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中的实践

时间:2019-05-13 00:2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中的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中的实践》。

第一篇: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中的实践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中的实践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学习领域的广泛渗透,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并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的变化,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从而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习工具,提高教学效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与教育的新方法。【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正 文】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化也同时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也必然要迎合这一发展趋势。信息时代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并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那么,面对这样的信息环境,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如何开展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意境

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阅读和作文,而在阅读教学非常注重词句汇和句子的理解以及文章的赏析训练,而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多彩、声形并茂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通过生动的课件配上声情并茂的图片,可以让同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用课件执教某些描写故事的文章时,既设计了人物的形象模型,还有从网上下载的有关作者资料、图片,还有用 FLASH 动画制成的短片,再加上给人物的生动配音,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在上课时,同学们不但能够听老师讲课,还能像看电影一样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很多。在作文的教学中,要根据同学从小喜欢动画片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让同学们观看生动的影片,从影片的语言、色彩、空间、时间等内容的形象性,激发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避免只是单一地面对枯燥的文字阅读。这样,当同学们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慢慢地再去引导写作。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感受

学习是真情实境的体验,同学们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的更加有效,我们知道,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些课堂表演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表演文中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情节,但并不告诉学生要从中体悟什么,只把表演当作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如上《驿路梨花》,让学生表演小姑娘的欢快;上《陌上桑》,让学生表演看到罗敷时的神情;上《狼》,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这样的表演我们看不出其意图,看到的只是一幅幅滑稽可笑的模样,听到的只是学生阵阵哄笑声。还如课堂阅读,只要求学生读课文,但不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学生凭感觉自由阅读,阅读的低效化也就成了必然。看着这一幅幅画面,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之中,接着,教师抛出点拨式质疑:如果你是老师,你将如何来表演?学生马上被这一有创意的设计吸引过来,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得益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由此可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综合适应多种感官接收信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善于总结、敢于创造的阅读习惯。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充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我们可以可以通过网络、光盘、书籍扫描途径来搜集一些图片资源,这些图片资源可以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准备一定的物质基础。许多文学作品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这些作品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及通过电视录制的方式,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比如在学习《论语八则》时,我们把搜集的七幅孔子像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显示出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字材料,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孔子像。有的喜欢庄重文雅的孔子画像,认为那代表孔子的儒者风范:有的喜欢额头硕大的孔子画像,认为那代表了孔子的智慧,也与她的孔丘一名有关联··通过对画像的争论,学生从多个角度更深入地了解了孔子。在分析《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孔乙己》的视频录像,让学生从肖像、动作等方面与文字课文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字语言的理解。为了避免视频作品给学生孔乙己形象的定势,可以加入丰子恺先生绘制的孔乙己形象,将三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对课文的解读也能随之深入。我么还能利用网络与光盘的优势,大力开发电子图书资源。目前,我们不但可以建立含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当代名著名篇,这不但大大丰富了教师的备课资源,还能极力于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上的研究性学习。在视频作品对比问阅读时,选用以录像带、VCR、DVD、DAT、MPEG、FLASH等数字格式的视频作品,组织学生对二者进行对比阅读的教学课型,学生在学习小说《阿Q正传》时,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同学观看电影《阿Q正传》,通过观看电影,同学在接受文学作品就不会太困难了。然后对二者进行对比阅读,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字作品的体会。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这是个不低的要求。让学生把大量的课外书籍都买回家是不现实的。信息技术中的电子图书库,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读课外书难的问题。电子阅读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阅读方式。在线阅读,学生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非线性路径阅读大量的有关文本主题的课外读物,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从语文知识的纯教学内容中走出来,把理论知识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全方位教育。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注重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这也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因此,当学生学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当学生强烈地感知到当今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星球,而人类却在糟蹋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时,愤怒、痛苦之情油然而生,产生了强烈保护地球的意识。学完课文,教师就把教材中的资源问题转化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我们与资源利用》。这样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了学科资源,把学科内部开放性的作业转化成有主题的探究实践活动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要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要切实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的整合、与学生学习的整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教学管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使教师经历“我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到“我用信息技术”,到最后“我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三个层次,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刘利:《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顾健:《试论网络阅读的特征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3期。

