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评课教学设计
《美化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美化作息时间表》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在掌握了Word中插入表格,合并、增加行(列)、删除行(列)居中单元格后,学习设置表格格式、设置行高列宽、设置边框底纹。这节课为整个表格的美化从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上开好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合并、居中单元格,文字的美化,表格背景的设置以及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审美观,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教学方法】
对比式导入,以《作息时间表》为事件导入新课,把此表的全局设置作为贯穿全课新知识教学的主线,边学边练,教法与学法相渗透。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
2、教学难点:边框设置的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2分钟)
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填写表格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并请1位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
(2)导入新课(2分钟)
观察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其中一张没有经过任何美化,一张经过了美化。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文字,边框,背景等几个方面找出不同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美化作息时间表。(课题板书:美化作息时间表)
板书:①设置表格格式
②设置行高列宽 ③设置边框底纹
板书重点,难点,是想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习针对性更强。作为本节课的难点,边框的设置,可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选择学习。
(3)自主探索,协作学习(9分钟)
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把学生分为三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板书:
第1组 :设置表格格式
第2组:设置行高列宽
第3组 :设置边框底纹
这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4)展示学习成果(16分钟)小组一——设置表格格式
①由第一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及时解决。
②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学生通过思考,作出自己风格的东西。
③小结本节内容。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明白设置之前,选中对象区域的重要性。
④展示优秀作品。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小组二——设置行高列宽
①由二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学习的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应及时解决。
②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测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常识。
③小结本节内容。④展示优秀作品。设计意图:根据表格中文字的大小与多少,调整表格的行高与列宽,使表格更加协调、美观。
小组三——设置边框底纹
由第三组的学生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
两套方案:
1、如果他们成功设置的方案,2、如果他们没成功设置的方案。对于前者,如果演示的同学成功了,我们给予表扬,将设置出来的表格展示给学生看。对于后者,如果演示的学生没有成功,我会提出问题“他为什么没有成功,有谁愿意帮帮他们吗?”
综合讲述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内、外边框]的设置顺序的重要性,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将表格[边框][颜色][线型]设置次序打乱,并一一记录不同次序所对应的结果。
“老师”提出两个问题,学生探讨学习⑤ 怎么删除表格边框的某些线型? ⑥ 能否设置一种有立体效果的表格? 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优秀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背景颜色和文字颜色搭配,表格边框设置,其他特效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让全班评。
设计意图:评价的结果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按每小组的表现给每组加上红星。并且,我设置了一个奖项,最佳搭配奖,获奖的学生有三名。
6、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打开事先准备的习题,创新园的第1、第2题进行练习,教师一旁指导。其中有要求学生做记录的要做好笔记,需要讨论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双双讨论,尽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评比,完成好的小组加星。
7、总结。(1分钟)【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①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我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②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考评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考评课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过程与方法
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策略
1.重点
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2.难点
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古今词义的差异。3.教学突破
读、背课文,突出学为主体,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指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熟读成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并在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突破词、句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
网上与晏子有关的资料,投影仪和投影片。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明确本课时内容。(板书课题:《晏 子使楚》
2、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凭借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推测文句的意思。
(2)对照课文注释,重新阅读,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二、读讲课文
1、领读课文。(教师领读前提醒学生注意:轻音和重读,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自己指出自己经过多遍朗读仍不能搞懂的问题。
3、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将工具书的注解运用于课文中,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投影显示)(1)楚王闻之(2)齐之习辞者也(3)吾欲辱之(4)婴闻之
(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难以理解,画上圈,尝试利用工具书并借助注释,把解释写在下面,并与同学讨论。
教师提示:特别关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1)王曰,何坐 2)吏二缚一人诣王 3)圣人非所与熙也 4)寡人反取病焉
三、设疑·探究(投影显示)1. 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
2. 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学生充分交流合作,教师适时点拨)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3.(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还有别的意见吗?(看学生的反应)肯定学生的回答,着重对学生提出要培养自己维护祖国尊严的聪明才智。
