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 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渔舟唱晚》欣赏活动中认识古筝的形制和音色,感受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动的动人湖面。
2.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了解乐曲曲式结构,能够选择合适的音乐表情术语描述乐曲三部分的情绪变化。
3.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通过模唱和律动等方式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2学情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用慢板奏出了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并配合左手揉、吟等装饰手法,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湖滨晚景的赞美。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旋律是从第一段上下八度跳进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的。从全曲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在这段中用了清角音(fa),出现了暂时的离调。转入下属调,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欢歌、破浪行舟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用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形象地表现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力度加强,运用了古筝独特的演奏方法表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情景。
尾声:音乐在高潮处突然收住,尾声旋律缓缓流出,这是第二段旋律中的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力度减弱,好像最后一个涟漪消失在月色之中,湖边只留下一片幽静,意境深远。《渔舟唱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曲。被改编成许多不同的演奏形式,如长笛独奏、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管弦乐合奏等,特别是小提琴独奏《渔舟唱晚》,更加突出了音乐的歌唱性,其中的慢板主题优美流畅,成为广为流传的旋律之一。中央电视台在“天气预报”中也运用了这段主题,使它的影响更加广泛。一位外国竖琴演奏家听了这首乐曲之后非常赞赏,称它为一首“富有东方风味的世界名曲”。3重点难点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正确地描述。
2.体验我国民族乐器──筝丰富的音乐表现力。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渔舟唱晚
播放与《渔舟唱晚》意境相同的视频片段,师:这个小视频的画面里都有什么?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用一句话来形容看到的场景和意境?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的方式,感受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夕阳山水画。那么这幅画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最合适?现在我们就用听的方式去感受一下。活动2【讲授】渔舟唱晚
1、初听全曲,播放《渔舟唱晚》
①师:乐曲给你的整体印象如何?从音乐中你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你能否用一段话描述音乐中的画面? ②学生静听全曲,想象乐曲描绘的画面。
③学生分享听赏心得,教师适时引导,突出动态画面,如歌声四起,渔夫满载而归等。④师:这首乐曲清雅、欢快、旋律优美。音乐更有想象力,更富有动感。这是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余晖映红,晚霞斑斓,波光闪烁。晚风欢送的归航的渔船,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岸边早已聚集着渔民的亲属,他们翘首伫立。看,船帆,一艘、两艘、三艘…….数不清的渔船进入岸边人们的视线,听,晚风送来了船上渔民欢庆丰收的歌声,岸边的人们心潮激荡,和着船上居民的歌声唱起了丰收渔歌…… ⑤引出课题,介绍《渔舟唱晚》名称的由来。师:这是近代筝演奏家娄树华在1936年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的,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的诗句。“彭蠡”即指的是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5.欣赏动画,分辨音乐结构。
师:下面我们将音乐与画面相结合,体会乐曲所描绘的夕阳西下,渔夫载歌归舟的优美意境。听一听乐曲是由几部分构成的? 全曲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1)师:现在请大家分段欣赏。先听《渔舟唱晚》第一部分音频。
(2)运用表情术语来描述第一部分的情绪。(温柔的、安静的、优美的、如歌的、悠扬的,也可选择自己的词语表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随琴视唱歌谱。(出示《渔舟唱晚》第一部分主题谱例)(4)师:同学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段旋律呢?学生讨论。(5)师:这段旋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教师总结:这段旋律音乐用舒缓典雅的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湖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湖光晚景的赞美之情,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渐渐西沉的夕阳,轻拂湖面的涟漪,缓缓移动的帆影和轻声歌唱的渔民。(6)哼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录音模仿古筝的音色,用“咚”音哼唱第一部分的旋律。2.欣赏第二部分。(1)聆听第二部分, 师:如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用表情术语表述第二段的情绪。(热烈的,活泼的,欢乐的)(3)师:从宁静、优美到热烈、活泼,乐曲是如何变化的?(4)跟琴视唱曲谱,并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的大跳和节奏的加快)(5)随乐律动,模仿船夫荡桨归舟的样子,用律动感受八分三连音小分句的音乐形象,如同水波荡漾,跌宕起伏。
(6)教师小结: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和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轻快活泼,描绘了水波荡漾,渔民们摇着桨、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3.欣赏第三部分。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三部分音频并讨论。(出示《渔舟唱晚》第三部分主题谱例)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与前两部分比较,第三部分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可以选用哪些表情术语?速度作出了怎样的变化?描绘了什么样的内容?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音乐结束时音量有何变化?你能想到什么?(2)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第三部分是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随音乐仿佛听到了交织在一起的浪花的飞溅声、摇橹的吱吱声、渔民的歌声和收获后的笑声……,随着音乐的渐慢渐弱,渔民收网归航,湖面上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3)这段音乐采用了筝特有的“花音”奏法,使我们感到声音华丽流畅,韵味十足。以声势伴奏的形式参与第三部分的赏听。
伴奏+律动:2/4xxx~~丨xxx~~丨xxx~~‖(音符用拍手伴奏,花音用模仿律动。)
四、完整欣赏
再次欣赏《渔舟唱晚》.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欣赏的乐曲《渔舟唱晚》,让同学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了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并认识和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筝。希望课后同学们再找一些关于筝的乐曲来欣赏。
第二篇:音乐鉴赏课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课《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潘桥中心学校 潘正容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
古筝、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认识古筝:
师:这是什么乐器?(教师里摆放一架古筝),同学们一定对它充满了好奇,你们想认识它吗?那么,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师: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乐器,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发明了它,后来流行于秦国,有16弦琴和21弦琴两种。