张跃红:《追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融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第二篇:浅谈在小学语文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情”。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课程改革的今天,应该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的积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小学教育要情境,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如何才能创设富有激情的、成功的语文课堂呢?现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可以以境生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 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类:

1、模拟真实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如一位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就值得借鉴。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

2、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如课文《观潮》一文中,作者对大潮的描写,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大潮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作者把大潮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潮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老师在备课时,应时深刻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并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解,才能使学生顿悟大潮的宏伟,饱含激情的触笔,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

3、真实情境。创设真实情境,就是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阅读课文《我爱秋天》时,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亲自到大自然去感受秋天,收集一些标本,记录一些秋天的足迹,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诱发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展

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则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那么说,情感因素是语文教学中的锐利武器。语文教师应当掌握这个武器,做一个好导演,调动学生的喜怒哀乐多种情感。教师引领学生感知描述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像过电影一样。如见某人,如闻其声,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悟作者表达之情的目的。《第一场雪》第六自然段,从静态的角度描述了雪后美景,流露了作者喜悦之情。教学这部分时,要充分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扣准字、词、句。感受雪大、白、美、松、厚的特点。还要让学生想象雪末儿映着阳光飘扬的动态美景。这样,学生感知了雪景之美,自然领略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者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然火柴构想与大年夜相关的事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这条主线。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对罪恶的旧制度的痛恨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用渊博的知识、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亲近和关心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因此,情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把握和运用好情感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营造情境,可以传达情感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抽象思维不发达,只能凭借直觉去感受,而低年级有些课文的内容年代久远,与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迥异,他们不可能去感知那些年代,也难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因此创设一个直观的情境有利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鲁迅先生曾说过:“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即是说,给学生创造悦目、悦耳、悦心的特定情境氛围,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产生审美情感,在独特的情感体验中与课文情感相通。一直以来,语文教师主要运用传统的方法——一只粉笔,一张嘴来营造教学情境,如巧妙运用简笔画、录音等,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随着科技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逐渐进入校园,多媒体的运用更为语文教学开辟了音画结合、图文并茂、人机互动的新天地。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则不但能为语文课堂增辉添采,还能拉近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如在教《王二小》这篇课文时,由于年幼的学生没有直接或间接经历过当年战火纷飞的场面,没有相关的历史的感性经验,他们就必定不可能体会到敌人的可怖和王二小的勇敢,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学时,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录像和配音,简介历史背景,并放映王二小机智斗敌的电影录象,同时配以音乐,这就把学生带到了当时的场景中。这样,运用电教手段,再现

历史情景,用生动真实的画面,悲壮、哀婉的音乐,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各种精神情感。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推卸实施情感教育的责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补充,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语文学科作为实施情感教育的主渠道,必将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做出较大贡献。而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化和能力的提高将成为情感教育成败的关键。

第三篇:语文中的联想教学范文

浅谈联想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联想,是由眼前的某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在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中,在文学创作的想象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联想是人的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也是人的情感、意志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合理因素。联想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的象征、对比等写作方法及其深刻含义;同时,还可以使语文课上得生动形象、活泼有趣、丰富多彩,增强教学效果。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联想法呢?以下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对比联想。指的是由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的联想。它可以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例如,在词语教学中,由一个词联想到它的反义词,由它的现代意义联想到它的古代意义,等等。这种联想能丰富学生的词汇。在语法教学中,由一个词的实词性使用状态联想到它在另一种情形下的虚词性,由非主谓句联想到主谓句,由把字句联想到被字句,由单句联想到复句,等等。这种联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在课文分析中,既可以把同一文体的几篇课文

