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节集体备课的公开课引起的思考
一节集体备课的公开课引起的思考
闫劲风
2012年3月9日受兄弟学校邀请,就集体备课如何开展,怎样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要求我在设计好教案的基础上,再实践讲一节公开课,供参与本次集体备课的物理教师点评,以便完善集体备课的具体做法,达到集体备课从流程,环节和程序上更加规范的目的。
作为主备和主讲人,通过借班上课的实践,再加上市区教研室领导专家的点评,同仁们的帮助,我对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重新梳理,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这次集体备课,采用的基本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学设计,课后交流·反思,二次备课。基本流程是先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初备(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教学实践(跟踪研究)----课后交流反思----二次备课。(由于是借班上课,二次备课我就没有参与了。)
一、个人初备部分
这次集体备课先是确立了课题: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二节《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由我担任主备(讲)人形成初案。在形成初案的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六点进行了反复推敲和准备。
1、备教材
在分析教材的时候,我以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和易错点这四个方面作为抓手,认真分析。本节内容以生活中机械运动为例,从简单到复杂,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精神。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能熟练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是探究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由特殊方法上升到普适方法。考点和易错点是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过程中单位是否统一,速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之间能否熟练地过渡和换算。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为了更好地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设计了三组小例题,由学生课堂抢答。第一组体现了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鹰和箭鱼的快慢,第二组体现了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蜗牛和树懒的快慢,第三组题让学生用前两种方法一时无法直接比较飞机和汽车的快慢。在学生困惑时,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能否转化成求每1秒,每1分钟或每1小时的路程来比较飞机和汽车的快慢呢?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物理学的“速度”概念中来,以达到突破难点且由特殊方法上升到普适方法的目的。通过教学实践,此法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得到听课教师们的首肯。
2、备学生
针对本节内容,学生对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较多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在小学数学中也有计算。但学生们可能只习惯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或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而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时,就存在困难,很容易让学生困惑,无从下手。基于以上的学生情况分析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在突破“速度”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数学定义难点时,我分层次,递进地设计了三组小例题,试图解决该难点,其基本思想已在上一篇 幅中有所分析,这里就不赘述了。
3、备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本节内容不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和方法,凭借传统粉笔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如:小黑板,挂图等,充分利用教师的启发性,引导性和表扬性的语言,一样可以设计和讲出精彩的一堂课。所以设计时,我采用教师讲授法,师生讨论法,学生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评讲例题时,如何运用物理公式,找出物理条件;代入数值时如何注意单位的统一(包括如何进行单位换算),解题过程中如何注意格式,规范解题过程等,我采用讲授法,学生只需要听和学,照单全收即可;在引入新课时,我采用了师生讨论法,让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分析教材图片,提问设疑,学生讨论回答;在预设习题的第三组习题中我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结合小学时的数学基础进行计算练习,采用的是学生练习法;这些方法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期效果。从实践课后专家和同仁们的点评中,是可以得出这一结论的。
4、备学法
关于这一方面,我有些弱化。原因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的具体学力情况,故学法的指导在教学设计中基本没有体现。今后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在学法的指导方面,应该加强。
5、备教学手段
课前我针对本节课做了精心准备。在宣纸上书写了三组小例题,且每题之间进行了必要的遮挡,避免三题同时出现时对学生思维的干扰,让学生跟着每题的依次出现逐步走进我引入“速度”概念的预设之中。从课后的反思看,该教学手段也取得了预期效果。另外,在课前,我还有意识地提前进入教室与我所教的学生进行了沟通,鼓励学生们大胆回答问题,不要顾虑,师生初步建立互信。在课堂实践中,我充分运用表扬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如:王世贤,刘凯,黄迎香(女)等同学争先举手,积极回答,课堂表现非常好。实践课后,参与备课的老师和市区教研室专家都一致好评。
对于课后巩固手段的运用,由于是借班上课,无法实施,但我事先也准备了预案,将课后巩固题在课堂结束后奖励给了王世贤同学,此举令王世贤同学非常感谢。相信王世贤同学今后学习物理将更有兴趣和信心。
6、备教学过程
本次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1)引入。(2)新课教学环节。(3)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4)总结。(5)板书设计。(6)练习设计(课堂和课后)。在实践课后,专家和同仁们认为我在引入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总结;板书设计;做得比较成功。我个人也有同感,如在引入阶段,我课堂上即兴发挥,采用问题引入法,提问学生:班级男生谁跑的最快,女生谁跑的最快,你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问题一经抛出,学生顿时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由于问题是关于他们自己身边的事,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兴引入是我临时发挥,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这多少也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智慧。
但在教学环节中值得反思纠正的是对“速度”概念的导入和分析我用时有点多。当时主要是担心学生对“速度”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定义之间的联系理解不透,低估了学生应有的智慧,总认为是难点,学生理解不了,故反复讲授,这是我长期带毕业班上复习课形成的习惯,今后一定注意纠正,合理安排时间。另外,在课堂练习环节,由于时间没有合理压缩,学生习题的练习时间不是很充裕。虽然我也强调了格式、步骤、过程要合理,单位要统一,但没有充分展开,让学生上黑板板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教研室专家和同仁们也都发现了此弱点,在点评时也指出了该项不足,让我受益匪浅,记忆犹新。
以上六个方面是个人初备时我的思考理念和跟踪讲课,听课实践后的检测与反思。
二、集体研讨部分
在集体研讨过程中,针对我的教学设计,我们利用了一节课时间进行了集体研讨。首先我对本次教案的设计理念进行了说课。
1、说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处理。
