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行路难精品教案(教学口述)

时间:2019-05-13 00: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饮酒 行路难精品教案(教学口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饮酒 行路难精品教案(教学口述)》。

第一篇:饮酒 行路难精品教案(教学口述)

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十三年的仕宦生活,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诗人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行路难》三首。天宝元年,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阅读李白的三首《行路难》,应抓住一个中心主题、主调,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地从他的诗中流露出来。

前四句:“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接下来两句: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然而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象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他,而且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最后被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二篇:饮酒 行路难 教学设计(定稿)

《饮酒》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等。但也有人厌恶官场,辞官远居田园,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隐士。

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吸引这些隐士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生活呢? 陶渊明曾经在《桃花源记》中给我们描绘过这么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尘世而没有争斗,小孩可以快乐成长,老人们可以颐养天年。但是,当时真的存在这么一方净土吗?——对,这只不过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世外桃源,用来表达他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作者是怎么来调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饮酒》,看他是怎么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课本第212页)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诵读

1、全体朗诵(一首好诗需要我们细细品读,那么我们先读再细品)。

2、根据注释理解本诗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诵(停顿、感情)。

3、听音频泛读(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字音、停顿、押韵)。

四、解题:

《饮酒》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突然来了兴致而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五、品读诗句

(都说酒后吐真言,但有时也会胡言,既然是酒后写成的诗,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真言还是胡言?)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难道诗人真的醉了?怎么诗句一开头就好像前后矛盾了?)①

“人境” :(课文注释③)人聚居的地方。(都说人多热闹,没有喧闹声似乎是不可能的。到底可不可能,我们还是到东晋去看一看。古代的人出行一般靠什么?——双脚。车马——达官显贵。)

②“车马喧” :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呢?作者用了哪个词来回答?)

“心远”。即心志高远。“远”,有远离的意思,远离官场,远离名利,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脱尘世。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小结:由此可知,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

(那么作者过的是怎样的田园生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你喜欢哪一个字,哪一个词或哪一句诗?为什么?)

①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与《桃花源记》中的画面相似)

②“采菊”:“采”,是因喜欢而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心灵是自由的(公园里的花是不可以乱摘的)。“菊”,让人想起了周敦颐的“菊,花之隐逸者也”,“采菊”可见作者的归隐之心,超脱尘世的情趣。作者一心要回归田园,当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时又满怀着喜悦,可知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所以,“采菊” 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那么此时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诗中那个词语可以看出他的心境?)

③“悠然”:悠闲的样子。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④问:“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

明确:不能。“见” 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盛开的菊花让诗人流连其间,时不时摘下一朵细细欣赏,正当他沉浸在采菊的惬意时,不经意的一回头,哦,原来南山景色也如此迷人。可见作者的心和自然是如此的亲近,俨然已经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了,即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而“看”或“望”字则将人与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趣味。⑤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呢?也应该返归这宁静的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⑥“相与”: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然。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虽然身居“人境”,却能够享受到田园生活的惬意是因为:居住的地方有着田园美景,生活悠闲自在,而他能够看到身边的美景,享受生活的乐趣,是取决于他的心:心志高远、淡泊名利。有了这样的心态,他不必跑到幽静的山林或者不食人间烟火的庙宇隐居,却能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大师级隐士,所以有句话叫“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联系实际: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净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改变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比如不要总是想着饭堂的饭菜不够好吃,作业太难,同学难相处、在学校很心烦,你应该多去关注那些美的东西,比如小草有多绿,花儿开得多美,小鸟的叫声多么动听,哪位同学曾经帮助过你,哪位老师曾经关心过你等等,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美,充满幸福。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即:此时无声胜有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六、主旨把握(总结)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的心境。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七、结束

1、看视频朗诵

(让我们在视频朗诵中再次体会诗人的悠闲自得与淡泊名利,体会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集体朗诵《饮酒》

(最后,让我们在朗朗的书声中再次品味诗中的意境及诗中的情,结束我们这次的诗歌之旅。)

(一)、导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师:上课之前我先出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多媒体:

______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白板:刮奖刷)

师: 同学们猜一猜,杜甫笔下这一位酒仙的名字?

