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构建
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构建
【摘要】在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要减负的大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本人就如何有效组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谈点个人看法,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有效的预设 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耗时低效的现象。在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要减负的大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有效的组织教学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了我对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的理解:
(一)课前准备充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我认为课前准备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预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奏”,是教师了解学情,把握课堂教学训练的重难点。指导学生预习,预设课堂生成的铺垫,更是进行深层次思维和训练的“保证”。平时我总是挑选出学生能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或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也能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师课前准备的就更多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前教师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课前准备时还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二)学法指导到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终身受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
1、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2、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师生关系和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课堂上老师幽默的表达,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
1.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因此,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我都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我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直至得出正确结论,即使一时答不出来,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信心上好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想上语文课。
2.把兴趣带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教材中一些文本的单
一、抽象性,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带来自己最欣赏的文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大家共享。并经常这样提问:“你对哪一段更感兴趣?”,“你最喜欢哪一句?”随着回答的深入,文章的内涵,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明朗清晰,而学生们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更是在赏读中得到了更好的诠释。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赏识,和谐课堂的构建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出来。
(四)课后练习科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是编者遵循新修订大纲的精神,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统筹安排、精心设计的,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后练习”题,了解编者意图,紧密结合“课后练习”的题备课,充分发挥“课后练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课文。
2、科学利用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何设计一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测题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课后探究练习题,它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阅读、仿写、摘抄、背诵等,既是教学目标的载体,又与教学方法暗合,可以说课后探究练习题是一节课的主线,理所当然该在收课时好好检测。如《七律?长征》第一题:“这首诗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图。请你各用一句话把每幅图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并选择最喜欢的一副说说感受”。可以采用练习法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从学生的解答中了解诗意是否理解,从说感受中知晓学生对每幅画面的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第四题:“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写法”。有背诵检测,有书写练习,有字音字形的强调,一举多得。
(五)优化课堂常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优化课堂常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应包括:探索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作业书写习惯、写作习惯、合作学习习惯、归纳小结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必将水到渠成。
总之,要提高教学课堂效率,要培养高素质的小学生,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教师有效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钟启泉等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包南麟等主编《小学青年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4]李炳亭编著《杜郎口“旋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6。
第二篇: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高级研修报告
我特别荣幸能参加“磴口县中小学教师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高级研修班”。在本次研修中,刘永胜、程红兵、刘京海、关景双、钱守望等几位声势显赫的教育专家和各位参班教师分享了教育专家们经过多次求证且获得成功、能够引领当下教育的宝贵经验。田局长也就“磴口教育发展的思考”透彻分析了磴口教育的现状以及今后磴口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工作措施。研修班结束了,各位老师的教学研修却真正的开始了。摒弃以往专家云亦云的死板学习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这样的理论引导,才能有效地指导我的工作实践。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执教已有九年,成为了一名青年妇女,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我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虽然我们忙的像陀螺一样,但是我们激情依旧在,我们也想如同陀螺一样旋转出亮丽、优美的弧线。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我要用我的激情点燃学生的理想,指引他们选择好自己的人生征途。
因此,我们今天的课该怎么上,我们今天的课堂该如何去进行?由此,大家在反思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我们国家使用统一的教材,虽然现在是一纲多本,但大多数教材还是统一的,几亿的孩子学的大体一样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但选来选去总停留在那有数的几篇上。我们的眼光完全一致,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框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视野扯住了我们本来应该放眼世界,纵横古今的目光。全国认同一种精神言语方式,用这统一的语言方式去统一我们不同的大脑。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专家制订了那么多好的理念,但是我们生活中的教育根本没降下来,我自依旧,我们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教学方式。因为我们的脑子像酸菜缸都锈上了,怎么洗也洗不净。我们还是要求学生在各方面都能获得发展,还想着我的学生怎么就和别人的学生差了那么远。我们的专家光在理论的天空打雷,不在实践的土壤上下雨,因为高考的指挥棒没变。我理解老师们都很难,但是,我们得改,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轻轻松松的学习,快快乐乐的学习。我们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知识、捕捉文学、捕捉生活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我们的孩子们应该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高于生活的眼睛。教育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的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当他们想说时,真实的思想与心灵的感觉往往被公众的言辞所淹没。
