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到现代“综合性学习”
从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到现代“综合性学习”
邢春
【摘 要】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倡导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现代课程“综合性学习”有一些相似之处。本文从两者的比较分析中管窥跨跃近百年的教育思潮的兴衰更替与回环往复,探寻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问题。
【关键词】教学设计法,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
西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自清末民初开始进入我国。尽管很多是舶来品,是从日本转手进来,但其对中国教育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长久而剧烈的。其中能够引进并付诸实验的教学方法,有道尔顿制、智力测验法、内特卡制和德可罗利教学法等。本文拟讨论的是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与现代“综合性学习”的关系问题,希望从中管窥过去流行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与现代教育的渊源,讨论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问题。
一、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意义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今译基尔帕特里克)于1918年创立“设计教学法”。其主要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废除班级授课制,摒弃传统的教科书,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确定学习目的,设计学习内容,通过自行设计及操作,获得有关知识与技能。按照克伯屈的概括设计活动可分为建造设计、欣赏设计、问题研究、技能练习等四种类型。教师的主要任务在激励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选择在设计中所需要的材料,其一般的操作程序为:确定目的、制订计划、实施完成、检查评价。
我们可以看到,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跟现代教育理念有诸多契合之处。其一,学生是主体。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这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颠覆,当然也是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承继,与杜威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相呼应,其影响直达现代教育。
其二,反对分科教学。尽管现代教育是以细分学科为前提的,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时代,知识呈几何级爆炸式增长,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愈演愈烈,像古人那样成为通才已无可能。但从另一角度看,我们也无所适从,无论学多少学科的知识,也总是不足的。分科教学也很难奏效。我们现在热议的取消高中文理分科问题,也许其渊源早就存在于此。
其三,反对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工业文明在教育上的集中体现,为大规模高效率培养人才而设。克伯屈主张围绕中心作业,自由选班上课。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其积极面在于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消极面在于打乱了正常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完备系统的知识体系构建。但是,它对我们长时间恒定不变的教学形态的反动,意义深远。
其四,重视能力发展。重知识还是重能力,一直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必须回应的问题。克伯屈在摒弃传统教学的知识本位的同时,着力于构建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和能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其五,讲究教学设计。克伯屈最重要的思想是对教学的设计,或曰“设计式的各种教学”;而且,这种教学设计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注重教,不注重学,只注重知识训练,不注重能力培养。恰恰相反,“设计教学法”有目标、有计划、有任务、有过程、有评价,与现代教学设计甚为相似。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上世纪20年代初传入中国。1921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七届年会议决《推行小学设计教学法案》,1927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克伯屈到上海、北京等地作演讲,宣传“设计教学法”,南京高师附小成为全国“设计教学法”的实验中心。
“设计教学法”在中国的实验有两种形式:其一是以作业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破除学科界限,围绕中心作业展开教学。其二是“设计式的各种教学”,以各科为基点,设计教学。这些实验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其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在于它打乱了正常的教学体系,忽视了学生必备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效率低下,尤其是跟当时中国的现实脱节,30年代后,这种教学法由式微而沉寂了。
二、“综合性学习”对“设计教学法”的承继与发展
在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以后,《国家课程标准》中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之外,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其目的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我们可以以中学第三(5—6年级)、四(7—9)学段为例,考察一下“综合性学习”对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的承继与发展情况。
第三学段(5—6年级)综合性学习目标: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5-6'CLA'2.2.3.5.1)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5-6'CLA'2.2.3.5.2)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5-6'CLA'2.2.3.5.3)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5-6'CLA'2.2.3.5.4)第四学段(7—9年级)综合性学习目标: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7-9'CLA'2.2.4.5.1)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7-9'CLA'2.2.4.5.2)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7-9'CLA'2.2.4.5.3)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7-9'CLA'2.2.4.5.4)