生:李白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看来李白“酒仙”的称号可真是深入人心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来自诗歌界泰斗级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多媒体:课题及教学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要做两件事,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不知道学了他老人家多少名篇名句呀。现在同学们 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

(学生齐诵李白诗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月下飞天镜,去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通过李白的诗这些诗歌,你认为李白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学生自由介绍李白,师作板书并补充。)(白板书写: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

师补充:大家的发言让我想到唐代著名诗人贺之章曾高度赞美李白,称他为“谪仙人”,意思是说李白是一名被贬谪的神仙。也就是说李白身上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6、老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探讨。

(1)诗文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盛的宴会图。“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至少是五星级的标准,可是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诗文哪些地方暗示我们原因了吗?

引导明确:诗人食不下咽的原因是因为诗人此时心中充满了愁闷。从课题《行路难》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路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生之路。(学生或老师补充诗歌写作背景:(2)

6、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生评价。

诗歌大意: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熟悉李白吗?都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方面?能说说吗? 预测回答:从他的诗歌,从他的为人?? 那大家知道李白最大的爱好吗?——喝酒!李白嗜酒闻名天下,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为了能喝酒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也要典卖身边值钱的东西,有诗为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寻找答案!(老师板书 “行路难 李白”)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看看能否读准字音和节奏。

(可能出现需要集体纠正的读音:太行山、箸、冰塞川 3个读音为什么?)请大家再读诗歌: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对文中的疑难处做好标记,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学生自由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协助)

大家还有没有交流以后也没弄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难点 预测:

1、行路难?乐府古题??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一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用自己的话说说好吗?)好像有点难度,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歌的写作背景,看看能不能帮助我们?(师读)那你根据背景现在能说一下了吗?

——就是诗人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三)解读诗歌,感知“难”点

这首诗中有几个“难”字?请你找出来,用笔画标注一下。预测学生回答:诗中2个;加上题目中的“难”字,一共3个 有人说啊,这首诗歌既有明处的“难”,也有暗处的“难”,其实诗歌处处是难,字字都包含着“难”,请同学们用慧眼来发现隐藏在诗歌字里行间的“难”,好吗? 我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字、词语、句子),读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难”,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把赏析重点放在前三句上面)学生思考,预测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1、不能吃,是难,一定结合诗句来说明,一说到第二句就出示;(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2、过不去河是难,登不上山是难;(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3、等伯乐来发现自己是难(典故要说明白)(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4、直接感叹:行路难,是难!歧路,是难!今安在,是难!(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5、最后一句的 “破”,是难!“停”“ 投”“拔”“顾”“欲渡”“将登”?? 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的关键问题提示:

假若一上来学生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问:李白这是想去哪里?黄河和太行特殊含义(学生的自我理解说出来)?——胸有大志,未实现,从高处跌入低谷

歧,选择多,才难,美酒佳肴,不吃才难,在茫然之下,让人揪心处还体现在动词?? 茫然,不知所措,你有过吗?此处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评说。这是一条什么路?这么难?——预测回答:政治路,人生路?? 可否说他既没有当官,也无仕途可以走呢 ?

看资料(幻灯:公主引荐、供奉韩林、御手调羹、贵妃捧砚),你得到什么信息? 生活好,地位高,可是内心呢?依旧不满面对奢华和高调,却是内心郁闷,为何? 他的目标没有实现——拥有自己政治蓝天,他的诗中就用黄河和太行来书写大志向,少有志向,想着成为帝王之师,是他的性格,更是他的志向,决定了李白44岁的时候——:幻灯:“上书玄宗、赐金放还”

这首诗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的路上所作,可见这一路走来心怀多少难以诉说的“难言之隐”啊!让我们用声音——朗读,来体会难以言说的心情吧。

