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2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 ,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 教具准备:
1、长城视频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有哪些感受呢?
师:长城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近长城。(板书:长城)
师:今天同学们就随我一起去登—,一起去看—,—起去感受、去赞美—
二、初读课文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听好老师的小提示,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试着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长城。(生自由读课文)
交流 师:把你眼中的长城用课文中的一段话概括一下。师出示最后一段。(师板书:伟大的奇迹)男读
师: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的气魄雄伟,都会情不自禁发出赞叹——齐读
三、再读课文
师:长城到底有什么魅力让这些参观者如此赞叹呢?下面我们就细细地品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四:交流
/ 4
交流
1、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生:第一段(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略)全长 13000多里。”
共同学习第一段。着重点出“蜿蜒盘旋”,让生学会识字记字的方法。通过感受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你还有什么感受?生:弯弯曲曲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蜿蜒盘旋。)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几个字?这样的字叫什么字?拿出笔就在你的书上写一写这几个字。注意写字和握笔的姿势。
师:看图上的长城像什么?生:巨龙。师:长不长?你看作者为了让我们体会到长城的长用上了比喻和前面说过的列数字的方法,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上。
师: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你觉得什么样的山岭才称得上崇山峻岭?
师:谁愿意读读这段,让这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腾飞起来? 师:这样气势壮美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交流 2 师: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部分能看出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师:这段话让你感受到长城的什么?(板书:高大坚固)师:这是远看还是近看?(板书:近看)
师:让我们齐读这一段,到文中去体会它的高大坚固。
师:在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用笔圈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师:(课件出示长城侧面图)这里有一幅长城的近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
/ 4
城。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师:又有谁知道瞭望口、射口和城台的作用呢?
师: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了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生 6:长城太伟大了!
生 7:我想到了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他们太了不起了!生 8: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聪明了!
师: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
交流
三、师:我们的长城像长龙一样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我们的长城高大坚固,当我们的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会想起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第三段,读好后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
出示投影。
师: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生:科技很不发达,战乱频繁。师:那时候有起重机吗?有汽车,火车吗?生:没有。师:那靠的是什么筑起伟大的长城?
师:是啊,靠的双手和肩膀,但驮起的却是重达„„?,师: XX你能背起来 XX吗?他大概有 50斤,一块大石头就相当于 60个 XX的重量,你还能背起来吗?谁来试试背起这两三千斤重的石头?„„一个同学读,两个同学读,三个同学读„„全班齐读。
师:通过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这块两三千斤重的石头终于抬起来了,可是咱们还得把他抬到山顶上去啊,这山顶可不一般啊,是„„(陡峭)的山岭啊!来,我们一起来抬。„„你们的脚下可是蜿蜒崎岖的山路啊,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脚下的石头给绊倒啊„„再来,你们还刚刚走到山脚啊,继续走,„„到山腰„„快到山顶了„„到了。现在,你感觉?
生:累,真累„„
/ 4
师:同学们呐,我们才扛了一块石头啊,可我们的劳动者呢?他们要扛„„生:无数条。
师:一天要走多少次这样的山路?万一被石头一绊,或者因为坚持不住,手一松,肩膀一滑,就会„„有多少劳动者在这里过早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啊,长城上难道真的只有冰冷的石头吗?„„不,它上面凝结着我们无数劳动人民的鲜血和生命,所以我们的作者才会由衷地对劳动者们发出这样的感叹:“多少„„”(联想 劳动人民)
男生让我们一起赞美-------让我们自豪的对全世界说:-------------师:这气势雄伟,凝结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长城啊,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和赞叹,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长城的风采?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欣赏中华瑰宝。(视频长城,)
师:这就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就是像长龙一样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这就是高大坚固而又宽阔平整的长城,这就是凝结着无数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长城,大家 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说一说吧。
师:是啊,长城是我们的瑰宝,如今“不到长城非好汉”已经成了中外游人的一句豪言壮语。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旨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师:看,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师:歌唱家也用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长城的赞美。(播放音乐,出示课件)师:歌唱家用长城表现出了对长城的赞美,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表达对长城的赞美之情?生交流。
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到网上查阅,下节课让我们带着自己查阅的资料再次相约长城。
/ 4
第二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3.理解“人间奇迹”,知道在课文中的所指,知道课文外的一些我国奇迹。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等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事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教学准备:
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课件显示诗歌:上下五千年,古迹遍神州。兴起乘银河,俯足游长龙。你们知道“银河、长龙”是指我们祖国的哪两处名胜古迹吗? 2.运用课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展示长城和运河的挂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 受更详细地了解我们民族的两大奇迹。
揭题:〈〈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3.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和运河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指导、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1)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2)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这样看?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曲折蜿蜒”中有两个多音字,一个“曲”字,一个“折”字,特别是“折”还有she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3)理解有关词语。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6)交流问题:作者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俯瞰长城和运河。因为只有(),才能()。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 这里为 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种种修辞手法,一一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法和运用。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
12、齐读。
