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上一年级数学教案(肖惠)

时间:2019-05-13 00:4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5-16上一年级数学教案(肖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5-16上一年级数学教案(肖惠)》。

第一篇:15-16上一年级数学教案(肖惠)

2015-2016学年度(上期)

学校: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

学科:数 学

年级:一年级 册数:第1册 教师:肖 惠

教学前的铺垫

机动处理

(一)认识写字工具(2课时)

一、认识字板、盲笔

盲文写字工具是一块写字板(又叫字板)和一支锥式的笔(叫盲笔或锥笔)。

1、发放字板给每一位盲生,然后边介绍字板,边让盲生作相应地触摸字板的部位: ① 先让盲生弄清楚字板的前、后、左、右;

② 认识字板的各部位:盖板、底板、铰链、开口、行、方、点、挂纸钉等;

写字板:是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长方形,分上下两片,用绞链连接,上片叫盖板,下片叫底板。盖板上分行排列着许多长方形的孔洞(一般字板分四行,每行28个孔洞),底板上有相应的凹下去的点字模。底板的四个角各有一个挂纸钉,盖板前方左右各有一个小孔洞叫“笔眼”,作装反字板用。

2、发放锥笔给每一个盲生,认识锥笔:

锥笔,由笔柄、笔尖两部分构成。笔柄呈葫芦形状,用塑料或木料抽成;笔尖是金属质地,尖端稍钝,与字板的占位恰好吻合。

3、认识盲文纸

先每个发放一张盲文纸,再介绍

二、装纸(又叫“上板”)

1、把字板按前面所说的放正,用左手把盖板打开;

2、用双手的拇指与中指挟住纸前边的左右两角,把纸放在底板上,用食指试探着使纸的前边与字板的前边对齐,纸的左边顶住写字板的铰链,然后用两手的拇指把纸紧按在字板前边左右两个挂纸钉上;

3、用右手按住纸,左手轻轻地把盖板盖回来,当盖板碰到右手时,右手轻轻放开,盖板合拢。

三、移板(又叫“串板”)

方法:打开盖板,把纸从底板上拿下来,往上移,把字板在纸上留下的后面两个小孔洞,套进底板上边两个挂纸钉上,然后把盖板合拢。

四、执笔

方法:用右手拇指和中指夹住笔标杆,食指靠手心处顶住笔杆,食指的一二节伏在笔杆上,无名指和小指成弯曲状。写字的时候,笔杆要拿得正,夹得紧,起笔落笔的动作直上直下,不偏不斜。笔的一上一下靠手腕活动,用手指控制笔的前后位置。

(二)、盲文符形单位——“方”(2课时)

教学要求:

帮助盲生认识盲文符形的基本点位结构,知道六个点的名称和位置,了解盲文符形单位——“方”,能用正确姿势和方法摸认点位,按要求读出符形点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盲文符形的点位结构,初步建立“方”的概念

1、在书上(盲文点位第一行)初摸六点子符形,建立初步印象。

方法:① 用左、右手食指前端靠近手指肚去摸一个个符形,感受并说说符形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② 符形有几个点?

③ 数数第一行有几个这样的符形。

2、学具辅助:

呈现:蛋盒(每生一个)(六个蛋,成两行排列),自制“六点子”的触摸教材(1本)在放大的六点子符形教具上认识其点位排列及各点位的位置和名称。

方法:用左、右手食指触摸点位,知道“六点子”就是六个凸起的小圆点,排列成左右两行,上中下三层,呈长方形。

3、认识点位的位置:

六个点排列有一定的规则:左边123点,右边456点;

它们的位置和名称是左上第一点,左中第二点,左下第三点,右上第四点,右中第五点,右下第六点。注:

1、摸读时必须从左到右,左边从上往下摸出123点,右边用同样方法摸出456点;

2、待盲生理解了六个点的排列,讲得出各个点的名称和位置,能摸到六个点后,再回到书上摸认六点子。

二、指导“方”的认识

“方”——盲文符形中六个点所占的位置叫一方。

“方”不是单指六点子,而是指六个点所占的位置,不满六个点的缺点符形也是一方。

三、感受“方”与“方”之间的距离

四、认识“空方”,碰到空方要读出“跳方”或“空方”。

五、练习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盲文点位”第1、2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摸读盲文的姿势、方法 教学过程:

一、摸读盲文的姿势:

1、身体端坐在课桌前,把书放正,将书的下边与桌子边对齐;

2、头和上身端正自然,双手放在书上,两前臂呈八字形,两个食指前端轻轻地接触点符,感知符形 3 的点位、点数;

3、同时,将左右两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略微弯曲,使其前端与食指前端并排轻轻地放在点字上,帮助食指辨别行次;

(补:随着摸读能力的提高,中指和无名指也能发挥辨认点字的作用)

二、摸读的顺序:

1、从一行的第一个符形开始,从左向右顺着行次移动;

2、摸认清楚一方再摸第二方,摸完一行再摸下一行;

3、摸点时不要用力按,不能用指甲抠;

4、初学摸点时,食指前端部位可以微微向上下左右移动,以清楚地辨认点位,随着摸读熟练,会逐步形成整体认读;

5、换行时,两手要有分工:

右手摸字,左手措行,就是当两个食指摸到一行结束时,左手暂时不动,左手沿着这一行返回到第一个字母处,随即移到下行,放在下行的头一个符形上,然后右手移到左手处,两个食指并拢后,再一起重新开始向右摸读。

备注:待盲生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要教他们逐步提高移行速度。

方法是:当左右手一起摸到一行中间时,左手就回去找下一行的开头,而右手则继续往后摸,等一行摸完,就能立即开始第二行摸读了。

三、摸读盲符的方法

1、先把整个符形的点位摸完,再把存在的点位读出来。点位全满的读出123456点,以后可简称“六点子”;

2、对缺点的符形,只要读出它存在的点位就可以;

3、在读整行符形时,要把空方读出来,如教材第三部分第二行,读作六点子第一点跳方,12点跳方,123点跳方,1234点跳方,六点子;

四、摸读练习指导

(三)盲文点位的书写(反写正摸)(2课时)

一、盲文是凸点文字,用字板书写,扎下去的是凹下去的点,摸读的则是写完以后纸后面形成的凸点。

二、读写点位成反方向,即摸读盲文从左开始,书写盲文则必须从右到左。书写姿势:

1、字板放正,身体坐端正,千万不要趴在桌上;

2、按从右到左的顺序,从右边第一行的第一方起,一方一方地写过去,写完一行再回到右边写第二行,以后再依次写第三、四行;

3、写每一方也是如此,写六点子的顺序是先写右边的123点,再写左边的456点;

(强调:千万不要在字板上乱戳!)

三、写准点位:

指导方法——先让盲生用笔在字板上探点位,体会点与点之间的空间距离,借助竖行点位中间凸出来的部分找到点位,再正式练习写。

如,初写六点子,在方的右上角找到第一点后,轻提起笔沿着右侧一、二点凸起的鼓肚,自然地滑落到第二点位,再依次写第三点。写第四点则要将笔提到方的左上角,或从第一点处沿前边轻移到左侧上方落笔,再沿左侧用前述方法找到第五点和第六点。

四、书写点位要求:

1、点子圆正,不戳穿纸,不漏点漏方漏行。

2、养成书写后自己检查的习惯;

第一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数一数 单元目标:

1.在数数活动中观察画面的具体内容,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建立初步的数感。2.学会有顺序地数物体。

3.通过观察和数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

4.初步感受看和数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

数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

教学难点:

数数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1—5页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学习使他们懂得从小努力学好数学,长大才能为建设祖国服务。

3.指导学生正确地数出10以内的数,并使他们初步了解上、下、左、右等方位的概念,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数1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数数的方法,掌握上下左右等方位。教具准备:表示1——9的物体9种。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年级小学生了。我是你们的老师,姓肖,你们叫我肖老师就可以了。

首先,我是你们的大朋友,有困难找我,我会大力帮助你们的。大家会数数吗?我们一起来数数,好吗?现在就请同学们翻到数学课本的第一页。(指导学生拿出数学书)。简单让学生说说数学书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介绍学校的情况。

我们盲人学校,新学期开始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这里。我们在学校里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尊敬老师,锻炼身体,遵守小学生守则。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好好地表现自己,争取早日加入少先队,下决心争当学习好,身体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

老师提问:

2.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1)学校有几座房子,几面红旗,几位老师?

(2)介绍汉文书上的画面。盲文书上没有的。有两个同学在行礼,有两人在浇花,有两个喷水壶,这些东西的数量都是2,1数完数2;

(3)有三个小朋友在踢球,有三个人站在板报前,这些东西的数量都是3,2数完数3;(4)谁知道数3后,数几呢?有四朵向日癸,四个女同学,3数完数4;

(5)指导数出表示数量5的物体。5个男同学,国旗上有5颗五角星,4数完数5;

3、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完整的说出表示6、7、8、9数量的物体,教师加以小结。

4.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请同学们想,班上共有多少人?几个女同学,几个男同学,一个教师,得出总数。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两遍1——10。

5.小结。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从1——10的各个数,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会数1到10的各个数;大家都很积极,表现很好,希望保持下去。图上的小朋友见到老师在行礼,以后同学们也要象他们一样对老师要有礼貌。

6.动手做。将表示数量1——9的九种东西按序摆在讲桌上。(按书第4页)先指导每个学生摸清摆放的的物体名称和数量。(五角星,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小棒,大头针,回形针,扣子,图钉)会指出每种物体的个数,做对应练习。并初步掌握上下左右的关系。以图为例,让学生说第几排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各是什么,是多少。告诉学生这些东西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用到的,大家一定要好好认识它们。7.分类。

教师将一个正方形,一个圆,一个扣子放在一起,什么都不说,让小朋友们分类。如果能分出要求说 6

出是怎么分的,如果不能,教师再说明该怎么分。让小朋友理解分类就是要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

8.认识字板,锥笔,盲文纸。9.个别辅导:

重点强调如何安纸,如何握笔,如何书写。让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三.巩固练习。

1.练习数数,并找出身边能对应的物体。2.练习一1、2。四.总结谈话。

今天小朋友们懂得了数学课是学什么的,大家还认识了上下左右,学习了数数。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以后还要学更多的本领。

