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潮教学设计五篇

时间:2019-05-13 00: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洋潮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洋潮教学设计》。

第一篇:白洋潮教学设计

十七、白洋潮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背诵第三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白洋潮景色的壮丽之美。

3、欣赏课文,指导学生揣摩作者写景笔法之妙。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景物描写方法。

说明:《白洋潮》是一篇精彩的游记。课文对于白洋潮来潮时不同角度的景致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白洋潮的壮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景手法,更是令人赞叹。通过对于它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散文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比喻写景的方法。

2、难点:品析课文,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说明: 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教学重点放在以引导学生体会白洋潮景观的壮丽入手,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景手法上,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通过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并能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写景的手法,以古鉴今,提高学生的现代文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理清层次,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海水涨潮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海水涨潮的画面。(多媒体显示)同学们,看过这些美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壮丽的白洋潮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它的俊美。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就以其精妙的笔法为我们揭开了白洋潮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张岱的笔端,去感受那气势宏伟的白洋潮。(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民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被誉为明末杰出的散文家和历史学家。

尽或出家或就义。岱本欲殉国,为完成自传体明史巨著《石匮书》,忍辱偷生,辗转逃亡,生活极度困窘。

三、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正音: 戊(wù)遄(chuán)踵(zhǒng)擘(bò)蹴(cù)镞(zú)飓(jù)辟(bì)礴(bó)龛(kān)赭(zhě)漱(shù)湫(qiū)

(2)重点字词:

故事:旧例。喧传:哄传。

吊:哀悼。海塘:海堤。

遄:急速。踵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

辟易:惊惧后退。礴:拍击。

旋:很快。

四、理清全文思路(从表达方式入手)

第一部分(1、2)交代了看潮的时间、地点、人物。(记叙)第二部分(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描写潮水涨起的过程。(描写)

第三部分(4)提出疑问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议论)

五、小组合作学习1、2节,划出不理解或者不会翻译的句子,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意见。

讨论完后代表发言

六、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重点词语:故事 实 喧传 岁 吊 海塘 遄 踵至

研读文本,回答问题:

1、从这两段来看,作者及其友人对观潮一事抱以何种态度?你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据文意可见他们对此颇感兴趣,十分期待。“遄往”、“踵至”两词表现出他们急于观潮的迫切心情。

2、为何“海塘上呼看潮”,他们就“遄往”、“踵至”去观潮?

预设:原知“三江看潮,实无潮看”,不免失望,现今有潮看,自是激动万分。

七、作业:

1、完成课后表格,梳理阅读思路。

2、完成课后积累字词。

3、熟读第三段,力争背诵。

板书设计: 《白洋潮》张岱

记叙:看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白洋潮描写:正侧结合描写潮水涨起的过程。

议论:提出疑问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品析课文,学习作者比喻写景的方法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集体背诵第三段(不会背的可以看课文朗读)

二、继续学习品读第二、三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3、4节,划出不理解或者不会翻译的句子,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意见。

讨论完后代表发言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 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重点词语:擘翼 蹴起 镞镞 辟易 礴 著 旋 炮 龙湫 惊眩

2、提问:张岱笔下的白洋潮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找出作者写潮水变化的几个层次。预设:以时空为序:立塘上-稍近——渐近——再近——潮到塘——旋卷而右

3、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潮水之“情”呢?

(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完成表格:

4、讨论:飓风逼之后,潮大起,作者为什么要写观潮者的表现呢?

明确:文中两次提及观潮者的表现,是为了侧面烘托白洋潮的声势和庞大。

追问:课文从哪几个侧面来写飓风之大,海潮之大?

明确:先是观者退避,这是从行为上表现潮水。

接着写到潮水使人“着面皆湿”,这是从观潮者的感觉上表现潮水。

再后是观潮者“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这是从观潮者的心理上表现潮水。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重点词语:漱激

思考:从全文看,末段有何作用呢?