四、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 学生自学后讨论。(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然后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五、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精读课文 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7)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1、学写一段话:完成课文后练习四,根据提供的词语,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2、仿写一段诗。
着重从两方面提示学生:一是写什么,可这样设问: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还创造了许多像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你也想用诗来赞颂它吗?(如:京九铁路)二是怎么写。可以仿写,一、二、七、八行与课本一样,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北起,南到,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或祖先)。3、片段练习: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篇二: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初步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预习设计:
1. 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 自学生字,划出新词,并给生字组词。3. 查词典理解:蜿蜒、不朽、奇迹。4. 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5. 搜集长城和运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屏幕展示万里长城风景图运河风光图,同时播放歌曲《长城长》学生说一下感想。
2、师生交流相关资料。3那么在高空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老师强调读书要求a 读准字音 b 读通顺句子 c 画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按要求各自轻声读课文。
检查读书
1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多种形式朗读 个别读 正音 集体读 3 小组交流一疑难词语。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示的生字词。
三检查课文
1、学生按诗节轮读课文,相机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2、重点句子齐读。
四、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2 交流
第一部分描写蓝天下长城的景象赞颂中华民族。
第二部分描写蓝天下运河的景象赞颂中华民族。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蜒、谱、篇、朽、族
小组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重点指导: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蜒”“篇”“蜒”的右边不是“廷”,“建字低”要写好。3学生描红,临写。
老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4课堂测试
默写生字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两遍。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诗歌,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长城或者运河。
教学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新词:
驾驶 谱写 创造 曲折蜿蜒 不朽的诗篇
中华民族 绸带 奇异的景象 人间奇迹 飘落 2.学生说一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3.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欣赏蓝天下的长城和运河。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打开书本,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2.阅读探究: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多)
(2)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什么?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句——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你觉得长城奇特在哪?与众不同在哪?(巨龙——长,大 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连绵起伏——建在崇山峻岭之间,高高低低,长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长)(4)课文中还有句子写到长城的长。——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出示地图补充介绍:长城起点和终点 山海关和嘉峪关
3、朗读长城部分
(1)用自己的词语说说这奇异的景象(雄伟、壮丽)(2)朗读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4.齐读。尝试背诵。引读背诵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运河“奇异”,奇异在哪儿?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奇迹呢?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3.交流阅读收获:(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绸带——轻柔,秀美 银光闪闪——水清)(伸向天边——长。)
(2)动人: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3)人间奇迹——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自豪)
4、朗读(惊喜——赞美——自豪)5.比较第一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尝试背诵。
三、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城和运河。1.观察课文中长城或大运河的插图(课件显示)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或运河。2.学生自己说——同桌互相说——集体交流 3.写一段话赞美长城或者运河。
四.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交流我们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祖国奇迹还有哪些?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写一段话在小练笔本上
六.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附板书:
2.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奇迹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教后感:课的开头我和学生共同回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古代伟大的工程。如:故宫、圆明园、运河等,由此导入新课。在指导朗读课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了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这时再让学生读出应有和自豪来。在听读的过程中还启发学生能从别人的朗读中听出感情
文章教完后,当让学生看长城和运河的图进行说话时,许多同学都不能说出看到的美景,有的说出来也是不太完整的句子。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是要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不时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积累。比喻句非常精当,既突出了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又使诗文生动形象,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在精读感悟的基础上,仿照例句造句子,以达到掌握比喻句的目标篇三:《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
2、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情感”为纽带,以学生互动为主线,让古老的长城永驻师生心中。在收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指导使材料为我所用,形成自己对长城的独立见解,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激趣唤知。
教师课前板书好课题,课始教师用这样的语言导入: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这样的导入旨在使学生对长城有一个整体感知并唤起学生的已有感知。)
2、学生畅谈。
学生在教师的语言感染下畅谈游览长城的印象或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畅谈自己的感受,使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课堂气氛得以激活。
3、揭示目标,激发求知欲。
教师这样引导:刚才大家说得很好,都想去长城游览,那我们今天就和作者一起去游“长城”。然后借势揭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任务有一个整体感知,并激发其求知欲。
(二)、观察欣赏,发展思维。
1、观察图画。
(1)指名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经过我国的哪几个省市。
(2)书上的两幅彩图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要求概括出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景物有蓝天、苍山、红枫、灰龙。)
