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1.本课程主要包括课程的导入、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课堂管理和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内容,共分为十个教学专题。每个专题都将引导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各层面与环节进行系统的探讨与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单元整体设计和分课设计,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灵活应对和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2.【教学目标】
1.了解导入环节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各种教学导入的方式和方法。
2.了解语音教学贯穿整个中学的英语学习阶段,包括发语音、语调、重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掌握语音教学的技能和方法。
3.了解词汇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呈现方式,学会使用最恰当方法进行词汇的讲解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4.了解语法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学会使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的讲解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5.了解并掌握听力教学的三个教学阶段和听力理解的学习策略,并能针对三个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
6.了解口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能够掌握口语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法。
7.了解阅读教学的模式与训练学生阅读策略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进行不同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
8.了解写作教学不同教学模式,掌握过程写作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9.了解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课堂管理。10.了解并掌握教学反思的各种方式与方法,学会对自已的教学进行系统的反思
Teaching pronunciation: 2.6 Teaching Steps of a Single Sound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seven steps in teaching pronunciation, which can be arrang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1)Say the sound alone.(2)Get the students to repeat the sound in chorus.(3)Get individual students to repeat the sound.(4)Explain how to make the sound.(5)Say the sound in a word.(6)Contrast it with other sounds.(7)Say the sound in meaningful context.2.7 Types of Pronunci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2.7.1 Consonants and Vowels In the teaching of consonants and vowels, it is important to introduce characteristic aspects of their articulation(e.g.voiced vs.voiceless, stops vs.fricatives, aspiration, etc.).The realization of these articulatory features can be practiced through a variety of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such as those presented below.1.Information-gap activities
One of the easiest techniques for practising consonants and consonant contrasts in a communicative way is to use “information-gap” activities.For example, if students are confusing /b/ and /v/, the following activity can be used.Choose a topic such as food and have students brainstorm and think of as many food words as possible which contain the /b/ and /v/ sounds.It is best for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so that they have more opportunity to generate these words in a communicative fashion.If students are beginners, clues or pictures can be provided to help them with the generation of words.Students might come up with 'berry', 'veal', 'liver', 'brown bread', 'vegetables', 'vitamins', 'vanilla', 'beans', 'bacon', etc.Students may also be asked to generate examples of names containing these two sounds.In this case, students might come up with Bill, Bob, Vickie, Barbara, Steve, and Virginia.It may be necessary to provide students, especially beginners, with some of these names.3 When enough words have been generated, the teacher can number the names and foods on slips of paper and hand out even-numbered foods and odd-numbered names to one group and odd-numbered foods and even-numbered names to the other group.Blank grids can be handed out and students can work in pairs or in groups questioning each other about 'Who bought what' at the store.Once the grids are filled out, the result of the activity can be presented to the class.In so doing, the students gain further communicative practice with these sounds.Role plays which incorporate some of the food words and names identified above can be used as a follow-up to this activity.2.Matching exercises
Another way of practicing a sound contrast such as /b/ and /v/ involves the use of matching exercises.Divide the class into two groups.Group A has a written description of several people.Group B has a picture containing all of the people for which there are descriptions.The object of this activity is to match the written descriptions with the appropriate people.Some sample descriptions might be: Becky has big boots.Vicky has a velvet vest.Barbara is carrying a big bag.Virginia is wearing gloves.Bill has a shiny belt-buckle.In attempting to match the descriptor with the appropriate person, the students gain practice producing the relevant sounds.A variation on this activity has these descriptors generate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Creating such descriptors, especially in groups, provides additional communicative practice of these consonant and vowel sounds.3.Chain stories
