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喻知识点讲解教案 夏欢
比喻知识点讲解教案
夏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对于比喻的定义、组成部分、类型、主要作用讲解,并结合有关例子进行有条理的学习;
3、能够课外阅读朱自清《春》,进行拓展训练,小试牛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于比喻的定义、组成部分、类型、主要作用讲解,并结合有关例子进行有条理的学习;
难点:能够课外阅读朱自清《春》,进行拓展训练,小试牛刀。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其重要性在于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的运用简便灵活,容易掌握。学习比喻可针对学生、教师多方主体。
(二)比喻的定义
比喻:
又称“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的却有着相似点的甲事物来描绘乙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提醒:注意定义里的两个关键词“本质不同”、“相似点”)
结合例子:反例:1,他长得好像他的爸爸,脸上都有一颗痣。2,公园的松树好像一颗米粒。
正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三)组成部分 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
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
结合例子:例: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四)比喻的类型 明喻:
本体
√
喻体
√
比喻词
√(“像”、“好像”、“如”、“如同”、“仿佛”等)
结合例子: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 眼睛,像 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好像是一张帆,帆下带着鼓鼓的舱。
暗喻:
比喻词 变成“是”、“就是”、“成为”、“变成”、“等于”等词语连接。
结合例子: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借喻:
本体
×
比喻词
×
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结合例子: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五)比喻的主要作用
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加深体会。
结合例子:
1、母爱如山,父爱如海。
2、书就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六)小试牛刀
朱自清笔下的《春》最后三个自然段将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非常生动形象。你也试着发挥想象,看看还能将春天比作别的什么吗?
五、教学小结
比喻的学习无论是对于学生的阅读课文能力的提升,还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对教师课堂用语也是很有益处的。多用比喻是能让我们文章更加丰富,也能提高我们生活语言应用水平。
第二篇:苏教版一年级统计教案(夏欢)
一年级《统计》教学设计
马衙中心小学 夏欢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数据,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准备 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激发统计兴趣
师: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那好,老师正想请咱们班和二班的小朋友一起看动画片,而且特意准备了四部动画片,大家一起来看看。(课件逐一出示《喜羊羊与灰太狼》、《西游记》、《葫芦兄弟》、《猫和老鼠》的图片)
师:可是这四部动画片,我们只能选一部来观看,你们最希望选哪一部呢? 生1:我要选《猫和老鼠》。
生2:我最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生3:不行!我们要看《西游记》,孙悟空最厉害了。„„ 师:(面露难色)大家喜欢的动画片都不一样,怎么办? 生1: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每部动画片都放上一小段。
生2:老师说出一部动画片的名字,喜欢的小朋友就举手或者站起来,数出每部动画片喜欢的人数。
生3:哪部动画片喜欢的小朋友多就看哪部动画片。
师: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好)学生举手,教师数出每部动画片喜欢的人数,填写统计表。
师:刚才我们数出了喜欢每部动画片的人数,这种方法就是统计,这个表就叫做统计表。(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统计方法 师:通过统计,老师知道咱们班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小朋友最多,可不知道二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怎样办呢?
生:让二班的小朋友也用排队的方法统计一下。师:可老师现在就想知道结果,怎么办? 生:派一个人到他们班去统计。
师:二班的小朋友现在正在上语文课,不能打扰他们。(稍停)课前,老师已经让二班的小朋友把他们最喜欢的动画片片名写在纸上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把他们喜欢看动画片的情况统计出来吗?
生:愿意。
师:老师报动画片名,小朋友在纸上记。报完名,你们要告诉老师每部动画片二班各有多少人喜欢?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记?
老师开始报动画片名,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统计。师:请统计好的小朋友举手。(环顾全班,只有几个学生举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生1:老师,您报得太快了,我记不了。生2:我不知道怎样记。
师:没关系,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记录的。师:记录下来的小朋友,谁愿意说说你的记录方法? 生1:我听到老师报哪部动画片,就在那部动画片的名字下面画个“○”。师:你真聪明,记录得很清楚。其他的小朋友有没有不同的记法? 生2:我是画“√”记的。
生3:老师,我是用“.”记的。生4:我是画“△”的。„„
教师将学生想到的记录符号板书在黑板上。
师:其实记录的方法还有很多,你觉得怎样记清楚方便就可以怎样记。刚才不会的小朋友,现在会记录了吗?
生:会了。
教师检查学生的统计结果,发现统计结果不一致。
师:为了做到准确公平,老师想请小朋友用画“√”的方法,把二班喜欢 看每一部动画片的情况再统计一次。
学生同意后,师生第二次统计。之后交流,填写统计表。师:看看统计表,你们觉得两个班到底应该选哪一部动画片来观看?为什么?
