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2

时间:2019-05-13 00:1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品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品教案2》。

第一篇:精品教案2

Unit 1 My Classroom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A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教学目标:掌握字母Aa 到Ee,并认读以这些字母开头的单词。能够填写五个所给单词的首字母并认读这五个单词

学重点: 学习书写英文字母Aa, Bb, Cc, Dd, Ee的大小写,学习单词beef, doctor, bed。教学难点:大写C和D, 小写b和d易混淆; 大写B和E的笔顺 教具准备:

1.写有大小写Aa, Bb, Cc, Dd., Ee的字母卡 2.写有本课单词的单词卡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Step1: 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chant”,师生共同随着录音带边打节奏边说歌谣。

A B C D E F G,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U V W, X Y Z!

Now you can say your A B C’s.It’s as easy as 1 2 3!

2.让学生背诵字母表 Step2: Presentation

1. 播放教学课件(字母A)

1)教师分别用鼠标点击手、苹果和蚂蚁,让学生回答:What’s this? 随着学生回答出:It’s a hand.It’s an apple.It’s an ant时,用鼠标操作显示英文单词。再让学生看着这些单词找出所含的相同字母Aa。教师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apple和ant前an的使用。

2)先让学生认读和区分大小写字母Aa。并让学生说出大小写Aa的笔顺。(第二册教材已学过,与之相配套的活动手册上印有字母的书写笔顺)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与表扬,并让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学生如回答错误,再找其他学生帮助说出正确答案,然后进行书空练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四线三格中教写大小写字母Aa。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字头,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多写几个以达到学会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时间内要在学生中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 播放教学课件(字母B)

1)教师分别用鼠标点击男孩和球,让学生回答:He’s a boy.It’s a ball.(注意人称he的使用)。点击牛肉,教读单词beef。用鼠标操作显示以上三个英文单词,让学生看单词找出所含相同字母Bb。

2)让学生认读和区分大小写字母Bb,并说出各自的笔顺。教学步骤同画面1的第二、三步。

3. 同样步骤学习字母C、D、E

4. 看课本听录音跟读单词和字母。[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Unit 1, Read and write/A][小精灵儿童网站] 5. 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大声朗读。培养学生认读能力。

6. 教师出示部分图片,下面写有不完整的单词,让学生通过看图填入所缺字母后朗读出来。此活动与“Write and say”相结合。

Step3: Practice 游戏1:看谁找得快

学生把字母卡依次摆放在桌面上,教师读字母,学生以最快速度找到该字母并举起来向教师出示。看谁找得快,最先举起字母卡的学生为胜利。

游戏2:配对子

小组活动。教师发给每组一套自制卡片。每套卡片共10张,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大写或小写字母:A, B,C, D, E, a , b, c, d, e。游戏方法:把这10张卡片扣着放在地上,小组成员按顺序每人从其中取两张卡片,大家进行判断。如两张卡片上的大写和小写字母不相符(如:B和d)则放回原处由其他人继续进行游戏。如果两张卡片上的大写和小写字母相符,该卡片被拿出,接着从其他卡片中再拿取,直到卡片都被拿完,游戏结束。最后,谁手里拿的对子最多,谁就获胜。

Step4: Extension & consolidation

1. 本单元“Let’s find out/C”部分。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找出图中隐藏的大写和小写字母。

2. 让学生回家教家长书写大小写字母Aa, Bb, Cc, Dd, Ee

Homework 1.抄写字母及单词5遍

2.寻找生活中带以字母A-E开头的单词,下节课汇总 3.把let’s chant说给家长听。板书设计:

Unit 1 My classroom

黑板上方:上课前打好的四线三格,在课堂上随讲随写的字母Aa, Bb, Cc, Dd, Ee

黑板下方: ___at ___ gg ___ pple ___uck __all

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本堂课是遵循以上原则,并结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设计的。课堂教学以“My classroom”为主题,以与每位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室”为主线贯穿始终。我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并将所学的知识自然有效地运用于生活实际,收到了“现学现用、学用结合”的成效。

当代教育主张“开放式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充实了丰富有趣、针对性强的开放性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比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配对子,看谁找的快等游戏,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这堂课的施教情况来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和教学组织能力以及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感受到创设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潮中,身为一名稚嫩的小学英语教师,我愿虚心地向同行们学习,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积极地去探索、大胆地去尝试、勇敢地去实践!

第二篇:2教案

爷爷和小树

上海市闸北区中山北路小学 赵慧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笔画“竖弯”,认识“冫、灬、刂、人”4个偏旁。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分清自然段。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个生字。认识“冫、灬、刂、人”4个偏旁。

2.能读通课文,学会如何分清自然段,并读懂读好课文第1~2自然段。3.通过观察图片,小组合作学习,初步体会人与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1.看图谈话揭题: 媒体出示:爷爷图(1)猜猜他是谁?(2)和爷爷打声招呼吧。(3)板书:爷爷(4)学习生字:爷 读读“爷爷”这个词。2.媒体出示:小树图(1)他又是谁?

(2)和小树也打声招呼。(3)板书:小树 和。

3、齐读课题。

4.质疑:爷爷是老人,小树是一种植物,把他们放在一起,你们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说明:利用插图和亲切的对话,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

过渡: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1.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2.请你们找一句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3.听课文录音,注意听清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的时间特别长? 媒体出示:课文录音

(1)认识自然段:每自然段讲一个意思。每自然段前有个明显标记,前面空两格。一个自然段可一句话,也可几句话。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停顿的时间要稍长; 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2)和老师一起给自然段标上序号。4.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5.学习生字:

(1)媒体出示:课文中的生字

(2)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些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3)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①偏旁与字的关系:木──棵、日──暖、冫──冷、灬──热; ②“穿”与“窗”的区别;反义词“冷”和“热”;“伞”像一把雨伞;„„(4)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认识“冫、灬、刂、人”4个偏旁。

(5)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6)猜字游戏: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说明:通过各种形式小组认读,识记字形,合作互助,使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既检查了自主学习的情况,又很好地巩固了自学成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三、研读课文

1.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2.媒体出示:小树图片

(1)说一说:冬天到了,小朋友有什么感觉?小树有什么变化?它也会感到怎么样? 板书:冬天

(2)小树冷得怎么样?它会说些什么?小树冷成这样,你们说怎么办呢?(指名说)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3)媒体出示: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①请小朋友读读句子,看看课文里的插图,找找暖和的衣裳在哪儿?(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小树身上绑的稻草。)板书:暖和的衣裳

②爷爷给小树穿上了衣裳,小树怎么样了? 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③从图上哪里看出来?请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4)媒体出示:小树不冷了。板书:不冷了 3.练习想像说话: 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树,冬天,树叶落光了,在寒风中光着身子会怎么样,闭上眼睛做做看,爷爷给你穿上了衣裳,现在你感觉怎样? 4.指导朗读:请你们读读这段话,把你刚才的感觉说出来。5.讨论:你们觉得爷爷怎么样? 6.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

7.课文中讲的这棵小树在哪里呢?(1)媒体出示: 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读这句话。(读出高兴和自豪的语气。)(3)齐读第一自然段。

8.质疑:冬天,爷爷给小树带来了温暖,到了夏天,小树给爷爷做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说明:通过想象和质疑,充分调动了学生读文的积极性,同时丰富了课文内容,深刻地体会了人与小树的关系,为下节课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四、复习巩固

1.拼字游戏:把“热、冷、到、伞”分别拆成两部分组成拼盘,请学生把字和部首拼起来,同时巩固新学四个新偏旁。媒体出示:拼字游戏 2.开小火车,读生字卡片。3.游戏:小树快长高。(巩固词语)媒体出示:词语小树

说明:这些识字的小游戏能让课堂效果大变样,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生理特点,巧妙的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用游戏的方法巩固、强化字词,使识字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板书设计】 爷爷和小树 冬天

暖和的衣裳

不冷了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会笔画“竖弯”,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2.继续用观察图片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一、复习导入 1.媒体出示:课题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爷爷和小树》的第一个故事,谁还记得?(指名说)

2.是呀,爷爷多么关心小树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吧。齐读:第1——2自然段 3.游戏:“敲敲门、认一认”

例如:生齐:咚咚咚、咚咚咚,里面是个啥?

生1:打开看,里面是个“爷”。媒体出示:生字门

4.生字宝宝可调皮了,跑到老师手里了,你们还认识吗?(接龙读生字卡片)

说明: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虽然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占优势。他们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绪所支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生字。

二、研读课文

1.过渡:小树穿上了衣服,不冷了,它快乐地长着。春天到了,小树长出了嫩嫩的新叶,它多高兴呀。小树的叶子越长越多,过了几个月,夏天到了,现在的小树长成什么样了呢? 媒体出示:小树图

(1)你想夸夸小树吗?(枝繁叶茂)(2)讨论:小树为什么能长得那么好?

(3)唉,夏天可真热呀,热得我直想躲在家里不出来,就算出来也要戴上太阳帽,不敢走在太阳底下。夏天可真是热得让人难熬啊,那爷爷和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板书:夏天

2.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1)仔细看看他们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

(2)是呀,他们笑眯眯的,怎么好像一点儿也不热呢?快到我们的课本里面去找找答案吧。

(3)把你找到的部分自由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4)谁已经会读了?(指名读)

3.这么热的夏天,爷爷和丁丁为什么不热了呀?再去看一看图,读一读课文,想想你明白了吗?

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和第三自然段

4.你们再读一读这句话,想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1)学生质疑。(指名说)

(2)老师有一个地方不太明白,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课文中说到的绿色小伞,老师在图中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伞究竟在哪儿呢?)(3)全班交流:谁能在图上指一指,到底绿色的小伞在哪儿? 板书:绿色的小伞

5.那你们想想在这把绿色的小伞下,爷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还可能做些什么?

(可以选一个问题来说一说)板书:不热了

6.你们想读吗?可以看着屏幕自己练一练,喜欢加动作的小朋友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7.小树看见爷爷和丁丁这么快乐,它会想些什么呀?

8.指导朗读:这个夏天爷爷很快乐,小树也很快乐,让我们也快快乐乐地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9.读了爷爷和小树的故事,你是喜欢爷爷呢,还是喜欢小树,或者你既喜欢爷爷又喜欢小树?为什么呀?(冬天爷爷给小树付出了爱,到了夏天小树回报给了爷爷爱,他们互相帮助,在院子里快乐的生活。)板书:互助互爱

说明:新课程其中的一大改变就是图文并茂的课本。课文中的插图其实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而且新课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等,教师就要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是说话能力的培养。

三、复习巩固

1.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又想念大家了。可是他们躲在了另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去找找他们吧!媒体出示:

爷爷把一棵小树当作自己的小孙孙。寒(hán)冷的冬天,他给“小孙孙”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也很有爱心,炎(yán)热的夏天到了,小树撑开自己的小伞为爷爷遮(zhē)阳(yáng)。爷爷和小树真是一对好朋友啊!2.指导写字:

(1)媒体出示:“不”、“开”、“四”、“五”4个字。(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3)重点指导:不

①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撇变绿色。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

②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③展示学生书写的“不”字,进行评改。(4)重点指导:四

① 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四”的第一笔在竖中线的左边,行笔向下略向右倾斜。② 学习新笔画:“竖弯”

③ 指导书空: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④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⑤ 学生独立书写

⑥ 同桌同学互评并修改。⑦ 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5)将书上田字格中“不、开、四、五”4个字各写一遍。3.积累词汇,完成课后题“读读说说”。(1)媒体出示:课后练习(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组练习说话

(3)按四人小组练说“什么样的什么”形式的词组,并派代表交流。4.媒体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

同学们,你们看,不管是新春,还是盛夏;也不管是深秋,还是严冬,爷爷和小树都在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此时此刻,你要说些什么吗?(保护树木)

5.当然了,在我们周围也有好多热爱环境,保护树木的人,在他们的努力下,树木长得可茂盛了,你想看吗?(1)媒体出示:树木图片

(2)过渡:这些树长得这么高大、这么茂盛,这么喜人,凝聚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呀!

