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世说新语·期行

时间:2019-05-13 00:2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世说新语·期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世说新语·期行》。

第一篇:教案——世说新语·期行

世说新语·期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大致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文史知识;

2、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六则选文的文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修养;

3、让学生理解六则选文所体现出来的魏晋风度,提升思想境界;

4、让学生体会《世说新语》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增强文学艺术品的鉴赏力。

5、结合教材《世说新语·期行》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重、难点】

六则短文的文义、显示的魏晋风度特征和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内容】

一、刘义庆、《世说新语》简介

二、文本分析——教材《期行》与其他

三、“魏晋风度”与“隽永简约” 【思考题】

1.什么是魏晋风度?

2.结合六则短文体会《世说新语》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

【导入语】

东晋的尚书令诸葛令和丞相王导二人为姓族的先后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语言交锋。王导说:“为什么不说葛、王,却说王、葛?”“王、葛”的排序是当时习惯的说法,很难应对。没想到诸葛令说:“这就好像说驴马,而不说马驴,这难道是说驴胜过马吗?”(原文: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nìng胜马邪?)弄得丞相王导很尴尬。简文帝召见东晋名臣王坦之和中央秘书(黄门侍郎)范荣期。王坦之年龄小官位高,范荣期年龄大官位低,于是二人为了谁走在前谁走在后极力推让,最后还是年龄大的范荣期走在前边。走了一会儿,王坦之突然说:“簸呀扬呀,糠皮在前。”(原文:簸之扬之,糠秕bì在前)这是说范荣期是糠皮,自己是好米。老范不动声色地走着,也轻声地感叹:“淘呀汰呀,沙子在后。”(原文: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这都是《世说新语》的《排调》篇中记载的小幽默。《世说新语》中不仅记载了许多这样生动有趣的故事,它一共有36篇,每篇都是一个专题,内容非常丰富,把魏晋士人的风貌和社会风情展示得淋漓尽致,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一本书。本课选择了《世说新语》中的六则,在一定程度上映现出魏晋名 士的风流雅尚。

一、刘义庆、《世说新语》介绍 1.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2个儿子,即宋武帝侄,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宋书·刘道规传》云:刘义庆“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说明他生性求简单朴素,无不良嗜好,不贪欲,又爱文艺。他还喜欢与文学之士交游,他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宋书》云:“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当时著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都曾受到他的礼遇。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刘义庆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生有5子,均有功名:长子刘烨(一作晔),嗣封为临川王;次子刘衍,官任太子舍人;三子刘镜,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刘颖,任前将军;五子刘倩,官任南新蔡太守。临川哀王刘烨,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刘邵杀害。刘烨生子刘绰,字子流,承嗣为临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顺帝末年因谋反被杀,临川王国也被废除,后裔不明。刘义庆著作丰富,所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

总之,刘义庆是南朝宋最优秀的皇家子弟,很聪明,品德好,又有文才。但也有文称他“文才不多”,可是“足为宗室之表”,意思是虽没有什么文才,但品德高尚,是宗室的优秀代表。看来关于他到底有没有文才,是有争论的。这个我们就不要参加讨论了。

2.《世说新语》

书名: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衮州刺史期间,开始编撰《世说新语》,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此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以及《南史》都只称《世说》,唐代《世说新书》、《世说新语》之称常并用,自宋初始《世说新语》渐渐成为通行书名。

背景:自汉朝末年,经三国魏晋南北朝,直至隋统一,中国社会经历了长达四百年的动荡时期。农民起义、封建割据、军阀作乱、外族入侵纠缠起伏,绵绵不绝。因为政治的诡谲不定,儒家入世的传统思想基石渐渐动摇,人们开始寻觅另外的精神依凭。鲁迅在其《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从汉末到六朝为篡 夺时代,四海骚然,人多抱厌世主义;加以佛道二教盛行一时,皆讲超脱现世,晋人先受其影响,于是有一派人去修仙,想飞升,所以喜服药;有一派人欲永游醉乡,不问世事,所以好饮酒。”这样,谈一些玄而又玄的道理,服药饮酒,笃信佛道,任性率真,成为当时社会精英们追逐的时尚。

内容:这部书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遗闻轶事。所记虽然常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世说新语》一书计有三十六篇(附36篇篇名解义):

德行(道德、品行)

言语(思想敏捷,长于辞令)政事(布政治事)

文学(文章博学,尤重清谈)方正(为人方正)雅量(度量宽宏)

