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教师用)
《卜算子 咏梅》 教学设计
德阳外国语小学
李晓红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树立必胜的信念。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中感悟梅的高洁,在活动中体验梅的品质。
一点:领会作者对梅花品质的独特感悟,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一线:以梅花品质贯穿教学始终,忆梅、读梅、说梅、问梅、评梅。教学过程:
一、忆梅:4分钟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 学生诵读。(墨梅、梅)
师: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我们要知道梅花在毛泽东的笔下有何品质特征,这首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写题目
师:“一般来说,课文只有一个题目,为什么写了两个?”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师:好!那么这个词牌有什么规律,找到了没有? 生(众):分上下两片。
师:对!还有,上下片四句都是5/5/7/5的字数。同学们如果喜欢词,可以按照这个规律去学习填词。
二、读梅:5分钟 生(读)……
师:下面谁来点评一下他读得怎样? 生点评
师: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流畅有感情,那么这首词抒写了怎样的感情? 乐观的……
师:谁能把这种乐观的感情读出来? 抽生(读)…… 师范读。生齐读一遍。
三、说梅 4分钟
体验一:师生对话、交流,初步领会梅的品质。师: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这是一树怎样的梅花?
(不畏严寒、傲雪盛开、娇艳、淡泊、坚强不屈、勇敢顽强、默默奉献、大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四、问梅
7分钟
体验二:创设情境,感受体验梅的品质
师:下面同桌两两结合,假设你是梅花,他是山花或冰雪,那么梅花和山花或冰雪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给2分钟时间。
1、(扮冰雪)问:梅花啊,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你就不怕冷吗?
(扮梅花)答:只要能唤回东风,迎来满园春色,我受点冷又有什么关系呢?
2、(扮冰雪)问:可怜的梅花,你为什么偏偏在寒冬季节才开放呢?(扮梅花)答: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香扑鼻
3、(扮山花)问:正当我们灿烂盛开的时候,你却凋零了。你还笑什么呢?(扮梅花)答:我开心啊!作为“报春者”看到你们开放了,春天来到人间了。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我为什么不高兴呢?
4、(扮山花)问:梅花姐姐,你为什么不和我们同时开放呢?(扮梅花)答:(如果和你们一同开放,哪我还是傲雪的梅花吗?
师:同学们的对话真是太精彩了!那么想一想,毛泽东同志的《咏梅》词仅仅是咏梅吗?
(顺势转入词的背景介绍)
师: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毛主席写这首词来鼓励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增强自信心,奋发图强,战胜一切困难。毛泽东同志从来都是这种喜欢挑战,迎难而上的人。所以他写这首词是——
生:借物抒情!
师:对,是借物抒情,换句话说就是“托梅书怀”。
五、评梅8分钟
师:900多年前南宋的陆游也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
当时金兵南侵,占据了中原的地区的土地,南宋小朝庭偏安一方,百姓处在金兵铁骑的蹂躏之中,陆游盼望有一天国家能统一,所以他力主抗金,但却时时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咏梅词,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位诗人笔下的梅花与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孩子们默读、勾画关键字词句。
分组讨论(2分钟)汇报:
1、不同点:陆游笔下的梅花(孤芳自赏
寂寞愁苦
凄惨
孤独 悲观
无依无靠
无人欣赏
孤苦伶仃)
2、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4)都以梅花自比。
师:对,大家说得非常好。评这两首词,要注意从词的格调以及两位词人笔下梅花的品格、气度、精神上去说。这两首词我们暂且比较到这里。下面我们再齐读一遍这两首词。
六、拓展延伸:2分钟
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爱的关于梅花的诗词介绍给你的同学,把《卜算子 咏梅》背给你的家长听。
第二篇:《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卜算子·咏梅》
