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观点
在教学设计的领域先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1、教学设计的艺术现
教学设计的艺术观把教学设计看成是一种艺术。这一观点认为,对同样的教材和对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处于不同的教学背景,其教学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这说明,教学带有较强的艺术性。在系统设计的教学中,虽然其科学性和技术性较之传统的教学有所增强,但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教学媒体的选用是否具有吸引力等,也说明教学设计不是一项纯技术性的工作,它包含着深刻的艺术性。因此,教师只有知识和经验还不够,他应成为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力的教学艺术家。
2、教学设计的科学观
教学设计的科学观将教学设计看成是一门科学。这一观点的主张者把教学设计划分为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两种。宏观决策在科学的比较研究基础上,要为不同的情境和场合、不同的学习者和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处理的方式方法,提供一整套传播媒体,并对上述内容提供准则;微观决策在教学工艺学的研究基础上,给教学提供具体的教学技能和各种教学分析的方法。总之,教学活动应在科学所提供的一整套方法和技术基础上进行,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3、教学设计的工程学观
教学设计的工程学观点把教学设计所制定的方案的实施,视为对教学材料的说明、安排、实施、测试和修正的过程。为此,教学设计者应掌握下列技术:评估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预测教学活动的进行,评定教学结果,修正下一步的教学活动,等等。教学设计者就是掌握这套技术的“工匠”。
4、教学设计的问题解决观
教学设计的问题解决观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发现并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解决有以下几个阶段:发现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并要求教学设计者从中产生、形成和检测新的想法,这就大大突出了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5、教学设计的人的因素观
教学设计的人的因素观认为,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参与实施教学设计的人员素质以及影响他们的教学环境。不考虑人和教学环境的因素,任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搞好教学设计,必须提高参与实施教学设计的人员素质,必须改善教学环境。
(二)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教学设计的系统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参与教学过程的诸多变量因素的活动,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影响。因此,教学设计需要综合地以上述多种理论观点为指导,因为各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内容。即系统观的教学设计并不完全反对或排斥上述各种理论观点。但它坚决主张,应以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各种教学设计观点中居主导地位,并贯穿于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因为系统观的教学设计,科学地吸收了各种教学设计观点的合理因素,并使之具体化。它对各种教学设计观具有协调、扬弃、统整的功效。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在进行着教学设计,那就是备课。一般把备课概括成“三备与三写”。“三备”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写”是:写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写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计划(教案)。但是这种设计常常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凭借教学经验进行的,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例如,虽然在传统教学中有“备学生”一说,但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不够,有时甚至没有分析。教师往往从教学任务角度出发,以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为教学起点。教师上课总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和讲授的方法机械地进行,很少有变化,很难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学习者主要是凭借维持学习过程的进行。在教学中,要求学习者从同一起点出发,使用相同的大纲和教材,在共同的教学目标下,进行着相同的教学活动,在共同的教学方法指导下,以相同的速度前进,要求学生达到相同的终点。长此以往,导致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相差悬殊,教学效果无法预测,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缓慢。
教学设计的系统观指出,从教学过程本身看,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的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方面的确定和选择,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这些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形成一定的结构,指向特定的目标,所有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并形成一定的整体功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教学过程又是教学系统的子系统。
系统观教学设计要求以系统论的思想和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参与教学过程的要素,各个要素构成的结构和教学环节等进行尽量优化的设计,以 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克服凭主观经验进行教学活动的倾向,充分体现现代教学的特点。只有对教学过程实行优化的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趋于最优化。因此,系统观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设计系统观的特点
1、融合性
系统观的教学设计一再强调,它并不完全反对或一概排斥教学设计领域中先后出现的各种理论观点,而是融合了各种理论观点,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设计之中,科学地吸收了各种教学设计观的合理因素,并使之具体化。系统观的教学设计虽然兼容了各种教学设计观的长处,但它认为,应以系统论的思想和观点,作为制定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在教学设计中起统领作用。
2、分析性