识鉴(审查人事,鉴别是非)赏誉(品评人物,加以揄扬)品藻(品评人物,定其高下)规箴(规劝、告诫)捷悟(聪明机智,领悟迅速)夙惠(幼时聪慧)

豪爽(豪放爽朗,不落凡俗)容止(容色、动静)自新(改过自新)企羡(企望仰慕)伤逝(感伤死者)栖逸(隐逸山林)贤媛(贤明妇女)

术解(方术技艺,解释问题)巧艺(工程技艺,精巧高妙)宠礼(宠幸、礼遇)

任诞(任意而行,放诞不拘)简傲(轻率傲慢)排调(嘲笑戏弄)轻诋(轻蔑、诋毁)假谲(诡诈、欺骗)黜免(贬斥罢免)俭啬(节俭、吝啬)汰侈(骄奢无度)忿狷(愤怒、急躁)谗险(轻信谗言,毁害贤能)尤悔(过错、懊悔)纰漏(错失、疏漏)惑溺(迷乱陷溺)仇隙(仇恨嫌隙)

除德行、言语、文学、政事属孔门四科(《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其中有部分传承儒家礼教的内容外,其余篇类大都洋溢着自由浪漫的人生格调,显示了独立自觉的文学内涵。

价值:准确地说,《世说新语》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它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也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也称为笔记体小说。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由于其反映了当时名士清谈、放诞等精神,因而被称为“名士的教科书”。鲁迅先生说:“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也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料。周祖谟先生说:“《世说新语》虽是古代的一部小说,但一直为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语言和文学的人所重视。”“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徒,都有所记载,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时人物的风貌、思想、言行和社会的风俗、习尚,这确实士很好的历史资料。”

《世说新语》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鲁迅先生评价《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事则高简瑰奇”。因此它也是一个文学语言的范本。

【文本解析】

本课所选六则精彩场景,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审美情趣:轻视外物、向往自由、冷静坦荡、狂放不羁、即兴任情、语带玄机等。六则的小标题为《大学语文》教材编者所拟。

第一则:《期行》(选自《方正》篇,教材63页。)

方正,指为人方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果不诚实,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事可以做好。所以说诚信是我们做人的一个原则,而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期行》正是说明了诚信的道理。

补注: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过中:过了正午。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君:您。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这里指表示歉意的动作。顾:回头看。信:诚信,讲信用。与:和

时年:这年(那时)。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而,表转折。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惭:感到惭愧。礼:礼貌。引之:拉住。

不:通“否”,是不是。已去:已经离开。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则:就是

古今异义词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委

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转身进入家门,也不回头看他。

本则核心:突出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

第二则:《支公好鹤》(《言语》篇第76条)——向往自由

言语,“孔门四科”之一。《孟子·公孙丑》曰:“宰我、子贡,善为说辞。”据说宰我、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为能言善辩的。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合纵连横,最重外交,故游说舌辩之士受到空前的重视。所以,思想敏捷、善于辞令、应对机智,逐渐成为士大夫和文人必不可少的才能和修养。魏晋时期儒学衰微,玄风大畅,繁琐的经典章句之学受到轻视,谈玄析理、微言大义之风盛行。因此,士大夫在应对辞令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简约机巧而意味深长,哲理精微而内涵丰富。言语,成为当时审视士人才华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以至有“三语掾”的美谈。(《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将无:大概)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曹掾:官名)。世谓“三语掾”。卫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于一!”遂相与为友。)在士族中,无论男女老幼都很讲究语言辩论。因此,有关言语的故事丰富多彩。本篇共收录108则,真可谓词旨精微,妙语连珠,生动的表现了魏晋人的才情。

支公,支道林,东晋名僧。英俊清澈,聪颖超人,其家世代敬佛,林亦25岁出家。常登台讲诵佛经,提要钩玄,取其精神,略其文字,老古董们轻视他,而深通佛理者对他极为推崇。他的佛教哲学功底非常深邃,以己意注庄子《逍遥游》,让时人叹服。总之,在佛理境界及文才方面,时人皆重。东晋政治家宰相谢安、东晋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对他非常敬重,佩服不已。文献中称他“支遁”“支道林”“道林”“林”“林公”“林法师”“遁”,或亲切,或尊敬,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补注:

少shǎo时:不久。

翮:羽毛的茎,这里指羽毛。

轩翥:高飞,这里是指张开翅膀起飞的状态。懊丧意:懊丧的样子。

陵霄:陵,登,上;霄,云霄;陵霄,飞上云霄。姿:资质,才能。

耳目近玩:身边供观赏的玩物。置:释放,放开。

译文:支道林喜欢鹤,住在剡县东面的岇山上。有人送了他两只鹤,过了不久,翅膀长好了要飞,支公舍不得它们,就弄断了鹤的翅羽。鹤举翅起飞却再也飞不起来,就扭头看着翅膀,垂下了头,看上去像是很懊丧的样子。支道林说:“既然有飞上云霄的本领,怎么肯给人当观赏的玩物呢?”于是调养到翅膀再长成后,放开让它们飞走了。

本则核心:通过支公纵鹤回归大自然,显示他佛庄兼备的通脱境界。第三则:《小儿辈大破贼》(《雅量》篇第35条)——冷静坦荡

雅量,意谓胸怀宽阔,气度宏大。自古以来,雅量就是作为美德而为人推崇的。魏晋士大夫崇尚玄远高迈,因此更加看中雅量,并以此作为品题人物的一个重要题目和体现名士风范的重要品性。雅量者其志高远,处世淡泊宁静:蒙辱不愠、临危不惧、视财如土、为政宽仁。其最高境界是视死如归。本篇共42则,具体描述了魏晋名士虚怀若谷、超凡脱俗的行迹。

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出身士族,40岁开始做官,位至宰相,曾临时受命抗击前秦的总指挥(征讨大都督)。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大举南侵,企图灭晋,布阵淮河、淝水之间。他委派弟弟谢石、侄儿谢玄赴淮河、淝水前线迎击,大败苻坚,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

补注:

围棋:围,下;棋,围棋。俄而:不久。信:信使。书:信。

淮上利害:淮水一带的胜负。辈:们

译文:谢公(谢安)和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派来的信使到了,谢公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转向棋局。客人问淮水一带的胜负情况,谢公答道:“孩子们大破贼寇。”神色举止,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按:谢安装酷,其实心里很紧张,借下棋假装镇定。《晋书·谢安传》于此后云:“既罢还内(内室),过户限(门槛),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本则核心:传神地摹写谢安冷静坦荡的襟怀、喜怒不形于色的“酷”的特征。第四则:《雪夜访戴》(《任诞》篇第47条)——狂放不羁

任诞为任性放纵之意。魏晋名士“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晋书·儒林传》),始于竹林七贤。嵇康、阮籍不满于司马篡位,又目睹统治集团的阴险残忍、倾轧杀伐,因此蔑视他们标榜的名教和礼法之士的虚伪,转而崇尚老庄玄理,向往虚静淳朴、天真无为,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继而将老庄自然无为思想发展到了极致,纵酒放达、诋毁礼法、傲视权贵、愤世嫉俗,开魏晋名士旷达任诞之风气。本篇共收录54则。

王子猷,即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位并不高,仅做到黄门侍郎(中央政府的秘书)。性爱竹,居空宅中,令种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戴安道,名逵,安道其字。《晋书·安帝纪》载:安道性情恬淡,喜音乐,好鼓琴,善属文,特别喜欢游玩,跟他一起游玩的人都是当时的风流名士,当时喜欢评论人物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很通脱的隐士,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王子猷雪夜突然想念戴安道,立即决定拜访,至戴门前,突然不想拜访了,立即决定返回,其狂放任性若此。

补注:

左思:齐国临淄人,晋代文学家,作品有《三都赋》、《咏史诗》、《招隐诗》等。《招隐诗》:共两首,描写隐士生活。王子猷所咏之左思《招隐诗》:“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译文:王子猷(王徽之)住在山阴,有天晚上下起大雪,王徽之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人斟酒。举目望去,天地一片洁白,于是起身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思念起戴安道(戴逵)。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徽之立即连夜坐上小船去找戴安道。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徽之来到戴安道家门口却不进去,而是转身回去了。有人问他缘由,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本则核心:王子猷狂放任性。

第五则:《试为我一奏》(《任诞》篇第49条)——即兴任情

桓子野,名伊,东晋名士。据《续晋阳秋》记载,子野擅长音乐,笛吹得特别好,有一次孝武帝饮酒作乐,宰相谢安陪侍,孝武帝命令子野吹笛。他吹了一曲,就放下了笛子,突然说:“我有一个小奴笛子吹得好,这样,我让他吹给您听吧,我的筝虽然不如笛,但我愿意为他伴奏。”孝武帝赞赏他的随意直率,同意了。可是,他一边伴奏一边唱着幽怨的歌,以此向孝武帝进谏。他的大胆、直率、随性,由此可见一斑。