(这个过程注重,边赏析,边引导朗读,并且多种朗读形式交替进行)

(四)品读诗歌,赏析“歧”路

这条路越来越难行,诗人在诗中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条路?——歧路 歧,是什么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归纳:岔路,李白面前到底有哪几条路呢? 预测学生回答:学生各抒己见

“歧路”还是可以扣住“渡”与“冰塞川”;“登”与“雪满山”——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 李白想着离开长安,但是?? 李白想着留在长安,但是?? 总结:

去——违背志向;自己不甘心

留——违背原则,在诗中有体现:哪一句体现想留下,还是对“仕途”寄予希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典故)去留两难,内心纠结 这真的是:(幻灯:“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 有时候,“人心的反复抉择”才是最难啊!

此时李白的心,时而左时而右,时而去时而留,此时的李白真的是——(幻灯:“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

把自己当成李白,设身处地的体会作者的心情,齐读前四句 学生会不由得读到“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老师打断,大家不由得就发出了“行路难”的感慨啊!

看看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三个字一句,并且是感叹号,改成都好不行吗?你读读试一试 老师有时候喜欢“弄斧到班门”,我在行路难后面加上一个“啊”字,听读,你有何感受? 添一添,悟感情 学生评价,多人试读,可以加不同的语气词,还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字,品读(多找几个学生,不要解释,只听朗读!)

(五)悟读诗歌,共鸣“情”怀 总结过渡:(学生加字读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朗读方式,却有着同一种的心情,那就是:壮志难酬,彷徨无奈!

内心如此茫然的李白,对生活,对未来彻底绝望了吗? 没有!有诗句为证(齐读最后两句)你怎么理解这两句? 预测学生回答:

——会有时,小时候理想终究化为现实 ——化用诗句(结合课下注释)——不拘与格式,再难也不弯腰

——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前进 ——与前文联系,要前行,才会难

同学们请看:联系前面的难以下咽,难以施展,难以选择,无论他的人生路怎么行,我们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预测:

真实、坚定、不屈服、不放弃、独立、一身傲骨、洒脱?? 总结:这是一个虽然怀才不遇,但在豪迈中不乏豪迈气概,是一种仍怀有希望的李白!幻灯:

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面对权贵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他思念亲情时: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他赞美友情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人生失意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 同学们:历史的天空中,总有一些响亮的名字,如恒星般绽放无尽的光辉,给人力量、催人奋进。李白,就是这样!他离开我们已经1300多年了,但他却依然鲜活生动、永葆青春,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灵里、血脉中。今天我们重新开启了一扇认识李白的大门,希望大家课下多读读李白的诗歌,吸取那里面释放出来的一切正能量,通过自己的积极进取,在我们这个大好的时代,争做出彩的中国人!加油~!

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带着对李白的崇敬和我们那挂云帆,济沧海梦想——扬帆远航!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播放音乐《我们等待那一天》在音乐声中.6

第三篇:《饮酒》与《行路难》比较阅读

古诗《饮酒》(其五)与《行路难》(其一)比较阅读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陶渊明,李白生平经历; 与同桌合作,将两首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标注有疑难的地方。

二、教学课题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了解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三、教材分析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四、教学方法

古诗文的教学重在“诵读”,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者两首古诗应以朗读,背诵为落脚点,在诵读中感受诗中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另外,还应颠簸学生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尝试口头表达出所想的画面。最后通过了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之处,进一步深化对两位诗人的诗风,性格特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学习《饮酒》】

1.激发兴趣,直接导入

请同学们来帮我一个忙,为一位古人制作一张名片,课件出示: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诗派:田园诗派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读书,饮酒,著文章

喜爱的花卉;菊花 著名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陶渊明的著名诗作——《饮酒》。简介写作背景: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http://(2)学生听,标生字字音,划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4)指名朗读,进行朗读指导。