2、说学生。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说学生的知识积淀及学习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3、说教法。说本节课选择何种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学方法,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4、说学法。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
5、说教学手段。如课前的一些准备等。
6、说教学过程。主要说重点和难点的教法和重难点的突破。在这一环节,我认为最能体现集体的智慧,突显集体备课的特点。大家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扬民主,在共同探讨和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共案。当然本环节也切忌“大杂烩”和“一言堂”,使集体备课成了“木偶戏”而缺乏个性。在集体研讨后,我结合大家的发言意见,将教学设计又重新进行了梳理,修正了教学设计。
三、修正教学设计
在修正教学设计时,其中有两点达成了一致意见。一是在引入“速度”的定义公式后应该结合上学期的“密度”概念进行类比,将这种由比值定义出的物理量做一次总结梳理,让学生在理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上不形成障碍。二是在解题的规范化和必要格式步骤上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运用,不能随意。因为学生学习物理时间不长,如不严格要求,今后由于细节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我对教学设计又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和改进。
四、教学实践
通过汪春杰、杜金春、张小青三位教研室专家和物理同仁们的强化指点,在教学实践课上我充分尊重了他们的意见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考,本节集体备课的公开研讨课基本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预期目标。
五、课后交流、反思
实践课后,专家和同仁们针对我主备(讲)的这节由集体备课而进行的实践课,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反思,肯定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其具体内容已分散到上文的各个环节中,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综上所述,通过这一节集体备课的实践公开课,我本人收获颇丰,特别是在市县教研室专家高屋建瓴的引领指导下,我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学理念提升了,对集体备课的理解透彻了,参与其中的物理教师们也有较大的收获。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将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认真钻研,课改就会取得实效。在我们的精心培育和浇灌下,教育的园地里一定会处处绽放朵朵奇葩,在教师辛勤的耕耘中,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教育教学论文
一节集体备课的公开课引起的思考
古井中心中学
闫劲风
2012-3-31
第二篇:公开课集体备课汇报材料
公开课集体备课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现在我把这次五年级的数学公开课集体备课情况向大家回报一下。开学第二周,我校就接到吴校长关于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的通知,要求我校承担一节公开课教学任务。接到通知后,我校立即针对这次公开课成立了备课小组,以桂校长为组长,姚老师、齐老师、谢老师、程老师为组员。大家经过研究,决定由程老师承担此次教研任务。人员定下来以后,我们分析了当前教学现状,认为本次的教研活动内容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目标:
1、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现行的教育教学环境,我们的教师必须要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依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3、要摆正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针对以上三点,我们确定了这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在这里我要说明一点,这个内容是第九册第二单元,按照教学进度已经上过了,为了配合这次活动的教研目标,程老师把教学内容稍作了调整,先上第三单元内容(第二单元是个独立内容与第三单元没有联系)再上第二单元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反复研究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先制定出提纲,由程老师执笔写出教案,制作出课件。我们备课小组,通过看,听、修改制定出本次教研活动的教案和课件。当然,通过程老师上完这节课,也许也存在不少问题,敬请大家潇洒点评,达到共同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第三篇:音体美集体备课公开课计划
音体美集体备课公开课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音体美学科课堂教学效果,加大音体美学科的教学改革力度,展示广大中青年音体美教师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组按照学校教导处教研工作计划,举行公开课,具体安排如下:
一、集体备课上课内容
1.备上课应符合课程改革精神,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突出音体美学科的特点,体现创新意识。
2.备上课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课时。
3.音体美科任老师集体备课,年轻教师现场授课的形式,主备授课教师提前一周交教案7份进行集体讨论修改。
二、参加人员及时间安排
1、音乐组: 莫晓鸿 彭莹
闵启良 备课组长:莫晓鸿 主备授课老师:彭莹
授课时间:第五周周二下午第一节八(3)班 说课评课:第二节
2、体育组:姜学根 何继斌 潘仁辉 闵启良 备课组长:姜学根 主备授课老师:潘仁辉
授课时间:第九周周四下午第二节七(5)班 说课评课:第三节
3、美术组:胡志彬 吴祖楷 备课组长:胡志彬 主备授课老师:胡志彬
授课时间:第十三周周四下午第二节八(4)班 说课评课:第三节
2014年9月3日
第四篇:一节公开课留给我的思考
一节公开课留给我的思考
----对教学机智的反思
本学期我依然很积极地听取学校骨干老师的全校公开课,甚至连刚调入我校的“老”教师的“新”课我也不放过,总觉得公开课是每位老师颇费时间精心准备的,必然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亮点,只有博采众人之长,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在我所听过的公开课里,有这么一节课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让我有所深思,有所触动,如果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又该如何处理呢?这一突发状况„„
镜头:上课了,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回顾着形容词比较等级的构成,教师边重复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留下一串串的字符,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七分钟过去了,旁边的电脑投影屏还是一片蓝色,没有任何的图片、字词,难道该教师在卖什么关子?我正在眼巴巴地期待着,生怕会错过什么似的。突然,“我的电脑启动要花1个小时”,该教师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原来是电脑出故障了„„
反思:听了这一节课后,我常常在想,虽然我们作为教师总会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但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却常出现诸如精心备好的一节课,结果却因课堂上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一团糟的现象,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因为即使是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测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预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这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其实这种类似的事在我们英语课堂上时有发生。因为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是无法预料的,“节外生枝”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教师能否随机应变,在短时间内想出对策,巧妙地加以引导?能否正确地运用教学机智,解决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从而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获”?这是我这段时间来常想的一个问题。