四、课文读背
1. 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 背诵提示:故事性较强的作品,要记人物,记情节;记人物的语言动作,记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3. 告诉学生背诵课文需要以讲述作基础,但更严格,精确到字词。
4. 试背诵课文。
五、拓展练习
这则故事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为捍卫国家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争。你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出使前 出使过程 出使结果 楚王欲辱来使 晏子巧妙应对 楚王反取病焉 问计近侍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苏教版八年级下)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2.明确文章中心论点,理解本文的说理方法。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本文的说理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应从整体上让学生先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题目点拨,明确本文的说理方法。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www.xiexiebang.com)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让学生讲述”为真理而战”的名人的故事引入。2.简介作者。
学生读课文小注①作者:周国平,当代学者,散文家。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2.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3.“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 4.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明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通过名言的申说提出自己的观点。)2.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第二部分(第2—5段):列举事例证明——贤哲及平庸人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第三部分(第6段):表达期望——愿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3.“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非常典型,有代表性。换成布鲁诺的就跟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且第三段的事例即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论证很严密。)4.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明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重点让学生明白运用事实论据应注意典型性、代表性。)5.研读赏析第一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①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瞿秋白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名言的?试加以阐述。
②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你能说说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吗? ③从平时阅读过的文章中,摘录几句论说人的灵魂生活、精神世界的文字。(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明确: ①这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了人最为宝贵的是有能思想的灵魂。与之相比,肉身是脆弱的。是不足道的。
②人的高贵主要体现在精神的高贵。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不为名利缠身,不惧权势,不畏强暴邪恶,关注自身修养,追求精神世界的崇高。③例“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进行。)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板书设计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周国平
提出论点(第1段)——举例论证(第2—5段)——表达期望(第6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岳西县高级职业中学
王和平
2004年10月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材料)
我说课的课文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它是《战国策/齐策》中的名篇。全篇虽只有三百多字,但可学的东西很多,如进谏的艺术、剪材的巧妙、语言的适度等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编入职业高中语文(基础版)第一册,是一篇必学课文,安排在第六单元第三十八课。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诵读。按照“单元提示”的要求,学习本单元要结合课文了解古代诗文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诵读古代诗文的能力,增进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为此,我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对必学的文言文阅读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及本文特点,将“教学目的”定为以下三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课文运用讽喻,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等特点。
3、认识邹忌进谏和齐王纳谏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这一课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对象在学习这一课时会遇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职高一年级学生,其中多数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不能拔苗助长。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1)在理解内容、层次的基础上熟读全文;(2)结合写作背景,领会本文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于是,我又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领会和运用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校本培训教材《新世纪教师素养》一书给了我启发:就是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行之有效的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在理解内容、层次的基础上熟读全文(即重点1的突破)。
2、通过“合作学习”,结合写作背景,领会本文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和今天的借鉴意义(即重点2的突破)。
3、通过“探究学习”,领会和运用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即难点的突破)。
这三点已贯彻于教学过程之中,此处不作详细阐述。下面谈谈教学的具体过程。怎样安排教学过程,使之达到预期的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这节课,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从职高学生学情出发,安排了以下五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2分钟)。考虑部分学生对课题不理解,采用析题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符合职高学生实际需要。
二、整体把握(10分钟)。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直接扣住教学重点设计了四个方面的问题,采用问答方式引导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回答问题,并且借助板书列出条分缕析、层次分明的提纲,学生就很容易把回答过程中的内容系统地、完整地把握住。