3.研读赏析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如何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也可以作用于环境,如果一个人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既保持内心的宁静,那么虽处闹市犹居幽谷。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比较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见”是无意中的偶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得意而忘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

【学习《行路难》】

1.过渡语:陶渊明再乡村过着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饮酒作诗,种花赏景,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污浊的官场,好不惬意。三百多年后的唐朝时期,有一位诗人,他满身才华,诗风自成一派,嗜酒如命。一日朋友为他准备的一桌美味佳肴,他却对酒停杯,这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说说对李白的了解。最后教师小结,课件出示李白名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少有大志,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著名作品《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①有人说读李白的诗歌,如嗅花香,如饮佳酿,如品甘泉。朗读时注意重音、节奏、情感、意境的结合。要善于借助诗中具体可感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读出诗人的情感。

②播放课文配乐朗读:http://

388 | 评论

第四篇:《饮酒》与《行路难》比较赏析

《饮酒》与《行路难》研究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五七言古体诗)常识。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辨析诗歌中蕴涵的作者的人生观。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辨析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比较鉴赏诗中所蕴涵的不同的人生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古代诗人那种正直与纯真的伟大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比较辨析两诗不同的艺术风格及作者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

品味字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幻灯片、投影仪。

2、陶渊明、李白的相关图片和部分诗歌名句。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导

我们与古诗词的情缘从陌生到相识相知,从而我们也结交了多位诗人朋友。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的描述来判断一下他们是哪位诗人? 一位身穿青黑长衫,面庞清癯的诗人,或月下扛锄,或暮下远眺时而悠然遐思,时而淡淡微笑……(陶渊明)

一个白衣飘飘,英气逼人的诗人,或对酒酣歌,或目光灼灼,时而长叹失落,时而踌躇满志……(李白)

(二)解

1、请同学们介绍一下陶渊明和李白

[明确] 陶渊明:东晋末年伟大诗人。名潜,字元亮,又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出身没落士族,少时颇有壮志,博学善文,29岁入仕,41岁时“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归隐。一直归着躬耕隐居的生活,63岁在贫困交加中去世,是田园诗始祖。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李白: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一生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其文章风采,名噪一时,曾因人推荐被召至长安,后因不能容于权贵,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安史之乱时受牵连,晚年落水溺亡。作品集为《李太白全集》。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题目,谈一谈所获得的信息。

[明确]《饮酒》其五:诗人醉后即兴之作,总题为《饮酒》,共20首。抒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行路难》: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和贫困孤苦的处境。

3、区别这两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律诗绝句有何不同?

真意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四言古诗有《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如《饮酒》;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行路难》。唐代以后的诗歌,在句数、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叫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唐及以后诗人仍写作古体诗。

(三)品

1、女生齐读《饮酒》,男生齐读齐读《行路难》。

2、男女生真意分别结合两首诗的书下注释来疏通诗句意思,有疑问可提出来,然后女生描绘《饮酒》的画面,而男生用第一人称复述《行路难》诗意。

3、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然后就诗中关键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饮酒》:请同学们注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本句之中的“此”指代的什么?“真意”又是何意?

[明确] “此”指代前八句诗的内容。前四句核心为“心远地自偏”,表现了诗人鄙弃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官场生活,决意摆脱尘俗的高远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为名句。“悠然”表现了诗人悠闲自逸,淡泊宁静的心境;而菊花隐含了诗人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情操。一个“见”字揭示了物我合一的意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则借倦鸟归巢象征自己舍弃官场归还田园的情怀。“真意”是诗人回归自然的本心,他实现了庄子强调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理想,回到了人的“真”性上来,即自由纯朴,淡泊闲适。

[小结]生活与质朴中见闲适,心志于平凡中见高远。《行路难》:仔细品味本诗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明确]前四句极言友人送别的盛情,与诗人难以排解的烦恼形成对比,显露诗人内心的苦闷。