七年级语文中的联想教学

含光中学 罗小红

从教多年,我对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感触颇深,尤其是许多课文中的联想,我认为不可忽视。课堂上,不少教师常把重点放在对主题的挖掘和对学生品德的教育上,而对联想这一手法的分析和训练比较少。其实这一环节引导到位的话,会把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孩子们带入语文兴趣的大门,会让他们在对语文基础的掌握上获益匪浅。

所谓“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它在初中语文中运用很广泛,其运用的技巧和艺术值得中学生学习和借鉴,尤其是七年级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联想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有关联想的知识,开发他们富有创造性的联想能力。

联想给人以自由的翅膀,它不受时空的约束,思接千载,把本来相隔久远,相距甚远的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七年级课文中有许多运用联想的典范,朱自清在散文《春》中,描写景物时打破时间的局限,在描绘春花图时由桃花、杏花、梨花争芳吐艳,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样的联想,既丰富了写景的层次,又开拓了美的境界。如果把丰富的联想和巧妙的比喻联结起来融入描写中,就更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和艺术魅力。如《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散文,他在描写雪后山景时写到:“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表现了山的秀美动人,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由花衣被吹动进一步联想到肌肤,生动地写出了飘雪的山体那种美丽的丰姿和那飘逸而令人向往的神韵。可见抓住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比喻联想,启发学生广开思路,加强形象化的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可通过仿写来进行,如在教《春》时,我训练学生仿写最后三个排比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经过启发,学生能联想到春天像仙女、像画家,像魔术师,这样就让学生的思维在春天绚丽多姿的景象中徜徉,就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得到美的陶冶。

联想,不仅能不受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且能够帮助作者组织材料,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深化和升华。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极富哲理性的散文,作者沿着紫藤萝这条线索,由物及人,托物言志.由紫藤萝的遭遇联想到人的遭遇,由花儿自衰到盛联想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启示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联想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大大地丰富了文章的主题。不仅现代文章用这一艺术手段,文言文也不例外,如沈复在《童趣》中把夏蚊成雷联想为群鹤飞舞,以烟喷蚊联想成鹤唳云端,花台草木联想成树林和野兽。通过对童年生活细致观察景物的奇趣的具体描述,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神奇的联想和想象力及稚气烂漫的童趣,可见丰富的联想不仅符合七年级孩子的特点,也使文章有丰富的内涵和新意。

运用联想,不仅能升华主旨,还能构思全篇,如张锋的科学诗《化石吟》

1、2句通过问句形式打开了作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联想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3、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描写联想的内容,“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来就是写飞扬的思绪了,“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可见整首诗歌的构思都是联想在起作用。再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中作者由香瓜子所处环境没有生长条件联想到它的萌芽需要冲破坚硬的外壳,由小飞蛾面临严重威胁时的极力挣扎联想到凡是生命都有求生欲望,由静听心跳联想到两种人生态度。文章就是在这三个联想的基础上引发对生命的三点思考,这些联想同时也是文章的写作思路,起了谋篇布局的作用。过后我要求学生运用联想,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表达对文章生命的感悟。第二天我打开作业本一看,有同学举出了小草春风吹又生的例子,有同学举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例子,有同学举出了天星桥石缝中树根的例子等等。这样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运用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既练了笔,又活跃了思维,还收获了一些哲理。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高峰时期,联想和思维活动十分活跃,利用教材中那些联想丰富的例子,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怎样运用联想来组织材料,谋篇布局,增长学生的写作知识,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联想不仅有以上作用,作者还能借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愿望。任何事物总是有对立面的,运用事物的对立面作对比联想,可以使截然相反的事物形成鲜明对比,如由美想到丑,有善想到恶,由渺小想到崇高,由悲苦想到幸福,由黑暗想到光明,如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作者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地上的街灯,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神秘奇丽的美妙境界,作者正是因为不满人间的黑暗,才联想到天上的光明,在诗的第三、四节中,诗人又由天上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以及自由的生活,联想到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大胆创造,描绘了幸福美满的婚姻,自由安详的生活,这些奇特而富有创造性的联想,生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旧社会封建统治和压迫的不满和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和向往。让学生了解诗中的联想,能使学生体味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知晓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并起到教育自我的作用。