在教学建议中,也有“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提法,其中对综合性学习的建议是“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对比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明显进步之处在于:
第一,“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是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之外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而不像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取消其他知识、能力的教学,唯有此一种教学活动,导致教学内容的零碎、虚化,学习能力丧失土壤根本,教学效果没有落脚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性学习”摆正了位置,丰富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是对克伯屈“设计教育法”的矫正和发展。第二,“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这些与“设计教学法”大同小异。但是“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比“设计教学法”更讲成效。不过,在“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等旗号之下,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重活动形式,忽视活动成效;重视活动开设,忽视活动管理。其结果是为活动而活动,为“综合性学习”而“综合性学习”。
第三,“综合性学习”跟“设计教学法”一样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但是“综合性学习”并不反对分科学习,排斥分科学习,只是把“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作为分科教学的一种补充、拓展和整合,这是一个进步。而“设计教学法”是要替代分科教学,这种做法,不仅上世纪20-30年代行不通,到今天也还是行不通的。但是,我们还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就是把“综合性学习”当成学科的知识教学来进行传统式的讲授式教学,不整合、不实践、不探究,那是走另一个极端。
第四,语文课的“综合性学习”,学习目标是明确的,虽然形式多样,但最终落脚于语文学习,即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养成这样的目标上来。“设计教学法”失诸目标散乱,往往是为活动而活动,即使围绕中心作业的教学,也往往目标分散,无从落实与检验。所以,“综合性学习”一定要评价,在“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同时,还一定要有学科视角的评价,这才是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
综上所述,从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到现代“综合性学习”,其价值取向在继承中有变化有发展,那就是重视学生主体的表现和发展,重视学生多方面知识的整合与多种能力的发展;从方法论上讲,从主张一种教学法替代其他教学法,到多种教学法的相互丰富、补充;如此种种,应该说,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行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我们千万不能自以为是地作简单判断,而应该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尝试,以使我们的教育既有厚重历史的承继积淀,又有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的务实前瞻;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唯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发展。
--------
参考文献
[1] 国家课程标准 [2](美)威廉·H·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3] 赵志伟.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纲要)
第二篇: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借鉴与启示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借鉴与启示
来源: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6月
【摘要】克伯屈设计教学法曾在我国教育界风行一时,对我国教育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在介绍设计教学法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设计教学法对当时我国教育的影响,以期对我国当前时间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点滴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启示
教学方法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任何一场教育改革都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变革。20世纪上半叶,我国曾在美国进步卞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开展过一场以儿童为木的教育改革运动。其中,设计教学法影响甚远。在我国21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反思设计教学法在我国当时的成败得失,对于推动我国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设计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著名人物克伯屈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设计。克伯屈认为设计教学法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这一方法中,学生自主决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自我实施学习活动,从自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法主张摈弃以教科书为教材的传统做法,打破学科界限,从实际生活中获取学习材料,实行以问题为主的单元学习。
克伯屈认为,根据教学活动的目的、内容、性质的不同,设计教学法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生产者的设计,也称为建造设计,这种设计是以实现一个观念、思想或计划为主要目的,如建造房屋、制作工具等;一是消费者的设计,也称为欣赏性的设计,其中主要的目的是欣赏,例如听一段交响乐、欣赏芭蕾舞等;二是问题设计,主要是解决某种理智上的困难和障碍,例如思考人为什么不能飞上大;四是练习设计,目的是达到某项任务或获得某种程度的技能、知识,例如学习阅读、拼写等。克伯屈认为.这四种设计的分类并不是固定的,一个具体的学习单元经常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计。在这四种类型的设计中,生产者的设计最为重要,因为它既能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又同成年人的实际生活相类似,因而既代表儿童的生活又是生活的最好准备。以上四种类型的设计有时是相互重叠的,例如生产者的设计就与问题设计相似。除上述四类外,还有按学生人数分类的个别设计和团体设计;按学科分类的分科设计、分系设计以及棍合设计等。