Each student receives a phrase containing the sound contrasts being practiced.The first student must embed that phrase in a short story(or string of related sentences)of no longer than four sentences.The task of the other students is to guess the embedded phrase based on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of the relevant sound or sound contrasts.The next student continues the story using the phrase that he or she received.Sample phrases might include: big beautiful baby oven gloves very bad brakes broken bracelet lovely building seventy vehicles 4 Teaching grammar 3.2 The Aspects of English Grammar
(1)inflection
e.g.plural of nouns, tenses of verbs…(2)structure or function words e.g.articles: the, a/an prepositions: of , to, by, for, …(3)word order
e.g.a lexical item: chocolate mild, milk chocolate functional item: He is … Is he… Where is he? I know where he is…
(4)derivation or word formation e.g.They put on a drama.The dramatic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recently.They wanted to dramatize their novel.(5)concord or agreement e.g.The teacher reads a lot.The teachers read a lot.this man;these men;(6)government e.g.I gave him a book.He gave me a book.(7)stress and intonation
3.4.1简练+容易+效能(材料让学生感兴趣)3.4.2方法适合所教学生 针对特点(1)Age(2)Language level(3)The size of class
(4)The makeup of the class, for example, monolingual or multilingual(5)The specific needs, for example, needs to pass a public examination(6)Interests(7)Usable materials and resources(8)Prior experiences and current expectations(9)The cultural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their learning attitude, for example, their attitude toward the function and status of teachers(10)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uch as the public school or the private school, and at home or abroad
演绎法(传统);归纳法
Deductive method应该(1)Authenticity.(2)Clear range of application.(3)Clear grammatical rules.(4)Brevity(5)Familiarity.(6)Relevant.演绎法优缺点The demerits of the deductive method
(1)It teaches grammar in an isolated way.(2)Little attention is paid to meaning.(3)Practice is often mechanical.The merits of the deductive method
(1)It could be very successful with selected and motivated students.(2)It could save time when students are confronted with a grammar rule which is complex but which has to be learned.(3)It may help increas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those examinations which are written with accuracy as the main criterion of success.8
4.teaching vocabulary Teaching listening listening is a complex cognitive process which needs listeners not only hav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related listening materials but also that listeners should be conscious to use some strategies to grasp the meaning of the listening material to achieve right 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5.2.1 逐字逐句
5.2.2 根据背景 先前知识
5.3 Micro-skills of Listening
According to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2003), the micro-skills of listening should including the followings:
(1)Suppress interference of accent and background noise(2)Detect key words
(3)Listen and carry out instructions(4)Identify gist and themes(5)Establish the sequence or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events(6)Predict what peopl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7)Understand the speaker’s intention and attitude(8)Evaluate what has been heard(9)Infer the implied meaning 12
focus:1.repeating what they have heard 2.words…bottom up processing 3.require interaction of listener.;one-sided
4.not to process everything that has been said but rather to ‘scan’ the material selectively for certain information.5.to develop a top-down,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spoken language.6.the listener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discussions, debates, conversations, role-plays and other pair and group work.7.The listener has no difficulty whatever in understanding the whole message.The comprehension process is so natural and smooth that it is exactly like that of a native speaker.(1)text characteristics(variation in a listening passage/ text or associated visual support);(2)interlocutor characteristics(variation in the speaker’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3)task characteristics(variation in the purpose for listening and associated response);(4)listener characteristics(variation in the listener’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5)process characteristics(variation in the listener’s cognitive activities and in the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peaker and listener).5.7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Listening
1.Focus on process
2.Combine listening with other skills 3.Focus on comprehending meaning 4.Grade difficulty level appropriately 5.Combine intensive listening with extensive listening 5.8 Principles for Selecting and Using Listening Activities