补注:

渚:水中小洲。相闻:相告。

贵显:身贵位显,桓子野原来是豫州刺史,后参加淝水之战,有战功,封侯加号,号为“右军将军”。在当时地位高于王徽之。

胡床:古代由胡地传入地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弄:演奏。

译文:王子猷(王徽之)到京都去,船还停在清溪渚边。他以前听说桓子野(桓伊)擅长吹笛,但不认识。正逢桓子野从岸上经过,王徽之在船上,认识桓子野的门客说:“这个人就是桓子野。”王徽之就派人向他传话说:“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请您为我演奏一曲。”桓子野当时已经身贵位显,素来知道王徽之的名声,就回身下了车,坐在胡床上,为王徽之吹了三支曲子。演奏完毕,就上车走了,主客双方没有说过一句话。

本则核心:桓子野即性任情。

第六则:《闻所闻而来》(《简傲》篇第3条。按,教材323页下注④注为“第49条”,误)——语带玄机

简傲,即轻贱他人而自傲之意。魏晋政权交替之际,嵇康等士人蔑视司马氏及其追随者,公然对他们倨傲不恭。司马氏为笼络士人,给予暂时的容忍。其后,以慢世任诞为清高的魏晋风度逐渐形成,简傲不敬的行为更是司空见惯:崇尚老庄玄学、追慕旷达、不拘礼法者傲慢自放;门阀制度下,贵族子弟们因门第优越而凌人傲物;以玩忽职守为飘逸方外者为官不问政事,标榜超凡脱俗而目空一切;甚至于有些趋炎附势、自命清高者,也故作姿态怠慢于人。本门共收录17则。

钟会(225-264),三国魏人,大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子。曾与邓艾分兵灭蜀,官至司徒(大官,三公之一,主管教化),为司马昭的重要谋士,后谋叛被部下所杀。其人博学,长于玄学,且精明能干。

嵇康(223-262),三国魏人,做过中散大夫(闲职,相当于中央政府顾问)。其人神气超然,博学多闻,崇尚老庄之学,工于诗文,善鼓琴,精乐理,为“竹林七贤”中重要人物。为人桀骜不驯,不合俗流,“非汤武而薄周孔”,后遭钟会诬陷,被司马昭所杀。课文中钟会拜访嵇康时只是花花公子一个,据《世说新语》原注所引的《魏氏春秋》记载,钟会拜访嵇康时“乘肥衣轻,宾从如云”,遭嵇康冷遇,当然怀恨在心,终于谗言害死了嵇康。

向秀(?-约275),三国魏人,字子期,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山涛关系最为密切。向秀不如嵇康、阮藉等激越,饮酒态度也最平淡。思想上兼容了儒道的名教与自然,求中和之理,颇得庄子哲学理趣。他和山涛都是河内山阳(今河南武修县)人,山阳多竹,景色优美,幽静恬然,因此二人为七贤的“思想沙龙”提供活动场所并尽地主之谊。向秀学术造诣很深,被称为“千年注《庄子》第一人”。他虽通脱不及阮籍、嵇康,功业不及山涛、王戎,但学术上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学术宗师,在理论上开创了儒道互补的理论结构。为嵇康拉风箱,说明他是一个平和的人,也是朋友深情的表现。

补注:

于时:在当时。寻:寻访,探访。

为佐鼓排:为佐,作助手;鼓,动词,鼓风,这里可以理解为拉;排,本字是“韛bèi”,意思是皮制的鼓风的工具,相当于风箱。“为佐鼓排”意思是作助手拉风箱。按:教材323页下注⑧之词目“佐排鼓”,误,当如正文为“佐鼓排”。

译文:钟士季(钟会)非常精明,擅长玄理,早先他并不认识嵇康,后来钟会邀请当时 9 的名流,一起去探访嵇康。嵇康正在大柳树下打铁,向子期(向秀)帮他拉风箱。嵇康不停地挥舞着铁锤,旁若无人,过了好长时间也不和钟会说话。钟会起身离去时,嵇康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本则核心:特写嵇康狂放,展现应对玄机。

【“魏晋风度”与“隽永简约”】

1.竹林七贤

先介绍一下“竹林七贤”,因为他们与魏晋风度关系很大。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总体上看,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可是性格也有差别:嵇阮二人的脾气都很大,非常狂放;刘伶纵酒出名;山涛算是一个拘守世俗礼法的彬彬君子,说他有政治野心不为过;王戎出身望族,自幼聪颖异常,拘礼、吝啬,晚年成了一个老官僚;向秀前已介绍;阮咸性格比较平和,音乐造诣很高。

