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狼和小羊教学设计、反思.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课前玩游戏)
师:老师想给你们说几句悄悄话,请每组第一个孩子帮我向后传。生:(传话)
师:传好了就站起来,表示你已经收到老师给你的信号了。怎么样,传好了。咱们的悄悄话特神秘,要一个一个传,大胆地向下传。生:……
师:你们传得是什么? 生:我很棒!生:我真的很棒!生:我真的真的很棒!生:我真的真的真的很棒!
师:来,跟着老师一起说:我棒极了,我真的棒极了,我真的真的棒极了!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这一份自信走入课堂。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和大家继续学习10 狼和小羊 2.读得真棒,这些词语宝宝,你们认识吗? 出示:弄脏 吃惊 温和 倒流 经常
争辩 扑去 看见 故意 反正
找碴儿 小老师领读
3.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精读课文
(一)引读:狼来到小溪边,看到小羊在那儿喝水。
(二)说话练习:狼想吃小羊?它会想些什么呢?
过渡: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板书:找碴儿
(三)学习2-3小节
1、怎样“找碴儿”的呢?让我们一起朗读2-3小节。
2、来读读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板书:弄脏了水)实物投影出示: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指名读 读出凶恶的语气。
3、小羊有什么反应呢?
(吃了一惊 谁来做做动作)
实物投影出示: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①指名读小羊的话 评议(温和)
②比较: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你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吗? 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③羊为什么说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指名说
④师小结:结合挂图: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小羊决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可狼偏说小羊弄脏了水,这就是书上说的(找碴儿)。
1、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女生读小羊说的句子,男生读狼说的句子,剩下的句子老师来读.过渡: 狼这一招成功了没有?你从哪里读出来狼没有成功?
三.学习4-5小节
1.自由读,有“ ”划出狼说的话,用“~”划出小羊说的话。2.读后交流
①这一次狼又找了什么碴?(板书 骂)出示: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经常在背地里骂我,是不是? A指名读 理解“背地里” 谁能把“背地里”换个词。
B书上哪个词语写出了狼说这句话的心情。(出示)气冲冲
C指导朗读:说说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气冲冲地说…让我们一起气冲冲地读这句话。
②狼很生气,小羊又有什么反应呢?
出示: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呢!
A第一次小羊是温和地跟狼讲道理,而现在书上说小羊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喊道)
小羊为什么要喊起来?(很着急 狼冤枉他,很害怕、努力在为自己申辩。)指读体会
B此时的小羊又惊又急又害怕,他的处境多么令人同情呀!书上用了哪个词语?(出示 可怜)3.分角色读
同桌练习指名读 同学评议
4.师小结:小羊去年还没出去,狼却说小羊去年经常骂他。狼无中生有地指责小羊,这就叫什么?((找碴儿)。
过渡:听了小羊的这番话,狼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学习第六小节
1.齐读,读后指名说说(板书 不再争辩,扑向小羊)
2.出示 狼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这儿的“喊”跟小羊的“喊”一样吗?为什么?
(不愿意跟小羊磨嘴皮子了,已经火冒三丈了)谁来学着狼的语气大声地喊一喊? 指名读 齐读
3.狼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硬说骂他的是小羊的爸爸,这又叫什么 ?(找碴儿)
4.现在谁来说说“找碴儿”是什么意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挑别人的毛病,甚至毫无根据地找借口,跟别人吵)5.启发想象
狼扑向小羊,可能出现怎样的后果? 五.总结全文
1.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指板书: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尽管小羊一次又一次地跟狼讲道理,但狼还是往小羊什么扑去,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4.推荐一本好书《伊索寓言》:《狼和小羊》这个故事出自《伊索语言》,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还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小朋友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到徐老师这儿来借。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二年级教材中《狼和小羊》一课,这是一篇生动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课文篇幅短小,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很欣慰,也很激动。孩子们在和我相处的40分钟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始终是快乐的,学习状态是高涨的积极的,这正是我所希望带给孩子的享受,也是这篇寓言故事应该留给学生的享受。作为今天的教学,再从“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点出发来检验我今天课堂,还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一、挖掘成功源泉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我们的课堂学习要想让学生尝试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就应该首先考虑让学生充满自信地投入学习,如何挖掘这成功的源泉?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想方设法让学生带着自信走入课堂。在课前游戏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传话游戏,游戏形式虽然简单,但目的是在简单的游戏中让学生形成“我是很棒的”这样一种学习心态,在这样一种心态下我顺势导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充满自信地投入了学习。除此之外,我还达到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在无意识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比直白地对学生说:“我们开始上课了,请同学们注意听讲,注意看书”相比,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搭建朗读平台