作为杜威的学生,克伯屈设计教学法思想的形成,深受杜“思维五步法”的影响。杜威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为五个步骤:发现要解决的疑难问题;确定疑难之所在及其性质;提出假设;对假设进行推断;检验假设。克伯屈从杜威的嗯维五步法”中引出了他的设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1)决定目的,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生活需要,提出学习目的;(2)拟订计划,即制定出实现这个目的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是设计教学法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3)实行计划,即学生运用材料,在实际活动中完成计划;(4)评定结果,即对该项工作的学习结果进行评定。这四个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境从任何一个步骤开始。由此可见,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基木上与杜威的“思维五步法”的五个步骤相一致。即两者都注重激发学生动机,明确目的,通过活动来验证假设。
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1.当时我国试验设计教学法的概况
设计教学法是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的。当时国内最早介绍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的当属俞子夷先生。1914年,俞子夷先生在美国考察归国后,将当时美国盛行的进步主义的一些做法运用到我国学校,在江苏一师附小初年级进行了“联络教材”的改革实验,打破了各科教材的界限,将音乐课教学与儿童游戏结合起来进行,手工课也“联络”其他课程展开,强调儿童自己动手,在校园里设置自然角,养一些虫、鱼、鳅蚌供儿童观察等等。i[i][1]这一变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参观者一时络绎不绝。1919年杜威来华,更加推动了设计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由此我国开始了正式研究和实验设计教学法的历程。1920年沈百英在江苏一师附小一年级进行设计教学法实验。1921年一1923年是中国试行设计教学法的全盛时期。1921年10月,第七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雏行小学校设计教学法案”,内称:“按近今教育先进国对于小学实施设计教学法,教材教法纯取活动的,准儿童心理发达之程序,取社会环境接触之事物,因势利导,以发展其固有之木能,学者既绕兴味,教者亦无扦格,法良意美,无逾于此;现在吾国试用其法者,浅见成绩,宜指定各省区师范学校将设计教学法加以研究,并由师范附属小学先行实施,作为模范,仿效,教学良法,可逐渐推及全国。”ii[ii][2]国内对设计教学法进行试验的同时,教育界也对设计教学法进行理论的探索,出现了大量介绍设计教学法的论文、专著等。据统计,仅从1921年到1924年,国人撰著的有关设计教学法的有关专著就有13种,论文达118篇。iii[iii][3]可以说,设计教学法在当时的中国风靡一时。但到了1924年后,由于设计教学法自身理论上的偏颇给中国教育带来的问题及其当时国内时事状况,设计教学法陷入了低潮。1927年,克伯屈来华演讲,促进了20世纪30年代设计教学法在中国的再度复兴。
2.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当时中国的积极影响
设计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已经超越了教学方法的外显层而,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课程理念的更新、一种教育思想的升华。设计教学法在当时中国的试行,是对当时影响中国的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突破。设计教学法主张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强调实际有用的知识的学习,冲
击了当时学校教育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模式,这给当时僵化的学校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内,而是将大量实际有用的知识引入课堂.引入教科书中。设计教学法卞张重视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重视儿童的兴趣爱好,强调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促使当时中国教育者们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重视、把教学重心由教师转向儿童、改正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等方而开始进行探索。设计教学法在中国的试验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促使当时我国教育界的一场改革,正如康绍言所说,“此法出后,教授上起一大变革:向之以教科为本位,化教科为动作矣;向之以编制三段、五段之教案,输入预备之材料为正规者,今改为以配置适当环境,唤起欲得反应为能事矣;向之以教师之机能为教授者,今乃教师之机能为指导矣。”iv[iv][4]
3.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当时中国的消极影响
设计教学法给当时中国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当时中国的教育带来一定的负而影响。
设计教学法注重儿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从儿童的兴趣出发。然而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走向了另一个误区。当时试验设计教学法的学校在教学中流于放任,作为一个试验设计教学法的直接参与者沈百英回忆说:役有上课、下课,也没有课内、课外,也不分科目。似乎很原始,像没有学校的样子。进入课堂,我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今后你要学什么,就学什么,你们要学什么,我就教什么。”v[v][5]这种当时一味地尊重儿童兴趣的做法,导致教学无目的性,违背了教学的规律,导致当时中国教学的盲目性、棍乱性。
设计教学法主张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反对单纯的课堂教学,然而当时该教学方法在中国试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天天在那开什么庆祝会、展览会、贺新年、做生日等等”vi[vi][6]的情况,导致学生读书不能成诵,别字太多,算法又缓慢又错误”等不良教学后果。在设计教学法中,这种忽视系统知识、只一味地重视活动的做法,致使当时学校的学生难以获得全而发展,在学习上缺乏基木功的训练,学生的进一步提高也受到了限制。
三、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我国当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借鉴与启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同时也是课改的难点。虽然在时间上迟于设计教学法在中国的实施,但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都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主张通过活动来教学,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地位,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等等。
