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3 00:4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于永正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于永正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

第一篇:于永正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

于永正教学实录《卜算子·咏梅》

师:谁愿意背一首古诗给于老师和同学们听?

(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和《题临安》)

师:背得好,你们会背词吗?比如《如梦令》《念妈娇》《卜算子》。(板书:卜算子)(生背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师:还有没有会背词的?(生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

师: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接见台湾贸易代表团的时候,就背了这首词中的四句话,你猜猜江主席会背哪四句?哪四句最能表达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思念?

生:我觉得应该是最后四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对了。在那个特定的情境,这几句诗最能表达我们的感情。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卜算子》。“卜算子”是词牌名。请你来读第一首《卜算子》前面的一句话。

生:(朗读)“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你能把这句话读懂,这两首词就领会了。(板书:反其意而用之)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这两首词。学习古诗文,第一要凭借注释,好多古文古诗都有注释,它能帮助我们学习古诗文,请大家借助注释,先自己读,看能读懂多少,看看你对“反其意而用之”这句话能理解多少。先自己学,不要急着讨论。先自己读,自己思考。(学生身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这两首词,默读的时候认真看看这两首词的注释。看看谁能通过注释读懂这两首词。“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读书要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智慧在哪儿呢,智慧在思考。如果这两首词的意思基本上读懂了,请你考虑这句话“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用”和“之”分别是什么意思?出声读同样可以帮助思考的。每组找一个人朗读,其他同学听、思考,来个小组合作。(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

师:通过听别人朗读,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了“用”和“之”的意思了吗?读懂的请举手。

生:我认为,“用之”,就是毛主席也是“卜算子”的词牌子,写的也是梅花。

生: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题目和陆游的题目相同,写的也都是梅花可是两首词表达的意境不同!

师:他把“反其意而用之”这句话的意思大体上说出来了,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毛泽东用陆游的词牌子,词牌子一样,写的东西一样,这就叫“用之”。能理解这个“用之”,多了不起!再看,“反其意的意思。刚才一位同学说了,毛主席的咏梅和陆游的咏梅意思怎么样?

生:相反。

师:能看出这一点的同学更了不起!于老师再给大家出个难题,请大家再仔仔国细地读,认认真真地想:究竟毛泽东写的和陆游写的《咏梅》有什么不同?这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要会比较。

(学生有的默读,有的在小声读。)

师:(插话)同学们要注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词句子要画下来,做个记号,它会帮助你思考。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分别到其中的几个小组参与讨论。)

师:毛泽东和陆游的《咏梅》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先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怎么样?

生:陆游笔下的梅花有点凄惨。

师:凄惨,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陆游笔下的梅花让人感觉悲哀、悲伤,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它,正如朝廷里没有人欣赏陆游一样。

师:这个事情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资料中找到的。

师:你很会学习。

生:我觉得陆游笔下的梅花比较孤独,悲观。(师板书:孤独,悲观)

生:我从“驿外断桥”中,看到陆游笔下的梅花无依无靠。

师:无依无靠用得好,你很善于表达。

生:孤苦伶仃,无人欣赏。

师:驿站本来就很少有人住,它的帝边有座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无人走了。梅花就长在断桥旁,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无人欣赏。

生:如果把陆游笔下的梅花比作一个人的话,就好像一个要走向生命尽头的人一样,非常地悲观和孤独。

师:体会得多好啊!陆游笔下的梅花除了孤独和悲观之外,还有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陆游这首《咏梅》,是用凄苦抑郁的调子来写的,梅花虽然已经凋零了,但是它的香味仍然存在。

师:是的,表达了一种骨气,但是也表达了一种无奈。无奈中自己还觉得怎么样?尽管你攻击我,打击我,但是我决不和你们同流合污,有人说这叫什么?

生:孤芳自赏。

师:(板书:孤芳自赏)这是一种傲骨,我很同意大家的意见。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特别是在敌人面前,在反对者面前。再看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和陆游笔下的梅花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写的是梅花的勇敢的坚强。

师:(板书:坚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看出来的。春天虽然向我们走来,冰天雪地。但是梅花迎着冰雪,不怕严寒。

生:从最后几句可以看出梅花的大方。

师:还有比“大方”更准确的词语吗?

生:大度

师:(板书:大度)你们能理解到大度,很了不起。还有不同理解吗?

生:我认为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还有一种精神在里面。

师:什么精神?

