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爱我家 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抚养我们的辛苦。认识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增强学生热爱家庭和父母的情感。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亲情,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教学难点:
如何真正认识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如何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准备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教学法法,讨论学习教学法,点拨指导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是我们每个人永远依恋的的地方,那么我们爱自己的家吗? 学生回答:我爱我家
老师板书课题《我爱我家》 活动一:我讲我家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家又是不一样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家里都发生了那些让你难忘的事呢?请同学们互相分享一下。
(找几个有不同家庭状况的学生讲自己家里发生过的故事,这样更具有代表性)听了几个同学家里的故事,我们每个同学有什么感想呢?是不是更爱自己的家了呢?对家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呢?
学生发言交流。得出家庭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老师总结:家是一个港湾,是第一所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使我们尽情享受亲情和温暖。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讲述与倾听的结合来感受家庭的快乐和趣味 活动二:爱的无悔
播放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并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听了这一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老师提问,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老师总结:父爱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不计回报的。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听音乐和听音乐背后的故事,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活动三:听“丢丢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下面我们听丢丢的故事。
播放故事内容,老师提出问题
1、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2、丢丢的妈妈爱他吗?
(听了这个故事,先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回答)
老师总结:爱一种责任,父母抚养孩子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爱是什么?爱是一种责任 活动四:说说我的责任
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对家庭又有哪些责任呢?(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总结:我们要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和父母共同努力创造我们幸福的家。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在相互交流中,认识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 小结
我们今天的题目是《我爱我家》,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家”是什么,又通过丢丢的故事感受了“爱”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教学反思:本节教学内容较简单,学生以理解,学生参与性较强,讨论激励,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感受家的温暖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与家人沟通的能力。通过故事的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家的含义和家人的重要性。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课堂语言组织不够规范,课堂活动把握的不够好,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第二篇:我爱我家教学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与父母家人和谐相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夸夸父母的游戏活动中使学生深有感触,深深地感受到: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无私的爱、永恒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和父爱。还有在最后的课堂延伸活动中,在感谢父母抚养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写出来。同学们能有感而发,发自内心的感谢父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了提升。
不足之处:
1、在案例分析——“丢丢的故事”时,问题的设定“丢丢有家吗?”思考不周,使学生存在歧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应考虑的更加全面一些。
2、各环节时间安排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以至于当堂训练这个环节没有完成。所以在备课时要注意安排各环节的时间。
第三篇:我爱我家教学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1
一、载情于信患,抒情于技术。
本课是一堂情感体验课,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现场教学情况来看,这个效果应该是达到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流下丁感动的眼泪。学生在课后的作文中写道:“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亲恃,什么是爱,怎样去爱我们的亲人,爱我们的家。它挖掘出了一直深埋在我们心底那最真诚的东西——爱。”“我一直认为,我家不够豪华,亲人不够关心我。但上了这节课后,那种想法已经不在我脑海中存在了。因为,家豪华,只是一具空壳,重要的是家庭和美……我更爱我的家了。
“现在,我会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帮助父母分担一些事情,这样,生活令变得更加美满”……上课的时间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学生们见到我,仍然会谈起那堂课,由此看来,这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孩子们产生深刻情感体验的各种手段中,有语言,更有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手段记录学生家庭生活的精彩、老师家庭生活的精彩,再到课堂上展现出来,更增进了学生们对彼此家人和家庭的了解。学生在课后的作文中写道:“在上课之前,各组同学都用苹果机的IMOVIE做了许多关于家的故事的影片。我也不例外。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地完成它,是饱含着对家之爱去完成的……”可见,学生们拍摄、编辑的过程,是在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家人情感交流的过程。记录的过程,是情感积累的过程。而展现的过程,则是情感激发的过程。学生们说:“……老师邀请同学们上台将自己所在小组制作的影片介绍给大家,同学们轮流走上台,心中满怀激动与紧张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与亲人,大家都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我从来都不知道,家竟然是这样重要。”“同学们用苹果机放映制作的录像,讲述了家人和家庭的故事,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配上那感人的音乐,真是催人泪下。”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也用自己家人的照片制作了MTV,配上同学们曾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听过的歌曲——《让爱驻我家》,并在同学们讲完自己的故事和展示了自己家的影片后,讲述了自己家庭的故事、展示自己家庭的照片。这实际上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并产生了共鸣,因而掀起了此课的高潮,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展开提供了铺垫。
无论记录的积累,还是再现的激发,都给学生以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是师生共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上《历史与社会》情感体验类型课的一次尝试,这是以情感为桥梁,信息技术与《历史与社会》的一次整合。
二、从演播系统到认知工具。
过去的《历史与社会》课,我们更多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播系统,用它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演播跨越时空的各种影像资料,给同学们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我们的课堂中,仍然承担着这样的任务。在《我爱我家》这节课中,信息技术的载体演播系统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播放了教师制作的两首MTV和学生制作的九个小影片,并一直播放苏格兰民歌《可爱的家庭》作为背景音乐。很好地烘托了感人的氛围。
但是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个演播系统。课前它是学生的记录工具,用它去选择、记录家中感人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是剧本作者、导演、演员,是场记、摄像,他们不但相互通力合作拍摄,而且在拍摄过程中对家有了新的发现和认知。课堂中,学生们把它作为表达思想的工具,将新的认知与大家共享。从而借助信息技术,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使其成为认知工具。
三、亲身经历——可以挖掘的课程资源。
“经历是一种财富。”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开发利用这种财富。每个人都有家庭生活的经历,在这一课中,我与学生共享了我的家庭生活经历和感悟,同学们也与我共享了他们的。我们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都进行了开发和挖掘。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感受才会深刻。在课堂上,无论是学生们对家的比喻、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还是学生们自己拍摄制作的家庭小影片,都反映出他们对家庭生活观察的独特视角,对家庭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是亲身经历,他们的情感才易于流露。当大家的情感被激发后,不仅师生都为爱家的真情所感动,而且感受到了师生相互之间的真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时学生们还有什么话语不能接受呢?