另外,特征和本质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发生联想,作者也能借助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如法布尔的科学小品文《绿色蝈蝈》为了表现自己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不惜在对蝈蝈的称呼上下功夫,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联想到“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联想到“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联想到“蝉的屠夫”,由于蝉和狩猎者、囚犯、屠夫特征相似,作者通过不同的联想来变换不同的称呼,不仅使行文灵活,给人深刻的印象,更表现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抓住课文中这些联想,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和启发,不仅能把握文章脉络。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能让学生积累和学到相关的一些表达艺术和写作技巧。

七年级处于小学和中学的过渡期,这一时期他们思维敏捷,喜欢联想,但缺乏一定的经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抓住他们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适时运用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联想语段,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联想的作用和意义,利用形式各异的训练,培养他们联想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开创思维和创新精神,将来成为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第四篇: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摘 要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古语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而今,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搞扎实,才能激发起学生爱学语文的热忱。所以语文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文先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说明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起到哪些作用。关键词: 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 语感

前 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朗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朗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从而受到熏陶、感染。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指导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朗读教学的特点

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朗读依然是教师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使用和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语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语感。

二、朗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所谓“正确流利地读”,就是要发音正确、声音响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按句逗号的停顿去读。有感情地朗读是在前两项要求的基础上,把握好语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朗读是感知的重要手段,是感悟的前提条件。重视朗读是阅读教学不变的主题,而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是小学阅读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的结果。但是当前有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走入了误区。

(一)夸大效果,满堂皆读

曾几何时,小学语文教学界的权威人士大力呼吁要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课。可喜的是语文课的本质属性终于得到了重视,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夸大朗读教学的效果。以为朗读无所不能,包容万象,课堂上只要抓好了学生的朗读,就万事大吉,皆大欢喜,于是语文课成了典型的赛读会,出现了“满堂读”的现象。

一位教师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段时,他先让一个学生读了一遍,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学生回答:“好!”再让另一个学生读了一遍,老师又问“这个同学读得好不好?”学生回答:“好!”老师又说:“谁想和他比一比?”后来又让第一组的同学和第二组的同学比„„最后老师说:“谁想和老师比一比呢?”老师读,学生再读。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学生读书遍数不少,课堂也很热闹,但收效却不大。这不仅不是加强了朗读教学,而且还让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厌烦情绪,由最先的兴趣勃勃变成最后的索然无味,失去读的兴趣,使朗读教学变得事倍功半了。

(二)指令性太多,自由性太少

部分教师喜欢指名朗读某一节,不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某一节;喜欢全班齐读,忽视自由朗读、个别读;喜欢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过多的评论,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评价。有的老师上课,学生刚接触课题,就要求学生带着激动的或者沉重的心情、矛盾的或者陶醉的感情朗读,这是不合情理的。因为感情是学生受到课文感染之后,自然而然萌发出来的。感情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光靠几个孤零零的概念,更不是靠老师生硬的指令来调控和强加的。与其强加指令,不如花些精力帮助学生用心体会文章的感情。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出文章的感情,与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产生了共鸣,自然就不要你去告诉他要用什么感情、什么语气去朗读课文了。

(三)过程走马观花,效果镜花水月

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但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让一名学生读课文,或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之类的理解性问题。当学生听读完课文之后,马上开始讨论所思考的问题,对于大部分学生能否读正确、读流利也不管了。教