五、六句以比喻的方式表明诗人仕进之路受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七、八句用两则典故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希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九、十句回到现实中,不禁感到世道多艰,心绪茫然。最后两句诗人对未来还存有一线希望,抱有坚定的信念与追求。

[小结]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四)辨

再次朗读两首诗,仔细辨析两首诗的不同风格,并由此评判两位诗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观。(注意结合时代背景)

异:《饮酒》诗平淡朴实,运用白描手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悠然宁静、恬淡质朴的意境。言为心声,这份意境恰恰是诗人真实心境的流露。诗人在经历了仕途风云后最终选择了归隐,即回归自然,到田园中去寻找那份淡泊与自由,轻松与安逸。

《行路难》是在跳荡、波澜起伏中完成的,实际上正是作者在失望与希望,抑郁与奋发交替变换中展示了复杂而又矛盾的心路历程但最终结果是入世思想占了上风。作者的倔强与自信、乐观与进取的生 活态度展露无疑。

同:尽管两人的个性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但由于都受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性格中都有着一份真与直。

(五)鉴

1、请同学们用同一种事物,以比喻的方式鉴赏陶渊明和李白的性格魅力。例:用水作比。

陶渊明:如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清澈明净,波澜不惊,轻松而惬意的脚步,一路踱向远方。他的世界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喧嚣。(还可以用雏菊、百合、飞鸟、小草等作比)

李白:如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奔腾不息,咆哮不止。坚实而狂野的脚步,一路奔向远方。他的世界多了一份精彩,少了一份平淡。(还可用玫瑰、瀑布、鲲鹏、雄鹰、大树作比)

2、一个恬淡安然,一个激情豪迈;一个退隐田园,超凡脱俗,一个不断进取,才华横溢;虽反差极大,却各据魅力。请你们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喜欢谁的生活方式。

[总结]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自由。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更希望你们在年轻时像李白那样,做一个敢爱敢恨,富有激情与理想的人,纵然摔倒了,也依然会爬起来踏歌而行,迎着风浪披荆斩棘。这一生你们不后悔,因为你们有过奋斗,有过汗水,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到了老年时,再回首,面对得与失,面对荣与辱,则要像陶渊明一样拥有一份“荣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边云卷云舒”的淡定与从容。

第五篇:诗五首《饮酒》,《行路难》学案

诗五首《饮酒》《行路难》

黄超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五首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教材分析:

五首诗歌都是抒情名作,极富艺术感染力。宜用朗读感染学生,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学生分析:

学生理解作品要结合创作背景加以点拨。【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有这样一位文学家,他娴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学识渊博;有这样一位散文家,宅边有五柳树,他明了人生的真谛,偶有名酒,无夕不饮;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饮酒》。(教科书212页)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他还是田园派的创始人。

(请学生简单介绍)

三、写作背景: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却不能施展。他早就看透,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一共20首诗,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四、教师范读,整体把握诗意。品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课文,赏析内容:5分钟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五、品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八年二班30名学生,分成六组,语文成绩前六名成为组长,每组五人,必须有至少一名男生。

让学生自学时间,小组学习讨论:5分钟

1、赏析《饮酒》,把你的理解和感悟与大家分享。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庐山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而归。

这里面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2、《饮酒》中的千古名句:诗中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哪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你怎样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伪、浮饰之风。归隐田园,没有了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所带来的烦忧,因而说“而无车马喧”。又因为作者的隐居生活使他的精神升华到一种自由境界,处闹市若幽谷,所以“心远地自偏”。

4、诗词之外

苏东坡曾赞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境与意会,最为佳妙。”

赏析:

1.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 “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

枯燥乏 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 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2.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辨已忘言”了。

3.这首诗正刻 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 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 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千古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题思考:

1.《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被称为千古名句。苏东坡说:“„„近岁俗本皆 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见”字与“望”字有什么不同?并细细品味这两句诗的妙趣在哪里。

