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字与画教学设计大全
《字与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象形字,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利用图画,认识17个汉字,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并进行扩词练习。
3.用正确的姿势读书。
4.教学时间:3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汉字特点入手,选择了最有汉字特点的常用的象形文字,让学生在最初接触语文的时候,产生对汉字的浓厚的兴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面对初入学的新生,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书姿势)。本课图文并茂,因此,应利用图片、投影或自制课件使教学变得生动、直观、高效。
教学中倡导学生观察图画、大胆猜想、合作讨论、发表个人看法。以此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
采取各种方式的认读活动及识字游戏,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
1.出示投影片1(金钥匙图标),师配解说: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学习伙伴丁丁。瞧,我手中拿着一把金钥匙,你知道这把金钥匙代表什么吗?(生讨论后,师总结:金钥匙能帮助我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金钥匙今天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投影片2(读书姿势图;句子:读书一定要姿势正确)。指导学生观察投影片,想一想,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两手拿书,身子挺直,书稍向后倾斜,课本与眼睛保持一尺的距离。)
(二)实练导入,认识课题
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第7页,学习丁丁的样子,做好读书的姿势。认识第1单元题:字与画。
2.小朋友,读了单元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三)指导看图,认识汉字
1.出示图1,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中间是太阳,右上方是古代人写的汉字。)古时候的文字和图上的实物很像,我们叫它“象形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象形字演变来的。
2.你们知道太阳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吗?(日)
(1)出示生字卡片“日”;谁能大声地读出这个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这个日字和图上的太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教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一圈光芒围四方,只把火球横中央。(边看字边说)
3.出示另外七幅图
(1)观察图画,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告诉大家图上画的是什么?(到前面指着图说:一轮明月,一条小河,一堆柴火,一座高山,一块石头,一方稻田,土上长出了幼苗。)
(2)指名到前边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生字卡片贴在图边。
(3)看图猜猜它旁边的字读什么?(自己出声读)
(4)指名领读,齐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熟读每个字)4.指着图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5.这些字我们经常用到,你能用它组词吗?例如用“水”组词:①你知道哪些种类的水吗?(海水、河水、自来水、汽水、冰水)②和水有关的东西有什么呢?(水杯、水瓶、水壶)③用水还能组什么词?(缺水、水库、水鸟)
(四)巩固练习
1.看图读生字。
2.识字游戏:“找朋友”。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出上节课学习的八个生字。(顺着读,打乱顺序读)还记得古时候的字叫什么字吗?(象形字)对,那么古时候的象形字是怎样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汉字呢?我们一起继续学习。
(二)认识“人、口、目”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一是一个古时候的人;图二是一张嘴,嘴也叫“口”;图三是一只眼睛,也叫“目”。)
2.这三幅图上的内容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摸到,大家现在就看一看,摸一摸吧!(学生可以自己摸,也可以互相摸。)
3.每幅图的下边都有三个字,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演变过程,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指导。
4.你能猜出这三个字读什么吗?大声地读出来。
(三)认识“木、禾、竹”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图四是一棵树木;图五是一棵禾苗;图六是竹子。)
2.这几幅图上画的这几种植物,你都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3.你能读出图旁边的汉字吗?(指名读、领读、齐读。)
4.自己看图下边汉字的演变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认识“马、鸟、鱼”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七是一匹马;图八是一只小鸟;图九是一条鱼。)你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吗?(动物)
2.你能读出图旁边的汉字吗?(多种形式认读)
3.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和图上的动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五)巩固练习
1.认读9个生字。2.识字游戏:“摘苹果”。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漫游在汉字的王国里,认识了17个汉字。今天,我们继续和丁丁、冬冬一起去语文天地看一看。(指导学生将课本翻到第7页,认识“语文天地”。)
(二)猜一猜、连一连
1.认识图标“小铅笔”,知道这个题要用铅笔完成。
2.投影出示雨图:用一句话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画的是下雨了)出示6个汉字:瓜、云、雨、羊、牛、虫。你能从这6个字中猜出哪个是“雨”字吗?(第三个是“雨”字。)你是怎么猜出这个字就是“雨”字的?(“雨”字有四个小点就像图中画的小雨点。)我们把这幅图和这个汉字用直线连起来。就完成了“小铅笔”的要求。
3.打开书,独立思考,用铅笔连线。
4.小组合作讨论。
5.汇报讨论结果。
6.认读6个生字。
(三)比一比,记一记
1.认识图标“小天平”,知道比较时应细心辨别。
2.区分“口”和“日”:怎样才能记住这两个字?(①把比较字形与比较图画结合起来,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字形不同。②顺口溜记字:口―― 一张大嘴四方方,里面空空无家当。日―― 一圈光芒围四方,只把火球横中央。)
3.区分“目”和“月”:说说这两个字不一样的地方。(①“目”是眼睛的意思,字形像一只眼睛的样子;“月”像弯弯的月亮。②顺口溜记字:目―― 一扇小窗细又长,两只眼睛明又亮。月――小小船儿弯弯月,嫦娥玉兔船里坐。)
(四)组词练习
1.认读“火、石、水、人、山”。
2.以“山”为例指导组词:你知道中国有什么山吗?(华山、泰山、峨眉山)你还能用上这里的哪个字说词语?