(1)The listening activity must have a real, communicative purpose.(2)The activity must use authentic language without significantly slower or simpler speech than would normally be used in everyday life.(3)Pre-listening tasks(e.g.discussing the topic, brainstorming, presenting vocabulary, sharing of related articles)must be used to stimulate the appropriate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help learners identify the purpose of the listening activity.(4)The listening text must offer content that is personally interesting and motivating to 15 learners.(5)To allow listeners to infer meaning from body language and related context clues, the speaker must be visible whenever possible(unless the explicit purpose i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radio programs or audiotapes)(6)The listening activity must offer many environmental clues to meaning, just as in real-life listening.(7)When possible, the whole listening text should be given, and then it should be divided into parts that can be repeated.This sequence gives listeners time to think and rethink their hypotheses about the meaning of what is said.(8)At the end, the whole text should be given again, and learners should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iscuss their hypotheses and how they tested and altered them.(9)The listening activity must require listeners to respond in some meaningful fashion, either individually or in small groups or pairs by saying something, following a command or request, asking a question, taking notes, and so on.(10)The listening activity must be fashioned so that listeners with normal background knowledge ar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topic without doing specialized research, unless the class is focused on 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11)The text of the listening activity must by typical for its own speech type;that is, an informal conversation must have short, redundant, rapid chunks of speech, while a lecture must be more formalized and orderly.(12)The classroom climate surrounding the listening activity must be non-threatening and positive, and simple affective strategies should be used to reduce anxiety if it is present before or during the listening activity.16 5.9 Activities in the Three Teaching Stages
5.9.1.Pre-listening(1)Looking at pictures before listening(2)Looking at a list of items/thoughts/etc before listening(3)Making lists of possibilities / ideas / suggestions / etc(4)Reading a text before listening(5)Reading through questions(to be answered while listening)(6)Labeling a picture(8)Predicting / speculating(9)Previewing the language which will be heard in the listening text(10)Informal teacher talk and class discussion 17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上传: 朱秀萍
更新时间:2012-5-19 16:26:20
扩充学生的词汇和习语;扩充和巩固学生的语法项目;发展一般性的阅读技能;掌握推导性的阅读技能;掌握批判性的阅读技能;通过各种技能获取有用的信息
我对英语阅读课有了自己的一点浅陋的想法。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扩充学生的词汇和习语;扩充和巩固学生的语法项目;发展一般性的阅读技能;掌握推导性的阅读技能;掌握批判性的阅读技能;通过各种技能获取有用的信息。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词的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在新课标下显得尤其重要。上好英语阅读课,首先要有好的阅读教学设计,好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保证。下面,我就牛津初中英语8b 第四单元阅读课谈谈自己的一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一、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时阅读课,围绕慈善演出展开话题。阅读是一个单元语言输入较为集中的环节,阅读中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阅读材料本身的内容展开活动。阅读后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和语言难点的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通过本课阅读的学习,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本单元又是8b 第二模块“权利和责任”(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的第一个单元,是后三个单元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一些新的单词success, event, charity, fans等;了解一些词组及句型的用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解答问题;初步了解做义演主持人的一些常识。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有爱心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重、难点分析
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话讨论自己对慈善事业的看法;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时,大部分学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概括。
教学设备:多媒体;话筒、吉他等一些舞台用具;几张大的英语卡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主持人话题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但由于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又是权利和义务三个单元的第一个单元,学生的词汇积累量还不丰富,在课堂上,部分学生不能够运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观看与慈善相关的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创造力等整体发展。
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这种设计符合《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小组讨论、合作法: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发生思维的碰撞。这就要求学生从听众变为参与者,主动地从教师设计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最终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与伙伴合作的意识和策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
巧创情景,自然导入
在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能够融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中。
设计任务,多种阅读 总体设计思路:实施“四读法”,明确各个步骤的任务,使学生在每个学习步骤后都有成功的收获。
第一读:跳读:找中心问题的答案。
