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苹果》说课稿
《分苹果》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四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分苹果》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课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9的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教材通过安排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几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这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点。但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还需要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但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做好课堂调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确定需要突破的重难点是:
1、重点: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和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难点: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1、故事情境法:创设情景与淘气和笑笑一起分苹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分苹果,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自主探究,多层次思考。
3、演示法。
4、讲授法:除法竖式的规范写法是一个新的知识,它不能过多依赖学生去发现,需要老师的精心讲授,规范学生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准备:苹果模具、盘子,课件。
三、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3、通过灵活、有趣层次性强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用时约2分钟)
红红果,园又圆,咬一口,脆又甜。教师创设分苹果学习情境,让孩子们与淘气和笑笑一起学习,激发孩子们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操作体验(用时约15分钟)
1、课件出示分苹果主题图,提出问题:每篮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篮?
2、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或摆一摆学具,小组交流,探究多种计算方法。(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学生汇报不同方法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
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小组合作探究等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多层次思考,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利用生动的课件演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渗透算法多样化,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对比、教师讲解认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体会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⑴教师谈话引出并出示除法竖式。
⑵请小朋友们把竖式跟横式比较一下,看看你能发现哪些问题,把你发现的问题跟同组小朋友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⑶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介绍除法竖式除号的写法及被除数、除数的书写位置。
⑷结合分苹果的过程讲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讲解后再要求学生说说书写顺序及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加深理解。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设计意图: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除法竖式每一步表示的实际含义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我没有采用通常直接讲解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与横式的比较中找出他们不同之处的基础上,再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探究性学习过程,又为教师下一步为了突破重难点的讲解铺垫了认知基础。教师讲解中结合分苹果的过程,直观形象地把数和形,形和式结合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构建除法竖式的雏型,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和除法竖式的算理,掌握算法和写法;让学生在操作、观 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抽象出除法竖式的完整模型,又感悟位值制的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趣味练习拓展运用(用时约20分钟)我设计了三个层面的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第一层是基本练习——“智力开门”.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第二层是解决问题,延伸算法——“智慧屋”。只有把所学知识置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学生会更感兴趣。(课后“练一练”第1、2题)
第三层是改错练习。让学生在判断和改错中强化对除法竖式每一步实际意义的理解,深入领悟位值制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除法竖式的运算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面的练习,希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及一步加深理解,达到熟练掌握。】
(四)、总结回顾 评价反思(用时约3分钟)
通过设问“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同伴们注意什么?”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还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五)、作业。
课后“练一练”——第三题。
五、教学预期效果
1、每个同学在“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95℅的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90℅的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3、80℅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第二篇:分苹果说课稿
分苹果说课稿 蒋小琴
一、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课本60――61页的内容“分苹果”。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均匀分的意义,来感受均匀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纵与概念思考对于熟悉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了解学生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纵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授课目的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均匀分的过程,体会均匀分的含义;
2、理解均匀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题目感知均匀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体会均匀分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均匀分的方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纵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授课方法
我以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解决题目的能力。
五、授课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分苹果的”这个故事情境贯串课的始末,引导(收集整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爱好是学习进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进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班来了很多客人,今天老师预备了一袋苹果来招待听课的老师,想让小朋友帮助老师来分一分。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12根小棒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12个苹果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苹果。(板书:分苹果)
2、动手操纵、探究新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爱好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爱好,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爱好,学习效率就不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时,为学生创设了五次动手分一分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分苹果”,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均匀分”的意义
独立思考:均匀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假如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放在4个盘里、6个盘里呢?你想怎样分?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像这样分得苹果的个数是同样多的或一样多的,我们在数学中就把这种分法叫做均匀分。(展示课件)这样在动手操纵以及同伴的交流中,学生感知到了“分”含义,初步体会了“均匀分”的意义。
活动二:通过帮小熊装苹果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均匀分”的意义。
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先让同学们数一数草地上共有多少个苹果,帮小熊装一装。学生用小棒代替苹果独立分一分,点名汇报。假如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袋。假如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袋还剩()个。然后引导(收集整理)学生在几种分法中找出是“分得一样多或者同样多的”那样分法,使学生在多种分法的对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均匀分”。
活动三:“分草莓”,引导(收集整理)学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先让学生观察草莓,通过观察你得知哪些信息。
再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分一分同桌说一说。
活动四: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小兔拔了很多萝卜每只小兔背4根,需要()只小兔才能运走。假如有6只小兔,每只小兔背()根。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重视均匀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往感悟相同的物体不同的分法。我先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观察理解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萝卜自己分一分。这样全班学生在操纵中都经历“多种分”的过程,体会到了分法的不同。
活动五:还可以怎样排?