(1)点出白洋潮比浙江其他地方的潮水还要大;

(2)以疑问结尾,发人思索,引人探究。

三、探究本文主旨。

明确:本文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在白洋上看到涨潮时的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表现了

大自然的壮美。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奇特的想象,形象地比喻,从不同角度对白洋潮涨潮时的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进行了描绘。以其精妙的笔法为我们揭开了白洋潮的面纱,让我们感受到了气势宏伟的白洋潮。

五、布置作业:

1、积累重点字词。

2、背诵默写第三段。板书设计:

立塘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潮稍近

看潮潮渐近

正面描写潮再近

潮到塘

侧面烘托着面皆湿 看之惊眩,颜始定篇二:《白洋潮》教案[1] 篇三:白洋潮、天目教案

十七、白洋潮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背诵第三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白洋潮景色的壮丽之美。

3、欣赏课文,指导学生揣摩作者写景笔法之妙。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景物描写方法。

说明:《白洋潮》是一篇精彩的游记。课文对于白洋潮来潮时不同角度的景致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白洋潮的壮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景手法,更是令人赞叹。通过对于它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散文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比喻写景的方法。

2、难点:品析课文,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说明: 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教学重点放在以引导学生体会白洋潮景观的壮丽入手,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景手法上,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通过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并能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写景的手法,以古鉴今,提高学生的现代文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理清层次,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海水涨潮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海水涨潮的画面。(多媒体显示)同学们,看过这些美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壮丽的白洋潮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它的俊美。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就以其精妙的笔法为我们揭开了白洋潮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张岱的笔端,去感受那气势宏伟的白洋潮。(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民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被誉为明末杰出的散文家和历史学家。

且极富才情,多才多艺。张岱五十岁时,清兵占领绍兴,国破家亡。张岱的许多亲朋或自尽或出家或就义。岱本欲殉国,为完成自传体明史巨著《石匮书》,忍辱偷生,辗转逃亡,生活极度困窘。

三、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正音:

戊(wù)遄(chuán)踵(zhǒng)擘(bò)蹴(cù)镞(zú)飓(jù)辟(bì)礴(bó)龛(kān)赭(zhě)漱(shù)湫(qiū)

(2)重点字词:

故事:旧例。喧传:哄传。

吊:哀悼。海塘:海堤。

遄:急速。踵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

辟易:惊惧后退。礴:拍击。旋:很快。

四、理清全文思路(从表达方式入手)

第一部分(1、2)交代了看潮的时间、地点、人物。(记叙)第二部分(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描写潮水涨起的过程。(描写)

第三部分(4)提出疑问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议论)

五、小组合作学习1、2节,划出不理解或者不会翻译的句子,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意见。

讨论完后代表发言

六、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重点词语:故事 实 喧传 岁 吊 海塘 遄 踵至

研读文本,回答问题:

1、从这两段来看,作者及其友人对观潮一事抱以何种态度?你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据文意可见他们对此颇感兴趣,十分期待。“遄往”、“踵至”两词表现出他们急于观潮的迫切心情。

2、为何“海塘上呼看潮”,他们就“遄往”、“踵至”去观潮?

预设:原知“三江看潮,实无潮看”,不免失望,现今有潮看,自是激动万分。

七、作业:

1、完成课后表格,梳理阅读思路。

2、完成课后积累字词。

3、熟读第三段,力争背诵。

板书设计: 《白洋潮》张岱 记叙:看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白洋潮描写:正侧结合描写潮水涨起的过程。

议论:提出疑问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品析课文,学习作者比喻写景的方法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集体背诵第三段(不会背的可以看课文朗读)

二、继续学习品读第二、三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3、4节,划出不理解或者不会翻译的句子,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意见。

讨论完后代表发言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 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重点词语:擘翼 蹴起 镞镞 辟易 礴 著 旋 炮 龙湫 惊眩

2、提问:张岱笔下的白洋潮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找出作者写潮水变化的几个层次。预设:以时空为序:立塘上-稍近——渐近——再近——潮到塘——旋卷而右

3、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潮水之“情”呢?(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4、讨论:飓风逼之后,潮大起,作者为什么要写观潮者的表现呢?

明确:文中两次提及观潮者的表现,是为了侧面烘托白洋潮的声势和庞大。

追问:课文从哪几个侧面来写飓风之大,海潮之大?

明确:先是观者退避,这是从行为上表现潮水。

接着写到潮水使人“着面皆湿”,这是从观潮者的感觉上表现潮水。

再后是观潮者“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这是从观潮者的心理上表现潮水。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重点词语:漱激

思考:从全文看,末段有何作用呢?