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古筝曲。
三、初听音乐
1、教师弹奏全曲: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2、板书课题,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师:《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中。
3、引导学生为乐曲分段
师:音乐和我们的文章一样,是有乐段的,请大家用心地听一遍,根据乐曲的速度变化来为乐曲分段。
四、分段欣赏
师:这首乐曲分为三大段。为了更好的理解欣赏乐曲,下面我们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教师演奏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并提问:
1、乐曲中的花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第一段,抒情的慢板。以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同时配合左手“吟、揉、按、滑”等装饰技巧,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琶音,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琶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2、听录音,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舟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3、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第二部份,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情调活泼,跌宕起伏,犹如水波荡漾,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相互问候、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把打鱼的乐趣展现得惟妙惟肖。
第三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双劈”,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双劈让你想到了什么?
2、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不断加强,运用右手拇指较有力度的“双劈”,音色既明亮又浑厚,再加上“花指”及“按滑迭用”等古筝特有的各种手法予以辅奏,很好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尾声
教师演奏古筝的“刮奏”技巧,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刮奏”技巧,让你想到了什么?
2、尾声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尾声部分,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用左右手交替刮奏,突出古筝特有的韵味,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紧接之后,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营造出一种余味无穷的氛围,描绘出晚霞里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五、完整欣赏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吧
六、课外拓展
师:听了《渔舟唱晚》,你觉得古筝善于表现哪种类型的乐曲?
师:现当代的古筝演奏家赋予古筝更广阔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现代古筝曲《东海渔歌》,它表现了东海波澜壮阔的美景和渔民们捕鱼是的欢快情景,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古筝气势磅礴、活泼欢跃的另一面吧。
七、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希望大家都去关心它、发现它的美,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用乐器去表现它的美。
第三篇: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执教人:实小 储姗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
2.体会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3.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正确地描述。
2.体验我国民族乐器──筝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古筝
教学过程:
一、师配乐诗朗诵—《山居秋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并提出问题。(播放音乐)问题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同时,你能听出背景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二、介绍古筝(出示幻灯片)
1、筝的命名
2、筝的音域
3、筝的构造
三、师演奏全曲,提出问题 问题2:想象音乐描绘了怎样一副画面?听完后找同学回答。师总结:该曲描绘了古代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划着片片白帆纷纷归航的情景。
四、再次欣赏全曲,提出问题。问题3:全曲可分为几段?(共3段)
五、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画出旋律线。
问题4:谁来描述一下这段音乐表达的内容。(找同学回答)(2)、师生共同分析速度、情绪、意境。(运用音乐表情术语)(3)、出示谱例,学唱旋律。
问题5:这段旋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欣赏第二部分
(1)、师生共同分析速度、情绪、意境。(2)、出示谱例,学唱旋律并找出旋律特点。
4、欣赏第三部分
问题6:边听边想此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哪些声音?音乐结束时音量有何变化?你又能想到什么?听完请同学们讨论。
5、欣赏王中山等人演奏《渔舟唱晚》视频,师生共同朗诵古诗《山居秋暝》,感受此曲意境美。朗诵完,师随着音乐简单介绍此曲通过采用筝特有的花指指法和速度、力度的变化等表达不同出不同的意境和情绪。
六、总结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喜欢上我国民族器乐曲,并去主动欣赏更多的民族器乐曲,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语言。
第四篇:《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 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意境,深化学生对民族乐器丰富表 现力的了解,激发喜爱民乐的情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 古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
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民族乐器—埙,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古筝,首先请同学听一下那首乐曲是用古筝演奏出来的。
【教学意图:初步了解古筝音色,充分想象】
2、认识古筝: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架古筝。(教室里摆放一架古筝),同学们一定对它充满 了好奇,你们想认识它吗?那么,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 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教学意图:通过了解古筝的音色,结构及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师: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被誉为“东方钢琴”,是民乐之首,以优美典雅为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古筝音色清越、高洁、典雅、委婉动听、色彩华丽、富有神韵。轻拂宛如行云流水,重扫势若山崩涛啸。是一种具有独特神韵的独奏乐器,所响之处,烦念尽抛,宁静与松弛由心而生,令人心旷神怡……现在多数演奏的琴为21 弦,它的音域更宽广,表现 力更强。
三、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渔舟唱晚》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师:《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 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 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中。
【教学意图:了解乐曲背景,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引入欣赏
初听,说说听完这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教学意图:初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充分想象】
