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数的整除复习课》有感

时间:2019-05-13 00:4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数的整除复习课》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数的整除复习课》有感》。

第一篇: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数的整除复习课》有感

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数的整除复习课》有感

这阶段的我也正处于六年级的总复习阶段,面对纷繁的知识点,如何有效复习一直是我思考的一大点。在听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的整除复习课》一课后,感触挺大的,现在把听后的点滴思考或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一节非常朴实的课,吴老师没有用课件,用的只是几张小纸片。小纸片上写了“整除”、“公倍数”“公约数”、“质数”、“约数”“合数”、“互质数”“奇数”、“偶数”等等,凡是有关整除中的概念,吴老师全部用纸片呈现出来,并将这些纸片凌乱地粘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整理,再集体汇报交流,集体汇报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出分类或整理的依据。课堂中,吴老师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创设出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投身探究学习中。我们知道,复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在复习中吴老师没有用讲代替学生的学,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二、让知识增长与能力培养同行。在复习课中,我们总以为是旧知的复习与巩固,就常以讲练为主进行,却常常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本节课中,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与学,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知识和能力二者之间的密切相联性,也充分感受到学生知识的存在与增长,都是其学习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系统整理应是复习课的主线索。吴老师以“整除”这一概念为基本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相关概念(质数、互质数、倍数、因数等)的内涵和处延,即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以达使学生把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第二篇:浅析吴正宪老师《复习课——数的整除性》

09级小学教育数学(2)

第五组

第四次教法作业

浅析吴宗宪老师《复习课——数的整除性》

关键字:教学目标、学习理论、教学过程、作用

摘要: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吴老师的可进行分析和学习,以《复习课——数的整除性》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有助于我们数学教师成长,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数的整除性》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的整除及其有关的概念,形成相关的知识链。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亲历知识点及相关例子的收集、归类及概念的梳理、应用等过程,培养归纳整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收获的成功感。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自身的美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可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主要概念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理解,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易混淆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

华罗庚曾说过:唯一推动自己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也是最便于自学的科学。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而讲解法是一种单向性的信息交流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听讲的学生很难干预教师传递知识的性质、速率和数量,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从课程的性质来谈,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它主要目的就是要及时查漏补缺,更正以前不正确的认知,若采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解式教学法的话,容易使学生很快就对这堂课失去了兴趣,就会存在一种已经学过,没多大意义的心理。复习课就在于巩固以前学的知识,再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上这样的课,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吴正宪老师老师采用了“启发式谈话法”,通过师生双方的及时交流,灵活的操作,重新建立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意在复习以前听学的 1

09级小学教育数学(2)

第五组

第四次教法作业

知识,将这些已有的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老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从而自主的学习,而非被动的学习。从课程的内容来看,“数的整除”这一章,包涵了,整除、约数、倍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互质、分解质因数、质因数等,概念繁多,散乱,容易混淆,容易给学生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困难,使复习枯燥,了无生趣,但吴老师首先树立了学生的主体观和主动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最终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将看似杂乱无章的一堆概念,梳理清楚,形成知识结构图。

借助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吴正宪老师“数的整除”复习课的分析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客观现实(刺激)的认知,获得意义和联系,形成认知结构(反应)的过程。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数学就是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结构,在脑中能够建立相应的知识编码。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把学科看成一刻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吴老师的课堂设计,首先,将正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建立知识结构图,其次,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由个人过去的知识、经验和观念,把新的学习内容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即,将知识同化,顺应,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即通过,主动尝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探索、获得初步体验→合作交流:把自己的理解或探索过程中的困难告诉同伴或老师,同时理解他人的想法(质疑和解释)→及时调整:从交流中获得启发,调整自己的思路或认识→总结反思:学会了什么(知识与技能)/怎么学会的(过程与方法)/有哪些收获(情感与态度),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吴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在《数的整除性》这一节复习课中,吴老师首先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学习方式,是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改变,而让学生们自己利用个人知识解决理顺一堆有关数的整除性的概念,吴老师从知识的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吴老师在不仅组织学生们学习了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组织发展了班级亚文化,如集体意识、学会宽容理解、学会与人沟