(3)当然,树木也在不时的回报我们,树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长果实、做木材、做药材、烧火、做家具、净化空气、防沙等等)

(4)小结:你们瞧,没有了树木,就失去了我们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说——

媒体出示:爱护树木,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因为树木无时无刻不在回报我们。

说明:环境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必备意识之一,本课的安排目的之一即培养学生爱护树木花草的环境意识,这个环节是为了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深化,形成初步环境意识而安排的。

四、拓展作业 1.作业:

(1)我会写:不 开 四 五(2)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3)唱一唱歌曲:《小松树》

2.想象说话:春天和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3.爷爷和小树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爷爷还写下了一首小诗,你们可以选择其中一首读一读: 媒体出示:

第一首: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第二首: 我家门前一棵树

春天到,天气暖,秋天到,天气凉,树哥哥,穿新衣。

树哥哥落叶飘。

爷爷给它来上肥,爷爷给它扫落叶,树哥哥点头笑。

树哥哥把手招。

夏天到,天气热,冬天到,天气冷,树哥哥绿荫荫。

树哥哥有点冷。

撑开大伞把阳遮,爷爷给它穿棉衣,爷爷乐得哈哈笑。

树哥哥真暖和。

说明: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通过诗歌拓展,主要是想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一些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生应该爱护树木,保护植物。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板书设计】 5 爷爷和小树

冬天

夏天 暖和的衣裳

绿色的小伞 不冷了

不热了

(互助互爱)

第三篇:教案2

13、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

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2。

教具准备: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谁来说一说。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关于时间的课文《和时间赛跑》,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同桌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指名读。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理解不懂的词语。

(1)提出不懂的词。

(2)指名理解不懂的词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师归纳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词典。③问父母。④上网。2.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1)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3.说说你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学生想说哪段就说哪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3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3、写字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请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请回忆一下,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对外祖母又怎样呢?(很好)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二)学习二——四自然段。1、2、3、4、老师引读课文二——四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从哪里知道的? 你还有什么疑问?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五、六自然段。

1、齐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2、3、你想到了些什么? 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1、2、3、自读课文。

“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 齐读课文。

(五)学习第八、九自然段。1、2、3、齐读课文。

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齐读课文。

三、明白道理

1、学习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交流体会,谈感受。

1、2、齐读格言。

同桌互相交流看后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13、和时间赛跑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第四篇:教案2

课题

1、悠悠北山街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通过探访活动,了解、感受历史街区建筑物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结构等美术语言,来描绘有特色的历史建筑物。2.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观察、感受、写生、描绘等探访记录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造型表现力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探访能力。

3.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探访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 点

重点:通过用美术的手段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探访、记录、写生等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和尊重传统历史文化的情感。难点:经过有效的探访活动,通过记忆思考后进行创造性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探访活动:探访时用的速写本或相机,写生铅笔或钢笔,收集北山街相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料(希望与家长沟通)。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的课件,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导课,出示课题。(1)对北山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课件出示北山街风光,如北山街夜景、栖霞岭、宝石流霞等,感受西湖边悠悠北山街的风光。(2)小结:北山街,是一幅绝佳的西湖山水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3)板书课题:悠悠北山街。2.对北山街的文化背景感受。(1)小结出示:北山街文化遗存,如秦始皇缆船石、栖霞岭摩岩题刻、紫云洞诗词题刻、宝石山稚僧担物造像等,教师讲解。(2)小结:北山街,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一条历史悠悠的北山街。3.对北山街的历史文化建筑探访。(1)趣味导入。教师先出示几张北山街历史建筑物的局部,如孤云草舍局部,让学生猜猜是杭州哪里的建筑物?再出示建筑全貌,请学生看一看,说说是什么建筑。(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杭城要进行整体改造,这几处建筑是否该拆除?(3)探究活动。先请探访这几处建筑的同学分小组交流探访活动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进行讨论。再请各组代表说明本组探访活动的情况,按探访记载表分析,对探究问题作出答复。(4)激发写生创作兴趣。现在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逐渐消失,我们必须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可讲述有关后人想寻找一些名人曾在北山街居住过的历史建筑,由于文字图片记载缺乏而费尽周折的故事,激发学生除了文字图片的收集探访外,还可进行美术写生创作,以艺术形式描绘、记录自己喜爱的历史建筑物。4.写生创作指导。(1)对比北山街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杭城建筑,区别表现在哪里?让学生看图片对比分析,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建筑的特点,帮助启发学生能够抓住历史建筑特点进行描绘。(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鼓励创作信心,讲究创作的童趣性。结合欣赏,教师可演示如建筑与树木的主次关系,构图的疏密、饱满,以及先线描后色彩的创作方法等。(4)作业设计:用速写与摄影的表现手法,创作题为《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作品,全班可装订成《悠悠北山街》的图册,并配上文字简述。学生创作用纸可事前打孔以便用线装订。5.学生独立创作,教师设计封面、目录。6.展示作品,创作点

教学后记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2、安全标识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认知各种常用的安全标识,知道它们的特征和作用。2.初步学习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能用安全标识的三要素(色彩、图案及形式)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合适的安全标识。

3.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

重点难 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设计安全标识。难点:设计的标识要做到既美观,又实用。

课前准备

(学生)图案绘制工具(铅画纸、记号笔、水粉颜料),收集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了解其中的含义。

(教师)准备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提问导入。

(1)教师提问:你见到过哪些安全标识,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安全标识可以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等,具有禁止、警告、提示的意思。它利用一定的色彩、图案和形式等美术元素刺激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起到警醒的作用。

3)引出课题:《安全标识》。2.分辨标识。(1)课件播放:出示有禁止攀爬、当心触电、小心轻放等安全标识的情景录像片段,学生观察这些标识的色彩、图案及形状,以及张贴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等。(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用的和特殊的安全标识,考考学生是否会分辨,如:禁止抛物、禁止触摸、当心滑倒等。(3)提问:为什么好的安全标识能起到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作用? 3.设计安全标识。(1)提问:校园内外应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2)探讨:怎样设计才使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形状的含义清楚而醒目?(3)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交流。(4)要求: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5)设计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如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中存在的共同性和个别问题加以指导。5.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2)课外分小组把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合适的位置。(3)布置下节课上《安全标识故事》的准备事项。

第二课时Xkb1.com 课前准备(学生)图案绘制工具,思考作业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准备创编标识故事(有关110、119等公共常用电话)。(教师)准备有关安全标识故事课件。教学过程 1.讲评作业。(1)交流上节课作业中设计安全标识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2)小结:安全标识要实用、美观,还要考虑相应的图形及用色特点。(3)学生修改或协作修改作业。2.编编故事。(1)播放课件:安全标识故事。(2)学生交流:谈谈这些故事给我们的启发。(3)思考:各小组准备安全故事或小品。3.表演故事。(1)表演:请几组学生演一演故事或小品。(2)汇报:组长汇报故事的创意及安全注意点。(3)互评:师生互评故事的创意和表演。4.学生作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画一幅或几幅连续的安全故事图,教师作针对性的指导。5.讲评作业。(1)本次作业讲评。(2)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做生活的有心人。评。教师装好封面、目录,写出作者姓名,装订成册,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后记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杜芳娟

备课时间

课题

3、童谣童话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 点

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

教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新知教学。(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4)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5)揭题:《童谣童画》。

2.欣赏作品。新 课 标第 一 网

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

3.尝试创作。(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评价作业。(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5.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节课内容。(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

(教师)准备编排童谣童画集。教学过程 1.朗诵童谣。(1)请学生朗读童谣,交流此童谣的含义。(2)探讨自己喜欢的童谣及创作童画的思路。(3)教师小结: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4)教师提供创作建议:从不同角度思考,再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进行创作;考虑不同画种的特点;注意为童谣配上音乐,能够体会到更强的艺术效果。2.学生创作。(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童谣。(2)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单独或连续的均可)。3.评价交流。评价建议:(1)能基本表达出童谣的意境。(2)色彩、构图、画面具体氛围等。(3)选用的工具材料是否恰当。4.小结拓展。(1)把全班学生的作品编印成集等。(2)收集更多童谣童画的资料。(3)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童谣童画互配练习。

教学后记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4、大盒子小舞台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通过绘画、剪贴、捏塑等综合方法,制作一个微型舞台。2.从学生平日随手可得的材料入手,通过合理的想象、艺术的再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用多种视角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热爱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重点难 点

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纸盒,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等。(教师)范作,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录像,裁纸刀,纸盒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组织教学、欣赏导入新课。大纸盒怎样才能够变成一个具有特定环境的、富有情趣的、属于自己的小舞台呢?(1)教师出示范作: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这个作品一定让同学们觉得,普通的纸盒通过作者的巧妙构思和制作居然变成一个漂亮的小舞台。它是怎么制作的?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舞台场景?(2)引出课题:《大盒子小舞台》。2.制作森林舞台台基。教师:要制作森林舞台,首先要设计一个台基,我们一起来研究台基的制作方法。(1)盒子的选定和切割。①长方形的盒子造型。斜切取其中的部分。(图一)

平切取其中的部分。(图二)展开其中的边。(图三)其他的特殊形状。(图四)②圆形盒子的造型。③其他形状的盒子造型。(2)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些什么?(纸盒破了,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3)纸盒子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①用线画出需切割的部位。②将纸盒固定不让其摇晃。③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3.为森林选择茂密的大树。树多才成林,林多才称森。各种各样的大树是我们舞台的主角之一。树木种类、色彩表现、前后关系等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1)树的种类及大小。教师拿出一些图片或录像,让学生感受森林树木的多、大、壮、茂,观察树的基本形态,概括出其中的几个主要外形。(杉形、松形、香樟树形等以及落叶后的形状……)