借助课件进一步让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排一排,并记录下来。填一填:
每排――人,可以排――排。每排――人,可以排――排。每排――人,可以排――排。每排――人,可以排――排。每排――人,可以排――排。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爱好盎然的故事情境中动手操纵,画一画、分一分中积极实践、进一步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这些操纵以动促思,学生在操纵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爱好,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回纳总结,促进内化
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学生的自我回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均匀分的熟悉,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总之,我的设计理念是“愉快、开放、主动、发展”,以“分苹果”这一富有色彩的教学情境,即“故事一线牵,知识寓其间”。以成功教育的思想为指导,面向全体,采用故事情境法,激情法,评价激励法,使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时空,开放思维,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进步学生素质。
第三篇:《分苹果》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苹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上)第40-41页的内容。从教学知识角度来叙述今天的内容是“的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法”本课的知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了9以内加减法的基础的进一步升入学习。原教材与新教材比较可以看出新教材的《分苹果》这课,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始终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全身投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本课的一条主线从游戏开始在从游戏结束。
二、说教学目的难重点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得数是10的加减法和10减几的减法。
2、能力目标:正确计算10减几和的数是10的加法。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感知数10的组成生活处处都有数学,通过游戏使学生愉快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小组游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信息。
教学重点: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是本课的重点。任何方式的活动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的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
说教学难点:1、10减几的减法计算是本科的难点。说他是是难点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学前教育加法的力度大,减法的力度小、学生计算减法的基础薄弱。<2>学生年龄小做减法的思维过程难度比加法大。
三、说教法
(一)把“问题情境化”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化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化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为此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选择了贴近学生的材料“分苹果”“吃苹果”“贴树叶”。....把要学的知识与生活背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情景问题去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身心品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二)、加大活动力度提高教学力度
六七岁的儿童好动,好奇心强、兴趣以调动。但他们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力薄弱。让学生长时间计算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符号上,必然会感到单调和乏味。影响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全课学生有两分钟左右的时间不在动,其余时间手、脑、眼、口都在活动。例如“分苹果”“考一考”使学生身心多种器官协调并用。把学生真正推向学习的主人翁位置。极大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做到发展。
(三)、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1、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请轻学习结果。这也是新教材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是否乐于与同学进行合做交流,是否有学习兴趣,真诚,不受谎话。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注意评价方式多样化,课堂采取同桌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教师的权威作用淡化,同时也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方式。
3、评价起点不同,学生入学不仅各方面的能力、态度、习惯和数学知识基础不同,个性差异很大。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情况给学生恰当的评价。
四、说学法
1、动手操作
通过学生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本节课让学生动手分10个苹果,使学生感知10的分解。再通过指名上分,使学生思维规律化、有序化。最后,通过对比观察完成10的分解合成。这些都是在操作中进行,操作中完成。
2、在游戏中学习
通过“吃苹果”、“贴绿叶”、等游戏,有意引导学生在小小游戏中操作,为学习时间而“动起来”,例如“打靶”等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种竞争意识是孩子们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空难挑战的学习习惯。同时小组游戏中,又加强组织和纪律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起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游戏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使学生渐渐变成“乐之者”,一步步走向“乐学”大门。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拍手引出课堂内容,板书课题。
2、分苹果
学生拿出10个学具苹果把它分成两堆,学生任意放,看看有几种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这一组练习的目的,感知10的分解,活动贴近生活,学生操作一分钟左右,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做事有顺序、有规律。教师板书1 2 3 4 5 6 7 8 9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让学生观察后提问,哪一组与哪一组可以合起来,变多为少,这就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教学。1 2 3 4 5 9 8 7 6 5
教师和学生总结出得数是10的加法
2、吃苹果
我设计吃苹果即学习10的加减法,10个苹果吃了几个,还剩几个。怎样算式表示。教师板书减法算式
3、记忆10的加减法,学完新知识给学生记忆的时间,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系统的记忆一下很有必要,为后面的整理复习做铺垫,有使知识系统化。
4、巩固新知识。
两个游戏巩固了10以内的加减法,重点练习,活跃课堂气氛,把整节课推向。......。
5、说板书
板书简明同时又是一图四式的教学埋伏。
第四篇:《分苹果》说课稿
《分苹果》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苹果》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苹果》说课稿1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
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15个梨、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你也说我也说,那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分苹果》说课稿2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2课时——————《分苹果》,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
一、首先我来分析教材。
《分苹果》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面对数量较少的物体,勇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教学难点: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导入法;2、激励法;3、多媒体辅助法;4、开放式教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分苹果的”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呀,今天特别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哦,原来,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她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笑笑为大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大家看,她拿出了什么?(课件出示)哦,这么多又大又甜的苹果呀!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大苹果?