生:默默无闻,为别人奉献的精神。

师:(板书:奉献)他说的比大度更具体了,默默奉献,大家看于老师写这个“奉”字,春字头的一撇一捺要写得夸张一点。(老师边说边两臂展开作了一个伸展的动作)默默无私奉献。这个同学说得多好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把这个解释为奉献的。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十分地勇敢,有大无畏的精神。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一句可以看出,那时天气已经是十分寒冷了,但是梅花依然还是开放得很俊俏。

师:面对着严寒,灿烂地开放,有一种无畏的精神。

生:我可以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他笔下的梅花: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师:(板书: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大家一起书空。能看见么?这是一种独特的见解。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坚强的,是无畏的,是默默奉献的,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它并不是跟虽人争奇斗艳,而只是默默地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

师:是的,只是告诉人们,告诉其他的花: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分享春天的温暖,春天的阳光。

生:我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看出,毛泽东好像就把自己比成了那朵梅花,把山花比作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他就会在人民之中,十分地开心。

师:好的。说到我前面去了,不得了。咱们通过自己的读和思,看出了这两位词人笔下的梅花的不同点。刚才于老师说了,读古诗文,第一要借助注释;第二,有些古诗文还要知道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板书:写作背景)注意写作背景,也就是说,词人和作家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这首词、这篇文章。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那么对这两首词真正的寓意,也就理解得更清楚、更明白了。下面来看介绍陆游情况的资料。(出示投影)

生:(读)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人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师: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因作此词,因此写了这首词。陆游写了一百多首咏梅的诗词,这是其中的一首。再看毛泽东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出示投影)请你来读。

生:(读)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并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毛主席写这首词来鼓励全党同志。

师:大家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这就是两位诗人当时写《咏梅》的背景。了解了他们写作的背景,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大家说说这两首词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古人说过“诗言志”,诗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先说陆游的,请讲。

生:表达了他当时不受皇帝的信任,而且投降派也在排挤他的时候,他不为动摇,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孤芳自赏的精神。

师:孤芳自赏是当时情况下的一种无奈,正如你刚才说的,它不仅表达一种无奈,而且表达了自己的一种骨气,一种傲气,表明自己爱国的思想是永远不变的。陆游活了85岁高龄,他的绝命诗,大家会背吗?(生齐背《示儿》)

师: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投降派排挤我,打击我。但是,我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生在于老师震撼人心的诵读中,不禁也跟读起来。)

师:大家再看,毛泽东在这个背景下写这首《咏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他想鼓励全党同志,不要害怕,要像梅花一样坚强无畏。

师:要敢于和一切困难作斗争。(板书:敢于斗争)毛泽东的性格是不屈服的。什么困难他也不怕,什么敌人他也不怕。明明说美国很强大,他说:“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就是毛泽东的性格。仅仅是不怕困难吗?仅仅是敢于斗争吗?你看,当时的苏联攻击中国共产党想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那毛泽东写这首词是什么意思呢?

生:大度。

师:对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为了争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我们一切为了人民,就像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当我们的人民生活富裕了,我们就感到无比地欣慰。这就是毛泽东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多么宽广的胸怀,这就是中国人民的胸怀!

师:通过今天这两首词的学习。我们来简单归纳一下读古诗文的方法:第一要反复诵读读的时候要注意注释,它会帮助我们理解;第二,有些古诗文,要想真正理解它的意思还必须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反其意而用之”懂了吗?

生:懂了。

师:在这里,他们用的都是“卜算子”这个词牌,同样写的是梅花,但是他们两个写的意思不一样。好了,下面我们来看谁能读出这两首词的不同感情?各人练习各人的。先读陆游的,再读毛泽东的。(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练得怎么样?会背吗?第一,要背下来,然后再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诵。会背的举手。(学生举手不多)

师:再背。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学生继续背诵)

师:谁能读出这两首词不同的思想感情?第一次大家可以看着书朗诵,第二次要求不看书背诵。请你来帮我指定一个。(于老师对这个学生说了一句悄悄话)

生:高欣。

师:请你先读毛泽东的。(生朗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师:再读第二首,要读出不同感情。

(生朗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读后掌声一片。)

师:好。读出区别来了。谁愿意来背诵?而且到前面来的和于老师比赛。(还找到那个同学说悄悄话)请你再推荐一个。

生:(微笑着)郭嘉。

师:请到前面来。能背吗?

(背诵两首《卜算子·咏梅》,在背诵到陆游的词时,有一句话背错了,于老师即时进行了纠正,学生背完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该我背了,大家坐好。请看于老师的表情。(于老师的朗诵声情并茂,两首词的感情迥异,读后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师:这边的四组同学把你最喜欢的毛泽东的词里面的诗句写下来,那边的四组写陆游的。我也把我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送给大家。(生认真地写)

师:(拿起一个学生写完的作品)他喜欢的诗句是:“悄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多么宽广的胸怀啊。大家看,于老师把自己写的诗句展示给大家。(投影:于老师精心书写的硬笔书法作品,用楷书和行草眷写的毛泽东和陆游词中的名句。)我喜欢的毛泽东的诗句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我喜欢的陆游诗句是用行草写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喜欢陆游的傲骨和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情怀。我把这些作为礼物送给小朋友,希望小朋友在背诵古诗文的时候,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把字写好。好吗?

(学生互相传递复印的书法作品)

师:大家喜欢于老师的这幅字吗?