那么,何为教学机智呢?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智能的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针对偶然事件的干扰,立即改变教学信息传递系统既定的传输程序(如教学计划、教案),重新拟定教学的传输程序,维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链接镜头]:既然电脑用不了啦,而公开课还是要继续上下去,如果我是那位教师,虽然我会很紧张,很懊恼,很沮丧,但就那么几十秒后,我应命令自己迅速调整好自我状态,要有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态,我会立即做出反应,关掉投影头,把投影屏缩放好,清理出一整块完整的黑板,要相信自己即使回到最原始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却依然可让课堂大放异彩,因为这个时候才真正是体现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个人魅力的时刻。如果我是那位教师,原先制作好的课件,找好的图片全都用不上了,我会就地取材,利用我身边的资源辅助我的课堂,让我的课同样精彩。本节课讲的是形容词比较等级的用法及几个句型(A is + adj.比较级 +
than B, A is as + adj.原级 + as B, A is not as(so)+ adj.原级 + as B), 我会用学生的身高来进行对比(taller, tallest),我会用学生的头发来进行对比(longer, longest),我会用学生的书包来进行对比(bigger, biggest),等等,相信学生依然会掌握得很好。
想法总是好的,但可能做就未必啦,毕竟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表达的“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同样,这课堂上的教学机智不是说有就有的,其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是要靠我们教师不断的磨练自己的素养,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做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善于积累,对自己课堂的积累,对自己课后思考的积累,更是对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所运用教学机智的积累。同时,教师还要随机应变,因时而变,因情而变,甚至因错而变,抓住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捕捉教学挈机,更好地让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
说到积累,平时教师就应该多“道听途说”,为我所用。例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某位学生正为生词较多,短文较长的英语阅读中的语法讲解无精打采时,教师当机立断,根据该生的日常爱好,让其他同学利用正在学习短语,为该生正确造句。这一下,顿时让该生打起了精神,结合实际,也活跃了班级气氛。要学会当机立断,对症下药。
当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由于一时疏忽,在黑板上的板书出现语法问题,而引起同学们议论时,我们可以主动让学生讲讲教师出现的语法问题,并问学生为什么应该那样订正,说出相应的语法点。这时教师要学会“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
当学生提出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为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应学会委婉的回避,适可而止。为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表扬学生勇于问问题的同时,告诉他下课以后教师与他进步共同探讨他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情景的不断变化,不仅需要教师丰富的教学知识,教学理论,它还需要教师具备成熟的心态,与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能沉着应对,巧妙处置。所以,英语课堂教学与其说它是一门技能,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英语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去总结,去探索发现,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学会在普通事件当中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和将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转换使之具有教育意义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使得教学的机智得以实现。
工号:107
第五篇: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
如何上好一节课
上好一节课是每位教师从教生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离开了这一点,一切的做法都是空谈。教师在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备课、上课的技巧,才能为他的课堂锦上添花。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在认真上好每节课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授课的成败。备课将合理、科学地组织教材,把相关的知识尽可能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体系。备课的观念要更新,它不单纯是文字工作,(一)、备教材。
一节课的教法设计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就拿语文课来说:阅读课必须让学生多开口读书,在阅读中感悟;识字课必须侧重于生字的音形意进行教学,让学生读准音,认准形,弄清意。
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都应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作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重点后,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一节重点突出的课,在学生的心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备教法。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
(1)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把“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讨论或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3)教学环节要过渡自然。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或步骤间的的自然衔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转折而打断,从而顺畅流动,思维非常活跃,听众也就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备学生。
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臵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在备课时便想好: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XX同学回答;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到时让XX同学总结一下……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份参与到你设计的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使整节课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中顺利进行。
(四)、备突发事件。
在课堂当中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别是我们在座的年轻的新教师,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得特别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上课前先去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以免到上课时出差错;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它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并统一放好;万一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又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保证了你的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五)、脱离教案授课自如,使教学内容衔接自然。