(1)点出白洋潮比浙江其他地方的潮水还要大;

(2)以疑问结尾,发人思索,引人探究。

三、探究本文主旨。

明确:本文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在白洋上看到涨潮时的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表现了

大自然的壮美。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奇特的想象,形象地比喻,从不同角度对白洋潮涨潮时的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进行了描绘。以其精妙的笔法为我们揭开了白洋潮的面纱,让我们感受到了气势宏伟的白洋潮。

五、布置作业:

1、积累重点字词。

2、背诵默写第三段。板书设计:

立塘上潮稍近

看潮潮渐近

正面描写潮再近

潮到塘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侧面烘托着面皆湿 看之惊眩,颜始定

十八、天目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七绝”,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喜爱的情感。

3、了解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作者的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

说明:本文是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中的一篇,内容短小,但文中的一些词语,涉及到的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因此有必要给学生进行梳理;另外,它与一般的以介绍行踪和沿途景色的游记散文有所不同,重点介绍了天目的“七绝”,紧扣“幽邃奇古”这个特征,引导学生品词读句,从而领悟其描写的佳境。而文章中所透露的作者的思想,含而不露,但却很分明的告诉了读者自己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关键词语,品读“七绝”之妙。

难点: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

说明,引导学生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调动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器官,对“七绝”“幽邃奇古”的特征予以描述,这是本文的重点,正是有了这种溢于言表的喜爱山水的热情,才能自然表现作者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而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含而不露,体会可能会有难度,所以,它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掌握并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浙江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请你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风景名胜,并列举一例说说它有什么值得一游的原因。

2、今天我们学习《天目》,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记录去游览一番天目的景色。

二、简介作者: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他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文学上创立了“性灵说”。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人。在小品、散文的创作上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选自《袁宏道集笺校》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请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梳理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疏通文意

黑板出示:逾、峭、壑、镐、迂、学生注音

一词多义:可(大约;可以)、鲜(鲜艳,少)通假字:

由庄至颠 同“巅”,山顶 虽幽谷县岩 同“悬”,悬空

一株直万余钱 同“值”,价值 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 同“份”,份额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 同“僻”,偏僻

3、定语后置的句子:

凡山深辟者 幽深偏僻的山 头茶之香者 清香的头茶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篇四: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白洋潮教学案

白洋潮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三、课内检测 本文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其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戊寅(wù)遄(chuán)踵至(zhǒng)擘翼(bò)蹴起(cù)镞镞(zúzú)飓风(jù)辟易(bì)礴(bó)龛(kān)

赭(zhě)漱激(shù)湫(qiū)

四、疏通文意。结合注释或工具书,通过互助探究理解文义,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1.重点字词:

1)故事:旧例。2)喧传:哄传。3)吊:哀悼。9)旋:很快。4)海塘:海堤。5)遄:急速。7)辟易:惊惧后退。8)礴:拍击。6)踵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2.需掌握的虚词: 1)“之”的不同用法

看之惊眩(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性状)

岁岁如之(指示代词,这样)

怒雷鞭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

则飓风逼之(同上)2)“而”的不同用法

从海宁而来(句中连接,表示行动)1 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同上)

势欲拍岸而上(同上)

旋卷而右(句中连接,表结果)

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句中连接,表结果)

3)翻译下列句子

如趋千百只小鹅,擘翼惊飞。

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着面皆湿。旋卷而右。

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五、合作交流

1、理清文章思路:(板书)近——————————潮头一线

稍近—————————千百群小鹅 浩浩荡荡

再近—————————怒雷鞭之 惊天动地 更近—————————轰怒非常

2、作者写白洋潮,多处运用了比喻手法,试从文中找一两处加以分析。

3、作者多次描写观者的表现,请你写出相应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篇五:白洋潮

《白洋潮》

《白洋潮》※

张 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领略白洋潮的壮丽之美。

2.学习作者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3.了解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科学人生观。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白洋潮景观的壮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等写景的方法。

2.难点: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课文提示】

1.《白洋潮》是一篇精彩的游记。白洋,山名,在浙江西北海滨;潮,本文描写对象。2.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他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而坚持著述。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民俗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绰约,富有诗意。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正音正字】

戊wù 遄chuán 踵zhǒng 擘bò 蹴cù 镞zú 辟bì 礴bó 龛kān 赭zhě 漱shù 湫qiū

【积累词语】

实词:①故事:旧例。②喧传:哄传。③吊:哀悼。④海塘:海堤。⑤遄:急速。⑥踵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⑦辟易:惊惧后退。⑧礴:拍击。⑨旋:很快。