tell about ricky's feelings: the organizers chose himto be the host: happy, nervous.the night before the show: excited.twenty minutes before the show: nervous.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谈论主持人在整个活动前后的感受,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初读课文,目的是训练快速阅读技巧,学生以较快的速度完成阅读,迅速找到答案,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读:速读:理解性问题:true or false questions.1.ricky started working on the show three months ago.2.it was ricky's job to talk to each other.3.ricky had a lot of things to do.4.the doors closed twenty minutes before the show.5.many people gave money to project green hope.6.ricky hopes there will be more charity shows.给出六道判断正误题,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阅读、查找答案,以达到能有的放矢地分析课文、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首先是在书上查找信息,属于知识输入阶段,然后看着问题找出答案、回答问题,是知识输出的过程,在这里真正做到把知识转换为能力。
第三读:细读:细节题。
1.complete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kitty and sandy.kitty: my cousin was the ______ of a charity show last week.they wanted to ______ money for project green hope.sandy: what did he have to do? kitty: he hadmany ______, but his main ______ was to introduce the pop stars.sandy: where did they have the charity show? kitty: at a big ______.sandy: was the show a ______? kitty: yes.many people ______ money.they had a lot of support fromlocal businesses too.ricky said he felt very happy because the organizers chose him to be the host.he met many pop stars as well.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能否回答这些问题,可检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校对答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play a game.从课文中提取六句话,让学生按课文的先后顺序排列。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进行小组间的竞赛,看哪个组答得最快。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不失为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第四读:精读:完成表格或图表。
设计上面的表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四人合作完成表格。这种设计是建立在跳读、速读、细读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在该阶段,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语言实践转化为学习的技巧和技能,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争取能说会写。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讨论。想像你是一名慈善演出的主持人,谈你的主持活动的过程和感受。讨论后,安排一名学生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将课本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积极讨论,升华心灵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让学生观看200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的故事介绍。看完后让四人小组学生讨论:“what do youthink of cong fei?”“what do you want to do to help others in need?”让几位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这一教学设计可以教育学生做有爱心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达到德育教学的目标。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找出学生身边的需要帮助的人,走进他们的生活中,然后写一篇作文:how to help others。这种教学设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巩固、拓展本课的知识,同时,采用课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实施了新课程标准。
在本节课中,我将自己仅作为知识传授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我在设计中利用任务型教学,充分发挥的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符合《英语课程标准》,是有效阅读课堂的尝试。
第三篇:英语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学科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的核心是什么 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 3.教学过程的要素是什么?
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材、教学媒体与方法。也有人把它划分为(1)人(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2)教学材料(包括课本、练习材料及有关的音像材料等);(3)时空(包括年龄、阶段、学习时间等);(4)环境(包括设备、教学环境、风气等)。4.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英语教学设计组成包括: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评价三部分
二、教学设计和教案有什么区别?
1、它们的不同点有:
⑴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对教学进行规划,如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展开教学过程等;编写教案则更多地考虑具体内容与细节。
⑵教学设计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和纲领性的,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教案通常是针对一个班级或一类学生撰写的,他的适用范围较窄。
⑶教学设计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要对其进行加工、创造,适用具体化,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方能实施教学;教案则可以直接用于本班的教学,单用于其他班,则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改造的力度有可能相当大,甚至面目全非。
2、它们的相同点有:
⑴目的相同,他们都是为教学服务的,都希望实现教学目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⑵考虑的因素相同,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编写教案,都需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分析处理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教学整合等。
三、教学设计如何做学生分析?
由于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班级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点,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学情,特别是教的班级较多的时候,要根据班级的特点对教学做相应的变动。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
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2、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5、分析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教材中教学目的要求的重复现象很多。均是初中讲高中还要讲。如果处理不当,教学设计中就往往出现机械反复的现象。不同年级,不同课文,同一设计,同一教法,“千课一面”,无效重复。势必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学无所获。因而,要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设计,必须在对学生情况准确分析把握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找准其起点能力与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间的差距,落实真正的教学需要,教学中才能真正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效率。
第四篇: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辨析题(2题,每题6分,共12分)
1、教案是教师上课的“讲纲”,是“备忘录”。
2、英语课上游戏设计越多越好。
二、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7分,共14分)
1、如何分析教材?
2、传统的秧田式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局限性?