教师弹奏《渔舟唱晚》
5、分段欣赏 师:同学们分得很好,这首乐曲分为三大段。为了更好的理解欣赏乐曲,下面我 们分段欣赏。
第1部分: 教师演奏通过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演奏第一部分音乐并提问:
1、乐曲中的花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4、出示谱例,让学生哼唱乐曲主旋律,对比加入技巧后的乐曲有什么不同
【教学意图:分段欣赏,分析细节】
师小结:第一段,抒情的慢板。以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同时配合左手 “吟、揉、按、滑”等装饰技巧,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 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2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琶音,然后演奏第二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琶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2、听录音,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舸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3、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教学意图: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通过肢体活 动,活跃课堂气氛】
师小结:第二部份,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 的音调中发展而来。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情调活泼,跌宕 起伏,犹如水波荡漾,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相互问候、乘风破浪前进的 欢乐情绪,把打鱼的乐趣展现得惟妙惟肖。
第3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双劈”,然后演奏第三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双劈让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来模仿拖劈,由慢渐快
2、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4、哼唱这段乐曲开始的主题曲调,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起来唱一唱,观察发 现几个音回旋环绕层层下落,并认识五声音阶。
【教学意图:学生通过模仿,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通过自己演唱发现 五声音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师小结: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不断加强,运用右手拇指较有力度的“双劈”,音色既明亮又浑厚,再加上“花 指”及“按滑迭用”等古筝特有的各种手法予以辅奏,很好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 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尾声
教师展示古筝的“刮奏”技巧,然后演奏尾声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刮奏”技巧,让你想到了什么?
2、尾声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尾声部分,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用右手刮奏,突出古筝 特有的韵味,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紧接之 后,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营造出一种余味无穷的氛围,描绘出晚霞里渔 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5、完整欣赏,教师演奏,出示幻灯片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
【教学意图:再次完整的欣赏,结合画面音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六、总结。
流行音乐如流星一般璀璨夺目;古典音乐,经历了多少个世纪,依旧被人们缅怀与沉浸。”希望同学们在喜欢流行音乐的同时,也要重视古典音乐,多去了解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文化,汲取它们的精髓,去创造更多更美好的音乐作品。
第五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一 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欣赏课中,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 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净胜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这对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是有益的。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具备依附音乐的耳朵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2、介绍民族乐器----古筝。
3、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育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古典音乐,培养学生的中国美、传统美、内涵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
四、教具:
古筝、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
1、(1)听全曲
问:作品的情绪、情景、风格?(2)、再听全曲
问:乐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3)、分段欣赏
问: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
师: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4)、听第二部分旋律
问:第二部分音乐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境?
问: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景?
(5)、听赏第三部分
问: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场面?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描绘了一幅热闹欢腾的景象。
问: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问: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什么心情?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
乐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旋律、情绪、节奏、速度、力度进行比较。
2. 认识古筝:
古筝,又名汉筝,是汉族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
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派,比较代表的为“浙江、山东、河南、客家、潮州”五大流派,到了现代,流派的区别已经很小了,几乎每个流派都兼具各家之长。
师生 共同研究古筝,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出示课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谈谈对古筝的认识。
3、学习作品背景
我们认识并简单了解了筝后,下面我们打开课本。
关于这首曲子到底是由谁创作的,还有很多争论,多说是根据《归去来》这首古曲改编的,是谁改编的也有好几种说法,多说是娄树华在1937年改编的,我们就不去考证了,重要的是这是一首经典的民族音乐。
4、欣赏音乐(约22分)
1、打开课本第13页,看着乐曲的引子和图画,我们可以知道这首曲子有3个主题,觉得有难度的同学也不用担心,一会老师会给出你们主题的提示。好,我们一起出发吧。
主题一:夕阳西下,黄昏来临,美丽的湖面上一片宁静,远处渔舟点点,那是辛劳了一天的渔民正驾舟归来。
主题二:近了,近了,满怀喜悦的渔民鼓着劲儿荡浆摇橹,划破了如镜的湖面,但见浪花四溅,似闻渔歌飞扬。
主题三:夜色渐浓,渔舟泊岸,四周寂静无声,一切又归于平静。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2、一曲听完,让人回味无穷。我知道刚才同学们欣赏音乐的时候,脑海里也一定会浮现出一副自己心中渔舟唱晚的画面。谁能告诉大家自己想到的画面呢?
3、复听:大家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到主题变换的时候,请大家作出手势提示老师。
4、大家在乐曲中都听到了渔舟、湖面或者渔民的什么声音了吗?
(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渔民的歌声、笑声。)
5、好多同学听到了一些声音,大家再认真听一遍,看还能听出什么声音来。
最后学生在《渔舟唱晚》这首乐曲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