系统观教学设计认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学方面的要求,更要考虑到学习者原来具有的准备状态,以求教学设计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为此,分析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能力,分析现实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如此,教学设计还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着手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选择性
系统观的教学设计特别强调选择性,它努力探讨教学过程所有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课程决策(课程、内容等)和教学决策(组织、策略、方法、媒体等)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系统观的教学设计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极为重视。这是系统观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之间的显著差异之所在。
4、工具性
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是从问题人手进行设计的。因此它的功效之一,就是竭力使教学设计成为发现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工具或指南。教学设计者力求使使用者对问题及处理办法一目了然,并且易于核查。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大大方便了教师,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曲折,避免了教学的失误,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速度。
5、具体性
一般意义上的教学任务过于笼统,往往从整体上进行强调,没有把教学任务具体化,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不便于操作。而系统观的教学设计则要求把教学任务分解为具体的目标,并用准确无误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来表示,同时要求把这些项目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这样,师生都能明确地、具体地掌握这些已经过分解的教学任务,便于及时检查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准确找出缺陷所在,以便及时加以补救。
6、参照性
系统观的教学设计主张,评定教学效果时,要作出科学的。客观的测量,必须依据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和学习者的学习成就,不能靠猜测和估计。特别是在评定过程中,不能只看测量结果,必须参照教学过程的初始状态,必须参照学习者的初始水平。切忌只看结果,忽视起点的偏见。通过测量,如果教学效果8未达到预期目标,不能只从教与学上查找原因,更不能责怪学习者,要从教学设计的流程中查找症结所在,并及时调整相关环节。
第二篇:《远程教育系统观》读书心得
《远程教育系统观》读书心得
一、《远程教育系统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简介
1、本书产生历史背景
教育的地位随着一个民族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在不发达社会,教育经常是一门有争议的软学科,而远程教育作为其中的边缘,鲜为人知。社会中,包括教育界内,对远程教育形成了近似约定俗成的偏见,暴露出人们对远程教育的共同无知,穆尔教授用系统论的观点对远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过程审视,把远程教育是一门完整的学科的道理,通俗易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由于过去十多年间,远程教育技术,组织方式,学习者及教育方式,国家的政策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本书进行了重新翻译,本译本为2004年第二版。
2、作者简介
迈克尔·穆尔博士(Michael G.Moore),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习和绩效系统系教育学教授,《美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国际远程教育界著名的理论家和实践家.美国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开拓者之一。在实践方面,他创办了美国第一本远程教育杂志——《美国远程教育杂志》(1987),在美国组织召开了第一个远程教育研讨会(1988),成立了美国第一个远程教育研究中心(1989);在理论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远程教育独立学习和交互距离理论,编辑出版了多部远程教育著作,包括新近出版的远程教育百科全书——《远程教育手册》。
二、全书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1、基本结构
《远程教育系统观》一书共十二个章节,通过所述案例分析,使读者注意这些基本原理,并按章节分别论述。全书从基本概念到历史沿革再到各个系统部分的详细分析,大致采用了总分结构。但是在内容阐述时会发现并不是完全的总分结构,各个章节以及章节的各个段落之间都有联系,贯彻了系统的观点。
2、主要内容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远程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从组织架构的不同层次出发来阐述远程教育,并提出远程教育中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为我们继续探索远程教育系统观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
第二章介绍了远程教育的历史背景,澄清了远程教育起源问题。为那些没有进行过远程教育培训,就对远程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知识平台。
第三章通过回顾远程教育的主要机构类型和课程来考察当前远程教育的范围。对私立的函授机构、公立大学和学校、公司、军队、不同机构的工会组织以及虚拟大学所提供的远程教育做了简要的概述。
第四章到第八章分别对远程教育系统模式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传送(媒体和技术)、课程计划于课程设计(第五章: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互动(第六章:教学与教师的作用和第七章远程教育的学生)、管理行政(第八章:管理行政和政策)、学习环境(第七章:远程教育的学生)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第九章介绍远程教育学术发展的简短历史,并描述了远程教育的主要理论“互动距离理论”和“学习自主理论”。这是这本书的核心部分,因为远程教育系统是围绕学习者的学习来构建的,而学生自主学习是最主要的。
第十章对远程教育效果的研究应该考虑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为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了好的借鉴,同时也可以看到远程教育的发展成熟,远程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包括预先评估、精心设计,管理、评价为一体的一个系统学科。
第十一章对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做了一个概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远程教育院校,说明远程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大系统。为我们提供了进行远程教育的国际化的视野。