三、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分析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好在何处。“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教学设计片段 在学习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这个句式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在一个精美的礼物盒里有许多礼物,礼物盒打开,露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用Is it a /an...?来猜,如果学生猜对了,界面就会出现一个物品单词并显示这个物品,否则就会继续呈现物品的局部并请学生继续猜。
2、请从任务设计要面向全体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What can you do ?”任务设计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Let’s learn Let’s play 教师请一位学生做小记者,用句型“What can you do ? ”采访在场的同学。小记者根据同学们的回答“I can ….”,及时做下记录并汇报。
复习提纲
(二)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6分,共24分)
1、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2、半圆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3、卡片记忆法
4、英语学科的教育评价
二、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2、注重素质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3、你所了解的课堂组织形式有哪些?
4、如何理解“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的含义。
5、简述三、四年级期末或学年的评价方式。
三、辨析题(2题,每题6分,共12分)
1、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和教案是有本质区别的。
2、任何组织形式的游戏设计都必须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教学和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7分,共14分)
1、英语课程为什么要面向全体学生?
2、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所规定的情感态度目标?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给下列语言材料设计教学目标。
A: Where is my cat? B: Is it in the living room? A: No, it isn’t.B: Is it in the study?
A: No, it isn’t.B: Look!It’s in the kitchen.2、请从词汇的呈现方式和如何设计有效提问这两方面入手对下面的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My new room”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A Let’s Learn 在热身复习阶段,教师先带领学生chant:
Mom is in the living room.Dad is too.I’m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you? Brother’s in the kitchen.Sister is too.I’m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you? 然后进行free talk:What is in your bedroom? What colour is your desk/bed? Where is your TV? How many windows are there in your bedroom? 在呈现操练阶段,教师呈现一幅Zoom的卧室图,说:Look, this is Zoom’s bedroom.What can you see in his room? 引导学生回答:I can see a desk , a lamp and a ….教师接着说:What can you see on the wall ? Look, it’s white.It can make you feel cool in summer and make you feel warm in winter.请学生猜是什么物品,由此引出新授单词air-conditioner。
复习提纲
(三)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6分,共24分)
1、教学“密度”
2、任务型教学活动
3、教学系统
4、英语教学游戏
二、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分析教学对象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
2、简述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
3、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媒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席地式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有哪些?
三、辨析题(2题,每题6分,共12分)
1、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操练时可使用延时反馈。
2、让学生“蹦一蹦,摘果子”是最佳的任务难度设计。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7分,共14分)
1、任务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
2、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哪些方面?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具体分析下面这个案例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设定方面是否合理。“My friends”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Part B Let’s talk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Let’s talk中的句子“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
(2)理解会说Let’s chant中的内容。能力目标:
(1)学生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描述男性及女性朋友;
(2)能用几句连贯的英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以及朋友的特征和爱好,并具有根据特征判断他/她是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应该是亲密友好的关系。爱心使这个世界更美好。
2、请从任务设计的难易要求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任务名称:小小设计师
任务要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白纸,请学生设计自己的新家,设计完之后,请学生相互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
参考答案
(一)一、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指导者和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2、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达。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种评估教学的标准。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诸因素的核心,它明确课堂上学生应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使检测与评估有明确的标准。
3、教学“广度”,一是指注意不同类型的学生,让各类学生都应得到发展,二是指教学内容的“广度”,既包括教学的重点,又注意到不同的知识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及它们之间的迁移关系。
4、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目标参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总结性评价通常给予成绩或等第,以资鼓励。
二、简答题
1、教学策略分为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应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2、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3、结合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4、为了课后能及时小结课堂教学情况,调控课堂教学,教师应在教案最后写上教学反思。记下该教案实施过程中最成功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以及完善的措施或方法。写教学反思能提高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自觉性,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5、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辨析题
1、这句话是正确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经过备课后,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课时备课的书面形式。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上课的“讲纲”,是“备忘录”。
2、这句话是错误的。游戏的设计是有所讲究的,它只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环节出现,才能够对我们的英语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过多的游戏设计会使学生觉得整堂英语课更象一堂游戏课,久而久之也会降低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
四、观点论述题
1、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有可能可将全套教材通读一遍。在通读教材时,要对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如这本教材有多少单元、每一个单元需要多少课时,本册教材的主要功能意念、话题有哪些,单元与单元之间前后有些什么联系,重点难点的分布等等。