三、讨论交流(26分钟)。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体。这一部分教学容量大,涉及到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人物形象分析;
3、设喻和类比方法的领会和运用。这些内容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这节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运用诵读、答疑、讨论、交流、点拨、归纳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诵读、答疑、讨论和交流的主体,当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起主导作用,于关键处加以点拨或归纳。
四、感悟全文(5分钟)。安排这一步骤,符合新课堂的主要特点——开放与生成。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预定的,教师按照教案照本宣科,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好了的,因此,若学生的回答有与教案设计不符的,很快就被教师“矫正”过来。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必须构建开放与生成的课堂。
五、布置作业(2分钟)。本着“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学以致用”的原则,我设计了两题课外作业。第一题意在夯实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第二题意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转变。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节课,是我将新的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初步尝试,教学中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恳求考评组人员批评指正。
第三篇:考评课《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
考评课:《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讨论交流,从中发现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2、如何让学生理解这“最佳路径”蕴含的智慧,同时又能让这种智慧敲开孩子们的情智之门,与之共鸣碰撞,激发他们创新的火花。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新词,理解词义,识记字形,能准确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
1、出示迪斯尼乐园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儿吗?(迪斯尼乐园)师: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来到这里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设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设计说明:启发学生质疑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初读课文,开始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默读思考,小组交流)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设计说明:课标中指出:第二学段学生应具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的能力。)
6、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三、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
2、注意字形:催、窄。
3、完成书上用钢笔描红。
四、作业 完成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讨论交流,从中发现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2、如何让学生理解这“最佳路径”蕴含的智慧,同时又能让这种智慧敲开孩子们的情智之门,与之共鸣碰撞,激发他们创新的火花。教学步骤: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
一、复习
1、复习部分词语,指名读。
格罗培斯 微不足道 焦躁 任其 选择 启发 最佳路径
2、选择其中几个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过渡: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呀,也仔细读了课文,发现这一篇文章中有三处提到格罗培斯是大师,老师不免有个疑问:这个最佳路径是在老奶奶做法的启发下产生的,具体的路径是游人的脚踩出来的,你觉得这个最佳设计应该颁发给格罗培斯吗?他称得上是大师吗?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课文。
(设计说明:让学生读后选择其中几个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这样既复习了词语,又巩固了课文内容,还渗透了文中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人文思想。)
二、学习课文,走近“大师”
(一)学习第2自然段,初识“大师”
1、自由读,思考:你认为他是一个大师吗?
2、交流。出示第二小节,抓住重点语句。(从“40多年、50多次、大伤脑筋、更加焦躁、”等词语引导仔细品读。引导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
3、你还可以用哪些成语形容他?
4、带着敬意读课文。
(设计说明:此时指导学生带着敬意读这几句话,这样真正做到了有感情朗读。)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他是一位大师?请同学们自渎课文3-6节,用笔圈圈画画。
(二)学习3—6自然段,感悟“大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
1、交流。(刚刚同学们说到他从卖葡萄的老太太那儿得到启示,老太太是怎么卖的,其他园主呢?)
2、出示两段话。
3、能否用词概括一下不同的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
无人问津
人头攒动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冷静
红火
4、如果你刚好经过这里,你愿意买哪边的葡萄,为什么?(板: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5、朗读。过往的行人想法和你们一样,再来读读这两段话。
6、善于观察的格罗培斯从中得到了启示,因此,引读:
7、想象说话,理解联系
出示:格罗培斯„„对司机说:“快,调转车头,返回巴黎!”
哎呀,这下司机有点糊涂了,他不明白怎么回事?想一想,上车后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大家合理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同桌进行对话,至少两次。联系上下文,说出方案,从对话中让司机了解这一最佳路径的诞生与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假如我是司机,会问:两者有何联系?)
8、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都说出来了。这么善于观察、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格罗培斯怎么不是一个建筑大师呢?
(若学生答不出,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老奶奶和格罗培斯都采用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但他们的出发点也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品读第4自然段,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
抓住老太太“年迈无力”、“还担心”,格罗培斯“深受启发”,“立即返回”等词,通过比较发现,老太太是无奈之举,而格罗培斯是自觉地为人着想!)、回到住地后,引读:(第五节)
10、电报按字收费,内容简单,施工部有点不明白格罗培斯的意图,聪明的同学们能给他们解释一下吗?
11、你们说得真具体。让我们一起来读,体会此方案的高明。于是,第二年,(引读)
12、伟大作家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格罗培斯顺其自然,让游客们不知不觉用自己的脚步“设计”出了这条最佳路径。
(三)学习第7节,评价“大师”
1、同学们,假如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专家、评委,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最佳路径?
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之所以评为最佳路径,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
2、专家们,那么多的理由让我们相信:读题。
3、你觉得他是大师吗?