生:喜欢

师:不仅要喜欢字,更要喜欢这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喜欢这两首诗词。下课。

在于老师的这节课上,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

一、教师板书的功底和认真态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努力去学习并实践的,因为我们必竟在实践者身正为范。

二、教师对学习引导的循循善诱,不急不躁,与亲和力,让学生学习的轻松,听得愉快。

三、教师对于学法的指导的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四、教师对于语言感悟的指导,体会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升华。

五、教师对课堂知识的有效扩充,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渗透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

六、教师能够把语文看成一个生成、补充、拓展、延伸、再生成、再补充、再拓展、再延伸的过程,让语文学习做到了举一反三,源源流长。

但是纵观于老师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有这样几点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就是教师对于课前交流的环节,当学生的回答没有像老师预设的那样好时,是不是不需要老师把学生带入我们事先画好的圈内?

二、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收尾,也许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更多地亲和力,但是让人觉得总有些牵强,不尽人意。

三、于老师的京戏唱得很好,可为什么要放到课后呢?

让学生带着对老师的好奇与崇拜走进课堂岂不更好?

以上只是听课过程中的点滴想法,不一定对,但也是当时真切的想法。

心声

于永正——倡导“朗读”的代名词

仔细聆听于永正老师的课会发现学生的“朗读”特别多,而且读得特别到位一,其根源在于于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古诗词演绎得如同天籁。“朗读能赋予教材生命化,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读好了,就什么都有了。”的确值得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就于老师《卜算子咏梅》课堂来说,我以为于老师提出两大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简简单单教语文”和“引导学生带着思考进教室”。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以词的小序位抓手,理解毛泽东词和陆游词的不同意境。从谈感受入手,不去一字一词区分,再通过读,读出感受;之后,通过了解词的时代背景来谈感受,读出感受。读之后背、质疑。步骤简单清晰,始终以语文问题谈语文。

于老师提倡的“简单语文”就是还原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就是在落实语文的工具性的基础上发展语文的人文性。让热热闹闹的语文教学过程回归宁静、回归简洁,从而变得纯朴,变得真实。

第二篇:《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

《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 于永正

师:谁愿意背一首古诗给于老师和同学们听?(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和《题临安邸》)

师:背得好,你们会背词吗?比如《如梦令》《念奴娇》《卜算子》。(板书:卜算子)(生背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师:还有没有会背词的?(生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

师: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接见台湾贸易代表团的时候,就背了这首词中的四句话,你猜猜江主席会背哪四句?哪四句最能表达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思念?

生:我觉得应该是最后四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对了。在那个特定的情境,这几句诗最能表达我们的感情。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卜算子》。“卜算子”是词牌名。请你来读第一首《卜算子》前面的一句话。生:(朗读)“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你能把这句话读懂,这两首词就领会了。(板书:反其意而用之)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这两首词。学习古诗文,第一要凭借注释,好多古文古诗都有注释,它能帮助我们学习古诗文,请大家借助注释,先自己读,看能读懂多少,看看你对“反其意而用之”这句话能理解多少。先自己学,不要急着讨论。先自己读,自己思考。(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这两首词,默读的时候认真看看这两首词的注释。看看谁能通过注释读懂这两首词。“读书切忌在慌张,涵咏功夫兴味长”,读书要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智慧在哪儿,智慧在思考。如果这两首词的意思基本上读懂了,请你考虑这句话“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用”和“之”分别是什么意思?出声读同样可以帮助思考的。每组找一个人朗读,其他同学听、思考,来个小组合作。(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一个小组的讨论。)

师:通过听别人的朗读,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了“用”和“之”的意思了吗?读懂的请举手。生:我认为,“用之”,就是毛主席也用“卜算子”的词牌子,写的也是梅花。

生: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题目和陆游的题目相同,写的也都是梅花,可是这两首词表达的意境不同!师:他把“反其意而用之”这句话的意思大体上说出来了。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毛泽东用陆游的词牌子,词牌子一样,写的东西一样,这就叫“用之”。能理解这个“用之”,多了不起!再看,“反其意”的意思。刚才一位同学说了,毛主席的咏梅和陆游的咏梅意思怎么样? 生:相反。

师:能看出这一点的同学更了不起!于老师再给大家出个难题,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想:究竟毛泽东写的和陆游写的《咏梅》有什么不同?这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要会比较。(学生有的默读,有的在小声读。)

师:(插话)同学们要注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词句要画下来,做个记号,它会帮助你思考。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分别到其中的几个小组参与讨论。)

师:毛泽东和陆游的《咏梅》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先说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怎么样? 生:陆游笔下的梅花有点凄惨。师:凄惨,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陆游笔下的梅花让人感觉悲哀、悲伤,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它,正如朝廷里没有人欣赏陆游一样。师:这个事情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资料中找到的。师:你很会学习。

生:我觉得陆游笔下的梅花比较孤独、悲观。(师板书:孤独、悲观)