(3)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如: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等等。)
(4)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结合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为什么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不同?(第一幅是俯视,远看的景象;第二幅是平视,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2、欣赏录音。
本课文质兼美,感情充沛,为燃起求知欲望,教师播放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课文思考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学生被配乐朗读带入意境,仿佛也来到长城,饱览长城的雄伟壮观之美。
3、练读课文。
分节练读,思考:
(1)第一节,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找出介绍长城总貌的句子。(“它像一条长龙??”结合看图加深印象。此处让学生用几种说法表示这句的意思,体会“长龙”这一比喻句,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意思。)
(2)第二节,长城的近景又是怎样?城墙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建造有什么作用?(要求说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作用,并知道这段城墙在八达岭上,已开辟为游览景区。)(3)第三节,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什么?(联想到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和智能。)
(4)最后一节写什么?(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4、欣赏录像。
随着同学们的发言,教师一边打开录音机,播放优美而令人神往的乐曲,一边打开放像机,展示一幅幅美丽的长城风光画面,让学生再次思考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与此同时,让同学们展示课前自己制作的长城模型和收集到的图片、邮票,进而得到美的享受和爱我长城感情的陶冶。
(三)析文畅谈,发展创新。
1、精读课文,重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深思下列建筑的位置和构造: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边画边说。)
(2)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花费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
(3)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能,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结合看图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的句子比较来理解:我国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能,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修筑起这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4)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让学生讨论、想象,最后归纳为:①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②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③这样艰巨的任务却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④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毅力和智能绝无仅有。)
(5)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2、讨论构思,品味妙法。
回顾课文,讨论作者怎样构思,为什么能在这不足四百字的课文里把一个闻名世界的古代工程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有顺序、记叙有条理、联想丰富又合理、比喻恰当又生动的写作特色。)
3、讲述故事,训练语言。
在同学们的陶醉与神往之中,教师把话题一转:大家知道长城历史悠久,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怎样修缮和连贯?有怎样的动人故事和传说?现在请大家把收集到的长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在高昂的情绪中绘声绘色,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使课堂气氛再一次升华,也使本课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篇四:长城和运河教案
13、《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填空。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
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教学难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一起坐飞机去参观了哪两大人间奇迹呢?(长城和运河)
2、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谁能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人间奇迹?
3、同学们真聪明。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这是长城;一条从北到南,这是京杭运河。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
4、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小作者去长城和运河的上空看一看,看一看长城和运河有哪些景象吗? 首先去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长城是怎样的一种奇异景象?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部分:长城的教学
1、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自由读一读第一节,想一想: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出示课件)
(1)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
(2)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图片)
2、指导读这四句诗
3、在我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奇异)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会怎样表现?(大叫、高歌——)
4、想想看,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你最想说点什么?(赞美我们的祖先。)
5、所以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
6、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后来,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像征。
7、让给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赞扬扬这种精神!
8、填空:万里长城像(),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过渡: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第二部分:运河的教学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我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景象?
(1)“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出示: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波涛滚滚、细雨蒙蒙、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2、指导读诗句
(1)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指导读诗
6、填空:京杭大运河像(),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三、总结全诗
1、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2、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四:布置作业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东方明珠电视塔,它像()。
2、我驾驶着汽车行驶在祖国大地,看到了南京长江大桥,它像()。
附: 板书设计
13、长城和运河
长城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奇迹
运河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篇五:精品教案 1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1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读课文中的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驾、蜒、族、创”等字。3.联系上下文、观察图片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不朽”等词语意 思。4.初步了解长城与运河的相关知识点,整体把握,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初读诗歌,整体把握,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长城和运河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读题。2.全名叫“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它们都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奇迹。你们都了解长城和运河些什么呢?