(2)制作树时的注意事项。①树的大小与纸盒相配。②树枝要留得粗壮些,以便着色,粘贴,竖立。③着色用水粉时应采取干画法(水多会使纸板变形,影响直立),色调与整个盒子及场景一致。(3)树的制作步骤。①先画好树的轮廓。②着色。③剪下。④固定(下一节课再研究)。4.学生制作森林场景的台基及大树,教师个别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台基的制作技巧。5.评价小结。(1)教师及时将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反馈。(2)教师:本节课主要让我们同学展开想象,运用准备的材料通过看、想、摆、割、画进行场景台基和树的制作。同学们积极主动,也体会到制作的乐趣和辛劳,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有好作品的产生。6.课后延伸。(1)收拾自己的材料和工具,保管好半成品。(2)想一想《森林里的聚会》的内容怎样编排。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盒子台基等半成品,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等。(教师)范作,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录像,裁纸刀,纸盒子等。教学过程 1.组织进入,设想一个心中的森林舞台。教师简单评价上次的作业,今天我们继续完成《森林里的聚会》。2.植上牢固的大树。同学们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大树牢固地竖立起来?(看教科书上的范图,学生想想其他办法,教师简单示范。)(1)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2)在物体的背部粘一个支架或纸盒。(3)在纸盒的底部堆上土或者橡皮泥等。(4)将纸质树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栽下一棵棵大树,让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大树最牢固。3.用泥塑制作森林中的成员。(1)你的森林中有哪些成员?它们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2)教师出示动物的图片或录像。(3)教师讲解泥塑的制作步骤。①用大块泥塑造动物的身躯和头颈部分,并从中捏出前后肢及尾巴(注意动物的个别特征和与其他动物的大致比例)。再用其他彩泥添上五官、花纹等。②把彩泥分出大小几块,分别捏出动物的头、身躯、四肢、尾巴,然后拼装。(注意动物的动态是走、跑、立、卧、爬……)最后用其他彩泥添上五官、花纹等。小结:不管选用哪种方法制作,我们都要先捏出整体,然后再进行细部刻画。4.制作森林舞台。(1)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完成。(2)学生中有好的办法及时肯定,并通过实物投影等进行介绍。(3)盒子中场景和动物的摆放进行个别辅导。5.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评价。(1)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里的故事。(2)班级举办一个森林大聚会,同学一起来编一编其中的趣闻趣事。

教学后记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5、民间木雕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欣赏传统的民间木雕,了解其艺术特点、雕刻方法等。2.学习简单的雕刻造型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雕刻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 点

重点:选择适合雕刻的材料创作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难点:雕刻的作品要有一定的特点和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雕刻工具,并制作好石膏模版,收集木雕作品及资料等。(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录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录像:木雕艺术作品的欣赏。(2)让学生谈谈对作品初步的印象。(3)引出课题:《民间木雕》。2.介绍木雕,了解相关知识。(1)木雕的历史: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木雕的特点:实用而精美。可作装饰材料,也可独立成工艺品。(3)木雕的分类:按材料分有黄杨木雕、紫檀木雕等;按地域分有东阳木雕、潮洲木雕、闽中木雕等。(4)雕刻的方法:圆雕、浮雕、半圆雕、镂空雕、贴雕等。3.欣赏作品,感受艺术特点。(1)欣赏教材中的木雕作品,让学生说说木雕的艺术特点。(2)教师小结:东阳木雕的特点是雕刻细腻华美,人物形象饱满;黄杨木雕的特点是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如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4.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摩。(1)课件播放雕刻程序。(2)教师示范用石膏模版制作(见教科书第13页制作步骤2-5)。①将凝成固体的石膏板,用细砂纸将表面磨匀。②先用铅笔在石膏上画草稿。③用雕刻刀依线条雕刻出凹凸的效果,做出模版。④在模版上涂色后进行拓印。5.学生制作,体验雕刻魅力。(1)学生制作,教师现场指导。(2)提示:在使用刻刀时要注意安全,别伤到手;雕刻时拿刀要稳,刻出“刀”味来;尝试用不同纸材印刷,画面效果不同;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6.讲评小结,升华本课主题。(1)讲评作业,师生共同交流。(2)把民间木雕艺术讲给家长、同伴听,大家一起欣赏、感受。(3)下节课准备好肥皂或蔬果及雕刻工具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肥皂或蔬果,雕刻工具等。(教师)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雕刻工具等。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感受雕刻魅力。(1)选出优劣不同的作品,师生互评。(2)说说雕刻艺术的魅力。(3)课件欣赏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与学生作品比较。(2)师生交流作品的特点。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2.教师示范,感受不同特点。(1)教师讲述蔬果和肥皂的雕刻特点和方法。(2)教师选择一种材料示范。(3)小结:要根据蔬果和肥皂的材质特点进行塑造,雕刻时要认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提刀稳当;轻重合适。3.学生创作,体验材料特点。(1)教师巡视指导,对存在共同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2)创作提示见“第一课时5”的提示。4.共同总结,全面拓展学习。(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内容、作业,体会不同雕刻材料的制作特点。(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雕刻练习,举行作品展览。(3)收集资料档案,定期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6、门的装饰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通过教学,能将想象中的大桥在画面或泥塑中再现。

2、通过描绘和泥塑大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理解。

重点难 点

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外的门饰。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一定的装饰风格。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或剪纸的工具材料,收集门饰的图片资料等。(教师)范作和中外门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介绍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2.欣赏相关作品。(1)欣赏范作,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2)欣赏中外门的图片,提问:与我国传统的门饰相比,欧洲建筑的门饰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传统的门饰精致、华美,欧洲的门饰简洁、厚重等。)3.学生构思创作。提示: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或剪纸形式表现,注意表现出门饰的风格。4.教师巡视指导。对创作中普遍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5.小结本课内容。结合本课内容讲评作业,下节课上《我心中的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合适的工具材料,调查本地门和门饰的设计情况,思考未来门的设计等。

(教师)范作(其中几幅写好创作说明)等。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评作业。(1)抽取好、中、差作业的代表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2)师生互评,学生合作评价。(3)小结:提出改进的方向。2.探讨改进方法。(1)学生汇报调查门和门饰设计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2)欣赏范作,体会其创作思想。(3)提问思考:怎样设计门和门饰?(4)交流讨论,主要从未来建筑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构思。3.想象创作作业。(1)要求:创作一幅《想象的门》的设计图。(2)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制作,把材料的特性发挥出来;注意着重表现门饰的特点和风格;大胆创新,作品富有创意。4.教师指导创作。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在外形、装饰、色彩和创意等表现形式作指导。5.评价学生作业。评价提示: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否有创意;门饰精致美观的特点和风格是否很好地表现。6.课外延伸拓展。(1)课外查找有关门的更多的资料,做好保存和交流。(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门饰的速写练习等。(3)有条件的班级在黑板报上进行展览。

教学后记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7、生动的泥塑人物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重点难 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课前准备

(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新课 标 第一网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1)想一想, 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 学生探究一: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学生探究二: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如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学生探究三:演示不稳定泥塑人物,让学生探究怎样放稳。也可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5.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1)多媒体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瞬间,进行创作构思,可选几位构思好的同学演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动作。(3)教师对泥塑创作方法作进一步深入指导:创作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

评价建议:(1)能否抓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5)是否对捏塑人物感到兴趣。8.收拾整理:将剩余的土回收至桶,桌面擦干净。注意抹布、竹刀及碎土不要直接在水池清洗,可先在水桶内洗,最后在水池冲洗,以免泥浆、泥块堵住水管。作品每个部位结合处要特别粘紧,在专用教室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要碰坏。

教学后记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8、收获的季节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观察秋天,欣赏各种表现秋天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形式的多样性。2.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表现秋天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重点难 点 重点:感受和表现秋天之美。难点: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教师)秋景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感受与想象。(1)听:从秋风秋雨的录音中听出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场景?(2)忆:谈谈你印象中的秋天情景,说说描写秋天的诗句。(3)看:欣赏秋景挂图,说说秋天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4)想:你还见到过哪些美丽的秋景?你心中最美的秋景是怎样的? 2.思考与探究。(1)秋天的自然景物具有哪些特征?(2)秋天的色彩有哪些?(3)尝试表现:用自己喜爱的色彩表现秋天的美丽。(4)课件展示各种表现秋天的艺术作品,请学生欣赏、分析不同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方法。3.表现与体验。(1)作业要求:画画秋天的景色。(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辅导要点:能否大胆地表现秋天的景色?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 4.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观赏。(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秋景图,并请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3)教师小结。5.课后延伸: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片、诗句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吹塑纸、圆珠笔、牙签、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教师)色轮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教学过程 1.欣赏评述。(1)欣赏教科书中的图片,找出秋天的色彩特点。(2)教师出示色轮图:请学生寻找能表现秋天的色彩。(3)教师介绍画家李焕民,课件展示其作品《初踏黄金路》,学生分小组欣赏、评价。(4)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对作品《初踏黄金路》的欣赏体会。教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表现形式。2.探究感受。(1)欣赏其他两幅版画作品《秋水》和《打麦场上》,分析其作品主题和表现技法。(2)思考:在秋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课件展示版画的基本制作过程,学生感受版画的独特魅力。(4)教师适当示范,提醒学生使用各种版画工具的方法和注意点。3.尝试创作。(1)作业要求:用版画的形式创作一幅《收获的季节》的记忆画。(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提醒学生注意块面和线之间的关系,注意色彩的运用。4.展示评价。(1)学生作品展示,介绍自己创作思路。(2)学生互评,教师小结。5.课后延伸。收集各种秋天的树叶、树皮、种子等材料。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各种形状的落叶10—12片、草根、树皮及各种植物的种子等。(教师)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教学过程 1.交流欣赏。(1)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创作材料,互相观赏它们的形与色。(2)学生代表介绍收集的材料,师生共同观赏。(3)教师展示自己的材料,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2.思考研究。(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用综合材料拼贴的作品,学生欣赏。(2)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现秋天的?(3)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3.启发创作。(1)拼摆游戏:请学生拿出自己的材料,拼贴出反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的画面。(2)学生展示,教师进行点评。4.合作表现。(1)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收获的季节》的拼贴画。(2)学生合作表现,教师进行巡视辅导。5.展示评价。(1)学生小组之间交流作品。(2)全班作品布置成一个画展。

6.教师小结。

课题

9、水墨画动物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与彩墨画之间的异别。2.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3.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重点难 点

重点: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技法。难点:用水墨画出有一定意境的动物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墨画技法的资料,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常规的国画示范工具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欣赏感受。(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水墨画技法的资料。(2)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水墨画动物作品,学生欣赏。(3)学生谈谈欣赏体会。2.学习探究。(1)教师提问:这些水墨画动物和其他画法的动物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方?(2)课件展示各种画法的动物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3)课件展示水墨画和彩墨画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3.演示启发。(1)思考:怎样利用水墨来表现动物呢?(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①画螃蟹。a.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b.用淡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c.接着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螯。d.用小狼毫蘸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②画鱼鹰。a.用小狼毫蘸浓墨勾出鱼鹰的嘴巴、眼睛及鼻孔。b.用兼毫笔蘸浓墨顺势画出鱼鹰的头和脖子。c.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鱼鹰的背和翅膀。d.用淡墨画鱼鹰的腹部。e.用小狼毫蘸浓墨中锋画鱼鹰的爪子。(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 4.创作练习。(1)作业要求: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重点是笔墨的使用方法。5.展示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体会。(2)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常规的水墨画示范工具等。教学过程 1.欣赏引导。(1)出示“舞”字,请学生想象这可以变成一幅怎样的画面?(2)课件展示吴冠中的作品《舞》和林风眠的作品《舞》,请学生欣赏分析。(3)学生交流欣赏体会,教师进行小结:中国画体现了画家对自然和事物的一种感受,作品往往传达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不是平铺直叙的。例如在水墨画动物中就是通过动物的形态来传递。2.探究感受。(1)学生自主欣赏教科书中的范例,体会作品的意境。(2)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3.创作表现。(1)作业要求:画一幅有动物的水墨场景图,并为这幅画取个有意义的名字。(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4.交流展示。(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2)学生互相评价,评价要点是看画面是否表现主题的意境?(3)教师进行小结。5.课后延伸。教师请学生欣赏各种题材的水墨画(山水、人物等),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