09级小学教育数学(2)

第五组

第四次教法作业

通等等。在这节课中,吴老师一直站在了讲台下面,通过提问、总结同学的发言、甚至是递话筒这些细节,去促进了学生思考,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堂里有条有理的进行下去。吴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是今天的教育教学领域的典范,也正是吴老师的促进,使这节课同时存在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承载的法定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学生的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新局面。

举以下课堂实录为例

现在呢,老师有两种学习方法来帮助大家更好的梳理掌握数的整除性这一章的知识,学习方法一:吴老师今天就站在这儿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讲给你们听;学习方法二:吴老师且慢,让我们自己分小组试试,说不定我们自己就能找出一组组有关系的概念呢!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们选择哪组学习方法呢?

不求全,能找一组找一组,能找两组找两组,真的不求全,说不定待会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大家会有新的收获。、、、、别你自己觉得,你们俩!谁能帮忙解决这事儿?

我建议把掌声送给这个很善于观察学习的孩子。

这些话语看似平淡,但却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文化。虽然这对本单元概念的意义建构没有直接作用,但是学生收获的却是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的做人的道理。吴老师的课堂,之所以会让人轻松愉快,就是因为她的课堂随处都播种着这种班级亚文化。

其次吴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在整堂课中,对数的整除性的复习,不再只是传统的以完成“教”为核心展开,而组要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由此才构成了这种师生互动、合作、共同参与的和谐局面。吴老师,在这堂课里是中介和桥梁的作用,把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所以整堂课,是学生在课堂上“跑上跑下”。

举以下课堂实例来说:

生1:整数它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

师:整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为什么啊?大家一定要追问!

生1:我们组觉得,整数包含了奇数和偶数,奇数就是不能被2整除的,偶 3

09级小学教育数学(2)

第五组

第四次教法作业

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

师:又补充吗? 生2:没有了。

师:觉得她说的怎么样? 生2:还可以!

师:很好啊,这二位的意思就是说,自然数中按照奇偶性来分就只能分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那你说说你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生2:是按照能不能被2整除。

师:也就是说,能被2整除的是——,不能被2整除的是——,二位找的根据的不错,配合得也很好,我建议第一次掌声,送给他们。是一组了,还有其他组来吗?

其实,吴老师整堂课就是采用的启发式谈话法的教学方式,大致的模式是:让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让学生追问缘由—学生解答—教师复述(补充和强调)—同伴补充及评价—再反问缘由(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再回答—教师小结(复述及评价)—请下一组。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再恰当的时候指引和点拨了学生,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吴老师的课堂留给我们深刻的映象,这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我们叹为止观,也许方法只有一个,正像吴正宪老师所说的那样:“上课要有课感,要有对教材的感觉,对学生的感觉。”才会真正教书育人,才会

以下是第五组全体组员,观看这次吴老师现场将课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将自己的一点点感想和启发浓缩成了一句话,与林老师共同分享,与组员们共勉之:

要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孩子,让孩子喜欢上你,然后喜欢上数学。

——张李静

课堂上多鼓励,正确引导,多问为什么。

09级小学教育数学(2)

第五组

第四次教法作业

——邹琴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在课堂上尽量照顾到每个孩子。

——张琴

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身体还有心里,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朱永亮

要了解学生的想法,让他们主动发言,教师用语多运用适合儿童的语言。

——周娅玲

上课不能一味的讲,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是否跟上了,而且要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陶涛

如何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一个好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袁琳

注重知识联系,加强思维训练,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实际能力,坚持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曾晓玲