挖掘自身的体验,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经历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在《历史与社会》这样的人文综合课中,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涉足的领域,需要我们从各种角度去开发师生自身的资源。
四、苍白的点评——课堂的遗憾。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有很多精彩的发言,对家的比喻和认识,对父母辛劳的体会和感谢,感悟的深度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遗憾的是,学生们的观点可谓“百花齐放”,而我的点评却显得有些苍白,只有“很好”、“真棒”、“太精彩了”、“真是太好了”等几个空洞的词语,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也没有给学生的回答以切实的鼓励和深化。
苍白的点评源于缺乏灵活的教学机智,而灵活的教学机智的获得则要靠日常的积累。
反思点评的苍白,发现自己对家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各种反应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幸福的家庭也各有其可爱之处。课前,我应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对学生们的估计应更高一点,那样的'话,对学生们的点评就会更丰富、更确切、更到位,对他们的发展也就更为有利。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2
《我爱我家》是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的第一单元的第一个主题。主要活动目标:一是感知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二是了解长辈为培养自己所付出的艰辛,懂得长辈的各种教育其实就是对自己无限的爱。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说说我的家,介绍自己及家人。
2、画一画我的美丽的家,感受家的温馨。
3、我和家人的故事。在实现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做到人人参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再就是从儿童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照片来介绍家人,亲切、直接,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既感受到了收获的欣慰,也遇到了教学的困惑。欣慰的是由于教材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孩子们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同时,我能适时给与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教学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课堂围氛和谐、融洽!教师情感投入!我知道思品社会课除了认知和学习外,要多强调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可以使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并且引导儿童获得情感的体验,获得经验,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课堂中,我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教学语言较有鼓励性与调动性,情感投入,以致于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的情感投入不够,未能以老师的真情实感来引导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二是评价机制不科学,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由此给我的思考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锲机,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就给我们品德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想让这门课收到孩子们的喜爱,作为一线的教师,我感受到了这门课所带来的质的突破,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课,而是整合了品德、社会和实践、体会等很多内容。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品德与社会课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几个道理,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转化为孩子们一种内在的社会倾向力,那就是:保持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情绪,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有责任感、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合格公民。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懂礼仪 有礼貌》这一课的内容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为一体,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也充分地体现了这几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亲身讲述,共同收集和礼仪有关的常用语。由《咱们从小讲礼貌》这首歌引发学生的好奇,以此探究在生活中的一些礼仪的事情,再以此理论知识去体验、思考自己在家里的情况,体现了其探究、活动性和开放性;以书上几幅生活中的小图片来丰富其认知,再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的生活性。
在教学方式上以“家中有访客”出现,再进行层层揭秘,再加入有趣的游戏极大地激起学生观察、探究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这是这节课一个很大的亮点,甚至在课堂上有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我来、我来!”学生的参与程度这充分地说明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喜欢。但是,也正因为这一点,学生的兴奋、好奇,使得课堂的纪律会显得比较乱,这也是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后来了解到学生平时较少地参与小组式的学习方式,也可能是因为之前熟悉班级没有和学生进行很好地沟通,没有针对低年级学生采取有效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这次课也让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新老师在课堂的组织和调控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这节课也让我看到自己在课堂上还缺乏对学生课堂生成意识的及时捕捉和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超出预料时,还是会不知所措,这需要以后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自我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4
传统的美术教学在教授此内容时,一般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每一步如何操作。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它设有思维活动或较少思维活动。学生学习没兴趣,由于思维没有打开,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掌握不牢固,记忆不深,学到的东西留于表面,虽然也能完成任务,但照葫芦画瓢的多,有创意的少,进入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改革以后,我将本课又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设计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重思维,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学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抓住版画的关键:制作凹凸版画,进行发散思维,学生想出了很多种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精神,同学围坐一起学习,气氛更轻松,学生制作单色版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简单、单调,课中设计了一个由学生动脑筋,教师对着实物投影仪进行添加,再对比的环节,这样安排,学生很清楚地发现疏密变化对单色版画的重要性,解决了美观问题,结尾留了一个问题,如何利用单色版画知识制作彩色版画,教师精致美观的示范作品对学生视觉的强烈刺激,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实际上学生有了单色版画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是能想到办法的。