生:应该选《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因为两个班都是喜欢它的人最多。
师:很好。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了两个班看哪部动画片的问题。小朋友想出了用符号来记录人数的方法。(板书:符号)你觉得这种用符号记录数据的方法怎么样?
生1:我觉得用符号记又简便又快。生2:我觉得记得很清楚。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表现太棒了!老师要奖励你们先看一段动画片。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段。
三、解决问题
师:看完动画片,我们再来看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主题图。(稍加变化)师:我们课后要开展这几项体育活动,不知道小朋友喜欢什么活动,每项活动各要准备多少体育器材,你们能帮老师统计出来吗?
生:能。
学生分组调查,并要求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统计方法记录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
师生共同统计全班情况,填写统计表。
师:你能说一说,我们班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师:从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生:„„
四、总结
师:今天的数学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生:我学会了用简单的符号统计数据„„
五、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三篇:比喻教案
作文教案:修辞格---比喻
谷灵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喻的概念、结构、类型、作用。能力与方法: 学会在文章与生活中运用比喻辞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丰富的联想、学会发现美、享受美与创造美。教学重点:了解比喻的结构及类型。
教学难点:学会区分非比喻句的“像”字句。
课时:1
一、导入:钱钟书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擅长。这句话可以这样来理解,在写作实践中,谁要是擅长用比喻,谁就掌握了写作的主动权。孔子说:言之无文,行尔而不远。一篇文章如果主题深刻、构思巧妙,但语言乏味,势必会减少作品的艺术魅力。我们可以用巧用比喻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二、第一板块:
1用例句引出比喻概念。
2什么是比喻或称譬喻。
俗称打比方。是一种通过联想将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由某一相似性特点而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辞格。
3做练习加深印象ppt展示。
4比喻的作用:
a生动具体b俗易懂c使文章有文采 1比喻的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2例句引出比喻的结构
a微风中的柳条就像少女动人的秀发,轻柔飘逸。b清澈见底的小溪仿佛一条玉带镶嵌在碧绿的草滩上
3做练习找出句子的本体、比喻词、喻体。4例句练习ppt展示。
5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 A. 本体:表达对象。B. 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 C. 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 D. 喻解:即“相似点”
6做练习巩固知识ppt 1:那一片草地犹如一条绿色的长毯,在我家门前铺展开来。2: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三、第二板块:
1根据构成方式,比喻分成三类 明喻、暗喻、借喻
2.例句引出明喻ppt展示
a微风中的柳条就像少女动人的秀发,轻柔飘逸。b清澈见底的小溪仿佛一条玉带镶嵌在碧绿的草滩 例句检查情况ppt展示。
3明喻:“甲像乙”
本体《甲 》喻体《乙》喻词《像》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仿佛、宛然、宛如、。似的、、、一样。一般
4、暗喻:“甲是乙”
喻词用:是、成为、变成。等
5要求学生找暗喻三要素:
a梅雨亭立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成了一只展翅欲飞的苍鹰 b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四、第三板块 分清明喻和暗喻。
1让学生辨别明、暗喻。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绿山水画。b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c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d日子是一双筷子,夹着酸甜苦辣的生活。
2由思考例句引出借喻 例句:
a穿过一丛密密的丛林,眼前顿时出现了一副别致的水彩画 b看到德国士兵来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光了
3借喻分析
借喻可以不出现比喻词: 例: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希望的肥皂泡已经破灭。
3、借喻:“乙代甲”(不出现本体和喻词)
例:
小猫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4、根据ppt上出现的图片练习写比喻句。
五、第三板块
1区分非比喻的五种“像”字句。第一、表比较 第二、表举例 第三、表猜测 第四、表联想
第五、表说明(例句ppt上展示)
2总结
比喻—譬喻、打比方
作用:生动具体、通俗易懂。比喻的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比喻三类:明喻、暗喻、借喻。明喻(像)暗喻(是)借喻无喻词 分清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表:比较、举例、猜测、联想、说明。
3布置作业:“这个夏天的故事”写一篇300字的短文,要求文中不少于五处比喻句。
第四篇:课堂讲解一次函数知识点教案
一、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 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二、自变量、函数的概念
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总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性质)
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x>0时,图象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作法
1.在x允许的范围内取一个值,根据解析式求出y值
2.根据第一步求的x、y的值描出点
3.做过第二步描出的点和原点的直线 例:y=2x
和
y=-2x 四、一次函数y=kx+b(k≠0,k、b均为常数)是一条直线,当b=0时称y为x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中的特殊情况。可表示为y=kx。
一次函数的性质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第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第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特殊位置关系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平行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即一次项系数)相等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互为负倒数
例:y=x+2 五、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例子:(1)方程2x+20=0
(2).函数y=2x+20
从数上看:方程2x+20=0的解,是函数y=2x+20的值为0时,对应自变量的值
从形上看:函数y=2x+2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2x+20=0的解
关系:
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
也就是说:一次函数 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 的解。
在一次函数 中,y如果等于某一个确定值,求自变量x的值就要解一元一次方程。六、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可以看成某一个一次函数当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的值大于零或等于零。七、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 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 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第五篇:《长恨歌》学案教师版A(夏长欢)
《长恨歌》学案(2017.10.31)
【本课学习目标】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熟读成诵,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及作者对李杨二人赞颂又讽喻的复杂态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整体把握诗歌,研习第一部分。【自学检测】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3、李、杨的爱情故事。(见补充资料)背诵: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李商隐《马嵬》(其二)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 回眸(mïu)凝脂(zhī)云鬓(bìn)骊宫(lí)鼙鼓(pí).....城阙(quâ)千乘(shâng)花钿(diàn)萦纡(yíng yū)旌旗(jīng)......龙驭(yù)踌躇(chïuchú)马嵬(wãi)悄然(qiǎo)耿耿(gěng)......霜华重(zhîng)衾(qīn)临邛(qiïng)绰约(chuî)玉扃(jiō.....ng)参差(cēn cī)珠箔(bï)仙袂(mâi)迤逦(yǐlǐ)飘......飖(yáo)凝睇(dì)人寰(huán)擘(bî)....