设计教学法虽然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然而关于设计教学法在当时我国试验的成败得失的反思,对于推动我国今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活动,反对单纯的课堂教学,然而在实施过程却出现在自主性、实践性等漂亮词藻的掩盖下放任自流,只重视学生的“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导致综合实践活动只为活动而
活动,而不是为学习而活动的不良后果。这实际上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活动”一词的误解。没有学习目的的活动,无外乎是自由、散漫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活动,是指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的、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为综合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它不同于学科教学中的活动,也不同于课外活动中的活动,更不同于那种玩玩跳跳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活动是同学生的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来学习,活动只是学习的途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第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敏锐地观察学生的活动、运用灵活的思想和应变的能力去做好指导工作的能力。这种高要求对于当时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养成的。师资力量的匮乏是导致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后来在当时中国难以试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而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有效培训成为推动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当务之急。有关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该给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以支持,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的培养,努力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化的教师。这种专业化的教师,可以带动整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同时,应该加强在职教师的进修,开展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从理论上讲,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面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都应该学习、理解、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课程实施方式等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第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在当时中国试行时,卞张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通过活动来进行,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没有处理好设计教学法主张的活动教学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目前为了更好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就要正确处理好它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排斥学科课程,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作学科课程来上,也不能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代替学科课程,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学科课程仍然是占卞导地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美)威廉·H·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课程教材研究所.活动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4]张华.设计本位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5]张传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几点反思团.教育科学研究,2004,(1).[6]郭元祥,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索质教育大参考,2006,(10)
第三篇:我们从伯南克这两日的讲话中了解到什么
我们从伯南克这两日的讲话中了解到什么
外汇通7月19日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Bernanke)向市场发出了这样一个信息,即美联储倾向于今年晚些时候缩减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了。
康百士银行(BBVACompass)首席经济学家NathanielKarp表示,“美联储的底线是: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时间表将保持不变,今年晚些时候将公布缩减QE。”
分析师称,伯南克向市场提供的药物上涂满了糖。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首席美国经济学家VincentReinhardt表示,“美联储倾尽全力,给药物制作了鸽派味道浓厚的包装。”
在伯南克发表证词的过程中,股市攀升,债市也继续从近期的抛售中恢复健康。Reinhardt称,市场对于伯南克讲话反应平淡的部分原因为美联储重复传递信息。
Reinhardt认为,“美联储倾向于维持宽松政策很长一段时间,但没有看到增加宽松规模的需求,因此他们想要看到缩减QE。除非美联储的计划偏离轨道,否则其将于9月缩减购债。”
今年二季度的经济动能有点疲软,目前对二季度GDP增速的预估为接近1%,而一季度GDP增长1.8%。
但是,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首席美国经济学家JosephLavorgna指出,“政策制定者在九月会议之前,将观察许多经济数据,包括两次非农就业报告,因此二季度GDP数据未必决定QE命运。”
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今年将缩减QE。
IHS环球透视(IHSGlobalInsight)的PaulEdelstein认为,伯南克意在平衡鸽派和鹰派评论,而且他坚持其做出的有60%的概率美联储将到2014年初才缩减QE的预测。
Edelstein补充道,今年剩余时间里失业率很可能仍旧徘徊在目前的7.6%的水平附近。如果真是这样,美联储还需要等一等。
多空双方各有支撑
