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上6第26课-1三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文字游戏:
白水“ 泉 ”边女子“ 好 ”少女更“ 妙 ”
山石“ 岩 ”下古木“ 枯 ”此木为“ 柴 ” 导入新课,在文中找带“山”和“水”的字,借此明确本文出处和作者,以及文中内容主要通过描写三峡的山和水来表现三峡的自然美。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稻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自学质疑
学生听读课文,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意。(1)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读准字音:
解决疑难词句,疏通文意。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略无:毫无。阙: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日光。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
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风。以:认为。
曦(xī): 素湍:浪花翻滚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岸上景物的影子。绝巘(yǎn):险峻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飞漱:飞流冲荡。漱,喷射。
清荣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荣的树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
晴初:初晴的日子。霜旦:打霜的早晨。
属(zhǔ):连续。引:延长。凄异:凄凉异常。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有节奏地诵读全文。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两 岸 / 连 山,/ 略 无 / 阙处 /。重 岩 / 叠 嶂,隐 天 / 蔽 日 /。自 非 / 亭 午 夜 分/,不 见 / 曦 月。
至 于 夏 / 水 襄 陵 /,沿 / 溯/ 阻 绝 /。或 / 王 命 急 宣 /,有 时 / 朝 发 白 帝 /,暮 到 / 江 陵/,其 间/ 千 二 百 里,虽 / 乘 奔御 风 /,不 以 / 疾 也。
春 冬 之 时,则 / 素 湍 / 绿 潭,回 清 / 倒 影/。绝 巘 / 多 生 怪 柏/,悬 泉 / 瀑 布,飞 漱 / 其 间。清 / 荣 / 峻 / 茂,良 多 / 趣 味。每 至 / 晴 初 霜 旦,林 寒 / 涧 肃,常 有 / 高 猿 长 啸,属/ 引 凄 异,空 谷 /传 响,哀 转 /久 绝。故 / 渔 者 歌 曰 :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第二篇:0101巴东三峡第一课时
花园镇初级中学教学案编号20140101
年级: 八年级科目: 语文主备人:执教:组审:教导处:
《巴东三峡》
第三篇:巴东三峡学案第一课时
1、巴东三峡(总第 - 课时)课型:新授
备课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个总的印象。
(2)是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也就是有着旅游的顺序。
(3)是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比较出三个
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4)是了解游记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2)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3)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位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教
法:四步循环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指导
1、新课导入
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学习
1)查找作者及作品。
2)检查预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3)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4)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二)合作探究
1、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2、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采用的是什么写景方式?
(三)反馈矫正
积累运用,我最棒!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书写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玲珑(lóng)秭归(zǐ)悲惨(cán)凝望(níng 注意力集中。)....B.袅袅(niǎo)悠闲(yōu)崆岭(kōng)浣妆(wán洗,洗涤。)....C.蘷门(kuí)遗迹(yí)险峻(jùn)耸立(sǒng 高高的)....D.缈小(miǎo)调和(tiáo)蔚蓝(wèi)恐怖(kǒng 害怕。)....2.选出正确的选项()
⑴江南的山玲珑,树木葱茏可爱。⑵水从高的石滩上 下来,形势极可怕。
⑶远远的朝北望去,隐约的可以 八阵图的遗迹。
⑷天上一轮明月,已朝鲤鱼山的顶上,放射着 的光。A.美丽 倾泻 望见 清寒 B.秀丽 倒注 望见 清寒 C.壮丽 倒注 看见 清冷 D.秀丽 倾泻 望见 清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 ___ 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____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_____ 如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____ 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B.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C.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4.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当的一句是()A、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B、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C、依我们看,三峡倒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D、它是“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5.指出对下面的诗、谚语、典故在文中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A.“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B.“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瞿塘峡的雄伟、壮丽。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重在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D.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说说下面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引用)
①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
②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③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
④他们行船的人有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那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
7.仿照下面句子再仿写一句。(要运用例句所用的修辞)例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潭。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运用
1、课堂小结
作者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推荐作业
查找有关三峡的诗歌。
第四篇:18上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导语: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现在让请大家仔细观察“颐”字的左边部分,注意到了吗?左边不是我们所认识的大臣的“臣”字,请大家抬起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写一下这个“颐”字。(板书课题)师介绍:颐和园原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几经外国侵略者的破坏,又几经修复,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领略这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齐读读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师:先请大家看上黑板,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这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能读出来吗?
1、小黑板出示本课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指读、男女读、齐读)师:去掉拼音,放到词语中去,能认出来吗?
2、小黑板出示词语:长廊、宫殿、掩映、堤岸、佛香阁、建筑、姿态不
一、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耸立、远眺、琉璃瓦、画舫、横槛、栽满 ①
自由朗读。(先试着自由读一读吧.)