本课尽管将新理念的一些东西用了进来,但并不像一些公开课中所出现的问题:华而不实,只能作为公开课,不适合实际操作,而是非常朴实,很实在,只要有一台实物投影仪就行了,便于实际操作,实践表明,学生在本课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效果非常好,到了下课时间,依然不恳罢手,通过此课教学,我以为:①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②说起新课程新理念,好像就会要想到多媒体、电脑等等高科技,实际上那只是手段之一,关键我们要搞清楚新理念的关键在哪里,如何切实可行地用到课堂中,只有这样,新理念的应用才不会留于形式,而是能实实在在为教育教学服务。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5
家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学生交流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学生侃侃而谈。我在课堂安排一个环节让孩子们交流自己家的全家福,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在汇报的时候,有的孩子拿来的是一家三口的照片,有的是一家四口,有的三代同堂。其中有个小孩拿来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中一共有二十口人,她兴奋地给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姑姑、伯伯、堂弟、堂哥等。有家就有亲情,从照片的交流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家人对孩子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家长是怎样关心自己的。通过回忆生活中的事例,启发学生关心父母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画自己家的时候,有一些孩子很有意思,他们都先想到画一间房子。这使我想到孩子们是不是在认为家就是自己住的房子?我马上提醒,有房子一定要有人,在你家有哪些人啊?孩子们纷纷下笔,画面更生动了。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6
品德与生活的要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体验生活,最终在生活中获得课标要求的知识。那些抽象的知识对于这些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被接受的,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其实,我们想要传递给学生的那些道德品质、情感本身就包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只有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才能使课堂更富生活气息,这样学生也才易于接受。
在讲“我的家”这一主题时,我根据教学需要,首先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引出——“家“这一概念,其次通过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教学情境,以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加深了学生对家的认识,体验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欢乐,在生活中学会关心、爱护父母,孝敬长辈。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体验才是真切的。
课上只有让学生全身心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之中,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部分活跃的学生乐于去参与到活动中,而有的学生则有形式而无结果。这样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并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这是由于我在具体的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深度不够,开展的相关活动未能充分的调动学生。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7
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往往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父母的爱、父母对家的贡献认识较为模糊,所以,我在这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法、情景讨论法为主。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要有充分的把握,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化,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根据教学进程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找到差距,促进行动上的努力。
学生在问答问题时,有时会陷入僵局,这时候,教师应顺势引导切不可操之过急,要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感悟,得出结论,尽量避免空口说教。
对于讨论误区的处理:采用教师讲述来讨论,课后思考后,我认为如果先让学生回想平时的行为,列出生活中存在的错误认识,然后在结合情景展开,可能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进入情景。
在课堂中,学生讨论较投入,较强烈,甚至有些学生还提出超出本课内容的知识,在这方面,我未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生成的素材,并且为了完成本课内容,有一些细节上冷落学生。我会在教学中摸索,在摸索中提高。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8
《我爱我家》是湖美版美术课程二年级下册的第12课。这课的主要内容安排有:家居环境的绘画表现,给家人画像和制作全家福相框等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珍惜每一份亲情,懂得表达对全家人的爱。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二年级的教学要求,围绕“我爱我家”这个主题,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及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定位
1、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家居环境,加深对父母亲及家人的了解。
2、引导学生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3、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每一份亲情,懂得表达对全家人的爱。
二、教学策略的实施:
1.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播放FLASH歌曲《让爱住我家》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围绕“我爱家”这个主题来展开教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讲授新课环节,分成三大块:了解家里的人,认识家里的物,画面组合。这些环节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发挥语言的陶冶功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介绍完小明的全家福后,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的家里都有谁呢?请几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全家福,介绍自己的家人,告诉我们你有一个幸福的家。”学生纷纷跃跃欲试,介绍家人的外貌特征,说出对家人的感受;认识家里的物的环节,提问:“你们全家人常在哪个房间活动呢?还记得房间是什么样子吗?”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说出家的布置,感受家的温馨,充分发挥语言的陶冶功能,为下面的作业做良好的铺垫。(2)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直观演示:把握人物形象特征的环节,借助课件展示由相片到线描的演示过程,直观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用曲线来表现人物;人物组合游戏中,设置点击作画的环节,先画最主要的人物,再添画活动场景,构图大小适中,直观明了,启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欣赏作品,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人物动态图片,完整的我爱我家的图画。让学生学习别人用绘画形式来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水平。