师只是走了一个整体感知全文的过程,并没让所有学生充分地读,这样即使悟性好的人,也不能读一遍就能进入文本,更不用说“文意兼得”了。

由于语文测试中对朗读的检测很少甚至没有,所以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朗读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比重还相当轻,据笔者调查了解所得,一节40分钟的语文课,东莞市城镇小学朗读的时间约为7至10分钟,农村小学更少,约为5至8分钟,平均不足8分钟。虽然这不能代表大部分的老师的做法,但也说明小部分老师的朗读教学逐渐被分析课文所替代,那些只有经过反复诵读和吟咏才能体会到的东西被概括成简单的条条框框。有些教师拿到一篇文章,看到的只是一个个知识点,急急忙忙分析拆解,搞得支离破碎,教学的情趣荡然无存。许多优秀的文章在一些老师的眼里变成了几道练习题,变成了训练考试的靶子,白白放过了许多文质兼美的篇章,扭曲了朗读感受美、鉴赏美的本义。

(四)曲解评价内涵,滥用激励性评价 自从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后,出现了赏识教育热,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在评价学生朗读时,难以听到“逆耳忠言”。

在一次语文评优课上,我听了一年级黄老师上的《四季》一文。老师在带领学生理解感悟四季的特点后,为了加深印象,采用多种朗读。当小朋友听到老师宣布进行男女朗读比赛时,情绪高涨,个个摩拳擦掌。女同学先读,确实读出了四季不同的特点,声音甜甜的。接着男同学读,虽然声音响亮,但都是一个调,扯着喉咙叫。不料,黄老师在总结性评判时说:“平分秋色”。看到女同学一脸的无奈,我想,一次两次不要紧,如果长期这样“糊涂”呢?那会怎样?指出不足,就一定伤他自尊吗?不!应该说,绝大部分的学生的心灵并非如此脆弱,不堪一击。魏书生说过:“我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严格要求学生。恰恰是那些我批评得最严厉、最不留情面的学生,几年以后见面或来信中,更流露出对教师深深的感激与尊敬之情。”何况虚假的评判反馈给学生的是错误的信息,这种欺骗对学生而言也构成了伤害,容易造成是非混淆。

四、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一)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具有直觉性的特征,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语言现象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它的完成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他们体验和积累的知识来获得,需要引导他们联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思维和审视能力,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与鉴赏。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放在训练朗读上,让学生获得语感。

在我们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文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这既可以加深学生感情的熏陶,促进共鸣,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巧妙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情景,就能充分吸引学生整堂课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语感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深层把握语言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通过立体化的教学,学生的语感也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在《长相思》的教学中,我利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再配上一段紧张的琵琶乐曲,让学生听其声、感其形,在音乐、画面、解说中声临其境,零距离触摸作者心路历程,再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感悟。这样的情境创设,很快地就把学生带入了“风一更,雪一更”的征程中,感受到纳兰性德军旅生活的思乡之苦。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融情于境,物我同一,从而使朗读引人入胜,叩人心扉。

(二)朗读教学可以加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人教版的新教材,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丰碑”“为什么说他成了一座丰碑”,再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

在教学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教学生一字一顿,摇头晃脑地朗读,在抑扬顿挫中读出蜻蜓的可爱和俏皮。然后播放欢快的轻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朗诵诗歌,想象蜻蜓飞到荷叶上来干什么。有学生说:“蜻蜓飞累了,到荷叶上休息一会儿。”有学生说:“清晨,蜻蜓口渴了,飞到荷叶上喝点露珠解解渴。”有一个学生更有想象力,他说:“蜻蜓在空中飞呀飞,它看见新长出来的荷叶一个人太寂寞了,飞下来和它交个朋友,聊聊天。”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

(三)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

读书是孤独的散步,读书是精神的放牧和漫游,如同牧羊人往无边的草原上放牧他的羊群,时而望望碧蓝的天空上的朵朵白云,时而抚弄身边的野草小花,在风烟俱净中自有一番体验。又如同海边的旅人,有时看海天外的云鸥,有时在沙浪间寻寻觅觅,有人迹处也好,无人迹处也好,在他只是一种散步、一种乐趣。读书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散步,它令人身入其境,得到读书的乐趣。②在课堂上,我尽让学生融入文本,分享与分担文章的快乐与忧伤,敞开自己的心扉。

