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课 春 教案
“春”阅读示范课
一诗、一词、一散文
一、谈话导入
经过整整一冬的沉寂,当阳光再次和煦时,鸟儿宛转、悦耳的啼叫再次唱响时,春天就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今天我们的阅读课就一起来赏析三级阅读资料中与“春”有关的内容。(板书:春)
二、了解诗人
1、首先,我们先认识两位把“春”的佳作带给我们的唐朝文人“杜牧”和“张志和”。
2、谁来我们介绍“杜牧”?
3、谁来为我们介绍“张志和”?
三、感悟诗词
1、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位文人给我们带来的都是诗吗?从哪看出来的?(一诗、一词)
2、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这两首作品,集体读。
3、刚才董老师说今天的赏析都是围绕“春”这一主题,那这两首作品中都有哪些词透露着春的信息呢?
4、生找,汇报。
5、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江南春》这首诗,谁能给我们讲讲诗的意思?
6、生
7、师总结:这是一首风景诗,描写了江南村舍,城郭和寺庙,写足了江南春景。前两句展现千里广阔的背景,莺啼、红绿、有声有色。后两句写南朝留下来的众多楼台都耸立在烟雨之中,突出了寺庙,房舍的庄严、华丽,点缀了水村、山郭,更是一番壮丽的景象。
8、谁来讲讲《渔歌子》的意思呢?
9、生汇报。
10、小结:这首诗中的山水景色给人自然、轻松的感觉。全诗描绘了一派: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碧水清流,一位渔夫头戴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春天的微风细雨中,十分悠然自得。诗中不仅色彩鲜明,并且静景中有动景,无声又衬托有声,把作者和我们都融入了大自然之中。
四、感情朗读
1、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生读,个别读,齐读。
3、能试着背背吗?在脑海中试着画出诗中的景来,逐句解释,背诵。
五、简介朱自清散文《春》
1、写春的名篇佳作特别多当代作家中朱自清的散文《春》也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2、师范读,请大家找找在朱自清用文字描绘的春景中都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呢?
3、师读,生找。
4、汇报。
5、请你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语句,再美美地读一读。
6、请个别生感情朗读。
7、朱自清在文章的最后三段都把“春天”比作了什么?为什么呢?
8、生汇报。
9、“一年之计在于春”也请大家把握这大好的春光,不断学习、不断前进,收获更多的知识。
六、拓展
今天的阅读课就上到这儿,课下请大家把这几篇佳作背熟,有时间还可以再搜集一些春天的诗、词、佳作。板书:
诗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词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散文
春
朱自清 盼春
绘春
草报春
花争春
风唱春
雨润春
人迎春 赞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董立新
2011年4月
第二篇:《春望》 说课 教案
《春望》说课 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春望》是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板块爱国诗中的一首诗歌。该单元是围绕着爱国情怀这一主题来安排教材内容的。本单元总共3篇诗歌,选择了古诗体裁来阐释爱国情怀这一主题,而《春望》这篇是通过我国古代诗歌来展示我国古代伟大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经被叛军安禄山占领,长安城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写下了这首诗歌。
二 教学目标
既然是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来表现爱国情怀这这一主题,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抓住“诗歌”和“爱国”者两个重点来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体会古诗的韵律,领略古诗的音韵美,凝练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2,过程与方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1个课时 三 教法和学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习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积淀,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觉得应充分的贯彻老师作为辅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师主要还是要通过讲授的方法来行课引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的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诵读和讨论来学习这首诗歌,来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杜甫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诗人,所以我觉得在导入这个环节选择介绍作者来导进课文。一方面,先让学生说出现在他们对杜甫的一些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积累文学常识,而且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情况,再者课堂一开始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得课堂能够融洽些,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的内容作总结和补充,提出学生要掌握的文学常识,并且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点来引入正课,而这个要点自然是要抓住爱国情感这个点来过渡到正课。2,诗歌讲解
诗歌的讲解评析是课堂的主题部分,在这个部分我想不仅要讲解诗歌也要教会学生怎样的分析诗歌和记忆诗歌。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个线索来分析这首诗歌,而在这里我想抓住情感这个线索来分析,在了解学习完字词后先让学生尝试朗诵一下这首诗歌,当然这时学生还没能很好的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这首诗歌了,由此正式进入诗歌。所在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几个部分。
(1)了解字词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等解决生字词: 抵:值 浑:简直 胜:承受 簪:zān(2)初读诗歌及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出把握诗歌情感这个线索。
(3)分析讲解诗歌
A.学生先结合课下的注解以及小组的讨论尝试翻译下诗歌。
B.请一为同学翻译下诗歌的首联和颔联
C.讲解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确定首联和颔联的联系,首联:一幅国破后的衰败凄凉的画面
颔联:以“花”“鸟”作为主体的观画伤情。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分析诗歌的诗歌可将这一思想贯彻在分析中,首联是勾勒出了一幅衰败的景象,通过和学生一起的分析出这幅画面,而紧接的颔联我们可看到“花”“鸟”两个物象说到“花溅泪”“鸟惊心”那么就可由此提出问题:花为何溅泪,鸟又是为何惊心?这样两联的联系也就确立了。
所以在这里主要的提问有:1,首联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花为何而溅泪,鸟又是为何而惊心?