五.布置作业 摸摸自己的书 数数书的页数 自己的手指、脚趾

教学反思

本单元内容简单,但对于这个一年级来说孩子的纪律性不强,自觉主动学习的孩子不多。导致一个单元花了太多的时间。坐姿、装板、做作业的习惯。

第二单元计划

单元内容: 比一比 单元目标:

1.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发现和提出日常生活中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3.通过比较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4.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单元重点:

1.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2.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

单元难点:

1.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学会比较物体高矮长短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6—8页,练习一第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了解“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解多、少的含义。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具准备:

4、10个圆形,7个三角形,两个正方形。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由一个同学从1数到10。

2.教师出示4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10个圆形,指名分类,分别叫同学数一数。二.新授。1.教学“同样多”。

教师讲解:有4个萝卜,4只小白兔,要求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白兔,没有多余的罗卜,也没有多余的兔子,我们就说,萝卜和兔子同样多。问:如果有5只兔子,那么要多少萝卜,才能说兔子和萝卜同样多?如果有6、7、8、9、10只呢?分别指名回答后,教师再强调:要想使兔子和萝卜同样多,那么有多少只兔子就要有多少个萝卜,这样才能叫同样多。

2.操作练习。

让学生先在桌上放出4个正方形,要求学生再摆出和正方形同样多的三角形。指名回答摆了几个三角形,为什么要摆这么多。注意让较慢的同学反复操作。

全班学生独立摆:先在桌上摆3个三角形,在三角形的下面摆圆,要求和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3.教学“多些、少些”。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两只小鸡,一只小鸭。提问: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一些?引导学生利用上面的方法,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再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鸭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小鸭没有多余的,可是小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就说小鸡比小鸭多。

(2)教师再告诉学生有2个苹果,3个桃子。提问:怎样比较苹果和桃子哪个多,哪个少?—— 一 8

个苹果对一个桃子,结果发现苹果比桃子少。

(3)全班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注意帮助较慢的学生。对摆得好的给予表扬。第一行摆3个圆,在圆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和圆同样多; 第一行摆3个圆,在圆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多1个; 第一行摆4个圆,在圆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少2个。

(4)摸书,P---13,三角形和长方形同样多,P---15三角形比小棒少,反过来,小棒比三角形多。长方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和圆同样多。

4、个别辅导 三.练习。

1.做练习一第3题,提问:这一题里画了两行什么?第一行圆形的后边还画了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根据题目,我们能做什么练习?弄清题意后再让学生完成。

2.数数我班有几个女和几个男人,再比较一下哪个多,哪个少。四.课后小结。

同样多是两个物体数目相等,多或少是两个物体数目不相等。

五.布置作业 数数自己的手指再数数同学的手指 看看是不是一样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第10――-11页,)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具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 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一样长。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请摸书P——19 谁长,谁短。请同学说,老师指导。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四.个别辅导,摸书比较长短,高矮。五.课后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长短,高矮,很好,但这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六、家庭作业布置 练习一 6---9大题

教学反思

本单元比长短、高矮、多少。看似简单的内容,学起来却又有些困难。孩子不会摸书,学习习惯还没养成好,边教学,边不断纠正纪律。教学进度相对减慢。

第三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目标:

1.借助具体事物能熟练地数出5以内的各数,理解5以内各数的具体含义。2.会读、写5以内的各数。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5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4.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5以内的数的大小。5.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6.经历用1—5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7.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8.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5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办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9.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身边与5以内数的加减法有关的数学问题产生兴趣,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重点:

1.认读写5以内各数。2.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难点:

1.5以内各数的写法和组成。2.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一课时 1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14页上的认识和书写1。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数1,能正确地读、写1。2.理解和掌握1所代表的实际数量。

3.学习写字的姿势和握笔的方法,培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数1,能正确地读、写1。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1所代表的实际数量。教具准备:写有1的纸,计数器,小棒,圆。教学方法: 讲练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谈话。

前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大家都知道了数学的用处可大呢,小朋友们也都表示一定要学好数学。数学有许许多多的数字。要学好数学就应该先认数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数字。

二.新授。

1.以班上一个小朋友为例,让同学们观察,这个小朋友的桌上放着什么东西?(按老师的要求放着一本数学书,一张盲文纸,一幅字板,一只笔)指名完整地说出桌上有哪些东西,注意要说出数量。

提问:除了这几种东西,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鼓励学生打开思路,想出还有一个同学,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提醒学生注意,刚才我们说的都是几?——1。2.演示练习。

教师的手拿小棒,问:这是什么? 再要求每个学生从教师手里拿出1根放在自己的桌上。再让学生自己拿出与小棒同样多的圆,说出有几个圆。

3.让学生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1。4.小结。

刚才我们看到什么?1个小朋友,1支笔,1本书,1张桌子,1把椅子,1根小棒,一个圆„„.,它们的数量都是几?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就是数字1。

5.出示写有1的盲文纸,让学生摸摸看。认出点位:3456 1。读两遍。说明3456点是数号,以后我们不管写哪个数都要写数号。

6.指导学生书写。第一方里面写数号3456点,第二方里面写1点,两方合起来才读作一。7.指导学生握笔姿势及写字姿势。教师巡视。三.巩固练习。

1.练习说一说数量1的物体。

(1)谁能说一说教室里数量是1的物体。(2)谁能说一说家里数量是1的物体。2.写数字1一板。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会读“1”,还能正确地写“1”。五.个别辅导

六、作业 书写1(3版)

2的认识----比大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16页2的认识和书写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建立1的概念的基础上,知道在1的后面添上1就是2。认识“>”会正确书写。2.认识2所代表的实际数量,能与1比较大小。3.开拓学生思维创造性。

教学重点:认识“”,会正确地读写2,知道2的组成以及2大于1。教学难点: 认识2所代表的实际数量。

教具准备:计数器,贴有小方块,小圆片的纸,小圆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1.认读“1”。

2.书写“1”。巡视,指导书写。二.新授。

1.引导性谈话。:小朋友,学习数学要从“数”学起,“数”有很多很多,我们把它们排成队。昨天,我们学习了排在队伍最前面的一个数——“1”。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是数量1的东西。

让学生拿出一根小棒,在旁边再放上一根,问:现在有几根小棒?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子,旁边再拨上一颗,问:现在有几颗珠子?

师:现在有2根小棒,2颗珠子,都有“2”,这个“2”是排在“1”后面的一个数,今天我们这来学习这个“2”。

2.出示贴有小圆片的纸,让学生摸后回答:纸上有什么,分别有几个?引导学生说出有2个小方块,2个圆。

3.请同学们复述刚才我们讲的,2根小棒,2颗珠子,2个小方块。找出它们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根、颗、个等数量单位。让学生自己说更多不同的数量单位。

仿照前面拿小棒和拨珠子的方法,让学生操作:先摆一个圆片,口数1;再摆一个,口数2。读数1,2。

4.比较大小。

让学生在桌面左边摆一个圆,说出数字1;再在右边摆出两个圆,说出数字2。提问:是数1大还是数2大?为什么?

师:2有两个“1”,所以“2大于1”,可以用符号“”表示:21。“”叫大于号,用盲点135点表示,“21”读作:2大于1。5、2的组成。

先请一个小朋友站到讲桌边,问同学们有几个同学站在讲台边;再请一个同学站上来,问有几个同学站上来了。

师说明:我们是先上来一个再上来一个,因此2里面有2个一,也就是说比1多1的数就是2,2个“1”合起来是“2”。即“2是由两个一组成的。”

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

教学生用手指表示2的组成。全班同学参加:先伸出左手的食指数1,再伸出右手的食指数2。再口述“1和1 组成2,也可以说2是由1和1组成的。同桌同学间互相说几遍。7、2的书写。

先跟教师说:3456点1、2点2。熟练后让学生说说第一方写什么,第二方写什么。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巩固。

1.我们每个人有几只眼睛?我们身上还有些什么是用数量2所表示的?

2.谁能用数1和数2说一句话。例:一张凳子上坐着两个小朋友,一个教室有两扇窗户。四.课后总结。

2根小棒,2颗珠子,2个小方块等都表示“2”,“2”就是排在“1”后面的一个数。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就是2,2大于1。

五、个别辅导

六、作业 书写2---3版 摸书30分钟

3的认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17页,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教学目标:

1.会数数量是“3”的物体,初步了解数“3”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3”。2.学会“3”的组成和分解,认识“”,知道1、2、3的排列顺序及大小。3.通过活动,感受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数数量是“3”的物体,初步了解数“3”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3”。教学难点:学会“3”的组成和分解,认识“”,知道1、2、3的排列顺序及大小。教具准备:计数器,小棒,小方块,小圆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几课,我们学习了1和2,现在,教师要来检查小朋友学得好不好。1.出示卡片,让同学摸读:

1、2。看谁不会读,加以指导。2.指名说2的组成。

3.复习1、2的排列顺序与大小,导入新课。

师:1的后面是几?1 比2怎么样?2比1怎么样?你知道2再添上1是几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的有关知识。

二.新授。

1.介绍主题图。最上面是三个三角形,第三排是三个长放形,第四排是三个三角形和三个长方形,他们都是“3”个。

2.学生动手操作。

(1)指名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2颗,再拨一颗,一共拨了几颗?谁能肥拨珠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要求连贯地说三句话:先拨2颗,再拨一颗,一共拨了3颗。)

(2)全班学生拿出3根小棒,在座位上摆一个三角形。并告诉学生三角形有三条边。要用三根小棒才能摆成。

(3)让学生用掌声告诉老师,“3”究竟表示多少?齐拍三下。3.教学3的大小及顺序。

让学生在桌上摆小棒,第一排一根,第二排两根,第三排三根。一起数数1、2、3。先顺着数,再倒着数。

接着问:3在几的后面?3和2谁大?

演示小方块:先在左边摆2块,再在右边摆3块。“2比3”谁小?