教学设计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中文系2010级 汉语言文学1班 陈名扬 10401040101
知耻公诚,勤俭雄朴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前提说明】 课文选自 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 课时原设计为 二节 根据微型授课化繁为简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和 直接的诗学体验 4 原创
【教学目标】 对于诗词韵律感的把握,熟读并背诵诗词 基本词意的梳理与近似理解,能够进行模仿创作 3 基于词意理解基础上的语境体验 4 基于历史背景上的情感体验 基于语境和情感体验基础上的 诗学 体验 基于诗词理解和诗学体验基础上的 知识和情感结构的完善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把握诗词创作的规律,进行模仿 2 能够结合词意语境和历史背景的诗学体验
【教学时间】
原计划一课时,微型授课5分钟。
(注:故尽可能发挥前部分,那么就是技术处理为主了,学生的诗学体验有待长时段的语境设置)
【教学过程】
一、诗词的引入,语境的设置,感情的诱导
1、林逋《山园小梅》
课外布置自修,那么请大家说说看这首诗歌的梅的特点(按:馨香、淡雅、独傲、高洁、神秘感)
2、陆游《卜算子·咏梅》
课外布置小组自修(三人一学习小组),那么请大家也说说这首诗歌梅的特点(按:忧愁、悲摧、惨凄、自怜、惨绝人寰、惊天动地而又默默奉献)
二、直入主题,延续上面的语境,更新语境
1、请大家齐声朗读毛主席《卜算子·咏梅》
朗读时候请注意吐词清晰、果断,注意声韵转化的重点词,注采用“手舞足蹈”和“静心洗练”的双重朗读法
2、请大家重点注意几个词语和转化关系
名词:风雨、春、飞雪、春、悬崖、冰 山花、丛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动词:送、归、迎、到、俏(形容词作动词)争、报、烂漫(形容词作动词用)、笑 修饰语:已是、百丈、犹有、也、只把、待到
(按:朗读法,语气程度 修饰语>动词>名词 顺序不同表达的结果有不同的美)
3、请大家注意“梅”在诗中的特点 简要解释下词的意思(本身就很白话),重点注意其中的转喻(按:“花枝”代指梅花)和隐喻(按:“她”既隐喻了梅花,又隐喻了很博大的群体,如国家、民族、主席自己、人类未来等等)。全篇无一字直接写“梅”,却处处写“梅”。
三、承接字词理解,深入语境的历史背景,直切情感体验 什么是“梅”的精神以及当时“梅”的意味?
按:梅的精神和林逋相比:大众化了,同样高雅,但是一种是哀伤的高雅,一种是深处哀伤(大爱、怜悯)基础上面带微笑的高雅(这是如何一种“笑”?)。
历史背景来看:词作于1961年12月。
国内:1961年,全国连续第三年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受灾面积6175万公顷。从去年冬季持续到本年3月下旬,黄河、淮河流域1300万公顷农田遭受大旱,4—6月,旱情扩大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年内全国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面积1865.4万公顷。其中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小麦比去年低水平又减产50%,湖北有67万公顷农田受灾。倒塌损坏房屋504万间。4—6月,江南珠江、湘江、赣江、闽江流域两次普降暴雨,洪水决口,泛滥成灾,水淹10个县市城„„7—8月,海河、黄河平原连降暴雨,发生严重水涝灾害,其中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灾情是百年未遇的,受灾面积达16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54%,近100万公顷无收成。
国外:赫鲁晓夫逼债,对中国的经济困难,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宁可勒紧腰袋,忍饥受寒,也要还清债务。当时中国工业处在起步阶段,出口主要产品是农副产品,在本来就处于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形下,1959年全国粮食征购量、出口量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额,征购674亿公斤,出口41.6亿公斤。1960年征购5I0.5亿公斤,出口26.5亿公斤,出口量与丰收的1958年相等。1961年,粮食开始调入和进口。(《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393、第422页)。赫鲁晓夫的压迫,使中国工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陷于严重危机。资金短缺,靠从农业中挖潜力获取支援。广大科技人员挺身而出,一代有骨气的知识分子,靠党的领导,靠人民的支持,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苏修集团的压迫,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发图强。(材料选自张宏志《还毛泽东于清白》)
四、历史和情感语境下移情体验和诗学升华 老师:“同学们哪,现在再来感受下主席这首词的意味吧!多么的深远而富含人类的无奈和智慧呀!”