虚词:①看之惊眩(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性状,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②岁岁如之(指示代词,这样,这里指代“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③怒雷鞭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④则飓风逼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⑤从海宁而来(句中连词,表示行动)⑥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⑦势欲拍岸而上(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⑧旋卷而右(句中连词,表结果)

⑨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句中连词,表结果)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2.从表达方式看,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记叙——交代看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描写〈 “立塘上”-“颜始定” 〉正面描写潮水涨起的过程。议论——提出疑问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3.写海潮起来时,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找找课文相关的词。

作者是从远及近观察、描写的。相关的词语有:见、稍近、渐近、再近。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张岱的生平及其有关文学知识。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翻译:旧例,在三江看潮,实际上无潮可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说:“今年暗涨潮啊!”每年都这样。

要点:故事:古义-旧例。今义-表现讲述对象的事情。喧传:哄传。原文: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翻译:庚辰年八月,到白洋吊唁朱恒岳少师,(我)与陈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海塘上有人呼叫看潮,我迅速前去,章侯和世培接踵而到。

要点:吊:哀悼。海塘:海堤。遄:急速。踵至: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

原文: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翻译:站在海塘上,远远望见潮头像一条白线,从海宁奔来,一直冲到向塘上。

要点:而: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原文: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翻译:稍稍近了一点,就隐隐露出白色,像驱赶着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振飞。

要点:擘翼:张开翅膀拍水飞迸。

原文: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翻译:(潮水)越来越近,喷出泡沫溅起水花,蹦跳起来好像百万雪白的雄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像用怒雷鞭打它们一样,所有的狮子聚集在一起,没有一头甘愿落后而争先。

要点:蹴起:蹦跳。镞镞:同簇簇,形容攒聚。

原文: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翻译:再近一点,就如飓风逼迫它们,顺势要拍岸而上。

要点: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原文: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翻译:看潮的人惊恐地退开,跑到塘下躲避。

要点:辟易:惊惧后退。

原文: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翻译:潮水冲到塘上,用尽力量喷薄而起,水花激射,溅起几丈高,溅到的地面都湿了。

要点:礴:拍击。

原文: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翻译:潮水快速卷向右边,被龟山一挡,轰隆着好像十分愤怒,瀑布像像被火炮击碎一样,在半空中飞舞。

要点:旋:很快。龙湫:雁荡山的瀑布。

原文: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翻译:看了这个景象(让人)心惊目眩,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原文: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翻译:先辈说:浙江的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了,是为什么呢?

要点:漱激:冲刷激荡。

【朗读课文】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若干思维训练题。

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白洋潮吸引了多少人为之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它的俊美。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以其精妙的笔法,为我们揭开了白洋潮的面纱。

这篇小品文,记叙了作者在白洋村观潮的全过程。文章以时空为序,由远及近,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白洋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奇观,写出了白洋潮的盛大气势和雄壮之美。

对白洋潮,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成功地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现了白洋潮的壮丽风光。

【思维训练】(根据情况,选择若干练习)1.从远及近,作者分别描写了潮水的哪些状态和特点?

远见,“潮头一线”。-潮头整齐有序。

稍近,“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潮流急速挺进。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潮水铺天盖地,势不可挡。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浪潮汹涌猛烈。

最后,“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海潮气势磅礴。)2.课文是怎样烘托海潮之大的?

从观潮者的反应来衬托海潮之大:

①“看者辟易,走避塘下。”写观潮者退避,这是从人们的动作,表现潮 水来势汹涌。

②“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这是写观潮者的心理由紧张到舒缓的神态变化,表现潮水的威力令人心惊胆战。

3.本文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描写白洋潮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正面描潮水的特点,逐步推进,从远及近,用墨越来越浓,形容越来越密。〈详见第1题〉

侧面描写观潮者的反应:坐立不安、心惊胆战。〈详见第2题〉

作者这样写,衬托了白洋潮的声势巨大,让人恐惧,突出潮水的威力无比,颇有刺激。)4.下列句子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①岁岁如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②怒雷鞭之??(百万雪狮。)

③飓风逼之??(白洋潮。)

④看之惊眩??(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5.本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文多处运用比喻修辞:①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②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③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6.“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句中的“雪狮”为什么不能改作“雄师”?