因此,我想对各位老师说,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站着,我们就要活得最美丽。只要我们是老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我们回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我们有那么多的大师横空出世,他们的功底从哪里来?当然,书是他们的生活,那是间接的。读书也是学习的一个法宝,但是,生活更是学习的法宝。区别在于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而已。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今天突然明白,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谈创新、谈高效课堂、谈有效教学,其实没有新,只是让我们返朴归真。我们的创新不是游戏,创新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在我们今天还不知道创新教育该怎么办的情况下,深一脚、浅一脚,想尽办法勇敢的走下去,使教育留给学生快乐幸福的体验。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家长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同事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今天的教育,我还是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专家的水平,专家的认知,专家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专家,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我们的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我一直处于迷茫状态,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
我们真的不容易,现在啊,我们上级教育部门给我们压力,校长给你压力,主任给你压力,就是不给你魅力,所以你也很痛苦。工资不高的前提下,丈夫还要爱,孩子还要爱,今天校长瞪了你一眼,你一惊,怎么着?我们还得同新课程一同成长,不成长也得成长,要让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说我们很难。今天的新课标就是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以天使的身份走进孩子。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天来边听边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自己以往的空洞说教,贫乏的激励语言,此刻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名师富于激励性的语言,不仅是有声语言,加之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喝着传神的目光,把课堂引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孩子们从老师自然流露出来的赞赏的语言和欣赏的目光中,建立起自信,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乐于思考,乐于展示。名师以读为主,以读带思的教学理念,深深地刻在脑海里。读出语言诗的味道,同时我也惊叹于名师备课的深入,内容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走进书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会到的语言的味道就是人生的味道,或诗意,或幽默,或丰富,或含蓄。而且这些味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信学生一定受益匪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教育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了解在这节课里,我也留下了许多空白和遗憾,尤其是在亲情的感悟上,亲情也需要用相互宽容去呵护,有些感悟更是需要时间才能穿透,所以我们不能硬把他们塞给学生。感情也不是化学品,不需要教师用文字去提纯。用自己的真正感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而教会他们读书及生活的方法,并教会他们“站着”读书,做一个始终站立着生活的大写的人,这也许就是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会有风风和雨雨——甚至有可能是暴风暴雨,要禁受得起时间和风雨的考验。当然,无论怎样,要坚信,最后总会回到雨过天晴的时候。毕竟人无完人。
对于本次学习,我有以下感悟: 1.学生立场与有效教学
有效的课堂不能单靠教师来建构,这里有一个立场问题。教师如果仅仅站在自身立场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是不会发生的。教师还要时时把握住学生的立场,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照自身的教学,课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对“学生立场”的理性确认,面对真实的学生,对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了解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这个问题做真切而细致的探讨。根据内容的体式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确定“感情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师生互动,不断辨别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内容和需要教师帮助解决的内容。教师的“学生立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发现在课堂上教师们满足的是如何完成教材的内容(或是单篇课文的教学或是写作训练),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基本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美其名曰“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只是一种“虚假的美丽”,教师不知道教学起点在哪里,教学终点在何处,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相当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对老师的问题或随意说两句,或根据常识泛泛而谈,下课之后则云里雾里,毫无所获。当然,造成这种现象不能完全责怪教师,绝大多数教师是无辜的,因为他们的具体教学活动是初出师范校门时跟老教师或各级各类名教师学的,而老教师或各级各类名教师又是在各级各类“公开课”的熏陶下成长的。2.即使讲不好课也要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shi 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正因为如此,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备以下五种精神:(1)要有服务精神。(2)要有奉献精神。(3)要有敬业精神。(4)要有协作精神。(5)要有以身作则精神。
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自己:(1)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2)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3)规范自我的文明素养。(4)关爱每位学生。
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还要努力做到“三心”。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心”——爱心、耐心、细心。爱心是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点燃孩子心底真情的火炬。爱心的付出是前提,关键是在工作中要有耐心,耐心是让每一缕友爱的芳香在孩子心中传递的桥梁,有了耐心,我们才会更加热爱我们的事业,才会更好的付出全部爱心。细心是灌溉孩子干涸心灵的细雨,是教师爱心的表现形式。让我们老师用爱去宽容他们,给他们自我改正的机会,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战胜自我。3.不断学习和自我发展
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时代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教师职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发展。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自古以来,这就是我们教师的形象。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完善。只有品质优秀的教师才能有人格魅力,也才能有感染学生的人格魅力,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迈着时代的步伐,我们犹豫不得。要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教育。
2014/7/11