因为3比2多1,所以“2小于3”。用表示:23。(“”叫小于号,用246点表示)再演示小方块,这次把3和2交换过来,先摆3块,再摆2导块。“3比2”谁大谁小? 因为3比2多1,所以“3大于2 ” 问学生如何表示。4.“3”的组成与分解。

(1)学生演示:左手举起2根小棒,右手举起1根小棒,数出2、1。说:2和1组成3。3能分解成2和1。

(2)同样演示:左手举起1根小棒,右手举起2根小棒,数出1、2。说:1和2 组成3。3可以分解成1和2。小结。

1和2组成3,2和1组成3,实质上是一样的。

(3)变换叙述方式,让学生会说“2和1合起来是3”,“1和2合起来是3”。“从3里面去 15

掉1等于2”,“从3里面去掉2等于1”。

5.“3”的书写。

让学生摸书,自己发现“3”的点位:3456点14点。齐读两遍后让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对写得好的及时表扬。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书第17页)教师口述题意后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2题。教师口述题意后指导学生完成。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3”。1后面添上1是2,2后面添上1是3。因此2小于3,3大于2,3是2和1组成的,我们还学习了“3”的写法,请大家记住这些,不会的及时问老师。

五.个别辅导

六、作业 书写

1、数字1—1版 数字2---1版

2、大于小于各2排 数字3---3版

3、摸书40分钟

加法的初步认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第23页上加法的初步认识,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加法算式,并渗透“并集”思想。

2.在掌握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并会在加法算式的后面填写得数。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教学重点: 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书写算式。教学难点:了解加法的意义,正确书写算式。教具准备: 三角形、小圆片若干。加法算式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2和1组成多少?3是由1和几组成?1和1组成几? 2.拍手练习:

教师拍1下,你拍几下,合起来是3下? 教师拍1下,你拍几下,合起来是2下? 教师拍2下,你拍1下,合起来是几下? 两个小题让同学交叉进行。二.新授。

1.教师口述:小朋友明明,右手拿着一只蓝色气球,左手拿着一只黄色气球。现在把两只手里的气球合在左手里。结果怎么样?让小朋友说出左手里有两只气球,而右手里没有了。重点强调:合起来。问:刚才这个过程同学们可以想到什么?结合我们前面学的用数字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用1表示右手的蓝色气球,再用1表示左手里的黄色气球。

再问:用什么表示1只蓝色气球和1只黄色气球合起来呢?给学生一点时间,如不能说出,指出:用符号“+”表示,“+”读作加号,用235点表示,它表示1 和1 合并起来,1 和1 合并起来是2,我们用符号“=”表示,“=”读作等于,用2356点表示。

2.出示加法算式卡片。1+1=2 这个算式读作1 加1等于2,(学生齐读三遍)。

强调:(1)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表示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2)观察算式,在加号和等号前面都怎么样?(空一方)

3.学生自己写算式。注意辅导,重点是加号和等号的用法。

4.让学生摸读算式后,回答:式中的1、1、2、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1+1=2表示什么? 5.让学生自已以讲故事的方式讲2+1、1+2。重点要求出说一个数再添上另一个数是多少。再写出算式。对完成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6.请两个同学拍手,另一个同学来说加法算式。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初步认识,也认识了加号、等号。懂得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算,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一个数添上另一个数,算一共是多少,也用加法算。

7.先摆学具,再说算式。

(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摆三角形;

在桌子上先摆出一个三角形,再摆出一个三角形,一共是多少个三角形?列成算式是多少?1 加1等于多少?为什么用加法?前面的1表示什么?后面的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2)学生自己摆小圆片。

在桌上先摆出一个圆,再摆出两个圆,一共是多少个圆?怎样列成算式?1+2等于多少?为什么用加法?1、2、3分别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完成第23页做一做。

1.P---24第1题,摸书,说出3+2得几?

2、3分别表示什么?

2.第2题,3加1得几?为什么加1得4?(因为3和1组成4)另两题依照进行。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要求每个数合并起来是多少用加法算。一个数添上另一个数,算一共是多少,也用加法计算。

五.个别辅导

六、作业布置

1、大于小于符号各2排

2、加号、等号各2排

3、练习三1—3大题

减法的初步认识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P—25,减法的初步认识,做一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渗透“差集”思想。

2.在掌握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得数是3以内的减法,并会在减法算式后面填写得数。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让同学学会交流。

教学重点: 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书写减法算式。教学难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书写减法算式。教具准备: 小正方形,减法算式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说题,学生列算式并计算。

一个五角星与另一个五角星放在一起。两只鸭子,又来了一只。

2.数的组成与分解。1和1组成几?3可以分成2和几?2可以分成几和1?

二、新授。1.准备。

(1)教师手拿2本书,问“我手里有2本书,拿走一本,教师手里还有几本?”拿走1本就是去掉1本。

(2)盘子里一共有3个苹果,拿走2个,还剩几个?指名说说“拿走”是什么意思? 2.教学放气球图例。

教师说明题意:P---63小红手里拿着三个三角形,拿走了1个,还剩几个?

告诉学生:原来有3个,拿走了2只,求还剩几个?就是从3里面去掉1个,还剩2个。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从3里面去掉1,就是3减1,在数学上用“-”表示,“-”叫作减号,读作“减”。3-1得2,写成算式3-1=2。出示算式给学生摸,说明这个就是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学生齐读两遍后写出此算式。

接着讲算式的意思:3-1是从3里面去掉1的意思,“3”表示原来有三个三角形,“1”那走了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从3里面去掉1剩下的2个。指导学生说说。

3.教学做一做P--25。

教师说明题意:有3朵花,拿走了1只,还剩几只?

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自己来说说用什么方法,如何列式,怎么写算式,写出之后再说说算式中各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整个算式表示什么。

最后教师归纳:3朵花,拿走1朵,求还剩几朵?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只,要用减法计算。4.5个三角形减去2个,还剩下几个?

再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指名列式:5-2=3 根据算式问:5表示什么?减去的2表示什么?5-2得几?等于3表示什么?5-2=3表示什么?(表示从5里面去掉2,还剩3。)

小结。

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要算剩下的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如上面讲的气球飞走、减去三角形、要算它们剩下多少,都用减法计算。

5.学具练习。

(1)全班学生在桌上摆:先摆2个正方形,拿掉1个,剩下1个。要求学生口头复述演示学具的过程。

问:谁能列式解答?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得数1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减法。

(2)先摆5个正方形,拿走2个,剩下3个。完成和(1)一样的练习。说明:教材中用虚线圈起来的表示拿走。

三.巩固练习。完成第26页上做一做。

1.第1题,让学生摸书后列式,问:5-1得几,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并讲一讲图意。第2小题重点问一下为什么用减法。

盲文3-1=2的书写格式----先空2方 数字3的书写,空一方写减号不空方,写数字1,空一方写等号不空方写得数2.2.第2题,直接口算。

先口算得数,再讲得数为什么是几?如4-1=3,表述是:因为4分解成1和3,所以4减1得3。四.课后总结。

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的方法叫做减法。原来的数写在减号前面,去掉的数写在减号后面,剩下的数写在等号的后面。飞走、拿掉、摘下等都是去掉的意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减法,认识了减号和减法算式及学会怎样进行减法计算。五.个别辅导

六、作业布置 减号书写1版,等号书写2排,减法至少10道,摸书40分钟

4的认识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P—25 4 的认识,练习三中的第6、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4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4。2.使学生了解4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4以内数的大小。3.使学生掌握4的组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4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4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掌握4的组成。

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圆片、小方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3 以内数的组成。

1和1组成()2和1 组成()1和2 组成()3分解成1和()3分解成2和()2.教师报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按数的顺序拨1、2、3。

(2)拨入3,再拨入1,提问学生是几?随着学生回答,告诉学生:给3添上1就是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4 的认识”。

二.新授。

1.认识4表示的实际意义。(1)学具操作。

全班同学摆小棒:先把4根小棒摆成一横排,再摆成正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有几条边?让学生了解正方形的特点。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摆出4个小圆片。再摆出3个小方块。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3比4少1,4比3多1。指名说出这两句话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强调大于号和不于号的方向。

写出上面两个不等关系式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小结。

4个三角形、4根小棒、4个小圆片、4个小方块等,它们的数量都是“4”。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什么物体的数量是4的。

数数1-4。先顺着数再倒着数。(2)4 的组成。

让学生拿出4个小圆片。想一想,要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完成后再进行小结。先指名说,最后教师总结:

第一种分法:左边3个,右边1个;第二种分法:左边1个,右边3个;(注意联系)第三种分法:左边2个,右边2个。

即4 的组成有三组:3和1,1和3,2 和2。(3)4 的顺序。

以同学们的座位为例。说说谁坐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让学生形成第几的概念。再以同学们到饭堂排队吃饭为例,说说排第几。教师指出: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排第几,这里面是有顺序的,是从第一开始往下排的。但是这个排第几不是在进行大小比较。

请四个同学站出来排成一队,再说另外的同学说说他们排的顺序。4.写4。

告诉学生:盲文用3456点145点表示4。让学生先写一排4。写完举手,排一排顺序。三.巩固练习。

回答:4可以分成1和几,4 可以分成2和几,3可以分成2和几,4可以分成几和3。四.指导看书并进行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4的时候说了4个三角形,4根小棒,4个小圆片,4个小方块,它们的数量都是4,4 的 21

点位是3456点145点。知道了3小于4,4大于3;知道了4可以分成1和3、3 和1、2和2;还知道了排队的第几和第几是不分大小的。

五.个别辅导

六、作业布置 数字4写2版 关于4的加法自编至少6道,关于4的减法至少6道 可以重复。摸书40分钟。

5的认识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第26页5 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5。2.使学生了解5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3.使学生掌握数的组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5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掌握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计数器,小圆片,小方块,三角形,小棒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1.从1数到4。

2.填空:1()鱼 2()铲子 3()红旗 4()飞机 填出单位后再换填数字。3.3与4 的组成。

(1)口答.3是由哪两个数组成的?可以分成几组?

(2)让学生在桌上用小圆片摆4的组成,可以摆成几种?摆好后,让学生口述出来。二.新授。1.数数5。

请同学摸例图,然后老师提问。P—65(盲书)有五个三角形,拿走2个,还剩几个?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我们知道了有5个三角形,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教师说5的点位:3456点15点。让学生写一排,并读两遍。

教师提问:谁能拿出5根小棒?学生拿出后,再让他们把5根小棒首尾相连,摆成五边形。教师注意 22

指导。摆好以后,让学生数一数所摆的图形一共有几条边。

2.教学5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4颗珠子,再拨一个,问:一共是几颗珠子?让大家一起数一遍。让学生摆4个圆,再摆一个,叫一个学生数,一共有几个圆。然后教师说明:4添上1就是5。让学生分别在桌上摆出1、2、3、4、5根小棒,如果在1根小棒下面写1,分别提问那么在2、3、4、5根小棒下面该写几?