师生一起数苹果。
师:对,一共有12个苹果。现在笑笑想请同学们帮她把这些苹果分别摆到盘子里,你们愿意帮忙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助笑笑“分苹果”。出示课题:分苹果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师:笑笑拿出了4个盘子,要把这12个苹果放到4个盘子里,怎么放最合理呢? 对,平均分。
师:上节课我们在帮小猴子分桃子的过程中认识了“平均分”。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什么是 “平均分”?
学生代表说一说。
师:根据图上的情境,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比如:12个苹果放到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
师:平均每个盘里放几个苹果呢?就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注意边分边说你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动手分一分。
师:谁能汇报一下你分的结果?
学生汇报结果。
师:那你能说说是怎么分的吗?
(学生介绍平均分的方法,教师及时评价。)
2、师:苹果分好了。咦,乐乐发现盘子有点小,放三个苹果有点挤。他建议:
每个盘子里放2个苹果,可以吗?哦,明明说:”当然可以,可是盘子不够呀。小朋友们,请你帮乐乐和明明分一分。(课件出示:这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需要几个盘子?)
学生先独立思考或具体操作,再进行全班交流。
师:哪位小朋友来汇报一下你分的结果?
学生介绍分的结果及具体方法。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通过动手实践二个二个的分,或者借助学过的乘法口诀,都算出了可以放 6 盘。
师:其实呀,这种分法也是平均分。因为每盘放的苹果是同样多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3、师: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除了每盘放 2 个,可以放 6 盘。还可以怎样平均分?请小朋友动嘴说一说,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同桌摆,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小兔背萝卜
① 先数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②如果每只小兔拿4根萝卜,需要—()只小兔才能运走?
2、小松鼠装松果。
(1)出示“练一练”中的第2题的图片。
(2)互动活动:故事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① 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②每个篮子装3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③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④有9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
3、排队做操。
(1)出示“练一练”中的第4题的图片。
(2)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排?
①可以采用的办法:用学具摆、用笔在纸上画、想乘法口诀等。
②可能会产生以下不同的排法:
每排4人,排6排;每排6人,排4排;每排3人,排8排;
每排2人,排12排;每排12人,排2排。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从“平均分的两种典型方式”、“分实物的多种操作途径”等方面交流感想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
分一分,填一填:把18个圆形。
1、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2、平均分成6份,每份()个。
3、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份。
4、平均分成5份,还剩()个。
5、每7个分一份,分成了()份,还剩()个。
六: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分苹果》说课稿3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苹果》,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四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分析
《分苹果》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9的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但是由于这是开学的第一节课,编者考虑学生经历了一个假期的休整,对课堂学习还不太适应,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安排的比较少。教材通过安排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几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编者还意图通过教师教学时让学生在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是紧密联系起来的。
(二)学情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这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
2、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并乐于回答问题。孩子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还需要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但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做好课堂的调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1、故事情境法:通过猜谜语、与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一起分苹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发现:通过学具的.使用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即满足了学生的动手需求,又让学生在自由的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多层次思考,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
3、多媒体辅助法:课件、动画丰富的视觉感知贯穿整个课堂,既抓住了学生的视线,激发了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又让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适时放松。
4、讲授法:除法竖式的规范写法是一个新的知识,它不能依赖学生去发现,老师的精心讲授,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并能快速掌握除法竖式的规范写法。㈡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本节课在学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3、通过灵活、有趣层次性强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教师开课之初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创设分苹果学习情境,让孩子们与喜欢的卡通人物一起学习,激发孩子们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操作体验1、课件出示分苹果主题图,提出问题:每篮放5个苹果,20个苹果可以放几篮?
