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历史学科教学设计的思考
关于历史学科教学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下的历史学科的内容已经基本摆脱了“繁、难、多、旧”的弊病,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信息已经大为减少,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提供了可能,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知识的能力等提供了时间,真正把学生当作了培养成对历史具有一定兴趣和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对象。
历史教育工作者向受教育者传递历史知识信息的是学校历史教学的基本功能;接受一定的历史知识信息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没有了历史知识信息的传递,向学生传授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习惯、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信息是历史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和任务。
所谓历史知识信息传递,是指由历史教育工作者将历史科学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已经基本形成统一认识的信息在师生互动的基础经过一定的讲解、双向交流活动让学生得以掌握的一种教学活动。由于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我们将这一类以历史知识信息的传递为主的教学过程称为历史常规课。正是由于这类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因此,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应侧重于以归纳历史知识点为例教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在基本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础上构建的,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阶梯,没有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就谈不上具有积累历史素养的基础。
同时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功能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如果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忽视了历史基本信息的掌握而单方面地追求现代教学技术,那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历史思维、历史分析与综合能力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历史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中指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作为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的教学课堂,就必须要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一方面上,忌讳只是勾划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这又恰恰是历史教学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的历史教学中不摒弃让学生完全地记诵知识点,不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绝不是新理念下新课程的历史教学。
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侧重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已经大大减少,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绝大多数是基础性的、普及性的,其难度大为降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愿意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分析、强调,这恰恰违背了新课程注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要求能够让学生“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没有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也没有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从某种角度上讲,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很难让学生的困惑之处主动地表现出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始终不能让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体现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及时使学生学习的状况表现出来,更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难。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参与到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等,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掌握的情况能够比较迅速地反馈给教师,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重复的或无谓的讲解。这样通过自主学习辅以教师的指导、强调,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掌握的效率要高得多。
三、教学较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史实的了解和掌握
任何一节不管基于何种能力培养的教学,其涉及的内容、教师指导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都不是单一的,作为以历史知识信息传递为主要目的常规课,显然也是如此,不同的是这类教学较侧重于基本史实的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和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的基石,既是学生由感知历史到逐渐加深对历史认识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是常规课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常规课)的设计并不排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不排除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呈现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在设计这类课时,必须注重它所具有的特点,才能在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要求:作为教学设计,都具有相同的部分,如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与方法的选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具学具的准备等,但在具体的过程设计中,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又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教学设计。其具体要求如下:
(一)重视知识点的归纳方法的举例和引导掌握不同的归纳方式
教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让教师从不厌其烦的讲授中真正解脱出来。优秀的常规课的教学设计中,往往在教学设计的各部分中都尽量随机而不生硬地对知识信息进行归纳或对方法进行举例说明:通过对历史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有了这两个历史知识信息的归纳,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前后生产工具的变化,更加明确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再加上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从生产工具的进步到生产方式的变革再到社会变革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了”。由此可见,在历史常规课的教学中,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进行归纳,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当然,如果我们能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在举例后让学生逐步尝试这些方法自己进行归纳,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的。
(二)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组织设计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由于基本知识内容的减少和难度的降低,历史知识信息的传授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掌握新知的同时,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人在准备做某件事时与蜜蜂筑巢的区别在于人事先有了一个设想或设计,教学也是这样,如果没有教学设计中关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设计,即使在教学过程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往往都会徒有其表,其效果将会不屑言之。好的教学设计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设计。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式的点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常规课的教学设计中要重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重视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巩固措施的设计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巩固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让学生能够运用教学设计中的归纳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编写一些顺口溜,善于用数字、图表等较易理解、掌握和操作的形式进行巩固。在这一方面,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有较多的归纳和总结。
总之,常规课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以《课程标准》为准,要注意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牢固掌握为最基本的要求。常规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并不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学生的各种活动相矛盾,只要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的手段和方法,都可以在遵循了上面三个基本的具体要求下采用。
第二篇:历史学科教学总结
2014年秋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学习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只布置适量作业,作业总是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积极参加学校及教育局进修校的教研学习和培训,平时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参考资料,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2、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第三篇:历史学科教学论文
浅谈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在九年级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张海鸥邮编:211102
【内容提要】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九年级历史复习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实践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笔者经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九年级历史复习课中的“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即教师讲为主导,学生读要指导,议要引导,练要辅导。