寓言的故事内容,是寓言的外壳,它就是靠这个外壳来蕴藏丰富的思想意义的。因此,对寓言内容理解愈深愈透,领会寓意就愈明愈深。而朗读则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试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促讲、以读促学,帮助学生领会寓意。本篇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我紧紧抓住了“找碴儿”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分别分角色读狼为了想吃小羊找碴儿的话,小羊极力申辩的话。狼的话以粗而低沉的语调来读,一字一句充满杀机;羊的话以尖细柔和说理的语调来读,这样把课文内容角色化的读书,一方面完全适应孩子的童心,淡化了学生为读书而读书的被动意识,激起孩子们“我要读”的热情,激发起孩子们主动体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语言的兴趣;另一方面抓住角色对话的朗读容易在学生脑海中引发一种情境创设,刺激学生大脑,活跃学生思维。
三、拓展阅读时空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 读书可以使人明理......阅读是学好语文、提高写作的有力途径,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认识到阅读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新课程颁发后,阅读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大阅读观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通过接触大量的阅读材料让孩子有所感悟、有所习得成为很多语文老师的追求,我也就是其中的一位追随者。拇指教育上的拓展阅读,有课堂的当场阅读——对文本的一种补充与挖掘,有课后的推荐阅读——与文本相关或作者其他精彩文章。今天我在教学中运用了第二种方法,拓展了阅读的时间——向课外延伸,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向校外伸展。以好书推荐的形式向学生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好名著。推荐阅读该书的原因有两个:
1、与文本相关。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选自这本书中,利于学生产生阅读的亲切感和迫切心理。
2、能学以致用。今天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重视了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心理及特点,从而在一步步的朗读中领会寓意,这种读中感悟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伊索寓言》这本书时有所运用,如果坚持这样做的话,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会与日俱增的。
:<<狼和小羊>>这是一篇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每个小朋友都喜欢读.我记得自己小时侯就学过这篇课文,而现在新教材苏教版国标本上还是保留了这篇课文,足足可见他的广泛影响以及其教学意义了.既然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当然是为了明理.而这篇课文所蕴涵的道理也是浅而易显的: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在课文的最后,学生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不是就让坏人这样猖狂呢?就这样一直被人欺负吗?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我认为还要让学生明白不光要明白这个道理,还应该要学会保护自己,弱小者要找机会脱逃,或机智勇敢的面对,而不能一味地退缩,最后伤生在魔爪之下.当然这个只须稍点即可,不需要化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体裁的课文,学生非常喜欢,从朗读时可以看出.狼说得话和小羊说得话,学生学得惟妙惟肖,读得非常得棒!在教学时,我利用课文中插图为学生创设情境,并通过对关键词的感悟,把学生心灵最深处的情感都引发出来,在读读评评的过程中,使他们的读书水平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平时学生的读书可读得没有这样好!
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喜欢,还从学生的表演也可以看出来.在朗读的时候学生就不由自主地加入了表情动作及肢体语言!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投入,所以表演也就更加的精彩!我想演员也不过如此!学生表演得这么精彩也是对课文更深层次地感悟!
我也喜欢这篇文章,过去喜欢,现在也喜欢.因学生的喜欢而喜欢;爱看童话寓言故事,说明我还有一颗童心,所以也喜欢!
落入凡尘:上完了《狼和小羊》,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孩子们给课文编写的结局,那是多么充满想象力啊,觉得自己真的老了。能充满天真想象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真的好幸福!
第二篇:狼和小羊教学设计和反思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与反思
富民县永定镇小 郑兆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小时候,我们都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谁能告诉我,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板书:狼)谁能告诉老师,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板书:羊)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和)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课件演示,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简单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狼到底想干什么?(板书:想吃)狼想吃小羊,想到怎样的程度呢?课文第二节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能换成别的词吗?就是说,还可以说成怎样想吃小羊?
狼这么想吃小羊,他会怎样想呢?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课件演示。从狼的样子和它心里想的,说明狼非常想吃小羊。狼是个专做坏事、非常残忍的家伙,他打算怎么吃小羊呢?