KEYWORDS:革命的浪漫情怀、对于未来斗争新策略的谋划(似乎胸有成足)老师:“梅花,伟大的隐喻,包含了主席自我的诗化形象,也包含了整个民族(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自我斗争的未来。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哲学,这就是充满了悲喜剧的人间”。老师:“你可以将其视为乐观的喜剧诗篇,也可以视为人类的终极悲剧,同学们呐,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豪迈而一往无前的气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克服这些困难。毕竟,心有天下,语境不输!”
五、课后大家模仿作词以及写课后感受(以日记形式)(设计结束)《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2013年5月12日星期日 于一师自存斋
【正文】
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当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本词用陆游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说“反其意而用之”。
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风雨送春归: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第三篇: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2.鉴赏诗文,感悟作者写法,把握作者情感,3.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
1.根据注释理解诗文,2.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烘托等手法,3.根据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情感
教学难点:根据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情感,感受作者的高尚品格。教学过程:
一、引趣导入
1.(大屏幕播放梅花的图片和资料),学生初步认识梅花的颜色、形状、开放季节等,用简短的话概括自己的认识。
小结:梅花有着冰清玉洁、傲寒独放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诵的对象,它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板书课题)
2.学生根据课外资料认识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一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故地,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3.诵读诗词,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词
(注意生字词、读的节奏、诗人所抒发的感情)朗读、指读、分组读,学生评价。
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找出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和诗眼。(板书:愁、寂寞)
4.师范读上半阙,学生根据注释自由理解上半阙内容,并指出诗词上半阙中有哪些意象?
译文: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问:通过理解译文,你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上半阙给整篇诗词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和意境?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互评)
小结:上半阙写的是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站外面,断桥旁边。驿站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5.生齐读下半阙: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下半阙译文: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做腐泥,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6.下半阙梅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感受到梅花有着什么样的品格?你是从哪句诗词中体会到的?
明确:孤芳高洁,忠贞、脱俗的品格。从“一任群芳妒”“只有香如故”句中体会。
板书(孤芳高洁、忠贞脱俗)
三、揣摩情感,把握手法
1.朗读整首诗词,结合整首词理解诗人的境遇,通过意象和课外资料揣测诗人的写作动机。(学生朗读,小组评议,汇总)
小结:上半阙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梅花的遭遇,其实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半阙托梅寄志,表现出路由性格孤高,决不与人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为谗毁、坚贞自守的棱棱傲骨。2.学习词中的艺术手法
板书(托物言志、拟人、烘托)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与手法相应的诗句,如:已是黄昏独自愁;零落成泥碾作尘等。联系上下文,熟悉写作手法。
四、总结全篇,升华情感
同学们,这首词中梅花的困难、处境正是作者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诬陷、迫害的象征。但是诗人并未因为悲惨遭遇而放弃,即使是“凋落”了,化作“尘”了,也要“香如故”。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作者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思想情感。其爱国精神和高洁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诗词,完成课后练习
2.利用本文所学手法理解毛泽东作品《卜算子
咏梅》
六、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宋代
陆游
愁
↓
托物言志、拟人、烘托
孤芳高洁
寂寞 ↓
忠贞脱俗
第四篇: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附录诗词 卜算子 咏梅
主备:珑城中学 王怀金 复备:王芳 邢现霞 宋志敏 李茜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卜算子 咏梅》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2.教学重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词,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3.教学难点 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这无疑是学习本文的良好条件。1.学生能够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熟读成诵,并能简单地赏析诗词名句。
2、但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默写上的,认为只要能背熟默写对就可以了。实际上,由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作品数量的增多而导致记忆的混乱,出错率也比较高。因此,本课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引导学生收集背景资料、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得学生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并以讨论争鸣形式,让学生进行思想与理解的碰撞,找到正确的理解途径,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与反思中,发挥其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积累咏梅的诗句