第三篇: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向导,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前提,优化的课堂结构是关键,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拓宽的学习空间是延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质量课堂结构 学习空间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上下功夫。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向导。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向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那么如何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要吃透编者选文意图。我们知道,被选进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承载着一定的教学任务,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的语言范本。即使同一篇课文,放在不同的年级,其承载的教学任务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前要全面了解本年段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预设教学方案时,我们应通盘考虑整册教材,发掘同类型课文之间的共性特征与内在联系。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时,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进一步体会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所描绘的深秋枫林美景及枫桥环境的凄寒、幽静,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旅途中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2、要深刻领悟课文内容。我们知道,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内涵丰富、情理质朴的文章组合而成。这些课文不仅承载着自身“所传播的信息”的显性价值,更隐藏着其“如何传播信息”的隐性价值,教师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文章中“所传播的信息”的感悟学习,只是目标之一,而不是终极目标,其主要目标应直指文章“如何传播信息”的隐性价值,即语文知识的积累内化,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不仅要读出文本的“深度”,也要品出语言的“精度”。譬如《沙漠中的绿洲》的教学,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到阿联酋人民保护绿化,建设美好家园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要让学生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3、要创造运用课后练习。对于教材中编写的练习题目,我们应当能“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比如,课后习题中的“朗读”、“背诵”,我们应当能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思考,理清课文的思路;边读边讨论,交流读书的感悟;边读边欣赏,体味语言的情味;边读边动笔,留下读书的轨迹„„要通过这样的读书实践,激活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比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的课后习题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这道练习题就很好地揭示了全篇课文核心教学目标的指向——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前提。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语 1
文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清晰的教学思路应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我校把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大致分为四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3、点拨指导、建构生成。
4、强化巩固、反馈评价。
这样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有非常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加之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大大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的课堂结构是关键。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书育人的活动,优化教学结构就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向四十分钟要效益。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树立“学教并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的尝试是:
1、激发兴趣,使之乐学。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注意新课的导入,采用故事导入、谜语揭题、谈话导入、情绪渲染、直奔主题等形式,为学生主动走入课堂奠定基础。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中,首先组织学生举行“小小赛诗会”的形式,让学生在畅所欲“诵”、诗意盎然的活动中,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学习古诗的兴趣。另外教师在 课堂上应多些风趣的言语,可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不吝啬表扬,要善于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感到不是被动的“要我学”,而是主动的“我要学”,真正找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感觉。
2、教给方法,使之会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要达成此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会学呢?我们的做法是⑴、抓住重点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例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三自然段,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紧扣“天各一方”、“一定也”、“思念”等词语,进行边读边想,再想再读。这样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学生通过反复读和悟,终于体会到王维在重阳佳节之际对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例如,同样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三自然段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王维的兄弟们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他们头插茱萸,登高西望之时,会说些什么?通过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来体会王维和弟兄们之间平素感情愈深而此时思乡之情就愈切!⑶、指导学生圈、画、批、注。圈出重点词语,画出优美的句子,在重要的句段作适当的评点和批注,写上自己的体会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自学能力就会提高。
3、适度拓展,提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就如一道道菜肴,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就如烧菜用的盐,没了少了,这道菜则给人感觉淡而无味,多了乱了同样让人无法入口。因此,适时、适量、适度的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在进行课堂拓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学生的一句普通的言语,经教师智慧的点拨,就能焕发别样的光芒。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理解诗意时,我故意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是现在的山东省吗?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但莫衷一是。在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诱导学生要在课后主动去收集大量的资料,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累知识和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⑵、注意过程与方法的引领。语文学习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方法指导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而是善于捕捉学生“典型”,发现学生的“经验”,加以珍视、表扬。教师设法引导学生掌握学法。评价是为了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因此,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如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中,我让小组开展讨论兵马俑军阵特点。有一小组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四位同学分工合作,发言精彩。我即时作出评价:“秦始皇所率之师横扫六国,这都与军阵中分工明确有关。你们小组分工明确,怪不得研究成果颇丰。”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积极评价功能。通过课堂即时评价能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⑶、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当学生的价值观和文本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我在教学《伊索寓言》中《狐狸和蝉》一文时,当课文学习结束进行拓展练习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什么话要向狐狸说?一个学生回答:“狐狸,你不该老用这样的方法去骗人!”我没有直接批评他的不是,而是幽默地说:“哦,我知道了,狐狸应该多想出一些办法来骗蝉呀!”在全班学生的一片笑声中,这位学生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狐狸不是该如何去骗,而是不应该去骗人!