分析某一课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听说为主的课还是以读写为主的课、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备教案时,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做到彻底理解;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做到灵活运用。
2、(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
(2)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全体学生被迫接受同一个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
(3)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而缺乏灵活性。(4)单纯的言语讲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5)不适宜完成动作技能目标,对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效果甚微。
五、案例分析
1、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很好。他正确把握了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他遵守少 而精的原则,不搞花架子,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恰到好处。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对单词的认读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句式,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对不确定的东西可以用Is it a/an...?来问,用Yes, it is./No, it isn’t.来回答。可见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
2、这项任务的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缺乏考虑。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肯定是请比较优秀的学生来担当小记者这个角色,那么小记者本身在完成采访任务时,肯定也会选择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作为他的采访对象以确保他的采访能够精彩出色,那么这样一来,一些并不十分出色的学生就很难有机会来参与到任务中来。
(二)一、名词解释
1、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就是在小学英语课上课之前,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2、半圆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将学生课桌椅排成半圆形状,与马蹄式、双翼式相似。
3、卡片记忆法就是将单词整理或写在卡片上,可供随时翻阅并加以记忆。
4、英语学科的教育评价是对英语教育全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学目标、教材等教学资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学习状况和成就、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等。
二、简答题
1、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八个基本的要素(或称基本环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三大部分,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及顺序设计、教学方式及方法设计、教学媒体组合设计、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等八个基本的要素。
2、注重素质教育的含义是:英语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教育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课堂组织形式有秧田式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式教学组织形式、马蹄式(双翼式或半圆式)教学组织形式、席地式教学组织形式等。
4、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是指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该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为了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而是应该以完成某项教学目标去设计这项任务,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
5、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考察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三、辨析题
1、这句话是错误的。本质上是无区别的,是一致的,都是做上课的准备工作。
2、这句话是正确的。学生是游戏教学的主体,在组织游戏时,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只有几个学生玩,其他人观望,那么游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让大部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当观众的做法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游戏时从游戏的难度,学生的感兴趣程度等多方面下工夫。
四、观点论述题
1、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或少数高材生。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所设计的 教育目标也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在保证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满足那些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2、《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是“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以及逐步增强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实践的机会。
五、案例分析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复习五个表示房间的词汇:living room、study、kitchen、bathroom、bedroom;(2)能初步运用句型“Is it in the„?Yes,it is/No, it isn’t.”进行交际,能替换重点词组进行对话练习;
(3)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能力目标:
(1)学生能用英语句子来描述物品的所在位置;
(2)使学生掌握本课新句型,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这个教学设计片段很注重词汇呈现的自然过渡。教师引导学生就相关的话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创设语言氛围,使学生尽快融入到英语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或挂图、简笔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设计有效的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问答,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从学生旧知中自然引出新词的教学,使教学活动的设计富有条理性和层次性。
(三)一、名词解释
1、教学“密度”指教学的频率、节奏,教师的语速应恰当。
2、任务型教学活动是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
3、教学系统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一定教学环境中的有序组合。
4、英语教学游戏是一种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娱乐活动。它既可以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简答题
1、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他们的分析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水平和基础。(2)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3)学习阶段、社会背景。
2、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呈现、巩固、发展等步骤的话,那么教师的作用分别是:帮助、强化记忆者;介绍、示范、表演者;引导、组织、指挥者;评判、监督者及记分员。
3、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
4、课堂教学中选用哪种媒体,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实际及教学目标而具体确定,使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各媒体的自身特点,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使用教学媒体要有明确的目的。
(2)正确把握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3)媒体的选择要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
(4)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5)运用教学媒体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5、席地式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教学场地相对扩大,教学活动的空间可以随时变换;学生可以根据要求变换姿势,也可以根据要求改变活动方式;席地式教学还可以使学生能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学习,没有约束,没有负担。
三、辨析题