在学习《给予树》这篇文章的时候,同学们把金吉娅妈妈的担心——生气——激动读得活灵活现。妈妈的担心——“家里并不富裕,看,她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小罗同学紧紧地抓住了“并不富裕,却要,怎么能”这样的词语,把母亲的担心读活了。同学们也深有体会:的确不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从大家朗读的语气中让人体会到一种忧虑。但读到妈妈的生气时,小李同学读后谈自己的感受时说:“本来家里就很不富裕了,但是金吉娅却很不懂事地买了只用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她太不应该了!”经她一读,大家也不由得气愤起来说:“这小女孩实在太不争气了。”又有的说:“假如我这样做,母亲肯定不放过我,分分钟要挨打。”但,最后母亲为什么又激动起来?同学们继续朗读课文。原来——“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让妈妈如此地激动。活读母亲的转变,让同学们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说道:“我真想不到一个小女孩这么懂事,能做出这么伟大的事情。”“假如我是金吉娅,我想我也这样做,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帮助,世界才会更美。‘给予树’才是名副其实的‘给予树’。”

小简同学这样说:“其实,我们中国有很多很多这样需要帮助的人,要是我们这里也能‘种’些给予树,我想我会尽我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说不定有一天我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我也希望家里比较富裕的同学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有困难的人,毕竟,还有很多跟我们同年的孩子不能回到课堂来。”

把文章活读了,孩子的心扉也宁静了。又如在学习《掌声》一课中,当孩子们活读了英子的自卑,犹豫,紧张,痛苦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同学们的真情流露:“我能明白一个残疾人的心理。不要说别人,我四肢健全,但一回答问题,遭到的是同学们异样的目光,甚至有时被取笑,我真的很想找个洞钻下去,更何况是一个残疾人?老师,下次我举手的时候你才叫我,否则,不要提问我,好吗?”

“我也这样认为,上次我听到你跟妈妈聊天的时候说我不积极举手回答,但你们都没有站在我的角度,没有体会我的心情。”他们的回答不就解开了我们一直都无法解释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们越到高年级就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缘由吗。此时此刻他们多需要自信与鼓励的掌声,这 “掌声”不仅仅送给主人公——英子,更送给了这个——真情流露的心灵。

在学习《检阅》一课中,学生不仅仅佩服博莱克的自信,自强,更让同学们佩服的就是这群儿童队员,他们既没有劝博莱克不去,也没有把他放到队尾,更没有把他藏在队伍的中间,而是把他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这种对残疾人的关爱,只要你熟读是很容易体会出来的。但,如何让文章绽放它的色彩,我试图通过残疾人——衡川来激发同学们的爱心,通过我的配音介绍。同学们是这样说的: “我要把最美的信纸拿出来给衡川写信。”“我要把零用钱存起来,寄给他做手术费。”“我要写信告诉他,让他坚强地活下来,康复了一定要到我们家乡来玩,因为这里的小朋友会很欢迎他这样一位自信、自强、身残志坚的人,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看,《检阅》不仅仅检阅了整齐的队伍,也检阅了儿童队员们美好的心灵。更检阅了我们学生——雪亮,善良的心扉。孩子的心扉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活读中敞亮开来的。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看我们的教育就不会出现暴力、泪水、遗憾了。

(四)朗读教学是记忆、积累的基本方法

古人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在此期间,不求甚解,只要读得多,记得多就好。古今中外那些学问渊博、成就卓著的学者文人,无不深谙读书之道,领略读书的妙处。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交”,巴金少年时代便能背诵《古文观止》,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就主张学生应背诵。他说:“学语文有无捷径和秘诀?有。那就是要背诵。”又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你能背诵的多,脑子里装它几十篇,它就可以好好地为你服务。”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对此更有生动精辟的阐述。他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轻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和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的确,朗读是加深理解课文、增强记忆能力、积累知识的有效手段。

