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3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严光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前小故事 两只小熊分饼的故事。

2、引出新课

谈话:“野餐的时候,小华和小丽遇到了一个问题,瞧他们带了不少的好吃的!能帮他们分一分吗?(4个苹果,每人分得2个,2瓶水,每人分得1瓶)

谈话: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 二 教学例题——认识1/2

1、提问:蛋糕呢?(一半)

提问:“一半应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可以表示一半儿的数字——分数”(板书课题)引出分数1/2:课件演示!平均分(分数线)成2份(分母2),其中的1份(分子)。

2、读写1/2(1)指名读一读

(2)强调1/2是怎样得出的!(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3)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

(4)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各个部分叫什么,看看谁写的更标准、更漂亮。

3、试一试(长方形纸折一折1/2)

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1)明确要求:拿出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有没有不同的折法?

(4)提问:折法不同,为什么都用1/2表示呢?(5)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图形,只要把他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每份都是它的1/2.(强调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

4、想想做做1 谈话:还想不想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

(1)想做做第一题: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2)学生在书上99页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可以适当的复习每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

5、想想做做2 谈话:咦?怎么没有1/4呢?我有点糊涂了„„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那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在()里画√

(2)学生自主完成

(3)全班交流,说说选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其他的不是?

三、深化理解,比较大小

谈话:也学习了分数,他正和大熊分吃月饼呢,我们呢一起来看看!

1、教学例题2(1)课件示情景图,学生观察。

(2)提问:他们分别要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到底谁吃的多谁吃的少呢!我们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就知道了。(3)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意见。(4)谈话:究竟谁说的是正确的呢?需要大家动手验证一下。(5)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6)全班交流

(7)提问:妈妈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能不动手操作就判断出1/8和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8)指名交流

2、想想做做第3题

3、课件出示,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么样?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4、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读题目,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四、生活中的分数

1、想想做做6题

2、国旗

五、全课小结

1、说说这节的收获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题。

《认识分数》自评

评价一堂课,最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自始至终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的情绪是不是达到了兴奋点,是不是获得了主动发展。基于这样的观点,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的反思如下:

一、首先我认为本节课值得肯定的方面有:

1、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队新知的探索中。《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从内容到方法要更贴近儿童,尽可能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要不断地触发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课前的小故事,以及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小叮当和大熊分吃月饼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着眼于让学生感受分数1/2的产生,放手让学生去经历整个操作的过程。感受1/2的意义,理解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本节课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认识。

二、谈谈存在的问题:

1、本身对教材还不能够做到理解透彻、把握得当。一些细节处理的不够好!(1)比如用长方形折出1/2的活动中,出示第3种折法的时候孩子们应该是很想动手试一试的,应该给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再试一试,效果会更好。(2)想想做做第一题应该让学生能够再说一说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3)想想做做第5题和第6题处理得太仓促。这都是因为时间把握的不够好,还缺乏对学生和课堂的驾驭能力。

2、对于学生的评价有些缺乏。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可以调动其相对沉默的氛围和学生的积极性。虽然我的奖品准备了不少,对学生的评价和鼓励性的语言应该再丰富一些,再富有激励性一些。

3、教师欠缺数学素养,语言组织不够精准。过渡语言不够自然流畅。在小结的时候,不能够灵活处理。总结本科教学内容时,不应该千篇一律地:“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啊?”可以让学生同桌先互相说一说,整理一下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进行小结应该会有精彩的结语。

总之,我觉得反思这节课使我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看到了很多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缺乏经验的新教师,我还有许多没有发现和意识到的小问题,希望各位评课的老师能够中肯地指出一帮助我进一步改进。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分数

李海燕

郭集学校 课题:认识分数

课时: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难点: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表示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彩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吗?周末的时候有没有和你的小伙伴们出去郊游过啊?都会带上些什么零食呢?上个周末小军和小红也出去郊游了,想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吃的吗?出示多媒体课件。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情境图内容。

师: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他们都满意呢? 生:平均分。

师: 那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

学生汇报结果并疑问:蛋糕只有一个怎么办?

师:如何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认识几分之一。

二、操作探究,认识分数 1,认识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可以用分数1212来表示。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操作感悟

(1)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把他的涂上颜色。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都能表示长方形的呢?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出示课件。3,做分数

(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拿一张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12121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2)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4,比较大小

(1)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分吃这块蛋糕?老师分得这块蛋糕的12,你分得这块蛋糕的,你愿意吗?为什么?

14你能用折纸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2)选择学生作品中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或圆形做出的不同分数,比较他们的大小。

(3)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比较同一图形做出的不同分数的大小。

三、巩固应用,练习提高 1,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

(2)学生动手涂一涂并比较大小。

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3)联想:下面的图案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课件出示图案。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出示第6题,提出要求,课后思考。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 分子

---……… 分数线 2 ……… 分母

第三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认识分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认识分数

结合目前学生的学习进度,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有助于三年级同学学习的教学资源,希望小编整理的数学教案认识分数可以帮助到你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只要同学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科学运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

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

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平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c.深究:

(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它的1/2,体现了尊重学生、教学民主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又完善了1/2意义的理解。为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打下基础。]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第四篇: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第7单元

设计理念:数学源于生活,上课注重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感知实践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并在数学生活化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学情背景:

1、该年龄段学生已充分认识与理解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而个别学生已在生活和实践中找到了分数。这都为本课新知识的认识提供了基础。

2、该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这也为本课在对新知的意义表述上提供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分的感知过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这一,能结合图像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经历把一个图形通过折、剪、涂与数学语言表达以及观察比较等的生活数学化过程,培养与发展数学数感。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几分之一的数学化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叙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准备:图片(饮料、蛋糕、比萨)、磁扣

学具准备:若干个圆形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生:喜欢),双胞胎兄弟淘淘和笑笑的妈妈准备带兄弟俩到北海公园玩。你们猜猜他们的妈妈会为他们兄弟俩准备什么?(生:略)

师:妈妈为他们兄弟俩准备了4瓶饮料、2块蛋糕、1个比萨饼(相机出示图片)。请你们帮助兄弟想想,该如何分合理呢?