【关键词】四导教学法九年级历史复习课运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一个没有普及历史知识的民族将会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历史教学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京市在2006年将初中历史纳入中考,作为考查科目,与政治同场开卷考试。纵观现阶段我们九年级历史教学的现状,教师单向灌输的多而学生主动学习的少。尤其是复习中教师读学生划,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考学生背,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甚至有的复习课堂波澜不惊,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不理想,终端成绩显示必然让社会、学校、家长不满意。
我们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出发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授课中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核心,以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课中的主体地位,将素质教育实施在历史复习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变革传统复习课的弊端。
笔者在长期实践教学中逐步总结出历史复习课中的“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
一、“讲”-------教师讲为主导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人对课堂上教师的“讲”产生反感甚至进行批判,于是对讲授式教学方式、接受式学习方式口诛笔伐时有所闻。笔者认为,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是优劣并存、瑕瑜互现的,历史学科具有知识性、过去性、时序性、综合性等等特点,必须要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趣味性、启发式的讲述来实践,尤其在初中历史复习课上,讲授式教学是其他所有教学方式选择与使用的基础与前提,学生只有学会了“听讲”,才有可能真正地学会学习,实现学习目标。教师的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发挥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进行《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复习1
时,“知识追溯---创设情景”需要老师来讲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究梳理归纳,复习目标需要老师来讲述内涵与要求,重点难点“三大改造”需要突破到位,零散的知识点需要老师来讲述引导串珠成线,师生合作共同建构出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复习课中导入、师生互动、教学小结、练习反馈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述。初中的课堂教师必须有驾驭、掌控课堂的高超教学艺术,“讲”是主导。
二、读----学生读要指导
目前南京市的中考中历史是开卷考试,一方面确实可以减轻学生负担,符合考查科目的需要,但是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开卷考试对学生的复习态度影响是恶劣的,绝大多数学生对教材有严重的依赖心理,“我平时不需要看书读书,考试时我翻书就是了”这是相当多孩子的看法,实际情况是考试时间2个小时,需要翻的历史书有6本,政治书有5本,还有大量的资料,时间紧张,翻的心烦意乱,成绩不理想是必然的。在复习中必须让学生熟悉教材,引导其学会翻书。
复习中需要设计一定时间来让学生读课本,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具体做
法是:教师结合复习目标,考试要求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学生阅读时注意事件的内在联系,要做到先粗后精,适当勾划,注意归纳总结,读懂教材内容,标出疑点,理清线索。如:复习《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加强、巩固与发展》这一专题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就这一专题去阅读教材,找出与之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梳理出资本主义的酝酿、确立、加强、巩固、发展等五大方面,就思想运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加强的方式、资产阶级性质的文献等问题指导学生读书,独立思考,梳理归纳。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书的过程中老师设问,学生也会去质疑设问,主
动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主体性地位得以凸显,课堂也会生动活泼高效。
三、议----学生议论要引导
议指在复习课堂中学生之间的议论,讨论。是这个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开
卷考试,试题的命制必然有开放性,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历史教育教学的价值体现,复习中要引导学生适当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把历史学活。南京市中考中比较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启示等能力的考查。在复习过程中借史明理,把历史性、时代性和思想性有机结合,就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是必要的。
议的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的看法,然后指导学生去查阅资料,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下寻求正确答案等。例如复习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先指导学
生阅读教材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然后设置问题“请你对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遵循原则提出建议”,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于敏感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如复习近平代史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时,学生往往出现偏激情绪,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只有和平才能促进彼此以及世界的发展。教材的观点是国家的观点,教师应代表社会的主流思想并超越时代发展。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
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分析、探讨中形成竞争交流机制,使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整合者甚至是知识的运用者,而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很大的心理愉悦。
四、练---学生的练习教师要辅导
成绩最终是要学生考出来的,复习的效果必须经过练来体现。尤其在复习阶
段练是重要环节,课堂上要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及时巩固;课后延伸拓展作业回顾;检测考试查漏补缺。练得到位与否决定了复习的成效。
首先要根据讲、读、议中呈现的问题,学生复习中的薄弱方面精心命制习题,这是练发挥作用的前提。其次坚持“有讲必练,有练必阅,有阅必评,有评必讲”的原则。最后至关重要的是要就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借题发挥”,找重点去扩散,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不仅要强调巩固本题,还要联系相近相关的内容加以巩固。就答题的规范性、审题技巧、书写方面进行辅导强化。如一轮复习中实行考点基础过关制:默写、训练、纠错,采用多种方法夯实基础。
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之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坚信,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定能实践课改理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复习中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带来和谐高效的复习课堂,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实
践证明:只要沿着“讲、读、议、练”的教学思路,定会迎来硕果累累的六月!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2002年版;
2.刘军主编:《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3.刘克明主编:《历史教学的理性思考》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问题与问题解决》,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第四篇:关于历史教学设计的思考
关于历史教学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下的历史学科的内容已经基本摆脱了“繁、难、多、旧”的弊病,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信息已经大为减少,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提供了可能,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知识的能力等提供了时间,真正把学生当作了培养成对历史具有一定兴趣和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对象。
历史教育工作者向受教育者传递历史知识信息的是学校历史教学的基本功能;接受一定的历史知识信息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没有了历史知识信息的传递,向学生传授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习惯、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信息是历史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和任务。
所谓历史知识信息传递,是指由历史教育工作者将历史科学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已经基本形成统一认识的信息在师生互动的基础经过一定的讲解、双向交流活动让学生得以掌握的一种教学活动。由于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我们将这一类以历史知识信息的传递为主的教学过程称为历史常规课。
正是由于这类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因此,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应侧重于以归纳历史知识点为例教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中指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作为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的教学课堂,就必须要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一方面上,忌讳只是勾划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这又恰恰是历史教学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的历史教学中不摒弃让学生完全地记诵知识点,不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绝不是新理念下新课程的历史教学。
2、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侧重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从某种角度上讲,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很难让学生的困惑之处主动地表现出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始终不能让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体现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及时使学生学习的状况表现出来,更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难。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参与到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等,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掌握的情况能够比较迅速地反馈给教师,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重复的或无谓的讲解。这样通过自主学习辅以教师的指导、强调,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掌握的效率要高得多。