3.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来进一步了解、感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朗读中遇到重点词语,试着观察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
(3)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2.自由读,教师巡视。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
驾驶 谱写 杭州 曲折蜿蜒 不朽的诗篇 绸带 民族 嘉峪关 创造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多种方式朗读,教师相机强调下列生字的读音:蜿、蜒、朽、绸、嘉、峪。
(2)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接连不断。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
奇异:奇特,特别。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
不朽:永不磨灭。
(3)指名逐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好下列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
分别写了两大奇迹——长城和运河。3.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交流环节,让学生达到收获共享,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课文。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长城的壮丽和运河的秀美。】
四、指导方法,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哪些字难写,该注意些什么呢? 2.指名试说,师相机点拨并范写。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驾、蜒、族、创。驾:“加”下面放个“马”,不要写成“木”。
蜒:右边的“延”不要写成“廷”。
族: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创:注意左半部分的写法。3.学生结合注意点,认真描红、仿影、临写,师巡视指导。4.展示优秀作业,师生点评,提出要求。
五、布置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抓住文中两处比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悟长城的壮丽和运河的秀美,并学习运用作者巧用比喻突出长城和运河特点、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3.结合搜集来的资料,围绕“奇异”,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生动地加以描述。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教学难点:结合搜集来的资料,围绕“奇异”,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生动地加以描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把握
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奇异的景象。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一部分——领略长城的壮丽 1.观察欣赏文中长城的插图,谈谈你的感受。2.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画出有关语句。(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从“像巨龙穿行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体会长城高踞在崇山峻岭间的雄奇风姿(结合插图理解什么叫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曲折?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从“东起??西到??”的诗句体会长城绵延万里的特点。
(2)出示地图,显示长城由东到西跨越的省市,深化学生对长城“长”的特点的体悟。3.师生交流有关长城的建造、作用、规模、地位等方面的资料,使长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形象,并使学生深刻认识,长城确实是一个人间奇迹。4.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你最想说点什么?(赞美我们的祖先)5.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后来,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国歌中不是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指导美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领略运河的秀美 1.欣赏运河图片。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作者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景象?(课件出示)
(1)抓住“像绸带飘落??伸向天边”“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等语句,体会运河纵贯几千年的绵长和银光闪闪如绸带的柔美。(说运河是一条 长长的绸带,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2)出示地图,补充资料,立体感悟运河的壮观、奇丽。
①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②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③它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3.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精读深思,重点让学生感悟长城与运河的奇异景象,为什么称之为人间奇迹。通过看图,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通过补充长城、大运河的有关信息资料的阅读,让学生立体感悟长城、运河的雄姿。指导的重点是让学生读文感悟,读中练语感,读中受熏陶。】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本诗共描写了两幅画面,试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例)长城:像()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
东到(),西到()。万里长城谱写了()。2.默读课文找出两个部分的相同之处。
一、二行与七、八行内容一样,三——六句两部分诗句表达句式一样,这种手法叫做“反复”。3.小练笔:本文的两个比喻十分精当,突出了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请你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用上“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写一段话,体会比喻的妙处。4.说话训练:我们的祖先不只为我们创造了长城和运河这两大奇迹,在我们中华大地之上,有许许多多伟大的创造,都是我们祖先用双手、用血泪、用汗水修筑而成的。请你结合搜集来的资料,仿照课文句式,围绕“奇异”这一中心,用 自己的语言简洁生动地加以描述。
第三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00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
(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峪:读“yù”。嘉:上半部是“士”。创:左半部为“仓”。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谱写:编写歌谱。(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11.指名读, 生评议。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运河”比作“绸带”,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大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曲 qū()折 shé()hánɡ()qǔ()zhé()zhē()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第四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备课思路:
本篇课文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古代伟大的工程,由此导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凭借补充的资料深入感悟长城与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课题)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或插图)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困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民族 创造奇迹 不朽 天堂 杭州
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蜒 族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四、理请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五、指导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这样看长城?
2.阅读探究:(1)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2)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你觉得长城怎样?可用哪两个词概括它的特点?“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 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4)“祖先”该怎么理解? 比较句子: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5)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5.指名读, 生评议。6.齐读。
7.学用结合,延伸拓展。
让学生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写一段话。
三、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作者在蓝天中除看到了长城奇异的景象外,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奇异在哪些方面?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有关句子。2.探究: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7.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四、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
教学反思与感悟:
第五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 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3.理解“人间奇迹”,知道在课文中的所指,知道课文外的一些我国奇迹。
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等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 懂课文从而感事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教学准备: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课件显示诗歌:
上下五千年,古迹遍神州。兴起乘银河,俯足游长龙。你 们知道“银河、长龙”是指我们祖国的哪两处名胜古迹吗?
2.运用课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展示长城和运河的挂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
受更详细地了解我们民族的两大奇迹。
揭题:〈〈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3.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和运河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指导、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这样看?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曲折蜿蜒”中有两个多音字,一个“曲”字,一个“折”字,特别是“折”还有she 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
(3)理解有关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6)交流问题:作者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俯瞰长城和运河。因为只有(),才能()。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 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种种修辞手法,一一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法和运用。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 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
12、齐读。
四、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
学生自学后讨论。(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然后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五、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精读课文
理解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万里长城东起......西到......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 么意思吗?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7)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1、学写一段话:完成课文后练习四,根据提供的词语,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2、仿写一段诗。着重从两方面提示学生:一是写什么,可这样设问: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还创造了许多像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你也想用诗来赞颂它吗(如:京九铁路)二是怎么写。可以仿写,一、二、七、八行与课本一样,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北起,南到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或祖先)。
3、片段练习: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1、“朽”字第六画是______,笔画名称是________;“蜒”字第十画是________,笔画名称是_______。
2、文中有两个成语用得好,你能找出来吗?写在下面横线上,然后体会它意思。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起伏”这个词有几个意思呢,你能用两种不同的事物分别造一个不同的句子 吗?试一试,会有收获的。
起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