教学后记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10、色彩的世界(一)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学习色彩知识,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知识。2.学习调色技能并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进行表现,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培养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辨别能力。3.观察、欣赏自然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色调,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培养。

重点难 点

重点:了解色相环的排列规律,知道类似色、对比色的知识并能准确区分。难点: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关系及不同的色调,并应用于创作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学生用的画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展示引入。(1)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听两段音乐,同时出示两张不同色调的风景摄影图片。(2)讨论:两段音乐在节奏上和它所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第一节:强烈、有力、跳跃。第二节:舒展、柔和、宁静。)两张照片分别对应哪段音乐?(3)引入课题:音乐可以表达不同的感觉,色彩也会传递各种感觉的信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色彩的世界——色彩的对比。2.学习研究。(1)教师课件演示讲解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集中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就如浓与淡,干与湿等现象一样,它们相互影响,显示出各种差别的想象,我们称之为色彩的对比。这些色彩对比有的感觉强烈,有的则比较柔和。(2)游戏:课件展示,请学生来找色块拼摆。

①组成连续的12色轮图。

②找出类似色。

③找出强烈对比色。(3)小组学习交流:学习教材中关于类似色和对比色的知识,将第28页里的图片进行分类。3.欣赏作品,谈论感受。(1)欣赏课件中画家和学生作品,说出色彩对比的类别,并找出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中较多的是什么色?——引出调子(一般指画面中占据主要比例的色彩)。(2)小结:强烈对比——较多的是对比色。

柔和对比——较多的是类似色(邻近色)。在我们的现实中,总会有一些色彩使人心潮澎湃,又有一些色彩使人心静如水。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色彩画中的调子往往是起重要的支配作用。一幅画面中,色调作为一种独特的色彩形式,它在表现色彩画主题的情调、意境和传达情感上是不可或缺的。它能直观地使欣赏者受到感染而产生美的联想,使欣赏者的情感和注意力被画面中的色调所影响。而画面有了这一些对比,才有了节奏和起伏,才会给人以完整而协调的美感。4.调色练习。(1)作业要求:在教师提供的无色色相环涂色,要求先分别涂上三原色,每隔三个色块涂上一种原色,即红、黄、蓝。再分别在中间的空格上涂上三间色,即在红黄中间的一个涂上橙色,黄和蓝之间涂上绿色,红和蓝之间涂上紫色。最后由原色调配成的间色再进行互相调配得到的复色涂上,如黄绿之间涂上草绿色,黄橙之间涂上橘黄色,红与橙之间涂上朱红色等。(2)学生进行调色涂色练习,教师巡视辅导。5.展示评价。(1)学生作品展示,互相评价:谁的作品涂色效果好?(2)教师进行点评小结。6.课后延伸。观察自己家的房间色调。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教师)课件,学生用的画纸等。教学过程 1.交流汇报。(1)学生汇报课前的观察,说自己房间的色调,并出示图片进行说明。(2)同学评价介绍是否恰当。(3)教师小结:用不同的色调应注意选择相应的表现内容和环境,这样才会给人一种完整而协调的美感。2.欣赏感受。(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不同色调的室内装饰效果图,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色彩搭配关系。(2)教师课件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感受作品的色调,说出自己的欣赏体会。(3)师生利用课件共同完成一幅画面两种色调的搭配练习。3.创作表现。(1)作业要求:用类似色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大胆表现。4.展示评价。(1)学生将作品分两类展示,一类是类似色调,另一类是对比色调。(2)师生共同评价。评价要点是:①从视觉效果看,哪幅作品最美?

②对比色用得最好的是哪些作品?

③类似色用得最好的是哪些作品?

教学后记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11、色彩的世界(二)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认识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认识色彩的轻重冷暖等特性,了解色彩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以此分析作品的色彩关系。掌握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的基本知识。2.能运用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进行表现,用色彩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某种体会或联想。

3.提高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和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培养,激励学生热爱艺术与艺术创造。

重点难 点

重点:掌握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的基本知识。难点:能运用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进行表现,用色彩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某种体会或联想。

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绘画工具。(教师)课件,水粉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实验引入,揭示课题。(1)在一个大玻璃杯里倒入黄颜色的水,然后慢慢地加入蓝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杯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颜色慢慢地由黄变绿直到变成蓝色)(2)小结:色彩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神奇!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色彩理性方面的知识,我们将认识色彩的三大要素: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像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出示课题:《色彩的世界

(二)》。2.排列游戏,理性分析。(1)将刚才两种颜色水的变化用色彩卡片排列出来(由黄色排到黄绿色、绿色、蓝绿色,再排到蓝色)。(2)将黑板上的其他色彩卡片按照颜色的渐变排列(由绿到粉绿到白色,由绿到黄绿到黄色),并作相关的色彩实验游戏。学生观察、感受。(3)出示示范图片,让学生把眼睛眯成一条线来观察,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4)小结: ①色相: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色彩在变化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相貌,这就是色彩的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色相。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②纯度(彩度、饱和度):在活动中我们还看到色彩在渐变过程中其纯度也发生了变化。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③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色彩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在色彩学上也称它们为色彩的三要素。3.深入生活,感受色彩渐变。我们不仅要感激色彩为我们带来的视觉美,更要学会用心灵捕捉生活中的色彩。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有时不用具体的形象,美丽的色彩世界通过一年中四季的变化,它就可以告诉你它存在的意义。(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早上朝霞升起的时候能看到渐变色,晚上很多大型霓虹灯色彩是渐变的,天空是渐变的,海水是渐变的……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渐变色彩,实际上有一种绘画中也常用渐变色彩,就是装饰画。(提示:讲解色彩知识包括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理解,阐述色彩的冷暖变化。)4.欣赏教材,观察分析。(1)提问:观察这些不同的色彩推移作品,说说它们的色调特点。运用渐变色彩画出来的画与普通的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2)小结:画面有十分奇妙的光感与空间感。5.讲解示范,明确要求。(1)选择好渐变的色彩,想一想将这种色彩变成另外怎样的色彩。(2)颜料里不要随意加水。(3)渐变色彩的第一格颜色就是直接挤出来的色彩,比如红色,然后慢慢地在红色里加入黄颜料,要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越往后黄色越多,最后一格就直接用黄色涂上。(4)不要涂出框格子外。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作业要求:(1)在一排方格内完成三组色彩的推移。如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2)选用恰当的颜色,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为空白图案填色,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7.作业讲评,小结下课。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色彩绘画中多尝试渐变色,并出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进行欣赏、小结。准备一幅你认为最有色彩感觉的绘画作品在下一节课展示。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让学生收集描写自然景色的优美词句,色彩作品图片或照片,绘画工具,画纸。(教师)教学课件(课前教师收集自然景观的图片和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色彩。(1)欣赏关于自然界的图片,感受视觉形象所带来的艺术美感。①将有关天空、海洋、大地、山川、河流等景色的几幅图片进行逐一欣赏。②谈一谈你喜欢其中哪一幅画面? ③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这幅画面带给你的感觉。(2)分别欣赏《流浪者之歌》(悲伤)、《森林中的一夜》(悠扬)和《土耳其进行曲》(欢快)的乐曲片断,体会音乐情绪所带来听觉上的艺术美感,进行色彩联想。①你听音乐时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②你能用哪些色彩来表达? ③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这段音乐带给你的感受。(提示:提供审美素材,创设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提供不同风格的欣赏素材,引导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利用色彩表达乐感。)2.感受、体验色彩。(1)欣赏评述:展示蒙德里安、凡高、吴冠中、丁绍光等的作品,谈谈作品中色彩的感受。(2)用课件欣赏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绘画、包装、标志设计、服装设计等,理解艺术作品中色彩与情感的运用。让学生回答:红色、蓝色、紫色、绿色、灰色分别传达了怎样的情感?(3)用课件欣赏自然界的四季变化、晨晚的变化,感受情感的喜怒哀乐。(4)利用课件,进行色彩的冷暖、远近、味觉等体验。小结:色彩往往会带给我们某种心理感觉,包括味觉感、音乐感、情绪感、温度感及触摸感等。利用这种丰富的色彩心理感受,可以表现出具有感染力的色彩效果。3.创作、表现色彩。(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调配和色彩情感的基础知识进行绘画实践。要求运用色彩表现简单的造型,描绘出四季中的一个季节、一段音乐的旋律或酸甜苦辣中的一种味道等。(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创作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4.展示、评述色彩。(1)请学生主动展示作品,并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谈谈创作感受。以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形式表达创作思路与方法。(提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不能局限于作品本身,还应看到学生的创作精神。从中培养学生大胆表达个人见解、广泛参与意见交流的习惯。)(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技法?(3)评述谁的作品最形象生动?(通过构图、色彩、表现技法等。)(提示:通过总结,使学生感受到色彩的美和神奇以及创作的快乐。)5.课后延伸、拓展。(1)你在创作时,是怎样表现的?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2)你能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更新颖、丰富的创作吗? 小结:希望你们能细心观察生活,从中获取美的信息,记录美的瞬间,做美的使者,艺术的创造者、传播者。

教学后记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12、创造美的纹理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2.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 点

