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0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赵升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深刻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情感目标: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时间生活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认识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三、教学准备

1.认真写好本课的教案。

2.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认识秤

(1)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他们谁重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

(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二、学习新知、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和称一称,我们发现这袋红枣重,红枣究竟有多重呢?那就试着把红枣称一称吧。

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谈话:秤面上,指针都指着“1”,到底是1什么呢?看来我们还要对秤研究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看到了kg和1、2、3、4等数字刻度)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kg表示什么吗?

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

3、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秤,也知道了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千克做单位,你们再次称一称红枣的重量,然后交流称的结果。指名回答一袋红枣的重量,再次让学生都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掂一掂一袋膨化食品有没有1千克重,用秤称一称膨化食品,看一看膨化食品的重量够不够1千克。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

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1)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大米。

(2)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大家称出的大米倒进袋中,然后轮流用手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一下。(3)学生活动。

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

(1)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鸡蛋。

(2)学生伦理拎一拎鸡蛋并估计他的重量。(3)小组合作数一数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

想一想:同样1千克的鸡蛋,为什么各组数出的个数略有差别?(4)进一步认识和明确整千克数。

谈话:1千克鸡蛋大约17个,照这样下去,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同学们,你能称出2千克大米或鸡蛋吗?

三、拓展练习、完善体验

1、“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显示盐水鸭和大米图片(1)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千克,把这一袋大米放在秤上称应该是5千克,还是比5千克多?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看出称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3)根据刚才说出饿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的《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马桂梅

一、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学生已有的对轻重感知的基础,安排千克的学习,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质量单位奠定基础。本课是这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材先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称重物体轻重的必要性,再认识各种各样的称,引出计量单位千克,然后通过观察称面和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千克。教材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最后教材结合认识千克,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旅客乘坐火车或飞机时可以免费携带行李重量的规定。

(二)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学,乐于思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他们毕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对于课本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形成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让知识多层次多方面的展示于学生面前。

(三)条件分析

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让课堂有声有色,让学生学到知识,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小结

新课程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即目的。每一个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学生首先是人,需要走向生活的人;学生是“文化遗产中的人”;学生是“生活世界的人”“关系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学生是“世界背景中的人”。课堂是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课堂是新认识的生长点,新激情的鼓动器,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更多的疑问出课堂。

因此,本课《千克的认识》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激发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深刻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情感目标: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时间生活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认识千克。5.教学难点: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三、教学准备

1.认真写好本课的教案。

2.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认识秤

(1)多媒体课件演示红枣和膨化食物争论的情境。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他们谁重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

(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教师以此为基础通过播放flash动画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情感,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学习新知、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和称一称,我们发现这袋红枣重,红枣究竟有多重呢?那就试着把红枣称一称吧。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谈话:秤面上,指针都指着“1”,到底是1什么呢?看来我们还要对秤研究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看到了kg和1、2、3、4等数字刻度)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kg表示什么吗?

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

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

3、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秤,也知道了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千克做单位,你们再次称一称红枣的重量,然后交流称的结果。指名回答一袋红枣的重量,再次让学生都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掂一掂一袋膨化食品有没有1千克重,用秤称一称膨化食品,看一看膨化食品的重量够不够1千克。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

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1)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大米。

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大家称出的大米倒进袋中,然后轮流用手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一下。学生活动。

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1)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鸡蛋。

(2)学生伦理拎一拎鸡蛋并估计他的重量。

(3)小组合作数一数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

想一想:同样1千克的鸡蛋,为什么各组数出的个数略有差别?(4)进一步认识和明确整千克数。

谈话:1千克鸡蛋大约17个,照这样下去,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同学们,你能称出2千克大米或鸡蛋吗?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的重量,感受1千克的重量的大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接着类推感受整千克数,深化对千克的认识,加快概念的理解。】

三、拓展练习、完善体验

1、“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显示盐水鸭和大米图片(1)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千克,把这一袋大米放在秤上称应该是5千克,还是比5千克多?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看出称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3)根据刚才说出饿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3、多媒体播放书本上“你知道吗”的内容。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上“大约”二字?你能说出两种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千克吗?

指名回答。

5、“想想做做”第5题。多媒体显示图片,从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解答,并全班订正改错。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趣味性强,将静态信息动态化,既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寓于安全教育与数学活动中,密切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又助于进一步巩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每个人身边。同时也使学生拓展了知识面,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里,教师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了“在需要中学”的思想。】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 c-U% }6 L2 g6 h6 W& T8 s& e# q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 1 h5 {1 ~" H;w# U)~6 W-h1 H!K2.课后实践活动:

(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 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设计意图:把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克、斤······

千克(kg)

1千克=1kg 千克 kg 又叫公斤

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

[设计意图: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板书的设计,对美的营造,使本节课内容形象的表达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富有感性和亲和力。]

参考文献:

[1]孙丽谷、王林,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数学》,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3版,第29—32页;

[2]王林、李继梅,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备课手册》,凤凰出版传媒教育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118-123页; [3]苏教版《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唐晓宇; [4]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来自奥数网; [5]《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庄振福。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石刘小学

王云奇

一、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学生已有的对轻重感知的基础,安排千克的学习,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质量单位奠定基础。本课是这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材先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称重物体轻重的必要性,再认识各种各样的称,引出计量单位千克,然后通过观察称面和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千克。教材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最后教材结合认识千克,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旅客乘坐火车或飞机时可以免费携带行李重量的规定。

(二)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学,乐于思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他们毕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对于课本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形成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让知识多层次多方面的展示于学生面前。

(三)条件分析

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让课堂有声有色,让学生学到知识,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小结

新课程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即目的。每一个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学生首先是人,需要走向生活的人;学生是“文化遗产中的人”;学生是“生活世界的人”“关系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学生是“世界背景中的人”。课堂是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课堂是新认识的生长点,新激情的鼓动器,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更多的疑问出课堂。

因此,本课《千克的认识》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激发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深刻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情感目标: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时间生活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认识千克。5.教学难点: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三、教学准备

1.认真写好本课的教案。

2.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认识秤

(1)多媒体课件演示红枣和膨化食物争论的情境。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他们谁重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

(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二、学习新知、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和称一称,我们发现这袋红枣重,红枣究竟有多重呢?那就试着把红枣称一称吧。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谈话:秤面上,指针都指着“1”,到底是1什么呢?看来我们还要对秤研究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看到了kg和1、2、3、4等数字刻度)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kg表示什么吗?