生:饮料各人2瓶,蛋糕各人一块,比萨饼各人一小块(一个饼分成相等的两份是本课的重点,更是难点,学生道不清、说不明)。

师(故意激疑):是不是这样分(教师出示手中一大、一小图片)?

生(激动地):不对,这样的两份不一样多……

二、引导探索,初步建模。

1、引导通过动手操作,建立1/2的数学模型。

师:孩子们,能否用手中的圆纸片当成是“比萨饼”动手折一折,看看到底怎样分合理?

展示学生的分法:

生1:老师,我是把“比萨饼”对折(边说边比划),分成相同的两份。

生2:每人分到的也就是“比萨饼”的一半。

……

师:那也叫什么分,能否给它起个名称?(生:同样多、平均分)孩子,你真了不起,分的同样多我们把它叫着“平均分”(相机板书:平均分)。

师:在生活中用什么数来表示一半呢?你会写吗?

生:0.5表示一半。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妈妈告诉的,一元的一半是0.5元。)

师:还有其他的数也表示一半?

生:1/2,我是自己看书知道的?

师:你会写吗?能否是来写写?(生:略)

师:0.5、1/2都是表示一半,而0.5我们以后在研究。

介绍分数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分子,表示1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平均分2份

师:“1/2”读作二分之一,那1/2是怎样分出来的?(突出“平均分”)是谁的1/2?把你的想法再与同桌相互说说。

生:把一块“比萨饼”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1/2。

……

2、采用素材转变的方法建立并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师(口述):当陶陶、笑笑兄弟正准备出发,他们的妈妈喊到“孩子们”等等,他们的妈妈要求他们兄弟俩把各自的零再分成两份,一份在路上吃,另一份到达目的再吃。请你们再帮助兄弟想想,该如何分合理呢?

生:把2瓶饮料再平均分成2份,每份1瓶。1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2。

师:我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蛋糕”,再来帮助陶陶、笑笑分一分、折一折,再看看第一次吃了“蛋糕”的多少?第二次吃了“蛋糕”的多少?(突出“平均分”)

展示学生的分法:

生1:我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1/2。如:

生2:我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1/2。如:

生3:我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1/2。如:

生4:我是从比萨饼的厚度中平均分成2份,一份也是1/

2……

师:你们太聪明了,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如果把“比萨饼”的1/2进行分一分,又如何分呢?能否帮助分一分?

展示学生的分法:

生(讨论互相补充):我是把1/2(圆纸片的1/2)再对折,也就是一半的一半,是平均的平均,所以我们认为是1/4。

师:是谁的1/4,为什么?(生:比萨饼的1/4)

师:比萨饼的1/4是怎样分出来的?怎么平均分?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生:就是把一个比萨饼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1/4。

师:说的真好!谁还能象他这样再说一说?(生:略)

师:通过同学的动手、动脑得到了1/

2、1/4,象1/

2、1/4都叫什么?(生:分数)

师:那1/2和1/4谁大、谁小?

生:1/2比1/4大(即1/2>1/4);1/4比1/2小(即1/2<1/4)。

3、创造分数

师:1/

2、1/4都是怎么分的?你们想不想创造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分数?

生(齐答到):想!

师:好!那就用信封里的正方形分一分,并把分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展示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图略)

生:1/

4、1/

2、1/

8、1/3……

师:你们是如何得到的?(让学生说说创造过程)

生1:我创造的分数是1/3,我是把它(正方形纸)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1/3。

生2:我创造的分数是1/4,我是把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1/

4……

师:用同一样一张正方形纸创造了这么多的分数,真了不起。那1/2和1/8比较谁大、谁小?

生:我们可说成1/2>1/8,或1/8<1/

2师:看到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横线下的数越大,分数就越小,横线下的数越小,分数就越大。

师:真是了不起的发现。我们看看书上是怎能样说的,与大家想法是否一样。

三、巩固深化,拓展练习。

1、看书P92——922、P93做一做第1、2题(请认真读题,看看要求我们做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找出“几分之一”的分数。

师(出示一把伞):你们能在伞上找到分数吗?

生1:我找到1/8,黄色的占1/8。

师:你是如何找到的?(生:把伞平均分成8份,黄色的占1/8)

生2:我找到1/4,红色一份、黄色一份,合起来为一份,即伞的1/

4……

四、课后小结。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还是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动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本节课主要是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可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媒体与资源: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加深理解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部分,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3和1/4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学生小组讨论

谈话: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学生独立填写。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5、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题。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指名说说,全班交流。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教学评价与反思: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

2、1/4和1/3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3﹥1/4。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载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大全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吉埠镇中心小学:朱绍霞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一分(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 设计理念 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是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前提。我们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追问“为什么要学习分数?”“用怎样的符号表示......

    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

    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 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认识分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 腰埠中心小学张云芳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教案

    十、认识分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1 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 分数认识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 分数认识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