问:按照数的顺序,4 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 3.说出生活中有哪些数量是5的物体? 4.比较4和5 的大小。

左边摆4个小方块,右边摆5个小方块。提问:左边有几个小方块?右边有几个小方块?4和5 比较,哪个多一些?那么是4比5大,还是4比5小?

教师说明:4比5小,中间用小于号,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4小于5,并读两遍。再将上面的小方块交换位置,得出5大于4,同样写出来,并读两遍。最后教师强调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不要弄混了。5.教学5的组成。

(1)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教师巡视。(2)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摆法。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4和1 组成5,1和4也组成5,实际上是把两堆小棒交换了位置。所以看到4和1组成5就能想到1和4也组成5。

同样说明,看到3和2组成5就能想到2和3也组成5。(4)练习巩固5的组成。指名说5 的组成。

对口令:教师说4,学生说1。。6.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让5个小朋友从座位上走到教室后面站成一排,说,谁站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说明有5 个小朋友和第五个小朋友是不一样的。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数5个三角形,学会了数数量是5的物体。从在计数器上拨珠,看小圆片,知道了5是由4个再添上一个得来的,5在4的后面,4在5的前面。从摆小方块,我们学会了比较4和5 的大小。通过摆小棒,我们学习了5 的组成。通过排队,知道了几个和第几的区别。

四.巩固练习。

练习5 的组成。五.个别辅导

作业布置 数字5写一版,加号减号各2排,5以内的大于、小于各10道,如:3>2 1<5等等

得数是5的加法和5 减几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P—26 得数是5 的加法,五减几。做一做。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和5减几的计算。教学重点: 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教学难点: 得数是5的加法和5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 小棒,小圆,三角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1.数的组成。

2和3组成几 4和1组成几 5可以分成3和几 5可以分成几和4 2.直接说得数

1+2 1+1 2+1 2+2 3-1 2-1 4-3 4-2 订正时选两题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二.新授。

1.P—24 分步讲解小猫图,边讲边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几只小猫?又跑来几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

谁能像老师一样把图意讲给大家听?叫两个学生讲。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后说算式:3+2 再问:3+2等于几?怎样想的?说明可以想3和2组成5,所以3+2等于5。带全班学生读算式:3+2=5。

2.提问:谁会列算式解答?学生回答后说算式:3+2=5。

叫一个学生读算式,然后继续提问:如果没有图,怎样想3+2等于几?学生回答后,说明可以想3和2组成5。

带全班学生读算式:1+4=5,3+2=5观察比较得数都是5的两个算式。

3.让学生摆圆,先摆3个,再摆两个,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圆形卡片?该怎样列式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说得数。

继续问:如果不摆圆,可以怎样想?学生回答后说可以想3和2 组成5,所以3+2等于5。然后让学生把算式齐读一遍。

4.再让学生摆圆,这次先摆2个,再摆3个,完成同样的练习。把四个算式齐读一遍,再让学生比较一下。

教师小结:在4个加法算式中,前两个算式数字一样,只是摆的位置不同,后两个算式数字也一样,只是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得数都一样。

5.P—26 讲解,问:这个这个长方形里有五个圆?用虚线划了1个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再问:要求还剩下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得出算式:5-1 问:5-1等于几?得出等于4。带学生读算式后,问:如果不想图,只看算式5-1,该怎样想?说明可以想:5可以分成1和几?5可以分成1和4,所以5-1等于4。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想后,齐读算式。

6.讲解,5个圆,划去4个,还剩几个?方法与上面一样。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注意相同与不同。5-4=1 5-1=4 7.让学生摆出5个圆,拿走2个,问:还剩几个?如何列式,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再让学生摆5个圆,拿走3个,完成同样的练习。

比较两个算式。5-2=3 5-3=2 齐读四个算式。5-4=1 5-1=4 5-2=3 5-3=2 8.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5的加法,一共有四道。5减几的减法也有四道。四.巩固练习。

P—26 练习做一做。第1题注意理解题意。第2题指名说得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个别辅导

五.布置作业 摸书30分钟 练习四 2、3、4、5大题 不会摸书的用小棒摆5的加减法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P—29 0的认识和有关的0的加、减法,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0的作用和含义,学会0的读法和写法。掌握0----5的顺序。2.使学生掌握得数是0的减法,一个数加或减0的计算方法。

3.体会0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0的作用和含义,并学会0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理解含有0的加减法。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数练习:

1、2、()

3、()、5

1、()、3()、()()、4、()、2、(1)2.口算下列各题。

2+2 1+4 1+2 1+1 3-1 5-1 2-1 4-3 4+1 4-2 2+3 5-4 3-2 1+3 3+2 5-2 二.新授。

1.准备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除了像1、2、3、4、5,它们能代表一定意义,表示多少的数字以外,还要用到一个特殊的数,这个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0”。

2.认识0。

每生发3根小棒,要求学生拿在左手里,同时举起两手。

问:谁能用一个数表示左手里的小棒?学生完成后再问:右手里一根也没有,可用什么数来表示?用我们学过的数能表示吗?现在我们就告诉大家用0来表示,(3456点245点)这个数读作零。(领读两遍。)

小结。

0也是一个数字,它表示一个也没有的意思,也就是说,没有就用数字0表示。告诉学生,我们量东西用的尺子上的刻度就是从0开始的。0 1 2 3 4 5„„ 3.0的书写。

要求学生写一排0。提醒学生要写数号。4.得数是0的减法。

教师口述题目P——29 盲书77页,三个三角形,划去三个,还剩几个?没有了用什么数来表示? 3-3=0 问:算式中的第一个3表示什么?第二个3表示什么?得数0表示什么? 小结。

上面的算式3-3=0,减号前面的数和减号后面的数一样多时得数是0。5.一个数加0或减0的算法。

(1)刚才老师让同学个在左手里拿了3根小棒,右手里没有,现在教师问两只手里一共有多少根小 26

棒?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列式:3+0=3 让学生明白右手里没有,用0表示,3加上0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加,所以还得3。交换位置,把3根小棒放右手里,得出0+3=3。练习口算:1+0 3+0 0+5 4+0 0+2(2)P---29 4个三角形加上0个,等于几个?

先让学生试做,再问:4减0为什么等于4?引导学生说出减0就是没有减去任何数,所以等于原来这个数。

练习:4-0 2-0 1-0 3-0 小结。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是得原来这个数。三.巩固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要求学生抄题直接写得数。个别订正。完成后提问:3加上0为什么等于3?4减去0为什么等于4。四.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0”,学会了“0”的读法和写法,同时还学习了任何数与0相加、减的加减法,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想到0是一个数,但它表示一个也没有。记住这一点,就能正确地进行关于0的特殊计算了。

五.作业。

练习四,先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让学生弄懂题意,再完成。要求学生写在练习本上。(课后完成)六.个别辅导

0的加减法的练习课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 P—30 盲---79 教学目标: 1.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的含义,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2.明确0的意义和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0的含义。

教具准备: 圆、三角形、正方形 小棒 1---1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手里分别拿3个圆、4个三角形、5根小棒、什么也不拿,让学生口答,分别用什么数表示。(练习四第1题)

2.指名读出1——5,说明我们把0放在1的前面,再让学生读出0——5,5——0。3.指名比较0——5的大小。(练习4第2题)二.练习。

完成练习4第3——9题。

1.第3题,每生发3个三角形,分别让学生拿走1个,说明用什么方法,如何列式?计算时怎么想的?特别问一下为什么3减1还得2。

2.第4题,教师口述题意:有两个笼子,一个笼子里装着3只兔子,另一个笼子里一只兔子也没装。(1)分别用两个数表示,(2)问:两只笼子里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交换笼子的位置,再让学生列出一个算式。最后小结:3+0和0+3的得数是一样的,因为一个数加上0就是什么也没有加,所以得数还是原来的那个数。3.第5题,(1)先摆出4个圆,拿走1个,还剩几个?启发学生:拿走表示什么?要强调从4个圆中去掉1个。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2)接着,让学生每次都先摆4个圆,分别拿走2个、3个,求还剩几个。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让学生先摆出4个圆,后拿走4个,问:现在还有多少个?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强调:有4个圆,拿走4个,就是一个也没有了,所以等于0。也这是说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等于0。

(4)摸本题4个算式,分析:这四道减法算式减号前的数一样吗?减号后面的数一样吗?得数呢?学生说出结论就行。

4.开火车游戏。完成第6题。比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四.个别辅导

五、布置作业 75页 练习四 一到九题 摸书40分钟

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教学不是很理想,孩子太小,课堂纪律、坐姿仍然存在问题,需要不断纠正,教学进度比较缓慢,效果也不是很好,书写格式也有问题。目前理想一点的孩子是孙俊和何福军。张迷年龄虽大,反应却慢,9-7=7,9-3=3……该女孩不愿意帮助别人,也怕吃苦;汪鑫不停地说话,作业也不交,徐傲雪很聪明,却不愿意做家庭作业巩固。

第四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点: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图形。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难点: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图形。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认识物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P—32,盲—85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3页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球、圆柱、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我这里带来了很多玩具,谁能帮我把他们按照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这四物体把他们分出来? 29

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 同的”放在一起吗?小朋友共同试试看。二.操作感知 1.分―――提示概念

2.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3.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1组是这样分的,和大家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4.揭示概念——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5.活动

A教师说:“球”,请你高高举起球,看谁拿对了,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6.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给大家说,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7.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 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 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 30

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四.个别辅导

五.布置练习.33页第2题 摸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 他们属于哪种类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P—34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 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若干。教学过程

1.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2.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哪长方体、正方形体,它们有几个面?平不平?

(3)师:请大家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学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找的面记下)。(4)我们就请每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从长方体、正方体、上分别摸到长方形、正方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3.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让学生寻找并交流)(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好,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还有圆的,好。(5)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说一说。问:你喜欢哪一种图形?为什么?