3.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和导入新课前后呼应,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让本课进一步升华。
三、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展示评议学生作业时,应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开始评论,展示好的作品是为了启发其他的学生画得更好,如何更好的激励性的评价,值得深思。
2.课件展示人物组合环节和由相片到线描转化过程的环节,每个环节停留的时间不够长,如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慢慢讲,效果会更好。
第四篇:我爱我家教学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8篇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1
传统的美术教学在教授此内容时,一般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每一步如何操作。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它设有思维活动或较少思维活动。学生学习没兴趣,由于思维没有打开,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掌握不牢固,记忆不深,学到的东西留于表面,虽然也能完成任务,但照葫芦画瓢的多,有创意的少,进入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改革以后,我将本课又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设计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重思维,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学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抓住版画的关键:制作凹凸版画,进行发散思维,学生想出了很多种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精神,同学围坐一起学习,气氛更轻松,学生制作单色版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简单、单调,课中设计了一个由学生动脑筋,教师对着实物投影仪进行添加,再对比的环节,这样安排,学生很清楚地发现疏密变化对单色版画的重要性,解决了美观问题,结尾留了一个问题,如何利用单色版画知识制作彩色版画,教师精致美观的示范作品对学生视觉的强烈刺激,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实际上学生有了单色版画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是能想到办法的。
本课尽管将新理念的一些东西用了进来,但并不像一些公开课中所出现的问题:华而不实,只能作为公开课,不适合实际操作,而是非常朴实,很实在,只要有一台实物投影仪就行了,便于实际操作,实践表明,学生在本课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效果非常好,到了下课时间,依然不恳罢手,通过此课教学,我以为:①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②说起新课程新理念,好像就会要想到多媒体、电脑等等高科技,实际上那只是手段之一,关键我们要搞清楚新理念的关键在哪里,如何切实可行地用到课堂中,只有这样,新理念的应用才不会留于形式,而是能实实在在为教育教学服务。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2
《我爱我家》是湖美版美术课程二年级下册的第12课。这课的主要内容安排有:家居环境的绘画表现,给家人画像和制作全家福相框等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珍惜每一份亲情,懂得表达对全家人的爱。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二年级的教学要求,围绕“我爱我家”这个主题,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及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定位
1、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家居环境,加深对父母亲及家人的了解。
2、引导学生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3、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每一份亲情,懂得表达对全家人的爱。
二、教学策略的实施:
1.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播放FLASH歌曲《让爱住我家》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围绕“我爱家”这个主题来展开教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讲授新课环节,分成三大块:了解家里的人,认识家里的物,画面组合。这些环节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发挥语言的陶冶功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介绍完小明的全家福后,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的家里都有谁呢?请几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全家福,介绍自己的家人,告诉我们你有一个幸福的家。”学生纷纷跃跃欲试,介绍家人的外貌特征,说出对家人的感受;认识家里的物的环节,提问:“你们全家人常在哪个房间活动呢?还记得房间是什么样子吗?”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说出家的布置,感受家的温馨,充分发挥语言的陶冶功能,为下面的作业做良好的铺垫。(2)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直观演示:把握人物形象特征的环节,借助课件展示由相片到线描的演示过程,直观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用曲线来表现人物;人物组合游戏中,设置点击作画的环节,先画最主要的人物,再添画活动场景,构图大小适中,直观明了,启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欣赏作品,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人物动态图片,完整的我爱我家的图画。让学生学习别人用绘画形式来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水平。
3.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和导入新课前后呼应,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让本课进一步升华。
三、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展示评议学生作业时,应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开始评论,展示好的作品是为了启发其他的学生画得更好,如何更好的激励性的评价,值得深思。
2.课件展示人物组合环节和由相片到线描转化过程的环节,每个环节停留的时间不够长,如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慢慢讲,效果会更好。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3