②
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佛香阁的佛,你们知道它们的另一个读音吗?组个词。③
开火车读
④
指导书写(这里面有两个生字得提醒大家一下“廊、栽”)(2)、朗读句子。
师:这些词语同学们能正确地读写出来,那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你们还能读好吗?
出示句子:①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②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③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被我们解决了,相信你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就更得心应手了,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吧,看看课文都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板书:美、大)
(1)齐读第一段,从这一段中,我们知道了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用这一句话中的两个词来概括。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放在开头,起到什么作用?(课文开头就告诉我们颐和园不但景色优美,而且占地面积很大。)美丽的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作者游览路线 的语句。指读
师:从这几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游览了哪些地方?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现在谁来做一下导游,把我们这一次的游览路线告诉游客们。(口头填空)
4、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如果你想把你到哪里游览的景点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5、那如果让我们给这篇课文分段的话,你们会怎么分?为什么?
四、品读课文
过渡:听说颐和园的长廊别具一格,咱们就先到长廊去走走瞧瞧。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后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板块一:欣赏长廊风光
1、学生轻声朗读。
2、师:读了这一段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反馈:(1)长廊的长、美。
引导:哪些词中看出了长?(七百多米,273间,一眼望不到头。)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1992年他被认定为“世界吉尼斯记录”,怎样?够长吧。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一下。指导朗读(抽生读、齐读)。
4、比较句子,让学生说说哪一种写法好?为什么?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小结: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
5、对于长廊,除了长,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哪里看出来的?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读)
师: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谁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指读、齐读
小结:颐和园的长廊有着五彩的画,是画的世界,花的海洋,果然名不虚传。谁愿意通过整体朗读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抽生读,齐读第二小节。)
师:这次游览,我们欣赏着风光的秀丽,品味着语言的优美,真是受益非浅啊,下节课我们继续游赏颐和园。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可惜的是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加上没有彩图,不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考虑到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因此文中的三大景点我以长廊为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读,让学生充分掌握了长廊 的特点,领悟到了长廊的美丽,使学生在感悟句子中认知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美。但人无完人,课也如此,一堂课总有些遗憾。如:我重视了学生对句子的感悟,却忽略了词语的理解,在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这一环节时,只注意到学生能不能读得通顺、读出感情,而没有让学生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等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第五篇:五上《金蝉脱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上《金蝉脱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倪锡余来源: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脉络。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有关成语“金蝉脱壳”的资料,自制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蝉(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齐:蝉)师补充:俗称——(齐:知了)看到这蝉,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天刚学的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齐:《所见》)
2.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去了解蝉的一个生活习性——揭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师补充:在这篇课文中,“壳”在这个成语中念qiào,在其他词语中都念ké)
通过预习,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话来说说“金蝉脱壳”是怎么一回事?(指句回答,师补充:蝉的幼虫生活在泥土中,每年6月末,它们就会在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上树干,抓紧树皮,蜕皮羽化,之后它们就成了虫,就是我们常说常见的“知了”)相机板书:羽化
3、“金蝉脱壳”不仅仅是蝉儿的一个生活习性,爱好古代兵法的同学一定知道它也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金蝉脱壳”则是走计中的上计,谁知道这个故事?(出示)师相机帮助理清人物关系。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摸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4、诸葛亮就是用上了“金蝉脱壳”之计使自己的部队安全退回汉中。.所以,我们现在用“金蝉脱壳”来比喻——(齐: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4、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作者以成语为题点明文章所写的内容,这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呢?让我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度的字音多读两遍。(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把难懂的词语做上记号。(3)、通读全文,标上自然段序号,想一想金蝉脱壳的过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指名读自学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学成果。(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新词)
柿子树 搜索颜色 趴下 肚皮 花椒籽 配合 协调 恢复 躲藏
枝丫
秘密
抽搐
颤动 依依不舍 聚精会神 枝繁叶茂
重点读准:柿
搜 字形区分:协
恢(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生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金蝉脱壳的过程?
2、指导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3脱壳前--4脱壳中--5脱壳后)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3、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指导:抓课题、抓主要段落)交流:蝉虫脱壳的过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读一读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自读、指名读、选读,教师相机评价,齐读。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找相关语句。这是()!
(四)、学习第一段
1、.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
(2)“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中的“这”是指什么?用“﹏﹏”画下来。
(3)时间:3分钟
2、.自学交流:
(1)指名说“夜幕降临„„换上华丽的新装。”
(2)这神奇有趣的事是我从叔叔们那儿听来的金蝉脱壳的事,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里“神奇有趣”呢?(指名评读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结:从叔叔们那里,我听来了一个神奇有趣的事,这件事到底有多神奇?我们下节课再随着作者一起去观察、去发现。
(六)、课堂小结,作业:
1、完成习字册生字部分
2、了解“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之计故事。
3、熟读课文4、5自然段,想想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
板书设计:
金蝉脱壳 神奇有趣 奇特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