(6)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说明有大小不同的长方形。4.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五.个别辅导

六、作业布置: 摸书40分钟 做课后练习2—6题

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靠的是学具触摸,孩子还能接受。摸着书上的立体图形孩子们就有些问题了。不管怎样,努力让他们多学,尽力让他们多学吧……

第五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分类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单元重点: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单元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分类P-38 盲书 — 9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教学准备: 学具袋(6份不同的物品)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探求新知。1.感知分类

问:同学们到过商场吗?你摸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说明,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知道,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2.明确分类

(1)第一排,有2个小红旗,3个六点,1个长方形,2个半圆形。第2排,有1个大正方形,1个小正方形,1个半圆形,1个小红旗,1个圆。第三排,有3个6点,1个正方形,1个圆,1棵小树。这些东西同学是认识的,请同学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请同学摸到96页,提问:你摸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师: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

(2)P——97 引导同学分类。有3个三角形,3个正方形,3个圆。还可以按照图形里面的小图形分类。你会吗?请同学分一下。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1.摆一摆

出示各种学具,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桌上。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2题

(1)第1题,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是哪一个。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时,启发说出:三角形,圆,正方形,各是同一类的。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对又快。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分类?因为分类会给人们带来方便。四.个别辅导

五、作业布置 摸书40分钟 把学具分类整理 做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孩子们动手的操作能力不是很强,口头表达能力相对较好。突出的孩子有郑凯俊杰、何福俊。谭万红、张礼红年龄不小,动作迟缓,反应特别慢。

第六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位置。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6—10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使学生学会正确、工整地书写6—10各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8.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9.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10.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1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

单元重点: 1.教会学生正确地书写数字。

2.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难点:

1.写数字。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课时安排:18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6和7的认识,P——42 盲:10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6、7的实际含义的基础上,会正确地读、写6、7。2.掌握0—7的数序和6、7的组成。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3.进行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0—7的数序和6、7的组成,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掌握0—7的数序和6、7的组成。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数的顺序数1至5的数,再倒数回来。2.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3+1 4+1 2+2 3+2 2+1 1+1 1+4 2+3 3+0 5+0 4-0 2-0 1-0 1+0 3-2 4-3 5-4 0+5 二.新课。

1.引入新课:教师说出1至5,学生齐读一遍后,问:5比4多几?因为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那么,5的后面是几呢?揭题。

2.6的认识。

(1)教师让5名学生站起来,分别代表1—5,问:现在加上教师一共是多少人站着?齐读6。(2)叫一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2、3、4、5,边拨边数;又一个一个地拨去,边拨边读数。拨完,教师拨上5,问:再拨几就是6?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拨一拨。

(3)认识6的实践活动。

全班学生拿出6根小棒,在桌面上摆:先横着摆,读1、2、3、4、5、6;后摆成六边形,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使学生了解6的实际含义,知道六个一合起来是6。7个一和起来是7。

3.比较大小。

问:ou和ua分别有几个盲点?学生回答后再问:5个点与6个点比,哪个多,哪个少?为什么?(因为6比5多1,多的就大,所以5小于6。)

用符号表示:5<6 6<7 交换两个韵母的位置,得出:6>5。提醒学生注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正确书写。4.教学6、7的组成。

学生拿出6根小棒,自己将它们分成两部分,任意分,看看有几种分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分:

(1)左边1根,右边5根,得出两组:1和5组成6,5和1组成6。问:还可以怎么说?——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5和1。

(2)左边2根,右边4根,又得出两组:2和4组成6,4和2 组成6。指名说另外一种说法。(3)左边3根,右边3根,又得出几组?让学生明白这种分法只有一组:3和3组成6。问:还没有没别的分法?7可以怎样分?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小结:6的组成有五组,5 和1,1和5;2和4,4和2 ;3 和3。7的组成有:1:6。2:5。3:4。反过来共6组。

5.区分“6只”和“第6只”。“7只”和“第7只”。

让学生把6个圆在桌上摆出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圆。再要求学生先从左边数起,找到第6个,再从右边数起,找到第6个。说明:“有6个”和“第6个”是不同的,“有6个”是指全部的6个,而“第6个”只指第6 的一个。

6.6的书写。7的书写。

教给学生3456点124点6。3456点2356点7再让学生写出来。教师个别指导。三.课后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7。认识6、7所表示物体的实际数量,并知道了“第6”,以及7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还学会了写6,7。下去后请同学们看书第100页。

四.作业。练习七第1、2题。五.个别辅导

得数是6和7的加法减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45页。练习7 的3——6 盲 10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减几的减法。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3.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实践的自信心和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减几的减法。教学难点: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具准备:小棒、圆、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1.直接写出得数。

4+1 2+3 3+1 2+2 5-1 4-2 3-2 2-1 0+5 4-1 1+2 3-0 2.口答。和1组成几?3 和3组成几?2和4 组成几?6可以分成4和几?2和5组成几? 二.新授。1.教学1+5,7-6(1)请同学们把6根小棒摆成两堆,一堆是5根,另一堆是1根。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根,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5+1=6。再问:

不看小棒,怎样想5加2等于几?——因为5和2 组成7,所以5+2=7。

由这个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个算式?1+5=6。计算时怎样想的?——因为1和5 组成6,所以1+5=6。(2)比较两个算式,问:这两个算式哪儿相同?哪儿不同?引导学生说出:两题都是加法,相加的两个数都是5和1,得数都是6。不同的是5和1 两个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教师小结:5和1 相加,把它们调换位置,得数不变。2和5呢? 2.教学7-1 叫学生左边摆7个圆,拿出1个圆。问:还剩多少个圆怎样列算式?7-1=6。还能想出一个什么算式吗?7-6=1。

再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把1和6调换位置再加,得数变了。齐读两个算式。3.教学4+2 盲 106 让学生摆三角形,然后说出算式。把5个算式读一遍。

4.教学 6-2。

(1)用六根小棒,问:从6里减去2,还剩下几根小棒?如何列式? 6-2=4 接着问:不想图,直接想,怎样想能得出4?引导学生思考。(6可以分成2和4,所以6-2=4)同样让学生想,不想图,怎样能得出1? 齐读两个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

再问:这两个算式哪儿相同?哪儿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都是从6里减去一个数。不同点:一个是从6里减去1得5,一个是从6里减去5得1。

5.教学5+2 2+5 叫学生拿2个三角形,再拿来5个,一共是几个?5+2=7 2+5=7 齐读两个算式,同样让学生说说想同点和不同点。6.教学7-5 盲 107页

叫同学拿7个三角形,拿走5个,问:还剩几个?怎样列式?7-5=2,计算时怎样想。再问:如果盖住另外2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结果发现什么?

7.课后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减几的减法。我们学会了摸一副图列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我们知道一个算式就能想到另外一个算式。(让学生举例)

三.巩固练习。

打开书,完成例题的填空和练习7第三题。四.作业

46页做一做和练习七第4题。五.个别辅导

8和9的认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53页8和9的认识。练习八1、2题。盲 12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8和9的实际意义,懂得9以内数的顺序,大小、能区分9个和第9个,掌握8和9的组成,能正确读、写8 和9。

2.初步学会有序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的能力。3.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8和9的实际意义,9以内数的顺序,大小、能区分9个和第9个,掌握9的组成,能正确读、写8和9。

教学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具准备:计数器、五角星图、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数的顺序数1至7,再倒数回来。

2.口答:3和2组成几 5可以分成1和几 4和2 组成几 6可以分成5和几 二.新课。1.引入新课。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7颗珠子,教师再拨上一颗,问:7颗珠子添上一颗,合起来是几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数“8”。再添1颗呢?

2.8和9的认识。(1)讲述图:请摸书。

问:图里有几个三角形?图中还有没有什么是8个的?第二个长方形中是9个三角形。(2)摆8个圆。

全班学生摆圆,先摆一行横行,再摆两行。再加一个是几个?

问: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数?读出0——9,再倒着读回来。小结.“8”可以表示8个人、8个小圆、8颗珠子、8个游泳圈。。,也就是说,8可以表示,总数8,谁会用8说一句话?9可以表示总数9。这叫做基数。请说一句话。

3.比较数的大小。

让学生摸121页的图。请同学读直线上的数,谁能说一说他们的大小?请摸书。4.提问:7与8比哪个大?哪个小?9比哪个大,比哪个小? 要求学生说出在7与8之间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连接的情况并写下来。5.认识序数8。

教师口述小动物图,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小动物们在排队,站第一的是小兔,后面依次是小熊猫、小鹿、小马、小象、小青蛙、小猫和小猴。重复几遍。

问:小兔排第一,谁排第三?小猴排第几?谁排第五?小猫排第几? 特别注意让学生说清楚第8是小猴,一共有8只小动物。6.8和9的书写。

让学生摸书,明白8的点位是3456点125点。9的点位是3456点24点。再让学生写一排。三.巩固练习。

请同学排队,说出自己排第几?一队有几人?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那些收获,你还想了解8和9的那些知识?学生自己总结。五.个别辅导

六.布置作业 盲文书106页 107页 108页 做一做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第55、56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的减法

2.初步了解两道相关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的减法。

教学难点:了解两道相关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小方块,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4+3 7-3 7-5 6+1 3+2 5+2 7+0 6-2 6-3 7-2 2.口答。和5组成几? 1和7组成几? 几和4组成几?(注意说出不同的填法。)二.新课。

1.P-55 盲 122 123 页

请同学摸书,说一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9可以分成几和几?(让同学多说)这些数又可以组成什么数?1.7 2.6 3.5 4.4 1.8 2.7 3.6 4.5 2.教学6+2 和8-2。P—56 盲 124页

(1)让学生摸124页上三角形图,问:这图是什么意思?——把两边的方块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指名列式,注意先给出的是哪个数。

6+2=8。

由这个加法算式还可以想到哪个加法算式? 2+6=8 40

计算这两个加法算式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想?——6 和2 组成8。(2)齐读算式两遍。3.教学8-1和8-7。

让学生举一反三,问:8减几的算式有几个?用小棒怎样表示?