家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学生交流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学生侃侃而谈。我在课堂安排一个环节让孩子们交流自己家的全家福,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在汇报的时候,有的'孩子拿来的是一家三口的照片,有的是一家四口,有的三代同堂。其中有个小孩拿来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中一共有二十口人,她兴奋地给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姑姑、伯伯、堂弟、堂哥等。有家就有亲情,从照片的交流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家人对孩子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家长是怎样关心自己的。通过回忆生活中的事例,启发学生关心父母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画自己家的时候,有一些孩子很有意思,他们都先想到画一间房子。这使我想到孩子们是不是在认为家就是自己住的房子?我马上提醒,有房子一定要有人,在你家有哪些人啊?孩子们纷纷下笔,画面更生动了。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4
品德与生活的要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体验生活,最终在生活中获得课标要求的知识。那些抽象的知识对于这些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被接受的,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其实,我们想要传递给学生的那些道德品质、情感本身就包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只有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才能使课堂更富生活气息,这样学生也才易于接受。
在讲“我的家”这一主题时,我根据教学需要,首先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引出——“家“这一概念,其次通过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教学情境,以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加深了学生对家的认识,体验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欢乐,在生活中学会关心、爱护父母,孝敬长辈。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体验才是真切的。
课上只有让学生全身心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之中,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部分活跃的学生乐于去参与到活动中,而有的学生则有形式而无结果。这样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并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这是由于我在具体的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深度不够,开展的相关活动未能充分的调动学生。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5
一、载情于信患,抒情于技术。
本课是一堂情感体验课,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现场教学情况来看,这个效果应该是达到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流下丁感动的眼泪。学生在课后的作文中写道:“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亲恃,什么是爱,怎样去爱我们的亲人,爱我们的家。它挖掘出了一直深埋在我们心底那最真诚的东西——爱。”“我一直认为,我家不够豪华,亲人不够关心我。但上了这节课后,那种想法已经不在我脑海中存在了。因为,家豪华,只是一具空壳,重要的是家庭和美……我更爱我的家了。
“现在,我会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帮助父母分担一些事情,这样,生活令变得更加美满”……上课的时间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学生们见到我,仍然会谈起那堂课,由此看来,这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孩子们产生深刻情感体验的各种手段中,有语言,更有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手段记录学生家庭生活的精彩、老师家庭生活的精彩,再到课堂上展现出来,更增进了学生们对彼此家人和家庭的了解。学生在课后的作文中写道:“在上课之前,各组同学都用苹果机的IMOVIE做了许多关于家的故事的影片。我也不例外。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地完成它,是饱含着对家之爱去完成的……”可见,学生们拍摄、编辑的过程,是在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家人情感交流的过程。记录的过程,是情感积累的过程。而展现的过程,则是情感激发的过程。学生们说:“……老师邀请同学们上台将自己所在小组制作的影片介绍给大家,同学们轮流走上台,心中满怀激动与紧张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与亲人,大家都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我从来都不知道,家竟然是这样重要。”“同学们用苹果机放映制作的录像,讲述了家人和家庭的故事,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配上那感人的音乐,真是催人泪下。”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也用自己家人的照片制作了MTV,配上同学们曾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听过的歌曲——《让爱驻我家》,并在同学们讲完自己的故事和展示了自己家的影片后,讲述了自己家庭的故事、展示自己家庭的照片。这实际上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并产生了共鸣,因而掀起了此课的高潮,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展开提供了铺垫。
无论记录的积累,还是再现的激发,都给学生以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是师生共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上《历史与社会》情感体验类型课的一次尝试,这是以情感为桥梁,信息技术与《历史与社会》的一次整合。
二、从演播系统到认知工具。
过去的《历史与社会》课,我们更多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播系统,用它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演播跨越时空的各种影像资料,给同学们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我们的课堂中,仍然承担着这样的任务。在《我爱我家》这节课中,信息技术的载体演播系统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播放了教师制作的两首MTV和学生制作的九个小影片,并一直播放苏格兰民歌《可爱的家庭》作为背景音乐。很好地烘托了感人的氛围。
但是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个演播系统。课前它是学生的记录工具,用它去选择、记录家中感人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是剧本作者、导演、演员,是场记、摄像,他们不但相互通力合作拍摄,而且在拍摄过程中对家有了新的发现和认知。课堂中,学生们把它作为表达思想的工具,将新的认知与大家共享。从而借助信息技术,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使其成为认知工具。
三、亲身经历——可以挖掘的课程资源。
“经历是一种财富。”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开发利用这种财富。每个人都有家庭生活的经历,在这一课中,我与学生共享了我的家庭生活经历和感悟,同学们也与我共享了他们的。我们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都进行了开发和挖掘。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感受才会深刻。在课堂上,无论是学生们对家的比喻、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还是学生们自己拍摄制作的家庭小影片,都反映出他们对家庭生活观察的独特视角,对家庭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是亲身经历,他们的情感才易于流露。当大家的情感被激发后,不仅师生都为爱家的真情所感动,而且感受到了师生相互之间的真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时学生们还有什么话语不能接受呢?