2.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追崇的典范,乃魏晋之际名士风度之谓也,也叫魏晋风流。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三国魏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人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超然物外、崇尚自然、率真任诞、冷峻雅量而风流自赏。如《身无长物》中的王恭;《支公好鹤》中的支公;《雪夜访戴》中王子猷;《小儿辈大破贼》中的谢公;《试为我一奏》中的王子猷和桓子野等。另,《世说新语》又记:顾庸集僚属对弈,得儿死讯,他“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而其神色不变。其冷峻、其雅量、其喜怒不形于色,可谓登峰造极。还有不少名士言词高妙、语带玄机、精神超俗,如《闻所闻而来》中钟会与嵇康的简短对话(至于钟会是否算真的风流名士,就值得怀疑了)。

魏晋风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即称为名士行为标志的“清谈”。清谈,亦称“玄言”、“玄谈”、“谈玄”,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始于魏,上承东汉末清议,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基本内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摈弃世务,专谈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到晋王衍辈,清谈之风大盛。

对魏晋风度的评价,历代大致是贬斥的。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 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在今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但是,如果我们进行历史考察,不难发现“魏晋风度”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意义。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它与东汉末以《古诗十九首》为标志发展而来的价值观念一脉相承,而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流相辅相成。在丹、酒、姿容、玄谈的外在表象后面,蕴含着对自身价值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姿容的飘逸与内在的智慧、忧伤结合,成为魏晋风度的美学典型。在哲学上,玄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家哲学的危机,魏晋玄学是东汉以来思想和社会历程的必然结果。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使得儒生们从对汉家煌煌大业的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怀疑。从党锢之祸开始,到黄巾起义,到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再到曹魏司马氏争权,大开杀戒,在整整100多年的腥风血雨中,人们否定外界社会,探求人生变幻无常的命运,执着爱恋短促的生命,寻求人生的欢乐。从东汉和帝时代开始,外戚宦官相互屠戮,直到魏晋的杀戮名士,社会上刃血横飞,而在观念意识领域内,则开始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曹操的“尚通脱”,“不忠不孝也不要紧”,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家的思想地位,却使社会的思想观念的面貌有所改观。从那时开始到唐五代,人们的思想并不为儒家思想所囿。这也能算上一次解放运动的功劳吧。

3.隽永简约

隽永,指言语诗文等意味深长;简约,这里指语言文字经济简要。这里的隽永简约主要是指《世说新语》文本语言的言简意深、言要味长的艺术风格。统观《世说新语》全书,这个特色是非常突出的。

《世说新语》共36篇,涉及重要人物五六百人,记事1130余则,内容极为丰富,可是全书仅6万字左右,其语言之简约不言自明。如《闻所闻而来》中,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问与答皆妙,意在言外。本课所选六则,都有这个特点,可以逐篇揣摩体味。又如《言语》篇钟毓、钟会兄弟因偷酒喝时一拜一不拜,表现各异,钟父怪问,“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语言之简约往往要借助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直描数十字,往往不如一句妙喻言简味深。如《赏誉》篇评李膺“谡谡如劲松下风”,评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评王衍“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岩岩清峙,壁立千切”等,皆以物格喻人格,语言简洁而形神毕肖;《伤逝》中何充参加庾亮葬礼时所说“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的伤悼和惋惜;《言语》篇中谢太傅谓王右军说的话“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透露出人到中年、感叹时光飘忽、易为哀乐之事而伤感动情等幽微的情调,都是要言不烦而令人神牵的例子。

《世说新语》自问世1500多年来,颇得文人学士赏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的隽永简约的艺术感染力。宋高似孙《纬略》说它“极为精绝”,“精”的条件是简;刘应登认为它“清微简远,居然玄胜”,“临川善述,更自高简有法”;明胡应麟更是对其推崇倍至:“读是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11 直至现代,鲁迅评赏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事则高简瑰奇”。

【研习与思考】

(1)、说说《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解析: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经过:陈太丘的朋友失约,元方以礼责怪父友。

事件的结果: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解析:“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3)、陈太丘是怎样的一个人? 解析:守信,但是没有耐心的人。(4)、友人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解析:暴躁易怒,无礼无信,知错就改的人。

(5)、元方面对父亲的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和“无礼”,这又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解析:元方答语彬彬有礼,驳斥据礼力争,入门不以为然。可见他是一个懂礼识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6)、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解析:①观点一(元方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仪。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并且元方那时才7岁,还很幼小,完全不存在失不失礼。

②观点二(元方失礼):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何况对于长辈,是应该持以尊重之态的,怎么能够如此不讲礼节?对方知错后,怎能“入门不顾”。(7)、学完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解析:做人要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四、小结课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全部肯定,一个人肯定是有好有坏,所以我们在评价人物的时候,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但是也不能忽视不好的一面。学习了《期行》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的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课后作业】

思考:

1.什么是魏晋风度?