指名说题意:从8个小棒里面去掉1个小棒。再指名说用什么方法,如何列式。得出 :8-1=7 问:由这个减法算式你还可以想到哪个减法算式? 8-7=1 我们在计算这两个减法算式的时候,可以怎么想?——8可以分成7和1。齐读两个算式。4.教学8-2和8-6。

不摆实物,直接让学生想8可以分成2和几,8可以分成6和几,得出:8-2=6 8-6=2 5.教学3+5和5+3。

让学生想3和5组成几,得出:3+5=8,5+3=8。6.教学8-3和8-5。

可让学生举例,如有8个糖,吃了3个,求还有几个。再结合数的组成得出:8-3=5 8-5=3 7.教学4+4。

提问,想一想4+4=(),问学生能不能直接想出得数。再指名说一说想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把上面摆的小棒移动一下,使左右两边的数可以用4+4来表示。

8.教学8-4。

让较慢的学生来回答如何想,得几。

齐读今天学的所有的算式。注意分组读,有意识的让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问:由7+1=8可以想到哪个加法算式?。。。由8-7=1可以想到哪个减法算式?。。。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第三题,先让学生弄懂题意,明白一幅图可列两个算式。再让学生说出来。五.作业。

将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和8减几的减法算式各写一遍。六.个别辅导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的练习课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P—59 练习八第2——3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8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2.使学生初步领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3.练习过程渗透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8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学难点:初步领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方块,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答:

7可以分成5和几? 8可以分成几和3? 6可以分成2和几? 4和几组成8? 1和几组成8? 8可以分成6和几? 5 和几组成8? 8可以分成2和几? 2.开火车练习:(练习8第1题)让同学排好队,报数,说出自己是第几?

3.请同学口答 5+3 8-4 8-8 8-3 7-1 8-2 7+1 2+6 3+5 0+8 6+2 1+7 8-6 8-0 8-7 4+4 二.练习八。

1.第6题,请学生说出下列数中哪两个相加得8?0、1、2、3、4、5、6、7、8(让同学拿上写有数字的盲文纸,找朋友。)2.第7题,指名说出8减下列各数得数是多少。1、3、5、7、2、4、6、8 3.教师说题,学生只写得数。巡视。4.计时练习,每人做一次,口答下列各题。

7-4 8-2 2+3 8-4 2+5 1+7 8-7 7-5 8-8 8-0 5.让学生想。

(1)8个苹果比5个梨多几个,可以怎么列算式?5个梨比8个苹果少几个?又可以怎么列算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多少的两种说法。:

(2)左边有2只猴,右边有6只猴,()○()=()。(3)一共有8只猴,跑了1只,()○()=()。

6.让学生把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的算式读两遍。三.教学总结并布置作业,练习八第11、12、13、14、16题。四.个别辅导

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第57页,盲——124习题8第4---5题。教学目标:

1.通过一图四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这间的关系。2.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3.在教学中渗透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教学难点:了解加、减法这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小棒,圆,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5+3 8-2 8-5 8-4 6+2 7+0 1+7 7-5 4+4 0+8 2.填数: 2和7组成()、()可以分成1和8、9可以分成()和5 9可以分成3和()二.新授。

1.教学第一组例题。

讲解圆球球图:左边有7个 右边有2个(1)指名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7+2=9(2)联系减法计算:如果我们把右边的一个遮住,要从几个里面减去这2个呢?指名列出算式:9-2=7。(3)交换加号两边的数相加,得数不变,所以2+7=9。

(4)如果我们再把左边的7个遮住呢?要从几里面减去2?集体列式:9-7=2。学生齐读四个算式。2.摆一摆小棒。

全班学生摆小棒:左边摆7根,右边摆2根。(1)列成算式:7+2=9 43

问: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7加2得几?如果离开小棒怎么想出得数的?(2)列成算式:9-2=7。

问:算式中的9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9减2得几?如果离开小棒怎么想出得数的?(3)想:2+()=()。2表示什么,加号后面应填几?2加7得几,怎么想出得数的?(4)分析:9-()=()。9表示什么,减号后面应填几?9减7得几,怎么想出得数的? 齐读四个算式。3.摆一摆圆。

左边摆6个,右边摆3个。

按上面同样的方法得出四个算式:6+3=9 9-6=3 3+6=9 9-6=3 再齐读四个算式。4.摆三角形。

(1)先说算式5+4= 让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再算出得数。问计算时怎么想的。问:根据上面摆的,能不能再写一个加法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再出示算式9-4= 想一想,能不能用减法的算式,来表示上面的三角形。9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问:如果要再列一道减法算式怎么写?

教师小结:今天学习四组例题,讲的是根据一个图形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还可以列两个减法算式。这样的图形都有两部分,列加法算式时,用左边的个数加右边的个数,再用右边的个数加左边的个数,后用两边的总数分别减左边和右边的数。

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

先请学生读题目,再指名说得数,集体订正。最后再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全部学生得到练习。2.完成练习八第15题。教师口述图意,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四个算式。个别订正。四.课后作业。

练习八第15、16及思考题 五.个别辅导

9以内的加法练习课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P——61 盲---125 练习8—第6----12题。教学目标:熟练计算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9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教具准备:小棒、三角形、圆。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9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听算练习:5+2 8-4 9-8 6+2 9-3 7+2 9-6 8-7 9-1 8+1 9-4 5+4 2.写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对能按顺序写的同学要给予表扬。二.练习。

1.教师口述题意:球场上有7个足球,球门里有2个足球,一共有多少个足球? 先让学生分析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再指名列式。集体订正。

再指名根据所列的算式说出另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鼓励同学多说,特别是学得慢的。齐读四个算式。7+2=9 2+7 = 9 9-2=7 9-7=2 2.第4题。

教师读题,学生摸题说得数,对做的好的加以表扬。3.第5题。

让学生说出0——9这十个数中哪两个数相加得9,再让学生把算式写出来。重复的不写。4.第7题。

比一比。让每个同学都来说说得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5.第8题。

学生抄题,写得数。指名订正的时候读出完整的算式。6.9题。

学生摸9题,说出哪两张卡片上的数能组成9。7.学第12题。

学生摸题,填数。让每个同学都会填。8.顺序背出所学的过的加减法算式。三:小结:

我们已经学到了9以内的加减法,同学们也会做了,以后要经常练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和9的加减法巩固练习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第61页,和练习8第13,15、题。盲 12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的图意,能从图里看懂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2.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学生计算有关9的加法和减法。3.培养合作意识,和与他人的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图画应用题及9的练习。教学难点:图画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图列四道算式。

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3根小棒。2.口算。

5+3 7+1 0+6 6+2 8-5 8-3 8-0 7-3 4-3 4+4 7-7 3+5 8-4 3-3 4+2 那几个算式是对的? 二.新课。

1.教学“126页第一 个”图。

(1)教师口述题意: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3根小棒。可以列几个算式?

(2)分析:图里的“5根小棒”表示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能不能把“3根小棒”连起来说两句话? 再问:这道题里要我们求什么?图里怎么表示?(3)列式解答。

叫一、二个学生口头列式后,继续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出得数是几?

再由二、三个学生把题意及解答过程用三句话表述:桌上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3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你能把四个算式列出来吗?

2.教学“第二个”例题。

(1)教师口述题意:桌上左边有2个圆,右边有7个圆。你能根据图意,列出几个算式?(2)要求学生口答。(3)解答后的分析。

先检查是怎么理解题意的:图画里告诉了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接着复查一下算式表示的意义: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 46

用减法算?9减2为什么得7?

后要求学生按照题意连起来讲3句话:把圆当小鹿。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根据这个图,请同学列出四个算式。

3.做一做“13题”。盲 P---131页

教师口述题意后让学生理解图中的“3个”及“6个”。学生列式计算。

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题意: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你们什么?要求什么?最后,连起来讲三句话。三.巩固练习。

第13、14题,教师念题,学生写得数。第15题,教师带着学生弄懂题意,留作业。四.个别辅导

10的认识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第64页上的10的认识,盲---134 “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9第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

10、了解10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的书写,了解10的组成。2.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3.结合10的教育,渗透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

10、了解10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的书写,掌握10的组成。教学难点:认识

10、了解10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的书写,掌握10的组成。教具准备:圆、小棒。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叫一个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拨珠,一个一个地拨出9颗珠。问:如果再拨一颗,就是多少?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字10。二.探究新知。1.认识数10。

(1)教师口述主题图:10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手拿气球在跳舞。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接着教师叙述:大家都说得很好,图上小朋友的脸上都是笑咪咪的,他们多高兴

因为十月一日是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生日,各族小朋友都尽情地欢唱、跳舞。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美好,还需要你们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以后参加建设。

再问:图上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个和平鸽?

(2)指名把计数器上的9颗珠子添上1颗成10颗,让学生清楚地看到9颗再添上1颗就是10颗。(3)小结:上面的10个人、10个汽球、10颗珠子,它们的数量都是10,我们就用10来表示它们的个数。

2.巩固10的概念。

(1)全班学生在座位上摆10根小棒。先横排,让学生理解:10里面有10个一,10个一是10。接着,任意摆两排。

(2)叫一个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手上有几个手指?全班学生翻开书第10页,同桌的同学互相看看翻对没有。

(3)比较9和10的大小。P—135页

问:9和10比较,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回答后,要求他们在本上写出9<10,全班学生齐读9小于10。盲点:246点。读做小于。

然后交换位置,得出10大于9。3.教学10的组成。

(1)学生拿出10根小棒,先数出9根放在一边,让学生回答手中还有多少根小棒。得出:9和1 组成10,1和9组成10,10可以分成9 和1,10可以分成1和9。(2)用上面的方法,依次让学生数出8、7、6、5根,让学生回答手中分别剩下多少根。得出:8和2组成10,2和8组成10,10可以分成8 和2,10可以分成2和8; 7和3组成10,3和7组成10,10可以分成7 和3,10可以分成3和7; 6和4 组成10,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4和6; 5和5 组成10,10可以分成5 和5。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5 和5 组成10这一组只有一种说法。4.10的书写。

教师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学习的10的点位是3456点1点245点。

让学生摸书,观察这个数字的写法有什么特点。问:这个数与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盲---135页。明白实际上就是1和0的点位,但只用了一个数号。写这个数要用三方。让学生写一排数字10。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

第一题在数轴上填数,练习数序。数轴第一次出现,注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巡视辅导。第二题是10的组成练习,教师说一个数,学生齐答与之组成10的另一个数。P--136 2.练习9。-盲--140 第一题,让学生摸题,明白题意,知道0----10几个数的顺序。第二题,按数的顺序填空。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数字10,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数有什么不同。再请同学们说说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东西是可以用10来表示的。

五.个别辅导

六.作业布置 摸书20分钟 数字10写2版 试着做关于10的加法和减法

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第十课

教学内容: 66页,盲——136 137 做一做,练习9 第3——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计算。2.通过一图四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把计算融入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计算。教学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 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

2+5 5+3 2+6 4+4 9-2 6-4 8-5 6-0 1+7 0+6 9-7 7-1 9-5 1+3 9-4 7+2 2.10的组成。盲 136页 二.新课。

1.学“9+1”等四式。盲---137 全班同学用圆操作。

(1)左摆9个,右摆1个。列加法算式:9+1=(),9加1得几?