第十二章对远程教育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内容、信息获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同时提及了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值得我们自己去思考。
3、全书的精要
最大特色:系统观,即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和审视远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过程是本书最大的特色,也是本书的精髓和逻辑架构,同时也是穆尔教授对这一领域的重大贡献。《远程教育系统观》这本书内容包括远距离教育基础、远程教育的历史发展、远程教育应用领域、效益研究、技术和媒体、课程设计和开发、教学和指导、远程教育学生、行政、管理和政策、远程教育理论基础、国际视野、教育革新等篇章,从中可以看出远程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其组成要素完整而紧凑。这些要素既是实践者的主要工作领域,也几乎涵盖了学术研究人员要研究的所有课题,综合起来构成了各国各具特色的远程教育事业。
三、评述
1、本书的主要贡献、启示和局限性
主要贡献:《远程教育系统观》是《世界远程教育经典文丛》的第三本,从系统观点的角度来分析远程教育的历史、过程等,是标志远程教育理论成熟的扛鼎之作,与同时期的其他经典著作一起为构建远程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对远程教育实践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书中作者对全球远程教育发展和重要的国别情况作了综述,但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和资料仍取自于美国远程教育的历史和实践,对美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现状都作了较详尽的描述和分析。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际上这一领域的动态、理论、观点、经验和教训,而且必将有助于中美两国学者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启示:作者在本书中反复强调三个观点:整体的观点、团队的观点和技术选择取决于课程目的的观点。①从书中作者对远程教育系统观的阐述可以清晰的看出远程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技术、媒体、决策、管理、教学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忽视都会影响整体的运行,质量的好坏,远程教育的成败。②技术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对技术进行选择不能盲目的只选择新技术而忽视了对课程的关注。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来进行选择。这对我们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启示。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一个错误观点就是注重技术应用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出现了一个媒体运用周期定律:更新周期<熟练周期<使用周期,这是应该抵制的。
局限性:由于作者书中大部分内容和资料仍取自于美国,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大量的实例并不能引起其极大的兴趣,因为书中描述的内容是他们所不熟悉的,反而为了阅读结论部分,而略过案例的说明,这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四、读书感悟
1、对于团队和整体概念的理解:在远程教育中要开发出高质量的教材,靠授课教师单独完成是不现实的,而应该像穆尔教授强调的,必须也只能有一个团队来完成。这个团队要包括教学内容专家、教学设计专家和图表设计者、网页制作者及其他媒体专家,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科学地决定课程目标、内容及图表布局、音视频的恰当运用,制作出优质的课程材料和课程计划。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团队同样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每个人发挥自己得优势,进行团队合作交流才能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团队可以看做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就像书中描述的电讯会议现场协调员,虽然是一个微不足小的角色,但也会影响到远程教育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成败。人生中没有小角色,只有小人物,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2、写作思路框架值得借鉴:每一章节的开始部分简要介绍本章内容,引导读者有目的的阅读,文中采用丰富的实例和大量的图表来增加内容的可读性且附有扩展阅读的文献及网址,同时引入远程教育专家们对此问题的观点,引人思考,在最后对章节进行总结,并提供进一步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这种方法对于我们进行课程设计及开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3、知识背景:读外文译本,要想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首先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有一个了解,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出发去阅读,这样才能更深切的领悟作者的思想。
4、琐碎:第四章p84在对桌面视频会议论述时提到:“在开展群组视频会议时,对学习环境的一些特殊要求将有提高技术在学习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值得应用。学习指南的作用、网页设计原则
第六章p145-146互动的垂直层级值得参考。第七章成人学习理论
个人认为第四、五、六、七章比较具有现实意义,作者提出的很多原则在日常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开发中很实用。
联想:
1、第五章p119关于面向残疾人士的网页设计的建议联想起新浪博客注册页面人性化的一点。
2、p152页教师在线教学的技巧中提到控制信息的长度联想到微博的字数限制问题及其限制的意图、合理性所在,经查阅相关资料得到初步答案。
3、p111布局部分:“在印刷纸张上或在线屏幕上创造性地安排文本和图像内容。允许在文档中有足够的“留白”,这样可以从视觉上有吸引力,并避免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来说信息过载。”和p116“网页设计原则中提到很好的应用空白空间”联想到ppt制作中用到的数字故事讲述。
知识点扫盲:知识管理(KMS)、Internet2、Toolbook和Director工具
基于多点式共享软件的远程协助
个人认为第四、五、六、七章比较具有现实意义,作者提出的很多原则在日常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开发中很实用。
5、思考:
1、为什么美国没有国立开放大学,但在那里却诞生了几乎所有开放大学成功经营所依赖的主要方法,涌现出一大批国际知名远程教育专家?p342、国外远程教育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成人,在我国远程教育面向的对象又包括哪些类型的学习者。
3、在远程教学中怎样更好的发挥媒体和技术的作用(参考第四章表4.1),实现媒体与技术的整合?怎样使用技术比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更为重要。
4、在远程教育课程中怎样设计学习指南能够更好的达到传播教学的目的?
5、远程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与传统学校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同?教师的作用相同吗?师生关系?