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肌理,并说出不同肌理给自己的感受。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纹样,表现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肌理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创作作品,使之达到和谐和完善。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身边的各种材料如树叶、羽毛、贝壳、石块、木块、粗糙的布料、皮革、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生宣纸、水彩颜料、蜡笔等绘画材料工具。(教师)课件,拓印后的纹理范画、纹理制作示范工具,收集到的不同纹理的材料,毛笔、生宣纸、墨汁、水彩颜料、水彩笔等绘画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课件:大自然的风光——重点突出对沙滩、石头、水面、树轮等景物的特写。(通过欣赏比较,使得学生对事物的肌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无限的联想。)(2)出示图片,欣赏作品。(用特殊肌理效果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主要是版画作品和一件用漂亮的纹理进行装饰的工艺品。)观察、分析这件作品中的艺术效果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交流看法。(3)揭题:《创造美的纹理》。(4)组织谈话: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美的纹理? 2.示范引导,观察思考。(1)组织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各种材质: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物体本身存在特殊的肌理,这些肌理不一定能用笔画出来,让我们找找它们藏在哪里。(提示: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纹理,摸一摸,说说给你什么感觉?互相说说感受。)(2)体验纹理的不同质感: ①树皮感觉粗糙、丝绸感觉光滑、金属又硬又凉等。②引导学生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品进行对比:如棉布比丝绸粗糙,青的树叶比干枯的树叶滋润、细腻等。(3)在屏幕上展示脚印、手印、车轮印等纹理,然后设问:这些看起来很美的纹理都是无意中留下的,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这些富有美感的纹理制作或画出来呢?(4)教师介绍示范拓印方法:直接拓印,将水粉颜料涂在物品上再压印。(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提示:制作纹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如:布料、地面、指纹等。)(5)小结: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巧妙地利用特殊技法制成的纹理,会给画面带来特殊的效果。3.局部尝试,感受体验。(1)通过屏幕展示不同制作纹理的方法:①拓印法:a.木版拓印法。b.纸团拓印法。c.压印法。②印染法:a.刷色(刷拖)法。b.积色法。c.吹色法。d.喷洒滴溅法。e.晕染法。(2)选择教材中自己喜欢的一种纹理制作的方法进行尝试。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创新的方法,也可以学生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新颖的纹理。(3)组织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学生讨论,谈谈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在制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实践始终给予鼓励、引导,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5.作品展示,欣赏交流。(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思路进行汇报,为其他学生进行类似的创作提供一种思路和经验,从而达到共同体验、共同提高的目的。(2)欣赏评价:让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作品的再创作结果进行想象和构思,满足学生的求异欲望。在原来想象的基础上再度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作兴趣。6.收拾整理,交换物品。将自己已经使用过的材料,借给别的同学使用,或者将制作较多的印纹跟他人交换。(提示: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儿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7.课后延伸,拓展研究。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纹理;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纹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生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剪刀、胶水,上节课完成的纹理图案,绘画工具、作业纸等。(教师)教学课件,用各种印纹制作的美术作品,剪刀胶水、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1.感悟生活,引起思考。(1)课件播放根据生活和自然中各种物体的纹理而设计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有平面压印、磨印的,还有利用材料直接在画面拼贴出纹理效果的。(2)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通过看、摸的形式了解作品纹理效果的制作方法,教师启发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创作纹理。(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纹理的效果来制作一件工艺品或是一幅绘画作品。3.启发想象,巧用纹理。(1)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需要,启发学生想象如何使用纹理来美化生活,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有趣的纹理效果。同学之间相互探讨,尝试用揉纸、滚印、涂抹等多种方法继续制作各种纹理。(2)利用纹理,创作作品:学生利用自己探索到的纹理效果来创作有情趣、有应用价值的画面,可以引发对生活的思考。教师积极鼓励学生互相探讨,大胆构思,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大胆创作画作。3.积极创作,美化生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创作,并将完成的作品装点自己的生活。4.调动情趣,积极评价。通过“夸夸我这件作品中最得意之处”的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作品的美妙之处告诉大家,并简单介绍制作过程和方法。通过互评、师评的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创造的情趣。5.学习运用,课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创造生活,把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运用自制的纹理尝试美化,使之具有美感。(提示:(1)物体的纹理效果随处可见,但人们熟视无睹,把它融入情趣和探索之中,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2)把纹理运用于生活,使生活变得更美,符合学生实现创造美的愿望。本课教学方法自由,寓于游戏、玩耍之中,和学生的心理相通。在讲授本课时尽可能少用专业术语,变通教法,降低难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后记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13、废气物造型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懂得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了解废弃物造型艺术的神奇之处,体验创造的乐趣。2.利用收集的废弃物,能根据不同形状、材质特征,制作一件艺术作品。

3.通过欣赏各种废弃物合成的有趣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生活情趣,享受美好生活。

重点难 点

重点: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有一定情趣的造型作品。难点:根据废弃物的不同材料,选择合理的设计、创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废弃物,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瓶子、盒子、废纸等;胶水、剪刀、绳子等制作工具。(教师)各种废弃物制成的作品,一些废弃物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游戏激趣,引出课题。教师出示塑料袋、可乐瓶、绉纸等,然后很快将它变成一个或多个“人”的造型。引导学生谈一下简单的感受。引出课题《一个奇特的人》。2.欣赏评述,感受有特点的人物形象。教师出示课件:(1)一组非洲奇特人物造型的雕塑作品。请学生说说感受。教师收集了一些人物的雕塑作品,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这些作品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2)欣赏古今中外更多的奇特的人物造型,例如狮身人面像、中国戏曲人物、摩尔的作品等。由于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变迁,各个时候的作品又是千姿百态。(3)欣赏用废弃物造型的人:和上面作品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些性格迥异,奇特的人物造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人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小结:巧妙应用废弃物材质特性进行夸张、变形。3.了解探究,如何表现奇特的人。(1)欣赏废弃物造型中的人,仔细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综合制作起来的?你觉得作品的哪个方面吸引你? 教师小结:法国哲学家、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我们就来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吧!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就能够创造出美。(2)演示教科书中的制作步骤,明确过程及注意事项。教师简单示范“卷、扎、粘、饰”等技法。(3)优秀学生作品欣赏。(4)看看自己和同学准备的材料中,能用哪些来制作人的哪一部分?(小组内交流思路,互相探讨。)(5)学生制作“一个奇特的人”,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评议,展示作品。(1)学生个人作品交流,进行介绍,相互评议。(2)更多的综合艺术作品欣赏。(3)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废弃物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5.课后拓展:应用废弃物制作其他有趣的艺术品。6.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后记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14、古人的梦想_____飞天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了解敦煌莫高窟中飞天壁画和彩塑的特点、历史及艺术价值。2.学习壁画的色彩、造型及线条,领悟其韵味,尝试选择合适的方式临摹飞天壁画作品。

3.通过对佛教艺术的观赏、临摹,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进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 点 重点:欣赏、临摹中国石窟的壁画艺术。难点:领悟壁画艺术的内涵,透析古人的梦想。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收集敦煌莫高窟壁画图片资料等。(教师)图片资料,课件等(用于本课时第二种教学方法的开始和结束,要求配有与飞天壁画相协调的古典音乐、有关敦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介绍导入。(1)教师介绍与飞天有关的佛教故事和艺术。(2)教师讲述佛教石窟的文化特点及艺术价值。(3)请学生说说听了教师介绍后的感受。(4)引入课题:《古人的梦想——飞天》。第二种开始:(1)结合课件,教师布置教室以创造环境与氛围,讲述有关飞天的故事或传说,将学生带进一个梦幻的世界。(2)请学生谈谈感受。(3)引入课题:《古人的梦想——飞天》。2.欣赏作品。(1)继续播放课件:飞天艺术。(2)学生互相交流作品的最美之处。(3)师生共同评价其中的艺术特点。(4)师生共同小结。3.学生作业。

(1)要求:临摹一幅飞天艺术作品。

(2)提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4.小结讲评。

(1)讲评作业,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课后继续。

(2)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深入了解我国著名石窟的形成及艺术特色。第二种结束:(1)结合课件,教师延续刚才飞天的故事或传说,给学生带来新的创作欲望。(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深入了解我国著名石窟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第五篇:教案2

《我们这双手》《科学家的数字武器》已打印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手是人类最完美的工具,是文明的反映。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孤僻()振幅()中枢()

区域()韧带()头颅()纠正()

称量()3.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永___青春

艰深___涩

受益___浅

独具___眼 乐此不___ 一目___然

___一无二

扬长___短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对手的崇拜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穴居时期。追溯:

②最初的肢体语言都逐渐被淘汰,除了手势。淘汰:

③幼年的特征可以焕发成年人的慈爱和养育之心的。焕发:

5.根据语境,把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我由衷地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没有冬的(1),或许我们永远痧受不到春的温柔妩媚;没有冬的(2),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3),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

(真实

肃杀

单凋)语言表达训练

6.常见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哪些?

7.“无名指长于食指还是有音乐天分的表现。对英国一个交响乐团乐手的调查表明,那些最出色的演奏家与其他人相比,无名指比食指相对要长很多。”加点部分有何作用?

8.《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一文中古尔德没有对脑量与智力的关系给出明确结论,这是不是本文的缺陷,为什么? 9.文学常识填空。

⑴老舍写的小说《__________》,讲述的是旧北京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这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

⑵英国作家______写的《鲁滨孙漂流记》,塑造了一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形象,“鲁滨孙”也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10.2006年5月,滨海市开展了以“感思母亲”为主题的活动。请以该市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参与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⑴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宜传标语以营造气氛。(不超过20字)⑵如果你所认识的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请向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1-13题。当人类的胚胎成长到5周左右时,手就出现了,但非常小,如同鱼鳍一般。在随后的发育中,手指慢慢开始成长,手指之间的蹼渐渐退化。到了11周的时候,手的关节、肌肉甚至指甲都已经发育完全。所有的功能已经齐备。一个20周大的宝宝,在母亲的肚子里,已经会用 1 幼嫩的手指给自己的耳朵挠痒了。在400万年的进化史中,人类的手逐渐演变成了大自然所能创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这一器官是力量与智慧的象征,是一个精美的机械结构。每只手有29块骨头,一些六指人还会多几块。这些骨头由123条韧带联系在一起,由35条强劲的肌肉来牵引,而控制这些肌肉的是48条神经。整个手掌结构由30多条动脉以及数量众多的小血管来滋养。1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12.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3.语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4-19题。功能仿生建材

①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拥有神奇的特性和功能。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将极大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样,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现代仿生学已延伸到很多领域,建材仿生是其应用领域之一。而功能仿生建材又是建材仿生的突出代表。

②研制功能仿生建材的目的是使人造的材料具有或能够部分实现高级动物丰富的功能,如思维、感知等,也就是说能够研制出智能化材料。③解剖学研究表明,动物或人的皮是具有多功能结构的典型智能生物材料之一,具有可弯曲变形、调节温度、防水、阻止化学物质和细菌进入及自修复等功能的复杂层状组织。人们从这里受到了启发,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应用恰当的装饰材料,将风、光等对建筑产生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高层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创造更富有活力的生存与行为环境,并满足节能的要求。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模仿变色蜥蜴的皮肤对环境能做出反应的特点,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夏天可阻挡阳光,减少冷气负荷,冬天双层皮又可用作日光采集器,加热空气预热空调。这样既达到了装饰的目的,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建筑物的防水材料一直是个难题,而人和动物的皮肤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汗液可以渗透出来,外面的水却透不进去。这一巧妙功能,促使人们正在探索皮肤微观结构的奥秘,它将为解决建筑防水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④荷叶出污泥而不染,历来为世人所称赞,人们利用这种“荷叶效应”,研制出各种自洁净、防污渍材料和涂料,如自洁净玻璃,还有利用自洁净技术生产出的涂层涂覆在水龙头、门窗等不会沾上手印及污渍等。