挖掘自身的体验,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经历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在《历史与社会》这样的人文综合课中,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涉足的领域,需要我们从各种角度去开发师生自身的资源。
四、苍白的点评——课堂的遗憾。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有很多精彩的发言,对家的比喻和认识,对父母辛劳的体会和感谢,感悟的深度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遗憾的是,学生们的观点可谓“百花齐放”,而我的点评却显得有些苍白,只有“很好”、“真棒”、“太精彩了”、“真是太好了”等几个空洞的词语,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也没有给学生的回答以切实的鼓励和深化。
苍白的点评源于缺乏灵活的教学机智,而灵活的教学机智的获得则要靠日常的积累。
反思点评的苍白,发现自己对家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各种反应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幸福的家庭也各有其可爱之处。课前,我应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对学生们的估计应更高一点,那样的话,对学生们的点评就会更丰富、更确切、更到位,对他们的发展也就更为有利。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6
《我爱我家》是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的第一单元的第一个主题。主要活动目标:一是感知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二是了解长辈为培养自己所付出的艰辛,懂得长辈的各种教育其实就是对自己无限的爱。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说说我的家,介绍自己及家人。
2、画一画我的美丽的家,感受家的温馨。
3、我和家人的故事。在实现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做到人人参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再就是从儿童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照片来介绍家人,亲切、直接,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既感受到了收获的欣慰,也遇到了教学的困惑。欣慰的是由于教材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孩子们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同时,我能适时给与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教学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课堂围氛和谐、融洽!教师情感投入!我知道思品社会课除了认知和学习外,要多强调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可以使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并且引导儿童获得情感的体验,获得经验,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课堂中,我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教学语言较有鼓励性与调动性,情感投入,以致于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的情感投入不够,未能以老师的真情实感来引导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二是评价机制不科学,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由此给我的思考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锲机,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就给我们品德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想让这门课收到孩子们的喜爱,作为一线的教师,我感受到了这门课所带来的质的突破,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课,而是整合了品德、社会和实践、体会等很多内容。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品德与社会课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几个道理,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转化为孩子们一种内在的社会倾向力,那就是:保持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情绪,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有责任感、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合格公民。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7
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往往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父母的爱、父母对家的贡献认识较为模糊,所以,我在这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法、情景讨论法为主。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要有充分的把握,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化,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根据教学进程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找到差距,促进行动上的努力。
学生在问答问题时,有时会陷入僵局,这时候,教师应顺势引导切不可操之过急,要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感悟,得出结论,尽量避免空口说教。
对于讨论误区的处理:采用教师讲述来讨论,课后思考后,我认为如果先让学生回想平时的行为,列出生活中存在的错误认识,然后在结合情景展开,可能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进入情景。
在课堂中,学生讨论较投入,较强烈,甚至有些学生还提出超出本课内容的知识,在这方面,我未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生成的素材,并且为了完成本课内容,有一些细节上冷落学生。我会在教学中摸索,在摸索中提高。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8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懂礼仪 有礼貌》这一课的内容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为一体,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也充分地体现了这几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亲身讲述,共同收集和礼仪有关的常用语。由《咱们从小讲礼貌》这首歌引发学生的好奇,以此探究在生活中的一些礼仪的事情,再以此理论知识去体验、思考自己在家里的情况,体现了其探究、活动性和开放性;以书上几幅生活中的小图片来丰富其认知,再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的生活性。
在教学方式上以“家中有访客”出现,再进行层层揭秘,再加入有趣的游戏极大地激起学生观察、探究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这是这节课一个很大的亮点,甚至在课堂上有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我来、我来!”学生的参与程度这充分地说明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喜欢。但是,也正因为这一点,学生的兴奋、好奇,使得课堂的纪律会显得比较乱,这也是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后来了解到学生平时较少地参与小组式的学习方式,也可能是因为之前熟悉班级没有和学生进行很好地沟通,没有针对低年级学生采取有效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这次课也让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新老师在课堂的组织和调控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这节课也让我看到自己在课堂上还缺乏对学生课堂生成意识的及时捕捉和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超出预料时,还是会不知所措,这需要以后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自我反思。
第五篇:我爱我家教学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1
一、载情于信患,抒情于技术。
本课是一堂情感体验课,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现场教学情况来看,这个效果应该是达到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流下丁感动的眼泪。学生在课后的作文中写道:“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亲恃,什么是爱,怎样去爱我们的亲人,爱我们的家。它挖掘出了一直深埋在我们心底那最真诚的东西——爱。”“我一直认为,我家不够豪华,亲人不够关心我。但上了这节课后,那种想法已经不在我脑海中存在了。因为,家豪华,只是一具空壳,重要的是家庭和美……我更爱我的家了。