四、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
1、转变教师角色,体现教学民主。
《新课程标准》呼唤教师转变角色,呼唤课堂上民主、平等。因为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关系才能空前融洽,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课堂效率才能得以保证。每位语文教师都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氛围,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施教,逐一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民主的春风带进课堂,用民主的思想解放学生的思维,让率真的学生动起来,让自卑的心灵醒过来,让沉闷的课堂活起来,让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一个语文课堂都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成为学生释放浑身能量、探索创新的最佳地方。
2、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思维。
明代学者陈敏章说:“学贵有疑”。问题是学习的先导,是引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会学习的人才会有问题,不会学习的人没有问题,或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要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提升教学的效益,就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如果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在与学生一起走近贾岛、了解诗意、感情诵读后,启发学生说:“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有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等太阳出来山中云雾散后,贾岛不是就能找到隐者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的,这样就能很快找到。”有的说:“不行,因为山中草木茂盛,即使浓雾散去也不容易找到隐者。”这时,我及时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要向这个同学学习,然后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隐者是不会轻易让别人找到的,他是真隐士!
五、拓宽的学习空间是延伸。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而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具开放性和创造活力的基础性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必须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只有开放,才能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和谐与活力!任何一种教本,都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解放思想,打破教材束缚,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的能力。拓展学习空间的方法有:
1、课前收集。课前收集就是以“大语文”观为理念,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实行课内外双轨运行,以此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王维的资料,上课伊始,进行交流,让学生对王维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课文学习作好铺垫。
2、课中渗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不仅有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任务,还有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等多重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适当渗透相关知识。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可以在课堂上补充阅读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君自故乡来),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王维的思乡之情。
3、课后延伸。课后延伸指的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后,课后搜集王维的其他古诗,为下节课“古诗朗诵大赛”做好准备。此举,拓宽了学生学习领域,使课堂学习有效延伸。
综上所述,要实施有效教学,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向导,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前提,优化的课堂结构是关键,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拓宽的学习空间是延伸。只有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 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主编 刘凤瑞 董成栋 第190页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 李秉德副主编 檀仁梅
【3】《中国教育教学杂志》,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光英
第四篇: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构建实施方案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构建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关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方案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及各学科教研组长
二、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常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减负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及我市《关于推进减负增效建设高效课堂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保证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明确认识构建高效课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确立目标、明确思路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欣赏每一位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吸引每一位家长,让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寻常百姓家。围绕这一理念,我们应树立明确的目标:努力构建“高效、优质、轻负”的课堂。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立足常规,夯实基础
1、充分研读教材
基本要求:要求全体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主要措施: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教材和研读课程标准,通过专家讲座、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采取培养典型、过程考核、教材教法能手评选等措施,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
工作目标:所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
2、优化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主要措施: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学校力争逐渐为教师有效备课提供充足的课件、课例等资源,推荐名师备课案例。
工作目标:所有教师能够规范备课,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有效备课。
3、构建高效课堂
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四凡四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学校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主要措施: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老年教师献艺课等活动。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课堂。
工作目标:建立起各学科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全校教师牢固树立起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优化作业设计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工作目标:使全体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的良好习惯。
5、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基本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讲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主要措施:组织学生学习“学习常规”,组织开展学生“学习常规”知识竞赛,召开学生学习经验介绍会,开展“学习标兵”、“学习模范班”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风貌,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工作目标:绝大多数学生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能作到主动学习。
五、活动引领,科研保障
1.丰富“常小讲坛”
“常小讲坛”开设已有近一年了,主讲人为我校教坛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内容涉及教育教学、教学管理、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读书体会、新书介绍、论文撰写指导等多个方面。下个阶段应突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题的优秀教学论文、案例的学习,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交流等。
2.开展、参与高效课堂专题讲座
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有什么样的课堂、怎样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交流”等内容开展专题讲座。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以建设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周末教育讲坛”系列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真正实现高效轻负的课堂蓄足力量。
3.加强教学常规检查
组织全体教师再次深入学习《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及各科课程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课改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优化各科教学过程。加强平时教学常规检查力度,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严格按省教育厅有关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以及课时安排的规定,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做到学科安排不走样,综合实践课程不走味,校本课程安排不走调,确保高质量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