⑤目前建筑物所使用的承重材料主要是钢材、木材、石材、混凝土以及钢材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性模量大,即刚度较大,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几乎用肉眼看不出来。多数材料在接近极限荷载时发生突然破坏,使得人们无法进行破坏前的预防。而生物体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向外界传达自身的异常状态。例如人体,当睡眠不足的时候,眼睛会充血;体内被病菌感染时,体温会上升发烧等等,这些都是对自身的异常状态向外传递信号。具有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功能的材料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进行研究的。⑥功能仿生材料更加高级的功能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功能。即材料能够根据外部荷载的大小、形状需求等,对自身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等进行自我调整,符合外部作用的需要,这种性能就是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是指材料本身具有类似于自然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遭受破坏或伤害的部位能够进行自我修复、自愈再生,这样建筑物的寿命可大大延长,安全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⑦智能建材的探索和研究虽然还刚刚起步,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 2 的不断进步,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未来的建筑及所用的材料将走向智能化。(选自《百科知识》2006.4,有改动)

14.从文中介绍看,功能仿生建材与常规建材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15.请根据第①②的说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功能仿生建材? 16.第③段中画横线句中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17.第⑥段中画横线句中“还有”一词使用欠当,请加以调整或修改,使该句能准确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改为:

1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建筑师和工程师部分采用仿生建材建成的布鲁塞尔马蒂尔大厦,体现出了一般大厦所不具备的节能优势。

B.模仿人和其他动物皮肤防水性能制造的智能化建材,较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人们的建筑防水问题。

C.利用“荷叶效应”研制出的自洁玻璃是我国制造生产功能仿生建材的成功范例。

D.目前,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相对滞后的发展现状,影响和阻碍了功能仿生建材的探索与研究,但这种局面很快将得以改变。

19.功能偏重建材只是仿生学运用于建材研究与制造的一个方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或借助联想和想像,另举一类仿生建材或其他仿生的例子吗?要求能简要叙述出仿生原理,表述力求准确、完整。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pì fú shū yù rèn lú jiū chēng 3.葆 晦 匪 慧(只)疲

了 独避 4.①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②淘汰:去坏的留好的,去掉不适合的,留下适合的。③焕发:振作或显现出。5.(1)肃杀;(2)单调:(3)真实。语言表达训练

6.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7.加点部分起到限制作用,使下文的观点显得真实可信,语言准确。8.略

点拨:答案不固定,只要谈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9.⑴骆驼祥子 ⑵笛福

10.⑴示例:①妈妈,您辛苦了。②世上只有妈妈好。③母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④谁,报得三春晖。⑵德·亚米契斯《爰的教育》;傅雷《侮雷家书》;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爰的思考》。

点拨:可以从作品内容、人物身份、教育方式等方面阐述推荐理由。课内同步阅读

11.手在胚胎期的生长发育。

12.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阐明了手是一个精美的机械结构,让读者对人类手的结构有全面地认识。

13.不能删掉,因为这句话说明一些特殊人的特殊情况,是客观事实存在,去掉了语言表达就不准确严密了。课外拓展阅读

14.要点:①能将作用于建筑物的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并满足节能的要求。②具有独特的防水性能。③具有自洁净,防污渍功能。④具有自我诊断,预告遭受伤害或破坏的功能。⑤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点拨:答出其中四个要点即可。

15.功能仿生建材就是人们通过研究、模仿生物体固有的特性、功能研制出来的,具有或部分能够实现高级生物功能的智能化建筑材料。点拨:三个要点缺一不可,意思对即可。

16.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并将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17.功能仿生材料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等高级的功能

点拨:回答“功能仿生建材更加高级的功能是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也可以,调整或修改后要能准确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18.A 19.示例:蝙蝠具有靠自身发射并接收超声波分辨物体大小和方位的功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模仿蝙蝠的功能,研制出了早已广泛应用于军事、科技领域的超声波雷达。这种雷达能对相关固定物体进行准确定位,并能提供一定范围内空中移动物体的有关信息。点拨:能叙述出仿生原理;表述准确、完整。

课后反思

《科学家的数字武器》

二.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生字

永葆青春bǎo

捍卫hàn

硕大shuò

领域yù

晦涩huì sâ 2.形似字

3.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4.词语

无病脑:没有疾病的正常人的大脑。捍卫:保卫。

不厌其烦:不知厌烦。

乐此不疲:以此为乐,不知疲倦。形容兴趣很浓。一目了然:一看就明白,形容十分清楚、明白。晦涩:深奥难懂。

受益匪浅:受到的教益很多、很深。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业互不了解。

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

独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也作“别具只眼”。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常指文艺方面。

(二)阅读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所阐述的数字与科学研究的关系。2.比较阅读《我》《科》两文表达方式的异同。

(三)写作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

(四)思想教育

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三.教师建议

(一)《科》文所阐述的数字与科学研究的关系,给读者怎样的印象?举例说明。

数字形成比较,使结论非常鲜明深刻;数字精细具体且为多组,给人揭示规律的铁的事 实的印象;化抽象为浅显易懂。可举米老鼠形象的研究为例。详见练习一第2小题。

(二)比较《我》《科》两文读来饶有趣味的原因。都介绍了鲜为人知的新颖知识。不同是:《我》具体生动展示了手的奇妙(如手的结构的静态细述);《科》的数字武器(尤其是形象说明事物特征的数字比较)及其相关故事有趣。详见练习一第3小题及练习二第二问。

(三)探讨《我》《科》两文表达方式的异同。

同为科技说明文,都含介绍、解说、述说三种说明表达方式。前者基本为说明表达方式;后者为叙述加说明,同时有随笔笔调。详见练习二。

(四)查找、辨析《科》文中的成语、熟语。参见练习一第4小题。四.课文讲解

(一)文章主旨

本文强调数字的准确性和科学的关系,同时,也点出了运用、依仗数据的方法是科学的办法,和文学艺术大不相同。这是两种文章技巧,同时也是两种思维方式。在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数字往往很夸张,是认真不得的。例如“疑是银河落九天”,谁能证明,天有九层呢? 5 再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道千里万里,就都是冰雪?

(二)文章思路

本文介绍古尔德作了两篇文章。在第一篇文章中,古尔德介绍了一场“战争”,实际上是一场论争。为了说得形象一点,才用了“战争”这样的字眼。文章的题目叫做《硕大的脑袋,狭小的心灵》。在第二篇文章中,古尔德研究了从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米老鼠形体比例的变化。这篇文章叫做《从生物学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第一篇是研究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大脑容量和智慧的关系的,而另一篇是研究米老鼠的脑袋与其躯体关系的。作者并不是被动地介绍两篇文章,而是从两篇文章中,把科学、文学泰斗与米老鼠的悬殊区别加以淡化,提炼出一个共同点来,不管是研究科学家、文学家的脑袋或是米老鼠的躯体,其成功都在于精确的数字。文章的题目就是“科学家的数字武器”。

(三)文章人物理解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文章,与前面一篇相比,更像是小品,它涉及的题材小,文章的篇幅也不大。文章里有许多外国人的名字,可能成为学生准确理解的障碍。教师应该把这些人物关系理清楚。在所有的人物中,关键的是古尔德。这个人是主角,其他人物都是他的科普文章中的,不要把他和文章中那些人物混为一谈。

(四)写作特点

文章简洁明了运用数字说明方法体现说明道理。文章问题提得很干脆,把一切具体的情景排除掉,直截了当地提出:脑袋的大小与智力有没有关系。然后提出研究的对象是居维叶的头颅。为了说明自己理论的正确,双方都用了数据。赞成智慧与脑容量成正比的一方,拿出数据,说居维叶的脑重量是1830克,比人的平均脑容量多了400克。而反对者的数据是,居维叶的帽子并不比别人的大多少。二者争论,数据比较确切的正方取得了胜利。“表达·交流”综合实际:意

趣 一.学习意图

1.初步了解“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2.懂得在一篇文章中,“意”必须单

一、集中。3.初步懂得什么是“意趣”,如何寻求属于自己的“意趣”。二.教师建议

(一)“立意”与谋篇

“意”就是主题、论点、中心。“意”,像一条红线,体现了文章的基本意图;统帅着整篇的枝叶,决定着结构的方式、先后和详略。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深邃的主题与高超的表现技巧的统一。历代的写作名家,都重视“立意”,立意的过程,就是思索主题的过程。“意犹帅也”,“文以意为主”,要“以文传意”“文能达意”。所以,没有明确主题的文章,像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初学写作经常会在提炼主题上出毛病,例如,信天游,漫无中心;多头绪,主从不分;不点睛,含义不清;落俗套,立意不新;乱拔高,观点材料分家等等。出现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意在笔后”:事先没有认真思考,脑子还处于朦胧状态,就仓促动笔。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反其道而行:“意在笔先”,让笔头跟着主题转。在动笔之前,先从掌握到手的素材出发,把写作意图、文章主题搞清楚,并且围绕这意图、主题通盘构思、全面谋划,待到思虑成熟,写下提纲,或是打好了腹稿,方可提笔。也就是说,要围绕某一意图去回忆、搜集素材,从素材中概括、选择出主题,再扣紧主题筛选题材(即意图——素材——主题——题材)。这是一个复杂过程,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而须经过多次的反复,不应简单直截地按照朦胧的意图就开始写文章。

(二)文章思路与主题

主题不是贴附在事物表面的现象,而是包含在事物内部的精髓。确立主题(立意),实质上 6 是综合运用多种能力的思维活动。它要借助于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严密的综合力,深刻的思辨力,通过对事物的剖析,苦心探寻,才能实现。立意,是作者思想与素材在一定高度、深度上和谐地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 1.探意(思路:表——里),即深挖掘——透过现象探寻本质。在采集素材的同时,就要透过现象去思索蕴涵在素材之中的思想。要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每个素材都蕴涵着一定的主题。同一素材,从不同角度去思索,可能在不同层次上发掘出不止一种的主题。

2.炼意(思路:杂——精),即立主题——舍去芜杂抓住精髓。从杂多的角度、主题中,经过比较,筛选出最佳角度,进而提炼出最佳主题。这样的主题,应是一种正确、深刻而又新鲜的认识,一种通过个性反映共性的独到见解;它既最恰切地概括了全部素材,又最真诚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驭意(思路:点——线),即定走向——一脉贯通驾驭全文。

把提炼出的主题,从文章的起点坚持到文章的终点。它犹如金线串珍珠,是一条贯穿在材料之中、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思想脉络,必须一线到底,贯通全文,不可中途偏题、离题,变更走向。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只能有一种“意”(基本目的、意图)。例如《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虽然讲到了抵制不正之风、爱国、对金钱的淡漠、淡于“官位”“待遇”等,但是,这些方面都围绕着一个“意”,就是“坦荡无私的精神风采”。一篇文章能把一种“意”表达清楚就不错了,“意”多乱文,两个以上的“意”会互相干扰,造成表现的混乱,读来也就不知所云。对于初中生来说,要努力避免想到什么说什么。

(三)意趣的探寻 文章的“意”,从传播的角度说,不只是一种意思或见解的表达,干巴巴的,毫无生气,而最好具有内在生动性、情感性、趣味性。使读者能感受到所传达的内容,包含着作者生命的融入和精神的感奋,从而产生阅读的快感和冲动。也就是要追求有“意趣”。有意趣的文章,不止是表面的好玩、有趣,往往更重要的是拥有实质上的韵味。如《梁思成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拥有了“建筑的灵魂”的人,一个将自己与古建筑融为一体、具有人类视野的人,——“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这一点睛之笔,其“意”耐人寻味,诱人、感人、动人,给人以无尽的联想、思考和感叹,这便是文章的“意趣”所在。