“伯南克最新讲话并没有太多新内容,但其传递出一个最大的信息就是灵活。”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师谢栋铭昨日说,对于市场来说,不论是看空还是看多,基本都能在伯南克的讲话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伯南克显然为自己预留了许多操作空间。
一家外资大行外汇交易主管昨日也对记者说,伯南克最新言论意在避免出现今年6月他讲话后市场大波动的情况,希望能够稳定市场。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全球外汇策略主管米图昨日亦表示,伯南克讲话并未透露出更新内容,但意图持续稳定市场信心。
退出QE政策仍是市场关注焦点 周三晚间伯南克讲话前后,外汇市场陷入窄幅震荡。首先在伯南克温和论调下一度遭到抛售,随后市场又重新买入美元,至收盘基本保持不变。美国国债价格一度攀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2.5%下方。
昨日亚市盘中,美元指数延续隔夜升势,逼近83关口,盘中非美货币全线走低。市场人士认为,短期内,美元对主要货币仍会保持在交易区间。83.50或为美元指数的重要阻力位,下方支撑在82.35/82.28。
美联储的退出QE政策依然为市场关注焦点。米图表示,伯南克最新表态与之前有关“今年晚些时间减购国债计划”的立场保持一致,这极有可能在今年9月份发生。
对于周四晚间伯南克讲话,市场人士表示,去年伯南克在美国参众两院陈述时就曾表态不
一、愚弄过市场,因此市场仍将维持紧张状态。
第四篇:《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精)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法分析: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故事激趣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启发谈话法,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法,情境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问题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教学目标: 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学准备: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教学过程:
一、师生相互问候。复习并导入课题
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速了生活节奏,必然会反映到视觉艺术领域。回顾
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 品《浴女》引出一段视频《刘海粟——人体**》,老 师利用多媒体补充了一些知识讲解,在新文化运动中
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那么美术是怎样从传统到现代的呢?刘海粟作品欣赏 学生看后很惊奇,展开了思考, 与此同时,采用人体模特教学 正是“西画东渐”现象的一种体 现,什么是西画?有哪些留洋的 画家? 讨论回答。
师(小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 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 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二、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步骤一,幻 灯片展示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设疑:“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想到了 什么?”生:“嗯,毛主席的诗词”“ 《沁园春 雪》” 师:“那,让我们齐 声朗诵这首词吧!”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
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步骤二: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附背景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师: “同学们分组描述画面情节,画家对人物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用笔墨表现出人物素描形象,既形象,又传神。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 ” 生:线条、明暗……,民族风格;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民族危难……
师:阅读课文完成P42思考与交流,学生: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师(小结:我们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
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骤三: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
师:多媒体展示 《血衣》、《父亲》 20世纪里,油画在中国得到迅猛发 展,体现了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油画
(罗中立《父亲》学生再熟悉不过了, 请同学有感情的评述,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 印象。师(过度:美国乔治大学教授, 著名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门提出的 美术鉴赏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叙述、形 式分析、解释、评价。王式廓《血衣》
个案分析,从“看到什么”—“哪些艺术语言”—“为什么这样画”—“有什
么价值”进行鉴赏分析。结合我发给学生的课外知识链接,鉴赏王式廓的画,现
个性,发挥创意进行 描述、分析、解
释、评价学生分组交流。师:描述:在画 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拿着一件衣服,所有人都把目 光投向他。(学生的答案很多,但方向是对的
。主要是简练不够,还没有学会整体的看。师:分析:画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呢? 人物的形,动态、眉眼、表情、衣着、光线(学生用很有个性的语言,来描述了这张画 解释:画家为什么这样画呢?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一大批画家试图以新的形式与语言来革新 中国传统绘画,中国民间美术、传统绘画与西方 的形式和构图意识结合起来。(学生提到了画家 的独特个性和观赏效果
评价:它有什么艺术价值吗? 充分体现了画家综合中国古代绘画和西方近现代绘画的视觉经验的特色,是其盛期中的重要作品,对20世纪后期一些画家很有启发。
生(拓展训练:学生尝试个案分析《太湖鹅群》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师生做了点评。
步骤四: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导出学生喜爱的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三、归纳总结
中国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 绘画技巧和形式上借鉴西方的写 实主义,内容上更多地反映现实 生活,不是传统的花鸟、山水题