3、教学较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史实的了解和掌握。
任何一节不管基于何种能力培养的教学,其涉及的内容、教师指导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都不是单一的,作为以历史知识信息传递为主要目的常规课,显然也是如此,不同的是这类教学较侧重于基本史实的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和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的基石,既是学生由感知历史到逐渐加深对历史认识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是常规课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常规课)的设计并不排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不排除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呈现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在设计这类课时,必须注重它所具有的特点,才能在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具体要求 作为教学设计,都具有相同的部分,如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与方法的选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具学具的准备等,但在具体的过程设计中,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又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教学设计。其具体要求如下:
1、重视知识点的归纳方法的举例和引导掌握不同的归纳方式。
教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让教师从不厌其烦的讲授中真正解脱出来。优秀的常规课的教学设计中,往往在教学设计的各部分中都尽量随机而不生硬地对知识信息进行归纳或对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通过对历史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有了这两个历史知识信息的归纳,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前后生产工具的变化,更加明确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再加上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从生产工具的进步到生产方式的变革再到社会变革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了。由此可见,在历史常规课的教学中,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进行归纳,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当然,如果我们能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在举例后让学生逐步尝试这些方法自己进行归纳,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禆益的。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组织设计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由于基本知识内容的减少和难度的降低,历史知识信息的传授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掌握新知的同时,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人在准备做某件事时与蜜蜂筑巢的区别在于人事先有了一个设想或设计,教学也是这样,如果没有教学设计中关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设计,即使在教学过程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往往都会徒有其表,其效果将会不屑言之。好的教学设计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设计。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式的点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常规课的教学设计中要重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重视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巩固措施的设计。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巩固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让学生能够运用教学设计中的归纳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编写一些顺口溜,善于用数字、图表等较易理解、掌握和操作的形式进行巩固。在这一方面,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有较多的归纳和总结。
总之,常规课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以《课程标准》为准,要注意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牢固掌握为最基本的要求。常规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并不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学生的各种活动相矛盾,只要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的手段和方法,都可以在遵循了上面三个基本的具体要求下采用。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学科六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学科六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960年至1368年是宋元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有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宋元时期,农工商业发展,南方经济超过北方。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棉花在南方种植,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都是生活丰富多彩。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元朝统一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并设置机构直接管辖西藏和台湾,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和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元朝是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宋元科技领先世界,火药是应用、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是发展,以及这些技术的传播,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史学成就突出,文学和艺术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名作众多。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辽、北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及政权的并立、对峙。
(2)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宋金对峙形成及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讲述杨家将、岳飞抗金等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5)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分析、归纳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机器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6)了解四大发明,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7)通过归纳宋元科技的特点,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8)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补史书,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感知契丹兴起与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及其活动等史实,认识辽、宋、夏并立是局面和当时民族融合的大背景。
(2)学会通过讲述人物故事识记历史地图,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3)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合作精神。
(4)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5)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的意义,形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是观点。(2)学习寇准、岳飞等人物济国安邦的人生理想和敢于抗敌的崇高气节。(3)通过了解宋代在农业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崇高科学的意识。
(4)通过蒙古和元朝的统一及蒙古政权的扩张战争,支持争议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5)通过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的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事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6)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7)认识宋元时期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1)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2)如何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3)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表现。(4)元朝得 大一统与民族关系的发展。(5)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
(6)火药的发明及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7)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四大发明的传播。(8)《资治通鉴》(9)苏轼开创豪放的词风,李清照,辛弃疾的词。
四、教学难点
(1)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
(2)如何正确评价岳飞的抗金斗争。(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4)客观评价成吉思汗和文天祥抗元。(5)正确认识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6)《资治通鉴》的优点。
五、教学策略
本单元涉及的民族、政权等内容较多,需要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概念,同时还可以尝试用列表归纳的方法掌握重要史实。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想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加深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认识,同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与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力。
六、课时分配:七课时
第一课时 第九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第二课时 第十课
宋金对峙
第三课时 第十一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四课时 第十二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五课时 第十三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 第六课时 第十四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第七课时 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