因为“雪狮”不仅写出潮水的声威气势,还显示其洁白如雪的色彩。而“雄师”只能写出潮水的声势,但无法显示其色彩。7.如何理解“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的作用?

以疑问句结尾语气比较强烈,内容与开头的“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形成对比,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白洋潮的壮美的赞叹之情,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探索原因。8.摘录一个佳句,并且作简单的品析。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2.预习《天目》。

第二篇:《白洋潮》原文及翻译

《白洋潮》这一课旨在学习本文运用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以及描写观者的表现来烘托白洋潮的写作方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洋潮》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白洋潮》原文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白洋潮》翻译/译文

旧例,在三江镇看潮,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盛传道:“今年是暗涨潮!”年年像这样。

庚辰年八月,(我)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忽然,海塘上有人高叫看潮了,我迅速前往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站在塘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一直到塘上。渐渐靠近了一点,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如同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迸。潮水越来越近,喷出水沫溅起水花,涌起的潮水像百万头雄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没有一头不争先恐后的。再近些,潮头像飓风一样逼来,水势将要拍打着岸而上。看的人惊慌后退,跑着躲避到岸下。潮到塘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地面都被打湿了。潮水旋转着向右而去,被龟山挡住了,轰隆隆十分愤怒,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雪白的浪花在半空中飞舞。看了让人惊吓眩目,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

先辈说:“浙江的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注释

1)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沼兴)人。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其著作有《石匮书》、《琅嬛文集》、《西湖梦寻》等。白洋,山名,在绍兴西北,滨海。

2)故事:旧例,旧俗。

3)三江:俗名三江口,在绍兴市东北40里浮山北麓。

4)实:实际上。

5)喧传:喧闹流传。

6)庚辰:明崇祯十三年(1640)。

7)吊朱恒岳少师:朱恒岳即朱燮元(1566-1638),字衡岳(一作恒岳),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大理评事、四川左布政使、兵部尚书等,因有功,加少保。崇祯中进少师。死在官任上,谥号襄毅。吊,祭奠死者。

8)陈章侯、祁世培: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悔迟。浙江诸暨人。明清之际著名画家。祁世培,字海槎。两人均是作者的朋友。

9)海塘:堤岸。

10)遄(chuán):急速。

11)踵(zhǒng)至:接踵而至,跟着到。踵,脚后跟。

12)海宁:浙江属县,南临杭州湾,是观潮胜地。

13)擘(bò)翼:张开翅膀。

14)蹴(cù)起:蹦跳。

15)鞭:用鞭子打。

16)镞镞(zú):同“簇簇”,攒(cuán)聚之貌。形容浪头聚集涌动的样子。

17)势:水势。

18)辟(pì):同“避”,躲避(文中读bì)。辟易:惊退。

19)礴:通“薄”,逼迫。这里有撞击的意思。

20)著:同“着”,穿着(读zhuó)。

21)旋:立刻,马上。

22)龟山:即白洋山,又名乌风山,在绍兴西北50里,滨海。

23)炮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qiū):雁荡山瀑布。这句是说潮水像雁荡山的龙湫 瀑布轰碎了。

24)颜:脸色,面色。

25)龛(kān)、赭(zhě):龛山在萧山东南,赭山在海宁西南,二山对峙,扼钱塘江入海口。

26)非常:不同寻常。

27)漱激:冲刷激荡。

28)何耶:为什么呢。何,疑问代词“为什么”,耶,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呢”。

29)岁岁:年年。

30)之:这样暗涨潮的现象。

31)溅:飞溅,溅起。

32)飓风:像飓风。

33)碎:击碎。

第三篇: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白洋潮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

白洋潮

1教学目标

1.了解张岱的有关文学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4.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民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環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课前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

戊寅(wù)遄(chuán)踵至(zhǒng)擘翼(bò)蹴起(cù)镞镞(zúzú)飓风(jù)辟易(bì)礴(bó)龛(kān)赭(zhě)漱激(shù)湫(qiū)

4、重点字词:

1)故事:旧例。2)喧传:哄传。3)吊:哀悼。4)海塘:海堤。

5)遄:急速。6)踵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7)辟易:惊惧后退。8)礴:拍击。

9)旋:很快。

5、需掌握的虚词:

看之惊眩(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性状)岁岁如之(指示代词,这样)怒雷鞭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则飓风逼之(同上)