3.组词游戏:“开火车”。
(五)总结
你喜欢“语文天地”吗?你最喜欢哪项活动?
第二篇:教案《字与画》
1、字与画
预习提示
小朋友请你轻轻打开书从第5、6页中找一找你已经认识的字,看看这些字与旁边的画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教学目标
1.利用图画,认识17个汉字,并进行扩词练习。2.学习用看图识字的方法识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认识17个汉字。2.学习用看图识字的方法识字。
教具准备
字词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象形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2.注意观察图画,了解字与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金钥匙,导入课题 1.出示投影片(金钥匙图标),师配解说: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学习伙伴丁丁。瞧,我手中拿着一把金钥匙,你知道这把金钥匙代表什么吗?(生讨论后,师总结:金钥匙能帮助我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金钥匙今天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投影片(句子:我们可以看图识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让学生知道“看图识字”是个认字的好方法。
二、实练导入,认识课题
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第5页,跟老师一起读第1单元题目:字与画。2.小朋友,读了单元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三、指导看图,认识汉字
1.出示图1,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中间是太阳,右上方是古代人写的汉字。)古时候的文字和图上的实物很像,我们叫它“象形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象形字演变来的。
2.你们知道太阳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吗?(日)
(1)出示生字卡片“日”;谁能大声地读出这个字?(指名读,“开火车”读)(2)这个日字和图上的太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教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一圈光芒围四方,只把火球横中央。(边看字边说)
3.出示另外七幅图
(1)观察图画,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告诉大家图上画的是什么?(到前面指着图说:一轮明月,一条小河,一堆柴火,一座高山,一块石头,一方稻田,土上长出了幼苗。)
(2)指名到前边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生字卡片贴在图边。(3)看图猜猜它旁边的字读什么?(自己出声读)
(4)指名领读,齐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熟读每个字)4.指着图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5.这些字我们经常用到,你能用它组词吗?例如用“水”组词:①你知道哪些种类的水吗?(海水、河水、自来水、汽水、冰水)②和水有关的东西有什么呢?(水杯、水瓶、水壶)③用水还能组什么词?(缺水、水库、水鸟)
四、课堂检测
1.听老师读谜语,同桌互议,从给出的字中选谜底,画“—”(1)十字路口停一停,四面八方都不通。(日 田 目)(2)刮风有它,每天扫它,说它没用,种花要它。(山 土 石)2.连一连。
日 火 上 地 石
水 月 田 山 头
板书设计
字与画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象形字,读准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2.能给生字口头组词。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出上节课学习的八个生字。(顺着读,打乱顺序读)还记得古时候的字叫什么字吗?(象形字)对,那么古时候的象形字是怎样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汉字呢?我们一起继续学习。
二、认识“人、口、目”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一是一个古时候的人;图二是一张嘴,嘴也叫“口”;图三是一只眼睛,也叫“目”。)2.这三幅图上的内容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摸到,大家现在就看一看,摸一摸吧!(学生可以自己摸,也可以互相摸。)3.每幅图的下边都有三个字,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演变过程,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指导。
4.你能猜出这三个字读什么吗?大声地读出来。
三、认识“木、禾、竹”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图四是一棵树木;图五是一棵禾苗;图六是竹子。)
2.这几幅图上画的这几种植物,你都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3.你能读出图旁边的汉字吗?(指名读、领读、齐读。)4.自己看图下边汉字的演变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认识“马、鸟、鱼”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七是一匹马;图八是一只小鸟;图九是一条鱼。)你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吗?(动物)
2.你能读出图旁边的汉字吗?(多种形式认读)
3.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和图上的动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五、课堂检测
1.听老师读下面的词语,与序号连起来。人口 竹子 人民 小鱼 木头
① ② ③ ④ ⑤
竹叶 木马 金鱼 石马 目光 2.读一读,认一认,口头组词。
竹()鸟()禾()木()口()鱼()马()目()
板书设计
字与画
人 口 目 木 禾 竹 马 鸟 鱼
第三篇:字 与 画 教 学 反 思
字 与 画 教 学 反 思
(三界小学教师 李晓玲)
字与画一节课下来,我和学生都有所提高,本以为太放手会影响教学质量,课堂会杂乱无序。但事实却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活泼的教学形式及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我主要有以下两点深刻的感触: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课前调查,学生几乎都认识课文上所涉及的生字。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已有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潜能。我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激发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互相教,互相学。如:请学生自由上台,为汉字找朋友。并运用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的这一手段,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们在小组中大声读。此时,我发现即使原来基础不是很好的孩子,学习的兴趣也顿时高涨起来。学生有一定认知基础,我只是为其创造展示的机会。然而,这却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难怪《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把:“使学生喜欢学习,对本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低年级阶段目标中的第一条。
二、转变教师教学形式,实现新的师生角色定位。
《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着、促进者.