附: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英文网页经常打不开,于是乎想到了翻墙技术,百度一下,找到了一系列的翻墙方法还有高手留下的翻墙经验,对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实践后再看效果,这也是一种收获。另外向大家推荐RSS :Google Reader,我目前在试用FeedDemon,效果还可以。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下载来感受一下。
美国远程教育杂志:
在查阅微博字数限制相关资料时,涉及到Twitter,欲对其进行进一步了解.这篇读书心得写的比较混乱,于是决定仿照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后续整理后会有2.0、3.0版,不断学习,发现问题。
第三篇:八大民主党派 政治力量统观
八大民主党派 政治力量统观
今天,北京城里的人民大会堂——十二届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又要闭幕了。
全国政协会议是干什么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八大民主党派每年联袂例行召开的一次大会,不过,这个大会,是以协商的形式进行的。每年协商完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机构,再将会上八大民主党派同时也包括本党人仕提案,整理出来并在下一执政中,加以落实。这就是中共多年所讲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参政议政的概念。
全国政协主要职能是什么?正统解释为:人民政协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本会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其实,这个全国性质的政治协商会议,早在蒋介石时代的重庆,就曾召开过一回。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决定为组建新政府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社会贤达代表参加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这次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冲破国民党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
中共领袖周恩来在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其中有一段,为后人传颂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听起来还是那么振聋发聩,同时也让今日各家网站的网管——心惊肉跳:
——和平建国方案是政治协商会议主题之一。这个方案包括两大项目:一是政治民主化,一是军队国家化……我们非常同意军党分开。军队不应属于党,应属于国家,因此对于党与军队的界限,必须划分清楚。现在无论国民党或共产党,在这方面都还没有划清。——周恩来在重庆召开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上讲话。(1946年1月18日)
1948年4月30日,中共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国外华侨积极响应,参加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1月30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有23个团体代表共134人。9月17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协成立。参加会议有46个团体代表共662人。会议通过了《政协共同纲领》、《政协组织法》、《政府组织法》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将长期存在。人民政协是中共领导下,由中共、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台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及特邀人士组成。
人民政协根据中共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民主监督。政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本会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看到这里,我不知道诸位看官能否明白:全国政协主要就是——一个和八个的政治协商关系。即中共一个和民主党派八个的关系。
但,这一个和八个的政治力量,是对等的吗?
我们看看以下数据,即中共及各民主党派党员人数统计: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1948年成立
现人数11万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1941年成立
现人数23.5万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1945年成立
现人数14万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1945年成立
现人数12.7万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1930年成立
现人数12.6万
中国致公党(致公党):
1925年成立
现人数不详
网站不宣
九三学社 :
1945年成立
现人数13.6万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1947年成立
现人数0.26万
八大民主党派人员总数——截止2012年底
87.7万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
截止2011年底
8260.2万
百度资料:2011年中国大陆居住1,339,724,852人(不含港、澳、台地区)。
用小学数学简略法可得:大陆总人口为:13亿3973万人
按以上统计数据为基础,我们可得出几组新数据:
中国共产党8260.2万党员 占大陆人口比为:6.2%
八大民主党派成员有87.7万 占大陆人口比为:0.01%
八大民主党派成员与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比为:1:100
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若以成员人数计,则是共同“参政议政”八大民主党派政治力量的——一百倍!
昨天下午,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选出本届常委会。在昨晚公布的299名常委名单中,不知八大民主党派与中共常委的比例,又是多少?能将一比百的格局,扩大一点儿吗?
真不知道,在一比百的力量对比下,八大民主党派,又是如何做到与中国共产党——“互相监督、荣辱与共”的?
2013年3月12日 晨5时30分
第四篇:论保守主义的传统观与社会发展
论保守主义的传统观与社会发展
(哲政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班 2009级 赵杰 20090140130)
【摘要】 保守主义的崛起是多方面的原因,它的一个核心主题是捍卫传统,推崇传统和进化。我们应该理性的对待保守主义的传统观,传统与历史是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与社会进步是互不相离的,传统文化推进了社会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反之,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了传统的发展,提高了社会保护传统文1化的责任心。
【关键词】 保守主义 传统观 社会发展 相互促进