生;我从“驿外断桥”中,看到陆游笔下的梅花无依无靠。师:无依无靠用得好,你很善于表达。生:孤苦伶仃,无人欣赏。

师:驿站本来就很少有人住,它的旁边有座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无人走了。梅花就长在断桥旁,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无人欣赏。

生:如果把陆游笔下的梅花比作一个人的话,就好像一个要走向生命尽头的人一样,非常地悲观和孤独。师:体会得多好啊!陆游笔下的梅花除了孤独和悲观之外,还有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陆游这首《咏梅》,是用凄苦抑郁的调子来写的,梅花虽然已经凋零了,但是它的香味仍然存在。师:是的,表达了一种骨气,但是也表达了一种无奈。无奈中自己还觉得怎么样?尽管你攻击我,打击我,但是我决不和你们同流合污,有人说这叫什么? 生:孤芳自赏。

师:(板书:孤芳自赏)这是一种傲骨,我很同意大家的意见。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特别是在敌人面前,在反对者面前。再看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和陆游笔下的梅花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写的是梅花的勇敢和坚强。

师:(板书:坚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春天虽然向我们走来,冰天雪地,但是梅花迎着冰雪,不怕严寒。生:从最后几句可以看出梅花的大方。师:还有比“大方”更准确的词语吗? 生:大度。

师:(板书:大度)你们能理解到大度,很了不起。还有不同理解吗? 生:我认为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还有一种精神在里面。师:什么精神?

生:默默无闻,为别人奉献的精神。

师:(板书:奉献)他说的比大度更具体了,默默奉献,大家看于老师写这个“奉”字,春字头的一撇一捺要写得夸张一点。(老师边说边用两臂展开一个伸展的动作)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个同学说得多好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把这个解释为奉献的。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十分勇敢,有大无畏的精神。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一句可以看出,那时天气已经是十分寒冷了,但是梅花依然还是开放得很俊俏。师:面对着严寒,灿烂地开放,有一种无畏的精神。

生:我可以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他笔下的梅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师:(板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家一起书空。能看见么?这是一种独特的见解。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坚强的,是无畏的,是默默奉献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谁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无私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它并不是跟别人争奇斗艳,而只是默默地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

师:是的,只是告诉人们,告诉其他的花: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分享春天的温暖,春天的阳光。生:我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看出,毛泽东好像就把自己比成了那朵梅花,把山花比作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他就会在人民之中,十分地开心。

师:好的。说到我前面去了,不得了。咱们通过自己的读和思,看出了这两位词人笔下的梅花的不同点。刚才于老师说了,读古诗文,第一要借助注释;第二,有些古诗文还要知道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板书:写作背景)注意写作背景,也就是说,词人和作家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这首词、这篇文章。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那么对这两首词真正的寓意,也就理解得更清楚、更明白了。下面来看介绍陆游情况的资料。(出示投影)生:(读)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此作词。师: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因作此词,因此写了这首词。陆游写了一百多首咏梅的诗词,这是其中的一首。再看毛泽东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出示投影)请你来读。

生:(读)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并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毛主席写这首词来鼓励全党同志。

师:大家一起读读。(生齐读)

师:这就是两位诗人当时写《咏梅》的背景。了解了他们的写作背景,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大家说说这两首词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古人说过“诗言志”,诗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先说说陆游的,请讲。

生:表达了他当时不受皇帝的信任,而且投降派也在排挤他的时候,他不为动摇,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孤芳自赏的精神。

师:孤芳自赏是当时情况下的一种无奈,正如你刚才说的,它不仅表达一种无奈,而且表达了自己的一种骨气,一种傲气,表明自己爱国的思想是永远不变的。陆游活了85岁高龄,他的绝命诗,大家会背吗?(生齐背《示儿》)

师: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投降派排挤我,打击我。但是,我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生在于老师震撼人心的诵读中,不禁也跟着读起来。)

师:大家在看,毛泽东在这个背景下写这首《咏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他想鼓励全党同志,不要害怕。要像梅花一样坚强无畏。

师:要敢于和一切困难作斗争。(板书:敢于斗争)毛泽东的性格是不屈服的。什么困难他也不怕,什么敌人他也不怕。明明美国很强大,他说:“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就是毛泽东的性格。仅仅是不怕困难吗?仅仅是敢于斗争吗?你看,当时的苏联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那毛泽东写这首词是什么意思? 生:大度。

师:对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为了争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我们一切为了人民,就像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当我们的人民生活富裕了,我们就感到无比的欣慰。这就是毛泽东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多么宽广的胸怀,这就是中国人民的胸怀!