“现在,我会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帮助父母分担一些事情,这样,生活令变得更加美满”……上课的时间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学生们见到我,仍然会谈起那堂课,由此看来,这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孩子们产生深刻情感体验的各种手段中,有语言,更有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手段记录学生家庭生活的精彩、老师家庭生活的精彩,再到课堂上展现出来,更增进了学生们对彼此家人和家庭的了解。学生在课后的作文中写道:“在上课之前,各组同学都用苹果机的IMOVIE做了许多关于家的故事的影片。我也不例外。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地完成它,是饱含着对家之爱去完成的……”可见,学生们拍摄、编辑的过程,是在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家人情感交流的过程。记录的过程,是情感积累的过程。而展现的过程,则是情感激发的过程。学生们说:“……老师邀请同学们上台将自己所在小组制作的影片介绍给大家,同学们轮流走上台,心中满怀激动与紧张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与亲人,大家都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我从来都不知道,家竟然是这样重要。”“同学们用苹果机放映制作的录像,讲述了家人和家庭的故事,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配上那感人的`音乐,真是催人泪下。”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也用自己家人的照片制作了MTV,配上同学们曾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听过的歌曲——《让爱驻我家》,并在同学们讲完自己的故事和展示了自己家的影片后,讲述了自己家庭的故事、展示自己家庭的照片。这实际上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并产生了共鸣,因而掀起了此课的高潮,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展开提供了铺垫。
无论记录的积累,还是再现的激发,都给学生以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是师生共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上《历史与社会》情感体验类型课的一次尝试,这是以情感为桥梁,信息技术与《历史与社会》的一次整合。
二、从演播系统到认知工具。
过去的《历史与社会》课,我们更多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播系统,用它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演播跨越时空的各种影像资料,给同学们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我们的课堂中,仍然承担着这样的任务。在《我爱我家》这节课中,信息技术的载体演播系统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播放了教师制作的两首MTV和学生制作的九个小影片,并一直播放苏格兰民歌《可爱的家庭》作为背景音乐。很好地烘托了感人的氛围。
但是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个演播系统。课前它是学生的记录工具,用它去选择、记录家中感人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是剧本作者、导演、演员,是场记、摄像,他们不但相互通力合作拍摄,而且在拍摄过程中对家有了新的发现和认知。课堂中,学生们把它作为表达思想的工具,将新的认知与大家共享。从而借助信息技术,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使其成为认知工具。
三、亲身经历——可以挖掘的课程资源。
“经历是一种财富。”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开发利用这种财富。每个人都有家庭生活的经历,在这一课中,我与学生共享了我的家庭生活经历和感悟,同学们也与我共享了他们的。我们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都进行了开发和挖掘。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感受才会深刻。在课堂上,无论是学生们对家的比喻、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还是学生们自己拍摄制作的家庭小影片,都反映出他们对家庭生活观察的独特视角,对家庭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是亲身经历,他们的情感才易于流露。当大家的情感被激发后,不仅师生都为爱家的真情所感动,而且感受到了师生相互之间的真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时学生们还有什么话语不能接受呢?
挖掘自身的体验,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经历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在《历史与社会》这样的人文综合课中,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涉足的领域,需要我们从各种角度去开发师生自身的资源。
四、苍白的点评——课堂的遗憾。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有很多精彩的发言,对家的比喻和认识,对父母辛劳的体会和感谢,感悟的深度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遗憾的是,学生们的观点可谓“百花齐放”,而我的点评却显得有些苍白,只有“很好”、“真棒”、“太精彩了”、“真是太好了”等几个空洞的词语,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也没有给学生的回答以切实的鼓励和深化。
苍白的点评源于缺乏灵活的教学机智,而灵活的教学机智的获得则要靠日常的积累。
反思点评的苍白,发现自己对家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各种反应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幸福的家庭也各有其可爱之处。课前,我应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对学生们的估计应更高一点,那样的话,对学生们的点评就会更丰富、更确切、更到位,对他们的发展也就更为有利。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懂礼仪 有礼貌》这一课的内容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为一体,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也充分地体现了这几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亲身讲述,共同收集和礼仪有关的常用语。由《咱们从小讲礼貌》这首歌引发学生的好奇,以此探究在生活中的一些礼仪的事情,再以此理论知识去体验、思考自己在家里的情况,体现了其探究、活动性和开放性;以书上几幅生活中的小图片来丰富其认知,再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的生活性。
在教学方式上以“家中有访客”出现,再进行层层揭秘,再加入有趣的游戏极大地激起学生观察、探究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这是这节课一个很大的亮点,甚至在课堂上有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我来、我来!”学生的'参与程度这充分地说明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喜欢。但是,也正因为这一点,学生的兴奋、好奇,使得课堂的纪律会显得比较乱,这也是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后来了解到学生平时较少地参与小组式的学习方式,也可能是因为之前熟悉班级没有和学生进行很好地沟通,没有针对低年级学生采取有效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这次课也让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新老师在课堂的组织和调控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这节课也让我看到自己在课堂上还缺乏对学生课堂生成意识的及时捕捉和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超出预料时,还是会不知所措,这需要以后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自我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3
品德与生活的要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体验生活,最终在生活中获得课标要求的知识。那些抽象的知识对于这些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被接受的,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其实,我们想要传递给学生的那些道德品质、情感本身就包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只有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才能使课堂更富生活气息,这样学生也才易于接受。
在讲“我的家”这一主题时,我根据教学需要,首先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引出——“家“这一概念,其次通过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教学情境,以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加深了学生对家的认识,体验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欢乐,在生活中学会关心、爱护父母,孝敬长辈。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体验才是真切的。
课上只有让学生全身心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之中,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部分活跃的学生乐于去参与到活动中,而有的学生则有形式而无结果。这样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并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这是由于我在具体的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深度不够,开展的相关活动未能充分的调动学生。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4