本诗的语言质朴无华,貌似平淡,实为醇美。例如,“采菊东篱下”一句,明白如话,既表现了田园之美,又表达了隐逸之乐;既表现了闲适之情,又表达了自励之志。不仅内容含蕴丰富,而且意境韵味隽永。再如,“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十分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在采菊之时漫不经心地偶然抬头见山的情状,与全诗顺其自然的情调和谐一致。如果改用“望”字,就显得故意做作了,不仅使“悠然”的情态丧失无遗,而且破坏了全诗的意境。平平凡凡的一个“见”字,已充分显示诗人选词用字之奇妙。又如,“心远”与“真意”四字,通俗易懂。“心远”两字是全诗思想的关键;而“真意”对全诗的精神、意境和情调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么浅近的四个字竟成为全诗的关键词、全诗的眼目、全诗的灵魂,堪称是平淡中见醇美的范例。

2.如何认识《饮酒》中作者的思想?

这首《饮酒》诗平淡自然,寓意深刻。诗人不故作高深而诗意自深,不追求词藻的华丽而华丽自在其中,这首诗的美是朴质淳真的美。陶渊明结庐人境,热爱田园,厌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一种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是非常微弱的,但仍然有它的积极意义。

3.对《饮酒》后六句的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偶见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交感融合,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超然的南山,这些大自然高洁淳朴的美好景致与结庐人境却超凡脱俗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

己超凡脱俗的悠然。这种人与自然合一的诗情画意、哲理的意境,是“无我之境”。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既指未受官场污染的淳朴民风,也指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真”也可理解为“返璞归真”,此情此景,心中体会,难以言表。

学生尝试背诵,这是我们在初中阶段,和陶渊明的诗最后一次亲密的接触,解读

李白《行路难》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诗的鉴赏,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要求

1.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背诵本诗 作者及写作背景;1.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2、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题解

“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

胡震亨说:“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读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

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作略。”

李白此首《行路难》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个性,也必须解“三难”,然后可得其意。

4、教师范读:

5、让学生自学时间,小组学习讨论:5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1)、赏析《行路难》,把你的理解和感悟与大家分享。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六、讲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

脱胎的所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

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美酒佳肴的铺陈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拔剑的苦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泰山的设想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吕尚伊尹的比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艰难的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沧海的憧憬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2)、你怎样理解诗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指导背诵两首诗

作业:(1)、默写

(2)、预习下一首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初陈子昂、张九龄等力追建安风骨,通过自己的感遇,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开启了一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艺术特色的诗风。继后李白、杜甫勃兴,或抒发性灵,寄托规讽;或缘事而发,忧国伤时;而王维、孟浩然等又以其清谵婉约的作风参与其间,在繁星丽天的盛唐诗歌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中唐时期,又出现了韦应物、柳宗元等名家,也都能各以自己的品格启迪后人。

七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它起源于民谣。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摹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西汉时期除《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

韵文。

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行路难》三首。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作品译文

【其一】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6]

作品鉴赏:

其一】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

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下载饮酒 行路难精品教案(教学口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饮酒 行路难精品教案(教学口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路难教案

    《行路难》教案 一、引入课文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就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提到李白时就会不自觉的将他、他的诗和酒联系在一起,也因此和李......

    《行路难》教案(合集)

    《行路难》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路难》......

    行路难教案

    行路难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 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

    行路难教案

    行路难教案 曹润芳 教学目的 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

    饮酒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蚌埠四中 王蕊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行审美性解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分析重点诗句,了解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饮酒》一诗景、情、理......

    饮酒教案

    饮酒 (幻灯片1) 同学们是否喜欢诗歌?关于诗歌,你们都知道些什么?以前学过哪些诗? 喜欢:诗歌的历史大概有多长?你知道哪些派别? 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呢?每个人都会背几首古诗吧。我看到......

    饮酒教案范文

    饮酒(其五) 教学目的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的思想对后世中国文人的巨大影响。 教学重点 1.陶渊明思想形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诗歌中„情‟,„景‟,„理‟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