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多方面原因的集合,保守主义作为西方主流政治思潮之一,对社会的发展也作出了极大贡献。保守主义的传统观与社会进步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让我们在看待传统文化的时候多了一些理性眼光,也看到了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良性作用。
一、保守主义的传统观
(一)保守主义的定义、内涵
保守主义是西方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潮之一,它来源于一种自然的态度,这种态度把对有价值的东西的欣赏和失去它的恐惧集于一身。保守主义其实是一种“情景意识形态”,是针对“对现状的具体挑战”而做出的反应。“如果把保守主义在各个时期、各个国家所拥护的制度罗列出来的话,它将包括国王专权、君主立宪、贵族特权、代议民主、总统独裁、高关税和自由贸易、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国家主义和联邦主义、遗产继承社会,此外还有资本、市场社会及各种各样的福利国家等等。毫无疑问,今天的保守主义者不会热衷于那些它现在不感兴趣的制度和实践。但是,保守主义者也许会吃惊地发现,他们在自己国家的历史上曾经捍卫过他们现在所痛恨的制度。如果再看一下世界的话,他们可能还会发现,自己所想加以守护的制度也许在其他国家的保守主义同伙眼中,简直是荒唐可笑
1伯克认为人性是不完善的,而且是不可完善的,他反对抽象的人权观,的。”○
强调人权的具体性,并且质疑理性主义,推崇经验思维,他主张改革,却又谨慎革命,认为自由是有序的自由,自由只能是秩序与权威下的自由。○
(二)保守主义的崛起及原因
20世纪70年代是战后西方的政治风向开始右转的时期,7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打碎了西方人的“福利国家”美梦。于是右翼的保守主义迅速崛起,从西方社1(美)穆勒:○《保守主义》 百度文库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 百度文库 ○
会的各种传统中寻找挽救资本主义危机的工具。1979年,英国保守党以压倒优2势在下院选举中获胜,撒切尔夫人打着“新保守主义”的旗号登上首相宝座;1980年,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在保守派的支持下入住白宫;1983年,联邦德国的保守组织基督教社会联盟与基督教民主联盟联合获得26年以来的最高选票
1保守主义之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崛起并主导了20世纪80年代西上台执政。○
方国家的政治舞台,其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稳定发展后出现的深刻危机。首先,福利国家政策引起的生产停滞和物价上涨的危机时保守主义崛起的主要经济原因;其次,国家干预的过分扩展,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的滋长和政府权威的衰落,而由此引起的严重不满是保守主义兴起的重要政治原因;最后,人们内心空虚和道德观念淡漠引起的精神危机,是保守主义崛起的思想文化原因。○
(三)保守主义的传统观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其独特之处在于强调传统是智慧的来源。它坚持守成的原则、传统的原则、谨慎的原则、等级的原则、社会连续性的原则和不完善的原则。保守主义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捍卫传统,维护已有的习俗和传统。如果以“传统”来定义,保守主义者便是努力保存人类的传统和制度中最好的东西的人。保守主义者所说的传统并非抽象之物,他们并非把一切既定观念和社会现状都奉为传统,他们所尊崇的乃是特定的传统,提倡传统是为了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保守主义的政治伦理学乃是建立在特定传统的逻辑基础之上。柏克说:“个人可能是愚蠢的,但是人这个物种却是聪明智慧的。”经过累积和筛选而成的传统便正是智慧的宝库。人类要靠道德传统、社会经验和先辈积累的知识的指引。”
二、如何对待保守主义的传统观
保守主义之所以会强调传统是因为:首先,传统能够向个人提供一种归宿感和安定感,这些传统和习俗为人民所熟知,因此,向人们提供了某种身份、认同以及有根可归的感觉。因此,传统不仅仅是经受过时间检验的社会制度,而且是为人们所熟悉,并能够产生安全感的一切习俗和社会实践。传统是一个社会的共同财富。是团结的力量,而不是分裂的力量。传统的社会整合功能,远非理论所能比拟。其次,保守主义把传统看作是真理与知识的最重要的来源。来自传统的知识比来自理性的知识可靠得多。常识也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并非要人放弃独立思考。传统是独立思考的向导,从而使得思考能够更接近真理。仅靠理性不足以发现这些客观真理,并把它们转化成社会制度和社会方式。没有传统和习俗的帮助,人们无法抽象地创建社会秩序,无法规范个人的生活。所以,人们无论如何也跳不出传统的掌心。再次,在保守主义看来,传统与历史的经验是现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和历史经验的了解可以克制个人的狂妄和自大。1 徐大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二版,第57—58页。徐大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二版,第58—60页。
保守主义认识到真理当然超越传统,超越任何时代的智慧,不论这个时代多么古3老,多么久远。但是,真理并不是传统的敌人,真理恰恰可以通过传统表现出来,当然不是全部。所以摆脱传统,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摆脱传统已经展现了的那
1传统固然有其局限性,但是仅凭理性,我们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一部分真理。○
所以,脱离了经验的理论和理想是十分危险的。每个社会都植根于特定的历史传统。传统虽然不是人生和社会政治生活唯一的指南,但却是十分有益的指南。对传统的尊敬并不排除理性的用场。传统可以充当运用理性的指南,而不是压制理性的工具。所以保守主义虽然认为传统十分重要,但传统并不是一切,这与守旧派不同,在守旧派眼中,传统与过去就是一切。
在这种意义上,保守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而是对任何条件下的一切问题都有先定的答案,并提供一个封闭的抽象的价值系统。保守主义的主张和原则是来自传统和经验,而不像激进主义那样来自抽象的理想和相关的理论。因此,依靠传统的对立面是依靠凭空想象出来的理论。理论与传统的最大差别是理论未经过检验。经过检验并被证明为有效的便是传统。违背常识的理论是极其危险的理论。系统的、完整的、建立在演绎基础之上的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常常是通过忽略现实来取得的。
正是由于保守主义捍卫传统,人们通常把保守主义所坚持的传统观解释为人类维持现状的行为举止,乃至顽固坚持陈旧迂腐陋习。但是作为人文科学和政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别潮流,保守主义虽然反对革命,但推崇传统和进化。它所提倡的传统观用来指对于社会事物的变迁更倾向于保持其延续性和渐进性,以力求稳健的某种观念或意识。因此保守主义者虽然主张传统,但绝非反对一切变革,他们所反对的只是否弃传统、危及秩序付诸于暴力实践的变革。保守主义的传统赞成的是与一种客观存在的结构环境相一致的行动。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以一种政治上的保守主义方式行事,这是一种其结构不可能事先决定的行为。尽管许多保守主义者强调传统,十分恋旧,但保守主义绝不是恋旧主义。保守主义所强调的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生活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价值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的沉淀。因而一个社会不可能完全破除其传统,一切从头开始或代之以新的传统,因而只能在旧传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改造。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发展