3、小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什么叫找碴儿?故意找碴儿是什么意思?这说明狼是很狡猾、很阴险的,谁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注意读出狼说话的语气)
狼第一次找碴儿后,小羊说了几句话?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反问句)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三自然段,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课件出示当时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清楚羊所在的位置,让学生理解:狼在上游,即使小羊把水弄脏也根本流不到狼那儿去;而且,小羊先到,狼后到,可见狼是故意找碴儿。
指导朗读。
4、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碴儿?读读第四自然段。狼对小羊的谈话有道理吗?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几个关键字理解:去年、听说等,而且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
5、读第六段,思考:为什么狼不再争辩了?狼说不过小羊,毫无道理,但它还是龇着牙逼近小羊,要吃掉小羊,说明了什么?练习朗读,注意读出狼蛮横不讲理的语气。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我应该有什么样的语气去读狼和小羊的对话。
2、具体指导,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分组练习)
3、找出读得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
四、小羊将得很好,让狼得不到半点便宜,但狼还是要吃小羊,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今后我们遇到像狼这样的坏人,光向他讲道理行吗?(板书: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五、作业
狼扑向小羊,要吃它,小羊甘心情愿让它吃吗?结果怎样,你能不能接着往下说一说,给故事编一个结尾,好么?编好后,再试着写下来。
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孩子们老早就知道,也能流利地讲下这个故事,而本文作者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孩子会读这个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通过读,明白道理:像狼一样的坏人,它的本性是凶残的,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可是怎样让孩子明白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朗读。所以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朗读展开的。在揭示课题后,直奔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既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础,又激发孩子的爱憎之情,同时也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找碴儿”这个关键词。首先,理解 “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找事”的意思,那么“故意找碴儿”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故意找借口、故意找事”的意思,”谁对谁故意找碴儿?(狼故意找碴儿),“一共找了几次碴儿?”“每次它都是怎么找碴儿的?”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既让二年级的孩子易于理解,又能让学生更清楚认识到狼的本来面貌,狼故意找碴儿就是想吃掉小羊。狼是凶残的,蛮横无理的,狡猾的;小羊的温和善良,与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事中的对话最能体现两者的特点,因此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又组织了分角色朗读课文,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篇:《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二年级教材中《狼和小羊》一课,这是一篇生动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课文篇幅短小,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很欣慰,也很激动。孩子们在和我相处的40分钟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始终是快乐的,学习状态是高涨的积极的,这正是我所希望带给孩子的享受,也是这篇寓言故事应该留给学生的享受。作为今天的教学,再从“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点出发来检验我今天课堂,还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一、挖掘成功源泉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我们的课堂学习要想让学生尝试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就应该首先考虑让学生充满自信地投入学习,如何挖掘这成功的源泉?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想方设法让学生带着自信走入课堂。在课前游戏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传话游戏,游戏形式虽然简单,但目的是在简单的游戏中让学生形成“我是很棒的”这样一种学习心态,在这样一种心态下我顺势导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充满自信地投入了学习。除此之外,我还达到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在无意识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比直白地对学生说:“我们开始上课了,请同学们注意听讲,注意看书”相比,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搭建朗读平台
寓言的故事内容,是寓言的外壳,它就是靠这个外壳来蕴藏丰富的思想意义的。因此,对寓言内容理解愈深愈透,领会寓意就愈明愈深。而朗读则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试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促讲、以读促学,帮助学生领会寓意。本篇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我紧紧抓住了“找碴儿”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分别分角色读狼为了想吃小羊找碴儿的话,小羊极力申辩的话。狼的话以粗而低沉的语调来读,一字一句充满杀机;羊的话以尖细柔和说理的语调来读,这样把课文内容角色化的读书,一方面完全适应孩子的童心,淡化了学生为读书而读书的被动意识,激起孩子们“我要读”的热情,激发起孩子们主动体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语言的兴趣;另一方面抓住角色对话的朗读容易在学生脑海中引发一种情境创设,刺激学生大脑,活跃学生思维。