2、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⑴学生解决问题前,老师首先提出2个要求:①既可以独立动脑筋想一想,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利用每组的苹果图片代替苹果,边说边摆,关键要说清你分的过程。②想完或摆完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几种算法,然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算法最多。
【设计意图:明确具体、层次分明的要求,让学生操作起来有的放矢,又尊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层次性。】
⑵学生独立思考或摆一摆学具,小组交流,探究多种计算方法。⑶集体交流,学生汇报不同方法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小组合作探究等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多层次思考,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利用生动的课件演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渗透算法多样化,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对比、教师讲解认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⑴教师谈话引出并出示除法竖式。
⑵请小朋友们把竖式跟横式比较一下,看看你能发现哪些问题,把你发现的问题跟同组小朋友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⑶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介绍除法竖式除号的写法及被除数、除数的书写位置。
⑷结合分苹果的过程讲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讲解后再要求学生说说书写顺序及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除法竖式每一步表示的实际含义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我开始没有采用通常直接讲解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与横式的比较中找出他们不同之处的基础上,再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探究性学习过程,又为教师下一步为了突破重难点的讲解铺垫了认知基础。教师讲解中结合分苹果的过程,直观形象地把数和形,形和式结合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构建除法竖式的雏型,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和除法竖式的算理,掌握算法和写法;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抽象出除法竖式的完整模型,又感悟位值制的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趣味练习
拓展运用我设计了三个层面的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第一层是基本练习(智力开门)。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第二层是解决问题,延伸算法(智慧屋)。只有把所学知识置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学生会更感兴趣。
第三层是改错练习。让学生在判断和改错中强化对除法竖式每一步实际意义的理解,深入领悟位值制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除法竖式的运算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面的练习,希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期望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第四环节:总结回顾 评价反思
通过设问“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同伴们注意什么?”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还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四)教学预期效果
1、每个同学在“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95℅的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90℅的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3、80℅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分苹果》说课稿4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核心内容是学会10的加减法,在分苹果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教学知识目标:
1.学会10的加减法.2.通过游戏学会凑10法.(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重点:
10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展示课件1)
二.新授
1.导入.(出示情景图,展示课件2)
今天老师请你们帮个忙,把这堆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 你有几种分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每个人用10根小棒试着分一分)
2.建立模型,体会10的加减法.(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9个一堆,1个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
8个一堆,2个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
7个一堆,3个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
...最后总结出几加几得10的所有算式,让学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并问:哪种排列方法好 并说出理由.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6+4=10
7+3=10 8+2=10 9+1=10
让学生看算式,找一找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使学生初步感知:在总量10不变的前提下,一部分量依次增加,另一部分量就依次减少
(2)出示表格,问这个表格怎么填(只要表格中上下两个数相加等于10就行)
通过填空体会10减几得几的减法.10减1得9,10减2得几 10减3得几......让学生独立填一填,从而总结出10减几得几的规律.10-9=1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3)数学游戏——数字划拳游戏(同位同学相互做,比如说:一个同学出2根手指,让对方同学出8组成10)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展示课件4)
练一练
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连一连.练一练
10-3=
5+4=
10-5=
2+8=
8-2=
10-7=
10-4=
10-6=
3+7=
4+6=
9-3=
0+10=
四.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象.声音.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形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景图的展示,作业的设计就充分利用了这点.2.情景展示与实物演示法
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另外通过数小棒这些真实的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加深了他们的记忆,也在游戏中学习了新的知识.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
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独立思考,独自发现规律,不能由老师全权代替.2.合作互动学习
合作互动学习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合作互动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
《分苹果》说课稿5一、说教材
《分苹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上)第40-41页的内容。从教学知识角度来叙述今天的内容是“的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法”本课的知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了9以内加减法的基础的进一步升入学习。原教材与新教材比较可以看出新教材的《分苹果》这课,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始终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全身投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本课的一条主线从游戏开始在从游戏结束。
二、说教学目的难重点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得数是10的加减法和10减几的减法。