传统并不反对社会的进步,应当给传统摘取反动、倒退的帽子。保守主义强调与传统的衔接,注重有序变革的这种传统意识,有利于减少社会震荡及防止文化失范,起到了纠偏、补充和缓冲的作用,有效的推进了社会的发展。
(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保守主义的传统观捍卫传统,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推进社会发展。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我们曾打击过传统文化,但是保守主义的传统观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观点。当然,并不是所有传统文化都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的,但是4不可否认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并且发扬光大,这有助于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古代艺术品市场的兴起开创了一个新兴的繁荣市场,2011年中国艺术品交易额达到2108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私下交易和黑市,算上的话估计达到
1如此多的交易额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并且提升了人民的文化品位,打造出许多强势文化品牌。文化是无国界的,文化的影响比战争更深刻,近些年来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美国的大片大量侵入中国,使年轻一代沦陷在外国文化中不能自拔,让外国公司赚足了腰包。然而,中国在文化这一块的发展不是很好,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我们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建设出一艘艘文化航母,抵御外来低俗文化的侵略,一步步向周边扩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建设一个高品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二)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养
当代中国道德观逐渐沦丧,一例例鲜活的事件触动着我们稚嫩的心。南京彭宇案、重庆万鑫案、郑州李凯强案等等,数不胜数,这些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道德风气起到了一种负面作用。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山下五千年,在历史轨迹中不断升华,一代代中国人弘扬和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为何到了今天会落寞呢?难道要湮灭在历史的车轮中!传统美德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为“修身”、“齐家”、“治国”。不说齐家和治国,单说修身,我们做到了吗?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我们做到了几条,个人美德素养提升几何?2010年12月15日,深圳市老干部肖雨生在小区跌倒,无人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死亡。保安说不是冷漠,怕承担责任。许多人都提及受彭宇案影响很大,怕好心没好报!该案正让全社会付出惨痛代价,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大学生救人英勇献身,却遭到无良捞尸者“挟
2„„一个个极不健康的现实标本,尸要价”○让人与人之间充满隔阂和漠视。“济危扶困”和见义勇为成为稀缺品,相对应的表象是道德的沦落,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公民契约理性力量薄弱导致的社会信任纽带断裂。在如此状况下,我们应当积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让传统美德遍布社会每个角落,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根除危害社会美德发扬的隐患。
(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思维,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崇尚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尚和谐的传统,甚至可以说,“和合”文化深深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崇尚和谐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孔子的“泛爱众”、“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想社会伦理原则体现出的仁爱思想,墨子的“兼爱”和“非攻”主张,都表明了我国古1 百度知道 艺术品市场交易额 ○
代早就有“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5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更是吟唱了多
1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变得不少代的一种公平和谐社会的理想。○
和谐起来,各种矛盾冲突、贫富差距扩大引起的不和谐思维等严重影响了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思维,而和谐思维的形成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基础的支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和谐社会就其本质而言,是自由的人与有秩序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通过不断调节各种社会利益冲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依靠法律制度切实推进以收入分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建立一套全社会能够认同和接受的社会公平和公正准则。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支撑,就是培养民众“公共精神”,关键是尽快形成社会认同感。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则是社会认同感形成的道德基础。一个民族的成长要靠民族文化滋养,这已经为中外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所明证。
四、加强社会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心