总结:大师之大,不仅在精湛的艺术,创新的思维,还在于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在于他尊重他人,为人着想的人本思想。
(设计说明:最后一个问题深化认识,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了课文。)
三、拓展延伸,与“大师”对话
1、此时此刻,假如他就在这里,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789
第四篇:考评课一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二是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1、揭题: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
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
二、精读感悟: 1.学生品读全文。
器官捐献,这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结合这个问题大家在课下进行了调查,你周围的人对此有什么看法?
学生说调查结果,并着重分析不愿意捐献的原因。
2、这种“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
学生找出“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后谈体会。指导朗读:
你能够读出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吗?
教学意图:加深情感体验,和后面的自觉捐献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琳达转变的过程。
3、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能够简单地说说吗?
学生回答: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的角膜→遵从遗愿捐献父亲的角膜→主动捐献女儿琳达的角膜。
4、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
教学意图:突示重点,对父亲的话进行深刻理解。
5、全班交流
(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你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回答: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成为温迪活的纪念,并分享她的美丽
指导朗读: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你们自己也读一读。
仅仅4年的时间就能够坦然接受并且身体力行,多么令人钦佩呀,能读出他们的无怨无悔吗?
(2)还有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父亲的这一观点?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
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盲童重见光明的快乐,盲人家庭的快乐,捐献者家人的自豪)(盲童恢复视力后,将会更加珍惜生活,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指导朗读: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么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越来越多的人的到了欢乐,那我们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女儿温迪的话充分印章了琳达的父亲的话,她也愿意捐献自己的角膜。在那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遗留的远非一幅角膜,而是(生接答)
(投影: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请你自己来读读这句话,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回答:温迪为外公的行为而感到骄傲,为外公的精神而感动,这么小也为别人着想。指导朗读:你能读出之中骄傲吗?
教学意图:以父亲的话为中心,上下结构全文的理解体系,从全文的前后照应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感悟能力。
6、祖孙两代人对角膜捐献的支持,使得琳达在失去了可爱的小温迪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她再也看不到女儿那栩栩如生的画儿,但她却仿佛看到了(生接最后一自然段)
(投影: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你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人已去世,精神永存)
指导朗读:是呀,可爱的金发的小温迪无时无刻不活在每一个人心中。
三、总结全文:
1、我们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吗?
生回答:角膜捐献真是太重要了,人们应该觉悟,主动捐献角膜;一家人很无私,它们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到了延续,获得了永生„„
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
生回答:不是,是他们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意图:对中心的理解,明确捐献角膜的人具有的精神。
2、在我们的社会调查中,共采访了58个人,只有12人不愿意捐献角膜或其他器官,1人表示要考虑,45人都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角膜或其他器官,可是事实上又是怎样呢?请你看看网上提供的资料。
生阅读网站上的国内外的数据资料。看了这些数据,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教学意图:拓展资料,引起学生的注意,感受到我国器官捐献的匮乏,引发学生的忧患意识。
3、但是在我们当中也有人非常积极的捐献角膜,看,这就是她的角膜捐献证(投影捐献证正面)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看!(投影背面的捐献者情况记录)知道白雪莲是谁吗?看,白老师今天就在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白老师说吗?或者你想问问白老师什么问题吗?我想白老师定会毫无保留地解答的!
生自由问答或表示心声。
教学意图:出示白老师角膜捐献卡,使学生直观感受,将日常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现场采访,营造师生口语交际机会,学生的好奇心、钦佩之情自然流露,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使学生更加明确了捐献器官的意义。
4、我在想,怎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都了解角膜及其它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让大家都能够自觉投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即口头上支持,又付之于行动呢?你们能想个好办法吗?
生出主意:写传单、加大宣传力度、写倡议书„„
教学意图: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引导学生将主观意愿化为行动
5、如何来写一份感人至深的倡议书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希望通过我们的倡议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来,让更多的残疾人和家庭充满幸福和快乐!
板书设计:
母亲——不理解
无私奉献 永生的眼睛
父亲——理解
世代相传
女儿——骄傲
第五篇:封面(典型考评课材料)
考评课材料
3人以上)考评意见
东至县洋湖中学
胡 亮
一、典型课开课通知
二、典型课例教学设计一份
三、专家组及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