没有了,它成了什么形状? 生:马蹄形。

生:在橡树那儿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师:你知道马蹄形是什么形状吗? 生:不知道。

生:我知道,是半圆的。师:请你上黑板来画一画。生上前绘画马蹄形马路。

师:马蹄形的路和笔直的路相比,好不好看? 生:不好看。师:可是来往过路的人却是这么说的。(课件出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师:高尚,什么意思? 生:纯洁。生:品质优秀。

师:字典上高尚有这两个解释。(课件出示:

1、道德水平高

2、有意义的,不低级趣味)你们认为是哪一个?

生:第一个。

师:高尚的人就是—— 生:道德水平高的人。师: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师:在这篇文章中,高尚指的是什么呢?

生:文中高尚指的是保护大自然的精神。(掌声)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师:下面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假如你是小导游,带着游客来到这里,该怎么向游客介绍这棵橡树呢?这可有点难度哦,谁来试一试。

生:筑这条路的工程师和工人为了保住这棵橡树,就把计划在这里修改成马蹄形。师:概括得真好。

师:这棵橡树在两座大城市之间,原计划是? 生:要把这条路修得笔直笔直的。师:计划怎么改变的?

生:在一棵橡树那儿弯曲成马蹄形。

生:这条路笔直笔直的,但是到了橡树这里,为了保住橡树,就弯曲成了马蹄形。师:一篇长文章用一两句话说出主要的意思来,这叫做概括。我们以后要学会把长长的文章进行概括。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生: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师课件展示苏霍姆林斯基照片:他为什么对这棵橡树感兴趣呢?他写这棵橡树,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他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生:他认为,这棵橡树虽然在地球上并不起眼,但是它有着我们爱护它的心。

师: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写这棵橡树,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会怎么样?

生:受到惩罚。师:谁的惩罚。生:大自然。

师: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人们是怎么做的? 生:因为那儿的人们不爱护树木,所以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师:村庄和人们一起—— 生:毁灭了。

生:如果人们不爱护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就像《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一样,村子和人们最后统统消失了。

生:如果不爱护环境的话,会造成土地荒漠化,那么各种灾难都会向你袭来。师:善待自然,就是—— 生:善待自己。

赏析:研读课文,带着学生咀嚼文章字里行间的味道,课堂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从“沉默不语”中感受到了工人们的为难,从“长久”中体验到工程师的无奈。工人和工程师的简单对话在程老师的演绎下,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学生透过人物语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读文本,挖掘文本,程老师在这里为我们做了精彩生动的示范。

四、联系生活,感悟路旁的橡树

师:爱护环境,没有国界。苏霍姆林斯基这一教育理念,在我们歙县已经得到传扬。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师播放自摄歙县徽杭高速路旁的大樟树和马蹄形高速路的视频,并配乐解说:在离歙县县城8公里的南乡,有一棵大樟树。这儿也有一条徽杭高速路通向远方,这棵大樟树有着和路旁的橡树一样的命运,在这儿的马路也成了马蹄形。这棵大樟树有着500年的历史,它的保护级别是国家一级,现在被列为黄山市重点保护林木。如此粗壮的树干,如粗硕大的树冠,古朴中透着苍劲,它是徽文化的象征,它是文明古城历史的见证。如今,大樟树上,许多小鸟依旧在这婉转,树下,许多儿童的欢笑声依旧在这回荡。这棵大樟树矗立在这蓝天白云下,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面对这棵大樟树,我们不禁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更要感谢那一颗颗高尚的心灵!

师 :看完这段视频,我想你们对高尚有了更深的理解。当你们的老师说徽文化的重要,古迹需要传承时,你们会由衷地赞叹:

生: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当你们的爸爸妈妈驾着车从徽杭公路经过,看着这棵古老的大樟树,你会情不自禁地说:

生: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师:高尚不能只挂在嘴边,我们要付诸****。要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大家做起。(课件出示)生齐: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师:这堂课就上到这,下课!

赏析:当程老师伴着优美的音乐解说徽杭高速路旁的大樟树视频时,我们突然感到:语文和生活竟是如此贴近。课文中的“橡树”似乎一下子跳出了书本,生气勃勃地挺立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学习要联系生活,缺忽略了给学生搭建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桥梁。这段精心准备的视频,让学生的思维在课文中自由飞翔后,稳稳地着陆在实际的生活上,使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下载《路旁的橡树》最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路旁的橡树》最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能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松子山大寨小学 段勇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们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艾亭镇第二小学 蒋小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它写的是在两座大城市间,人们要修一条路,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护大叔,修路......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路旁的橡树》是第六册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在两座大城市间,人们要修一条路。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在这里把路弯曲......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人与橡树和谐共处的感人故事。为了保护这棵高大、粗壮、挺拔的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1 【课标要求】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能力。【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