1、这句话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操练时可使用即时反馈。
2、这句话是正确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不要降低教学要求,也不能超过学生的正常语言能力。如果任务太简单了,学生就会随随便便,草草完成,从一定层度上讲,他就会觉得老师对他的能力作出的是较低的评价;如果任务要求过高了,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达不到任务设计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还会严重打击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带着一种畏惧和紧张。
四、观点论述题
1、任务设计有以下七点要求:(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2)任务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3)任务设计要难易适当
(4)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5)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励性(6)任务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7)任务设计要有合适的情景和语境
2、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
(1)教学单元、课时的划分。这种划分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如时间、内容的多少、重点和难点的分布等而定。
(2)教学内容应围绕着目标组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
(3)各种课的内容的把握还在于其“量”的控制。内容的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4)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应根据实际去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条件下,应对相对次要的、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地补充内容。因此在一节课中应有多项内容(方案)准备,以便随时调整,决不能照本宣科。
(5)英语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知识之间的迁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有利的正迁移和限制可能对英语学习造成干扰的负迁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
五、案例分析
1、教师在确立目标时,紧紧围绕本课的主题,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看,这是一节以对话教学为主的课,“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 是本课的核心句型,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的层次,并适当进行拓展,符合《课标》的要求。从能力目标看,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他人的体貌特征。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符合实际,巧妙地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从情感目标看,利用英语教学创设一定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这个任务设计在难度要求上十分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设计完自己的新家之后,还需要用新学的英语单词和句型进行表达,需要学生“蹦一蹦,才能获得胜利的成果”,对于此类成果学生在取得之后也能够倍加珍惜。
第五篇: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
荆乡回中
杨露萍
一、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六个基本理念是根据《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国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基本理念”是制定《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又是我们实施《标准》的准则。
“基本理念”的核心是:通过对人的教育完成知识的传授,改变以往通过传授知识而完成人的教育的模式。
所谓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理念是人们在对某一事物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未来的展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因此,任何理念都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是两者的统一。课程理念是课程设计者蕴涵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二、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观,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确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以活动为主线,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英语教学情景,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策略。具体做到: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生活化 1、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实践环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多方面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和文化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语言的真实意义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语境意义体现语言功能。根据以结构---功能为主要编排体系的教材特点,创设课内外语言运用环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要积极拓展语言及文化知识的范围。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注意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贴近时代、内容健康。要指导学生尽可能从多种渠道、以多种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直接感受和体验语言和语言的运用。教材不是英语学习的唯一资源,教学内容不能寓于课本教材,也不能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
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要侧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思维方式。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渠道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英语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及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中所有有助于学习英语、有利于发展英语能力的教育资源。课内外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乐于实践。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或远程教学,增加英语学习的开放性,使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式自主学习。
(二)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外部表现。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交际离不开活动。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良好的情趣,健康的情感和善于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意识,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培养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鼓励中外儿童相互交流、拓宽视野,培养具有开放意识,面向世界的人才。
设计英语活动需要:
设计交际性的活动;
有趣味性;
有层次性。
总之,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内容要尽量真实,活动要多样化和有层次性,这样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有话可说。
(三)以情景为依托,英语教学生活化
教学设计中需要:、用实物或直观教具来创设情景;、用故事来创设情景;、用教师来创设情景;
4、用学生来创设情景;
5、用真实生活来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这种情景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创设的情景越活泼、生动、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他们表达思想的欲望。
四)探索能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端正教育思想,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尊重信任学生,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协调鼓励学生互帮互学,及时评价其合作学习;