2.结合六则短文体会《世说新语》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

第二篇:世说新语《期行》、《乘船》

19、《<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学习对话和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熟读并背诵课文。

4、体会故事反映的道理,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特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古代有个曾子,为人老实。有一天,他妻子要上街买东西,孩子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只好说:“你在家里玩,我回家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上街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连忙劝阻说:“我只是哄哄孩子,你不必当真。”曾子说:“怎么能说谎呢?”就把猪给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作者刘义庆(403—444),字令升,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期行》,“期行”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期”是约定的意思,行,出行。“期行”即约定日期出行。

3、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

4、古今异义:

去: 后乃至(去:离开。今常用于“到„„去”。)

三、分析课文

1、翻译课文。

2、故事的开端:交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具体情况,说明了不守信的事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故事的发展:交代元方的情况,因为“门外戏”,故与客相遇;写元方回答客人的问话,既彬彬有礼,又落落大方。刻画了一个既聪明伶俐又很懂礼貌的儿童形象。

故事达到高潮:写当客人大骂其父时,元方据理反驳。指出对方“无信”“无礼”,表现出元方年纪虽小但明白事理,机智聪颖。

故事的结局:写客人听了元方的话后感到惭愧,元方也不再理他。

四、合作探究:

1、《期行》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明确: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古代称对方的父亲。

2、《期行》中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你认为他做得对吗?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办? 明确:认为“对”的理由,友人失信在前,陈太丘不等友人无可厚非;认为“不对”的理由:元方没弄清事情原委,也许友人有事耽搁或许发生了意外事情等。如果我是陈太丘,我也会自己办自己的事去;或者耐心地等朋友;或去他家探询到底为什么。

3、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认为失礼:在友人表示惭愧的时候仍是“入门不顾”,显得不够礼貌;认为不失礼:当时陈家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陈元方也知道维护家门的荣誉,友人骂自己的父亲,他自然不能原谅他。

4、文中哪两个词是全文的核心? 明确:无信、无礼

5、“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夙惠”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期行》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

明确:这一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明,但是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是全文的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列入“夙惠”一门。

6、《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期行》告诉我们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7、小结:《期行》通过讲述七岁儿童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元方年纪虽小却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就会丧失朋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乘船》,“乘船”点明本文的主要事件,意在借事件讲明一个道理。

2、古今异义:

(1)、后贼.追至(贼:指作乱的人。现代汉语中指偷窃行为的人。)(2)、本所以..疑(所以:„„的原因。现代汉语中当因果连词用。)

3、翻译课文。

二、分析课文:

1、故事的开端:交代起因。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请求搭他们的船一起逃难,华歆感到为难。王朗认为船上还宽松,答应了这个人的请求。华歆慎重,王朗草率,形成鲜明对照。

故事的发展:王朗打算扔下搭船的那个人。先救人,后又害人,王朗出尔反尔。华歆不同意,认为既然答应别人,就不能因为有特殊情况而不履行承诺。由此可见华歆为人诚实,信守承诺,品格高尚。故事的高潮:华歆“遂携拯如初”与王朗“欲舍所携”形成鲜明对比,优劣自明。故事的结局:总结升华。世人就是根据这件事评定二人品行的高下。

三、合作探究:

1、华韵为什么开始时对接待逃难的人表现出难色?这表现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因为他考虑到贼兵可能很快追到,那时三人一起逃生可能很困难,接纳他对大家都不利,所以面露难色,这表现出华韵是一个思虑周密的人。

2、王朗对此人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开始答应此人,后来想放弃他,原因是“贼追至“。

3、《乘船》中“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一句中的“此”指代什么? 明确:贼将至。

4、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其优劣。

明确:有人想搭船,王朗轻率答应,当贼人追来时,他又欲舍所携人,反映了王朗轻诺寡信,考虑问题不全面,而华歆在那人想搭船时,有不纳之意,后在贼人追 至时却救人救到底,反映了华歆考虑问题全面,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到底的精神,华优王劣。