传统的美术教学在教授此内容时,一般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每一步如何操作。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它设有思维活动或较少思维活动。学生学习没兴趣,由于思维没有打开,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掌握不牢固,记忆不深,学到的东西留于表面,虽然也能完成任务,但照葫芦画瓢的多,有创意的少,进入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改革以后,我将本课又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设计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重思维,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学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抓住版画的关键:制作凹凸版画,进行发散思维,学生想出了很多种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精神,同学围坐一起学习,气氛更轻松,学生制作单色版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简单、单调,课中设计了一个由学生动脑筋,教师对着实物投影仪进行添加,再对比的环节,这样安排,学生很清楚地发现疏密变化对单色版画的重要性,解决了美观问题,结尾留了一个问题,如何利用单色版画知识制作彩色版画,教师精致美观的示范作品对学生视觉的强烈刺激,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实际上学生有了单色版画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是能想到办法的。
本课尽管将新理念的一些东西用了进来,但并不像一些公开课中所出现的问题:华而不实,只能作为公开课,不适合实际操作,而是非常朴实,很实在,只要有一台实物投影仪就行了,便于实际操作,实践表明,学生在本课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效果非常好,到了下课时间,依然不恳罢手,通过此课教学,我以为:
①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②说起新课程新理念,好像就会要想到多媒体、电脑等等高科技,实际上那只是手段之一,关键我们要搞清楚新理念的关键在哪里,如何切实可行地用到课堂中,只有这样,新理念的应用才不会留于形式,而是能实实在在为教育教学服务。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5
《我爱我家》是湖美版美术课程二年级下册的第12课。这课的主要内容安排有:家居环境的绘画表现,给家人画像和制作全家福相框等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珍惜每一份亲情,懂得表达对全家人的爱。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二年级的教学要求,围绕“我爱我家”这个主题,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及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定位
1、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家居环境,加深对父母亲及家人的了解。
2、引导学生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3、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每一份亲情,懂得表达对全家人的爱。
二、教学策略的实施:
1.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播放FLASH歌曲《让爱住我家》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围绕“我爱家”这个主题来展开教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讲授新课环节,分成三大块:了解家里的.人,认识家里的物,画面组合。这些环节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发挥语言的陶冶功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介绍完小明的全家福后,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的家里都有谁呢?请几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全家福,介绍自己的家人,告诉我们你有一个幸福的家。”学生纷纷跃跃欲试,介绍家人的外貌特征,说出对家人的感受;认识家里的物的环节,提问:“你们全家人常在哪个房间活动呢?还记得房间是什么样子吗?”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说出家的布置,感受家的温馨,充分发挥语言的陶冶功能,为下面的作业做良好的铺垫。(2)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直观演示:把握人物形象特征的环节,借助课件展示由相片到线描的演示过程,直观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用曲线来表现人物;人物组合游戏中,设置点击作画的环节,先画最主要的人物,再添画活动场景,构图大小适中,直观明了,启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欣赏作品,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人物动态图片,完整的我爱我家的图画。让学生学习别人用绘画形式来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水平。
3.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和导入新课前后呼应,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让本课进一步升华。
三、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展示评议学生作业时,应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开始评论,展示好的作品是为了启发其他的学生画得更好,如何更好的激励性的评价,值得深思。
2.课件展示人物组合环节和由相片到线描转化过程的环节,每个环节停留的时间不够长,如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慢慢讲,效果会更好。
我爱我家教学反思6
《我爱我家》是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的第一单元的第一个主题。主要活动目标:一是感知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二是了解长辈为培养自己所付出的艰辛,懂得长辈的各种教育其实就是对自己无限的爱。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说说我的家,介绍自己及家人。
2、画一画我的美丽的家,感受家的温馨。
3、我和家人的故事。在实现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做到人人参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再就是从儿童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照片来介绍家人,亲切、直接,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既感受到了收获的欣慰,也遇到了教学的困惑。欣慰的是由于教材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孩子们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同时,我能适时给与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教学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课堂围氛和谐、融洽! 教师情感投入!我知道思品社会课除了认知和学习外,要多强调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可以使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并且引导儿童获得情感的体验,获得经验,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课堂中,我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教学语言较有鼓励性与调动性,情感投入,以致于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的情感投入不够,未能以老师的真情实感来引导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二是评价机制不科学,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由此给我的思考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锲机,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就给我们品德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想让这门课收到孩子们的喜爱,作为一线的教师,我感受到了这门课所带来的质的突破,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课,而是整合了品德、社会和实践、体会等很多内容。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品德与社会课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几个道理,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转化为孩子们一种内在的社会倾向力,那就是:保持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情绪,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有责任感、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