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的保护。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传统文化的缺失已经越来越严重,虽然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得到了足够多的重视,但是没有一颗责任心,文化传承终有一天会断层。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不是我们个人的,是中华民族共同所有的,保护传统文化不是国家的责任,也不是民间文化协会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传统优秀文化为经济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济建设发展反过来也要给予传统优秀文化足够的保护。首先,国家应该出台更多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个完善的文化保护体系;其次,成立或加强专门的文化协会的影响力,避免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效力;第三,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打造全民文化社会,使人民自觉地维护和保护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第四,加强政府部门的责任心,增加相关领域的财政支出,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强力支援;第五,打造文化品牌城市、公司集团,使获益方自觉提高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只有动员全社会共同来保护传统文化,文化传承才不会断层,才能更加繁荣的发展下去,希望社会进步与文化传承能很好的互动起来,相互促进发展。
保守主义作为西方主流政治思潮之一,自然有其崛起及发展的道理。它强调传统是智慧的来源,并且推崇传统和进化。保守主义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捍卫传统,但这并不意味着接受一切传统,而是有选择性地接受对当代社会各方面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传统文化、习俗。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充分接受传统文化会推动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反之,社会发展也要反哺于传统文化,捍卫传统文化的地位,提高全社会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心。
【参考书目】王恩铭 “论美国新保守主义”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年第10期
徐大同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第二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0年11月刘军宁 《保守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任晓、沈丁立主编 《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的外交政策》 上海三联书店 2003年版
第五篇:聚焦核心素养案例研讨专题三体验物联网,强化系统观(最终版)
聚焦核心素养案例研讨专题三体验物联网,强化系统观
编者按:本栏目特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标修订核心组成员、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技术教育研究室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李维明主持,望大家踊跃参与研究与讨论(联系邮箱:358211798@qq.com)。
主题阐释
在百度百科中,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指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分别为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这里所说的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包含使用者在内的计算机和通讯网络的系统。
我们知道,计算机的结构主要是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也有脱离了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如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但这并不是信息系统的全部。在以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把这些结构的教学理解为信息系统的教学,忽略了信息系统中人的存在,以致出现了对信息系统片面的理解。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典型的信息系统应用案例分析与实际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系统知识,合理使用信息系统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下面列举的“‘共享单车’项目活动”案例,正是结合实际生活的信息系统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认识信息系统对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依托二维码的实用物联网系统”则利用信息技术实验室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指导学生合作或独立完成一个信息系统的硬件搭建和软件安装,为学生提供从信息系统设计规划到软硬件操作的实践体验机会,提高学生对信息系统价值的认识以及利用信息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案例
案例1:“共享单车”项目活动
学业要求: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知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知道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联接方式,了解常见的传感与控制机制,以及接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情境设置:共享单车在大城市已经普及,摩拜、ofo、小鸣、小蓝、骑呗……各大单车品牌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相应的APP,就能开锁使用自行车,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当前,单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代表着运动、健康以及生活的态度。
共享单车的主要功能有手机开锁、定位共享单车、跟踪记录骑行路线及时间并以此计费(如下页图1~图4),那么这些功能究竟是怎样实现的呢?
项目主题:了解共享单车的原理,了解物联网的概念,了解车辆电子锁控制、GPS定位、GPRS数据传输的功能,用一种程序语言编程模拟费用计算过程。
项目活动:
◇活动1:了解共享单车的电子锁。
要求:①学生2~3人一组,上网搜索共享单车的相关资料。②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研究共享单车电子锁实现的方法。③撰写相应的电子锁如何实现的报告。
◇活动2:了解共享单车的定位与记录。
要求:①分组研究如何实现车辆定位。②研究如何记录并在地图上显示出行车辆的骑行路线。③撰??相应的研究报告。
◇活动3:了解共享单车的费用计算。
要求:①上网搜索资料,了解共享单车的计时收费。②设计算法,用VB编写程序模拟共享单车的收费。③改进算法,优化程序。
拓展思考:打车软件,如滴滴快车、Uber等,可以实时显示并通知用户周围的出租车、快车情况;外卖软件,如百度糯米、美团外卖等,可以显示用户周围的餐饮情况。这些软件是如何工作的?还有哪些软件运用了这种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还能有其他什么应用?