师:通过今天这两首词的学习。我们来简单归纳一下读古诗文的方法:第一要反复诵读,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注释,它会帮助我们理解;第二,有些古诗文,要想真正了解它的意思还必须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反其意而用之”懂了吗? 生:懂了。

师:在这里,他们用的都是“卜算子”这个词牌,同样写的是梅花,但是他们两个写的意思不一样。好了,下面我们来看谁能读出这两首词的不同感情?各人练习各人的。先读陆游的,再读毛泽东的。(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练得怎么样?会背吗?第一,要背下来,然后再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诵。会背的举手。(学生举手不多)

师:再背。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学生继续背诵)

师:谁能读出这两首词不同的思想感情?第一次大家可以看着书朗诵,第二次要求不看书背诵。请你来帮我指定一个。

(于老师对这个学生说了一句悄悄话)生:高欣。

师:请你先读毛泽东的。

(生朗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师:再读第二首,要读出不同感情。

(生朗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读后掌声一片。)

师:好。读出区别来了。谁愿意来背诵?而且到前面来和于老师比赛。(还找到那个同学说悄悄话)请你再推荐一个。

生:(微笑着)郭嘉。师:请到前面来。能背吗?

(背诵两首《》,在背诵到陆游的词时,有一句话背错了,于老师立即进行了纠正,学生背完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该我背了,大家做好。请看于老师的表情。(于老师的朗诵声情并茂,两首词的情感迥异,读后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好,现在老师为大家唱段京戏。

第三篇:于永正教学实录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

教育案例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记者感悟]

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尤其是能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肯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

第四篇:于永正教学实录

于永正教学实录——《草》片断赏析 教育格言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

教育案例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记者感悟]

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尤其是能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肯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生: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生:到了冬天,小草叶子黄了,耷拉脑袋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师:多聪明!

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的下面,能写对,说说明他懂了。(一位小朋友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众赞叹。)

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众赞叹)

[评: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枯”和“荣”的含义,这样便把含义深奥的“枯”和“荣”,变得浅显易懂了。] 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将“草原图”上的草涂成黄色),大火一烧(说着又用红笔在草上画上火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生: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生:河边上的草烧不完。(笑声)

师:白居易说的“烧不尽”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这一句点拨得好。] 生: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评:学生很能动脑筋,说虽然烧着了地上的草,但草根没有烧着,这是老师循循善诱的结果。这叫“会教”。] 师:对呀!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说完画了下面的图。)师: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许多小朋友举手)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

[评:教师教学第四句“春风吹又生”,教学时是利用图画让学生自己画“春风吹又生”的情况,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小朋友看图思考。于老师请一位举手最高的小朋友到黑板上画。这位小朋友用绿粉笔在地平面上画上了草叶,如下图。)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

生:(指着图)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意思你理解了。不过,大家对这位小朋友的画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画的草太高了。春天来了,草不能一下子长那么高。(众笑)师:请你来改一改,好吗?(该生将草叶擦掉,改为草芽.)师:说说你画的意思。生: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发芽了。师:改得有道理。

生:于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没画上去。师:你能把春风画下来吗?

生:能!(他走到黑板前,用白粉笔在草的上方画上了几条斜线。)

师:噢,这就是风!(众笑)可是风看不见呀!想一想,怎样画,能使人感到在刮风。

[评:这就叫循循善诱。](该生把线条和草擦掉,又改为下面的样子。)(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并为之鼓掌。)

[评:这位小朋友真聪明,风是看不见的,风从左边吹来,草向右边倾斜,这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是位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从你的画中,我看出了,春风是从这刮向那边的,而且风很轻很轻,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小草的脑袋。现在请小朋友跟于老师朗读这首诗。(于老师抑扬顿挫、有感情地领读全诗。)小朋友,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小草不怕烧,很勇敢。生:小草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师:(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顺手将“顽”写在“强”前边,并在“顽”上加上拼音wán。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正因为这样,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请小朋友朗读这首诗,看谁能背诵出来。[评:对小草生命力的评价,其实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巧妙结合。](学生认真朗读,老师指名背诵。)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评:最后教师和学生扮演角色背诵这篇古诗,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于老师把课堂教学戏剧化了,把检查跟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众笑)[评:教师带着风趣的口吻,表扬这位学生,给这位学生极大的鼓励。]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评:教师故意把作者白居易说成是李白,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记忆。]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评:教师故意把诗句背得结结巴巴,让学生背出来,这又是一种检查和鼓励方式。]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嘛写草哇?

[评:教师故意反问,那么多花不写,干嘛写草哇?学生回答,因为草很顽强,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生:(一楞)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摹上的草长得很茂盛。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评:教师故意把“枯荣”说成“窟窿”,两个词音相近,义不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辨间能力,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词汇。]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

[评:教师故意说,“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这以又一次进行了今昔对比的思想教育。]

第五篇:于永正教学实录

于永正课堂实录

于:衣着革履,西装革履,改一改,改成西装革履,比我穿得好,活得休闲,西装革履,听见吗?接着读。

生:一个夏天的下午,车站上排满了人,一位穿着时尚女裙,穿着高跟鞋的女青年,被那位穿着西装革履的男青年狠狠地推了一把。他十分粗鲁。“年纪轻轻的,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啊 ?说完话,又狠狠地瞪了男青年一眼。“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男青年眉毛一挑,瞪圆了眼,毫不示弱地大骂。他的眼睛瞪得比女青年的还圆,眼光变成了火苗。于:停下来,投影出示