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问题式”教学方式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既有难度但又能让人体验成功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教师通过设计情景、设疑问、讨论问题等多种活动方式加深问题的深度,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使其带着新问题走出教室。以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其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遵守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它强调学生用语言做事情,这样学生不可避免地既要关注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更要关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究、归纳和合作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生在参与、探究、体验、归纳等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从教师或书本那里接受知识。这是这次整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利于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如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培养,需要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把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这也完全符合现代外语教育强调语言素材真实性的思想。、任务型语言教学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语言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任务型语言教学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试图把课堂的语言学习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很多方面与这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要求吻合,同时又有利于在切实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英语课程中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
(二)任务设计的六项基本原则:、任务要尽可能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也就是说任务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以往的教材中很多活动之所以不能称为任务,是因为这些活动不真实。例如,让学生听完一段录音或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 True or False 问题、多项选择问题等);、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和学生都要知道任务的具体目标,即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具体需要做什么,完成任务后的结果是什么;、任务必须有做事情的过程(The students must do something.)。做事情,通常指具体动手做事情,如画图、圈选、记笔记等。口头讨论并做出某个决策也是做事情的过程;、任务必须有使用语言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过程。如果语言学习活动不涉及信息的获取与传达,那么就不能称为任务;、任务必须以表达意义为中心,而不能以操练语言形式为中心。这里的表达意义,是指学生真实地表达他们想表达而别人不知道的内容,即有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完成任务后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所谓明确结果(tangible outcome),往往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例如学生画的图画、圈选的内容、设计的表格、写下的文字等。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中可参考的步骤 :、向学生简要介绍任务,即要做的事情,然后可适当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发材料、贴挂图等;、做语言准备工作。语言准备指向学生介绍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语言项目,如词汇、句型、表达法等。语言准备工作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不过最好通过真实的交流引出目标语言项目,而不是直截了当把语言项目拿出来讲解或操练; 3、学生分阶段、分步骤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充分进行协商、讨论等合作学习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使用已学过的语言;
4、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或展示结果。
五.英语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其组成部分
英语教学设计过程主要包括学习需要的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设计和教学评价共八个组成部分。这个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六. 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结合新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用系统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则的过程,显然,它是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如上文所述,任务型教学有利于英语课程总目标的达成,那么,我们应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呢?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过程系统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设计三大部分:
(1)我们应首先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在各教学环节中可以设计什么任务类型,同时,编制好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学到什么。(goals)
(2)教学策略设计是属于回答 “ 如何教、如何学 ” 这个问题的部分,它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顺序、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媒体组合的设计有一个全盘的考虑(How to learn and teach?)。作为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只是其中较好体现现代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教师应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并吸纳以往我们在英语教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综合考虑进行教学设计。例如:阅读课的教学中,把任务型教学的 “ 前任务,任务环,语言知识要点 ” 三大步骤确定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同时,可参照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对 “ 读的教学 ” 的主要课堂活动建议,把读的前期活动(pre-reading)放在 “ 前任务 ” 环节中完成,而读的中、后期活动(While-reading & Post-reading)均可放在 “ 任务环 ” 环节中完成。
(3)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的设计,它包括考虑如何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何对学生在报告(Report)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应设计一些具体的评价方法,如编制表格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教师应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报告环节,如:报告的人数、形式、时间等方面,作灵活安排。
七.关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教师要注意转变思想,切实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意义。过去学生主要听教师的讲解来学习,现在我们强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协商等做事情的具体过程来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思想,教师要在理解这种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本班学生需求的任务,不可以照搬其他人设计的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不放弃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只是词汇和语法的教学目的和方式与以往的教学不同而已。首先,教词汇和语法的目的是为完成任务铺平道路,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词汇和语法后,马上能够运用到语言实践活动中。其次,教词汇和语法应该以真实交流为基础,在真实交流中让学生体会,感受新的语言项目。、我国中小学班级大,实施任务型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但教师要善于克服困难,多想办法(如多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在教学中体现任务型教学的思想。、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不是说放弃其他教学思路或教学方法。凡是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都可以采用,不能一味地采用一种教学思路或教学方法。、任务型语言教学需要教师在自己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勇于探索和研究。
此外,中学英语教学还应注意以下层面的问题:
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如:教科书的衔接问题、新旧知识的衔接问题等;
如何使学生保持兴趣、树立信心;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大胆革新和创造;
• 正确处理学生使用英语过程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