项目实施说明:共享单车的核心部件主要是车控终端,主要实现了电子锁控制、GPS定位、GPRS数据传输的功能。此项目按照这几方面分别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概念,了解云端控制的原理,并让学生自行设计算法模拟费用计算这一过程。
活动1让学生了解电子锁的实现,研究过程中会涉及物联网和云控平台,这个实例能让学生理解物联网和云端的概念。活动2是在活动1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共享单车是如何定位和跟踪定位记录的,让学生了解LBS定位服务技术。活动3是研究共享单车的计时收费,让学生设计算法编程模拟共享单车如何计算费用这一环节。
在难度的把握上,活动3可以由教师提供“数据读取”的程序模块,学生编程时直接调用即可,这就大大降低了活动的难度。设计收费算法时,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考虑加入红包或周末免费这些条件。采用此类方法可以调节活动的难易程度,该项目适用于学科素养要求在水平1和水平2的不同教学场合。
拓展思考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思考LBS定位服务的其他应用及其意义。
案例2:依托二维码的实用物联网系统
学业要求:按照任务需求,了解二维码记载数据的方式,对常见的QR CODE编码能进行分析,能理解二维码的容错能力、译码可靠性、编码范围等基本特性,能根据二维码在物联网中的实际应用,理解二维码在主、被读类物联网应用中的优势,让学生认识到二维码在物联网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
情境设置:现在的市场上,经常会有一些水果表面贴有二维码,小张同学有一天用手机扫了扫某种西瓜的二维码(如下页图5),没想到二维码里注明了产品种植合作社名称、种植基地地址、种植人姓名及联系电话,还有品种名称和品质特点等信息;结账时小张也使用了支付二维码(如下页图6),甚觉方便。方便的二维码应用,激发了小张强大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此他准备好好研究一下物联网中的二维码。他作了如下的研究。
(1)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常见的二维码均是以QR码作为编码的码制,它是在一个矩形空间内,以矩阵的形式组成,在矩阵相应元素位置上用“点”表示二进制“1”,用“空”表示二进制“0”。二维码的容错机制(图中的格式信息,表示纠错级别)在即使没有辨识到全部的条码,或者条码有污损时,也可以正确地还原条码上的信息,如图7所示。
(2)收集、分析物联网中的二维码,总结出二维码在主、被读类模式应用中的五大领域,如下表所示。
分类 领域 例子
主读类 接入网络 网站二维码
数据防伪 新版火车票
溯源 西瓜二维码标签
被读类 凭证类 二维码门票
存储名片 二维码名片
小张同学认为:二维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能迅速融入到物联网中,赋予了物体“智能”,从而能实现人机对话、沟通,二维码构成的信息系统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健康。
项目主题:了解二维码在物联网系统中的应用。
项目活动:
◇活动1:
通过理解二?S码的编码知识,清晰认识到二维码的优势所在,分析其在高密度编码、编码范围、容错能力、安全性能等特性方面的知识。
◇活动2:
①收集物联网中的二维码应用,整理数据,感知二维码的两大分类模式。
②通过实践活动、分析实践数据,初步得出物联网中二维码应用的五大领域。
③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教学说明:
①本课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二维码的基本编码原理,理解二维码的基本特性,从二维码的点(1)空(0)编码方式入手,提高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让学生收集、分析物联网中二维码的实用系统,理性认识到二维码在物联网迅速发展中的优势,总结形成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与归纳概括的能力。
②该课例以生活中常见的二维码为应用案例,让学生对物联网中的二维码产生了浓厚的探知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二维码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理性认识到二维码在物联网中的优势。在探究二维码应用的五大领域时,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二维码的实用信息,培养学生高效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核心素养。
③鉴于本课需要学生的积极实践和协作、探究,所以在教学安排上建议用两节课完成:一节安排任务,明确方向,收集资料;一节相互讨论,展示归纳概括,形成有效的实验报告。至于活动地点,需要在有网络环境的技术实验室里才能完成。
④在实际教学中,用溯源类二维码应用激趣,用凭证类二维码应用引同感。这样既明确了二维码的两大分类,又给学生指引了自主探索的方向。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时,可能在凭证类和数据防伪两大领域有交叉感,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和个别小组辅导,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⑤关于本课例的拓展,可以对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人工智能的方向进行适当引导。
专家点评
案例1
本案例结合实际生活的信息系统应用实例,结合当下物联网应用中最热门的应用,通过“了解共享单车的电子锁”“了解共享单车的定位与记录”及“了解共享单车的费用计算”三个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了解共享单车的原理,了解物联网的概念,了解车辆电子锁控制、GPS定位、GPRS数据传输的功能,思考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认识信息系统对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选题新颖,突出了重点。该案例抓住共享单车实现的三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展开探究,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另一方面可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实现方法,从而对信息系统中人、网、物几者的关系能有具体的认识。在活动3中,还特别设计了编写程序模拟共享单车收费的环节,学生既加深了对共享单车应用的理解,又巩固了算法的认识,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其实,就共享单车而言,其应用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案例中能引导学生探索一下其他品牌的共享单车的应用情况,特别是解释“成都小学生5秒解锁共享单车”的实例,也许学生会对物联网的应用及安全防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案例2
本案例结合实际生活中二维码在物联网信息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实例,通过了解二维码的编码码制,认识二维码的应用优势,从而促使学生研究二维码与物联网应用的联系及其与使用者的关系,最终使其加深对信息系统的了解。
从本案的标题来看,“依托二维码的实用物联网系统”可以理解为已经在现实生活中付诸应用了的系统,更可以理解为组建一个“依托二维码的实用物联网系统”,即利用信息技术实验室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指导学生合作或独立完成一个信息系统的硬件搭建和软件安装,为学生提供从信息系统设计规划到软硬件操作的实践体验机会,提高学生对信息系统价值的认识以及利用信息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此案例尚有许多鲜活的教学内容可以发掘。例如,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既可以利用现成设备及软件,让学生操控,感受物联网的实际效果,也可以利用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或开源平台搭建实验物联网系统,让学生从原理和实践的层面,深刻认识物联网及控制的本质,深层次地提升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