问:怎样再列另一个加法算式?——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1+9=(),1加9得几?(2)结合桌上的圆,怎样想减法的算式呢?也就是从10个圆里去掉1个,列成算式是: 10-1=(),10减1得几?全班学生把右边的一个拿走,练习。

再想第二道减法算式:从10里面去掉9个,列成算式是:10-9=(),想10减9得几? 齐读四个算式。

2.学“8+2=()”等四式。

打开书,进行点子图与算式对照分析。

(1)提问: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加2得几?8加2为什么等于10?——因为8和2组成10,所以8加2等于10。

再列一个加法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加号前、后面的两个数交换位置相加,得数不变。)2加8得几?2加8为什么等于10?

(2)问:减法算式中的“10”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0减2得几?10-2=8表示什么意思?(从10个点子里去掉2个,剩下8个。)

再列一个减法算式是什么?10减8得几?10-8=2表示什么意思? 3.桌讨论“7+3”等四式。P---138 逐个讨论后口头填出第56页上的四个算式。4.立完成“6+()=()”等四式。指名说出结果,集体订正。

5.一想:5+5=(),5加5得几?怎么想的?(因为5和5组成10,所以5+5=10)再问:10-5=()?怎么想?(因为10可以分成5和5,所以10-5=5)6.成做一做。

(1)第一题,分别指10个学生表示1——9几个数,其中5有两名。请同学们自己找出和自己相加得10的同学。(2)第二题,让学生摸懂题意后口头答出。三.巩固练习。练习9 第3——5题。

第3、5、抽同学口答,注意鼓励慢的学生做。第6题留作课外作业。四.个别辅导

五.作业布置 数字10写一版,练习九 6—8大题 摸书30分钟

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

第二篇: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大于、小于、等于

小于、等于、大于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1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材是通过比身高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同时,通过将学具的对应排列,让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只是在脑海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整节课按照“情境引入——图片感知——数字抽象——生活实际”四个层次让学生体会知识,发展思维。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比身高的游戏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谁和谁比较进行教学,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抽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利用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

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下面请小朋友三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21第一题

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利用游戏情境和图片观察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入学习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1)、请同学拿出计算条,师生一起摆。(2)、请小朋友说一说图意。

一个正方形比三个正方形少,也就是1小于3。

(3)、师在计算条上画小于号并介绍小于号,开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拢的方向表示小。一起书空小于号,然后在书上写小于号。

一个单位的计算条比三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数学表达方式是1〈3。念作1小于3。(4)、问:谁来说?(多请几个)2.练一练:

1)摆计算条左边放2个,右边放5个,先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写一写。2)左边放1个,右边放4个,(独立完成,写一写)3.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问:现在是什么情况?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师在计算条上画等号。等号两边开口一样,表示相等。一起书空等号,然后在书上写等号。

4.问:谁来摆图,要求这个图是用等号连接的?并说说图意。自己摆自己说。

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5.刚才我们摆了学具,想象一下还可能碰到什么情况?自己动手摆一摆。左边多右边少。

猜想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哪个符号?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6.交流:

A:形状,上黑板画一画;B:名称;C:解释形状;D:说图意

(1)、大家讲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确实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大于号,谁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大于号?(2)、一起书空大于号。

(3)、请学生观察三组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从计算条的长短和多少中来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意义,体会符号感。】 7.练一练:同桌合作摆学具,并写一写。(1)、编一编,说一说:

出示学具: ●

○ ● ○ ●

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编个故事吗?(左边有2块巧克力,右边有3块巧克力)学生先编题再摆一摆学具,然后说一说。

2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所以2小于3。

(2)、练一练:P21的第二题

观察图意: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学着刚才的方法完成。【学生通过摆一摆学具,自主活动,学会比较大小】

三、巩固练习: 1.P21的第三题

然后填一填

2.P21的第四题的左边3列(要求独立完成)。3.比一比,赛一赛P21的第四题的右边3列。4.在()里填数。

5>()3<()0=()2>()()<4()=1()<3()>3 【通过课本的练习,由直观到抽象,进一步巩固新知】 5.发散思维练习: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四、总结:

用大于,小于和等于号可以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高矮,比较多少等。

第三篇: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教学计划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六)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七)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具准备: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活动四:找数字

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探究活动 找数字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

活动过程

学生放学回家后,寻找家中的数字,如有几口人,几件家用电器,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张床,……然后有文字后图画记录下来,上课时介绍给同学们听.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难点

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

(一)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活动

(二)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图片: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

(三)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活动

(四)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

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4

玩具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 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 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 1 ? 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01 002 003 004 005

001 002 003 004 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 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0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起笔和收笔是重合的,所以0与众不同;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5与众不同不同,因为0、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而5是用两笔写

成;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还可以说前面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只有5与3是相差2;因此5的确与众不同;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文 具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三、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文具

四、教学过程

1、找朋友 交流图意。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多少?》 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再连一连

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全班交流。

2、活动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3、写一写

小朋友能正确地数出这么多的文具用品,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写写吧!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学写6,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9。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学生再练习。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让学生说说。

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4、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5、练一练

先要弄清图意,看懂第一幅图提出的示范,再独立完成,“数一数,画0,再写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逐步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第3题,学习数数,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本题是发射火箭倒记时的情境,可以先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动物乐园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2~1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圆片、三角形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活动

1、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2、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20(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高矮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高矮。

三、教具准备:绳子、字典

四、教学过程: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2)同桌交流。(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图略)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2)同桌交流。(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1)学生观察,(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5、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1)学生观察,(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

轻 重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4)小组讨论,汇报.

(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图片:练一练1

2.出示图片:练一练2

3.出示图片:练一练3

(三)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

探究活动 左重右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为学习10以内的加法做铺垫.

活动准备

1.天平

2.1克、3克、4克、5克、6克的砝码各1个,2克的砝码2个

活动题目

在天平的右边放入2克和6克的砝码各1个,天平的左边放入5克的砝码1个,现在天

平是左轻右重.从剩余的4个砝码中任意选择两个,放入天平的托盘上,以改变现在天平左轻右重的情况,可以怎样放?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

2.总结方法.

3.分组演示并说明.

参考答案

方法一:只在左边放.

1.使天平左右平衡:

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2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2+5=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2.使天平左重右轻:

(1)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2)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3)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4)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5)在左边放入质量是3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3+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方法二:在左右两边都放一个.

左边放入质量是4克的砝码,右边放入质量是1的砝码,由于4+5=1+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有几支铅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3.让学生能够说出生活中加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哑剧

(一)教师谈话:老师给你们演一个哑剧想看吗?谁知道什么叫哑剧?对,老师不说话,你们看完后,你说一说我演了什么,好吗?

(二)教师表演:左手拿2支笔,右手拿3支笔,做合起来的动作.

(三)教师提问:

1.谁说一说我演了什么?最后问大家一个什么问题?

(左手拿2支笔,右手拿3支笔,把它们合起来一共有几支笔?)

2.谁会列式计算?(板书:2+3=5 3+2=5)

3.谁再带大家读一遍算式?

4.2、3、5分别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表示和起来的意思)

(四)小结:只要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加法.

(板书:加法的初步认识)

二、活动二:摆一摆

(一)教师在黑板上左边摆1个桃子,右边摆3个桃子.

教师提问:一共有几个?说一说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1+3=4,一共有4个.(板书:1+3=4)

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3+1=4,一共有4个.(板书:3+1=4)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对,你喜欢哪个就用哪个.

(二)学生动手摆

教师:请你也摆一摆,说说1、3、4各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三)出示图片:摆桃子

三、活动三:理解图意

(一)教师:再看一个哑剧愿意吗?想一想这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图片:汽车图

2.你能根据你看到的来编一道题?你会列式吗?

(二)再来看看这幅小鸟图,自己想一想图的意思,在书上写出算式.

1.出示图片:小鸟图

2.集体讨论小鸟图的图意.为什么用加法?

四、活动四:自编哑剧

教师:刚才你看了好几个哑剧了,你想不想自己也编一个哑剧呢?

1.出示图片:计算

请你挑出一道你喜欢的算式,然后根据这个算式编一个哑剧.自己想好了再和同桌说说好吗?

2.谁愿意说说你编的哑剧?其他同学认真听发言同学编的对不对、好不好,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一改.

五、活动五:寻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教师:刚才大家编的哑剧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且都是用加法计算的.这说明在我们的身边、家中、教室中有很多的加法问题.不信,咱们一起到小明家去看看吧!

1.出示图片:生活图片

请同学们4人一组说一说、算一算在这幅图中,有哪些加法问题,怎样列式?

2.集体讨论.比一比哪组找到的多.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看图说图意,并能列式计算,而

且发现了生活中的加法问题.那你们说加法重要不重要?所以我们更要学好加法. 探究活动 套圈

游戏目的

1.帮助学生提高简单加法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游戏材料

1.用细铁丝制成直径为15厘米的圆圈10个;

2.用硬纸板画成不同形状的小动物四种,剪下来用铁丝支撑好.

游戏程序

1.分组,每3位学生为一组.

2.在地上画一条直线,将用铁丝撑好的4个动物模型放在离直线3米远的地方.

3.学生依次站在直线后面向小动物投掷铁圈,每人投3个.

4.一个学生投完,便按以下方法计分,算出自己的得分总数:套中小猫,每个圈得1分;套中小鸡,每个得2分;套中小鹿,每个圈得3分;套中小猴,每个圈得4分;套不中小动物,得0分;同组其余的学生验算,得分高者胜.