2、能力目标:正确计算10减几和的数是10的加法。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感知数10的组成生活处处都有数学,通过游戏使学生愉快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小组游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信息。
教学重点: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是本课的重点。任何方式的活动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的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
说教学难点:1、10减几的减法计算是本科的难点。说他是是难点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学前教育加法的力度大,减法的力度小、学生计算减法的基础薄弱。<2>学生年龄小做减法的思维过程难度比加法大。
三、说教法
(一)把“问题情境化”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化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化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为此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选择了贴近学生的材料“分苹果”“吃苹果”“贴树叶”。....把要学的知识与生活背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情景问题去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身心品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二)、加大活动力度提高教学力度
六七岁的儿童好动,好奇心强、兴趣以调动。但他们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力薄弱。让学生长时间计算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符号上,必然会感到单调和乏味。影响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全课学生有两分钟左右的时间不在动,其余时间手、脑、眼、口都在活动。例如“分苹果”“考一考”使学生身心多种器官协调并用。把学生真正推向学习的主人翁位置。极大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做到发展。
(三)、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1、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请轻学习结果。这也是新教材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是否乐于与同学进行合做交流,是否有学习兴趣,真诚,不受谎话。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注意评价方式多样化,课堂采取同桌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教师的权威作用淡化,同时也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方式。
3、评价起点不同,学生入学不仅各方面的能力、态度、习惯和数学知识基础不同,个性差异很大。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情况给学生恰当的评价。
四、说学法
1、动手操作
通过学生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本节课让学生动手分10个苹果,使学生感知10的分解。再通过指名上分,使学生思维规律化、有序化。最后,通过对比观察完成10的分解合成。这些都是在操作中进行,操作中完成。
2、在游戏中学习
通过“吃苹果”、“贴绿叶”、等游戏,有意引导学生在小小游戏中操作,为学习时间而“动起来”,例如“打靶”等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种竞争意识是孩子们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空难挑战的学习习惯。同时小组游戏中,又加强组织和纪律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起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游戏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使学生渐渐变成“乐之者”,一步步走向“乐学”大门。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拍手引出课堂内容,板书课题。
2、分苹果
学生拿出10个学具苹果把它分成两堆,学生任意放,看看有几种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这一组练习的目的,感知10的分解,活动贴近生活,学生操作一分钟左右,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做事有顺序、有规律。教师板书1 2 3 4 5 6 7 8 9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让学生观察后提问,哪一组与哪一组可以合起来,变多为少,这就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教学。1 2 3 4 5 9 8 7 6 5
教师和学生总结出得数是10的加法
2、吃苹果
我设计吃苹果即学习10的加减法,10个苹果吃了几个,还剩几个。怎样算式表示。教师板书减法算式
3、记忆10的加减法,学完新知识给学生记忆的时间,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系统的记忆一下很有必要,为后面的整理复习做铺垫,有使知识系统化。
4、巩固新知识。
两个游戏巩固了10以内的加减法,重点练习,活跃课堂气氛,把整节课推向。......。
5、说板书
板书简明同时又是一图四式的教学埋伏。
《分苹果》说课稿6一、教材分析
水果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幼儿最熟悉。通过这样的材料让幼儿来主动的探讨和数数.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分苹果”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分苹果”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两数之间的多大小”的特征。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数数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数数,可能要求会比较的底,但是在对数与数之间的多大小来理解。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数数,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分苹果”的规律特征。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幼儿自己先自己来数数;
2、教师示范引导,帮助幼儿了解每排五个的基本特征.这里,我准备卡纸水果,首先,我将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小朋友就会按五个五个来数,然后,我再请小朋友对20个苹果跟15个犁来进行比较.3、幼儿再次操作
活动准备:
1.一张图,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苹果贴贴纸
四、教学方法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操作法、语言讨论法
1、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数”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让幼儿过来进行比较苹果跟犁多几个,犁跟西红柿多几个,。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导幼儿先数数再讨论,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20个苹果跟15个梨多,就是20比15多,也就是20比15大,依次说苹果和梨,梨和西红柿的大小关系.五、教学流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1、通过对水果的兴趣进行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
2、启发诱导,在自由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先引导幼儿观察图案励幼儿自由的操作,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分类的方法;
4、幼儿再次操作;
5、游戏活动,扩展思路加深印象。
《分苹果》说课稿7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分苹果》。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含义,对加法交换律有一定认识并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同时,本课1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后续学习20以内加减法应用以及100以内加减法应用的基础知识,需要每一个学生切实掌握。
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苹果为学生积累对10的加减法的感性认识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让学生将每次的分配过程用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引入10的各种分配方法。接下来通过练一练中连一连以及口算进一步巩固掌握10的加减法。爬台阶、说一说,填一填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开阔思维自主探索,结合教师的引导,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运算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说学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年龄小,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设计不同层次教学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章节前几节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已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定的运算思维方法,教学时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目标