5、《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6、小结:

《乘船》叙述了华歆与王朗对待一个搭船逃难人的不同的处置态度与方法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第三篇: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古人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高雅、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描景状物的写法,体会寓理于景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长在北国的你们,喜欢雪吗?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同学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与古人一比高低。(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学生读书下注解,教师强调重点并补充。)

三、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提名读,师生正音及停顿。

4、齐读。

四、翻译课文

1、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读。

2、疏通文意 :对照注释,学生疏通文意,圈点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并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精讲点拨,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五、合作探究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欢欣、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各有千秋,前者形似,后者有深刻的意蕴。)(板书)

3、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讨论分析后,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可让学生拓展思维。)

六、小结

平凡的事物会因描绘的词语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魅力,我们在运用语言时是否也应注意一些。

七、作业

学生背诵课文,熟记重点词义。

八、板书设计

咏雪

雪: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蕴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元方会教我们做一个诚信守礼的人。(板书课题)

二、检测预习

1、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读。指读,齐读。

三、梳理文章大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圈点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如重点词语:“委、去、引、舍、顾、乃至、期行”等,在班级讨论解决。

四:质疑解惑,解读文本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您。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无信、无礼)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4、元方性格特点如何?(有良好的家教,懂礼识义,直率外露。)

五、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做一个高尚的人,诚信相伴一生。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同桌互译文章,注意重点词语的考察。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友

无信

无礼 元

懂礼

识义

七、课堂反思

第四篇:《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准确诵读文章并背诵。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短文。

3、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相关文学常识。

4、掌握倒装句和判断句及短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5、了解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

6、感受古人浓重的道德伦常观念。教学重点

诵读、翻译、重点字词(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

感悟古人的道德伦常观念。教学策略

由题解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

小组探究

诵读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拿出课本,放在自己正前方,翻到第29页;拿出字词典,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拿出《教材1+1》,放在课桌右上角;拿出双色笔,放在笔槽里。今天,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两则》。

二、检查预习

1、《世说新语》(第„„组,请你们的小组发言人为我们介绍一下,《世说新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志人小说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哪些人编写的?第„„组,有请你们的小组发言人做介绍。)

刘义庆及其门客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人,时任临川王。

3、字词

(第„„组,请你们的小组发言人说一说第一篇短文《咏雪》中,有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并板书。)

字音:讲论可拟chā

即 .lùn

差..jí字形:雪骤 xù .zhòu

柳絮.(第„„组,请你们的小组发言人说一说第二篇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有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并板书。)

字音:舍去shě

家君在不而去wěi ..fŏu

相委.字形:友人惭.căn

全班诵读短文

4、讲故事理文句(1)(第„„组,请你们的小组发言人为我们讲讲《咏雪》这篇短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古今异义词:儿女(泛指小辈/儿子和女儿)

因(趁、乘/因为)虚词:俄而(与“俄”连用,表示时间短促,不久。).倒装句:何所似(所似何)

撒盐空中差可拟(<于>空中撒盐差可拟)省略句:寒雪日内集(<于>寒雪日内集)

撒盐空中(撒盐<于>空中)判断句:„„也(„„者/„„者也/„„者,„„也)省略句:(其女)即公大兄无奕女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安在家中召集小辈讲解文义,以雪为考题检测子侄辈的才学,只有谢道韫的回答让谢安大笑乐。

分角色(谢安、小谢朗、小谢道韫、编者)诵读短文+全班诵读短文

(2)(第„„组,请你们的小组发言人为我们讲讲《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短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古今异义词:去

顾 虚词: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然后、就)

下车引之(连词,指元方)..通假字: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感到惭愧。).敬辞:君(对他人的尊称,您。)

尊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令尊。)谦辞:家君(对他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

省略句:过中不至(<友人>乃至)

门外戏(<于>门外戏)

太丘长陈寔曾和朋友相约出行,由于朋友迟到,陈寔先走了。朋友知道后大怒,当着陈寔儿子元方的面骂陈寔不是人。年仅七岁的元方抓住友人“无信、无礼”的过失,机智地对其进行驳斥。

分角色(元方、友人、编者)诵读短文+全班诵读短文

三、解题理文义

咏雪

1、“咏”,指用诗词等描述、抒发感情。由标题可知,本文的描述对象是什么?

2、文章中是如何描述雪的?(原文回答再翻译)哪一个比喻带入了对雪的喜爱之情?