这段话

大家看看,写得好不好?到这儿念(叫学生过来)把这句话再念一遍。

生:男青年眉毛一挑,瞪圆了眼,毫不示弱地大骂。那眼睛瞪得比女青年的还圆,眼光变成了火苗。

师:是不是叫生动?是不是叫具体?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读了这句话就好象看到了男青年一样,他的目光不是一般的,不是亲切的,不是温柔的,是火苗,是火苗,这句话加20。

于:往下读

生:女青年把男青年推了一把,“凶什么凶,你挤着我了,你!”说着双手往腰里一叉。男青年看女青年要动武了,把袖子都撩了起来,呵,好一副我是老大我怕谁的架势。于:停下来,好一副我是老大我怕谁的架势,加引号的。你引用了一句俗语。这句话为他的文章增色不少,加十分。

生:“来劲了是吧?”“算了,算了。”一位老年人心平气和地劝着二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女青年听了仿佛懂得了什么。她的脸红得像烧熟了的螃蟹壳,这时—— 于:停下来。像螃蟹就不错了,像螃蟹壳就难看了,把壳去掉 生:女青年慢慢向男青年伸出右手。

于:停,这时,逗号,女青年慢慢地向男青年伸出了右手。伸出右手,什么意思? 不但承认错误,而且主动热情以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认识。提高了认识了。

生:一辆公交车缓缓地停了下来,男青年对女青年示意你先上吧。

于:没想到吧,不打,不识,不成交。说不定这二位还会成为好朋友。女青年那么有礼貌,男青年有绅士的风度,“你先上。”这就是文明人。听见了没有,这篇文特别优秀,这个结尾再加20。一共多少分? 生:50 于:总得分 100加50,等什么?掌声啊!生:热烈鼓掌

于:(对学生)你有话对我说吗? 生:谢谢 于:谢谁?

生:谢谢于老师

于:不对,你今天展示的是你的昨天,要感谢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同时要感谢自己的努力。握个手,祝贺你。这位同学你请站起来。(指另一个男同学)于:听了二位的作文,你有什么想法? 生:写得很好

于:什么对你帮助最大?

生:他们的动作写得很传神,会改这篇作文吗? 生:会

于:请坐,咱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节继续。咱们哪个同学是班长。下课。

第二节

于:上节课,我们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通过我们的想象写出了优秀的作文。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写人物对话,记住:好多事都是通过写话表现的,对话写好了事情就结束了。一定要掌握好写人物对话的方法。这节课咱们来个相反的练习,这节课叫只见其人,不见其声。看一幕哑剧。什么叫哑剧?

于:顾名思义,哑剧就是光有演员的表演,就是不说话,哑巴剧。但是你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想象推断出,猜出他们会说些什么。完全可以,人人都有一对想象的翅膀,今天一会演出的是,叫什么名字?(问两个学生的名字)于老师在剧中扮演一位老师,该学生扮演一位学生。扮演的一位老师姓什么,学生扮演的姓什么你们自己取。起名字也要想象,一边看一边想剧中的人会说什么。这是重点,开始。师生表演哑剧

剧情大意:老师让一位学生把作业本送到讲台 前让老师检查。老师一会儿眉开眼笑,竖起大拇指加以赞许,一会儿皱起眉头,一边表示惋惜,一边进行批评。检查完毕,令该生回到座位,把错误改正过来。

于:这个哑剧表演些什么看懂了吗?很简单的事,检查作业。至于检查什么作业,你们想。老师在做这个动作时怎么夸他,在不该错了却错了时候,老师会怎么批评他,会说些什么话语。把老师的心情表达出来,只见其人,不见其声。好想想剧中的人会说什么?难不难有意思没意思?这件事情在对话过程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怎么样?叫你写下来有没有困难(对一个学生说)

生:有一点点困难。但是我可以写出来。

于:咱们期待着。我最喜欢听这句话。就凭你这句话,呆会儿你上来的话,于老师会给你加分。困难是有的,但我可以写。先取题目吧。(3遍)生写片段,教师指导。

于:写作是庄严的事情,是非常庄重的。写对话要分段,还是上节课的两个要求。2,是写好提示语。还要注意提示语的变化。加油,孩子。(对一生)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剧中人物的设定。(指导学生)好,(中间指导一个学生)坐好。加油加油(对一生)分段了,你进步了(对一生)继续指导刚才那个学生。教师巡视学生。做好改的准备,让我听得见你的声音。(学生自己修改,自己读。)你写的很好(指向一学生)咱们先听同学的题目,然后你点喜欢听那个人写的题目。再改改。好不好?指着一列同学报题目:表扬与批评

师生之间

大意失锦州

听见没有

大意失锦州

一学生还没写好,快点

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 批作业

不专心

对与错

作业**

师(作业的对与错)