D.分析完两联之后可让学生朗诵首联,朗诵时可在脑海中勾勒出刚才的分析出的画面,然后再由勾勒的画面尝试背诵这两联。
E.请学生翻译诗歌的颈联和尾联
F.讲解颈联和颔联,确定这两句的联系。颈联:国家战乱,思念家人 尾联:一个频频搔头的白发老人的形象,颈联的结果。“白头搔更短”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残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为连接点建立两联之间的联系。
主要的提问设计:1,为什么会“家书抵万金”;体现了什么?2,为什么会“白豆搔更短”?
G.学生根据两联之间的联系朗诵颈联和尾联,脑海中浮现一个频频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后再由这个老人形象老尝试背诵这两联。
H.根据刚才的分析,尝试背诵全诗。(4)探究感悟
A,分析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讲解互文修辞手法。
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两个部分,看似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情。
诗句理解:由于为国事担忧,为离别感到遗憾,花儿也不禁落泪,鸟儿也为此惊魂。
B,分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典型的爱国人物形象。
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的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5)课堂总结
1,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感)的诗歌,他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充满了怎样的情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来诵读这首诗歌?
2,本诗歌的名句是哪句,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根据脑海中的画面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6)课后练习: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现爱国情感的诗歌,并对其进行分析,体会是怎样表现爱国情感的。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简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确的反映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板书设计的方面,我选择板书各联描述的主要内容,并使这些内容能够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够浑然一体,而且通过这个板书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而由这幅画面能够背诵出这首诗歌,做到所谓“诗中有画,花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首联:一幅国破的衰败凄凉的图画
↑↓颔联:以“花”“鸟”为主体观画伤情
颈联:国事战乱,思念亲人 ↑↓尾联:一位频频搔首的老人
画→观画
为什么“白头搔更短”
第三篇:春洒 教案参赛课
《春酒》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文章重点语句;
3.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重点语句;
2.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美丽的家乡奇台县素有“中国五都”的美誉,这“五都”分别是:煤都,粮都,龙都,酒都,俪都。其中,酒文化在奇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无数华夏儿女在酒中寄寓着无比丰富的情感。
读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读到他的酒中寄寓的是?(对友人的留恋);
读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我们读到他的酒中寄寓的是?(对人生的感慨);
读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我们读到他的酒中寄寓的是?(对家乡的思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春酒》,来看看她的酒中蕴含着哪些情感。二.举杯识春酒
师:预习检测一:这些生词你会读吗?预习检测二:什么是“春酒”?
(屏显):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在我国,喝春酒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就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记载。三.把盏品春酒
师:我们认识了春酒,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把盏品春酒。
(屏显):请同学们先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思考:文中的“春酒”中蕴含着哪些情感?(学生读完后回答:蕴含着对童年、对母亲、对乡俗乡情的思念。)师:下面,让我们端起琦君这杯酒,走进她的童年,体味她童年的快乐。(屏显):一品春酒,品出童趣。
文中有很多细节以小孩子的心理和口吻,写得很有情趣,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例如:读“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靠、点、舔”这几个动词,寥寥几笔,不仅写出了“我”的童真童趣、活泼可爱,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让我们感受到乡邻之间是如此的亲密和谐、融洽温馨。
总结:读童年,我们感受到她童年的快乐、有趣、无忧无虑,像水波一样荡漾、荡漾、荡漾„„这样的童年怎不叫人怀念?
品味这杯酒,思绪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有一个人,她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作者的脑海中萦绕、萦绕、萦绕„„这个人就是?(母亲)
(屏显):二品春酒,品读母亲。
跳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你会迫不及待地想为母亲拍下哪段小视频?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并为小视频拟一个标题。
总结:读母亲,我们读到一个勤劳能干、热情大方、淳朴善良、仔细有分寸的宠爱我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怎不叫人怀念?
(屏显):三品春酒,品读乡情。
师: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令作者难以忘怀的还有什么呢? 总结:读乡情,我们读到了乡人的淳朴善良、友爱和谐,这样的乡情怎不叫人铭记、铭记、铭记? 四.炮制悟春酒
正因为春酒中承载了作者这么多甜蜜的回忆,所以她虽远在他乡,但如法炮制,自己酿起了春酒,没想到儿子却说?
这一刻,作者的千种感慨、万种语言都化作成一句话,那就是? 作者的千种记忆、万般回味都化作了一种情思,那就是—之情? 齐读:(语调低沉、语速缓慢)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2(屏显):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温州。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我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作者除了对童年、对母亲、对乡情的这种思乡之情外,还有哪些情感?(无奈、苦涩、遗憾)
齐读:(注意重音、拖音)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屏显):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老人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 齐读:读出诚挚、炽热、强烈的思乡之情。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可是叫我到哪儿(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可是叫我到哪儿(到哪儿)去找真正的(真正的)家—醅—呢? 五.深情写春酒
师:读《春酒》,我仿佛看到了馋猫似的琦君靠在乡邻怀里舔八宝酒呢;
读《春酒》,我仿佛看到了__ 的琦君__ __ __;
读《春酒》,我想起了__ __ __; 四.总结
识酒品酒杯杯醇,悟酒写酒处处情。让我们铭记《春酒》,珍视乡情!