五、结语

总之,朗读教学能切实地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在朗读中陶冶情操;在朗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朗读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朗读中发展自我个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让朗读教学始终活跃在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永远充满学生朗朗书声。

参考文献

[1] 张圣华,《诵读:一条开满鲜花的道路》,《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5月刊

[2]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年11月第5次印刷,第365页

[3] 吴立岗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4次印刷,第144—146页

[4] 林倩影,《形散神聚 和谐共生——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小学语文教学》 , 2008年第3期

[5]顾云虎,《一遍有一遍的目的 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朗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3期

[6] 吴立岗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第4次印刷,第166页

《 语文课程标准 》 [7] 郭红深《 浅谈素质教育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8] 赖正意 《创设情境式朗读 活化语言文字》 语文新视界网 2007-6-4 [9]《让朗读评价焕发生命色彩》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5-03-16

第五篇:畅言在语文中的作用

浅析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畅言教学系统是面向全学科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融合了国际领先的智能 语音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运用于语文教学,带来了教学史上的巨大飞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 深远的影响。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可以实现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并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兴趣,这非常重要。利用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确实让语文教学大放异彩,它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的运用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将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在其中的独特作用。

一、创设情景,调动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增强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字词还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年龄偏小,学习中,兴趣仍占主导,所以,我喜欢运用游戏形式进行字词教学。

1.“我会连线”游戏

学生们兴致很高,上来连线的同学很认真,下面检查的同学也看得很仔细。这样让学生通过用畅言系统白板笔连线,将拼音和生字的小手连接起来,然后再朗读检查,达到巩固识记的目的。

2.“找家”游戏

我将几个能拆分的生字进行拆分,然后让学生玩儿帮他们找家游戏,同样引入情境:淘气的几个孩子不听话,偷偷跑出去玩儿,迷路找不到家了,谁能帮他们找到家?此时,可以让学生上来做游戏,利用畅言系统白板拖拽功能,为字找家。

这两项活动都调动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更好地达到了识记生字的目的。

3.聚光灯重点指导

当学习生字较多时,又有几个重点生字需要进行指导,如果让学生看满屏的文字,学生的注意力不好集中到一点上来,此时,我便利用畅言系统中光灯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到教师要指导的字上。

另外,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书写易错字,我使用系统中的识字教学flash动画,让学生观看的同时跟着书空,教师也可关注全体学生,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以达到指导的目的。

三、互式教学系统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语文《长江之歌》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前导入让学生在一段优美的音乐中朗读电子课文,感悟长江的美。课文重点讲解长江历史悠久,雄伟壮丽。(操 作:用电子笔圈划诗中描写长江历史悠久,其气势雄伟的句子),这时学生已经充分发挥了想象,老师再通过一组画展示,学生已经能够直观的感受文中描绘的内容。对于本课重点掌握的生字,还可以这样学习(操 作:点击生字 flash 进行学习)交互式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使得资源共享,让学生互动互学。利用 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教学能与学生充分互动。他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利用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可以给予教学内容多方位的展示,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协作。用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上课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了,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现自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总之,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作为新世纪的一名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使语文课活起来,变得形象生动有趣味。

下载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中的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中的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小学语文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心得体会

    在小学语文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我深感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便捷,在如今的课堂中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朋友,它也是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

    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发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定远县永宁学校 程敏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也日益突出。多媒体计算机表达的信息量大,具有图、文......

    “班班通”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教学

    【题目】:“班班通”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教学 【作者】仙桃市何场小学:胡新武 【摘要】:1.巧用班班通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运用班班通,进入情境,震撼情感。 3. 运用......

    让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绽放光彩[模版]

    让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绽放光彩 文章摘要:计算机是一种多功能的设备,通过相应的软件,可以轻松地将各种媒体信息,如文字、表格、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做......

    语文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 冯丽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而今天我想说的是......

    语文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而今天我想说的是自己在语......

    浅论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

    浅论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 兴化市合塔学校 225700 戴雯雯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小学语文中融合多媒体教学大全

    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