作业的质量

乖乖老师的阴阳谱

检查作业

这4行同学报的题目,你想哪个/? “ 大意失锦州

乖乖老师的阴阳谱”两个意见,听哪个?请乖乖老师的阴阳谱上去,对大意失锦州再好好念念,做好准备

生:乖乖老师的阴阳谱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的脚步随着铃声踏井了教室,静候乖乖老师。停下来,“静候”词语用的好,“静候”着乖乖老师,什么概念,很守纪律,鸦雀无声,只等老师竟来上课,听上去很有礼貌,恭候老师。不一会儿,老师捧着一大堆书进了教室,他今天的心情似乎格外不错,宽厚的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乖乖老师搓了搓手,乐呵呵地问大家:作业完成了吗?完成了,大家说。乖乖老师接着说,那咱们开始检查了。于:停下来写地好读的好,从他的语气当中,可以看出老师很温柔。

生:二麻豆

于:二麻豆好名字,大家一笑不要紧,加五分。读 生:“今天就从你开始吧,本子拿过来!”老师架起大眼镜,眯缝着眼睛说。二麻豆利索地从 2 书包里抽出作业本。

于:从利索中可以看出他很自信,动作很快。“利索”的动作前面加五分 生:走上讲台把小脸跟乖乖老师的脸凑地近近的。师:观察的仔细,才能写得这么仔细。

生:好,不错,乖乖老师的心情越来越不错。乖乖老师摸了摸二麻豆的头,和颜悦色地说:这几道的题的方法你用的恰当好处,思路清晰,技巧灵活。小脑袋瓜子,真好使。于:看来夸得好,会夸,他说老师会夸,实际上是他会夸,夸的好,加十分

生:二麻豆摸摸撩撩亮光光的头发,拍拍乖乖老师的马匹:这离不开您的精心教导。于:拍得好

生:乖乖老师检查他的第二页:检查计算。乖乖老师的脸像夏日的天说变就变。在他的本子上打了个大叉叉,气得鼻子上的眼镜都掉了下来。于:夸张,夸张好啊。加十分

生: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前面的题目是不是都抄的,啊? 于;好,语气多好啊,啊?

生:二麻豆,委屈地哭了起来,呜呜地说着大家听不来的见解。于:呜呜地说着大家听不来的见解。加十分 生:“被老师气得轰下了台”,还没写好 于:继续往下说,你有这个才能

生:无语

于:到这儿也可以出示学生的文稿:字多清晰,看起来多舒服。刚刚分数都忘记算了。加了几分,写得好读得好,180分,掌声鼓励。

生:鼓励

于:请大意失荆州的 来这是关羽哦,身材够高了的哦

听说关云长身高两米多 生:大意失荆州。早上于老师拿着备课本走进了教室。于:于老师演于老师

生:把作业本拿上来让老师瞧瞧,于老师站在讲台上说。小明拿上作业本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

于:拿上作业本,拿起作业本,上给个起

生:小明拿起作业本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信心十足地说:给你,于老师。于老师接过作业本一看,字迹端正,很清晰,便赞到:字写得不错,要好好表扬一番。于是翘了一个大拇指送给小明。

于:恩,翘个大拇指

生:小明也接受了,不时还摆出一副胜利者的架势 于:挖塞!做手势

生:那当然,我可以经过精心辅导的 于:又拍马屁

生:这些难题对我来说,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于:棒,这些难题对我来说,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加二十 生:小明挺了挺胸。“小明啊,好好干,争取成为举世瞩目的数学家,报效祖国。于:素质教育,高度够高的

生:可是于老师,一会儿就变了一副神情。对小明火冒三丈地说:

于:应该是火冒三丈地对小明说

生:火冒三丈地对小明说,小明啊,前两道你都做对了,后面这么简单的题目你怎么做错了呢?

于:如此简单的题,你怎么能做错呢?

生:这太令我失望了

于:这表现了老师的心情

生:这太令我失望了,于老师在讲台上转来装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于:这说到我心里去了。我就是恨铁不成钢。凡是用了恨铁不成钢的都站起来,太遗憾了

只有两个人。同学们什么叫观察,观察要会思考。要会想象的。生:小明凑了过来,果然错了,漏掉了一个小数点

于:就一个小数点啊

生:他难过极了,眼泪像雨点一样往下滴,“哎,眼泪要是能变成小数点,那该多好啊” 于:好,这么好的愿望啊。掌声鼓励20分 生:关羽大意失荆州,小明大意失百分。

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小明大意失百分。这段好不好(投影出示)分段多清晰啊!他要加多少分?140分,鼓励!于:询问其他同学的题目

生:述

(大地与蓝天 表扬与批评

批作业

对了,错了,黑老师的脸

检查作业 马失前蹄

于: 想听谁的? 生:述

于:想不想听

大地蓝天

大地蓝天

谁演的?