第四篇:《万紫千红总是春》诵读课教案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古诗词诵读方法指导课
【设计理念】
1、以“春天”为迁移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导读《春雪》,略读《春兴》。学生在这种“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迁移性拓展中,既开阔了视野,又强化了语文实践。
2、领会诗的意境,教学中采用想象、画图、音乐等方法激发情感,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3、打破串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读。
【教学目标】
1、采用想象、画图、音乐等方法学习《春雪》,反复诵读感受诗中的意境。
2、拓展学习《春兴》感受其意境;并会诵读。
3、以诗引诗,激发学生的情感,诵读关于春天的诗词,感受,展示学生积累的诗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描述的意境“美”。学生课外收集积累有关春天的诗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伴着绵绵细雨,春姑娘向我们走来了,春天多美啊
2、看图。(课件出示:)引入:刚才这些图片美吗?那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同学们可以用上四字词或以前学过的古诗来形容吗?
3、是啊,春姑娘多迷人呀!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诗人用诗来描绘春天,赞美春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的世界,一起去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板书课题:《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古诗词诵读方法指导课
二、经典引读,明确朗诵要求
出示《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提问学生,朗诵古诗有什么要求(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其中,哪
点最难做到(有感情)
(二)提问,要有感情地朗读一首诗,需要深入学习这首诗,(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老
师板书 知诗人,解题意;
通诗句,析诗意
想画面,入诗境;
吟诗文,悟诗情
A知诗人,解题意
1、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韩愈)谁能给大家介绍韩愈?(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2、学生汇报后,教师介绍写作背景: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所以写下这首《春雪》
3、小结学法:A知诗人,解题意
B通诗句,析诗意
1借助教本的注释,解读,我们可以基本读懂这首诗的诗意。
2知名朗读诗意,有不明之处可以提问。
3、小结学法:通诗句,析诗意
C想画面,入诗境
1、师出示图画
2、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讲。师:刚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时,我们又应该怎样读好首诗呢?引导学生想象意境,再根据意境联想诗歌。
3、以各种形式诵读。
4、小结学法:(板书:想画面,入意境)
D吟诗文,悟诗情
1、师引入。
2、配乐诵读:
师过渡:播放乐曲,同学们,听到音乐,你们体会到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其实词配上音乐,那意境更美,请欣赏。配乐朗读
3、小结诵读学法。(板书:吟诗文,悟诗情)
三、拓展诵读
1、出示《春兴》
春 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利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我们四人小组学习朗诵这首诗。
(2)小组集体汇报。多形式读
四、请学生以刚才的学习法自学:教本里其他描写春天的诗歌
五、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六、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句积累下来。
六、板书设计:
朗诵要求古诗学习方法
正确知诗人,解题意
流利通诗句,析诗意
有感情想画面,入意境
吟诗文,悟诗情
第五篇:2014年春期教研课教案
2014年春期教研课教案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一次教案
执教谢学红
2014.4.7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数学第八册52—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小数的数位增加的情况下会读、写小数。
2、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小数的数位增加的情况下会读、会写小数。难点:让学生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抢答题:地球上长得最高的动物是?(学生抢答,猜测身高)
2.出示P52的情境图,学生读,教师板书小数
二、探讨新知
1.小数的各部分名称。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回忆整数部分的数位及计数单位
(2)探究整理小数的数位表
ɑ)引导学生学习十分位。PPT
b)小数点右侧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呢?第三位?第四位呢?
C)练习:
小数部分第一位()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面第四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左面第二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
3.读数
(1)出示例2(同桌互相试读)
(2)教师板书3.5、0.58、41.47引导学生板书汇报
(3)练习读小数p53做一做(PPT)
(4)学生尝试总结读法。教师板书课题“小数的读法”
(5)PPT总结小数的读法
4.写数
(1)出示例3,指名朗读,教师板书这四个小数
(2)理解例3,学生谈感受。教师渗透环保教育学生爱我们的地球,爱我们的家
(3)学生尝试写出例3中的小数,指名板书汇报,全班共同订正
(4)学生尝试总结小数的写法教师板书课题“写法”
(5)PPT总结小数写法
(6)写小数的练习P54做一做(PPT)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 ppt出示答案,共同订正
三、巩固、拓展练习(ppt出示习题)
1.读数练习p56——6
2.写数练习p56——7(读、写共同订正)
3.判断(共同判断并改正)
4.p55——5说出各数中的“2”表示的意思
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整数小数
部分部分
1.83.5读作:三点五一点四写作:1.4 15.630.58读作:零点五八五点八写作:5.8小数点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零点零九写作:0.09零点八八写作: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