材,在中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中 ,中国美术正融入世界艺术潮流, 并显示民族的、时代的特色和个性特征,也正是你们新一代的力量继承和创新,将美术发扬光大!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第五篇: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_到民间采风去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借“采风”关注家乡、思考家乡、欣赏家乡、热爱家乡。2.培养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方法的能力。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一:
农村的民间文化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许许多多的风物、河流、古建筑、历史人物都附着美妙的传说,饱经风霜的老人普普通通的话语里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农村那美丽的田园风光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民风民俗乡音乡情是历代不朽的绝唱;那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茫的谚语警句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农家子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我们一起到民间去采风。
导入二:
近期,我们走村串巷,流连于乡村的田野风光,穿行于古老而优秀的民间文化之中,开展了“民间采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今天,各个小队来进行成果展示和活动汇报。
课堂实录
一、前期活动 【设计意图:分小组整理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文化,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1.搜集并了解一些民风民俗民间文化。
2.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
3.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妙手加工,独放异彩
【设计意图:收集整理乡村民间故事的情况,从中了解民间文化。】 由民间故事收集小组介绍收集整理乡村民间故事的情况。1.介绍小队组建过程、收集整理及制作手抄报的整个过程。2.给大家讲二至三个自己收集整理的优秀的民间故事。3.介绍手抄报整体设计及艺术加工。4.介绍收集民间故事的经验和感受。
三、谚语警句,寓理其中
【设计意图:收集整理乡村民间谚语警句的情况,感受蕴含的深刻哲理,从中了解民间文化。】
由谚语警句小组汇报收集谚语警句格言的情况。
组长介绍收集资料的方法、组员简要汇报各自收集的内容以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谚语警句或采集中最感动的一件事;全组制定电子演示文稿,展示制作成员。
四、剪刀生花,美化生活
【设计意图:收集整理乡村民间剪纸情况,从中了解民间文化。】 民间剪纸艺术欣赏组出示成果展示版,并当场演示简单的剪纸工艺。
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屋里院内都要进行装饰,窗户上贴得花蓬蓬、门画楹联红彤彤,色鲜花艳,迎风飘拂的五彩门笺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五、乡村风情,乐而忘返 【设计意图:收集整理乡村风情的情况,从中了解民间文化。】 乡村风情小组介绍“乡村风情”录相片的制作情况。1.介绍小队组建过程及外景拍摄活动情况。2.播放中解说自拍的乡村风光景点录相“乡村风情”。3.出示展板,介绍展板上的景点照片及特点。
焦作山水美不胜收,云台山水天下独绝。焦作近几年的山水旅游让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变得更靓更丽,也让焦作人的生活更美更甜。不必说奇妙无比的神农山,美仑美奂的青天河;不必说奇绝险峻的青龙峡谷,也不必说走向世界的云台山水……来到小小的李万乡村,领略一番这里的乡村风情,也会让你流恋忘返。
位于塔南路腰部地带的李万乡,在创建山水旅游城市中,借助她特有地理和区位优势,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江南水乡。这时有鱼米水乡的阵阵蛙鸣,也有碧波万顷映日荷塘,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在这里不再是幻想,飘然欲仙的花之君子更让心驰神往,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 故事久久难以忘怀……
主持人:走出三味书屋,来到生活的百草园,我们发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是一棵永远不老的常青树,这棵树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精华,这棵常青树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时代之水去浇灌……
五、归纳延伸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民间文化,畅谈收获与感受。】
那么,在这一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用凝练的笔墨写出你的收获并在班内展示交流。
学生感悟1:我发现,我成功,我创造,我快乐
第一次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了这么多的文化和艺术,第一次感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想想灵泉陂那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仍声如洪钟地给我们讲述灵泉的传说,灵泉寺的来历,灵泉寺蕴育的历史和文化,真让人感动。再想想,我们为了让这个美丽的故事,我们几易其稿,将故事讲给父母听,讲给老人听,直到人人满意为止。我们编印的手抄报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可,其间流下了多少心血和泪水,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史娟)学生感悟2: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
看到中央电视台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总幻想将来自己也能走进中央电视台。这次我们拍摄的10分钟的镜头,10个人整整用了两周时间,其间矛盾、困惑、泪水,真的是爱恨交织。制作电视节目,最重要的是合作,难怪中央电视台经常播放这个广告: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张豆)
收获3:采风如同蜜蜂酿蜜,不仅要付出辛劳,而且要付出智慧。工作是辛苦的,同时又是快乐的。
收获4:整理材料不仅训练表达力,还培养了想象力; 收获5:蕴于生活中的美要我们亲自去挖掘。
课堂小结
一个乡村会有多少民间文化?同学们带着好奇与疑惑到民间采风,在名不见经传的剪纸艺人精湛的技艺面前叹为观止,面对那些大字不识几个却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出一串一串优美动听的故事的老人面前全身心地折服,在美丽的乡村风光面前流连忘返……于是,我们深深地爱上了民间文化。一张张散发着墨香的小报,一幅幅剪纸艺术展版,一个个简单的电子演示文稿,同学们平生第一次像电视工作者那样选景、拍摄、解说……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探索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在活动中激发了热爱家乡的炽热情感。
课后习题
“到民间采风去”这一综合性实践活动还有哪些值得搜集、探讨的话题?请分条列出并与同学们研究探讨。
板书
到民间采风去 妙手加工,独放异彩 谚语警句,寓理其中 剪刀生花,美化生活 乡村风情,乐而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