2、解释词语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统治天下)
..承
专.夜.。(专宠)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 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美貌的女子,此指杨贵妃)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皇帝的车驾)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任马前行)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纵横)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凝视)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用手分开)
.【思考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参考: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从此天下太平,但玄宗也开始贪图享乐了。从各处招来美女,其中以杨玉环为最,于是千方百计暗度陈仓让其成为自己的妃子。之后俩人沉溺欢爱。但好景不长,由于玄宗长期荒废朝政,导致地方叛乱,杨玉环也因此而被迫处死。在之后的岁月里,玄宗极度思念自己的爱妃。回到京城之后,找来道士为杨招魂,在蓬莱仙山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杨玉环,两人重温旧梦,但遗憾的是两人终究不能在一起天长地久,只能是天人两隔,长恨绵绵。
2、在复述的基础上,理清情节结构。第一部分: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第二部分:自“渔阳鼙(pí)鼓动地来”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第三部分:自“临邛(qiï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
请你试着用诗化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各层次的大意,看看谁概括得最好最准确。参考一(简洁版):第一部分: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
第二部分: 玉环被杀,痛思玉环 第三部分: 人间天上,人鬼情未了
参考二(诗化版):第一部分:重色思倾国,祸根此种植 第二部分:悲从美色来,思由倾国生
第三部分:尽日不能忘,长恨天人隔
(二)第一部分
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
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白居易《李夫人》:“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突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
4、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反馈练习】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御宇多年求不得(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玉容寂寞泪阑干(凉台,看台)
B:缓歌慢舞凝丝竹(管弦之声聚而不散)九重城阙烟尘生(指宫廷)
C:天旋日转回龙驭(指皇帝的车驾)珠箔银屏迤逦开(曲折绵延)
D: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2、阅读李白的《清平调词》两首,试比较白居易与李白描写杨玉环之美的手法有何不同。清平调词两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
答案:李诗多静态联想,以花喻人,再比之于仙女,全由虚处着墨。
白诗多写动态美,白描写意,侧面衬托,虚笔写实,善创新喻,实中含虚。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3、注意语调的变化、语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研习第二、三部分。【自学检测】 名句默写: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3)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4)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5)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思考与探究】
1、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学生寻找,谈论。比如赏析“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赏析“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现在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 3
有赏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此处注意提醒学生,萤火虫这个意象象征什么,萤火虫,古人认为是腐草里生长的,生长在坟墓荒草旁,这里用到这个意象暗示了什么?唐玄宗此时不仅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变相软禁起来,他住的地方有萤火虫说明他的孤独凄凉。而后面,“孤灯挑尽未成眠”,又暗示了什么呢?唐玄宗在彻骨的思念中整夜无眠,“世界睡着了,他还醒着”“人世间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给他的惩罚,佳人已去,寡人还在,可寡人这条命要来又有何用? 在这里,作者反复渲染,层层铺垫,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
2、问:“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怎么可以联系在一块?