从海宁而来(句中连接,表示行动)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同上)势欲拍岸而上(同上)旋卷而右(句中连接,表结果)

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句中连接,表结果)

6、本文主旨:

本文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在白洋上看到涨潮时得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

7、写作手法:奇特的想象,形象地比喻

第四篇:《观 潮》教学设计

学校内公开课(2005.12.14)

《观 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3、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4、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通过品读赏析,感受其自然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对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的认识,树立人类必定能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世界观。教学重点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句。

2、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2、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教具准备

1.教师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2.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以此来赞美钱塘江大潮,那么,钱塘江大潮潮来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钱塘江涌潮的录象。

那么古人观看钱塘江大潮场面如何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观潮》。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我们课前布置预习本课时,要求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有关钱塘江大潮成因的知识,谁来说说自己找到的知识要点,让我们资源共享。

学生介绍后,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背景: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南宋词人周密曾经观看了钱塘江涌潮,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绘了出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南宋词人周密走进《观潮》,领略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吧。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资料内容如下:(1)读准字音:

雷霆(tínɡ)

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

僦 赁(jiù lìn)

罗绮(qǐ)

鲸 波(jīnɡ)(2)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4、选三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5、多媒体显示第三段译文,学生共同评点。

学生评点:“吴儿善泅者数百”应翻译为“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旗尾略不沾湿”应译为“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

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四、理清文章思路,研读文章内容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1〉、《观潮》第一句就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描写对象,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2〉、“伟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你想用哪些词语分别这些方面的特点?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涌如潮。概括起来就是:潮来之状——雄伟壮观,演习之形——精彩动人,弄潮之势——勇敢矫健,观潮之盛——盛况空前。

2、研读文章内容,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

A、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B、师提问题,学生思考,升华情感 : 针对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

提问:〈1〉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明确: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2.提问:

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同学争论)

明确:不是的,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像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5号、6号飞天等都能表明新世纪人们的胆魄,以及我们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拼搏精神。

五、课堂练习投影显示:

把下面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并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酒 泉 子

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教师指导: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大多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可以改换体裁,如这次训练要求把词改写成记叙文;可以改换人称,如把词中的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学生构思,写作。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下完成。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下列补充练习多媒体显示: 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3、完成课上的改写练习。

板书设计:

观 潮

第五篇:《观 潮》教学设计

《观 潮》教学设计

白淑军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的顺序记述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学习作者有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教师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等方面介绍。)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去观赏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找一找答案。板书《观潮》

二、观潮激思

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

2、看过录像,你想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

三、自读自悟

1、看过录像,大家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这么美的景观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恰当表达呢?下面请大家读课文,评评作者的语言如何?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学生对作者的语言进行评价。

3、学生再读课文,自读自悟,看看读懂了什么。

4、通读全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巧抓观字,直奔中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的气势,这节课我们具体的去感受它的“奇特”之处。

1、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文中带“观”字的词语,并读读相应的句子,想想“观”字的意思。

2、《观潮》的观:看。

天下奇观的观:景色。

3、能否用两个观的不同意思合起来说课题?(观天下奇观)

二、分组研究

作者在观天下奇观写下了可闻《观潮》,思考课文时按什么顺 序来写的,并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 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2010-12

下载白洋潮教学设计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洋潮教学设计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潮教学设计

    《听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散文的特点,理解课文中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以景抒情的散文艺术力量。 2、通过朗读训练,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生字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3.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

    《浙江潮》 一、激趣导入: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农历的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千百......

    《观 潮》--多媒体教学设计

    《观潮》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麻栗坡县新寨小学——刘廷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多种角度体会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余映潮教学设计

    篇一: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教案2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余映潮版)作者:余映潮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

    余映潮猫教学设计

    篇一:余映潮语文教案25篇余映潮语文教案25篇 《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小橘灯》——《春》——《皇帝的新装》——《狼》——《桃花源记......

    狼教学设计余映潮(范文模版)

    篇一:余映潮《狼》一课多案余映潮《狼》微型教案八种 这8种微型教案,共展现了常规手段下的8种教学角度: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

    余映潮《散步》教学设计

    余映潮:《散步》 设计角度: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 课型设计:自读课。 课中活动:一读,二背,三写。 教学过程: l、学习内容之一:整体理解课文(理解一篇) ①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