意趣,不是写人叙事类文章的专利,在议论说明类的文章中,也是一种必要与可能的追求。例如《科学家的数字武器》,这是一篇说明为主的文章,作者就把“数字武器”这个“意”,论说得很有趣:通过讲述布鲁卡与古尔德对人脑袋大小与智力的关系的争论,描述古尔德对数字的“自相矛盾”的态度与行为,以米老鼠身体各部位的比例的增加,论证“幼态持续学说”,不但说清了科学家怎样使用数字武器,而且证明了数字武器的作用与局限,文章显得意趣盎然。

课后反思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ã()掠

遗hái()

繁yǎn()丘hâ()

suǒ()屑 2.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愧怍()荒谬()栖()息

嶙()峋

褶()皱 3.四字短语填空

眼花()乱

惟妙惟()

因地制()销声()迹

巧妙绝()

名()其实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5.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 万能工具——手

我们的手结构精细。一只手就有8块腕骨、5根掌骨、14根指骨、59条肌肉和发达的神经、血管系统。

我们的手十分灵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秒钟内,人的手掌可以转动好几次。在一秒钟里,钢琴家可用手指击键几十次,快得像流星追月。有人估计,人的双手能做出上亿个动作。有了这双灵巧的手,①外科医生缝合了直径不到1毫米的血管和神经,②举重运动员抓举起了几百公斤的重物,③牙雕师傅在一粒米大的象牙上刻下了千字文。有了这双灵巧的手,中国人才建起了雄伟壮观的长城,埃及人才建成了高耸入云的金字塔。

我们的手非常勤劳。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睡觉以外,双手几乎从不休息;手指屈、伸至少3500万次。连躺在小床上的婴儿,也不时弯曲和摆弄着手指。奇怪的是,在持续活动后他们很少感到疲劳,不像腰、腿、肩、臂那样常常疲乏发酸。

在人的手指中,大拇指是用得最多和最重要的手指。它既能独立活动,又能接触掌心的绝大部分,还可以和其他手指配合,完成各种动作。人们抓榔头、拿笔杆、端碗掌筷、紧握枪支时,都有大拇指的一份功劳。汉字中的“拇”字,就有“指中之母”的意思。紧挨着大拇指的是食指。它所以有这个名称,是由于婴幼儿喜欢吸吮它的缘故。与大拇指相比,这个手指擅长比较精确和细致的动作。由于它可以用来指路,所以又称“指示指”;又因为它能扣扳机开枪,因而又叫发射指。此外,他还可以用来拨电话,向别人发出警告等。在所有的手指中,最长的是中指,最短的是小指。小指常被用来挖耳朵,因而有人叫它“耳指”。除了这四个手指,剩下的就是无名指。这是最不灵活、用得最少的手指,也是最干净的手指。手指是人体感觉最灵敏的一个部位。在比邮票还小的指端上,有着千万个神经细胞,能对接触到的物体进行分辨。无论是冷热软硬,还是大小和形状,手指往往一触即知,“了如指掌”。中医诊断病情的主要方法,就是用手指摸触病人的脉搏,以此作为诊断的一个依据。手和脑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大脑中,负责和指挥手的部位,要比负责和指挥脚及其他器官的部位大得多。国外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因此,他主张通过培养动手能力,来促进智力发展。

8(选自《读书与成长》,有改动)6.本文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7.从内容上看,划线的三个句子中有一句应删掉,找出来(只写序号)并说明理由。8.本文多处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举出一例,并说说其效果。

9.据有关资料介绍,无论是打字、打算盘、弹钢琴等,对儿童的智力发展都是很有利的。试从文中找出这一说法的依据(一句话即可)。【试题答案】

1.劫 骸 衍 壑 琐 2.zuò miù qī lín zhě 3.瞭 肖 宜 匿 伦 副 4.D 5.意思对即可 6.手的功用

7.②

与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我们的手十分灵巧”不符 8.如“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睡觉以外,双手几乎从不休息;手指屈、伸至少3500万次”,说明了手的勤劳,体现了说明性文章的客观性。9.手和脑的关系十分密切。1.辨析词语。

不厌其烦:不嫌麻烦的意思。

乐此不疲:对某事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疲倦。

独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常指文艺方面。

2.《我们这双手》和《科学家的数字武器》都是说明性文体,其具体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我》文基本表达方式是说明,又分介绍、解说、述说等说明手法。《科》文是叙述加说明,说明也含介绍、解说、述说三种,同时有随笔笔调。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D)

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4.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细菌的启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2.了解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3.把握本文的主题。

4.培养大家从小热爱科学的精神。

导入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全部被消灭,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

作者

郑也夫,1950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文化大革命当中,北上黑龙江建设兵团852农场务农,当过农民,八年半后返回北京,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郑也夫马不停蹄,跳跃式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攻读哲学硕士,八十年代中期,郑也夫奔赴美国,攻下“丹佛”大学社会学硕士,取得双硕士。他对社会生活的杂质,仍然不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内容分析

1.世界上的物种有哪五类?

原核细胞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核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2.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第一,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第二,细菌无所不在。

第三,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第五,细菌靠寄生生存。

3.什么是寄生?

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

4.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

什么叫“寄生”?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不但不去捕食,并且不必自己消化——先咀嚼,后进入胃肠,经过复杂的化学过程,然后吸收。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去打猎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你体内。你把食物给消化了,它直接吸收到它的身体里。

解析: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时,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

5.生物进化有哪两个方向?

一个是结构往简单化走,另一个往复杂化走。

6.作者认为对待寄生现象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7.这篇演讲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的?

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8.举例说明,作者运用数字时有何特点?

作者运用数字与比较相结合,两种手法同时说明事物。

示例:“细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可繁殖30代,而人类繁殖30代则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细菌的一天等于人类的1000年。”运用数字和比较说明了细菌的不可毁灭性的特征。

9.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解析:这句话从自谦的口吻与大家互相勉励,在与社会上存在的寄生现象斗争中要树立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与“寄生虫”斗争到底。

10.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

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小结-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课后反思

《细菌的启示》《保修》教案及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生字

砥砺 lì

喷嚏tì

颠峰diān

根瘤菌liú

反刍chú 豁免huò

束手待毙bì

觅食mì

笨拙zhuō

唾tuò 细腻nì

口吻wěn

吝惜lìn

2.需掌握的多音字多义字:

3.辨析形似字的读音和字形:

4.词语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字,形容很多。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元老:称某一领域中年龄长,资历高的人。可观:指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

免疫力:生物对某种危害不感染的特性。分自然免疫和获得免疫。不可匹敌:不能相当或不能等同。匹敌,比得上,相配。谱系:泛指事物发展变化的系统。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自然条件。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言行自然,得体。

不愠不火:形容人心情平和,待人接物不冷漠也不激动,不过火。一招鲜吃遍天下:指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有绝招。到处都可以谋生。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观念,把一切事物贯穿起来。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走访:拜访。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彬彬,既有文采又很朴实的样子。细腻:指(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遗憾:不称心,大可惋惜。饶舌:唠叨,多嘴。许可:准许,允许。口吻:口气。过苛:过于苛刻。

吝惜: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悲鸣:悲哀鸣叫。5.作者

郑也夫,1950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文化大革命当中,北上黑龙江建设兵团852农场务农,当过农民,八年半后返回北京,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郑也夫马不停蹄,跳跃式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攻读哲学硕士,八十年代中期,郑也夫奔赴美国,攻下“丹佛”大学社会学硕士,取得双硕士。他对社会生活的杂质,仍然不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星新一(1926~1997)日本小说家,日本科幻界奇才,以创作精巧别致,富有哲理的“微型 12 小说”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于80年代大量翻译引进台湾,带动国内“极短篇”的制作风气。在他完成1001则极短篇小说后宣布停笔。星新一于1956年加入飞碟研究会,1957年和柴野拓美一起创办了日本最早的科幻小说杂志《宇宙尘》,为日本科幻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培育了许多科幻作家。除了科幻作品外,他还写了大量推理小说、幽默小说、散文及随笔。1976年他荣获日本推理小说家协会大奖。在科幻方面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有撒旦的天国》《最后的地球人》《未来伊索寓言》,长篇小说《声之网》《梦魔的标靶》等。

(二)阅读能力目标

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

(三)写作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四)思想教育

培养大家从小热爱科学的精神。三.教师建议 《细菌的启示》

(一)举例说明这篇演讲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的。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例句见相关练习。详见练习一第l小题。

(二)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例句见相关练习解答。详见练习一第1小题、第4小题、“词句品味•积累”第一点及其说明。

(三)本篇演讲如何紧紧抓住听众的心理?举例说明。1.讲述听众关注的、新奇的事理。

2.自问自答,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例子见相关练习。详见练习一第2、3小题。

(四)举例说明本篇演讲运用数字的特点。

其一,数字间形成比较关系;其二,举出极端或典型数字;其三,数字与日常生活联系,给人事实确凿、深刻形象的印象。例句见相关练习解答。详见练习二。

(五)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通过对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详见练习三。《保修》

(一)这篇荒诞故事为什么读来感到真实?

故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所揭示的生活哲理具有现实性;所表现的人物心理、人物的言行细节具有真实感。文学的虚构,并不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真实性的感受,这也是正常现象。详见练习一。

(二)探讨本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所揭示的生活哲理。社会问题:揭露、讽刺手段更高级、蒙骗性更强的商业欺诈,讽刺不顾负面效果的商业推销,反映出现代物质享受的负面性;表现了人的一般心理特点是使欺诈会得逞的基础,嘲讽了人性的弱点。生活哲理:物极必反;要容忍缺憾;简单不失为一种活法详见练习二。

(三)探究本文结构上多次重复的基本程式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

此重复程式为二位人物的对话。1.漫画效果,更突出人物的心理特征、行为特点。强化故事的讽刺讽喻效果。2.喜剧效果,于轻松中体悟旨意。3.使最后的突转出乎意料,高级欺诈昭然若揭详见练习三。

(四)选择若干文句,品味、评点其所表现的人物思想心理活动或品评说辞。参见词句品味•积累及其说明。四.课文讲解 《细菌的启示》

(一)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二)教学设计>文章思路

(三)重点语句

什么叫“寄生”?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不但不去捕食,并且不必自己消化——先咀嚼,后进入胃肠,经过复杂的化学过程,然后吸收。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去打猎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你体内。你把食物给消化了,它直接吸收到它的身体里。

解析: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细菌的知识,难免抽象。作为科普教学设计>文章,作者尽可能把它具体化、感性化。如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时,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作者力图把话说得平易通俗,目的就是把话说得让读者有感觉。让读者有感觉的方法挺多的,首先,把没有感觉的变成有感觉的;就是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

(四)写作特色

1.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1)列数字。例如“大约在35到36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生命不久,细菌就出现了“它们能承受从摄氏零下30度低温到150度的高温,”“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就繁殖30代。”