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

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

3、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秤,也知道了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千克做单位,你们再次称一称红枣的重量,然后交流称的结果。指名回答一袋红枣的重量,再次让学生都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掂一掂一袋膨化食品有没有1千克重,用秤称一称膨化食品,看一看膨化食品的重量够不够1千克。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

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1)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大米。

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大家称出的大米倒进袋中,然后轮流用手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一下。学生活动。

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1)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鸡蛋。

(2)学生伦理拎一拎鸡蛋并估计他的重量。

(3)小组合作数一数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

想一想:同样1千克的鸡蛋,为什么各组数出的个数略有差别?(4)进一步认识和明确整千克数。

谈话:1千克鸡蛋大约17个,照这样下去,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同学们,你能称出2千克大米或鸡蛋吗?

三、拓展练习、完善体验

1、“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显示盐水鸭和大米图片(1)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千克,把这一袋大米放在秤上称应该是5千克,还是比5千克多?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看出称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3)根据刚才说出饿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3、多媒体播放书本上“你知道吗”的内容。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上“大约”二字?你能说出两种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千克吗?

指名回答。

5、“想想做做”第5题。多媒体显示图片,从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解答,并全班订正改错。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 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 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五、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克、斤······

千克(kg)

1千克=1kg 千克 kg 又叫公斤

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

第四篇: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千克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几千克物体的轻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感知物体的轻重。

(1)谈话:棉花和O泡果奶哪个重?八宝粥和这一小袋米哪个重? 明确:掂一掂

(2)这两个同学谁重?明确:称一称

2、找一找——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谈话:有同学想到用秤称一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知道这两个人谁重谁轻,还能知道每个人究竟有多重。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 出示秤的实物图片。

学生交流:说说各种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二、感受一千克和几千克

1、看一看——观察秤面,引出1千克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千克又叫公斤。(板演:千克kg)观察图片

读一读——强调指针指向刻度几,就表示物体重几千克 小结:指针指着刻度1,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

2、称一称——体会1千克

(1)称一小袋米(一千克)的重量,用手掂一掂,体会有多重;(2)称苹果(一千克)的重量,也用手掂一掂,体会有多重。活动:多少个鸡蛋重一千克?猜一猜?(同学上来称一称)

(组长选一样上来称一称,看看是不是一千克,回去让本组同学掂一掂)小结。

3、到生活中走一走——认识净含量、载重量 我们刚才认识了千克,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呢?(1)到超市走一走——认识净含量

(2)再到外面看一看(卡车、电梯、飞机米车)——认识载重量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2、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指名回答。

3、说一说下面物体的净含量多少

4、综合活动——展示李叔叔的购物清单,你能说一说李叔叔一共买了多少千克的东西吗?李叔叔能把这些东西都带回家吗?

5、游戏

(1)比重量:南北两边组长各选一名同学上来称一称,哪边总重量大哪边错获胜?

(2)比感觉:南北两边各派一名同学上台,用手掂一掂多少本书接近一千克,最后测量一千克的本数,谁接近哪一边就赢。

(3)比力气:南北两边每边选两人,一人背另一人从教室前开始,谁能先走到教室后,谁获胜。

四、总结延伸

1、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第五篇: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认识千克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认识千克练习题

一、填空

1、了解下面物品的重量后,填在()里

(1)一个鸡蛋重()(2)一块肥皂重()(3)一袋白糖重()(4)一袋面粉重()(5)一袋洗衣粉重()(6)自己的体重()2、5000克=()千克

6千克=()克

200克+800克=()克=()千克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

一个鸡蛋约重55()

一个铅球重4()

一只母鸡重4000()

一本数学书重300()

4、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5、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

4千克○4000克

3千克○2990克

1千克○1010克 7千克○70克 400克○390克 15克○12千克 8千克○800克 10000克○10千克 48克○48千克 160克○16千克 5000克○5千克 250克+350克○500克 6、5只面包共重300克,一只面包重()克。

二、选择。1、18个鸡蛋大约重1()。

A、克

B、米

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A、>

B、<

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A、240 B、2400 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A、5000 B、5 C、500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7000+600=

73×7= 98×8=

2700-700= 12×3=

0×24= 65+40= 900+100=

1千克+2千克= 50千克-20千克=

1千克-700克=

四、解决问题:

1、小辉体重40千克,爸爸体重62千克, 爸爸体重比小辉重多少千克?

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吃了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3、1千克奶糖18元,妈妈买3千克这样的奶糖,花了多少元?

4、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5、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6、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7、一筐梨重48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千克,每人应付多少元?

8、妈妈买了一个大面包,重190克,还买了4个小面包,每个重50克,这些面包共重多少克?

下载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范例)

    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的《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的《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学生已有的对轻重感知的基础,安排千克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扈文碧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克与千克的认识》这部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认识千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西街小学李双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页红点3及自主练习有关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想一想、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

    三年级《千克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千克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千克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后随笔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后随笔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韦仕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都很积极,这可能是由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当我提问:怎样比较这两袋食品的重量?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