有几辆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加法问题,给大家说一说?今天,小兰和小明要去调查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你们愿意和他们一块去吗?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学生1:他们说的都对,因为小兰是先数左边的3辆,再数右边的2辆,小明是先数左边的2辆,再数右边的3辆,不管怎么数,都是5辆.

学生2: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数的就不一样,列式也不一样,但是得数是相同的.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2.我们先用小圆片代表花来摆一摆.同桌2人,一人摆,一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说出2个不同的算式.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1.在返回的路上,他们看到路边的地里,几只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你能给大家提一个加法问题吗?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2.教师:你们提的问题真好,现在我们在小组内继续提问,并讨论解决所提的问题,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1.他们俩发现了这么多的加法问题,非常高兴,想把今天看到的都画下来.他们拿出蜡笔,发现了什么?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学生:小兰借给小明1支,就可以列出1+4=5,4+1=5.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列出0+5=5,从下往上看可以列出5+0=5.

(五)出示图片:排队图

1.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小兰和小明给我们出了一道题,想看一看吗?

学生1:一共有 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 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 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 7,从右边数,小兰排第 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当学生提出两边各摆2个,列出的两个算式一样时,老师要说明:两个算式相同时,只需列一个算式.

四、全课总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准备

将所有5以内的加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将口算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张.

2.将学生排好顺序.

3.两个卡片中的算式结果相等,数字顺序相反的为一组.一个学生说完,同组的另外

一个学生马上要接着说.例如:一位同学举出口算卡片”2+3“说:”我是2+3=5,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位同学则举出”3+2“说:”我是3+2=5,你的朋友在这里

摘果子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长任意说一个5以内的数字,其他学生就从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数等于组长所报数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复使用.如组长说“4”,第一次可以拿出“3+1”这个卡片;第二次组长再说“4”的时候,可以拿“2+2”“5-1”等等,但是不能再拿“3+1”这个卡片

3.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小猫吃鱼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性趣.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

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 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究活动 鸡毛信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材料

45封“鸡毛信”.

制作方法

在45张硬纸卡片上分别写上5以内所有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并在左边画片鸡毛.

游戏过程

1.将“鸡毛信”平均分发给参加游戏的学生.

2.出示六个信箱,英文字母为信箱代号.

3.学生按要求投送信件:

(1)把得数是5的信投入A;

(2)把得数是4的信投入B;

(3)把得数是3的信投入C;

(4)把得数是2的信投入D;

(5)把得数是1的信投入E;

(6)把得数是0的信投入F. 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 P30 教学要求: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五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4、第六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5、第七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

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2)组织生分组交流。(3)反馈讨论结果。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

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 4+2=6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2或4)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2+4=6 4+2=6 6-2=4 6-4=2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二)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3+3=6 6-3=3

(三)猜数“1”和“5”

1.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 5+1=6 6-1=5 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二、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三)小组活动.

(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五)小结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三、活动三:口算抢答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四、活动四:找朋友

(一)出示图片:连一连

(二)教师提问:看一看,谁看明白了?(把加起来和是7的数连起来.)

说明: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五、活动五:小老鼠背土豆

(一)出示图片:老鼠背土豆

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实在太饿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们看他来了.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哪?

(二)学生自编故事

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三)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四)小结: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探究活动 夺金牌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规则

1.由教师或学生将比赛题目写在一块黑板上,并在最上面放上精制的金牌.

2.比赛分两组同时进行,每组10人参赛,一组做上边10题,另一组做下边10题,一

人做一题.

3.两组都从塔底开始做,一直到塔顶.

4.学生做题时能口算的可直接写得数.后面的同学如发现前一位同学计算错误,允许先订正,再算自己该做的题.

5.算得快且正确率高者得金牌.

注意事项

1.此游戏宜安排在新知系统认识之后,比赛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还可以让参赛的学生互相出题.

2.为公平合理,一轮比赛后,可交换比赛题目再赛一次,以两次的总分决胜负 跳绳

教学内容:跳绳 P34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教学重点:

学会“8”和“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

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

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可爱的企鹅

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 P36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练习二

教学内容:练习二 P38 教学要求:

1、巩固6、7、8、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分苹果

教学内容:分苹果 P40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2、口算。生独立练习。3、爬台阶。

(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9、说一说,填一填。(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操场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

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

(少)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理解情境图

(一)理解主题图

1.出示图片:操场上

2.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男生有()人;

(2)女生有()人;

(3)男生与女生共有()人;

(4)男生比女生多()人;

(5)女生比男生少()人;

……

(二)尝试解决问题

1.出示图片:学生与椅子

2.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1)学生列式:10-9 = 1 10-8 = 2

(2)教师提问:“1”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老师和同学的人数多1或者老师和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1.

(3)教师提问:“2”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同学的人数多2或者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2.

3.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一)摆一摆,填一填.

1.出示图片:摆一摆1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图片:摆一摆2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图片:摆一摆3

(1)______比______多______个,______比______少______个,(2)怎样列式?

4.出示图片:鸭子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一)出示图片: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汇报.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列出一个比较单子同学明天互相交流.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 找座位

游戏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游戏准备

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相应的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游戏过程

1.把教室里的椅子摆好(桌子搬出),模拟成电影院的座位.

2.然后每人发一张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3.每个学生只有算对加减法,才可以找到自己准确的座位,一次找准座位的同学可以成为“文明观众”,并佩戴“文明观众”标志.

游戏说明

电影票制作方法:在电影票的前面画上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形象,后面注明几排几号,但排数和号数不直接写明,而是由加减法算式化替,如:9-5排1+4号.

乘车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

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车

2+1+4=7 7-3+2=6 6-3-3=0 练习三

教学内容:练习三(P46-47)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集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明白算理。

教学准备:1-10数学卡片、算式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教学

一、第1题教学

今天,动物园来了很多小客人,他们都想找一个好朋友,可是却没能找到。让我们班这些聪明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忙找一找。分给10个人动物头饰,一张数字卡片。要求:

1、找出的好朋友必须是两个数合起来组成10。

2、边唱《找朋友》边做。

3、汇报:________的好朋友是_________

二、第2题教学

解放军叔叔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打靶的本领。看第2题,明确题意。独立完成,校对

三、第3题教学

1、整体估计是黑棋子多,还是白棋子多。

2、数一数每种棋子的数量。

3、进行比较:_______比______多_______。_______比______少_______。

4、完成练习,校对。

四、第4题教学 1、看清题意。2、独立完成。3、小组交流。

五、第5题教学

老师看时间,要求在2分时间内完成。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六、第6题教学

1、分小组模拟比赛。2、小结评议。

七、教学游戏:

理解8的组成:你出6,我出2。你出(),我出()。

八、回顾总结。

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第四篇: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课间大休息

课间大休息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10-11 【设计意图】:

《课间大休息》是一节综合的练习课。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选择色彩鲜艳的与日常生活的接近的图片。通过“连一连”的形式作数与物的对应,这样的安排进一步巩固学生对1—10各数的认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在前面的准备中,已初步学会了用相应的点子图、竖杠表示数目。通过对数字的认知后,再回忆。通过与小组的交流,整理出数的几种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如何在“田”字格里写数字。【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集合与数的对应关系。

2.能用“小圆片、竖杠、数字”来表达各个数。3.指导学生会正确书写“

1、2”。【教学重点】:

1.个数的各种表达方式。2.数字的书写。【教学难点】:

1.竖杠1111的结构。2.写数。

【教学准备】:双色片、投影、学具(数字卡片1—

10、汉字卡片一—十)【教学过程】:

一.小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黑板上有许多的东西,有些什么呢? 生:略

师:老师想知道香蕉有几个?你能从卡片中找出数吗? 生:(有的举数字

3、有的举汉字

三、有的双手同时举出。)

师:哦!这些都表示3。大家做的很好!(同理把其他的物品说出数量)

小练习:

师: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第10、11页,看看书上第1题,你看懂些什么?说说看!生:我看到2本书用圈圈起来了,然后连到了数字2上。

师:找一找其他相同的东西,然后把它们圈起来。数一数它们的个数,然后与下面的数字连起来。

全班操练,教师巡视,分别纠错,然后核对。(利用小游戏,情景导入,然后通过找一找,圈一圈,数一数,连一连,理解数字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里的数字就在我们身边。)二.数的各种表达方式:

1.投影出示3个米老鼠以及它的记数方法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3个红圆点,3根竖杠,数字3,都能表示米老鼠有3个。2.师:根据这个表格的形式,请你把其它的空格填完整。

学生小组交流。

师:哪幅图你有困难请告诉老师。

(重点介绍竖杠“ ”,通过简单介绍古代“ ”的来历,说明“ ”成为特定记号。)3.认识3-5的竖杠表示,我们来比一比第10、11页上看谁做的又快又对。(师当场巡视面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小圆片、竖杠也能记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乐趣)三.指导写数: 1.认识“田”字格:

师:在写数字时,要写在“田”字格的右半部分。2.数字1,要稍斜一点,笔道要直。

师:1象什么?

生:1象小棒,有点斜。(让全班学生跟着一起说)师:那么2又象什么呢?

生:2象鸭子。(师补充,脖子长,全班跟读)

老师示范书写

3.让学生书空,做书上的练习。

(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书写数字,采用儿歌的形式,记住数的形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四.巩固练习(可以用练习册P10-11)

1.圈一圈,连一连(练习册第10、11页的第1题),老师面批。2.填表(练习册第10、11页第2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五.总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些什么本领呢?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探索出数的各种表达方式,感受数学的奥妙。)

第五篇:2012年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

2012年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

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

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教师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

有什么特点?

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五、活动五:做游戏“摸一摸、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1.学生反馈.

七、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八、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下载15-16上一年级数学教案(肖惠)word格式文档
下载15-16上一年级数学教案(肖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 教学目标: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观察插图,理解图意,提高观察能力。2.通过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教......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3、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2、......

    一年级数学教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课时:9加几 课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课时:9加几 日期:2016年11月18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单元名称:(一)100以内数的认识课时数:12节 二、课题:整理与复习课型:新授课 三、备课时间:2011-2-16第12课授课时间:2012-3-11 四、目的要求: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教案设计:佛山市高明区更合中心小学 李少坚教学内容:长短教学要求: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