第三篇:观“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课堂教学实录”有感

观“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课堂教学实录”有感

读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课堂教学实录,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估算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一节课不仅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把握,还要对学生学习长远的数学着想,更要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下面就吴老师的课谈我的一点学习体会:吴老师的课一开始就进行的谈话很巧妙,“凡是有关估算的事儿都可以提出来。听懂了吗?”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有想表达的欲望。这一点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就是这 “一发炮弹”的点燃,让学生有了下面的不同的估算策略。吴老师在针对不同估算策略的肯定下让学生进行了总结概括,因而使自己的估算方法有了与众不同的名字。——大估法,小估法,整百不统估,四下五上估,移多补少估,凑估。其实这些估算的名称也是整个估算教学中所遇到的几种方法,吴老师让学生在一节课中都能有了很好的体现,并且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有了自信与感悟。老师的相机板书与知识学完后让学生的小结,很好地把所学内容有了一个回顾,有了一次提升。这在数学课上是一个很好的有效策略,学生学会了梳理知识并且整合。巧妙的板书还表现在课一开始时学生的问题的提出后,老师精简的板书与引入,也就是这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层层深入的体现,把学生不自觉地引入了课堂的精髓中来了。另外,问题的设计也非常地巧妙。一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到所运用的估算方法,并且是引领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估的意义。很好地让学有所用。二是最后问题的提出。当然也有学生的因素在里面,不过,学生的思考是其次。这里面的功劳关键在老师。老师有目的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出现冲突,让学有“冒尖”的学生来回答,通过老师的逐层引导,使全体学生慢慢明白与感悟其中的算理与事理。很好地对教学目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巩固作用。再者就是吴老师对学生的算理的掌握非常重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理由和思路,这不仅体现出教师对教学知识的要求是依学定教,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在评价中鼓励学生,在引导中启发学生思考,这一招,我觉得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是“一石三鸟”。总之,第一次读到吴老师的课堂实录,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师的课堂是怎样的,说实话,让我感触极深,不愧是专家,大师就是大师,“有容乃大”说的是大海的胸怀,这觉得用它来形容吴老师的课堂教学真是再好不过了。读了这篇文章,我忽然有个想法,研修真是好,让我这样的不善言谈的最底层的一线老师有了研读大师课堂实录的机会,有了学习的机会,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幸福。如果研修在平时了开放,让我们多读到一些这样的课堂实录,对我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对于爱好自学的人来说,这种方式要比平时出现的只有极个别的老师能参加而受益的方式要强的多,这样不仅省时,省力,省财,还能大范围地让不同层次的、不同年龄的老师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第四篇: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

暑假即将开始时,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读一本书,因此,我有幸拜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在吴老师的评课中,老师们感悟着吴老师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体悟这什么叫“专业的读教材,用心地读学生,智慧地读课堂”。

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效果的评价。吴老师的评课关注了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评课,以学生的视角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论教。二是注重与教师的对话,使教师在交流与思考中互相启发,提出好的观点、好的方法,教师既是智慧的分享着又是智慧的奉献着。三是注重方向引领,评课不应仅仅着眼于一节课在技术层面的设计,更要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数学教育价值的讨论,使评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我教师生涯的9年里,如何将单调的数学科变得有趣生动,如何让数学课演绎成故事课等。怎么知道上好一节课呢?一直是深深困扰我的难题,我为之努力,可仍旧雨里雾里。迫切需要专业的指点。而吴正宪老师本书中精彩的点评,既“好吃又有营养”,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就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一、设计有效地课堂活动。

读完《听吴正宪老师评课》第一辑,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设计有效地课堂活动。很多时候,我们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总是机械的教给学生书本上已有的知识,却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教出来的效果也许并不差,但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只是一味的教,学生只是一味的学。读完这一辑,吴正宪老师告诉了我,课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展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感受到成功,享受到幸福。

二、要读懂学生,充分的信任学生。

读完《听吴正宪老师评课》第二辑,我深刻的体会到读懂学生的重要性。教学是一门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可能准确的把握了教材的内容,但没有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去主动提出问题。简单的说我们忽视了交流。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简单的喊学生回答答案是什么,却忽视了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没有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就很难擦出智慧的火花。我们不能一味的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学生,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知道他的知道”。

三、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会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

在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第三辑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真有才”与“好失落”——评丁凤良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这一课。在这堂课里,丁老师对一学生的回答评价为“你的话不多,总是非常精要”。学生听了以后感到“我真有才”。对回答什么是直径的女生评价道“对称轴今后我们会学到”,学生听后“好失落”。不同的鼓励和评价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而在课堂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对的是学生五彩斑斓的思考,我们应该认真倾听学生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并用心给予回应。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当学生的回答与我们的思考不着边际的时候我们甚至说了重伤学生自尊的话。读完这本书,我时刻提醒自己: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是很难弥补的。一句简单的鼓励,一个赞美的眼神都会传递给学生无限的活力。