1.在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发展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第五篇:《分苹果》说课稿
一、说学情
我班的学生都是地处农村的孩子,虽然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的生活经验。还通过上节课的分物游戏,学生初步认识了平均分、同样多等含义,在知识上做好了一定的积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分一分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二、说教材
教材内容: 教科书第6061页 教科书从分苹果的情境引入两个分一分活动,既可以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这两种平均分是常见的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它们分的前提与过程虽然有差别,但分的每份同样多。知识的前后联系:
1、分苹果这一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和2-5的乘法口诀以及本单元第一课时学习了分物游戏(小数目的平均分)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的。
2、本课在具体情境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去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为下一课学习大数目物品平均分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除法的意义奠定基础,理解平均分的具体含义,是今后突破学习除法难点的关键,除法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 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 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1)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几个;
(2)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
2、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2、基本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分实物的过程。
(三)情感目标:
1、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2、初步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面对数量较少的物体,勇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教学难点:
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三、说教学方法
我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这也是我县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
2、激励法;
3、多媒体辅助法;
4、开放式教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分苹果这个故事情境贯穿整堂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1、老师口述谜语学生猜谜底: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2、师:今天我们就来分苹果。(板书课题:分苹果)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操作体验
1、师:有这么多又红又大的苹果,快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2、活动一: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⑴四人小组讨论。要求:①可以先独立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利用小棒代替苹果,边说边摆,关键要说清你分的过程。②想完或摆完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几种分法,然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分法最多。
【设计意图:明确具体、层次分明的要求,让学生操作起来有的放矢,又尊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层次性。】
⑵学生动手分,小组讨论分法,师巡视、指导。
⑶集体集中交流展示(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播放对应课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小组合作探究等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多层次思考,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利用生动的课件演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渗透分法多样化,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
3、活动二: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教师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进行操作,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的,交流自己的想法。结合学生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既可以按份数分,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分。
【设计意图:同样是12个苹果,让学生经历按每份的个数进行平均分的操作与交流的过程,再次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4、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地方,重点强调:都是12个苹果平均分,且都是分完后每份个数是同样多的。进一步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但不论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两次分苹果都是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他们认识到不论是按份数还是按每份的个数进行平均分,都可以通过具体操作得出结果。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为学生认识除法做好铺垫。】
(三)趣味练习拓展运用
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我设计了闯关游戏,先易后难设计了三关。
闯关游戏:
1、第一关 教师可提示学生圈一圈或用学具摆一摆来完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小兔分胡萝卜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几个分一份进行平均分的过程。】
2、第二关 引导学生去圈一圈或动手摆一摆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 这一道题是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一是按每份2个来分一分;二是按6份来分一分。主要是巩固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3、第三关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每解决完一到小题后,可让学生在同学间交流,最后请不同情况的学生到讲台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这道题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圈一圈利用已经学习过的表内乘法来找出西瓜的总数,二是按每4个一份来平均分,能分成几份。】
这些闯关游戏以动促思,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闯关成功之后进入拓展延伸智慧岛 智慧岛:这些小朋友还可以怎样站队? 教师展示情境图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出有多少学生在站队。再找出每排4人,可以排几排?最后逐步解决还可以排&&。整个活动可以在小组内进行。
【设计意图: 这是一道带有开放性的问题。提供了学生站队的素材,学生在练习中可以进一步体会每几个一份地分的过程。】
(四)回顾反思 总结评价
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同伴们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学生既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还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