4、规范校本教研
今年12月4日市研训中心组织了小学教研组建设专题研讨活动,为教研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下一阶段应加强教研组建设,规范校本教研。要求各教研组端正工作作风,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有组织,有内容,确保正常、高效。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的领头作用,每人“建设月”里在组内或全校上一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示范课。所有的教师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围绕“构建高效课堂”,学理论,修内功,强体魄。在“建设月”中每人学一本相关的理论书籍,设计、执教一堂高效的展示课,写一篇学习、教后心得在组内交流。
5.深化课题研究
在紧锣密鼓地加强课题研究之时,结合现阶段的工作任务及工作重点,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市县两级减负增效专题课题,充分发挥科研在减负增效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全体教师作科学的引领,为学校中心课题增添更亮丽的一笔。
6.教学技能大比武
结合市局“高效课堂建设月”的精神及2010年1月起即将举行全市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我校将举行一次全科性基本功竞赛活动。要求每一位中青年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与研讨,尽心尽力完成说课、评课、上课等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课能入选市级“精品课”,并争取在市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能取得好成绩。
7.开展高效课堂校际交流
我校本学期上半学期与有关学校进行了校际教研,送教去外校,部分青年教师得到了较好的锻炼,让校际间的资源得到了交流与共享。下半学期,我们拟邀有关学校来我校交流,进行教学联谊。努力探索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之路。
8.举行总结与表彰活动
本学期末,召开总结大会,表彰“高效课堂建设月”活动中的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编辑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及典型经验材料。
第五篇: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魅力课堂
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
刘继祥
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在化学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魅力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本人结合自己近几年新课程教学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努力创设“教师一学生”及“学生一学生”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消除探索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有一个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在学生做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学生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
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索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探索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建立师生间、学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
最后还有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必要时,教师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二、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创设有效情景导入
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引人入胜的情景导入是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如讲解盐类的水解,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创设情境: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可看做酸碱恰好中和的产物。那么当酸碱恰好中和生成盐时,所得的盐溶液呈中性吗?寥寥数语,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所要讨论的问题上。精彩的有效情景导入在每节课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然而它所起的作用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触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创设突出问题情境
以问题为本,学习不仅能够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综合起来,而且也可使所学知识和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问题对于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意义的建构,知识的创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特殊的作用,教学中可以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的冲突和思维的活跃性,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可使其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关于“乙醇分子结构”的教学,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①有种物质真奇怪,有人害怕有人爱,喜庆之日不可少,有车一族怕又怕。你能说出这种物质的名称吗?②现代技术已测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它与C2H6分子结构有何不同,请画出它可能的结构简式。③乙醇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还是CH3CH2OH?请通过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说出你的看法。④你知道金属钠通常保存在什么地方吗?煤油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能被钠原子置换吗?⑤你认为乙醇的分子结构应该怎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在问题的驱动下动手、动脑积极思考,从宏观到微观,既掌握了乙醇的分子结构,又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可以说,这样的问题具有较高思考价值,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来,无疑对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益处。
四、实施有效教学,创设有效活动探究
新课程理念倡导多元的学习方法,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人、主角、主体,教师退居幕后,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学长、导师。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活动中落实三维课程目标。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要真正实施探究式学习,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加强科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置身于经过教师精心演绎的“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枯燥的规律、难懂的原理和抽象的概念因此变得鲜活、生动和亲切,难点得到化解,重点印象深刻,在这样的教学中认知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恰好相辅相成,和谐共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便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
例如,关于“原电池”的教学,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获得结论→交流应用”的模式,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
将课本的实验进行分解,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将打磨过的光亮的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一同插在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
1.提出问题:铜片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
2.做出假设:①这种环境下,铜片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②锌片与稀硫酸反应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铜片上。
3.实验验证:⑴继续观察实验现象,溶液并不呈现蓝色; ⑵取少量反应液,向其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未出现蓝色沉淀;
⑶在铜片和锌片之间连接电流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⑷将锌片和一小块铜片共同浸在盛稀硫酸的烧杯中,收集并检验所生成的气体。
4.得出结论:①铜片与稀硫酸不反应;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铜片上; ③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仍是锌片与稀硫酸之间的置换反应; ④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5.交流应用: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课标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确定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而不是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尽可做到两者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一起,该讲则讲,该探则探,讲求实效,使“探究性学习”达到激发学习动机,指明学习的方向,提高思维能力,有效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面对高中新课程,教师要与时俱进,适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出更好的经验和成功的模式,实施有效教学,努力构建魅力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教学,努力构建魅力课堂应该成为化学教师工作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