先让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句诗就是说,春天花开的时候,秋天叶落的时候,唐玄宗都在想念杨贵妃,每一个花之晨,月之夕,唐玄宗也都在想念杨贵妃,总之,他就是无时无刻,时时刻刻都在想她。
3、问:”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怎么理解?试着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
君王掩面,你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他为什么掩面?我们马上会想到李商隐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恨哪,恨自己的无能,堂堂天子竟然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恨臣子的无情,要逼死他心爱的贵妃,恨安禄山的无义,自己曾经那么信任他!可是,他能做什么呢?唯有“掩面”而已,而已!“回看血泪相和流”,心中的痛啊,真是汹涌澎湃,“当年七夕笑牵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当年的山盟海誓,如今随风而逝,已经变成了一个残酷的冷笑话,是他自己亲手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黄泉路的!太讽刺了,太戏剧化了,“一开始相信的是伟大的爱情,到最后,无力地看清强悍的是命运。”
所以,后面描写唐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痛心,一种内疚吧,正因为这样,这痛才那样痛!这苦才那样苦,唐玄宗的世界不是开始下雪,而是早已冰封。
4、诗中写“道士觅魂”和太真“仙山寄词”两个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道士觅魂”看似荒唐,实则无奈,是相思之极后的无可奈何;“仙山寄词”则是对唐玄宗苦苦相思的回应,是昔日两情相悦恩爱情深的见证:这两个情节均表现李杨爱情的坚贞深挚。而如此深挚动人的情感破灭带来的遗恨自然无穷,正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5、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 ① 揽衣推枕起徘徊(注意动词)
②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为何不梳妆打扮)③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内心情感)④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长恨歌》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两句作为全诗的结束语,点出了题名“长恨”之意;否定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虚幻愿望,加深对李、杨爱情悲剧意义的渲染,增强其感人的力量。同时在高度地概括了这种遗恨千古,悲痛悔恨的沉痛心情中,还起到了强烈的警示后人、点明题旨的作用。【反馈练习】
1、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2)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4)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5)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6)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7)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8)在天愿为比翼鸟,此恨绵绵无绝期。
2、有感而发
从孟姜女哭长城,到刘兰芝为爱举身赴清池,再到梁祝双双化蝶,唐玄宗杨贵妃绵绵不尽爱恨交织的感情……爱情自古以来总给我们留下不尽的遐思,关于爱情你有什么话要倾诉,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为《长恨歌》中的主人公写几句话,表达你对爱情的感受。【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把握主旨,总结艺术特色。【自学检测】 名句翻译: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思考与探究】
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怎么表现恨?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谁恨:李隆基和杨贵妃
恨什么: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为什么恨: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接原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怎样表现恨:逃亡途中;入蜀道上;归途的思念;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2、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汉皇: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杨女:美貌和忠贞
3、概括主题:透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1)讽喻说。(2)爱情说。(3)双重主题说。
4、这首叙事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教师提示:从诗歌语言、表达方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诗歌风格等方面去分析。)⑴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后人称之为“长庆体”。⑵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①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②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使情节跌宕腾挪,富有变化。⑶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①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②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
⑷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结合诗歌二、三节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分析诗歌情与景的特点。这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反馈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湖北高考题
8分)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郎飞雪晴去端,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感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课后反思】
【补充资料】
1、作者白居易
① 白居易的生平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深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讽喻诗《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诗人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 “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②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文学上,强调诗歌内容要反映现实,反映时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另外还主张诗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也要重视诗歌形式,要声情并茂。语言要通俗易懂。
③ 白居易诗歌内容及艺术成就 △、讽喻诗:
△、闲适诗和杂律诗: △、感伤诗:
感伤诗的代表作是《琵琶行》、《长恨歌》。从艺术上说,这两首长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成就。
2、李杨故事相关资料: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原是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玄宗看中,度为女道士,号太真,这样才掩人耳目地召入宫中。后被立为贵妃,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加上杨国忠为非作歹,朝政日渐败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匆匆逃亡,行至马嵬坡,羽林军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马嵬坡兵变: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 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玄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命高力士用白绫让其自缢。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
①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16岁 → 寿王妃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 27岁 → 册为贵妃
② 杨家显贵:三姐妹→国夫人 哥哥→殿中少监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父亲→齐国公 母亲→凉国夫人
3、《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
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 7
专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4、“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以意逆志: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 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知人论世:
孟子原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尚”同“上”。尚友就是于古人为友。
这被称为一种“作家批评”或者“传记批评”,现在此很多人反对这种阅读的方法。例如英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艾略特就认为:“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不应当着眼于诗人,而应当着眼于诗篇。”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
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5、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这首《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千百年后,依然让人不忍卒读。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他把自己的爱情悲剧渗入到诗歌中,因而让唐、杨脱离了历史原型,重新加以艺术的加工和改造,赋予了唐杨更广阔的更美好的内涵。唐不再是那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形象,杨也不是传统的充当祸水的红颜,他们的爱情被美化了,被拔高了,从而具有了更普遍的价值,成为了人们对世间真爱的执著追求的颂歌,也正因为这样,这首诗歌才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爱情永不凋谢的经典。(知人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