备好了课,但教师讲课时要尽可能地脱离开教案,教案内容在头脑中要清晰熟练,不要简单地背诵教案。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主动得多,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和情绪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中的内容和程序,把握学生,控制课堂。
每一节课教学的每一步骤,内容衔接要自然娴熟,运用自如,方法要多样灵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生硬、拘谨做作,拿腔拿调。
在作好以上几方面的准备后,一节成功的课也基本准备就绪。只待上课铃声的敲响时,教师便可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迈上讲台,去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上课.每堂课都要讲究教法创新。教法设计得好,有新意,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通过新颖的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上好每一节课?要把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作为重点。
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素质的目标,这个目标体系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②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③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④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诱导;⑤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又有利于课外活动开展。会议还认为,语言文字训练指的是:①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重点是读和写的训练。②语言文字的训练包括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训练语言,对小学生来说,重在积累。语言文字训练当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生动,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那些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句子以及精彩的段落、篇章。积累的主要手段是朗读、熟读、背诵、抄写、默写等。③语言文字训练是凭借课文进行的,离开课文去搞一些零碎的繁琐的字词句的习题,让学生翻来覆去地做,是违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初衷的。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注意启发诱导,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要加强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应以省时、高效为标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原则,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
下面谈三点做法:
(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语文课本的篇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要把每篇文中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语言文字都挖掘出来,就必须在教法上创新,一成不变的模式学生不会喜欢。这学期在语文课上我尝试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一些精彩段落,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是讲爬山虎脚长在哪儿以及它的样子、颜色。从表面上看这是常识性的介绍,并无趣味、生动可言,因此在设计这一段的教法时,我一改过去先读课文,然后回答这一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上让学生自己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学习这一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画图法
平时,喜欢画画的学生拿起画笔、画纸,把爬山虎脚的样子画得栩栩如生,我知道他们只有通过细致读书,才能把画画得准确,可见,画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2、朗读法
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已经能够感受到学生们已经把课文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把枯燥乏味的文字符号读成美妙动听的乐章,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表达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3、问答法
学生们两人一组,一问一答。从他们熟练的问答中,就足以使我了解到,他们已经学懂了课文的内容。
4、画重点词句法
学生们通过读书,把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用笔“圈一圈,画一画,点一点”,这“圈、画、点”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疑难的过程,长此以往,不仅能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思考的习惯,而且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二)、把多媒体艺术带入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技术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但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讲《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刚一上课,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看大屏幕,一个“脚”字跳跃着来到屏幕上,我及时地问学生:“你们看,什么跳着来了?”当学生看到那个颜色鲜艳,且跳动着的文字时,注意力一下被吸引过来了,这样的课堂导入设计活泼生动,引人入胜,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生动、趣味表现出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讲课文时,为了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色、声、动感的优势,使教学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一动感的过程是很难用抽象的文字把它表述清楚的,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把爬山虎脚爬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学生看到的是动感的画面,鲜艳的图画,准确的词汇,这样将有关的知识和语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达到感知、积累、内化的目的。
(三)、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的交结点作为研究问题,然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合作学习,完成讨论问题,最后交流。如在《捞铁牛》一课中,教师先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在捞铁牛之前大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把它用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接着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大家讨论研究打捞的过程。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地发言,大家通过讨论确定最佳方案。比如学生们自己用 “动手铲沙,船浮牛起,沙空牛出,划浆牛回” 这16个字准确的概括了打捞的过程。学生都有强烈的研究欲望,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参与研究过程,潜力就被激发了,大脑得到放松,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心理状态。当学生们探究的成果得到教师的赞赏、同学的认可时,他们就充分体验到了共同学习与成功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具备了教师的素质和基本功,领略了新的教学理念,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备好了课,相信在座的每位年轻的教师能凭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喜欢,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