第四篇:《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画》这节课选自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一年级上册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这是一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称,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2.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近、色
”等10个生字和“辶、⺈”两个偏旁。
2.会写“水、去、来、不”4个生字。
3.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识字不久,各方面能力都不足,比如说注意力,自控能力。写字姿势的训练也要加强。识字的方法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识字的过程中,要加强写字指导,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要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在写字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听,不能讲的过快。在识字时可以采用偏旁归类,换偏旁等方法让学生识记生字。
4.重点难点:
重点是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难点是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5.教学过程
5.1第一课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谜语导入,板书课题
教师活动:
1.出示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是不是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师今天考大家的是猜谜语。1.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干活人人需要它,猜猜是什么?手2.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
2.板书课题
(这节课啊,我们学习的也是一个谜语,还是一首诗--《画》,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书空,边写边说笔画顺序。)
学生活动:
1.猜谜语,引发兴趣。
2.书空课题,说出笔画顺序,记住课题。
设计意图:
1.谜语激发学习兴趣。
2.集中注意力,记住题目。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利用白板出示谜语。
活动2.初读课文
检查学习情况
教师活动: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幅画,并且在诗中圈出描写的景物。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3.教师范读。
4.检查朗读情况
学生活动:
1.观察图,说说画里面都有什么。
2.借助拼音读课文。
3.注意听教师读诗,划出停顿,纠正自己读的不好的地方。
4.结合老师的范读与图画,大声勇敢的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图文结合学习。检查朗读情况,学会自我纠正。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出示课文插图及课文内容。
活动3.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教师活动: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指导学生用偏旁归类、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三个字,寻找相同点,认识“辶”。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这三个字。
表演“远、近”在实际中理解远近。
出示其余生字,提问,还有那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3.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无--天、爸--色、近--听,在反馈中认识斜刀头。
4.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
出示几组反义词的题,加深对反义词的理解:如:男--()
上--()
开--()
多--()
(2)
读课文,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远--近
有--无
去--来
(3)
游戏:说反话
他出去了;喜欢外面;教室真大啊;冬天真冷啊
5.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我家不远,离学校很近。教室里无人,没有声音,操场上有很多人。
你走来走去的干嘛啊?你还能听见吗?这朵花是红色的。
6.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导。
学生活动: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偏旁归类、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表演理解远近。
3.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
4.用反义词的方法识记生字,并且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5.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6.读课文。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去识记生字,从而熟读课文。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生字卡片,白板课件。
活动4.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布置作业:熟读诗并且背诵。
学生活动
1.说说学到了什么?
2.读诗并背诵。
设计意图
回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为第二学时的学习做准备。
第五篇:《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4个生字
2、认识两个偏旁“辶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4、掌握识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正确规范的按笔顺写生字
2、掌握识字方法
3、朗读诗文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识字卡片
3、预习生字,朗读诗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指导看图
1、让同学闭上眼睛,教师呈现一幅有(山、水、花、鸟)的图片,并附带相关的音频
2、教师引导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些什么东西,又听到了什么声音呀?(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出示课件“山、水、花、鸟”,并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描述自己的所看所听)
3、让学生读一读这四个字,巩固汉字
4、引导猜谜语,板书课文标题,巩固“画”的笔顺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出示带有拼音的诗文,让学生借助拼音试读诗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全班朗读
3、出示课件“10个生字”,让学生在没有拼音的协助下指读生字,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注意听学生的生字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远”“近”“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
4、生字卡片巩固识字,让学生把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三)分类别识字
1、黑板上出示几组板书“远、近、还”、“远和近”“有和无”“去和来”“声与色”,引导学生观察相同与不同之处(让学生思考回答,尤其讲到新偏旁“辶”“ク”的时候,让学生写一写偏旁,掌握偏旁归类识字的识字方法,讲反义词的时候注意巩固之前所学反义词,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组,后出示反义词课件)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教师自身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三)指导写生字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让学生注意笔画的位置。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必要时做一定的指导纠正
五、板书设计
1、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辶”和“ク
六、作业布置
1、分别找五个带有“辶”和“ク”的汉字,会拼会读
2、写十遍生字“来”“去”“不”“水”
3、回家让爸爸妈妈猜一猜今天学的谜语
七、教学反思
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一年级的学生认识的生字词并不多,这就需要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会拼会读会写,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识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