三、拓展阅读时空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读书可以使人明理......阅读是学好语文、提高写作的有力途径,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认识到阅读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新课程颁发后,阅读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大阅读观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通过接触大量的阅读材料让孩子有所感悟、有所习得成为很多语文老师的追求,我也就是其中的一位追随者。语文课堂上的拓展阅读,有课堂的当场阅读--对文本的一种补充与挖掘,有课后的推荐阅读--与文本相关或作者其他精彩文章。今天我在教学中运用了第二种方法,拓展了阅读的时间--向课外延伸,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向校外伸展。以好书推荐的形式向学生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好名著。推荐阅读该书的原因有两个:
1、与文本相关。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选自这本书中,利于学生产生阅读的亲切感和迫切心理。
2、能学以致用。今天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重视了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心理及特点,从而在一步步的朗读中领会寓意,这种读中感悟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伊索寓言》这本书时有所运用,如果坚持这样做的话,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会与日俱增的。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课前的感觉就有着莫名的不同,很没谱的样子。
很匆匆地上完,几位老师走过来与我分享听课后的感受。
首先,学课文不只是学习课文本身,还是通过课本学习如何其他文章,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怎么教?就靠老师平时教学时的渗透。
这节课感觉很匆忙,为什么呢?教师讲的太多。一节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要注意分寸。如何把握这个分寸呢?老师完全没必要自己花那么大力气来一次一次地讲找碴儿。老师有时候就是低估了自己的孩子,总认为还小,总是要包办一切。其实根据我们班孩子的能力看,完全可以。
这节课是按照我预先想的流程走下来了,但是感觉上下来,没有亮点,为什么呢?就是全是老师在引导,在讲。课堂上,学生才是主角。不是孩子不行,是我今天根本没给他们机会,他们没时间来讨论,来自己表演。老师让孩子根据提示语来读,反复读,各种形式读,但是读来读去,都是孩子跟着老师的感觉来走。都是老师的理解。要孩子更加进入角色,必须让孩子自己来想,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角色。
其次,教师在该放开来讲的地方没有展开讲。说实话,我是很想展开的,但是课堂不允许。
1、反问句。这个地方,我处理得很失败。我让学生读了47页课后练习上的两句话,一个是反问句,一个是陈述句。我只说前一句是不需要回答的,是反问句。然后我就问,这两句是一个意思吗?(太恐怖了!)学生说意思不一样。
课后老师与我交流,学生就这么一接触,当然说不一样了,因为他没有了解到这两句说的是什么。课文里的原话,老师要让孩子反复读,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会弄脏还是不会弄脏。然后再看课后练习,就知道了。
2、生字特别匆忙,是为讲生字而讲生字。我听教研员说过一句话,上课满头大汗,就是准备不充分的表现。我到哪一天可以从容一点呢?
3、最后的延伸部分。其实这里是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遇到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到底应该如何做,如何保护自己。还有一个是关于省略号后的思考。这两个路我该选择哪一条呢?如果全部讲,是不是内容太多了?
最后,我有个新想法。整理一下教案和自己的心情,下周再找个班上一次《狼和小羊》
第四篇:小羊和狼教学反思
《小羊和狼》教学反思
惠州市特殊学校 苗红亮
《小羊和狼》讲的是小羊在小动物的帮助下,团结合作战胜老狼的故事。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学生能流利地讲下这个故事,但是很难理解狼和小动物们说话语气,很难理解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我通过课件,把视频和声音穿插进去,把信息技术与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整合,突出重点,由理解课文,领悟情感,到升华情感,付诸行动,层层深入。注重听说结合,听思并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节语文课根据弱智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三维目标,注重个别化教学,设计了合作小组、课堂兴趣表演、个性评论互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
如:在课堂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红花作为强化物,对学生进行评比,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还组织了学生故事情节表演,注重学生真实情境体验,调动课堂气氛。
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使课堂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这节课使学生在有趣的环节中学懂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学生学得主动、活跃。
但是,这节课也是有缺点的,时间分配难把握,学生突发情况难把握,学生很难进一步讨论问题,表演难到位,很难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第五篇:《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疑问是课堂中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课堂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同时要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对提出的问题来多分析、寻找它的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国标本第三册《狼和小羊》一课,学生围绕文章的结尾:说着,向小羊身上扑去……提出了共同的疑问:小羊到底有没有被狼吃掉?学生展开讨论,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小羊被狼吃掉了。另一种是小羊没有被狼吃掉。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孩子思考:如果小羊没有被狼吃掉,那么怎么会如此的?孩子们热情高涨,马上议论开了:旁边正好有一位猎人,是他救了小羊。这时,正好有只狮子,狮子是很喜欢保护小动物的,它救了小羊……是的,我马上肯定他们的想象很棒,同时又指出:这些其实是同一种思维方向:英雄救了弱者。那么有没有不同的呢?学生一下子静下来了,沉默了。突然,几只小手冒了出来。大家都静静地听着:我有不同的方法,这时,正好又来了一只狼,它看见了小羊,也很想吃小羊。于是,两只狼开始了争斗,小羊趁此机会偷偷地溜走了。话刚说完,全班顿时响起了掌声。是呀!多好呀!这又是一个新的思维方向:恶人相斗,弱者生还。孩子得到了肯定,更兴奋了!还有吗?我想趁热打铁。过了一会,又有人发言了。此时教室里是更静了:正在狼扑向小羊时,小羊看见旁边有块大石头,急中生智,转身跳到大石头上,又迅速跳到大石头的背后。狼情急之下,没看清大石头,一头撞在了大石头上,死了,小羊得救了!多么精彩的想象啊!小羊在危急情况下,自己救了自己。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本站)地址:
每一个孩子拥有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我们的课堂就是学生创造力成长的主要园地,课堂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运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