过来!生:《大地与蓝天》

丁零零,大地老师迈着轻快的脚步走了教室,于:明白了题目,老师叫大地,生:我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完了,同学们齐声回答。蓝天同学,你的作业做完了吗/于:哦,老师叫蓝天,学生叫大地。加20分

生:大地老师和颜悦色地问道。蓝天胸有成竹地回答。做完了。还大幅度地点了点头。于:还小幅度?太自信了。

生:把你写的作业拿上来吧。大地老师说。我看看你做的怎么样?蓝天拿着作业满怀信心地走了上去。恩,不错。大地老师点点头。字迹很工整。恩,有进步。蓝天开心地抓抓了后脑勺。嬉。看着蓝天的作业,大地老师喜上了眉梢。哇,蓝天,你不错。初中的数学题都会做了,真聪明。将来说不定会成为数学家。让老师也跟着你一起光荣。好好干吧。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下,蓝天涨红了脸。

于:在羡慕的眼光中,不是眼光下,生:在同学羡慕的眼光注视下,不对,应该是幸福的涨红了脸,因为大地老师给了大熊式的拥抱。

于:大熊式的拥抱,妈呀,真吓人,但这样的拥抱我情愿不要,夸张,有意识,加10分 生:这道题好象不对,大地老师露出了疑惑。在哪里,蓝天马上紧张了起来。“哎呀,蓝天,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大地老师气得团团转。“你这样怎么能让我放心,这样蓝天就要塌下来了。

于:天塌下来大地垫在那儿呢

生:大地老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眉毛都拧到了一块,“对不起老师,蓝天抹着眼泪走下了讲台。

于:走下来讲台,精彩不精彩?十分精彩。

出示:《大地与蓝天》多清晰啊,掌声鼓励。最后时间关系,我想请这位同学来读,你的写完了吗?为他写完了鼓掌,对他来说写完就是了不起的进步。读慢一点,把声音读清晰一点

于:题目

生:笑与哭在一瞬间 于:继续

生:上课了,徐老师拿着课本走进了教室,“请大家拿出我昨天语文课布置的作业,我来检查一下。王二把你的作业本拿上来。”王二不紧不慢地拿上作业走上讲台。“给,老师。”王二自信地说。“恩,不错,第一题做对了,好。”老师点了点头说,“恩,第二题也做对了,不愧是我们班的学习尖子!”老师赞叹不已。老师看到第三题时,徐老师破口大骂:“怎么了?这样的难题都做对了,这么容易的一题倒做错了? 于:最简单的那一题倒做错了

生:徐老师,急了起来,用手指在王二的头上,戳了一下。王二哭了起来,眼泪不停地往下流。“哭什么?快回自己的位置上去改一下,还不快去?真是气死我了。”老师对王二瞪了一眼,王二擦着眼泪向自己的座位走去。这一瞬间,王二的脸由笑变哭。于:出示 学生作文。分段了,大多数的形式写得很好,字有点,有点„„ 生:有点歪

于:大家说多少分 ?你得到这么高的分吗? 生:没有

于:你想对我说什么? 生:谢谢老师

于:你应该谢谢你现在的老师,也应该谢谢你自己的努力。

生:鼓掌

于:同学们坐好,回去以后把你最好的一篇拿出来修改,抄到作文本上交给班主任老师。我相信班主任老师对他的评价一定比我高。通过这两堂课,我相信你在读课外书的时候,会特别注意作家是怎么样来写人物变化的?当你关注作家对人物描写的时候,那么反过来,你的作文会更好。你还有什么对我说? 于:略

下载于永正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于永正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于永正《月光曲》教学实录

    于永正:《月光曲》教学实录 第 一 课时 (上课铃声落,师生问好之后,片刻,教室里响起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声音由弱到强,由强到弱。) 师:(深沉地)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

    于永正教学实录[最终版]

    《圆明园的毁灭》 师:同学们好! 生:于老师好! 师:怎么知道我姓于的? 生:老师说的。 师:说我姓于。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 生:你叫于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 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

    于永正教学实录——《水上飞机》

    于永正教学实录——《水上飞机》 第一课时 师:今天学一篇课文,看老师写~板书课题:水上飞机 生:齐读 师:谁能把这种飞机和其他飞机有什么不同说一说,也就是把它的特点读出来? 生:指......

    《考试》教学实录--于永正

    《考试》教学实录--于永正(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怎么......

    于永正《狐假虎威》实录

    于永正老师教《狐假虎威》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板书:)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

    经典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考试》(

    经典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考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考试》(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我来......

    于永正全神贯注文字版教学实录(5篇)

    于永正《全神贯注》课堂实录 一、开课: 师:我赠送给同学的两句名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师:谁愿送我几句名言? 生:„„(共有6名......

    于永正《新型玻璃》教学实录

    《新型玻璃》 教学实录 第一教时 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一种东西,他是透明的固体。它会出现在我们家的窗户上,也会出现在汽车的门上,还会出现在我们用来看见自己的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