看完这本书,我真切的感受着吴老师的教育机智和人格魅力,今后我将注意把自己的听课体会及对教学的见解和感受与同事们分享,在评课交流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第五篇:观吴正宪老师数学课有感

观吴正宪老师数学课有感

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真正的魅力,虽然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但吴老师的数学课仍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很多感触:

首先,吴老师的课堂是真正的学生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吴老师在课堂上,把许多我们平常上课时由老师来讲解的问题交给了学生。比如,吴老师的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在黑板上列式算出报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总共有多少人,接下来,如果是我,我会让学生回去,然后自己逐个讲解每个式子;但吴老师却把学生留在了前面,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提问,使学生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得出了问题的答案。用这样的方式得到的答案,我想肯定会比教师单纯的讲解印象深刻。

其次,我感觉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非常好,句句都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夸奖。我平常在上课时,对学生的评价只是非常有限的几句话:很好,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等,而吴老师的课堂评价语却十分丰富,而且能让人感觉到她是发自内心的在夸奖孩子,不是单纯的背诵评价语。比如,她对一个孩子说:“你真可爱”,这个评价语是我从没用过,也从没听过的,相信孩子们也是第一次在课堂上听见老师这样表扬他们,这种评价语带给孩子的心理感受与“很好”、“你真棒”带来的感受一定是不同的。

再次,吴老师把数学课真正的融入到了生活中。在拓展环节中,吴老师让同学们看黑板的演示图、讲故事,学生们的思路由最初的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看电视、玩游戏等

等。吴老师的这种拓展很好的将数学融入到了生活中,既让数学课有了生活的气息,又使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同时,我感觉吴老师的这种拓展又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吴老师个人以及她的数学课散发出来的魅力让我深受感动。下课时,竟然会有孩子哭这说,吴老师你能不能不走。这堂数学课得有多大的魅力,吴老师这个人得有多大的魅力啊,孩子的这句发自肺腑的话,是对吴老师的数学课最大的肯定。

以上就是我听了吴老师的数学课后的一点感想,我感觉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有太多的不足,还有太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我将继续努力,向名师学习,向优秀的同事学习,为自己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数的整除复习课》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数的整除复习课》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吴正宪老师感悟

    “触动——‘有营养’的东西都不好吃?坚守——‘有营养’的数学!创造——‘好吃’的数学!兼得——‘有营养、好吃’的数学!” “我们要思考在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一生中......

    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 吴正宪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课堂上,她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

    听吴正宪老师(模版)

    听吴正宪老师《整数除以整除等于小数》的心得体会近日听了吴老师执教的一节《小数除法》,这节课内涵十分丰富,为教师理解运算能力、把握小数除法的数学本质,检视自身的教学能......

    听吴正宪老师

    听吴正宪老师《搭配》有感 韩桂良 在这个时代,知识的更新是不可缺少的,通过二天在合肥的学习我深深懂得大师的风范。由于工作的忙碌,一直不能静下以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体会、......

    吴正宪讲座有感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有感 9月25日有幸聆听小学数学专家吴正宪老师的讲座,通过吴正宪老师3个小时的演讲,我看到她创造了孩子喜爱的课堂。我幸福地目睹了大师的风采——她......

    学习吴正宪有感

    在数学活动中理解核心概念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概念就如同数学的基本细胞,相关概念之间形成网络就构成了数学的基本内容。小学数学涉及的许多概念都是......

    观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精选5篇)

    观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 真的很珍惜能有此次研修机会。从中能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思路方法,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可谓是受益匪浅。 听吴正宪教师《估算》一课我认为是一......

    听吴正宪老师《搭配》一课有感

    听吴正宪老师《搭配》一课有感 4月3日至4日,在厦门第六中学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五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零距离”聆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朱乐平、徐......