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形似(白)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形神俱备(白而轻盈)——给人想象和美感——喜爱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歌咏雪花洁白美丽吗?还是借“咏雪”咏“人”?(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咏人——谢道韫——冰雪聪明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结:

文章通过写谢安家的一次家庭小聚会,表现了东晋才女谢道韫儿时的聪慧和才气,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赏之情。同时,体现了古代士族家长的向心力作用和对后辈文化教养的重视。

陈太丘与友期行

1、“期行”,相约同行。由标题可知,谁和谁相约同行?他们约定在什么时候?一起出行了吗?

陈太丘和朋友、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哪一个字最能表现友人对“太丘舍去”的态度?

3、陈太丘的儿子元方是如何评价友人的?

无信、无礼(直接指责)

4、你如何评价友人?如何评价元方?

友人便怒(脱口而出)

友人惭(知错)

下车引之(欲改)....友人——知错能改

心直口快

胸怀坦荡

答曰(脱口而出、条理清晰、据理指责)

入门不顾(傲慢失礼)...元方——机智聪慧

不卑不亢

性傲心直

小结:

文章通过对元方与友人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机智聪慧,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赏和喜爱。同时,体现了古人对礼仪廉耻的重视。

第五篇:《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1)《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难点: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时:一时

入:

上新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性简素,寡嗜欲”。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

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二、文分析

、文引入:

从文的注释中了解杨修和曹操的相关资料,并对杨修作补充介绍,再由学生回忆发生在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一合酪”,还有“鸡肋”、“门阔”、“梦境杀人”和“帝位之争”),从中初步体会两者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请同学朗读,检查纠音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重点字词:

魏武尝过曹蛾碑下

尝:曾经

下:旁边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待我思之

思:思考

令修别记所知

别:另外

(别情别名别有天地)

乃叹曰

叹:感叹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丝织品。

臼:捣米用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

齑: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2、重点句子:)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翻译:见到墓碑的背部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正确的语序应是: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翻译:我的才华不如你,走了三十里才悟出来。

正确的语序应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觉

3、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两块名闻遐迩的碑刻,就是后世所盛赞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写的《秦会稽刻石》;淳碑,则是指由东汉邯郸淳为表彰当时的孝女曹娥而撰写的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会稽郡上虞人,父亲曹盱,以“巫祝”为业,能“婆娑乐神”。在曹娥年满十四岁的五月初五,按乡里习俗,曹盱在江上迎涛神(伍子胥),以保一方平安。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于没见到尸体,曹娥痛不欲生,便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于十七日后,投江而死。县令怜惜她的义举,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为她写了碑文。而那距离曹娥殉父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九年了,邯郸淳执笔之时,才年仅十六岁,但文采非凡,据说是“挥笔而成,无所点定”,连当时的名士魏朗看到后也直自叹不如,并偷偷毁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扬全国,与蔡邕的评语是有莫大关系的。相传蔡邕因为上书弹劾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后,又惧怕报复不敢回家乡,于是亡命天涯,转而来到江浙一带。在会稽的地方志中曾记载,蔡邕夜访曹娥墓,用手摸索着读完了碑文,大赞之余,又在夜色中题上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给后世留下了这千古字谜。

4、人物性格的品评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杨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语句,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特色。

魏武帝

杨修

谓修曰:“解不”

答曰:“解”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

曰:“黄绢„„”

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提问:)

曹操问杨修“解不”时,他的心态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还是试探性的)?

2)

杨修的一个“解”字似乎太简单了,但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两者地位的差异,严明的君主关系;杨修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杨修的修养;杨修的胸有成足)

我们可否在这个“解”字前面为他加个修饰语,如果可以应该加什么?(微笑,淡然,茫然?)

3)

曹操说,“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出什么(好胜、好思)?

4)

“令修别记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强调了什么?(严明的君臣关系))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有真心赞美吗?

如果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哪处就可以赞美了?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格?

(我们可以读出形象化了的两人智慧的差距。此处不是赞美,是感叹。

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宽广的胸襟,)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到曹操和杨修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世说新语》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世说新语》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四、作业环节、给一段文字加上正确的标点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啖一口也复何疑

下载教案——世说新语·期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世说新语·期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教案1 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

    《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教案 备课人:审核:初一语文组12-2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1)......

    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 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同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感......

    世说新语 教案(精选合集)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文学院 0706 林丰 20071110199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 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积......

    《世说新语》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课文。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

    世说新语教案[推荐]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基本内容,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自测题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自测题 期行 一、翻译下列句子:(30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①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