(2)作比较。例如,把细菌繁殖与人类繁殖作比较。(3)举例子。例如,“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说明细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数量很多。“比如一个部落或一个村落有病毒或细菌,把那里的人都害死以后,这种病毒或病菌也就灭绝了。”说明病毒必须在人口密布的地方传播,它有了寄生的宿主就维持下去了。(4)打比方。例如,“这是一场人菌斗法,斗法变异。这很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牛魔王的斗法„„”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鸽子在飞„„那是一只飞行的动物园。”

(5)分类别。例如,细菌的性质和特征分列了五个方面,传染病的途径有两种等。2.语言口语化,使教学设计>文章显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例如:“要你命干吗?在你肚子里吃你,生活得挺好的。要了你的命哪儿呆着去呀?对不对?”“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去打猎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你的体内。”“你今天胃口不好,明天头疼,后天有脚气了,不胜烦恼”这些口语生动有趣,便于理解。《保修》

(一)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本文虚构了一位画家购买了年轻推销员保修的一系列产品后带来的烦恼,最后他又回到了当初的秃脑袋。向人们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欺诈现象。

(二)教学设计>文章思路

开端:推销生发剂。

发展:推销染发药,特别发蜡,自动理发机。高潮:推销脱发剂。结局:回收自动理发机。

(三)重点语句:(1)“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我这里有保证书。保证您立即变得满头浓发,想拔都拔不掉。若是过了一个星期显示不出上述的效力,就给您退钱。”

顾主心有顾虑,骗子却紧紧抓住其心理,施展骗术用“保证书、退钱”等引鱼上钩。(2)“所以,我们针对有限的上流人物„„” 这是骗子常用的手段,抬高你,奉承你,只是为了你手中的钱。见了老人他就说孝敬老人的,见了妇女,他就说照顾妇女的„„

(四)写作特点

1.用讽刺手法来揭示主题。

推销员一再强调“本公司的方针是不增加顾客的负担”实际是在一步步引诱顾客陷入圈套。植发、染发、打发蜡、理发,不断地花了很多钱,最后一切全落空了。开始推销员一再声明“负责保修是本公司的经营方针”可当产品出现麻烦时却说:“因为是植物性的,没有办法。”并不失时机地厚着脸皮一再推销产品,给顾主带来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沉重负担,使之几乎破产。这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商人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对广大顾主是有益的提示。2.结构上采用重复的基本程式使教学设计>文章主题更加突出。每次推销产品时嘴都很甜,还有“保证书”,说过一段时间就来“保修”,但从不保修。揭示了言而无信的欺诈手段。【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豁免()

喷嚏()

()

奶酪()

摄取()

残酷()

繁衍()

儒学()

2.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1)细菌是生物界()的元老。大约在()到()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生命不久,细菌就出现了。

(2)细菌无处不在。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个细菌。甚至人体的()%是由细菌构成的。

(3)生物的进化,有两个变化方向“一个是()。另一个是()。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不记其数

不可想象

名副其实

当之无愧 B.踪迹

谱系

不可匹敌

偏辟乡村 C.选择

宿主

赤手空拳

不可思议 D.得天独厚

匪夷所思

束手侍毙

媒借 二.阅读理解

(一)人是微生物群居体

黄月平

你相信吗?你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并不是你自己的,甚至也根本不是人类的细胞,它们是细菌。我们的脚趾上有肉眼看不见的线状真菌在生根发芽,我们腹部有重达1公斤的细菌,15 我们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可以被看作是超个体或微生物群居体的一个最好例子。

最近,伦敦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上述观点,并阐述了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们说,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5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100万亿个细胞,外来的细胞大大超过了我们体内自身的细胞,我们自身的细胞只有几万亿个,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于细菌。

幸运的是,虽然这些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实际上,细菌通常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它们通过与我们的免疫系统紧密合作,帮助我们抵御疾病的侵扰。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说:“我们已经知道某些时候很多疾病是由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生物群居体这个概念能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过程。”他相信这个方法运用于心脏病、某些癌症,甚至于一些神经疾病的研究。(选自2005年第3期〈科普文摘〉,略有改动)4.本文主要说明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划线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中“分享”一词能否换成“吞噬”“抢夺”等词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有什么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 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诗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杀手伺机侵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两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杀手。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2004年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容貌比“猫爪藤”更姣美。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平均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经风、鸟等途径向四周扩散,只需3年时间就能迅速成片。生长过程中和其它植物争光、争肥,肆意排挤其它植物,最后导致在它生长区域里的其它植物一律消亡。1935年引进后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花已在许多省市泛滥成灾。上海 16 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这种花在上海的繁殖面积已占调查面积的54.3%,近20年来上海已有30多种土著植物因这种花的排挤而消亡。⑤前一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悄悄潜入厦门。2005年,我市有关部门组织过调查,发现东孚、集美等地有五、六个场(圃)种植这种花,种植历史有1年以上,面积约200亩;而我市的花店一般也都有销售这种花。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当初都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杀手,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8.通读全文,把握事物特征:

(1)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9.有人认为,教学设计>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划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你的理由是什么?

10.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11.教学设计>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一位市民的想法呢?请具体说说理由。【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试题答案】 1.huò

pēn tì

lào

shè

yăn

rú 2.(1)当之无愧35 36(2)几亿

几百万(3)结构简单化

复杂化 3.C 4.人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于细菌

细菌对人们的身体有益 5.列数据

为了说明人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于细菌 6.不能

因为本文主要说明了细菌对人类身体的益处,用“分享”一词能够准确体现这一点,而“吞噬”“抢夺”等词带有对人伤害的意思,所以不能换。

7.开放性题,无唯一答案。可结合实际,围绕最后一句话谈新启发。8.(1)例如:[猫爪藤]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

[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2)例如:(生态杀手指的是毁灭别的生物的某一物种)。“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自从引进本土后,由于缺少了原产地的天敌,繁殖过快,与本土植物争地、争肥、争光、争水,挤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土植物灭绝,而且“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旦泛滥成灾则极难清除,所以称它们为“生态杀手”。

9.例如:不赞同。第②段举鼓浪屿为例,能具体说明猫爪藤对其他树木造成的严重危害;第③段举鼓浪屿为例,则能具体说明猫爪藤极难清除。两处虽都以鼓浪屿为例,但具体的说明作用却不相同。10.例一:“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例二:“野生”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的现象。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11.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课后反思

《东施效颦话语词》

王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

3、学习作者条理清楚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语言亦庄亦谐,耐人寻味的特点。

2、学习本文结构安排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中“读一九八八年《读书》上尘元先生的连载文章《在语词的密林里》,很感兴趣。忍不住东施效颦,到密林里览览胜,顺手牵羊,‘乱砍乱伐’一下”一句话?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题:

请同学们说说“滑坡”“刹车”“军备竞赛”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

二、作者简介:

作家简介:王蒙(1934~)自然情况: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分组探究,质疑解难。

1、积累词语:

东施效颦()

顺手牵羊

进谗()诬()陷

贬()意

谦逊()反馈()

时髦()

示瑕求疵()

拈()花惹草

嗲()

推敲

媒妁()之言

差强人意

惩前毖()后

斟酌()

指名道姓

2、本文作者列举语词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什么?

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何帮助?

3、本文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对于我们在日常口语交际方面有何借鉴意义?

4、如何理解文中“读一九八八年《读书》上尘元先生的连载文章《在语词的密林里》,很感兴趣。忍不住东施效颦,到密林里览览胜,顺手牵羊,‘乱砍乱伐’一下”一句话?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不求千篇一律,但求言之成理。)

四、课堂拓展练习:

请用“聪明”“愚蠢”两个词语,结合自已写作,仿照本文“效颦”一下。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参照本文的说法,辨析《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中的“报告”“反映”的含义。

二、试仿照本文,述说“滑坡”“刹车”“军备竞赛”的本义和新产生意义。

【文章讲解】

第一段,有一个词“乱砍乱伐”,值得注意。“乱砍乱伐”本来是特指对山林植被的破坏,这里却用来指为文说话。

报告:本来是下级对上级的,但做报告、传达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之类却相反,变成了含有上级对下级的意味,不言而喻,这些是堂而皇之的;

而“打小告”,则有“进谗或诬陷”的贬义,这里要注意的是,不仅是语词有贬义,而还涉及打小报告者的人格问题了。

明明是上级对下级做报告,却有意放低姿态,不说做报告,而用下级对上级的词语“汇报”。表面上,是近乎用词不当,实际上,表示比较谦虚。

书记本意是秘书。称党政领导职务为书记是为了体现更加民主的新兴精神。

批评和批判最初二者相通,即评论之义。随着实际生活的演变批评似乎专指“示瑕求疵”,而批判、大批判的含义就更为严重了。

学习:从普通词义,变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含义。

作风:从一般工作风格,变为男女关系方面的含义。

对象:从哲学意义,转化为恋爱方面的特指。

帮助:从援救的意义,转换为政治生活中批评的意思。

点名:从出勤在岗,转换为直指其名的行政的、政治性的批评。【讲解】

1.文章开头一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对现实生活的调侃,从而为下文对剃头匠的回忆做铺垫。

2.作者一开始不喜欢剃头,但为何后来又喜欢上了?

剃头匠的服务周到、细致,有情有意,态度温和、谦卑。技艺精湛;剃头铺里天南地北地闲聊。

3.文章为什么要多处提到梁实秋先生以及他的关于理发的文章?

梁实秋对于理发师描写的文章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方面可以唤起读者美好的回忆和审美愉悦,另一方面用梁实秋的文章来印证或纠正自己的感受或者读者已有的印象从而建立起对剃头匠真实客观的评价。

4.本文中的“我”,为什么“心底怅然,不由追怀起当年的剃头匠”?

新老理发师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差别太大;当年充满人情味的和谐人际、良好风尚令人怀念,如此风尚有所缺失令人怅然。

5.当年的剃头匠有着怎样的形象?现在的理发师呢?

剃头匠:善良、憨直、热心、重情义、敬业。

现在的理发师:麻木、势利、冷漠、敷衍塞责。

6.本文词语运用的特色。

生动形象传神、风趣幽默。

【小结】

本文从词语的本义和现行义的矛盾中分析于此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当今词语因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发生变异。从这里我们应该体会到,语词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有一定的关系。课后反思

下载精品教案2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品教案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案2

    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教师通过观察、说话、参观、演练等方法,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同时培养良好的......

    教案2

    远离毒品 共创和谐社会 ——禁毒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特别是了解目前的一些新型毒品,知毒方能拒毒。 2、能力目标:通过观看广......

    教案2

    《灰雀》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

    教案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请大家打开课本,谁把第三件事的开头两句话读一下? 生:(读)一天黄昏,北风呼呼地怒号......

    教案2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一教材分析 在西雅图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

    教案2

    刻舟求剑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背诵课文。 教学......

    教案2

    班会教案2-“远离网吧” 一、活动主题: “远离网吧” 二、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三、活动目的: 1、使学生明白"网吧"的危害性,让学生通过参与,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远离网络游戏的......

    左右教案2

    左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 能确定物品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来描述物品的相对位置;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