2、品味词的语言,体会拟人的修辞,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学会改写词作,并用多种形式展示所学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
一、构建动场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
二、课堂应用
(一)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一】查找资料 交流展示 “咏梅”的诗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关于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主和派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主张北伐,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设计意图】活动
一、为达成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激励学生参与预习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熟读词作,赏析句子: 【学生活动二】“百家讲坛”
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明确: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明确: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1、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结合注释,利用已掌握的赏析诗句的方法进行赏析。
2、小组交流
【学生活动三】:词作变散文,我也当作家 梅的自述:
我是一朵梅花,生在荒野驿外,我身边的断桥寂静的躺在那里,时候到了我就寂寞得开放,管他有没有人来欣赏。最难捱的是黄昏,当乌云遮盖了那血红的落日,凄冷的疾风夹着冰雨迎面吹来的时候,让我更感慨这傲立枝头无多的时日。
争艳斗宠绝不是我的本意,风饕雪虐中挣扎只为那一抹春的消息。当我沾了雨水的身体从枝头坠落,又被疾风吹滚的到泥路的中央,沉重的大车轮从我的身上碾过,我将变了尘灰,但却要把这骨子里的香气溢满这春的乾坤。
陆游的直白:
我是陆游,因小人的谗言而降职远调,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孤单的沿着荒僻的驿路走向远方。疾风骤起,彤云密布,又是一个难捱的黄昏。蓦然回首,却见一树梅花立在驿路断桥边。花瓣迎着风雨洒落,我的心不禁一颤。
“矢志北伐,恢复我大宋山河”生为男儿自当有报国之志。魑魅魍魉的谮害,驿路坎坷的折磨,又算的了什么?陆游啊,纵捐了这七尺之躯就像那被车轮碾过的梅花,也要将这一腔爱国的热血倾洒到这已被蹂躏的祖辈们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
【设计意图】活动二和活动三为达成教学目标
2、和目标
3、【学生活动四】:我的风采
以《卜算子 咏梅》为内容用多种形式展示,可以吟唱,可以诵读,可以作画,可以书法„„
(三)综合建模: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当堂检测】
“梅”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请你默写几句与“梅”有关的诗句: 【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孤单寂寞 凄风苦雨 坚贞品格 报国之志
【作业布置】
A.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B.课外选读陆游的其他词作。进一步体味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
第五篇:《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丁欣茹主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3、通过对比,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 世态度也有所不同。教学重难点:
1、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2、通过对比,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 世态度也有所不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
幻灯片出示:有关梅花的图片。学生整体感知梅花的气节、品格。
二、欣赏诗词:
1、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几度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2、整体感知
师友互相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研读
词的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什么感受?有什么作用? 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4、小结: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5、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要点:关键词:送春归,迎春到。有送走春天的伤感,和迎接春天的喜悦。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要点:关键词:百丈冰,花枝俏。对比,突出表现梅花的凌寒开放,坚贞不屈。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要点:关键词:不争春。突出表现梅花的谦逊。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要点:关键词:丛中笑。这一句是难点,作者除了表达了梅花在“山花烂漫时”,结成梅子,隐藏于花丛中的谦逊之外,还表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说明: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含义,并找出关键词即可。)
三、对比: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对于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只要求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即可。学生讨论:
1、你认为词篇中哪些是关键的词语?
要点点拨:寂寞、愁、风和雨、妒、辗作尘、香如故。
2、请写一段话,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你对本词的理解。学生读出自己的作品。
教师示范: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它不想去争艳夺宠,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贞不屈的品格。
3、你觉得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形象? 要点点拨:美丽寂寞、坚贞不屈,同时孤芳自赏。
背景介绍:陆游词背景: 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毛泽东词背景: 此首词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 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繁荣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四、作业布置:
1、背诵两篇《卜算子 咏梅》
2、请同学们在课外读读毛主席其他诗词 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根据本班学情:我设置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在读背两首诗,理解大意。第二课时重在对两首诗进行比较。
反思:
本文设成两课时很有必要,要不然学生接受不了那么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